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聊天群里诅咒父母 P遗像 为什么劳心劳力却养出白眼狼

文 | 米粒妈

互联网时代的小孩,确实不可能脱离手机生活。为了不让孩子跟集体脱节,你肯定不能一味地限制他们使用手机。

然而一旦开了这个用手机的口子,很多妖魔邪祟也会随之而来。

之前米粒妈在这篇文章中→《初中生扎堆沉迷嗑药,叛逆期的孩子真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给大家讲过小孩组的嗑药群,就非常吓人。还有相约自杀的“约死”群,更是一度让家长们闻风丧胆。

最近在热搜上看到的这个就更离谱了,孩子们又出现了一种叫“小孩帝国”群的组织,内容居然是集体在群里脑补怎么虐杀父母、给父母P遗像、痛陈父母的罪行、骂父母是公猪母猪……

这种群就是毒瘤,孩子一旦加入,就会迅速被洗脑。里面的群成员都是十多岁的学生,里面的话术却令人毛骨悚然。

他们用最恶毒的话诅咒自己的父母,其原因可能只是因为父母限制了他们玩手机的时间、父母因为学习的事情批评了他们。

在我们以为的岁月静好背后,这种如同邪教一样的毒瘤社群正在给孩子们疯狂洗脑。

而且这种群往往名字还很隐蔽,“小孩帝国”、“小孩乐园”听上去和谐又无害,其实居然是恐怖的反父母联盟,仔细看才会发现,群管理者的名字直接叫“爸爸妈妈在天堂”。

毛骨悚然的仇亲洗脑

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才有“孟母三迁”。正是因为十几岁的孩子三观还没有定型,很容易被坏人误导,他们身边的朋友、舆论的声音才需要格外被关注。

但如果孩子不止是交了一个损友,而是直接进入这种“小孩帝国”群,结交了好几百个三观扭曲、仇恨父母的损网友呢?

相信就算是一个心态正常的孩子,长期浸淫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价值观都会扭曲吧。那如果刚好你跟孩子有了一些矛盾呢?

被曝出来的群聊内容让我看了之后汗毛倒数,进去先要去看群公告中《不要妈妈要自由》的打油诗:

然后要看群主分享出来的《亲生儿子杀害父母》视频:

然后就是一顿狂轰乱炸的洗脑,反复不断地论证着父母如何该死,如何欠收拾。

里面孩子的言论让我感觉到这个群里人均超雄,动辄虐杀父母,污言秽语,甚至居然有四年级的小学生攒了很久的压岁钱,就为了在群里买凶收拾自己的父母:

也有很多小孩,只因为父母注销了他们的游戏账号,就给父母P遗像。

这种“不给我玩游戏,就把你们的四肢砍下来”的言论充斥群聊,孩子们肆无忌惮发泄着情绪,好像最亲的父母,是他们此生最大的仇人。

更可怕的是,这种群里的小孩之所以能有“买凶”“虐杀”“砍四肢”这种危险言论,是因为整个群里都在鼓吹未成年人钻法律空子。

他们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还没到年龄,所以杀人不犯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小学生,心理能够阴暗到这种程度。

而且这种群里并不是所有人都发言,不排除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可能说的人只是在恶狠狠地发泄情绪,发泄完了还是回家做他的新时代好少年。但群里潜水的孩子却听进去了。

这种系统的、从入群第一刻就通过群公告开始洗脑的鼓吹形式,真的很像邪教。

这让米粒妈想起来一个豆瓣的古早小组“父母皆祸害”小组。仔细想想,“小孩帝国”群其实不就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极端版本吗?

最易被人利用的叛逆期

相比于现在这种极端的“小孩帝国”群,当初的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就含蓄很多。

它的小组简介是“抵制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初衷是给那些原生家庭确实不好的人一个倾诉自己遭遇的平台。

这个小组曾经很火,一度达到了12万人。大家都在里面倾诉自己的故事,也有很多人会一起想办法,相互鼓励。

但是后来也逐渐变味了,一旦走向极端,其实很快就会朝着“仇亲”的方向发展。

加上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恶意引导,这个小组慢慢变成了仇视父母、恶意发泄的平台,后来也给封禁了。

因为未成年人看待事物很难把握一个尺度,什么是腐朽、无理的戕害?什么是合理范围内的管教?孩子们是很难界定的。

也就是说,一旦有这种平台的存在,孩子就很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把父母跟自己产生矛盾的所有原因都归结为“父母皆祸害”。

尤其再有人教唆,有人煽动,父母就瞬间成了仇人。

不止是冲突方面记仇、产生怨恨,在金钱观上,这种群也会给孩子用错误的价值观洗脑。

比如他们会说,自己是被动来到世界上的,父母生他们的时候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所以就理应供养他们,如果不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就直接打骂,不用手软:

在这种价值观下,孩子们完全扭曲了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关系,直接把自己给偷换概念成了债主了。这样对父母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即使父母付出再多,被他们掏空,他们都不会有半分感激。

实在是细思极恐。

之间不是有一个视频吗,儿子目露凶光手持多跟数据线,威胁他妈妈说:

我已经走到你面前了,我给你三秒,拿出来。

他让妈妈拿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他妈妈不让他玩的平板电脑。这孩子甚至把数据线拧成一股绳,扬言要数到三就抽他妈妈。

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他能知道用言语威胁父母,能知道数据线拧成一股粗绳子打人更疼,绝不是凭空就能想出来的。

如果仅仅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自然知道孝敬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有监管义务,也有资格对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

他这种理直气壮的忤逆,一看就是不知道在哪学来的。

视频发出来,很多人都劝这个孩子的妈妈赶紧关注一下孩子的手机社群,看看是不是加入了什么邪恶的组织,学到了不良的习气。

但米粒妈看来,这孩子已经到这个程度了,真在他手机里发现什么,给他强行退群,又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

在教育心理学中,孩子的叛逆期确实有一个阶段是仇视父母的。

当青少年处于十三、四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这种时期能持续2-3年,精神分析理论学家把这段青少年时期称为“仇亲期”。

在仇亲期里,可能平时合理的管教,会被孩子过度解读,仇恨也会在他们心里悄悄滋生。

如果这时候有坏人趁虚而入不停教唆,孩子就特别容易变得扭曲。

叛逆期是孩子最容易被利用、被教唆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高速形成,心理上从依赖父母过渡到与父母剥离,想要独立。而这种剥离的过程就伴随更强烈的冲突和矛盾。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要在这段时间格外留意孩子结交的人、加入的群,接受的观念是否出问题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孩子出现“仇亲”现象,我们不能玻璃心。

平稳过渡

无论跟孩子怎么起冲突,其实我们的出发点都是爱孩子。为了怕他们影响学习而没收电子产品、为了作业错题太多发飙、周末增加学习任务……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让孩子在长远上受益。

但是孩子的眼光没有那么长远,他只关注眼前。所以当你阻挡了他当下的快乐,他就恨你。

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那句“我恨你!”“我恨不得让别人当我妈妈!”这种话的时候,瞬间感觉天塌了。

爱之深责之切,当付出反而换来这种冰冷的回馈,我们就很难淡定。

虽然叛逆期存在“仇亲”现象,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发作。还有很多孩子终身都具备感恩之心,有孝心,而且也能共情家长的不易。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不把它激发出来就行了。

首先, 爱和溺爱是两回事

教育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你平时对孩子有求必应,言听计从,突然有一天想起来要管束孩子了就开始管,这样孩子就特别容易被激发出恨意。

这其实是类似“升米恩斗米仇”的原理,孩子已经被你惯得不成样子了,突然管,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 管理的前提是爱和关注

我们其实长久以来,并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在孩子每一个索要爱的瞬间,都被咱给下意识地扔在了地上,没有接住。

比如孩子在学校发生的趣事,回来跟咱分享,可能咱们听上去那个事情确实没什么营养,所以就会直接说:

你别那么多闲事儿,你把精力都用在这上,还有精力学习吗?

孩子跟你分享好玩的视频,可能你非但没一起笑,反而直接把孩子手机没收了,以后都不许他再看视频。

每一次孩子在兴头上时,你的精准打击其实都是残忍地把孩子递来的爱意扔在了地上。

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当孩子终于说出“我恨你”的时候,你又受不了。

其实仔细想想挺正常的,因为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并不理解“恨”意味着什么,所以你也不必太玻璃心,他那个“恨”可能仅代表他对于你一系列的管束不满已久,并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恨”。

孩子普遍短视,所以当下的恨意才会表达得那么决绝。只要你别真的被他戳中,积极调整很快就能平稳过渡,否则只会越闹越僵。

而仇亲期最怕的,就是有坏人趁虚而入。本来能平稳过渡的时候,孩子恰好加入了“小孩帝国”这类群聊,那可就难办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密切留意孩子的社交环境,不止是群聊,可能他们交到了思想偏激的朋友,一段时间跟某个同学走得很近,你也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思想动态的异常。

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纠偏,别等孩子在歧途上走太远,那可就拉不回来了。

好在“小孩帝国”这样的群聊被曝出来,并且都被封禁了。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毒瘤般的言论依然在蔓延,有仇恨的地方,就一定有人想要趁虚而入,加以利用。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爱和关注来填满孩子那些可能滋生仇恨的漏洞。当孩子对父母拥有绝对的信任,彼此间心理的距离更近,那妖魔邪祟就无法插进来。

因为当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真正良性的爱的互动,孩子看到那些危险的言论,只会觉得恶心,而绝对不会认同。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19989.html
中国旅行社的视觉之旅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举办照片展览 镜中巴
又一航司开通宠物进客舱服务 宠物全程佩戴口罩 涉及成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