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V与营收增速错位 阿里商业变现承压

8月15日晚间,阿里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阿里巴巴财年为每年4月至次年3月)。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集团经营利润同比降低15%,净利润同比下滑27%。淘天集团方面,GMV增速与客户管理增速依旧有一定距离,淘宝和天猫商业化变现承压。为了提高核心电商业务的变现能力,今年下半年以来,淘天陆续打出了"组合拳",向商家增收佣金,推出新的营销工具。此外,放弃价格力,转而以GMV为导向之后,如何在商家管理方面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也将会成为淘天集团新的挑战。

商业化变现承压

根据阿里公布的本季度财报数据,截至6月30日止的季度期间,集团收入为2432.36亿元,同比增长4%,而经营利润为359.89亿元,跟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5%。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2.69亿元。净利润为240.22亿元,同比下滑27%。

阿里在财报中对此作出了解释。阿里表示,本季度净利润的下滑主要是由于经营利润下降以及投资减值增加所致,部分被其所持有的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的变动所抵销。

具体业务层面,阿里的压力依旧不小。尽管时间覆盖了"6·18"周期,但在本季度,淘天集团合计收入同比减少1%,在中国批发商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6%的前提下,中国零售商业收入同比减少2%。其中,直营及其他业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01.67亿元下滑9%至273.06亿元,而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微增1%。

"外部消费环境变化叠加渠道分散化,使得大促的提振效应在电商企业业绩表现中的存在感有所减弱。"电商研究专家姜蓉表示。

相较之下,淘天二季度的GMV延续了上个季度的增长,在本季度实现GMV的同比高单位数增长以及订单量的同比双位数增长。88VIP也从上个季度的超过3500万变为超过4200万。

GMV和客户收入增速存在错位,这样的情况在上个季度就有所体现,2024财年四季度,淘天客户收入增速就已经落后于线上GMV增速,在GMV重回双位数增长的情况下,上季度淘天集团的客户收入仅同比增长了5%。而对于淘天集团来说,包含商家们向平台所支付的佣金和推广费用构成了淘天的主要利润来源。

如此看来,尽管GMV连续两季度高位增长,但淘天集团所面临的商业化变现压力,只多不少。

打出"组合拳"

"对于淘宝天猫来说,目前的优先级是放在提升用户的购买体验,从而推动用户的购买频次和GMV当中。"在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阿里的管理层对GMV和CMR(客户管理收入)之间增速错位原因如是解释,"当市场份额初步稳定之后,从这个季度开始,我们针对提高货币化率和商业化的措施会开始加速"。

留住用户,才有资格谈增长。对于阿里核心的电商业务来说,留住用户之后,如何提高自身的利润率成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当下,淘宝天猫已经开始打起了"组合拳"。7月26日,根据淘宝发布的最新商户规则,9月1日起,淘宝和天猫将对商家已经确认的交易收取6‰(千分之六)的服务费。与此同时,隶属于淘天集团的闲鱼也发布公告,宣布从9月开始向卖家收取0.6%的基础软件服务费,单笔最高收取60元。

在此之前,淘宝没有收取交易佣金,新规施行后,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一样,淘宝的商家需要在广告费之外,向平台支付佣金费用。

就在财报公布的同一天,淘天集团宣布阿里妈妈的新工具"全站推广"将向所有淘宝和天猫的商家开放。作为今年4月发布的新工具,"全站推广"在推出之后被管理层寄予了厚望。"全站推广"的本质即是通过盘活整个套系的全局流量,将商品的展示位变为广告位,并且明码标价。

"淘天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已经很明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向记者指出,通过帮助商家提升GMV和利润,淘天集团将以GMV为导向,并把佣金和服务收入当作核心利润,以期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增长靠何驱动

在集团其他业务收入方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和菜鸟在本季度依旧扛起了增长大旗。今年5月20日,阿里巴巴向Lazada注资2.3亿美元一个月后,速卖通与巴西零售商Magalu达成合作,而阿里也将对Magalu上售出的速卖通产品收取佣金。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外部业务的合作,国际数字商业板块的增长也在财报中有所体现。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本季度收入292.93亿元,同比增长32%;菜鸟集团则从去年同期的231.64亿元增长16%至268.11亿元。不过,较之上一季度,两大板块的业务增速均有所放缓。

而淘天也在7月降低了价格力在电商业务板块之中的重要程度。据了解,在淘天的新算法逻辑当中,GMV将会取代价格力成为新的核心指标,流量分配的核心将变成包括物流、好评率、退款率等指标在内的"体验点",对商家的"仅退款"政策也将被放宽。

"从当前淘天的动作来看,在商家管理方面,平台将以GMV为导向。"庄帅表示,淘天未来将会持续内部流程优化,并以优化消费者体验为目标对商家进行组织考核,"AI技术加持也将会给平台的商家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何倩乔心怡


GMV2万亿:腾讯杀回电商,将跃居榜眼

电商赛道正迎来新玩家,手握12亿微信日活的社交巨头腾讯。

据报道,10月初,腾讯内部宣布了一则人事调整:负责智慧零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林景骅,被任命为“总办”新成员。

腾讯官网显示,智慧零售业务主要聚焦于零售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 简单来说,就是以微信的流量与支付体系为底层基础,以小程序为抓手,为线下门店带来实际业务增量。

“总办”则是腾讯的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分为两类,一类是职能性工作的负责人,如人力资源、财务等。 另一类是腾讯几大主营业务的负责人,如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 游戏 发行业务负责人马晓轶等。

林景骅升入“总办”的意义非比寻常。 这意味着,智慧零售已被腾讯高层视为未来的主营业务板块之一。

根据腾讯财报,2019全年,微信数字商业总交易量已超过8000亿元。 预计今年,GMV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按照微信商业的GMV增速,腾讯将成为国内第二大电商,成为最迅猛生长的商业体。

但与此同时,随着微信商业生态边界的持续扩张,腾讯或许难以避免与京东、拼多多,甚至淘宝等中心化电商平台产生业务摩擦与竞争。

届时,电商赛道势必将迎来一轮洗牌之战。

林景骅的招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李叔同《晚晴集》

彼时,在与eBay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淘宝急于变现流量,冒然推出了竞价排名服务。 结果遭遇到卖家们的激烈反对,马云深陷舆论漩涡。

但更让他焦虑的是,腾讯的斜刺杀出。 同年5月15日,腾讯旗下电商平台拍拍网,针锋相对地宣布“未来三年完全免费”,并将给予买家600元购物券奖励。

在QQ等社交平台的持续导流下,短短一年间,拍拍网交易额就超过了eBay,成为中国第二大C2C网站。

腾讯系电商的崛起在马云看来,无异于趁火打劫。 他在平息“竞价排名”风波后,迅速调整淘宝的收费策略,开始进攻拍拍网。 阿里与腾讯的第一次遭遇战爆发。

但事实上,当时的腾讯还未找到做电商的诀窍。 在淘宝的猛烈攻势下,拍拍网节节败退。 数据显示,2007年二季度,拍拍网在C2C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 而到了2013年6月,其市占率仅为4.7%。

被重创的腾讯意识到,自己目前并不适合做电商。 用林景骅的话说就是, “支付问题尚未解决,物流环节还很薄弱,流量端也还没有成长起来。 ”

因此,2014年,拍拍网作为腾讯“资本 流量”战略的谈判筹码之一,被京东收购。 此后,市场、媒体喧嚣,关于“腾讯没有电商基因”的文章一时铺天盖地。

但天生冷静、理性的马化腾却毫不在意。 因为在他与刘炽平的思路中, 社交、投资皆是另一个维度的电商。 而微信,正是腾讯电商版图的核心。

马化腾的底气在于,截至2014年年末,微信月活已超过5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绑定银行账户的微信支付与QQ钱包用户超过1亿。

而如今,微信月活超过12亿,微信支付在线下支付市场的市占率已位居第一。 其中,在低线城市的线下支付市场,微信支付的市占率已达八成。

六年间,微信不仅培育了国内规模最大、最成熟的流量池,更填补了腾讯在支付市场中的空白。 此前的QQ钱包主要服务于虚拟 游戏 产品的购买,极少用于实物商品交易。

如今,微信覆盖了线上线下的支付场景,还提供了社交与支付的服务闭环。

基于此,腾讯一方面凭借“左手流量,右手资本”,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各渠道的电商平台揽入微信九宫格。

另一方面,腾讯内部决定再战电商。 但不同的是, 这一次,腾讯的目标是做电商赛道的基础设施赋能者。 一个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微信具备电商“操作系统化”能力。

为何腾讯会切换方向?

联系时代大背景,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 当前C端流量红利已逐渐枯竭,而B端的商业价值正隐隐凸现。

腾讯必须抓住B端的商业资源,才能在未来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因此,腾讯并不想做单纯的电商平台,也不想做商品售卖,而是要依托微信小程序构建去中心化的商业生态。

腾讯财报显示,2019年微信数字商业总交易量已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160%。

而今年仅前8个月,微信小程序实物商品GMV就同比增长了115%,品牌商家自营小程序GMV同比增长210%。 林景骅认为, “小程序GMV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番问题不大”。

据此推算,今年,微信数字商业生态GMV至少为1.6万亿元。 而如果按照去年160%的增速来计算,微信数字商业生态今年的GMV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相当于京东2019全年的交易规模。

张小龙的权衡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现在,微信面临的问题是‘做什么’,现在思考,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尝试的,以及如何组织起来。 ”今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故意缺席现场。

他在先期录好的视频中“说禅”:担忧技术对人类的冲击,反思微信过去的失误,以及目前的微信是否超载......

张小龙的忧虑不无道理。 微信月活已超过12亿,它不仅仅是国民级应用,更是万亿腾讯大厦的地基。

若微信偏离天枰,倒向过度商业化一侧,腾讯大厦的地基将受到冲击。

因此,尽管目前张小龙在复杂的内外部需求下大踏步疾行,但仍如履薄冰,将微信商业化的节奏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但电商赛道却是一个例外。 而让产品经理——张小龙“松口”的人,就是林景骅。

“Davis(林璟骅)陪着打了几年的高尔夫,终于搞定了小龙。 ”财新援引一名腾讯内部人士口述。 2015年,林景骅正式升任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每隔一周他都要从深圳开车去微信总部所在地广州向张小龙汇报工作,风雨无阻。

工作之余,林璟骅和张小龙时常约打高尔夫。 期间,两人无数次聊到微信未来的可能性,也包括“微信如何赚钱”等敏感话题。

最终,张小龙同意亲自下场,试水微信商业化,但他却极为克制。 因此,在小程序推出之初,诸多流量入口一概不开。 当时小程序在商业上的目标是什么,微信员工也不清楚。

直到2018年7月,微信小程序一次性开放视频直播插件、电商小程序等功能后,微信的商业化路径才逐渐明晰。 此后,顺着行业东风,微信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催化剂。 受“黑天鹅”事件影响,线下流量全面枯竭,用户、商户纷纷将目光投向线上,但传统的中心化流量分发平台对新入驻的商户并不友好。

这无疑为张小龙和林景骅带来了新的商业化变现机会。 2月,微信直播小程序启动公测,智慧零售小程序入驻微信九宫格,在深圳、福州等地上线。 4月,微信开放小程序跳转功能。 6月,微信试水开放小程序分享到朋友圈。 据报道,近日,微信小商店已全面开放公测。

对此,一位接近微信的人士表示,“今年做大GMV是微信和商家的统一目标。”

此时,回到原点来看,澎湃生长的微信商业生态交易规模并不意味着张小龙放弃了他的产品底线。 正相反,在多次内外部博弈中,张小龙越来越清楚微信未来要如何实现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平衡。

显然,腾讯高层也深知张小龙的底线与需求。 因此,按照惯例“赛马”机制,腾讯先后推出了看点直播、小鹅拼拼、QQ惠购等电商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看点直播隶属于腾讯PCG(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主打电商直播,既有App也有小程序端。 小鹅拼拼主打拼购,以“买家推荐+拼团”的形式进行商品呈现,同样隶属于PCG事业群。

蒋凡的挑战

“谋定而后动。”——《孙子·计篇》

淘宝天猫总裁蒋凡或许怎么也没想到,微信小程序商业生态的交易规模竟会生长得如此之快。

据方正证券研报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微信数字商业生态中仅智慧零售GMV规模就将达到7500亿至1万亿,而智慧餐饮微信小程序GMV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据此保守计算,届时,微信数字商业生态的总GMV将超过3万亿元。 微信数字商业生态有望超越京东,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2019年阿里经济体GMV为7万亿,京东为2万亿,拼多多为1万亿。

腾讯系电商的二次崛起对于淘宝、天猫的掌舵者蒋凡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为应对潜在的挑战,继续做大GMV,保持先发优势,淘系电商将今年“双11”活动时间整整提前了10余天。 “今年天猫‘双11’是最为特殊的一年......消费者可以选择提前付尾款,比往年早十几天拿到商品。 ”淘宝天猫总裁蒋凡在“双11”启动发布会上表示。

除此之外,为盘活域内流量,淘系电商还推出了“养猫” 游戏 ,以实现流量向店铺的导入,最终促成交易。

但行业人士表示,“淘宝目前的流量导入并不精准,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能成交一笔是一笔。”

此外,根据阿里财报,淘系电商域内的年度用户刚超过6亿。 而微信月活已超过12亿,用户数量几乎是淘系电商的两倍。

而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在智能互联网浪潮冲击下,入驻去中心化流量分发平台的呼声正越来越高。 数年前,中小商家集体纷纷“出淘”投奔拼多多,就是最直接的例证。

对此,林景骅表示,“在国外线上销售中,包括亚马逊在内的平台电商的销售占比仅为40%, 品牌自己的官网等销售渠道才是在线零售的主力。 但在中国,电商平台过于强大成熟,品牌商已经失去做App拉新自营的机会。 ”

因此,今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官方表示,今年小程序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商家打造自有商业闭环”。 另外,日前,微信已开始全面测试微信小商店功能,并新上线了个人商店。 这意味着, 微信的野心不仅局限于B2C电商平台,更意欲向C2C平台进击。

微信商业生态最终会超越淘系电商么?目前来看,我们还不得而知。 但若从赛道来看,微信与淘系电商同样都是做平台。 未来,双方为了争夺商户资源,或许难免一战。

但从另一维度来看,商户们并不会主动做“二选一”。 对于他们来说,淘系电商与微信只不过是不同的抓手而已。

据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淘系电商仍将长期保持行业的领先优势。 而微信数字商业生态的GMV规模则会持续扩大,并将成为电商赛道中重要的一极。

参考资料:

1 | 吴晓波,《腾讯传》

2 | 财新周刊,钱童、屈运栩,《腾讯再战电商》

3 | 方正证券,陈梦竹、姚蕾等,《微信的生态与野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阿里和京东你更看好谁?!

模式对决!阿里京东财报对比:收入很接近,利润522亿对36亿 阿里巴巴和京东,中国两大电商,都在美国上市,先后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季度财报,如何看待这对老冤家的财报呢? 总收入、净利润 阿里巴巴季度收入为1615亿元,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36%。 阿里巴巴最近四个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51%、42%、40%和38%。 京东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27%,京东最近四个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21%、23%、29%和27%。 阿里巴巴明显领先。 表面上看,京东季度收入比阿里巴巴还都大约100亿元。 实际上,京东收入分为零售和服务部分,零售就是B2C业务,服务就是物流和广告等,后者才与阿里巴巴收入完全类似。 阿里巴巴季度净利润522亿元,同比增加58%,环比减少28%。 京东净利润36.34亿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增加494%。 因为基数较低,京东净利润增长率显得更魔幻一点。 两者相比,阿里巴巴净利润是14.5倍。 这就可以看到服务业务收入和卖货收入最终转化为净利润的能力了。 也就是说,净利率(利润与收入比值)比较,阿里巴巴是32.32%;京东则是2.13%,阿里巴巴是京东大约16倍。 平台变现能力 Take-rate即所谓变现能力,即电商总GMV转化为净收入能力。 2019年,京东总GMV为亿元,净收入为5769亿元,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5107亿元,服务收入为662亿元,除去物流收入235亿元,则京东平台业务Take-rate为(662-235)/(-5107),大约为2.71%。 纯平台没有一分钱自营的阿里巴巴,2019年财政年度总GMV为亿元,其总收入为3768亿元,则阿里巴巴take-rate为6.58%,是京东大约于2.43倍,这也是京东可以提升的空间。 换种算法就是,假设京东自营业务毛利率为15%,则卖货净收入为765亿元,则全平台服务收入达到1427亿元,take-rate则迅速提高至6.84%,已经超过阿里巴巴。 所以,电商拼到最后还是GMV,所以拼多多根本不在意短时亏损,如何抢市场才是最关键的。 阿里巴巴总资产报酬率(年化)为18.9%,净资产收益率为23.38%。 京东总资产报酬率为6.15%,净资产收益率为17.21%。 京东要自建物流,所以是重资产运营,其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60%以上,最新资产负债率为61.26%。 阿里巴巴则要少很多,始终保持在40%以下,最新为34.28%。 这也决定了偿债能力差异很大。 阿里巴巴流动比率为1.75,速动比率为1.65,京东流动比例为0.99,速动比例为0.58,该数据在1左右为表示偿债能力较佳。 而与京东模式更为接近的亚马逊,流动比率为1.1,速动比率为0.86;同类公司相比更能说明问题。 市值与市盈率 阿里巴巴市值稳居中国网络股第一,至3月6日开盘前,其市值为5673亿美元,市盈率为23倍。 京东市值为652亿美元,市盈率为37.4倍;京东市值大约为阿里巴巴零头。 当京东20%左右收入增长换来37倍市盈率,那么阿里巴巴几乎是京东两倍增速,是否应该有70倍左右市盈率?实际上,亚马逊市盈率更高,超过80倍。 在我看来他们面对消费的群体不一样,都是再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未来的阿里和京东必定会越来越好!

阿里巴巴三季度营收首超2000亿元 饿了么吊车尾

出 品 | 异观 财经

作 者 | 炫夜 白雪

异观 财经 消息,北京时间2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NYSE:BABA)发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阿里巴巴财年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结束)。

综合财务数据看,虽然在2020年四季度,阿里巴巴遭遇蚂蚁暂停IPO和反垄断双重压力,但其营收规模、净利润以及月活用户规模等多项运营数据,均保持了稳定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回暖,阿里巴巴再次迎来一个非常 健康 的季度。 ”

对于蚂蚁集团的暂停IPO,阿里巴巴表示,由于最近中国金融 科技 监管环境的重大变化,蚂蚁集团正在制定整改方案,该方案还须履行监管部门程序。 因此,蚂蚁集团的业务前景和上市计划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尚无法全面准确评估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 在蚂蚁集团整改方案履行监管部门程序后,我们将向市场提供更新信息。

云业务强劲 饿了么、优酷拖后腿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21财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210.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14.56亿元,增长37%,较上一季度的1550.59亿元,增长43%。

从阿里巴巴的财报数据来看,其营收持续保持增长,但伴随阿里巴巴体量不断增大,其营收同比增速放缓,且存在同比增速按季度小幅下跌的情况。

阿里巴巴营收主要来源于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及 娱乐 、创新计划和其他等。 其中,和核心商业是主要收入来源。

阿里巴巴表示,其营收增长主要由中国零售商业业务的稳健收入增长及云计算业务的强劲收入所驱动。

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核心商业收入1955.4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14.75亿元,增长38%,占总收入的89%。

中国零售商业收入1536.7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04.58亿元,增长39%。 其中,客户管理收入1019.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46.44亿元,增长20%。 客户管理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包括推荐信息流在内的新变现模式的收入增长强劲,搜索变现单次点击平均单价的上升,以及天猫在线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增长19%。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阿里巴巴中国批发商业收入38.3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3.65亿元,增长1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平台付费会员平均收入的上升和付费会员数量的增加。

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收入101.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3.96亿元,增长37%,增长的主要原因是Lazada和Trendyol收入的增加。

三季度,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表现强劲。 财报显示,三季度云计算收入161.1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7.21亿元,增长50%,营收占比7%。 云计算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互联网、零售行业和公共部门客户收入增长所推动。

此外,菜鸟网络实现了正经营现金流。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菜鸟网络收入同比增长51%至113.60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阿里云于本季度经调整EBITA转正,菜鸟网络实现正经营现金流。 这些业务进展,反映了我们对业务采取有机孵化及扩展,从开启业务到取得盈利的长期投资策略。 ”

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实时配送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的平台佣金、提供配送服务收取的服务费及其他服务费。

从各项收入组成来看,饿了么成为核心商业版块的“吊车尾”。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三个月,本地生活服务收入83.4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5.84亿元,仅增长10%,较上一季度的88.39亿元,减少6%。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阿里巴巴实经营利润490.02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EBITDA 683.80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794.27亿元,同比增长52%。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报告期内,阿里巴巴有“双11”、“双12”传统的电商节日。 本季度,淘宝首页推荐带来的页面访问量同比增长超90%。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内,淘宝直播GMV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 天猫双11期间,新品销售带来的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增长35%。

用户增长创新高 单季用户净增2200万

随着一二线城市流量红利的消失,各大电商平台开始争夺低线城市用户。 2013年后,阿里巴巴打通线上,通过阿里大生态系统为核心电商品导流;2015年,淘宝推出“内容开放计划”,上线“淘宝直播”,引入网络红人,打造内容社区生态,将传统“货对人”的流量分发方式变成“人对人”的新方式;2018年重启聚划算,下沉低线城市。

从用户增长情况来看,阿里巴巴在下沉市场的用户增长也在提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淘宝特价版年度活跃消费者超1亿;2020年12月,淘宝特价版月活跃用户也突破1亿。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月活移动用户达9.02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7.79亿,单季净增2200万,创8个季度以来新高。

总体来看,阿里巴巴这份财报还是不错。 不过,作为投资人,考虑一些风险因素还是有必要的。

当前,阿里巴巴除了应对宏观环境风险外,还面临国内反垄断等监管层面的风险。 在反垄断的打击下,阿里巴巴、京东等股价均有走低。 不过,随着利空消退,阿里巴巴的股价也逐渐回升。

此外,竞对环境也需要考虑。 从当前财务情况来看,阿里巴巴的盈利部分和经营现金流大部分来自淘宝系电商。 核心电商业务,面临京东、拼多多的竞争。 京东的营收增速在恢复中。 而从下沉市场快速崛起的拼多多,发展势头依旧迅猛,其最新财报尚未发布,大概率营收和用户增速优于阿里。

如果从品牌电商方面来看,淘宝/天猫在美妆、母婴等品类中比拼多多更具备优势。

从直播电商来看,淘宝系电商还面临来自快手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竞争威胁。 但阿里巴巴淘宝系电商与快手、抖音有多不同。 直播是淘宝系统电商的一个销售场景,可以用来增加用户粘性,提供用户使用时长。 而对于快手、抖音而言,直播是最主要的直销售场景。

通常情况下,一些商家会同时在多个开店,且快手、抖音直播电商有很多商品也来自淘宝/天猫,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淘宝/天猫依旧是商品品类最多,履约能力最强的平台。

或许部分投资人会认为阿里巴巴利空出尽,而在笔者看来,阿里巴巴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是云业务和新零售战略。

在当前的是云计算市场上,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排在亚马逊的AWS和微软的Azure之后,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可以视为在云市场,阿里云具备增长空间。 而根据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收入增速看,云计算业务增长一直都比较快,很可能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二增长曲线。 同时,阿里云未来可能在赋能阿里新零售战略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简单说说阿里新零售战略。 阿里巴巴在不断布局线下商超,如大润发、盒马、银泰等。 阿里巴巴在2020年第四季度拿下来高鑫控股,阿里巴巴同其关联方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72%的股份。

突发的新冠疫情,让线下零售面临空前困难,同时也为互联网技术赋能线下零售提供了好时机。 越来越多的线下零售商正逐步接受被互联网“改造”。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0年10月-12月,线上购物已经占据了高鑫零售GMV的24%。 未来几年,新零售是否可以成为阿里巴巴核心电商新的盈利引擎,很值得期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17079.html
11岁男孩骑行被撞身亡事件 是孩子最大的灾难 不成熟的父母
焦点访谈 守护好 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