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文学课 吕效平 让人看到真正的日月星辰 好的戏剧是把天花板捅破

通体漆黑,四四方方,灯光亮起,好戏上演。一切的情感,都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间肆意流转……这里就是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黑匣子剧场,自2011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上百场戏剧在这里上演。

△ 南大黑匣子

7月25日晚,作为2024年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文学营的活动之一,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效平带领100多名中学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妙而珍贵的戏剧与影视之夜。

在小小黑匣子,谈戏剧圣殿的百年流脉

第一次来到黑匣子的同学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坐在平时看戏的观众席上,有的干脆席地而坐。

△ 吕效平

“这里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戏文专业同学的排练厅,也是很多戏剧正式演出的场所。匣子虽小,历史也不长,却诞生了许多精彩的原创戏剧。”吕效平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对于校内乃至许多校外热爱话剧的人们来说,这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吕效平从在北京举办的2024年第二届南大戏剧周讲起。最近,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有四部各具特色的原创剧目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上演,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

其实,南大戏剧周不仅是一次现代戏剧的盛宴,更是一次历史的重温。吕效平介绍,追溯到1928年,他的老师陈白尘先生的老师,也就是我国国歌作者田汉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上海艺术大学,并带领这所大学的剧团辗转各地演出,最终来到南京。

“田汉先生在上海至南京的火车上排练剧目,并在到达南京后演出,这种勇于创新和奉献的精神成为了后世戏剧人学习的榜样。”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瘦竹也是在那时受到田汉先生的影响,投身于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

如今,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继承了田汉先生的精神,将剧团带到首都北京进行演出。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的展示,更承载着近一个世纪以来戏剧艺术传承的精神与使命。

“蹲守在中国戏剧的边缘之地”

很多同学了解南大戏文,都是从《蒋公的面子》这部话剧开始。作为这部戏的导演,吕效平也和在场的同学们谈了这部戏诞生的故事。这部太多人心目中“最好的民国戏”,其实脱胎于吕效平给大三学生温方伊布置的一节写作课作业。

2012年5月,南京大学百十校庆期间,《蒋公的面子》作为崭新的作品首演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礼堂,其后在校内加演三十余场。如今,它已在全球演出近500场,可以说是校园里走出来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蒋公的面子》会收获如此高的关注度,并且十几年来热度不减?吕效平指出,《蒋公的面子》是与当代中国大学的对话,也是与当代中国戏剧观念的对话。他解释了两种戏剧观念的差异:中国的国营戏剧观念认为,人类已经解决或能够解决世界的问题,并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戏剧应该宣传这种正确的方向。而南京大学的戏剧观念则认为,人类永远无法完全掌控世界。“我们始终是卑微的存在,通过艺术的视角展现人类个体和集体在宇宙间的卑微。通过抒情的表达,就形成了悲剧,通过理性、调侃的表达,就形成了喜剧。”

无论是《蒋公的面子》里爱惜面子的中央大学教授,还是前不久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子文创作的《故乡》中描写的乡邻,他们或者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或是被戏剧表现了生活中的“失败时刻”。

条条大路通罗马,值得做的是迈开脚步走

“人造的天花板盖在我们头上,跟我们说这就是苍穹。我们不相信,把它捅破,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日月星辰……”讲座中,吕效平动情地表示,好大学和好戏剧是一样的。“告诉你们已经有真理、希望你们接受真理的大学一定不是好大学,好的大学会鼓励你们怀疑,会告诉你们,人类的理性在浩瀚的世界面前是非常渺小的,还有无限的空间。”

两个多小时的戏剧课转瞬即逝,在场的许多同学表示,吕老师的讲述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戏剧”的种子,也让他们对大学教育充满了憧憬。

讲座结束后,很多满脸青葱的学生也提出了心中的困惑。有的同学就创作的问题提问:是不是必须要亲身经历,才能写出好作品?

吕效平表示,要不要深入到生活中去创作、是不是只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都是因人而异的。“条条大路通罗马,重要的是要迈开脚步来走,不必琢磨哪一条路能够通到罗马。”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主办方供图)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1983.html
阿贾克斯1 欧战首秀!21岁华裔小将天乐先发出战62分钟
来了 暑期档独一档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