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雨带又将北抬 气象专家解读 将对哪些地区有影响

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黄玉玲)自6月17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广西、贵州等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3倍。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7月3日夜间至6日,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达半个月之久的主雨带将北抬至山东、河南、苏皖北部一带。

雨带北抬后降水过程如何发展?受影响地区该如何应对?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对此进行解读。

主雨带将北抬至黄淮地区 长江中下游降水显著减弱

马学款表示,随着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北进,7月3日至8日,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雨带将北抬至黄淮地区,长江中下游降水显著减弱,江南中东部高温天气发展,重庆至黄淮一线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华北、四川盆地等地多雷阵雨天气。

其中,7月3日夜间至6日,在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黄淮地区,受两次短波扰动影响,会接连出现两次较强降水过程。四川盆地东部、重庆、湖北西部、河南中南部和东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累计降水量为50毫米至15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7日至8日,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中北部还将有强降水过程。

雨带北抬带来的这一轮降水过程有望解除或缓解黄淮、华北南部大部地区旱情,降水对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需警惕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和次生灾害风险。

气象专家提醒,以河南为例,此次降水过程对缓解豫南、豫东地区旱情、秋作物苗期生长及春播作物旺盛生长有利,但降水分布不均,局部地势低洼地块农田存在积水风险,强对流天气对林果、烤烟等经济作物有不利影响。同时,由于近期累计降水量较大,需警惕地质灾害的滞后性。广西、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广西、湖南、河南等地发生城市内涝风险高,最大淹没深度可能超过0.5米。

华北、黄淮等地需关注局地雷暴大风等天气

值得注意的是,华北、黄淮等地需关注局地强降雨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广西等地有暴雨灾害风险,需关注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防范降雨导致的低能见度、道路积水、路面湿滑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山区公众需及时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以及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做好防范应对准备。

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减弱,长江流域水位缓涨,但仍需注意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部分子流域面雨量达到大暴雨量级的情况,湖南、江西、黑龙江等地局地中小河流有超保证水位洪水气象风险。

专家提醒,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降雨间歇期,江南、华南气温高涨,闷热感加强,公众需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出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 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 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 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 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 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 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降雨带北移对中国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降雨带北移对中国的长期影响是:将季节性北抬至西北地区东部、汉水流域、黄淮、华北中南部等地,高强度、持续性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的次数将明显增加,正处于主汛期的北方江河防汛形势严峻,汛情随时可能发生。

与中国江南地区同纬度的北美洲和中东,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都是半干旱的荒漠、或者是沙漠气候。

青藏高原挡住了来自东海湿润空气,把水分留在了长江中下游,也挡住了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所以我国的西北部地区就很容易形成干旱的荒漠气候。

中国类型

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气象中受加强北抬影响什么意思?

由于纬度因素,雨带向北移动称为“北抬”,向南移动称为“南压”,向东(西)移动称为“东(西)移”。

影响雨带运动的因素很多,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以中国为例,当副热带高压强向北和电梯,它将推动西北一侧的温暖、潮湿的气流的副热带高压将向北,这有利于交通的温暖和潮湿的空气,长江的中下游。

如果北方冷空气更加活跃并南移,将会出现冷暖对抗。 某一地区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结合会产生较强降水。

扩展资料:

副热带高压是位于副热带的一个暖高压系统。

它在中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水汽、热量和能量的输送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系统。

副热带高压东部为强沉降运动区,沉降空气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控制区将持续晴朗炎热。 副热带高压西部有暖湿气流辐合上升区,易出现雷暴。

随着季节的变化,副热带高压区的强度和位置也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7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呈向北、西运动和增强的趋势。

7月至1月,主副热带高压南移、东移,强度减弱。 这种季节性变化,也有明显的慢型变化和跃型变化的不同阶段。

参考资料:中国气象报-降雨缘何南北“荡秋千”?

参考资料:中国气象报社-副热带高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huangtou/39692.html
那小子现在是我小舅子了! 你没看错 每日一笑
重申坚持不造车 商标 华为接连转让 享界 问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