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演出现场。记者 次仁平措 摄
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期间,市民在选购非遗文创产品。 记者 郑璐 袁海霞 摄
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期间,游客在参观非遗文创产品。 记者 郑璐 袁海霞 摄
游客在嘎拉村桃花园游玩。 通讯员 王显琴 摄
游客观赏珠峰美景。记者 张姝 摄
游客在羊卓雍错拍照留念。 记者 张丽萍 摄
嘎拉村桃花园一角。通讯员 王显琴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和科学指引。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推动西藏文旅融合发展,能够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林芝桃花旅游文化:以花为媒,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在林芝市嘎拉村,每年三四月份,上千株的野桃花竞相开放,让这里成为闻名遐迩的桃花村。
在林芝,拥有艳丽桃花的不止嘎拉村一处,为了盘活桃花经济,林芝市每年都要举行桃花旅游文化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2024年3月31日晚,林芝第二十一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
本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在工布天街公园设主会场,7县(区)各设分会场,精心设计了品尝美食、旅拍、民俗体验、产品展销、文艺汇演、桃花音乐节、主题摄影展等精品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此外,桃花旅游文化节聚焦建设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花为媒、文旅搭台、经贸唱戏,深化“文·商·旅·交·体·养”融合,全力打造桃花节2.0新模式,以“宠爱游客”为主线,提出“桃花联盟”概念,推出“3+22+N”活动框架,全方位展示林芝市营商环境新优势和文旅产业发展新形象,全力将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办成加强“双招双引”、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的重要平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带动周边酒店民宿预订量节节攀升,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某民宿负责人姚自洲告诉记者:“现在,林芝打响了桃花节品牌,来旅游看桃花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我们特地把一栋比较老旧的楼全部翻新,桃花节期间,可以全面开放接待客人。”
走进嘎拉村(嘎拉村系真巴村下属自然村)桃花园,真巴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介绍,桃花季到来之前,他们新建1800平方米的步道和3个卫生间,新增网红打卡点,合理设置美食一条街,还对负责售卖门票和提供旅游服务的村民进行了培训。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当天,嘎拉村桃花园也迎来今年开业以来的第一个小高峰。“客流量达6000人次,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到了19万元。”边巴说道。
据统计,为期三天的桃花旅游文化节期间,林芝市共接待游客22.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亿元。
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21届。经过21年的磨砺打造,桃花旅游文化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自治区重要品牌文旅节庆活动之一。
《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以文促旅,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2024年6月21日,《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迎来了2024年的第100场演出,自2013年8月1日开演至今,已累计演出2000多场,演出及旅游配套累计接待观众游客超3000万人次。
毋庸置疑,《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已经成为我区文旅融合的又一力作。
《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是由域上和美集团、拉萨市布达拉文旅集团斥资打造。2013年8月1日,《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在拉萨正式开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遵循,以西藏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底蕴,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讲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促进民族融合发展的故事。
今年以来,《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进行了全新升级,于开演前特别在街区常态举行盛大游园。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率领将士和宫女队伍带着藏戏表演、牧民歌舞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当地群众,不分彼此、不论老少,互娱互动、载歌载舞。
“这种游园太震撼了,感觉一下子穿越回了唐朝,历史感扑面而来。”慕名而来的西安游客张丽一连发了七八条朋友圈。
《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是展现新西藏面貌的一个重要文化窗口,使得广大游客、观众通过生动的舞台演绎,了解中国历史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通过观看《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来自江苏的常女士表示。
除了社会效益,《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曾经,慈觉林村及周边村庄的群众靠农牧为生,收入来源单一且少,要改善生活只能背井离乡远赴外地打工。《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项目启动后,通过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打造,在区域周边迅速形成了要素齐备的旅游配套。目前,慈觉林片区构建了“吃、住、行、游、购、娱”有机联动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形成了“两剧、一街、一园”四维一体的文旅产业聚集共融发展模式,聚合数百家文旅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入驻,促进超100亿元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片区价值迅速提升,极大助力了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项目有效带动慈觉林及其周边村民、部分市民走出了一条“全业、全民”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就业、创业,收入大幅上涨。
“我已经在这里工作12年了。”《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群众演员德吉说。德吉是慈觉林村村民,曾经种地、放牧是德吉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而《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项目的出现,让德吉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自从当了一名群众演员后,我每个月都能拿到4500元左右的工资。”德吉说。
和德吉一样通过《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改变生活的还有慈觉林村67岁的村民索朗次仁,他不仅自己参演剧目,由于剧情需要,他家的125只羊都会出现在剧中。
“羊每月就能给我挣1.25万元,6个月演出就是7.5万元。”索朗次仁已在剧场工作11年。
《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演绎部总督导次仁嘎桑告诉记者:“《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已驻场演出第12年,累计营收近14亿元,直接吸纳和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次,仅演员部分就解决了从18岁到70岁的当地村民全(兼)职就业近800人,其中95%的演职人员为农牧民群众,担任演员的当地群众每人每月平均可增加3000元至4000元收入。”
特色文创产品:以品引客,激发文旅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文创产品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买个文创产品带回家已经成为逛博物馆的“标配”,文创产品商店也被称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
在西藏博物馆,记者见到了由年轻团队设计的各类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紧密结合了西藏的地域特色,深受游客喜爱。2023年,西藏博物馆文化艺术品开发中心营业额高达800万元,显示出文创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目前,西藏博物馆新研发的文创产品多达106种、近6万件文创产品,其中包括刺绣唐卡、景泰蓝器具、原创IP人物(阿古顿巴、宁吉姆啦)和各类文创小件(生活类、文具类)。近年来,西藏博物馆参选产品先后获得最佳设计奖和最佳创新奖,其中最受观众喜爱的有《迎亲图》刺绣产品、宁吉姆啦棒棒糖、西藏谚语书签等。
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西藏正快速而坚定地推进文旅融合,也吸引了众多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年轻人投身其中。这些年轻人不仅为西藏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还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形成了新型文化空间、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和文化市集,使得西藏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同时也更具吸引力。
“这些年轻人制作的文创产品,让我看到了西藏文化发展的崭新曙光,这必将助力我区文旅融合快速健康发展。”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所助理研究员拉巴卓嘎说,西藏文旅融合的步伐也正迅速而坚定地迈进,而这些年轻人正是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记者在西藏博物馆采访时,恰巧遇到正在挑选文创产品的游客李先生。“我第一次来西藏旅游,想给朋友带点礼物。偶然来到了西藏博物馆文创商店,这些精致的文创产品正好是我要寻找的礼物,很有西藏特色,价格又合理。”李先生说道。
此外,近年来,西藏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开展“冬游西藏”活动,打造G318精品旅游大道、G219沿边大通道、G349精品旅游线路品牌,启动“一山两湖”5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中华美食·西藏味道”美食街品牌,发布“G349·红色之旅”“最美天湖之旅”“拉萨城市漫游”“非遗文化之旅”“曲水县精品旅游”等精品线路,为广大游客献上一场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盛宴。一场场文化旅游节庆的举办,一条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也彰显出全区各市地以高品质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江华表示,下一步,我区将不断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区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长13%以上。
万企兴万村是什么意思
万企兴万村是“万企帮万村”的意思。
拓展知识:
“万企帮万村”行动主要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万企帮万村”行动关键是要做到“三个一批”“四个精准”。 既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重点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重点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
与此同时,要做到帮扶对象精准,行动中企业要帮的村,要求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村,结对到贫困村后,帮扶资源和措施要重点瞄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帮扶内容精准,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多做一些帮助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
帮扶方式精准,注重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帮他们富口袋,更要帮他们富脑袋,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培训他们提升能力、能干会干。
帮扶成效精准,研究建立评估机制,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销号为主要指标,评估帮扶成效。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支持服务“万企帮万村”产业帮扶项目行稳致远,做优项目,做强企业,拓展帮扶成果。
要继续教育引导帮扶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筑牢村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鼓励合作经营好的企业扩大规模,引导规模经营的企业帮助更多村并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促进村庄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锤定音:合资车企陷转型阵痛,广汽丰田何以行稳致远
2023年初开始,在降价潮席卷后的中国车市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 一方面,以比亚迪、埃安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销量持续向好,另一方面以传统燃油车型为主的合资品牌却呈现弱势,甚至陷入了“加折扣-低销量-加折扣”的恶性循环。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燃油车型销量整体呈现负增长态势,合资品牌表现尤其明显。 以传统日系三强为例,今年6月本田中国终端销量为11.31万辆,同比下降19.8%;日产汽车中国区6月销量同比下跌28%。 上半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累计销量为35.85万辆,同比下降24.4%。
在丰田品牌中,广汽丰田上半年批发销量达45万余台,6月单月销量达8.7万余台,环比增长18.5%。 上半年稳居行业前十、合资前三。 在合资品牌大势走低的环境下,广汽丰田能够实现行稳致远原因在哪?
合资阵营转型阵痛,广汽丰田何以行稳致远对于新能源销量相对滞后的合资品牌,价格战不但让更多的消费者持币待购,迟滞市场消费活力,比亚迪、埃安等新能源车企更是以“降价增配”的方式加速市场内卷,从燃油车潜在消费群中大量获客。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5.1万辆,同比增长了300%。 眼下,燃油车销量下滑,新能源车型艰难爬坡,是合资阵营普遍面临的现状。
以同样作为国内大型汽车集团的长安汽车为例,自主板块上半年销量已经闯过百万大关,达到了102万辆,其中自主新能源更是暴增107.2%,达到了17.6万辆。 而合资板块的两大品牌却不尽如人意,上半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49.42%和12.57%。
业界普遍认为,2023年将是合资品牌上演“大象转身”的开始。 面对市场分化加剧,广汽丰田曾公开强调:今后品牌没有合资自主之分,只有强势弱势之别。 让自身强大,才能奔赴远方。
在产品结构上,广汽丰田以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抓手苦练内功。 高端化方面,赛那、凯美瑞和汉兰达“三大旗舰”,在广汽丰田整体销量中占比达到40%以上,并呈现高配更热销现象;电动化方面,全方位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由2021年的20%提升至30%;智能化方面,以三大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广汽丰田TNGA全系标配业界领先的T-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和普及性方面具备准L3级自动驾驶水平。
古语云: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基于“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战略眼光,广汽丰田在合资品牌中是最早实现轿车、SUV、MPV三大细分市场全覆盖的品牌,并实现轿车与SUV销售比例均衡发展,构建起了一个业内罕见的多梯队金字塔型产品矩阵。
从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广汽丰田电动化车型上半年销量达到辆,占比超30%。 智能化车型上半年销量达到辆,占比85.5%。 三大旗舰车型上半年销量辆,占比超40%。 SUV家族上半年全系焕新,累计销量台,同比增长8.8%,占比近45%,锋兰达单月销量再创新高,6月热销台。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单一市场的领先并不意味着会持久领先,而像广汽丰田在多个细分市场都能实现多点开花,爆款车型各美其美,则是由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实力和信心的验证。
智能和电驱双腿走路,广汽丰田稳健应对挑战有分析认为,当下传统燃油车销量下行,与合资车企切入新能源赛道节奏慢、优质车型数量少,甚至在一些市场行为上出现了“水土不服”有关,是造成当下合资品牌集体销量下滑、口碑下降、品牌式微的主要诱因。
面对价格与价值、产品与生态的多维厮杀“淘汰赛”,合资车企要想继续领跑,必须尽快释放各自的竞争优势,快速实现智能化电动化产品平权。
所谓“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面对电动化技术路线之争,广汽丰田选择了全方位电动化的产品布局,技术路径最为齐全,车型覆盖最为全面。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电动化车型量销的企业之一,自2010年率先导入双擎车型以来,广汽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技术专利超2万项,成为全球最高的技术壁垒。 通过不断深化HEV市场,广汽丰田对行业首个百万HEV的目标已然触手可及。
今年上半年,广汽丰田相继发布了雷凌、凌尚、汉兰达、锋兰达等车型,快速完成了9款车系的智能电混双擎系统上市发布。 预计到年底,广汽丰田升级完成共12款产品,实现TNGA车型全系智能电混化。 特别是以雷凌、锋兰达为代表的“电混双子星”,更是掀起了A级车电混普及风暴。
在混动和纯电之外,广汽丰田更是在国内合资车企中率先进入“氢赛道”。 以进口方式导入的第二代Mirai已于近期正式上市,以781公里的综合续航为国内用户带来崭新的“氢出行”体验,给用户更多一份选择。
在智能化方面,广汽丰田深入践行“量产幸福”的品牌理念,以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Toyota Space智能座舱、Toyota Connect智能互联三大智能化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高驾趣、真智能、无焦虑的驾驶方案,并实现入门车型就全系标配。
在“全面高端化、全方位电动化、全领域科技化”三大战略引领下,从研发制造到渠道营销,广汽丰田积极拓新产品领域,企业战力实现不断进化,是其能稳健应对挑战的底气和实力。
扎根中国市场,广汽丰田可堪历史责任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保持韧性和潜力的重要原因。 合资车企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向来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自主品牌的敌人,反而是推动中国汽车制造业快速崛起和向上发展的助燃剂。
合资品牌用市场换技术带来的不仅是让轿车开入寻常百姓家,更为我国汽车制造业带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制造技术方法、市场管理经验等,为相对落后的中国车企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加速,中国车企正以新能源赛道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产业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止,而是走向更深更广泛的维度,合资车企必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历史责任。
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技术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列。 以最新实现技术突破的丰田全固态电池为例,预计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达到1200公里,并且充电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甚至更短。 这让丰田的纯电动产品更值得期待。
丰田曾提出,要在2026年前实现纯电动汽车销量150万辆,在中国进行独立研发,并将在中国企划研发的产品普及到全球。
不仅如此,扎根中国市场19年来,广汽丰田在人才、资源、供应链等方面已然形成了“现地化开发”的能力,能全方位适应和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让本土化更开放,更彻底。 通过推动股东双方深度合作互信,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以“1+1>2”的深度融合模式践行“为中国,造好车”。
通过强能力、稳经营,广汽丰田推动上下游40多家供应商构成广州南沙首个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搭建起完善的汽车全产业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为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高地贡献力量。
成立19年来,广汽丰田一直以“量产幸福”为使命,致力为中国车主提供高品质、高价值的出行体验。 立足中国汽车市场,广汽丰田将继续以电动化和科技化强化高端化竞争力,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具“质价比”的好车。 (文/张毅、冯铭)
西藏十四五时期七大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西藏十四五时期七大产业:1. 清洁能源产业。 2. 绿色工业。 3. 文化旅游产业。 4. 现代服务业。 5. 特色农牧业。 6. 边贸物流业。 7. 绿色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