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过半,各大旅游景点人流量居高不下。记者发现, 图书馆和书店,也成为不少游人的新选择。 相较户外景点,这些场所处在室内,不仅凉快,还设置了诸多可供读者拍照的“打卡”点位,配套的休息座椅、咖啡厅等设施也较为完备,可提供吃喝玩一站式服务。
人气攀升的同时,在一些“网红”图书馆、书店内,也出现了大声喧哗、拍照挡路、违规就餐攀爬等现象,干扰到读者与其他游人。工作人员虽努力维持,难免疲于应对,期望游人在“打卡”时多一些自律。
人气十足 馆店各美其美
元旦前夕开放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即成“顶流”。这座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知识空间,坐落在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大运河河畔。四面通透的玻璃外墙,将大自然引入阅读视线,馆内蜿蜒曲折的通道“山谷”,与馆外大运河河道相互映衬。徜徉其中,读者得以尽享美学体验。
半年多来,北京城市图书馆热度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图书馆累计读者总数达243.6万人。
读者张先生家住附近,空闲时常和家人绕着图书馆散步。他很高兴附近有一个如此美丽的地方。“这里环境特别好!尤其晚上全馆亮灯的时候,漂亮极了!”读者小杨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图书馆就被震惊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吗?”她笑言,自己上学时可没有这么好的环境,“如果能在这里学习,感觉什么考试都能过了。”
记者看到,为充分与读者“互动”,图书馆不遗余力。非遗文献馆内设有戏曲行装体验区,四套戏曲服饰挂在衣架上,供游客打卡拍照。少年儿童馆内不仅有充满童趣的阅读区,还常举办各类亲子活动。无论是感受建筑之美,或沉浸式体验阅读之趣,都有丰富选择。
在社交平台,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有“最美自习室”之称。其由原红楼电影院改造而成,集私人藏书楼、公益活动场所、图书馆及咖啡厅于一体。以古色古香的建筑、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去处。“书多、座位多、人也多,学习氛围很浓!”游客小朱感慨,自己和同伴“相中”这里,是因为地段便利,而且“既不用消费,也不用预约。外面太热了,凉快的在这窝一下午真不错!”
不远处,位于老佛爷百货内的钟书阁书店,则因其富有设计感的装修风格而闻名。记者看到,不少打卡者将其阅读区戏称为“圈圈圆圆圈圈”,读书人置身其间则成为“景中人”,拍照非常出片。整个区域使用圆形的蜗牛门,交错纵横,分隔出一个又一个可以独处的小天地,又通过镜子拉伸空间感,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未来世界。购物区白色的地面和墙壁,配上原木家具,则给人温馨之感,喝上一杯咖啡十分闲适。
“安静”提示 难消喧哗嘈杂
网红图书馆、书店吸引游客们纷至沓来,但攀升的人流量,的确给管理带来挑战。
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喧哗嘈杂。记者看到,北京城市图书馆内,随处可见“请保持安静”的标语。安检处、“山谷”通道附近,也有工作人员举着“保持安静”的牌子,走来走去无声提醒游客。
“快来追我呀!”在一处斜坡通道,两个小朋友正欢笑着嬉戏奔跑。工作人员不得已出声制止,“那两个小孩,保持安静!”一旁的孩子妈妈赶快抱歉地拉着孩子走了。然而不多时,两个孩子在工作人员视线盲区又开始新一轮的追逐,尽管妈妈将手指比在嘴唇上“嘘,嘘”地提示,仍然无法阻止孩子们来回奔跑。
读者Ric抱怨称,图书馆噪音较多,像公园一样,“不太适合自习。” 对此,工作人员回应,已经在尽力控制馆内秩序。“但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有点看不过来,有些地方的确不能及时制止。”
钟书阁书店也不例外,虽设立着不少“轻声细语,请勿喧哗”的标语,顾客们仍无所顾忌地聊着天。一名男孩坐在与妈妈约定好的地点看书,等妈妈下来找他。书店内较为曲折,买完咖啡后妈妈忘记约定位置,干脆大声呼唤:“宝贝,你在哪?”男孩也大喊“妈妈我在这!”二人相见后,男孩马上谈论起阅读过的故事情节。
一旁的钱女士听着直皱眉,出声制止:“可以安静一点吗?”妈妈点点头,“好的好的。”不到五分钟,母子二人的音量又渐渐增大,钱女士叹了口气,合上书本离开。
红楼公共藏书楼不仅能看书,还是很多公益活动的举办场所。读者羊羊是这里的常客,很喜欢在藏书楼内自习。她回忆,七月末她跟往常一样去自习,刚进去就傻眼了。“正在搞签售活动,全是小孩乱跑,非常吵。”
记者看到,不少读者戴上耳机,或者捂住耳朵来阻挡馆内不时发出的噪声。 管理员称,红楼公共藏书楼属于半公益性质,在秩序管理方面有些许的有心无力。“我们在努力维护秩序,但人手不足加上人流量大,确实不太能管得过来。”
管理乏术 规章形同虚设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一排又一排的阶梯十分壮观,许多游客站在阶梯上拍摄“人生照片”。刘女士正为坐在阶梯上下台阶位置的孩子拍照,正要从座位上走出的游客,不小心踢到了小朋友,引来她的不满。有游客提醒刘女士不要在这里停留太久,她敷衍地点点头:“马上就走了。”但足足五分钟后,直到刘女士拍到满意的照片才离开阶梯。
有网友发布了一张图片评论道“我看到了温馨的一幕”。画面中,一家三口坐在图书馆内的网红台阶上,爸爸妈妈看着中间的孩子吃东西。实际上,图书馆内是不允许就餐的,正是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记者看到,图书馆3号门设置了专门的餐饮区,读者不必离馆,完全可以在凉爽环境下用餐。
暑期书店“爆满”,钟书阁的店员也分身乏术。在阅读区,可供顾客读书的座位上铺设着软垫,镜子上贴着“请勿攀爬”的提示语。却仍然阻止不了孩子们攀爬的热情。作为装饰的圆圈处,坐着不少成年人,双手一撑,双脚一蹬,就上去看书了。记者向店员作出提醒,店员表示无奈,“管不过来,刚说完不一会就又有人上去了,我们也没有办法解决。”
在红楼公共藏书楼内,“次元之都”商店入口处有一个大大的提示,“请勿外带饮料与食物进入馆内”。但这里几乎每个人的桌上都放着从外面带来的饮料,还有人和同伴一起分享着面包。对于记者询问,管理员表示,“我们的确不能外带东西进来,不过你实在想吃也行,把废品带走就行,人太多了我们管不过来。”
藏书楼的楼梯后,设有“消费落座处”,在里面购买食物的顾客,可以于此处享用。但这里坐满了没有消费的人,在椅子上睡倒一片。王女士带着孩子寻觅不到座位,只能坐在公共阅读区的阶梯座椅上,为孩子打开刚买的饮品。
此外,由于许多顾客看书后不放回原处,让想找书籍的其他人犯了难。 悬疑小说、科幻小说、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挤挤挨挨地缩在同一个小空间内,没有一本书放在属于自己的书架上。管理员称,这里没有搜书的功能,每天都有很多书乱放,也实在无力一本本重新分类。“现在是暑期,我们也在商量怎么能尽力平衡读者权益和管理员的工作量,给大家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谅解。”
记者:魏婧
流程编辑:U071
上海复兴岛公园导游有哪些值得打卡的景点?
上海杨浦的复兴岛,是网络名人的新打卡地。或许不如崇明岛有名,但风景并不逊色。这个位于上海闹市区的小岛是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有很多值得打卡的景点。这是复兴岛的导游。黄浦江在杨浦东南向北弯曲,一片浅滩自然沉积在河的左岸。因毗邻周家嘴村,故名周家嘴沙。历史的巧合让它扩展成今天的复兴岛。历经近百年,这个1.133平方公里的岛屿历经兴衰,藏着很多远近皆知的历史。今年初夏,复兴岛公园改建新开,白鹿新修,樟树林入驻。这半年来,慕名而来,故地重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网络名人中新的打卡地。
时光岛
复兴岛是一个被时间冻结的地方。好像过了定海路大桥进岛已经近半个世纪了。连接复兴岛和市区的定海路大桥,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横跨运河。别出心裁的斜坡为大桥增添了浪漫和美感,桥上两个婀娜多姿的拱形框架形成了一个镂空的走廊,通过它可以欣赏浦江的美景。当时,蒲军局出资修建了一座桥梁,使这个地方“物尽其用”。桥头还刻有中英文铭牌,左右两边分别写着“陈普局制造”和“定海路桥”,中间有一行英文,最下面一行是“1927”。桥围栏两侧有石质_望塔,顶部有印度风格的灰色双层圆塔,初建时是灯柱的底座。随着时间的推移,灯柱已经消失了。不到百米长的定海路大桥,就像一次刚刚的参观,让人一下子回到了21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生活场景。阳光照射着芬芳的樟树,在路面投下斑驳的树影。定海路桥轮渡口有时会有人骑电瓶车进出。偶尔有路过的公交车悄悄停在共青路的站头。老厂房的红色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安静的工厂和单位,门前都有保安把守。只有路边停放的自行车共享和轨道交通12号线复兴岛站透露着当下生活的气息。岛上有500多名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的家隐藏在厂房后面,很难被发现。岛上既没有便利店,也没有嘈杂的菜市场,只有岛南的一家小吃店和岛北的一家小餐馆。唯一的一条路,共青路,因1955年杨浦区共青团员修建而得名。原来是煤渣路,后来铺了水泥。秘境岛
岛上有一座建筑“白鹿”,位于岛上唯一的公园——复兴岛公园。顾名思义,房子白墙红顶,连体八角亭,近楼格子窗,南北有精致的小花园。虽然小,但是很美。秋天的午后,我闲坐在八角亭里,透过落地窗凝视着樟树林,仿佛时间停滞了。在樟树林看辰光最好的方式是小雨,樟树林充满诗情画意。有人说复兴岛是上海最后的秘密之地,复兴岛公园堪称“秘境中的秘境”。几十年的封闭隔离,加上沿河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公园独特的生态环境。去年,CCCC上航局和杨浦区绿化市容局联合改建公园时,公园内的生态得到了精心保护。三十棵高大的百年香樟树郁郁葱葱,像一个穹顶,拥抱着0.8公顷的草坪。湿润纯净的空气为蕨类植物和苔藓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空间,草坪边缘生长着大面积对生态要求极高的苔藓,这在市区是很少见的。像这个岛一样,这个公园充满了历史,入口处的“复兴石”1951年后,复兴岛公园对外开放,但白鹿却年久失修。去年7月,中交上航局和杨浦区绿化市容局对白鹿进行了改造。在保留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将内外墙面整理得井井有条,腐朽的木地板换成了小块的灰白色地砖,雅致却不失活泼。工人更换屋顶瓦片时,还特意擦拭新瓦片,营造历史沧桑感。东园里有一棵生长多年的老木藤。它的枝干伸展,姿态优雅。春天,藤蔓上开满了小白花,如白色的天蓬。今年6月17日,白鹿上市复兴岛公园党-群众服务站重新对外开放。游客不仅可以细读中国档案史上最早的长江口地图——蒲军局保存的珍品,还可以了解黄浦江疏浚的历史。他们还可以看到以“公园城市”为主题的沉浸式展览,感受杨浦滨江绿化、生态近年来的变化,让市民体验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另外是第七条党的路线,——“百年复兴之光”,建在杨浦区。这条线路从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出发,经定海路桥到复兴岛。如今,游客和居民来到公园,可以休息、观赏、阅读、学习,体验大大提升。每周四,CCCC航空管理局还利用自己的医疗资源在白鹭提供义诊。在湖南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蛮多新奇的体验。
我本科在江苏读的,现在在湖南大学读研一,与本科封闭式的校园环境不同,湖大校园是开放的,甚至是属于旅游区。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看见成群结队的游客穿梭在岳麓山脚下和麓山南路,人群中夹杂着上下课的学生,背着书包,还蛮可爱的。
我住的宿舍是天马公寓,距离实验室有些远,所以“搭公交”上学就成了我的日常。 公交穿过一年四季都绿如茵的梧桐树下,柏油路又大又宽,司机好像总是那么的赶车,有时车上还会有早餐的味道,反正就是这样,每天1.4的公交体验。 有很多住在德智的同学也经常搭公交,对了,还是湖师大的。
麓山南路有许多好吃的小饭店,没有精装修,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可是饭菜却是那么的好吃吗,有一些是传统的湘菜,食堂吃腻了我们总会在这些小店吃饭。 点名表扬茄子咸蛋黄,是我来湖南吃的一道特别喜欢的菜,但是不辣,哈哈哈。
周末的时候,会沿着湖大江边走一走,吹吹风,聊聊天,也是一种极好的体验。 到了节假日还有烟花可以看,不过人非常的多,都是为了烟花来的,还有很多外地的游客来看烟花。
总之在湖大读书,环境是很开放的,给你无限的空间,当然了也会有一些安全问题,毕竟外来人太杂了~
另外作为一个本科划水的老学姐,感觉湖大本科生的竞争很大,学生们比较认真,专业能力都比较不错~
在湖南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湖南大学,最主要的感觉就是感觉学习很舒服,有各种地方去自习,想去哪就去哪,校区图书馆安静,研楼椅子舒服,综合楼近,复临舍自由。
校区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源溯岳麓书院御书楼,馆史已逾千年。 现有南校区总馆、财院校区分馆、特藏分馆三座馆舍。 坐落在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御书楼,与特藏分馆、总馆由西往东分布在湖南大学的中轴线上,承载着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轨迹,形成了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遥相呼应的奇特景观。
湖南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91平方米,阅览座位4682余个,20多个不同服务功能的阅览室,周开放时间101.5个小时。 图书馆设有文献采访部、资源加工部、文献借阅部、数图建设部、文献评价与学科服务中心、读者服务中心、科技查新与文献检索中心、特藏分馆、财院校区分馆及馆办公室共四部三中心二分馆一室,实施全馆业务运作和行政管理。
馆藏文献资源:湖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由南校区总馆、财院校区分馆、特藏分馆和专业分馆组成,所有图书期刊均已实现统一管理,并通过CALIS示范馆建设,实现编目外包。 馆藏资源全面整合,已实现纸本图书、期刊整合检索、数字资源整合检索,检索结果与E读、CCC实现互嵌,校区间实现通借、通还、通阅和个性化自动服务体系。 南校总馆入藏的纸本文献为综合性图书,财院校区分馆以经济类为主,专业分馆收集了部分与其学科专业设置密切相关的文献,以图书、期刊、工具书为主。 藏书覆盖面较广,学科门类齐全,载体形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