立案! 又一家!监管出手

【导读】ST智和被立案,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刚 赵新亮

8月15日晚间, ST智和 公告称,因公司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ST智和表示,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已遭警示

今年6月, 广西证监局对ST智和及有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 ,因为公司存在“未按规定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和“以前年度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的违规行为。

广西证监局指出,ST智知2023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7087.34万元。 ST智知2023年度净利润为负值,触及应当披露业绩预告的情形,但ST智知未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

此外,ST智知披露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显示,公司2019年至2020年存在部分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部分已确认收入未及时按财政审计核减等情形;2019年至2021年存在与少数股东交易不公允的情形;2021年至2022年存在对部分资产科目列报或划分不准确的情形。

对于上述违规行为,公司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史玉江,时任董事长张亚东、张宇迎,时任总经理杨瑞、胡芳,现任董事会秘书兼时任财务总监张炎锋,现任财务总监王文波负主要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广西证监局决定,对ST智和和上述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广西证监局还提出,公司应尽快制定整改计划,加快推进2019年至2022年财务报表及附注的更正工作,并及时披露。

2023年亏损仍然存疑点

7月30日,ST智知公告称,收到上交所下发的纪律处罚决定书。

上述决定书显示,ST智和2023年亏损7087.34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4亿元。

对于这一情况,公司本应在2023年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及时、准确地披露业绩预告,可公司并未按规定披露预亏公告。

对此,上交所对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事实上,即便是亏损的业绩,依然没能完整、准确反映ST智和的财务状况。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3年内审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 ST智和从5月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8月15日晚间,ST智和对此前上交所下发的年报监管工作函进行了回复,其中涉及应收账款客户、三年业务往来等诸多细节。

例如,对于深圳创新科技术有限公司未按合同约定付款的原因,公司表示,目前客户没有收到最终业主方对应的货款,故而拖欠公司应收款。

对此,年审会计师表示,公司无法提供有效的客户联络人,截至审计报告日,无法对该 客户进行走访或者执行函证程序,且也无法实施其他必要的替代性程序。

其进一步表示,就相关交易是否真实、收入确认是否准确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对相关问题的公司回复内容发表意见。

截至8月15日收盘,ST智和报4.47元/股,最新市值为23亿元。

编辑:小茉

审核:许闻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国家层面40多天两度出手,知网从被垄断立案调查到网络安全审查

6月24日15时17分,中国网信网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消息。 具体内容为:“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2年6月2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据悉,知网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和涉及国防、工业、电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卫生 健康 、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重要数据,以及我重大项目、重要 科技 成果及关键技术动态等敏感信息。 ”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3个部门联合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将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等情形纳入网络安全审查。

去年12月7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报道《论文被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九旬名教授维权获赔70多万元》引发强烈 社会 反响。 资料显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CNKI中国知网是我国最大的中文数据库平台,囊括了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报纸、年鉴、工具书、标准、专利、 科技 成果等文献类型,资源覆盖基础科学、工程 科技 、哲学与人文科学、 社会 科学、信息 科技 、经济与管理科学等学科范围。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摘录>>>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当事人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特别审查程序一般应当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

当事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规定处理。

相关时间回放>>>

2021年12月7日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报道《论文被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九旬名教授维权获赔70多万元》 社会 反响强烈,引发公众对知网如何平衡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讨论。

2021年12月10日

知网方面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一道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

2022年4月19日

知网方面发布《关于中国知网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服务的说明》:知网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保证服务质量,为每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文献保障服务。

2022年5月13日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2022年5月13日

知网方面发布公告: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 社会 责任。

2022年6月8日

知网方面发布通知:知网目前正在进行各项业务整改,欢迎 社会 各界对知网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2年6月12日

知网方面发布公告:即日起,中国知网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

2022年6月24日

中国网信网发布消息:2022年6月2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国家再次出手!腾讯、百度、京东均受处罚,互联网巨头难“任性”

国家再次出手。

2021年3月12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向反垄断市场“又开了一枪”。

从去年马云的外滩发言开始,蚂蚁金服上市计划夭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立马宣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直指大数据杀熟和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

而前几天的这一枪, 瞄准的除了阿里,网络、腾讯、苏宁、滴滴、京东等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也统统榜上有名!

可谓是声势不小。

经营者过于集中

违反了经济的长期主义

这些巨头犯了什么事?

我们在市场监管总局的官网查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以下公司案件立案调查(节选):

以上这些经营活动,看上去属于正常的商业收购案,但其实大多数不知道的是,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不管是网络还是京东,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

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

什么是“经营者集中”?

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相互合并,或者一个或多个个人或企业对其他企业全部或部分获得控制,从而导致相互关系上的持久变迁的行为。

这听下来,感觉也不像坏事,怎么就违法了?

没错,经营者集中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提高经营者的竞争能力。 这能够让有实力的企业变得更有竞争力,甚至当它成长到足够大时,还能够突破国家边界,树立在世界企业之林。

但,这并不是“经营者集中”的全部影响。

更严重的影响是, 过度集中又会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损害效率。

即便我们作为普通人,很难去影响整个市场的方向,但我们应该知道: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最终目的都不是追求短平快,而是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健康 经济。

所以说,这些企业是巨头没错,但它们也确实扰乱市场了。

巨头垄断市场

吃相过于难看

前段时候,“社区团购”被炒得很火。

滴滴、美团、阿里、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谁都不想轻易放过这个香饽饽,刘强东更是亲自挂帅上阵,瞄准京东社区团购业务。

可蛋糕只有这么大一块,却有这么多企业,要怎么分呢?

当然还是资本的一贯套路: 用烧钱大战,先抢占市场,再吞并割韭菜,与外卖和打车软件一样的配方。

很快,人们开始声讨无良企业,连街边“卖菜商贩”的生计都不放过... ...随着舆论发酵,人民日报也看不下去,评论道:

“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科技 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这表达的意思已经足够明显了。

身为巨无霸的互联网企业,手握大把的资源却不去创新研发,反倒是和街边卖菜老伯去争几颗白菜的利润... ...

这吃相,实属不太好看。

其实,像社区团购这样的垄断,多多少少都给我们带来了负面影响。

就比如以前的商业竞争都是靠产品说话,你家东西质量好,也有创新,服务也不错,那平台都会抢着邀请入驻;但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平台开始反客为主,疯狂刷流量、买热度,裹挟大量商家冲进战场,赚取了大笔利润。

可最后商家发现,赚得竟然还不如以前多 。

本质上,这就是在一步步实现资本垄断。

市场的百家争鸣

远远 健康 于一枝独秀

有个关于三星的段子,是这样讲的:

试想一下,当我们的生活也变成这样的话,那该有多诡异?

有人说, 资本的逐利是无处不在的。

的确如此,不过可以期待的是,未来互联网资本为王的时代将不复存在。

虽然说企业被罚,都是不痛不痒的,但这不妨碍这是国家放出的一个强硬的态度,以后类似的反垄断监管会是“常态”。

只要中国的市场发展战略不发生大的变化,那监管市场的力度就不会减轻。

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即将落幕,再也不能靠着资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生活在垄断的商业 社会 ,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多元化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会迎来发展的机遇,不会因为资本扰乱价格,真正依靠核心技术来竞争。

从这一动作来看,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

国家想要的是百家争鸣,而不是一枝独秀。

而这,同样也是大多数普通人想要的。

市场监管总局再出反垄断罚单,腾讯被罚50万元,垄断行为对市场有何影响?

垄断行为会扼杀创新,扼杀掉市场上的中小企业。 在阿里之后,腾讯也遭到了反垄断的调查,如今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腾讯最终被罚了50万人民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处罚并非腾讯公司出现垄断现象,只是因为腾讯没有及时向监管单位回报相关并购信息。 而按照反垄断法规定,如果公司证实出现垄断现在,将处以1%-10%的罚款,这次处罚50万,显然与垄断无关。 这也让腾讯的投资者们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此前大家都以为腾讯也会遭到像阿里一样的处罚。

要知道就在此前腾讯就被字节跳动公司起诉了,而起诉的原因就是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垄断,双方关于垄断问题也屡屡发生纠纷,本来以为这次腾讯也会被监管单位调查,但没有想到,该起诉在反垄断调查开始后,就被撤销了。 双方应该是达成了协议,腾讯也应该是不想要在这个时候,惹麻烦。

其实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这么多年,确实出现了不少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如果这类现象持续下去,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此时国家出手也很合理。

参考资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16915.html
凯立新材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受贵金属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飞机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