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手机出货量创近3年新高 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回升

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491.2万部,同比增长12.5%;1—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7亿部,同比增长13.2%。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2384.1万部,同比增长14.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7%;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1.39亿部,同比增长11.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4.7%。

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向上

从数据上看,2024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和智能手机出货量创近3年新高。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回暖,行业已全面迈入复苏通道,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核心组成,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连续多个季度正增长。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分析称,由于消费者信心和库存状况的改善,手机市场迅速反弹,几乎所有市场都表现出增长迹象,未来几个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将持续乐观,预计2024年整体市场将增长4%。

国投证券认为,当前消费电子板块的定价是基于预期的估值修复阶段,尚未进入到基本面业绩验证阶段。若AI终端产品发展进程如预期,表现为苹果业绩指引持续上调,那么未来消费电子板块的行情演绎有较大概率成为“下一个光模块”。

中信建投指出,展望三季度,独立景气周期仍向上的成长板块包括消费电子、存储、电网电力设备等,近期市场尤其对电子产业链的关注度有明显提升。伴随苹果AI布局落地,消费电子创新周期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复苏周期值得期待。

超六成消费电子股半年报预喜

消费电子行业进入了向AI终端创新的重要窗口期,与此同时,手机、PC等市场需求加速复苏,驱动消费电子板块业绩回暖,行业基本面也持续向好。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按照业绩预告净利润下限(含业绩快报等)计算,消费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中,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含扭亏为盈)的公司有21家,占已披露公司数量的六成以上。飞荣达、长盈精密、春秋电子等净利润增速居前。

飞荣达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暂居首位,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0.54亿元至0.64亿元,同比增长12.43倍至14.92倍。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提到,消费类电子业务主要客户业务回暖、出货量持续提升,以及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订单量增加,促使该领域营业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部分消费电子领域龙头公司如长盈精密、歌尔股份、电连技术、拓邦股份、立讯精密业绩表现也较为亮眼。

以歌尔股份为例,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1.81亿元至12.65亿元,同比增长180%至200%。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在强化精益运营、修复提升盈利能力的经营导向下,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业务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10只消费电子股底部放量

通常而言,在阶段底部放量的股票,意味着有资金进场,后续上涨概率较高。

据数据宝统计,最新收盘价较年内高点回撤30%以上,且7月以来股价累计下跌的消费电子股中,7月以来日均成交额环比上个月增幅10%以上的有10只。

其中,日均成交额环比增幅最高的是智动力,7月以来日均成交1.22亿元,环比增幅达到158.68%。公司主要产品为导热散热、导电屏蔽、缓冲密封等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精密光学器件及可穿戴组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慧家居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朝阳科技、瀛通通讯7月以来日均成交额环比增幅也在100%以上。朝阳科技主营业务包括声学产品(耳机、音响)、精密零组件和OEM代工生产三大业务。瀛通通讯主要产品包括声学产品、电源及数据传输产品,以及相关产品的精密零组件。


5G手机即将上市 相关概念股率先启动

5G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7月25日,在苏宁易购发布会上,总裁侯恩龙透露,8月份将有多款5G手机上市,预计5G手机将在明年五六月份成为市场主流。 电商卖力“吆喝”的背后,是5G产业链行业景气度的上升。 今年上半年,5G终端及半导体等相关企业净利润涨幅明显,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7月26日,华为在深圳总部发布了首款5G手机Mate20 X 5G版。 天风证券研报预计,明年5G手机出货将超过3亿台,下半年至明年进入终端换机周期。 5G手机来了,投资机会来了吗?

超七成概念股走高

7月25日,在苏宁易购新闻发布会上,总裁侯恩龙透露了818购物节期间上市的5G手机,包括华为Mate 20X 5G版、vivo iQOO 5G版、三星Note 10 5G版和中兴AXON 10 Pro 5G手机一共四款。 侯恩龙同时在发布会上预计,明年五六月份5G手机将成为市场主流。

电商卖力“吆喝”的背后,是持续火热的5G概念。 东财数据显示,本周包括信维通信、东山精密、沪电股份、闻泰 科技 等7家5G概念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超10%,超过120只概念股中,九十多只个股股价走高。

纵观今年以来行情,同样有超过70%的5G概念上市公司股价上涨。 其中上海瀚讯自3月14日登陆创业板以来,累计涨幅已经达到262.29%。 作为军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总体和标准制定单位,近年来,上海瀚讯承担完成了多项军方重大型号装备研制任务以及国家和上海市的军民融合重大 科技 专项。 上海瀚讯表示,定位军用5G将是公司接下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8年扭亏为盈后,*ST凡谷()股价一路冲高,公司依托滤波器全产业链的优势,持续巩固在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的地位。 今年2月,*ST凡谷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最近收到华为的5G订单,2019年公司将重点提升5G大批量生产能力,相应的,产能正在按计划逐步提升中。 受多项利好消息刺激,*ST凡谷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158.07%。

此外,闻泰 科技 今年以来涨幅达88.83%;春兴精工涨幅73.91%,紫光国微涨幅65.92%。

净利润涨幅明显

今年上半年,5G终端及半导体等相关企业净利润涨幅明显。

以*ST凡谷为例,该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6932.81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99.37%。

作为射频前端首家上市公司,卓胜微()预计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1.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2.36%~90.51%。 在此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卓胜微表示将对现有产品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技术和产品升级,通过工艺改进和新材料应用,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并开发满足5G通信需求的产品,巩固公司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作为LCP天线的重要供应商,立讯精密()一季度预计盈利5.66亿元~6.32亿元,同比增幅达70%~90%。 该公司4月份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目前在手机端、通讯基站端4G与5G天线均有大批量出货。

歌尔股份()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44%。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预计为1.84亿元~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20%。 歌尔股份此前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围绕即将到来的5G时代,创新性地推出了应用新型芯片解决方案的虚拟现实参考设计平台,在增强现实领域着重布局光学镜片、光栅、光机模组等新型光学器件。

鹏鼎控股()公司生产的通讯用板,客户包括苹果公司、GOOGLE、SONY、华为、OPPO、vivo等国内外领先品牌客户。 一季报显示,鹏鼎控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3.30%。

行业景气度上升

我国5G预计按照2019年预商用,2020年规模商用的规划逐步实施。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5G产业链行业景气度将持上升态势。 而据国盛证券研报分析:中国4G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2014年初为10%,仅仅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市场份额就就达到了90%,国盛证券认为,5G采用率也将和4G类似,在中国会迅速提升。

中泰证券表示,随着5G进展和全球格局的变化,不仅仅是5G设备投资,产业链重构带来的上游自主可控与包括手机、物联端、智能 汽车 为代表的5G终端产业创新正进入实质阶段,面临投资机遇。

投资机会在哪里?

天风证券研报预计,明年5G手机出货超3亿部。 下半年至明年进入终端换机周期。 相关模组公司三季度预计重新进入增速为正周期,重点看好5G相关零组件增量及5G新终端两条投资主线。

其中,消费电子相关模组产业链经过一年半下行周期,开工率低,随着销量同比正增长,开工率提升,费用率等能有效降低;随着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受益将更明显;半导体如内存等价格下跌趋势已经企稳,从二季度开始,封测产能利用率逐月回升,预计5月份开始,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国产替代”加持下的上游设计企业追加订单是本轮封测企业回暖的推手,预计下半年封测行业将迎来业绩环比的迅速增长。 此外,国内优质芯片设计公司迎来“国产替代”大机遇,华为等整机厂商的加速验证、导入将使相关公司快速成长。

而从5G产业链角度来看,随着5G牌照落地,三大运营商5G规模建设有望加速推进。 5G基站数量提升到4G基站数量的1.5~2倍,同时引入大量新技术,基站侧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届时将推动主设备、天馈射频、射频线缆等全产业链持续受益。 而在5G引入三大应用场景,大带宽、广覆盖、低时延的网络覆盖逐步完成后,高清视频会议、富媒体短信、物联网等应用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有望迎来发展高速期,推动网络流量持续增长,带动IDC需求。 5G作为新 科技 、新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网络覆盖持续推进,有望带动下游新应用、新商业模式持续快速落地。

与此同时,边缘计算是5G实现三大应用场景的重要底层支撑,实现计算能力和业务能力向网络边缘的进一步下沉,形成基础设施、边缘设备、边缘计算运营等生态体系。 从光通信领域来看,电信市场伴随网络流量持续高速增长,以及5G带来新增需求,有望带动行业需求向上。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

格力,没有未来

格力在资本市场堪称伟光正的典范。

根据WIND数据显示,格力自1996年上市后,累计实现净利润1750.5亿元,累计现金分红616.11亿元,分红率高达35.2%。

在铁公鸡扎堆的资本市场,实属难能可贵。

有一位堪称正道之光的董事长,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承诺给8万员工买房,高呼企业的底线是良知,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刚公布的业绩快报,同样体现出格力的担当,一番腾挪把年报搞得漂漂亮亮,更不用说刚推出的超大规模员工持股计划。

这将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稳定 健康 发展……

这样的格力谁不爱?

没成想,格力却混成了重度ED患者。

丧失成长性的格力,已高位横盘整整两年,反观曾经的小老弟们,美的绝尘而去,海尔也在蒙头狂追,把曾经的老大哥按在地方反复摩擦。

这一切,都是因为格力在多元化上的惨败。

甭管质量多NB,消费者多认可,没增长潜力就是最大的原罪。

那么问题来了,格力多元化无法突围,这锅该谁背?

先说观点,2021年的格力并不会差。

2020年的格力,君临倾向于用2015年作对比。

受热夏诱惑,2014年空调市场零售额增长了13%,空调企业们信心爆棚,内销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27%,导致库存高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0万台。

高库存必然带来价格战,坐拥全行业半数库存的格力,自然亚历山大,特别是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叠加房地产下行,这谁受得了?

为去库存,格力率先发动了价格战。

美的、海尔、志高等纷纷响应,“万人空巷抢空调”活动整得风生水起,连发改委都受不了这群铁憨憨赶紧制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空调全行业扑街。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5年国内家用空调产量万台,同比下降12%,累计销售万台,同比下降8.6%。

董阿姨傻眼了,年初还坚称“全年增长200亿目标不变”,6月已经只能口嗨“年底或许会有惊喜”。

这惊喜的确够大,格力罕见地业绩暴跌。

但董阿姨不愧是营销大王,丧事喜办玩得贼溜,把2015年业绩做低后,放出豪言“三年再造一个格力”。

好家伙,居然真的被她做到了。

我董阿姨威武。

董阿姨玩的就是压库存那套,毕竟格力的经销商都是董阿姨带起来的,削峰填谷,均衡产能自然不在话下。

2018年,果然达到2000亿元,就是这么精准。

可这玩的就是数字 游戏 ,销售数据已经失真。

如果以2014年为基准数,格力从2014年到2019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4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也只有11.77%,增速并没有想象的高。

格力死命压库存就是在透支增长潜力,均衡产能反而把业绩搞得跌宕起伏,贼刺激。

格力那两年的辉煌,就是以压库存为代价。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9年6月,空调行业总库存4823万台,其中格力占到2247万台,接近50%。

能咋办呢?

价格战继续走起。

2019年11月27日,格力再掀“百亿大让利”活动,三级能耗的“优质”空调疯狂让利消费者,成功实现双赢。

2020年的疫情和2015年的空调寒冬何其相似,再次成为空调企业们去库存的良机,得以轻装上阵。

千万别扯格力的新零售转型,那就是在欺负老实人。

格力线上渠道的建设秉持着当年自建分销渠道的思路,即必须掌握渠道的自主权。

正如董阿姨所说:

“格力有3万家门店,关乎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如果说我们直接走线上,把线下抛弃掉,就会造成上百万人失业,这是绝对不能选择的。

我希望通过直播‘唤醒’经销商,改变过去的思维,跟上这个时代,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格力虽然在国美、天猫有自营平台,与京东、苏宁也采取“平台买断”的方式合作,但格力商城的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原来格力的销售渠道为格力电器总部—各地销售分公司—格力代理商—格力专卖店。

格力新零售模式就是格力董明珠店以工厂总代的角色,直面消费者和零售商。

为打造格力董明珠店,格力商城运营主体已全面向其倾斜,点击格力商城网址时,直接就移步至格力董明珠店。

董阿姨搞直播带货也是以格力董明珠店为主体,并取得13场直播476亿元直播金额的骄人战绩,占到格力销售额的1/4。

但骄人战绩的背后,仍是在去库存。

董明珠店的运营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消费者通过观看直播,进入“格力董明珠店”直接下单:后台将订单直接分发至消费者所对应区域的经销商,由经销商进行发货与安装。

一种是经销商线下引流至格力董明珠店:格力三万家门店同步直播,经销商让线下门店购买的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引流至董明珠店上购买,系统会识别出二维码所对应的经销商。

这能叫直播带货?

再说兜过来转过去,还不是经销商发货。

如果抛开直播带货的加成,格力董明珠店作为微信小程序,有那样的流量支撑格力新零售渠道建设?

带着这样的疑问,君临好奇进入格力董明珠店的秒杀专场,看到这款悦风-II销量高达件,颇感震惊,貌似很不错啊。

但再细看,全是在凌晨刷出的好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水军,我劝你善良!

抛开董阿姨“刷脸”的业绩,格力董明珠店的真实销售情况仍“有待观察”。

大概率,格力的改革只是革了个寂寞。

格力秉持“高质量、高定价”的原则,与茅台层层加码的经销商制度类似,和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电商天然尿不到一个壶里。

格力必须掌控渠道自主权的打法,也与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

格力再牛,还能强过阿里、京东不成?

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格力,终究难以线上称雄。

格力的经销商制度和专卖店体系确立了线下强无敌的优势,可以和苏宁、国美的家电连锁渠道相抗衡。

可时代变了,苏宁都爆雷了,别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了。

2020年,空调线上市场累计销量占比为53%,首次超过线下,如果不是空调需要安装,线上占比只会更高。

要知道在2015年,线上占比只有16%。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的双杀格力毫不稀奇。

不止如此,格力最引以为傲的是赚钱效率,常年保持在30%+的ROE碾压全行业。

可在2019年,这最后的骄傲也被美的击碎,ROE被美的超越,2020年更是没眼看,去库存下的格力就是这样辣眼睛。

在空调天花板隐现的大背景下,玩销售返利的格力活活把自己玩成了周期股。

而2021年,则是复苏期的到来。

2016年,格力营业收入只增长了9.5%,净利润却增长了23.39%。

主要原因就是去库存后的格力,不需要再打价格战,依托低成本优势和品牌溢价,净利率快速回升。

毕竟格力在产业链的利润占比远非其他企业可比,零售端稍有回暖,就能吃喝不愁。

如果遇到2017年那种零售端销量爆表的年景,经销商们疯狂补库存,格力还能肥一波。

在这轮去库存中,格力搞“百亿补贴”等价格战,净利率从2019年Q3的14.33%迅速下降至2020年Q1的7.74%。

同时根据艾肯家电网数据,2020年国内空调市场出货量仅为8300万套,同比降幅超过10%,格力自然业绩凉凉。

好在2020年Q3以来,空调行业消化完库存,转向补库存周期,线上零售均价已开始回升。

对格力来讲,显然又到了一轮景气期的起点。

加上2021年的宏观经济,远比2016年要好,行业景气度不会差,格力量价齐升是大概率事件,业绩非常有保障。

这也是君临短期空翻多的原因所在。

可格力的长远发展仍然堪忧。

先说空调行业,2018年后已趋于饱和,进入缓慢增长时代,再吹空调赛道多优秀都是枉然。

相比城镇家庭142台/百户的空调保有量,农村65台/百户显然更值得期待,这从拼多多的崛起就可看出。

到四五线城市去,到广大农村去,那里的市场大有可为。

特别是当年如火如荼的家电下乡带来的高增长,接下来正是置换的高峰期。

可这波下沉红利,注定只能是进入美的碗里。

毕竟高质高价的格力,早已退出低端市场的竞争,要不然也不会有奥克斯的异军突起。

白电技术迭代慢的特点,也注定了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护城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深,要不然也不会被美的双杀,总不能说消费者都眼瞎吧。

而抛开空调外,格力再没拿得出手的。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服,要拿格力的智能制造说事,毕竟格力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黑 科技 逼格满满。

董阿姨也非常自豪,在不同场合宣称:

“靠金钱买不来核心 科技 ,靠市场也换不来核心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要坚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应对未来国际竞争绕不过去的环节。 ”

这话绝对没错,从美国卡我们脖子就可看出核心 科技 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可如此NB的黑 科技 ,你得支棱起来啊。

从格力的主营业务构成看,空调+其他(补充)+其他的营收占比超过96%。

其他类,全是配套空调的产业链企业:

凌达压缩机,新元电子(电容)、格力电工(漆包线/电子线)、励高精工(阀件)、芜湖格力精密(铸件)……

单吊空调痴心未改。

智能装备呢?

2018年,营收31.09亿元,营收占比1.57%;

2019年,营收21.41亿元,营收占比1.08%;

2020年H1,营收2.09亿元,营收占比0.3%。

就这?成长性何在?能指望?

就算是全产业链闭环,黑 科技 主要用于赋能其他业务,可空调业务也没高歌猛进啊。

华为的5G、芯片、光模块等业务牛吧,也是靠终端业务撑起来啊,通信业务撑不起就换手机,手机被制裁就换 汽车 。

IDM的三星同样如此。

智能制造不能光靠嘴说吧,这如何撑得起董阿姨的6000亿小目标。

指望多元化?洗洗睡吧!!!!

2018年,生活电器营收37.94亿,占比1.92%;

2019年,营收55.76亿元,占比2.81%;

2020年H1,营收22.19元,占比3.19%。

没救了,彻底宣告失败。

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就在这里,为啥美的多元化能成,海尔多元化能成,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反而干不成?

原因很多:

起步较晚,产品线混乱,品牌定位不清晰,对年轻消费群体和新流量不够重视……

可这都是在扯淡,就是管理和人呗。

看看华为,通信设备做到全球最强后,要生产手机就把手机做到能与苹果三星相抗衡,要设计芯片就很快冲到全球前十,要布局 汽车 市场就快速推出智能 汽车 ……

还都是跨行业,华为如何能做到?

IBM帮华为打造的现代管理体系;

全员持股模式,所有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

美的能成功,就是因为学华为学得最像。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执掌美的后,搭建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做到人尽其才。

以美的事业部制为例,灵活度和独立性非常高,当公司想发展哪些领域时,就会单独设事业部,新部长带头冲锋,颇有华为集中力量对同一个“城墙口”冲锋的味道。

胜则重赏,败则换人。

其次,美的实行了“常态化”的员工持股制。

美的从199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形成涵盖各级人员的激励体系。

仅上市后,美的就进行了20次激励计划。

针对核心管理层的股权绑定计划,直接送出11.3%的股份,其中方洪波占比2.13%;黄健占比1.78%;袁利群占比1.42%……

针对研发人员和中低层骨干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累计拿出8.98%的股份搞了七期,激励对象高达7740人次。

光这两项就是超20%的股份,按现有股价值1200亿元。

这就是拿上千亿砸人,砸到核心管理层身上,砸到各级管理人员身上,砸到业务技术骨干身上。

更别提美的还在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合伙人计划,变着法激励。

宗旨就是砸到你服气。

高管和骨干们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当家作主热情高涨,战斗力自然嗷嗷地。

美的收购式多元化常被诟病,可在这群战狼带领下,美的收购了就能消化,消化了还能更进一步,这才是美的最NB的地方。

ROE已超过格力,还不能说明问题?

现代管理体系和壕无人性的员工持股制,才是美的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关键。

格力如何做的呢?

普通员工,别提了。

从格力2019年年报看,人工工资49.43亿元,占营业成本的4.86%,对应的生产人员人,人均年薪7.36万元。

美的人工工资97.12亿元,占营业成本的6.2%,生产人员人,人均年薪8.78万元。

同样在流水线流汗,凭啥工资少20%?

别嚷啊,要给8万员工分房呢。

两年过去,据说首批3000套人才公寓已经快完工了……

还是格力员工的评论经典,应该是两套,说一套,做一套。

但格力员工也别太灰心,至少格力加班时想着你们,销售手机时想着你们,直播导流时想着你们……

对比研发费用。

格力58.91亿元,技术人员人,人均研发费用41.34万元;

美的96.38亿元,研发人员人,人均研发费用70.21万元。

格力员工真是老黄牛的典范。

再看股权激励,戳眼吧。

格力只搞过一次,还是搞股权分置改革的2006年,609人分享整整570.6万股。

美的数百上千亿砸下来,能比?

光有大棒没胡萝卜,还多元化,还指望在格力诞生余承东、何庭波……

打工人,尽好自己的本分吧。

鼓吹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她做了什么。

在格力的发展过程中,谁最受益呢?

以京海担保为首的经销商们。

在格力层层加码的经销商体系,经销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可在线上渠道为王后,格力的经销商体系已沦为负资产,是格力扩展线上渠道的最大障碍,敢动渠道就死(减持)给你看。

更别说经销商们组成的京海担保,在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得到格力10%的股份,分红拿到手软。

但这事全靠董阿姨推动,京海担保自然要投桃报李,双方利益深度捆绑。

2017年,董阿姨组团投资珠海银隆,以10亿自有资金加上北京燕赵汇金转让合计持有珠海银隆17.46%的股份。

如果以董阿姨0.74%的格力股份,从2008年至2015年分红额为2.08亿元,薪酬也只有3702万元,哪来的钱?

董阿姨自称是“举债”投资,燕赵汇金点了个赞。

2019年,高瓴以417亿元受让格力15%的股份,成功入主格力,协议内容也很有意思。

格力管理层组成的格臻投资以13.94亿元认缴珠海明骏6.3794%的出资额,同时以10.32亿元受让珠海博韬持有的珠海明骏4.7236%出资额,即合计以24.26亿元持有珠海明骏11.1%的出资额,间接持有上市公司1.665%的股份。

按当时的股价,对应的市值高达57亿元,这33亿的差价就是给管理层的大红包。

同时格臻投资还以430.5万元享有珠海明骏41%的GP份额,不仅能继续掌控格力,还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和基金管理费。

而在格臻投资中,董阿姨持有95.48%的股份,这所谓的管理层全被董阿姨代表了,暂且不论出资额来自哪里,董阿姨已经成为最大的赢家。

格力的控制权远也比想象的值钱。

而就在最近,董阿姨还这样说道:

“我们是创造平台,能不能成为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

曾经有几个人比较有希望,但是权力一旦释放给他以后出现了问题,第一他自己没有掌控能力;

第二是没有精神,他按照普通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第三是有权力了以后,却把权力做成自己的平台。

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所以这就是董阿姨想方设法搞“去朱江洪化”,通过格力手机、格力董明珠店等方式深度捆绑格力的原因?

余子碌碌,唯董阿姨乃明主矣!

连望靖东和黄辉都先后离职,谁还能阻挡董阿姨的步伐?

高瓴尽好美男子的本分吧,董阿姨守成还是没问题滴。

但格力的未来,真的还未来。

消费电子概念十只小盘活跃股

在近期市场中,一款传闻由国产制造、搭载7纳米芯片的新手机上市,引发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这一消息带动了消费电子供应链股票的强劲上涨,诸如欧菲光、恒为科技等企业股价飙升,成为市场焦点。 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这些活跃的消费电子概念股,看看它们的业绩表现和潜力所在。

1. 硕贝德</ - 作为无线通信终端天线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市值已经达到72亿,涨幅惊人的125%。硕贝德的强劲增长,反映了市场对其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

2. 欧菲光</ - 作为前苹果供应商,其摄像头模组业务表现出色,市值达到335亿,涨幅101%。 在智能手机摄像头市场的竞争中,欧菲光的业绩表现备受瞩目。

光弘科技</ - 以手机组装为主营业务,市值193亿,净利润1.3亿,涨幅更是惊人150%。 这显示出手机制造业的回暖迹象,投资者对其未来增长潜力抱有信心。

恒为科技</ - 市值125亿,净利润0.17亿,涨幅117%,在智能网络可视化和系统平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驱动的转型为恒为科技带来了可观的增长空间。

汇顶科技</ - 作为全球指纹产品龙头和触控技术领导者,市值361亿。 汇顶科技凭借技术创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涨幅可观。

华力创通</ - 市值219亿,涨幅惊人260%,尤其在国防军工领域取得突破。 不过,投资者需注意,华力创通2.1亿合同的获得虽然亮眼,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然而,市场并非一片和谐,如捷荣技术市值增长400%,但上半年却出现亏损,华映科技涨幅220%,专注于LCD显示业务。 恒铭达和大富科技分别增长60%和70%,但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仍然相对较低,风险与收益并存。 因此,投资者在追逐这些概念股时,务必谨慎评估相关信息,参考专业报告做出明智决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4464.html
揭晓 点赞!2024年第二季度 中国好人榜 钢城区韩克当选
中国经济微观察 新高地 新作为 海南自贸港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