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故事:尉迟恭单骑救秦王,李世民围歼王世充
隔了一宿,李世民率五百骑巡行战地,猝遇王世充掩至步骑不下万余,为首的乃是单雄信,手持长槊,来刺李世民。李世民忙拔刀招架,怎奈短不敌长,几乎手忙脚乱,突来了一员大将,从刺斜里横戳单雄信,单雄信坠马,由他部下救去。来将护住李世民驰出战线;再率骑兵还战,出入王世充阵中,左挑右拨,横厉无前。屈突通复引大兵继至,来援那将,一番酣斗,斩首至千余级。王世充丧胆窜去,留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断后,那将追赶过去,趁手一槊,立将陈智略击落马下,由唐军活捉而来,于是收兵回寨,进谒李世民。李世民起座迎劳道:“众将疑公必叛,我谓公无他意,相报竟这般速么?”遂赐他金银一箧,那将方才拜受。究竟那将是谁?不必多猜,便可知是尉迟敬德。当下检验俘虏,除陈智略外,获得排矟兵六十名俱称愿降。李世民安插已毕,复来了敌将张镇周,亦入营投诚,均由李世民推恩录用。嗣是远近闻风,争相趋附。杜才干以濮州降,杨庆以管州降,魏陆以荥州降,王雄以阳城降,王要汉以汴州降,徐毅以随州降,接连是许亳十一州,都来请降。
转眼间已是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梁州总管程嘉会亦率部众来降。李世民复招抚淮南杜伏威,助剿王世充。杜伏威本齐州人,与同里辅公祏,亡命为盗,出没江淮,据有历阳,自号吴王。及得李世民招谕,乃输款唐廷,受唐封册,即遣部将陈正通、徐绍宗率精兵二千,来助李世民,攻下大梁。李世民复挑选精骑十余骑,均着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令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翟长孙为偏帅,自为统帅,每战即作为冲锋,无坚不破。屈突通、窦轨等按视行营,为王世充所袭,几至败衄。李世民闻警,急率玄甲兵往救,驰入敌阵,好似苍龙搅海,骇浪奔腾,杀得王世充弃甲曳兵,逃归洛阳。王世充之子王玄应,因攻回洛城不下,移戍虎牢,至是闻王世充败归,亦收运储粟,拚命还洛。李世民乃使宇文士及驰还长安,奏请进围东都。唐高祖准奏,并语宇文士及道:“返语尔王,如得洛阳,乘舆法物,图籍器械等,可收取来朝。子女玉帛,悉赐将士。”宇文士及受命,还白李世民。李世民仍移军青城宫,壁垒未立,王世充已率健卒二万出临谷水,负险列阵,唐将皆有畏心。李世民驻营北邙,登高遥望,下语诸将道:“贼势穷了,悉众前来。侥幸一战,我今日若得破他,他自然不敢再出了。”此语寓激励意,所以释诸将之疑虑。遂召屈突通入帐,令率步卒五千,渡水挑战,临行时,授以要语道:“如已交锋速即纵烟,我当亲来接应。”屈突通唯唯而去。
李世民令将士裹甲以待,自己专了望烟起,俄见隔岸有青烟一缕飞入云霄,因即一跃上马,当先驰去。将士等鱼贯而进,踊跃渡河,与屈突通合军力战。李世民欲知敌阵厚薄,独率数十骑冒险突入,从阵前杀到阵后,众皆披靡。蓦见前面有长堤阻住,只好退转,仍从敌阵中杀回。那时人自为战,不能相顾,李世民与从骑相失,随身只一邱行恭,王世充部下有数骑来追,且用强箭射李世民。李世民身上好似有神祗护卫,箭不能入,偏马竟中箭欲踣,险些儿将李世民掀翻,亏得李世民先已跳下,才免倾跌,马竟倒毙。李世民专喜冒险,若非神助,恐亦难免。邱行恭忙回马接箭,箭一到手,发无不中,接连射毙数人,追骑不敢径前,乃下马授李世民辔,请他上马,自在马前步行,手执长刀,距跃大呼,砍死敌人复数名,始得突阵而出,返入大军,再行督战。王世充亦麾众死斗,两下里鼓声大震,又混战了三四个时辰,忽散忽合,屡荡屡决,王世充才不能支持,引兵退去。李世民乘胜追杀,直抵东都,事有凑巧,罗士信已屠灭千金堡,王君廓亦袭据虎牢城,各有捷报到来。李世民喜道:“王世充失去二险,差不多似瓮中鳖、釜底鱼了,洛阳虽坚,怕不为我所取么?”遂四面围攻昼夜不息,城中守御甚严,大炮飞石,足重五十斤,掷至二百步,强弩似车辐,硬簇似巨斧,射远且至五百步。唐军受着矢石无不立倒,李世民射书谕降,守将屡欲内应,均被王世充察出,一律杀死。还有王世充所署的御史郑颋,自愿削发被缁,亦为王世充所疑斩首市曹。李世民屡攻不下,又贻王世充书,晓谕祸福,亦不见报。唐将士多疲敝思归,总管刘弘基请班师,李世民摇首道:“目今大举前来,无非为一劳永逸起见,东方诸州,已望风款服,惟洛阳孤城尚未能下,我料他亦不能久持,功在垂成,奈何弃去?”言之甚是。乃下令军中道:“洛阳一日不破,大军一日不还,敢言班师者斩!”诸将于是不敢复言。嗣接唐高祖密敕,亦令李世民退军,李世民遣封德彝入朝,嘱他面奏道:“王世充只有一城,智尽力穷,旦暮可克,今若还师,贼势复振,更相连结,将来转势大难图了。”封德彝受教而去,忽接到东方警报:窦建德起兵十万众来援洛阳,管州被陷刺史郭士安遭害,荥阳、阳翟等县,亦多失守;窦建德部众水陆并进,不日将到此地了。唐将士均相顾失色,连李世民亦颇费踌躇,正疑虑间,有巡官入报道:“夏主窦建德遣使致书,现来使静候营外。”世民道:“引他进来。”巡官去后,即引来使入见李世民。
(本篇完)
古瓷瑰宝——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人物故事大罐
该罐高27.8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22厘米。 主题纹饰描绘的是黑门神尉迟恭单骑救主的故事。 话说隋朝末年,李世民率部围攻洛阳城王世充,王世充派帐下第一大将单雄信出任先锋,两军交战僵持不下,李世民带了十几个人去探敌营,不料被单雄信洞悉先机,生生被他500兵将围困,李岁卖世民见情况不对,命部下一起逃去榆树林,就在危急关头,黑门神尉迟恭单鞭杀到,才把李世民救出重围。 此藏品由国玄艺术商城提供。 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明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肩而行,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个字。 主题纹饰气势恢宏,布局疏密乎旅逗得当,错落有致,栩栩如生。 青花发色青翠浓艳,含程度不同的紫色,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斑点,釉面镇孙下凹并哑光,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呈现出低锰高铁的苏泥勃青料特有呈色效果,具有元代典型的进口苏泥勃青的时代特征。 (详见:图1、图2、图3、图4)图1:青花发色及人物场景图(一)图2:青花发色及人物场景图(二)图3:底足特征 图4:工艺特征这件尉迟恭单骑救主人物故事大罐,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它的惊艳面世更是直接反应了元代当时瓷器烧造技术的成熟,让世人见证其不朽的艺术传奇。 元青花是稀少珍贵的元瓷品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大件元青花人物罐藏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本品虽历尽沧桑,却仍不掩其艺术锋芒与魅力;历时已久,却仍以完美面目存世。 其纹饰细节和青花发色效果方面非常吻合,皆铺陈出元青花瓷器最经典的时代风貌,依然可折射出蒙元之世特有的豪迈气概,犹可珍也!
尉迟恭:摧锋陷阵三救秦王的英雄
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被迫晋封李世民为太子。 8月李渊禅位,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 643年2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下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图像,供奉于临烟阁之中,以示尊崇。 按功劳大小,二十四人的排序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也就是徐茂公)、秦琼。 功臣中长孙无忌排行第一,他不仅是李世民的“总角之交”,还是他的内兄,同时他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但纵横五千年-帝王传的小编甜心即可认为,其实李世民最最重要的功臣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排行第七的尉迟恭。 因为他不仅摧锋陷阵,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功勋,更为重要的是他三救李世民。 尉迟恭,字敬德,585年出生,朔州善阳人。 尉迟恭出身没有记载,有的说是打铁的,但可以肯定他出身平民。 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尉迟恭在好空高阳参加了官军,讨捕群贼,以武勇著称,被朝廷封为朝散大夫。 617年3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反隋,将尉迟恭招致麾下,任偏将。 619年3月,刘武周在东突厥支持下,派遣尉迟恭与宋金刚继续领兵南下,先后攻破晋州、浍州等地,并大破唐军,生擒唐军主帅、永安王李孝基,以及独孤怀恩等人。 尉迟恭得胜后,准备回师浍州,途中遭遇李世民麾下猛将秦琼的截击,尉迟恭毫无准备,被唐军斩首二千余级,大败而归。 620年4月,宋金刚与李世民在柏壁对峙,因粮草不足被迫撤退。 李世民引兵追击,大败宋金刚军,俘杀数万人。 此后双方在介休再次激战,宋金刚败逃。 尉迟敬德则收拾残部守介休,李世民派出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晓谕,尉迟敬德与寻相降唐。 李世民大喜,“赐以曲宴,引(尉迟恭)为右一府统军”。 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东征洛阳,期间刘武周手下的一些旧将相断叛变,唐朝诸将认为尉迟恭必叛,就把其他押在军中。 屈突通、殷开山建议:“此人勇健非常,絷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 留之恐贻后悔,请即杀之。 ”李世民却说:“寡人所见,有异于此。 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李世民立即下令释放尉迟恭,并将他引入卧室,赐以金宝,并对他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 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 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当天李世民让尉迟恭与他一起出去打猎,途中遭遇王世充步骑数万人。 “世充骁将单雄信领毕举骑直趋太宗”,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王世充手下的士兵,见到这阵势,才稍稍退却,尉迟恭掩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 之后又领兵与王世充所部作战,“擒伪将陈智略,获排槊兵六千人”。 李世民由衷的赞叹道:“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这是他第一次救下李世民,此后尉迟恭恩宠日隆。 622年3月李世民出兵河北,讨伐刘黑闼。 双方相持60余日后,刘黑闼暗中率军偷袭李勣所部,李世民火速率李道宗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勣,结果中计,被刘黑闼来了个反包围,围了四重。 关键时刻,尉迟恭再次挺身而出,“率壮士犯围而入,大破贼阵,太宗与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 ”此为尉迟恭二救李世民。 天下平定后,围绕着皇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 秦王府猛将甚多,为此李建成想收买诸将,他向尉迟恭写了一封信,“愿迂长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 ”同时赠送一车金银器物,但遭到尉迟恭断然回绝。 李建成恼羞成怒,打算派人刺杀尉迟恭。 尉迟敬德知道阴谋后,大开门户,安然入睡,刺客多次走进厅堂,但终究不敢进入卧室。 此外李元吉还在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恭,在李世民帮助下,才获得释放。 此时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尉迟恭与长孙无忌建议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6月4日清晨,李世民与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埋友数瞎伏在玄武门。 李建成与李元吉抵达玄武门后发觉不妙,准备返回东宫。 李世民从后面出现,射杀李建成。 此时尉迟恭率人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箭坠马,逃入树林中。 李世民纵马追赶,但衣服被树枝挂住,坠马落地。 李元吉见状,夺弓企图勒死李世民。 在危难之时,又是尉迟恭及时赶到,跃马喝叱李元吉,将其射杀。 才保证玄武门之变的最终成功。 此后李世民重赏尉迟恭,将“齐王府财币器物,封其全邸,尽赐敬德”。 李世民登基后,加封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深受李世民的宠信。 一次宴会,有人的位置在尉迟恭之上,尉迟恭怒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 任城王李道宗前来解劝,尉迟恭拳殴李道宗,差点将他打瞎。 李世民非常恼火,下令罢宴,严厉斥责尉迟恭,” 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 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 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 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此后尉迟恭变得很谨慎,637年他被改封为鄂国公,643年尉迟恭致仕。 尉迟敬德晚年迷恋仙方,研磨金石,吞服云母粉。 同时在府中大兴土木,挖池建楼,没事还演奏清商乐曲自我娱乐,不跟外人交往,长达十六年之久。 658年11月尉迟恭病死,享年74岁。 唐高祖李治为此废朝三日,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忠武,并陪葬昭陵。 元末明初文人杨维桢曾这样评价尉迟恭:“玄武门前人蹀血,虬须天子谏凶孽。 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朔将军三寸铁。 三寸铁,鄂国公,将军真有回无功。 呜呼,海池一语开天听,手敕亲颁宫府定。 人知房杜掌经纶,谁识将军善词命?善词命,万古之无谁与并?”
秦琼一生勇猛无双,为何排凌烟阁功臣最后一名?
《旧唐则袜书·秦叔宝列传》记载:“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 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隋唐嘉话》记载:“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将枪逾越常制。 初从太宗围王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 ”以上两段史料足以证明秦琼勇猛无敌。 然而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作为李世民手下的最强猛将,秦琼在凌烟阁24功臣当中却被排在了最后一位。 不仅如此,还有更滑橘奇怪的。 和秦琼齐名的尉迟恭进入了前10名,排在第7位;被人戏称只会三板斧、名气比秦琼小得多的程咬金(当然程咬金的本事可不止三板斧,以后再展开说)居然也排在他前面,位列第19位。 更奇怪的是,尉迟恭的排名不仅仅是排第7名这么简单。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前6名都是什么人——除了河间王李孝恭是个“例外”,其余5位全是文臣。 写到这里,大家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李孝恭是武将没错,但他之所以能排在第2位,军功只是一方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哥,宗室名王。 所以在排资论辈方面,李孝恭具有先天优势。 因此,如果把前6名择开,我们就会发现:和秦琼齐名的尉迟恭在凌烟阁24功臣当中的武将里是排在第1位的。 这样一对比,秦琼和尉迟恭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前者是凌烟阁24功臣中是最后一位,自然在武将中也是最后一位;而后者不仅跻身前10,而且在武将中排名第一。 那么,两人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尉迟恭为什么能在这么多武将中排第一?第二,秦琼为什么排名最末?一、尉迟恭为什么能在众多武将中排第一?除了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尉迟恭有多次单骑救主之功,而且在玄武门之变中担任主要角色。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 有一天,李世民在尉迟恭的陪同下率领500骑兵到榆窠打猎,可是没想到在途中碰上王世充带领数万士兵前来挑战。 眼看王世充手下骁将单雄信带领骑兵直奔李世民冲来,尉迟恭未及思量便挺身而出,斜刺里一枪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李世民冲出重重包围,于乱军之中救下了李世民的性命。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和长孙无忌一样,都是立场坚定的主要策划者。 而且,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又一次立了救驾之功。 当时,李世民等人已经将太子李建成顺利铲除,但齐王李元吉却逃向了树林。 李世民见了赶紧拍马去追,但在追赶孙让激的过程中,李世民却因为衣服被树枝挂住而跌落下马。 这样一来,李元吉又掉头直取李世民。 危难之际,尉迟恭及时出现,救了李世民一命,并一箭射杀了李元吉。 所谓“功高莫过救主”,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功劳当中,救驾忠心之功最大。 所以,尉迟公之所以能够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和厚待,骁勇善战只是一方面,多次救主、忠心耿耿(玄武门之变最能体现)才是关键。 二、秦琼为什么排名最末?前面我们说了,秦琼勇力绝人,堪称李世民手下的最强猛将。 既然如此,秦琼为什么排名最末呢?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秦琼没参加李世民掌权的关键战役玄武门之变。 在选边站队的关键时候,秦琼居然选择了中立。 要知道,在李世民眼里,他要的不是秦琼忠于大唐忠于李家,而是要忠于他李世民本人。 因此,秦琼在这一点上犯了大忌。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原本功业、勋爵、职位、赏赐均高出尉迟恭等人很多的秦琼获得的封赏只有700户,比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的1300户差很多,比参加了事变的张公谨、侯君集等人都低。 其次,秦琼病逝较早。 因为多年征战,秦琼满身伤痕,伤了元气,经常生病。 当时,秦琼每逢生病就对人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终因伤病缠身病逝。 而凌烟阁功臣庙是贞观十七年(643年)修建的,此时秦琼已经去世长达5年之久。 作为收买功臣的手段,凌烟阁的排位自然要优先照顾健在功臣。 第三,玄武门之变后,秦琼鲜有战功。 虽然秦琼勇猛过人,总是冲杀在万众之中取敌将首级,但毕竟是肉体之躯,所以他身上的创伤也比一般人要多。 因此,玄武门之变后,秦琼基本上都是在家中养病,没能建立更多的功勋。 第四,秦琼在评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前获得的封赏太大。 在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所有武将当中,只有秦琼一人得到过“上柱国”(特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此外,秦琼病死后,不仅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还被李世民特批在墓前造石人石马以表彰其生前战功。 因此,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封赏对秦琼而言只是锦上添花,遂将其放在最后一位。 所以,话说回来,秦琼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和地位仍然是不轻的,不能因为排在最后一位就认为秦琼功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