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张艳芬
“我们估计24日之后就没有休息日了。”一银行工作人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10月12日,全国主要商业银行发布批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操作细则,明确将于10月25日“掐点”主动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届时,除贷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且为二套房贷款的情形外,其他符合条件的房贷利率均将调整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
截至10月13日,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内,以及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上百家银行,集体发布了批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细则公告。多家银行明确,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将由银行统一进行批量调整,不需要客户提出申请。“时间紧,任务重”成为当前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部门的工作写照。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一方面要保证本次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进度,另一方面,还要筹划制定未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的长效机制。多数银行表示,短期内会对银行息差造成影响,但长期来看,广大居民还款成本降低,新老房贷利差收窄,客户提前还款预计会明显减少,有利于银行稳定贷款规模。
“农业银行本次房贷利率调整涉及超900万的房贷客户,占房贷客户总数的八成以上。”农业银行个人信贷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应对存量房贷客户基数大、分布区域广、特殊情形多等挑战,农行前期已制定利率下调方案,并紧锣密鼓开展科技系统研发准备等工作。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7.79万亿元,同比下降2.1%。国有四大行同期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合计约为22.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为59%。
尽管从总量上看占比不高,但在本轮调整中,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与国有大行相似的问题。
“本次工作的挑战主要是涉及调整的存量房贷业务客户面广、笔数多、情况复杂、时间紧张。”中信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根据初步统计,中信银行存量房贷业务中符合本次调整条件的有近100万笔。
从全国层面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指出,此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计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1500亿元左右。
短期内的批量调整对银行而言是一次经营上的大考。“本次存量房贷拟调降业务占比高,基点调降幅度明显,息差将面临一定压力。”恒丰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后续银行还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布局财富私行业务、专业咨询服务,拓展非息收入渠道,平缓息差收窄产生的影响。
中信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同样指出,批量调整完成后,会减少银行利息收入。不过,新老房贷利差收窄后,提前还款预计会明显减少,有利于银行稳定贷款规模。同时,随着部分客户还款压力大幅减小,有助于提高银行整体贷款质量。
9月29日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4〕第11号》明确,11月1日起,满足一定条件的借款人可同银行业金融机构协商加点幅度及重定价周期。
“为保证本次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的进度,让居民尽快享受低利率优惠,本次批量调整不涉及重定价周期更改等合同变更内容。”中信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称,银行目前已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同步制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的长效机制,并加快开发相应的系统功能,后续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客户可以有序申请重定价周期更改等合同变更内容。
其他银行未来工作安排与之类似。农业银行个人信贷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按照相关部门房贷利率管理有关政策要求,切实做好执行落地,做好规范的金融服务。恒丰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则表示,未来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持续完善按揭贷款定价政策,探索建立存量房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回应民生关切。
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房贷断供现象?银行将会如何应对?
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房贷断供的现象,银行会依据章程执行。 房贷断供以后,银行方面也会依据实际情况而做出决定,并不是说银行立即就会将房产通过法院进行回收,中间有着较为复杂的流程。
像题主所言出现大规模房贷断供的现象,势必央行也会出台相关的政策,延期、延后、减免对房贷的情况,减缓大规模房贷断供的现象。 可以想象一下,大规模断供的现象如果出现,势必是经济存在问题,或者其他不可逆的问题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也会有相对应的政策执行的,多以延期、延后贷款为主。
当然了,如果出现大规模房贷断供,并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房贷需求者的问题。 那么,银行就会依据相关的合同执行相关的手续。 首先是联系房贷者,了解相关的问题,银行也有相对应办理延期的政策。 其次,如果贷款者办理延期以后,仍旧是没有资金偿还,并且多次催贷无果。 最后,银行会通过起诉的方式起诉贷款者,然后将房产回收进行拍卖,将为偿还的银行资金偿还给银行,剩余的留给户主。
大规模房贷断供的现象,美国2008年时发生过,日本房产泡沫的时候也发生过,虽然 历史 中主要经济体均发生过。 但,并不是每年都会发生,只有在经济重大转折时才会发生。 通常,大规模房贷断供也会伴随着经济衰退期、萧条期的发生。
银行的相关应对,还是会依据情况而判定。 如果处于经济危机、不可逆事件的情况,银行的应对会是减缓、延期、延后房贷的方式,毕竟大规模房贷断供,就算将房贷回收来,通过法院也是卖不掉。 但处于非经济危机、非不可逆事件的情况下,往往就会按照章程执行了。
关于购房、房贷而言,还是要适合自己,有可供长期满足房贷的条件下选择购房。 要不然,遇到断供还是挺麻烦的。 如果遇到大规模房贷断供,可能还有调整的存在,银行可能延期。 但要遇到个别情况,银行会依据章程执行的。
不管是大规模还是个别情况出现房贷断供,都会有下面几个流程:
1、购房者第一个月逾期不还贷,银行会电话通知购房者,告知您已经逾期,并督促偿还贷款。
2、如果催促后仍然没有还款,到第二月仍然逾期不还贷款,银行的信贷人员就会上门或直接到其所在单位催讨。
3、到了第三月,买房人还是没有还款,银行就会给发律师函,进入司法程序。 而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也意味着购房者的房子将会被拍卖。
房贷断供也会对购房者产生很多不良后果:
1、被罚息
贷款逾期后都会产生罚息,而且这个利息非常高。 购房者即便之后补齐了贷款,仍然会面临银行的罚息。 罚息金额多少在购房者和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中有明确规定。
2、蒙受经济损失
短期断供被罚息其实不算太严重的事情,如果断供情况严重且还不上,你可能承受更大的损失。 如果购房者连续6个月断供,那么银行会向法院申请拍卖购房者的房子,房屋拍卖的费用要先用来还贷款和利息,如果不够偿还,你还需要继续赔偿,这个时候损失就更大了,不仅房子没了,钱也没了,就连以前交的首付、税费也都没了。
3、影响购房者征信
断供会影响购房者的征信,有的人认为短期断供之后自己把费用不上就没关系了。 如果长期断供不还款还可能会被拉入黑名单,成为老赖,这样购房者出行、工作都会带来影响。
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定注意不要断供,如果有可能要断供,也可以提前向贷款银行提出申请,告知情况说明,银行也会帮助提出解决办法。
美国的2008年次贷危机就是一种房贷断供引发的金融性危机。
由于911以后美国经济衰退压力不断增大,制造业还在逐步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甚至以为可以撇开实体经济,而只需要美元霸权下的金融经济就可以让美国长久强盛,作为金融产品的房地产更是成为了经济推动力的领头羊。
大量房地产推向了市场,在出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于是开始向财务信用差的群体提高零首付的房产供应,并且还把这些不良贷款进行打包摇身一变成为了优质衍生品投放金融市场。 可随着美国经济每况愈下,最终还是出现了严重的断供危机。 而这种断供危机却是带来了房贷衍生品的金融性危机,导致了美国包括雷曼兄弟在内的数百家银行的倒闭,以及房利美房地美的破产,引发了自1931年以来的美国最大的金融危机,并让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
同样,日本也出现过房贷危机。
日本在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从220日元兑1美元,增值到了110日元兑1美元,增值超过了一倍以上。 全球资本不断涌入日本,股市、房地产出现了大幅上涨,而且日本政府还在不断地添油加柴,造成日本资产被严重高估。
到了1990年后,国际资本的赚的盆满钵满之后开始撤离,日本也意识到了资产泡沫的严重性。 于是政府也开始对房地产进行了打压,利率从1%上升到6%,还拒绝向房地产企业融资贷款,房地产市场也就顷刻垮塌,土地价格跌到了1/3的位置,而房价也是跌去了一半。 虽然日本没有向美国那样出现大量的断供,可是这种危机让日本在此后的近20年里都没有缓过劲来,这也是日本衰退二十年的最重要原因。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大量断供风险吗?
从2003年推进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房地产一直成为了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2014年出现经济下滑的时期,再一次地让房地产承担重任,并通过货币安置推进房地产的火热。 从2014年的居民债务18万亿,到了2018年的债务50多万亿。 成功地把40万亿债务从地方、银行和开发商中化解。
可是,我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居民的存款总额如今高达70多万亿。 还超过了50万亿的居民贷款总额。 并且这些年政府也是做了一些金融防控措施,首套首付款超过30%,第二套更是高达50%以上。 而且这种房价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中不可能会大面积出现高楼跳水。 也就不存在大面积断供的可能性。 我国房地产大幅下跌的危机不是居民大面积断供的危机,而是居民财富缩水带来的消费减少、投资减弱、房产销售量冷却的风险。 一旦土地市场出现冷却,地方债务、银行债务、房地产企业债务就就会出现问题。
银行出现大规模断供潮,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概率低一点,很多年前,部分地区出现过楼房比较多断供。
断供潮缘何出现,主要是房价下跌很多,房价剩余价值与待还贷款之间相比,已经大大低于待偿还金额,造成购房者选择断供。
但是从购房者角度看,断供是一个很不合算的行为,购房者除了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实际上还有信用担保,那就是一旦出现违约,银行除了收走房子,还会起诉购房者、要求偿还剩余欠款,另外还会把购房者打入征信系统黑名单。
购房者选择断供,银行一般会选择与购房者协商,通过电话告知购房者及时还款,并告知违约行为的后果,并不会马上收走房子并拍卖房子,起诉购房者。电话协商没有用,还会发出律师函催讨欠款要求购房者履行合同还款.
只有多次沟通,购房者依然置之不理拒绝还款,才会通过法院起诉收走房子,并启动拍卖房子,房子拍卖以后,卖房所得与剩余欠款相比,看看还差多少,再决定重新起诉投资者追讨剩余欠款。
如果银行遭遇大规模房贷断供,银行除了收走房子追讨贷款以外,会面临巨大流动性危机,大家以为银行很有钱,根本不会缺钱,大家错了,银行也是会缺钱会有流动性危机的,大量断供,银行拿回一大堆房产,变相就是一个大难题。 只能寻求政府救助或者选择快速融资补充资本金。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美联储加息,很多购房者还不起欠款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的。 很多中小银行得不到美联储救助只能选择破产。
弃房断供现象在国内很少发生,通常在没有发生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只是个人购房出现断供现象。 现实生活中,银行一般会走以下几个流程:购房者一个月不还贷,银行会电话通知购房者,提醒你别逾期。 如果第二个月逾期不还贷款,银行的信贷人员就会上门催讨。 而到第三个月,买房人还是没有还款,银行就会发律师函,进入司法程序。 而入司法程序后,购房者的房子将会被银行拍卖。
个人房贷若是断供,会遭受以下三个后果:一是即使等购房者补齐了贷款,银行仍然会对购房者进行。 罚息,而且这个利息非常高。 通常银行在与房贷者签订的房贷合同时,就会明文规定断供要支付的罚息的利率。 不过,只要把前面房贷还清,偶尔违约不影响房贷者的信誉。
二是如果个人出现断供现象,超过6个月以上,银行会通过法院把购房者的房子拍卖,购房者以前的首付、税费都没了。 三是会影响到购房者的征信,被拉入黑名单,成为老赖,这样购房者出行、工作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甚至还会影响到子女受教育等等。
如果出现大规模房贷怕供现象,那有可能与央行出台的相关政策,或发生了房价大跌等情况了。 其实,大规模房贷断供现象,曾经在2008年的美国发生过,日本房产泡沫的时候也发生过。 1997年香港房价下跌,出现房贷大量断供现象,都给当时的经济和金融带来较大的冲击。 就连上世纪末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也有炒房者出现大规模断供现象。
大规模断供事情发生后,通常银行会联系房贷者,了解相关情况,如果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存在。 那么银行可以先办理延期的政策。 如果银行在给房贷者延期之后,还贷者仍然没有资金偿还,并且多次催贷没有结果。 那银行只能通过起诉的方式起诉贷款者,而法院由负责将房产回收进行拍卖,将应偿还的资金还给银行,剩余的留给贷款者。
如果卖房回款还不足以抵消房贷者欠款,银行有权继续要求贷款者还清剩下的所有欠款为止。 其实,通过法院把房贷者的房子给拍卖掉,这肯定是银行走到了最后一步棋,通常银行更希望通过延期还贷的方式来解决房贷断供的问题。 所以,大量房产都要经过法院进行法拍,如果通过法院也卖不掉房产,即使卖掉也已经不值什么价钱了。 当然,大规模出现断供潮这是银行所不愿意看到的,一旦发生房地产金融危机就来了。
房贷断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事,房贷不管是大规模断供还是个别断供,银行都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应对。
(1)一旦房贷断供一两天后,银行会通过短信和电话联系供房者,要贷款者进行还贷款,这是银行的第一步应对方法。
(2)如果贷款人继续断供,通过短信和电话都没有没有及时的还贷款。 银行肯定采取第二步应对措施了,那就是根据你个人信息,通知银行的营业部相关人员进行到家催账,了解贷款人的情况,了解贷款人为何断供的原因。
(3)假如银行工作人员到家催账,依旧断供的话,银行将会采取第三步应对方法,提醒贷款人要有法律程序来催账了,给贷款人家里寄送律师函,告知贷款人再不还款将上法庭起诉了。
(4)寄送的律师函依旧无效的话,银行走第四步了,银行会把贷款人告上法庭,通过法律程序要求贷款人还款。 上告法庭之后都会有一种法院传票给贷款人,最终不管贷款人出不出庭,法院都会根据相关证据进行判决。
(5)等法院最终判决下来以后,判定为老赖的话,征信被列为失信人员,另外个人资产将会被冻结,采取强制还款,银行是有权利把房子进行拍卖处置,最终拍卖的钱直到连本带息还清银行贷款为止。
综合以上五大应对措施,银行会根据贷款人断供的程度,将会采取以上五种应对措施,针对断供程度不同,银行应对的措施自然不同。
如果真出现“大面积断供”现象,那一定是房价泡沫破灭的后遗症,对此银行其实是很无奈的,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的美国雷曼兄弟不就是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倒闭吗?同时还有美国的“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同样没有撑住。
从国际上来看,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的那些房价泡沫破灭的经典案例,无一不是与银行体系无关的,也可以说几乎都是由货币紧缩政策所引发的,而最终它们自身又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比如说,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房价崩盘,一开始就是因为日本央行连续大幅加息,导致整个房价暴跌7成。 再比如说,发生在12年前的那场“次贷危机”,也是由于美联储(相当于美国央行,也有世界央行之称)连续10多次加息,直接刺破了美国的房价泡沫箱。
从我们当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融资渠道收紧局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定向货币紧缩,肯定也会给房价带来较大的压力。 但我们要明白,之所以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会面临着定向货币紧缩,主要还是因为它在我国经济的地位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从过去20年多来的支柱产业走向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非支柱。
总的来说,当发生您说的那种大规模的房贷断供之时,会直接冲击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也会造成 银行核心信贷资产的重大损失。 这种情况下,一些资产规模不够雄厚的势必倒下去。 所以说我们一直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重要性,哪怕是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下,也一再强调要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只有稳中有降才是比较正常的。
现实当中确实有发生过大规模房贷断供的现象。 近的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稍远一点的是日本的房地产崩盘,美国次贷危机让大量的中小型银行破产,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崩盘,让大量的中产阶级变成穷人,银行系统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抵抗能力稍差的银行只能做破产清算,发生大规模房贷断供,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可能崩盘,这对中产阶级是致命的,因为中产阶级很多资产都是来源于房子,有房产者是不利的,对无房者是好事。
而在我国应该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断供后的几个月内银行会做催收,刚开始通过短信催收,超过一定时间,银行会通过电话、上门等手段催收,如果能把欠款还掉,房产是不会被收回,但是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有还款,银行会收回房产,银行有权利收回我们的房产,因为我们房子是抵押给银行了,抵押给银行之后,我们才能从银行贷出房贷,所以现在的房贷全称叫房屋抵押贷款,不还贷款,贷款协议里面写的很清楚,银行有权利收回房产。
接着会把房产做拍卖,双11阿里巴巴拍卖的房产,基本上都是银行通过法院拍卖的房贷断供的房产,拍卖房产所得款,如果不能够覆盖房贷的剩余本息,那银行只能做坏账的处理。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已经引起高层的关注了,当然就像题主所说的是假设。 那我们就要按照假设去推演,并不是说一定会发生,如果真出现大规模的房贷断供我觉得银行应该会有相应的对策。
银行的存款是老百姓的,银行肯定要对储户负责,不可能对断供采取纵容态度,当然断供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这个是需要分类处理的。 分类无非就是针对是否多套房还是唯一一套房,多套房的肯定会采取强行拍卖,让其补足欠款。 如果是唯一一套房有可能会协商处理,一般可以延期还款,当然对于故意断供的肯定要用法律手段起诉断供者。
我们都知道银行做的贷款收不回时肯定会产生坏账,当出现大量断供的时候肯定有不少坏账需要处理了,这些应该会走拨备处理。
银行资本金是指投资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及由这些资金增殖等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形成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供商业银行在存续期内长期使用。
资本金主要有以下作用1、资本金是一种减震器。 当管理层注意到银行的问题并恢复银行的盈利性之前,资本通过吸纳财务和经营损失,减少了银行破产的风险。 2、在存款流入之前,资本为银行注册、组建和经营提供了所需资金。 一家新银行需要启动资金来购买土地、盖新楼或租场地、装备设施、甚至聘请职员。 3、资本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消除了债权人(包括存款人)对银行财务能力的疑虑。 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才能使借款人相信银行在经济衰退时也能满足其信贷需求。 4、资本为银行的增长和新业务、新计划及新设施的发展提供资金。
以上就是如果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房贷断供现象?银行将会作出的应对的部分措施。 当然能力有限,不够全面,请大家多多交流。
大家可以去看一部电影,名字叫大空头。 这部电影就详细描述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发生的主要导火索便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 很多地区的房子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于是房屋持有者就不还贷款了,也不要这个房子了,因为所要还的贷款竟然比这个房子现在的总价还要高,就直接把房子抛给了银行,这时候就会出现大规模断供的现象。
对中国当前情况来说,出现大规模断供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个人原因还不上贷款的,可能性是有的,但规模很小,但是大规模断供一定是房价大跌才有可能。 随着这些年,我们首付比例的逐渐提高。 即使房子降价20%都不会资不抵债。
100万的房子,我们首付30万,70万的贷款。 假如有一天房子大跌变成了80万,房价还是比贷款要高,还房贷还是合适的。
房子杠杆高时,如果房价大跌,就容易发生大规模断供,这也是我们一再提高首付比例,降杠杆的主要原因。
遇到大规模断供,就看银行的承受能力如何了。 贷款人断供后房子银行就会收回,然后再进行拍卖。 这中间可能会有损失。 比如房子只卖了100万,而这个人还剩120万没有还,那么银行在这项贷款中就损失了20万。
这时候就要看银行的实力了,如果小面积断供,银行可以自身承受这部分损失。 但是如果大面积断供,很可能银行已经需要破产了。 这时候央行一定会给银行支持,因为银行不能轻易破产,央行再给银行注资,让银行扛过这次危机。
银行利率4.125%,存10万年利息4125元,要存吗?
不要存,因为现在没有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可以给你存款一年4.125%的利率。 一定要记住,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当你在银行遇见这种“好事”时,你应该要先慎重的考虑一下,这到底是存款还是理财?有没有风险?有没有未知的陷阱在里面?
现在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在什么水平?
像定期一年,国有银行利息就只有2.1%。 地方性小银行利率稍微高一点,但是也不会超过2.25%。 定期两年,国有银行利息2.6%。 小银行最高不会超过3.0%。
定期三年,国有银行利息是3.25%。 小银行最高不会超过3.5%。 最新一期的国债,三年期利率3.35%,五年期利率3.52%。 距离年化4.125%,还差了一大截。 长期大额存单,国有银行都在3.7%以内。 小银行会稍微高一点,但即使是五年期的,也不会超过4.0%。
而且大额存单,也不能每年付息。 至于银行的稳健型理财,预期收益都在3.5%-4.0%之间。 所以即使是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达4.125%,风险都是比较大,有可能会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能达到4.125%的年息,只可能是理财或者是保险趸交产品
1 . 理财产品
现在有不少的小银行,特别喜欢发行“结构性存款”。 因为这种产品带有“存款”二字,特别容易误导不懂的客户。 结构性存款,其实就是理财产品。 而只要是理财产品,本质上就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 尤其是这段时间,理财产品集体暴雷,很多稳健型理财都出现亏本的情况。
预期收益高达4.125%的理财产品,满期后:有90%的概率,满期收益要<预期收益。 有5%的概率,满期收益达到或大于预期收益。 有5%的概率,满期后本金有损失。 你想要拿到多高的收益,就要承受多大的风险。
2 . 保险产品
保险趸交产品,也能达到4.125%的收益。 但是,必须要满期,至少需要放5年以上的时间。 卖保险的酬金特别高,就会有一些人为了钱,没有底线的忽悠客户。 明明是满五年以后,才有4.125%的收益。 忽悠客户,玩文字游戏,让你以为是每一年都可以把利息取出来。
现在各大商业银行,销售的五年期趸交产品:满五年取出来,收益就在4.125%左右。 满四年取出来,收益只有3.5%左右。 满三年取出来,收益只有2.5%。 满两年取出来,收益只有1.5%。 在一年零三个月之内,如果取出来,不没有利息,本金还会有损失。 所以,如果是这种保险趸交产品,必须要放满期才能取。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如果你去银行存钱,有经理给你说,这个存钱活动,“利息高,时间短,又没有任何的风险”。 那你可以掉头就走了,因为这绝对是在忽悠你的。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好事,他干嘛不自己存?干嘛不让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存?他上辈子又没有欠你的,为啥就要把这种好事推荐给你呢?
所以,你可以反问他一句:你存了没?你家人存了没?一句话就可以让他原形毕露。 中国有4000家银行,我了解的也不过一两百家而已。 不排除就真的有一些村镇小银行,为了完成任务,发售一些利息特别高的一年期产品。 但是,它也只会是存款类产品,绝对不是定期。 或许风险不是很大,但是绝对不可能保本保息。
邮政银行房贷降息了吗
根据百家号官网查询得知:邮政银行的房贷利率在2023年9月25日进行了下调。 根据公告,邮政银行将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行了调整,对于2019年10月7日之前发放的贷款,如果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高于LPR,则贷款利率加点幅度调整为当地下限;如果贷款利率高于LPR,则加点幅度调整为0(即LPR+0BP);如果贷款利率低于LPR,则不调整。 对于2022年5月15日之后发放的贷款,如果当地下限高于全国下限,加点幅度同样调整为当地下限;若低于全国下限,则加点幅度调整为全国下限(即LPR-2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