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欢迎您 十种文字同写一句话

(原标题:十种文字同写一句话:新疆欢迎您)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新疆欢迎您!”8月16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报社,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用10种文字共同写下了这句话,表达了新疆敞开怀抱欢迎各国游客最真挚的情感。

当天,“走读中国——走进大美新疆”参访团来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在察布查尔报社了解了该报社的发展历程和锡伯文保护传承的现状。《察布查尔报》(锡伯文)创刊于1946年7月1日,是一份锡伯文综合性报纸。

8月16日,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报社参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

参观结束后,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来到察布查尔报社书法活动室,一进门就看到察布查尔书法家韦有成和高青松各拿了一幅书法作品,正等待中外嘉宾的到来。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两幅书法作品上分别用中文和锡伯文写着:新疆欢迎您。

“咱们用不同的文字一起来书写这句话吧。”韦有成和高青松率先用中文和锡伯文再次现场写下“新疆欢迎您”五个字,随后土耳其翻译家吉来、韩国翻译家朴宰雨、塞尔维亚翻译家安娜·约万诺维奇、波兰翻译家傿静安等人先后拿起毛笔,沾着墨汁用各自国家的文字写下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

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用10种文字写下同一句话:新疆欢迎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

“新疆欢迎您”不仅是写在宣纸上的一句话,更是“走读中国——走进大美新疆”参访团所有人的共识。在锡伯古城,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体验了射箭,并和弓箭制作传承人进行了愉快交流。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大家坐着马车来到家访点一起学打馕。在伊犁将军府游览过程中,墨西哥翻译家莉娅娜和一名9岁的维吾尔族小女孩交上了朋友……每到一处,他们都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

西班牙翻译家、格拉纳达大学终身教授高伯译1993年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从此开始接触中华文化,30多年来,他先后翻译了《周易》《论语》《孝经》《山海经》《道德经》等多部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也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参观伊犁将军府的过程中,他仔细听着解说员的解说,认真看着每一块文字展板,他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要想了解中国、翻译好中国的文学作品,就必须从学习中华文化开始,也只有学好了中华文化,才能翻译出更多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学作品。”


西部资料(风土.人情.诗句.)

西部中国诗歌的故乡 ■ 洪烛 1 西部自古即是中国诗歌的战略要地。 我翻了翻《诗经》想找找哪些属于最原始的西部诗。 还真不少呢。 不管是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北风》之类还是大雅、小雅与周颂都涉及到西部的风土人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是从西周初年开始的。 西周本身就是从西部兴起的。 可见西部不仅有三江源还有风雅颂。 不仅是江河的源头还是诗歌的源头。 前几年去宁夏采风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在大名鼎鼎的泾水源头泾源县县长送我一册《诗人笔下的泾源》。 开卷第一篇即是《诗经》中的《北风·谷风·之三》“泾以渭浊是是其祉。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在水一方读此诗让人幻觉时光可以倒流想来历史与现实并不见得真能做到泾渭分明。 在西海固固原市的诗人王怀凌把酒相招建议我一定去看看郊外的秦长城。 估计毛泽东长征时所写《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即指宁夏的秦长城。 固原也曾是诗歌的故乡《诗经》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在固原时称大原反击戎族的战争。 固原秦长城是战国时秦昭襄王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产物。 我追寻秦长城而去沿途看见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萧关”。 自从秦始皇修长城边塞诗便成为西部诗的主旋律。 即后人所咏叹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汉乐府中有许多在开疆拓土大背景下诞生的战争诗篇。 那册《诗人笔下的泾源》紧接着《诗经》的便是汉铙歌《上之回》汉铙歌是汉乐府鼓吹曲辞中的一部用以激励士气及宴享功臣“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 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你猜我读这首汉乐府时怎么想的吗我觉得自己看见了唐诗的上游尤其是唐边塞诗的上游。 原来唐边塞诗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汉乐府早就为它埋下了伏笔。 近百年来中国新诗里的西部诗在总体风格上继承了唐宋边塞诗的传统以豪放派为主流大气象、大意境、大情怀。 这是因为它有大背景。 以唐诗宋词为文化背景来观照当代西部诗使之获得先天性的优势这是一个有根的流派。 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说它都是有根的。 根是它深深的扎进大地同时也扎进文学史的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什么。 唐宋边塞诗是它的上游。 但我们不要忘记汉乐府是它上游的上游。 不要忘记《诗经》是它最古老的源头。 2 撒拉族的诗人阿尔丁夫·翼人是我2007年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结识的。 在西宁一家著名的清真餐馆我们曾聊诗聊到大半夜他是我难忘的一位诗歌兄长。 因为他的缘故原本就热爱西部热爱西部少数民族的我对撒拉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情。 在《星星》诗歌理论半月刊为阿拉伯诗人萨迪·优素福举办的研讨会上又见阿尔丁夫·翼人。 他说刚来北京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研习。 他送了我一册他和曲近共同主编的《中国西部诗选》作家出版社其中收录了吉狄马加、白渔、风马、伊沙、杨梓、梦也、马非、娜夜、李小洛、章德益、郁笛、远村、叶舟、阳飏、杨森君、孙晓杰、沈苇等41位西北五省区代表性诗人的代表作。 还是吉狄马加在序言《西部诗高地上的黄钟大吕》中说得好“西部是产生诗歌的地方因而也是成就诗人的地方。 汉代乐府中有大量吟咏西部的优美篇什唐代边塞诗筑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巍巍丰碑陕北民歌河湟花儿千百年长盛不衰表现了人民的喜怒哀乐。 当代西部诗歌就其意蕴而言与古代边塞诗和西北民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边塞诗以其雄浑豪迈、苍凉劲拔的风格在唐诗中独树一帜西北民歌以婉转流丽、深情细腻的品质在民间生生不息。 当代西部诗融合、承续了这些美学传统或抒发慷慨之情或叙写蜜意柔情风格上显得或大气磅礴、恢弘壮阔或情深意切、温柔敦厚由此呈现出独特的风韵。 西部诗歌就是具有西部独特地域人文色彩和鲜明时代感的诗歌是在西部广袤天地里生活着、思考着、追求着即诗意地栖居于这块高地上的诗人们心灵历程和艺术追求的结晶。 ” 他尤其提及西部诗复兴的原因“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西部地区更多地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粗粝和雄浑西部人的生活方式中也更多地保留了原生态文化的古朴和率真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共生宁静与骚动撞击。 这一切更能激起身处现代化进程中当代诗人的豪迈诗情和无限遐思。 这或许就是西部诗崛起于当代中国诗坛的背景。 ” 几天之后在老故事餐吧的中国诗人俱乐部我和朱先树、谭五昌、北塔、林童、张玉太等几位北京诗人与阿尔丁夫·翼人相约了坐在一起为《中国西部诗选》进行了小小的座谈。 气氛很热烈。 阿尔丁夫·翼人为振兴中国西部诗歌而付出大量劳动这种精神也感染了大家。 我说了很多话。 回来后想不妨把这些观点乃至阅读《中国西部诗选》时的瞬间感受给追忆一下记录下来。 算作我个人对源远流长的西部诗歌的敬礼吧。 3 我一直觉得西部是中国诗歌的故乡。 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想呢估计还是因为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而唐朝的首都是长安留下过无数诗人的足迹。 我至今仍下意识地把遥远的长安视为中国诗歌的首都。 即使几次去现实中的西安参加文学活动无一例外都怀着朝圣的心情抑或还乡的心情。 后来去新疆采风我又改变了看法。 仅仅因为一个人。 他就是李白。 有一天夜晚我们的旅游车与逶迤的天山并肩而行恰巧看见皓月当空我脑海时顿时浮现出五个字“明月出天山„„”这是李白的月亮。 而李白本人就是中国诗歌惟一的月亮他是从天山冉冉升起的。 李白虽曾客居长安并走遍全国但他出生在西域新疆该算作他的故乡天山则是他故乡的标志性建筑。 李白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就是诗人的故乡。 唐诗是唐朝的骨头而李白是唐诗的骨头。 如果少一个李白唐诗的份量将大打折扣而唐朝亦将在后人眼中失去诸多浪漫与狂放。 李白的性格与风格与他的故乡与西域的雄浑豪迈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李白正是西部诗歌的形象代言人。 当然凭藉着西域血统里遗传的狂傲不羁他也成为整个中国诗歌的形象代言人浪漫的象征自由的象征重精神轻物质的象征。 唐诗的首都不在长安在西域因为那里是唐朝第一诗人的故乡。 长安对于李白一直是异乡。 他在那里得宠、失宠。 在那里借酒浇愁耍酒疯。 在那里受挫、受伤。 在那里流浪又不得不离开„„ 他的天性不适合长安的。 长安的性格与李白的性格相冲突。 长安不可能成为李白的故乡也就不可能成为诗歌的故乡。 诗歌的故乡在新疆。 正如月亮的故乡在天山。 我指的是中国的月亮诗歌的月亮。 4 我边读书边想阿尔丁夫·翼人我亲爱的兄长为什么要策划并主编这部《中国西部诗选》呢答案只会有一个那就是出自于他对西部的爱对诗歌的爱。 西部与诗歌分别是他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故乡。 他除了具有撒拉族的血统还具有诗人的血统。 我曾经说过诗人也是人类中的一种少数民族。 在多民族的西部我如鱼得水相信自己的生命来自于不同的根——开出混血的花朵。 一支歌曲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诗人该算作第五十七个民族当然诗人无疑是少数属于少数民族但他们有着祖传的血统和独特的性格。 甚至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都被称作诗的语言。 他们说话既好懂又难懂——属于精神上的方言。 他们坚强地活着并且相互友爱为了避免这种秘密的语言的失传。 所有民族都不懂的语言诗人却懂。 这要么是他们创造的要么是为他们创造的。 是属于诗人们的小语种。 他们彼此不用翻译就能交流。 他们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 阿尔丁夫·翼人1962年生于青海省循化县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创作并发表《西部我的绿色家园》《撒拉尔情系黑色的河流》等一系列长诗他还编著撒拉族第一部报告文学专辑《撒拉尔的传人》。 诗集《被神祗放逐的誓文》又获得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 他既是撒拉族的代表诗人又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撒拉族的源头来自中亚的撒马尔罕阿尔丁夫·翼人的形象也带有中亚一带游牧民族的鲜明特征。 记得在青海第一次见到他听他神采飞扬地描述自己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我下意识地想那出生在西域的李白恐怕也长着这般的模样。 阿尔丁夫·翼人和李白一样是两种文化的混血儿他的诗风既有农耕文明的熏陶又不乏游牧文明的遗韵。 我至今仍珍藏着阿尔丁夫·翼人送我的名片背面印着赞颂撒拉族的《黄金诗篇》“撒拉尔/珍藏千年的/秘密黄金诗卷/在十二万张/更多熟悉的星空/永远绽放出/今明的/三十部天象„„”虽只寥寥数语却传达出无尽的星空也遮蔽不住的神秘。 继承了古老的传统阿尔丁夫·翼人也把诗人的身份看得近似于神职内心充满用诗歌为自己民族代言的勇气与力量。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讴歌撒拉族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 譬如《中国西部诗选》收录了他两部长诗的节选。 其中《神秘的光环》题记是“无以言说的灵魂我们为何分手河岸/我们为何把最后一个黄昏匆匆断送我们为何/匆匆同归太阳悲惨的燃烧同归大地的灰烬/我们阴都而明亮的斧刃上站着你土地的荷马„„”散发出作者对史诗的激情以及对荷马那样的伟大诗人的敬意。 而《沉船》的题记更为明确“我认识一条河/这便是黄河/ 这便是撒拉尔/对河流永恒的记忆/和遥远的绝响„„”他渴望着史诗一样的河流同时又呼唤河流一样的史诗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作证。 与现实的河流相比虚幻的诗歌并不显得弱小似乎更能承担起这种使记忆永存的责任。 得天独厚的自然背景与文化背景成就了阿尔丁夫·翼人。 很明显他是一位有来历并且有背景的诗人。 跟诗坛上诸多“无背景的写作”相比阿尔丁夫·翼人的诗歌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胸怀深远。 他作为诗人的形象也很容易从那些要么学院派要么世俗化的诗人群体中区别开来。 哦那些“无背景的诗歌”仿佛也成了他的背景成了他背景中的背景。 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写作。 他的这种有背景的写作是别的诗人无法代替的。 你可以像他那样去写作却无法获得像他那样的背景无法获得跟他一模一样的背景。 真正的西部诗就该是这样的不仅要有地理背景还要有历史背景不仅要有自然背景还要有文化背景不仅要有生活背景还要有精神背景不仅还以别人为背景有时甚至还要超越自我以自己为背景„„够难的吧正因为这种种难度西部诗人才弥足珍贵。 你可以把它视为类型化写作其实它追求的是个性化中的个性化。 每一首西部诗都应该写的是“我的西部”以“我们的西部”作为背景。 5 我跟阿尔丁夫·翼人说我也是一个西部诗人。 虽然这部以西北五省区诗人作品为编选范围的《中国西部诗选》没选我的诗但我也是一个西部诗人一个西北五省区之外的西部诗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西部诗人。 我身在北京心在西部。 我把西部当成精神上的藉贯。 我不是西部人却写过西部诗我把自己当作宽泛意义上的西部诗人。 西部我经常梦游的地方。 在我诗歌的灵感几近枯竭、长期改写散文之后2005年10月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新疆看见深邃的天空、漫长的地平线以及与我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雪山、草原、沙漠、戈壁、冰川、内陆河„„简直像做梦一样。 这是一个令我们的现实变得渺小的最大的美梦让人不能自拔。 没有别的办法我又想写诗了。 似乎不赞美几句就不足以平衡动荡的心情“我爱这辽阔同时接受它所带来的空虚/使个体的人显得渺小仿佛要垮掉/又在一瞬间无限地扩张了他的胸襟/并且再也无法收回/我爱这辽阔也爱被辽阔改变了的自己/欢呼吧为内心震撼后建立的新政权” 从新疆归来一年多的时间我写出由四百首短诗联缀而成、长达八千行的长诗或称大型组诗《西域》。 在中国诗歌网贴出后赢得极高的点击率又由《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林》、《诗选刊》、《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飞天》、《红岩》、《绿风》、《绿洲》、《延安文学》、《西北军事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选载被诗家园网站评为“2006年中国诗坛十大新闻”之一。 2006年10月我被特邀为诗刊社青春诗会指导老师去了宁夏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写出长诗《西域》的宁夏部分。 2007年4月参加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从甘肃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一直走到敦煌再往前就是阳关和玉门关了我写出长诗《西域》的甘肃部分。 2007年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我又为青海写诗。 西部人文化了的自然以及与自然肌肤相亲的人文深深地影响着我并改变了我如同创作生涯中一次刻骨铭心的艳遇使我重新成为一个诗人。 为《中国西部诗选》写读后感时我的长诗《西域》已结集为《我的西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并且刚刚获得徐志摩诗歌奖。 评委们及媒体都是把《我的西域》当成一本西部诗集来看待的。 阿尔丁夫·翼人亲爱的兄长西部是你的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 你不介意我硬要“加塞”挤进西部诗人的队列里吧我想你会欢迎更多像我这样的诗人参予进西部诗歌的集体创作之中。 西部诗的真谛以最个性化的方式参予进最具时空特征的集体创体。 让古人尤其是李白那样的古老诗人成为我们的背景吧让我们彼此成为各自的背景吧。 6 我之所以说诗的故乡是西域而不说新疆在于西域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比新疆有更大的范围、更丰富的外延。 西域是新疆的古称意即中国西部的疆域公元前1世纪已经流行《汉书·西域传》卷首即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 ”此后直至《明史》正史中皆以西域之名立传。 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名是汉代给起的经历唐宋元明清一路叫下来直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新疆”这个称谓——本身就富有历史感甚至可以兼而作为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的某种时间概念。 同样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指古代中亚狭义的西域指历史上的新疆。 也有人觉得古丝绸之路的西段包括新疆以及甘肃、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都可宽泛地叫作西域。 我和我的诗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西域的理解西域的历史与地理。 它的涵义甚至更为广博还包括人文譬如文学、艺术、民族、风俗„„ 一个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从诸如考古学、人种学之类的某一个角度单独楔入“西域”这个概念。 诗人则不同了必须面对多元化的“西域”——使其构成多元化的世界的一个缩影。 新疆诗人沈苇认为“西域”一词已成为一种象征、一个隐喻“人们至今仍以西域来指称新疆更多地带有一种书面色彩一种对异域的梦想以及触抚历史、追忆时光的情怀。 在这个地球上你恐怕难以找出第二个像西域这样多元文明共存的区域。 这里曾使用过的语言文字多达数十种。 由于丝绸之路这一伟大的纽带它成为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四大文明独一无二的融合区„„” 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诗人眼中的西域也是不同的每个诗人笔下的西域也各有各的风格。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有多少篇目与西域相关啊轮到明清小说位列“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还以玄装西行取经为线索勾画出神话的西域。 且说唐朝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位于中亚又以“明月出天山”一句报答了自己的故乡他本身就是出自天山的明月——诗歌史上的杜甫也留下《兵车行》以及《前出塞》、《后出塞》边塞诗尤其成为《全唐诗》中一道亮丽风景边塞诗派中的诸多重量级人物譬如岑参、高适、王昌龄„„皆是因西域而成名。 王之焕写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卢纶写过《塞下曲六首》内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以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连仙风道骨的王维都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到了宋朝豪放派仍酷爱边塞诗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苏东坡要“西北望射天狼”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西域已进入中国诗歌史给历代诗人都提供过钙质与血性。 同样古今边塞诗也给西域增添了文学上的光环。 注定了的存在着一个“诗的西域”。 诸多的文本构成传统。 即使像我这样长期居住在内地的诗人偶尔也会梦想写几首“西域的诗”。 中国的新诗里也有西域的影子。 艾青曾“流放”新疆石河子有艾青纪念馆。 当代文学史提到的诗人闻捷以歌颂新疆而出名出有诗集《天山情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涛、杨牧、章德益在新疆祭起“新边塞诗”大旗。 热潮扩展到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出现了西部诗及其代表人物昌耀。 昌耀肯定了“西部诗”作为在新时期诗坛曾与“朦胧诗”双峰并峙的诗歌潮流认为“西部”不只是一种文学主题更是一种文学气质、文学风格“西部对于当代诗人的意义是煅炉与开刃的硎石。 是心灵在祭坛前的净化„„西部其所以是诗的宝库或许在于西部是这样的听任人尽情倾吐衷肠的土地吧” 现在除了新疆昌耀生前居留的青海以及甘肃、宁夏都日渐成为“诗歌大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诗人。 西藏也同样越来越受到诗神关注„„从西域扩大到西北直至西部一种诗风在不断延伸着影响的范围。 或许“西域”、“西北”、“西部”本身就是最适宜诗歌生长的土壤我简直要产生这样的迷信了。 恐怕跟它保留着较多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有关吧 若想写西部就要面对由古至今博大且庞杂的诗歌传统继承当然是一方面其实同样重要的是如何背叛这一传统否则如何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西部诗呢传统太容易对一个人的写作造成惯性了。 必须克服惰性来抗衡惯性。 7 读《中国西部诗选》我经常想起李白。 西域是李白的故乡。 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惟一出生在中亚的一个。 他的性格、诗风跟西域的粗犷豪放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唐诗的造山运动中顶峰属于一个有胡人血统的诗人。 岑参、高适之类旅居西域的所谓边塞诗人又怎能跟李白比呢 李白很少写大唐王朝的边塞诗他的精神指向一个更为博大的自由王国的边塞、超现实的边塞“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难怪有谪仙之称。 他被发配到仙境的塞外。 仙境才是他真正的祖国。 写诗、饮酒之际李白飘飘欲仙仿佛走上了自己的还乡之旅。 也许很多时代都有一个李白只不过生于唐朝的那一个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时代。 所以他活了下来其余的时代没准也有类似的人物因为身不逢时而夭折了或被埋没了。 说到底中国诗歌有一个李白就足够了。 他并不需要更多的替身。 即使你可以模仿他你所置身的时代却无法模仿唐朝。 用诗歌表现西域并不见得就能续接上唐朝的文化传统却使当代诗人多多少少跟李白攀上点远亲毕竟是在歌颂他的故乡嘛。 李白的伟大在于他超越了万有引力。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体现了万有引力。 前者的飘逸后者的稳重盖源于此。 我所谓的万有引力并非仅指地心引力还包括道德、传统、体制等社会性的价值观。 李白跟嫦娥一样偷吃了灵药灵魂无法自控地向着月亮私奔——这两性的奔月者后人难以仿效。 看见月亮我就想起李白。 月亮是李白的遗孀。 李白生前还说过天山是月亮的故乡大意如此。 这么看来李白和月亮又是同乡了。 诗人和月亮又是同乡了。 西部中国诗歌的故乡。 西域中国诗歌故乡中的故

”何”字的由来

据本人查,何姓的由来为: 关于“何”字 何,《说文解字》里训为:“儋也,从人,可声。 ”“儋”即“檐”,是屋檐的意思。 在字书、辞书、书法作品及其他典籍里,“何”字的写法不下20种之多,其义项也有数十种。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关于“何”字的写法,是像人肩扛戈的形状,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何”字也屡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仅《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老子》四部先秦诸子著作中,“何”字就出现过数十次,但没有一次、没有一个义项与姓氏有关。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甲骨文中的“何”字作了这样的解释:“何,儋也。 从人,可声。 ”这里的“儋”与后来的“檐”字相通,现在简化作“担”。 因而“何”字的本义当为“负荷”、“负担”、“担荷”的意思。 何姓起源有三 一、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 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何、韩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 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郑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广韵》、《氏族大全》、《古今姓氏书辩证》、明代的《万姓通谙》、《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孙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记,无不记载“何氏为韩氏”,何韩为一家。 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如果我们继续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何氏家族的许多谱系也都是把他们的祖先追寻到黄帝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所在。 具体说来,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1一带)这个地方,说是让他侍奉晋国。 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 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 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 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该是天下何氏第一人。 韩厥之后,势力日渐壮大起来。 晋景公十一年 (前589年),韩厥与另一位晋臣邵克帅军大败齐国,奠定了韩的政治地位。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韩与赵、魏、知氏灭了范氏、中行氏。 晋出公二十二年 (前453年)韩又与魏、赵联合,打败了知氏,并三分其地,而此时,韩的力量已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与赵、魏一起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到了晋烈公十三年,也即韩景侯六年(前403年),韩国历史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巨变。 这一年韩与赵、魏共同瓜分了晋国,晋幽侯时,晋侯反朝于三家之君。 公元前375年,已是韩厥的第十代后人哀侯执政时期。 哀侯二年,因郑恃魏而轻韩,韩国一举灭掉了郑国,郑自公元前806年封国,至此,结束了430余年的历史。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韩王安在位的第九个年头。 这时韩国的内外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内有严仲子与相国侠累的争权结冤,导致了聂政刺侠累的内讧动荡。 外有秦国经过变法改革,势力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地攻城掠地,进攻周边国家,韩国的境况也越来越不好。 也就在这一年,秦派内史滕大举攻韩,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韩国灭亡后,公子王孙们或为躲避仇杀战乱,或耻于亡国之辱,或发愤于重整旗鼓、重振山河、再创基业,就四处飘泊,散居于四面八方。 而由于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水平的制约,韩氏后人分散于江淮各地者居多。 因为“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 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岁月流逝,人们就逐渐地把“韩”读 成了“何”。 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归为“音讹”一类,而称“韩氏为何氏”。 直至今天的《辞源》及《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国姓氏起源》、《贵姓何来》等书籍也都采此说,直录无异。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预谋变乱夺权,他假借名义,说要诛杀晋灵公的贼臣赵盾,因为赵盾是杀死晋灵公一案的主谋。 晋灵公被杀是灵公十四年(前607年)距此10年前的事情。 晋灵公是奢侈无度又滥杀无辜的暴厉之人,晋卿赵盾屡屡进谏阻止,反遭晋灵公的反感痛恨,多次想方设法要杀死他。 赵盾不得已逃往外地,但他考虑自己的职守,并没有离开晋国。 这年九月,赵盾的同族兄弟身为将军的赵穿,一怒之下,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并迎回了赵盾。 赵盾人品高尚,一向为人敬重,深得百姓拥戴,很快就恢复了他的正卿地位。 而当时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下了 “赵盾弑其国君”,赵盾分辩说:“杀国君的是赵穿,怎能是我的罪?”董狐反驳道:“你是国家正卿,出奔时没有离开国境,回到朝中又不为国除乱,杀国君的不是你还能是谁?”屠岸贾以此为借口,翻陈年老账,目的是为他夺权扫除障碍,此时赵盾已死,他的儿子赵朔是晋国将军,屠岸贾又以弑君首犯的子孙当朝执政有碍惩治其他罪人为由杀了赵朔。 韩厥为正义所使,仗义执言,竭力阻止屠岸贾阴谋的得逞,但屠岸贾刚愎自用,一意孤行,韩厥就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透给了赵朔,并劝他立即出逃,免遭死难。 谁知赵朔颇有乃父遗风,执意不肯逃跑,发誓要以身殉国平息国难。 韩厥没有辜负赵朔的托孤之愿,与程婴、公孙杵臼一起,冒着杀身灭族之祸,将赵氏孤儿藏匿起来,使赵氏在遭罹灭族之难以后竟保全了后嗣。 14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83年,晋景公重病不起,请巫祝公卜吉凶,说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不能有冤魂跟他作对的。 韩厥乘机讲了赵盾赵朔父子对晋国的贡献,感慨赵氏后人不能延续自己家世的遗憾,想以此来感化晋景公为赵氏家族昭雪冤案,事情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晋景公也就逐渐地淡漠了对赵盾的弑君之仇。 当韩厥向他透露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孤儿赵武尚在人间时,晋景公大发慈悲之心,将赵家原有的田邑房产归还了赵武,让他续了赵家的香火。 韩厥作为韩、何姓的始祖,是一位很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 晋景公寸一年(公元前589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的北部边境,夺取了隆这个地方(或作龙,今山东泰安东南),并且继续南下,打到了巢丘。 出于共同的利益考虑,卫国不愿看到自己的邻国成为齐国案板上的鱼肉,就派遣孙良夫、石稷、宁向、向禽帅兵伐齐,以为齐国后院失火,必将回师自救,这样就可以达到援助鲁国的目的。 谁知出师不利,还没走出国门,就败在了新筑(今河北省魏县南)。 鲁、卫陷于困境,危难之际向晋国求助。 晋景公派韩厥与另一晋臣郤克率兵车800乘,会鲁、卫之师,与齐军战于鞍(今山东济南市西北)。 战事异常残酷,齐军将士直奔晋军阵地,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如注,一直流到脚上,由于韩厥与郤克指挥得当,将士奋勇,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晋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丘舆、马陉(今山东省淄博南)一带。 齐国请求讲和,并答应退还被他们夺去但经此次战役的胜利,韩厥威振朝野,名扬四方,连晋国国君也不敢小视他了。 自此,韩厥与知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一起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号称“韩献子”。 此后,韩国的势力也就日益强大起来,与赵魏一起相继瓜分了羊舌氏、祁盈氏、范氏、中行氏以及知伯的封地。 到了韩厥七世孙韩景侯的时候,周天子终于承认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的名份和地位。 公元前377年,韩国与赵、魏两国一起瓜分了晋国,第二年(公元前376年),韩又灭了郑国,并将国都迁到了郑的都城,其地盘横跨了今天山西、河南的广大地区,逐渐地跻身于战国七雄的行列。 我们之所以认为韩厥是何姓始祖,一是因为司马迁开宗明义,在《史记·韩世家》中一开始就明确记述:自韩厥起,封姓为韩氏。 二是因为何姓是在韩国灭亡之后逐渐得姓的,而韩国的振兴与发达,韩厥作为奠基者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1、帝尧时代的何侯 相传何侯是五帝之一帝尧时代的人,隐居在苍梧山中,因他向往长生不老,帝尧赐他仙药一剂,让其投置酒中,全家族 300余人饮之不尽,把剩余的药酒洒在庭院房屋上,忽见整个宅第拔地而起,徐徐升人云端,何氏一门无论男女少长俱人仙境。 何侯成了太极仙侯。 应该说,这是最早的何氏先人的记载。 出自宋代姓氏书。 2、周武王之子韩侯 《左传》有言“邗、晋、应、韩、武之穆”,其中的“韩”,也是周武王子之一。 所以《诗经》中又有“韩侯出祖”。 所以唐代为《史记》作索引的司马贞认为是“有韩而先灭”。 3、韩武子韩万 司马迁在《韩世家》中明确记载,韩之先人与周王同姓,姓姬,其后人事奉晋国,“得封于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曰韩武子”。 韩武子名韩万,由此,韩万应是何姓始祖。 4、韩国后期的韩碱 王瑊(Jiǎn 音碱),像玉一样的美石,或就是玉的一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尚玉、佩玉的习俗,玉有温文尔雅的品性,是古代士大夫的象征。 因而,古代人取名很多人都用与玉有关的字。 韩瑊也不例外。 《浈阳水木记》有如下的内容:“何始初祖名碱,为韩国后期韩王安时代,碱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 因在对待秦国的态度问题上与安不一致,只得退隐韩原。 韩王安为秦劫掳,国破家亡,碱与其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 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六国公子所为,就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 一日,一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姓氏,适值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 意以水寒喻韩。 韩、寒同音,并无隐匿之意,察访者不悟,以为是指“河”为姓,韩瑊漫不经心地应答,查访者信以为真。 韩瑊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询,惊骇不已,喟然长叹: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姓”。 韩瑊遂定居庐江,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 二、少数民族中的何姓 在我国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权,原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被匈奴人打败,西越葱岭,建立了康国,并日益强大起来,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昌、穆等政权先后归附了康国,均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其本。 史称“昭武九姓”,而“何”则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一是何细胡,梁代西域人,通商人蜀,定居郫县(今四川郫县),事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四川大贾”。 二是何妥,隋朝人,说是何细胡之子,字栖风,少机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国子祭酒,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等文集。 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儿,字桂林,少有才思,隋开皇年间官至太府丞。 他博览典籍,多识旧物,制作绝巧。 隋辽东之役,宇文恺渡辽水造桥不成,何稠造桥两日而就,又筑行殿,令高丽人惊为神功。 北朝时,有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的,事迹不详,但其姓名北史有载。 唐代北部少数民族中有吐谷浑,其中就有何姓人。 五代时期的后汉乾(448)吐谷浑国就有特使何戛刺来中原朝贡。 吐浴浑是我国古代鲜卑族建立的王朝。 鲜卑族原在辽东,魏晋时西迁至阴山而居,晋未又西度陇,在今青海省北部和新疆东南部定居,叶延时代,始称吐浴浑,这在《北史》、《通典》及《及平寰宇记》中均有记载。 1994年出版的《菲律滨庐江何氏宗亲会会刊》中有这样的记述魏晋时有一鲜卑族酋长,名叫徒何涉归,他有二子,长子“吐浴魂”,少子“若浴魔”,两人各统有部落。 后来兄弟不和,吐浴魂率部西迁,到其后代叶延时,以“吐浴魂”为国名,自立政权,即吐浴浑国。 《何氏家谱》,称该谱所记系祖居朝鲜庆南道密阳郡何姓的分支,其亲友分布在中国辽东及朝鲜一带。 这或许为考证“吐浴浑”何氏家族的源流与分布提供了主要的线索和途径。 元代河南汝州陕县有“何抄尔赤”氏,很可能是蒙古人。 《兰州府志》载:元代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明朝时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明太祖赐姓何。 何铭在与凉州羌人的战事中,不幸阵亡,他有无后人,亦待后来查证。 后金大将何和礼,原属后金栋鄂氏,其父,祖都是栋鄂部落的首领。 三、他姓改姓 《汉书·五行志》中说:西汉时有叫何苗的人,其本姓朱,后来自称何姓,子孙繁衍,遂成何姓一支。 安徽省庐江黄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后代,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姓为何姓。 但该支何姓在族谱里规定,他们生姓何,死后复姓方。 这在何姓族源里是极为特殊的一种情况。 清代何可昆纂修的浦阳《球山义门何氏宗谱》称该支何氏一世祖何延寿,于唐大中八年自太末迁浦阳,至元末第20代怀恩,无子嗣,遂以外甥徐宗富为继。 前此之谱,宗富之前冠以徐氏世系,另两部《浦阳球山何氏宗谱》分别尊南宋徐谊或徐宗福为一世祖。 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山东新城人何世璂,官至侍郎巡抚,他本姓陈,七世祖随舅氏姓何,延续下来。 这种姓源又是不多见的现象。 《姓谱》载:汉代凶奴单于的后裔,归汉后有“何奈”氏,又写作“何柰”氏,晋代幽州牧王浚手下有位将军就姓“何奈”名“虎”。 还有“何拔”、“何居”、“何郎”、“何鲁”、“何丘”等复姓。

谁有“春节的习俗”今天就要

春节的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春节的来历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 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 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 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 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暑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 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革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穷成功,心中忐忑不安。 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把天神的主意。 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 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 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 祖乙得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道 ,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 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 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 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岁时之事,先要由岁首说起;而岁首之事,则先应由岁前说起。 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城镇乡村,一般腊月过一半,就开始有年终的气息了,人们开始筹办“迎春”的年货。 各地年前的市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年货店摊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有打上红戳的“年糕”,还有年画春联、烟花香烛等喜庆用品。 年前的市场是一年中最为丰富齐全的,男女老少都争相购买一些称心如意的商品。 尤其是孩童们,每当买到鞭炮后,往往等不到过年,便开始零散着燃放,更增加了新年将至的气氛。 北京有一首歌唱年终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作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来热一热。 歌词描绘了人们在年终的忙碌情形。 内容与此相似的民谣,在中国各地方普遍流行。 回答者: 蜂见花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2-15 09:18修改答复: 蜂见花,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春节的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17727.html
微视频 最美的天使
白乌双方已在边境部署军队 卢卡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