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能拼出海南史前人类生活图景 海南开展昌江史前洞穴遗址调查

我省开展昌江史前洞穴遗址调查,已采集到石器标本等人类活动遗物

洞穴遗物或能拼出海南史前人类生活图景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 通讯员 薛冬凌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向何处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灵魂三问”。在考古学领域,众多考古工作者持续不懈地追寻着人类起源的奥秘,试图解答这些深邃的哲学问题。

近日,海南省博物馆启动了昌江史前洞穴遗址调查,旨在通过科学的考古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和揭示昌化江流域史前人类的生活痕迹和文化遗存。调查组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彭菲接受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考古工作者开展洞穴遗址测绘。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海南日报:为什么要开展昌江史前洞穴遗址调查?

彭菲:海南是中国考古地图上非常重要的板块,昌化江流域一直是海南史前考古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次调查,是为了探明海南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探索史前人类在热带雨林环境中的生存方式,以及人类最早什么时候到达这片土地、什么时候开始形成区域文化特征等,这些课题都非常重要。

昌化江流域是喀斯特地貌,有大量的洞穴。在我国其他南方区域也有很多旷野遗址,但它们的地层保存并不是特别好,很难发现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而洞穴的特殊环境条件有利于文物和遗迹的保存。昌江史前洞穴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在海南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活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相关洞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

海南日报:这次的昌江史前洞穴遗址调查开展多久了?有什么新发现?

彭菲:此次调查工作已经开展了一个多月,目前是调查阶段。我们已经调查了20多个洞穴、几十个点的台地,虽然不是所有的点都有发现,但我们也有一些收获。

我们在一些史前洞穴里,采集到了人类活动的遗物,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还有赭石——这可能是用来制作岩画的颜料。在旷野的台地上,我们也采集到了比较典型的石器标本,证实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洞穴。每一件遗物的发现都如同一块拼图,会逐渐拼凑出史前人类在海南的生活图景。

考古工作者正在研究洞穴采集标本。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昌化江流域有很多洞穴具有非常大的考古研究潜力。整个工作还在持续开展,现阶段是进行地表采集、地形测绘及物理探测等基础研究工作,下一步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重点的遗址、洞穴进行发掘。相信这一工作会持续多年,成果也会不断推出。

根据目前在东南亚岛屿一些同样类型的洞穴考古遗址的发掘工作来看,很多洞穴遗址要发掘得非常深才能有发现。洞穴的堆积层一直在沉淀,早期古人类文化遗存很可能被深埋数米深的地层中。从现在的发现来看,未来可能会在昌化江流域发现多期古人类活动遗存,能提供从数万年到几千年前的早期人类的活动线索,为建立海南史前考古文化序列提供丰富材料。

海南日报:昌江皇帝洞现在已成为很多游客的旅游打卡点,旅游发展和洞穴遗址保护应如何平衡?

彭菲:这两件工作不矛盾,反而可以互相促进,会产生“1+1>2”的效果。考古工作是在持续推进的,考古本身也可以成为文旅融合的一个点。比如考古工作者在这工作,来游览的游客会问,“他们在挖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挖?”我们会设置配套讲解,让游客游览洞穴时,也能了解洞穴演化历史和人类利用洞穴的生存和活动形式。毕竟绝大多数人对早期人类如何利用洞穴、如何生产生活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么做,也能直观地展示科学的考古工作是如何获取这些古人类的遗存信息的。

考古工作者进行洞穴考察。

像我参与的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高星研究员主持的宁夏水洞沟遗址考古工作,我们在当地开展文旅融合工作10年了,每年考古工作者在开展考古发掘的时候正是游客最多的时候。这个遗址,每年会有100多万的游客在旅游线路上经过我们考古现场,也会和考古工作者互动,我们也对景区讲解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景区进行合理规划,专业性很强的考古工作也可以深入融入旅游创新。

今年5月我第一次来到昌化江流域,看到皇帝洞、十里画廊等自然景观,感触非常深。它特别像法国莱塞济。莱塞济是一个小镇,地形地貌和昌江皇帝洞、十里画廊周边的区域很像。在那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非常多的洞穴遗址,包括了早期的尼安德特人以及现代智人的生活遗址。这个小镇现在已经被打造成法国一个很有名的度假胜地,还修建了国立史前博物馆。当地用这些丰富的文化和文物资源,打造了一个旅游胜地。

我觉得昌江皇帝洞区域非常有潜力,未来能在文旅融合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但是这需要持续的投入,像莱塞济已经持续做了多年的考古工作,现在还在继续。考古不是一个静态或者阶段性的过程,而是需要持续投入的,这种投入可以和文旅产业结合起来。比如说,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现场,可以向游客解释、介绍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人们的游览兴趣。

游客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才会住下来,进一步了解,从而产生更多消费,带动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依托洞穴遗址等文博资源,未来昌化江流域的文旅融合发展潜力非常大。(海南日报海口8月14日讯)


八年级(上)历史复习资料 从史前人类社会 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快啊!急急

我也要...快点快点!!!既然经过,我提供一个我的答案...大家互相帮助么...我自己弄了第一、二单元的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1.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它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2.“站立起来的祖先”概述了由猿进化到猿人的历程。 直立行走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中国的代表是云南元谋人。 3.“‘北京人’的足迹”——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例,描述了由猿人进化到人的最后历程。 北京人能完全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使用火等。 但是,北京人还兼有猿和人的两重性。 山顶洞人是猿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阶段。 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外型,尤其脸部和脑量等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山顶洞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最终形成了。 4.烧烤的肉食,利于消化。 能增强人的体质;火堆能够帮助人们御寒,使人们扩大活动范围;火也是重要的武器,能增强人们围歼野兽的能力。 5.北京人已是人类,为什么脸部却还像猿脸?(劳动与活动使北京人的四肢进化得快,而脸部的活动要小得多,进化得慢。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人类的起源P4-9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一千多万年前,东非的古猿被迫下地生活,走上了向人类进化的道路。 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从猿到人的转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 其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课本中列举的中国境内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使用天然火。 (云南元谋县)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年。 (北京周口店)距今年代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用火 社会组织北京人 约70万年~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山顶洞人 约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开始掌握磨光、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渔猎 人工取火 氏族 问题1、火的使用,它有什么作用?答: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烘干潮湿的洞穴;烧烤食物。 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问题2、人工取火与利用天然火相比,有哪些好处?答:人类可以随时随地用火,自由地生火烧烤食物,用火照明,防寒等。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P10-15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大约产生于 一万年 以前。 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还发明了陶器。 农业村落出现,人类实现了定居。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约九千年前。 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现了…………………………………( D )A、打制石器以后B、磨制石器以后C、狩猎以后D、农业以后 课本中列举的中国境内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有: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 问题: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使用陶器、磨制石器和木棒等工具,都进行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都会建筑房子过着定居生活,都建立了农业村落。 不同点: 河姆渡人主要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种植水稻,使用黑陶;半坡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种植小麦和粟,使用彩陶。 (比较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不同特点:从自然环境特征,建筑形式,农作物三方面比较。 )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P16-18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 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西亚的《吉尔伽美什》: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 记述特洛伊战争。 炎帝、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答题要点: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我们也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部落联盟民主推举贤能有才德的人做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以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为标志,人类历史掀开了文明时代的篇章。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重点突出物质文明)早期国家的形成 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重点突出政治文明)告别野蛮文明起源的文化特征(重点突出精神文明)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P24-28问题1:对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大河流域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答: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大河流域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 问题2:为什么文明故国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答:因为大河泥沙冲积而形成的平原(或三角洲)上往往有着肥沃的土地,这为耕种作物提供了良田沃土;河水又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用水和灌溉之利,这就为这些地方发展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于是大河流域往往成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 而最早的文明首先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又促进了其他文明的发展。 所以说,大河是孕育文明故国的摇篮,世界文明故国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 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非洲东北部 亚洲西部 南亚次大陆 亚洲东部尼罗河的赠礼——埃及古代埃及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 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几十个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美尼斯政治中心为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埃及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 公元前6世纪,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世界最早的统一国家出现在………………………………………………………( B )A、长江、黄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两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新月沃地:西亚文明的发祥地古代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苏美尔人是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把两河流域带进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古巴比伦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古代两河流域还居住者希伯来人、腓尼基人等。 希伯来人是今天犹太人的祖先。 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那时人们已学会种植棉花。 最早的居民是达罗毗荼人。 后来西北的雅利安人入侵,征服当地居民。 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 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城市: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城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P26-28为什么黄河长江会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1)在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农业。 (2)黄河流域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半坡村落遗址。 长江流域发现了距今约 七千年的河姆渡村落遗址。 (3)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发现了距今约五千年的古城遗址,有城墙、城门和排水管道。 标志着中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 在长江下游的一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象征权力的玉器。 在同一时期的黄河下游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磨制石器,并有相当数量的蚌器和骨器,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铜器,表明这时已开始向金属时代过渡。 距今五千年左右,长江流域的农业率先进入犁耕时代。 (4)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建在黄河流域。 图2-5 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的分布 P27 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不仅在黄河长江流域,而且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区都有古老文明的出现。 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建立夏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1世纪)。 汤建立商朝。 列举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 文明古国 时间 建 立 者 所 处 流 域古代埃及 前3100年 美尼斯 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 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两河流域古代印度 前3世纪 阿育王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古代中国 前2070年 禹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P29-351、城市开始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城市。 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夏朝。 (河南堰师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城市 地域 时间 城市的布局设施乌尔城幼发拉底河东岸 约公元前3500年 城墙、护城河、街道、房屋、商店、公共设施、宫殿、神庙、作坊摩亨佐•达罗城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500年 城墙、堡垒(内有浴池、粮仓)、街道、房屋二里头黄河流域 夏朝后期 宫殿、宗庙、作坊古代城市的功能:防卫、交通、公共设施、宗教活动、商业活动、作坊制作业等。 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异同:(作业本P22)相同点(1)规模大,布局合理,城内街道交织,商铺林立,城市周围分布着一些村镇。 (2)地理位置优越,大多沿河而建,便于生活用水与交通。 (3)经济发达,大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不同点(1)在布局上:古代城市大多为封闭式,没有城墙。 而现代城市往往没有城墙,为开放式。 (2)在功能上,古代城市中央往往建有神庙,表明非常注重宗教,而现代城市中央建筑不固定;古代城市沿河而建,注重防卫功能,而现代城市河道主要起交通运输作用。 2、王权神圣古埃及: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埃及各个小国的国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并兼任宗教领袖。 法老自认为是太阳神之子。 (君权神授的思想)古巴比伦:汉谟拉比自称“巴比伦之王”、世界四方之王“。 巩固统治的措施:建立官僚统治机构,各级官吏由他直接任免,建立了军队,指挥官由他任命。 古代中国:禹巩固统治:“涂山之会“,接受各部落首领的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防风氏;划定九州;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 启巩固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3、分化的社会埃及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被统治阶级:自由民、奴隶印度种姓制度(统治阶级为婆罗门、刹帝利;被统治阶级为吠舍、首陀罗)等次 名称 组成第一等 婆罗门 僧侣,掌管祭司大权第二等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第三等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第四等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中国商朝统治阶级:商王、官员、部落首领;被统治阶级:平民与奴隶。 商朝奴隶的悲惨命运:人牲、殉葬。 已知文字记载中,中国第一位女将领:商朝的妇好4、军队与刑法军队的作用:维护国家统治、巩固王权、开拓疆域。 刑法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 古代埃及:建立常备军古代中国:夏朝启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 商朝时军队数量更多,军制也更加完备(图2-17)。 刑法(图2-20)。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P34制订者:汉谟拉比。 制订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维护国家社会的统治秩序。 法典的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法典的历史地位: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问题:法典的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的工具?答题要点:在古巴比伦社会中,居民有不同的等级,法典的制定,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 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法典还规定了对盗窃私有财产的处罚。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人身、私有财产的安全;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第三课 告别野蛮 P36-44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文字的雏形:刻画符号、图画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商朝:甲骨文。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中国商朝:青铜器。 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古老的科学探索古埃及: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 两河流域;编制了太阴历,星期制度。 埃及的医学;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古埃及的几何学。 宗教的奥秘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 被称为佛陀或释迦摩尼。 (“佛”意为大彻大悟的人;释迦摩尼意思是释迦族隐修者)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四谛。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 阿育王发展佛教的措施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此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静乐县历史遗址及墓葬

遗址

编辑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

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如宝鸡北首岭遗址(距今7100_+140年)、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多年),烽火台等。

中文名

遗址

外文名

ruins,relics

所属范畴

考古学

定 义

人类活动过的遗迹

分 类

文物考古历史

目录

1 简介

2 词语

▪ 基本解释

▪ 详细解释

3 举例

4 分类

▪ 旧石器地点

▪ 夏商周都邑地点

▪ 古代手工业地点

简介

编辑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既包括人类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

遗址的特点表现

遗址

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

埋藏地下的遗址的发现多与人类活动有关,如:农业生产、建筑工地施工等;很多古代遗址属于探险发现。

古代城市、古代建筑遗址多为残垣断壁,各种生活用品表现为不残破和不完整,但可以通过考古和人类学研究寻找人类生活轨迹。

很多遗址属于战争、灾难之后的遗存。

遗址为文物,属于文化古迹。

因而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工作中备受重视。

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称为“史前遗址”;

人类文明以后,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称为“古代遗址”;

历史年代不久远的遗存多属于具有特殊文化意义为纪念地。

遗址为文物,属于文化古迹。

●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称为“史前遗址”。

●人类文明以后,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称为“古代遗址”。

●历史年代不久远的遗存多属于具有特殊文化意义为纪念地。

●用于命名整个史前文化的遗址,被称作命名遗址。

词语

编辑

词目:遗址拼音:yí zhǐ

基本解释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

古城遗址

英语:ruins;relics

详细解释

亦作“ 遗阯 ”。

指年久被毁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今台无遗址,沟池已平。”

遗址

唐刘禹锡《山阳城赋》序:“ 山阳故城,遗址数雉,四百之运,终於此墟。”

宋梅尧臣《和刘原父舍人乐郊诗》:“旧池堙犹窳,遗址岿不平。”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京师广安门内 慈仁寺 ,乃古 双松寺 遗阯。”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北磨石岔 一条小溪旁边,有一座茅棚的遗址。”

举例

编辑

半坡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

遗址掠影 (12张)

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

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分类

编辑

(按年代)

旧石器地点

人类起源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末,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相当于更新世时期。

中国当前所知人类化石产地和旧石器地点共计200余处,除新疆、海南两个省(区)外,各地都有发现,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分布很广。

这些地点的地层堆积,主要有 3种类型:

①河湖相堆积。

元谋猿人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地点,沉积物以粉砂亚粘土和粘土为主,猿人化石和石器出自沉积层的下部。

丁村遗址和水洞沟遗址,是在黄土底部的砂砾层中发现人类化石和石器。

②土状堆积。

北方是在黄土层下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人类化石和石器,蓝田猿人遗址的公主岭、陈家窝村两地点都是如此。

南方则在耕土层下的红土层中找到石器或化石。

③洞穴堆积。

最有代表性的周口店遗址,第 1 地点(即北京猿人产地)为长约 140米、宽约 20米的巨大山洞,角砾岩堆积厚达30余米。

金牛山遗址、和县猿人遗址、穿洞遗址等地点,也是比较典型的洞穴堆积。

另外,大窑遗址是广泛分布于山坡冲沟的石器打制场,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则在第三纪褐煤层中发现古猿化石。

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住地和葬地。

广大平原地区的古遗址,常位于河流转弯或两河交汇处。

西北黄土高原的古遗址,由于河床冲刷下沉的关系,多在距现今河床和村庄较高的二级台地上。

江淮等河网地带的古遗址,常见于地势高亢的土墩 (堆)。

靠近海滨和河湖岸边的古遗址,因其堆积物中包含大量的贝类介壳,在考古学上被称为“贝丘”遗址。

中国目当前所知新石器时代遗址总计约有1万余处,其中作过发掘的近千处。

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①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地。

例如: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为磁山文化发现地,河南渑池的仰韶村遗址为仰韶文化发现地,西安半坡遗址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地,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为马家窑文化及其马家窑类型发现地,青海民和的马厂塬遗址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发现地,山东泰安的大汶口遗址为大汶口文化发现地,山东章丘的城子崖遗址为龙山文化发现地,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为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发现地,湖北京山的屈家岭遗址为屈家岭文化发现地。

②保存较好的住地或葬地。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范围往往很大,面积几万、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平方米。

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都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组成,居住区的房屋环绕中心广场排列,周围又有人工挖掘的濠沟。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掘的房屋基址多达 240座,前仰韶阶段和仰韶文化早、中期为半地穴式建筑,仰韶文化晚期则为地面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适应江南水乡的地理条件,发现的主要是木构干栏式建筑。

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的中心区域,有女神庙和积石群,分布范围 200多万平方米。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及其他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遗迹。

夏商周都邑地点

夏商和西周王朝的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游地区。

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和郑州商代遗址,均属商代前期,都发现长、宽各1000多米的城垣以及成组的宫殿基址和其他重要遗迹。

商代后期的安阳殷墟,包括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住地及其墓葬区等,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等商代方国遗存,文化面貌既有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西周时期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都曾发掘大型建筑基址、较多的墓葬以及青铜器窖藏等。

应属周初燕国都城所在的北京琉璃河遗址,包括规模不大的城址和贵族墓地,有的大墓出土了记载燕国早期史实的有铭铜器。

东周列国都城遗址

几乎都建在邻近大河的冲积平原上,保存情况一般较好: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侯马晋国遗址、禹王城遗址 (魏国早期)、郑韩故城遗址、赵邯郸故城、燕下都遗址、秦雍城遗址、楚纪南故城以及中山古城遗址、薛城遗址等。

一般周长达10余公里,有夯筑城垣二重,平面呈不规则形状。

宫殿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并筑有宫城。

布局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宫殿区被郭城包围,例如曲阜、薛城、禹王城等;

②多数城址宫殿区在郭城的一角或一侧,城内或周围还有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

秦汉及以后城市遗址

秦汉及其以后时期都城最集中: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邺城遗址(曹魏、十六国、东魏、北齐)、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中都遗址、元上都遗址、元大都遗址等处。

通过勘察,大部城址的城垣范围城门位置、主干大道以及宫殿区、里坊和其他重要遗址的分布情况已基本清楚。

两汉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宫城约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基本上属于帝王和贵族的专用城市。

大约从曹魏邺城开始,都城布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唐代的东西两京,宫城和皇城约占全城十分之一,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都城由宫城和外郭二重演变为由宫城、皇城和外郭三重组成。

宫城由包括多处并分布在城区南部演变为集中于城区北部和中部,并以南门为正门,门前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

居民区和商业区则由位于城区北部改为位于城区的南部,区划和排列也由不规整趋于规整。

历代都城城内及其附近的重要遗址,作过大规模发掘的颇为不少,例如:秦咸阳的宫殿遗址、汉长安的未央宫遗址、武库遗址和王莽九庙遗址、洛阳的东汉灵台遗址、北魏永宁寺遗址、唐长安的大明宫遗址、兴庆宫遗址、青龙寺遗址和西市遗址等。

秦汉及以后时期的地方城邑遗址遍及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城邑、长城及其沿线的烽燧,在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的如崇安汉城遗址、西海郡故城遗址、楼兰故城遗址以及居延遗址、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唐代的如西北的北庭故城遗址、高昌故城和雅尔湖故城,西南的太和城遗址(南诏),东北的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还有东北地区汉代以后的高句丽前期王都丸都山城、金代蒲与路故城遗址等。

它们或为边陲重镇,或为方国都城,在建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历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 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遗址,现有建筑群残迹数量之多,各类遗迹、遗物保存情况之好,都是已知古遗址中甚为罕见的。

望采纳

美丽文化厚重的三亚旅游介绍

三亚美丽文化旅游介绍不了解三亚的人,对三亚总有一种误解,认为三亚建城时间短,文化积淀少。 甚至有人直言,“三亚是文化沙漠”。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纵观三亚文化的历史传承,三亚有着悠久的海南先民文化、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后来居上的旅游文化。 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积淀成一幅浩如烟海的三亚文化大观。 笔洞文化:海南先民的发祥地三亚(图片显微网络)在三亚荔枝沟罗比洞穴里,有一处尘封在中国最南端的史前文化洞穴遗址——————罗比洞穴史前人类文化遗址。 罗东,位于三亚市天都镇荔枝沟,距三亚市区约15公里。 这个洞穴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洞,位于银岭下,是一个独特的山峰。 洞口高约12米,宽9米,深18米,洞口逐渐上升至22米左右。 在洞穴的中间,有两个像巨型钢笔一样悬挂着的钟乳石。 传说在古代,笔尖不断滴水,一个人如果能接住这滴水,就会思维敏捷,写下篇章,或者致富延年。 在洞穴的地板上,有几块扁平的大石头,形状像砚台。 据说这是“仙人”用的砚台,故名“执笔洞”。 1992年和1993年冬,由郝思德组长主持的由海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亚市博物馆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对洞穴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察,并进行了两次清理和发掘。 共清理遗迹70平方米,出土8具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角制品等文物数百件,动物化石数百件,贝类贝壳7万余枚。 这一发现在海南省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此后,经过4年多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笔洞的神秘面纱。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将海南岛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一万年前。 笔洞也成为海南最早人类活动的起点。 据专家介绍,远在一万年前,“三亚落笔人”主要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等生产活动。 他们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繁衍不息,创造了蛮荒时代的海南岛古文化。 这也说明海南岛的古文化与大陆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落笔洞遗址已发掘多年,但已证实一万年前就有人在海南岛生活和繁衍。 “三亚落笔洞人”(简称“三亚人”)是海南岛已知最早的居民。 在落笔洞遗址还发现了海南历史上从未有记载的华南虎、亚洲象、貘、貘等12种动物化石。 罗东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为三亚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说明一万年前,海南的先民在三亚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这也有力地证明了三亚的早期开发时间不亚于中国其他地区,“三亚人”是开发海南岛的伟大先驱。 /p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15746.html
泰国政坛 地震 总理上台不到一年被解职 谁将接棒
极简奶油风 140㎡四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