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超500亿元 大模型热钱汹涌 半年百个亿级融资

智东西 作者 李水青 编辑 心缘

智东西7月31日报道,7月底,前脚加拿大的大模型创企完成了 5亿美元 (约合36.13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后脚我国大模型创企 百川智能 完成 50亿元 A轮融资。

热闹的大模型产业,2024年上半年整体的“吸金”情况如何?

据智东西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1日~6月30日上半年,加上刚刚过去的7月期间,全球围绕大模型产业链关键环节展开的 超亿元融资 达到超 120起 ,融资总额粗略估计超 2300亿元

其中 美国 中国 “遥遥领先”,分别有 59起 35起 亿元级融资。同时美国大模型产业相关企业总融资额超 1800亿元 ,中国大模型产业相关企业总融资额在数量上差距较大,超 300亿元 ,但仍位居第二。

如下表所示,2024年上半年加上刚刚过去的7月期间,获得融资的大模型产业相关企业覆盖 通用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AI Infra、AI数据服务 等多个领域。 近一半 企业 创立于2023-2024年, 刚刚进行了 种子轮、天使轮 A轮 融资。这些企业在官方业务介绍中,都明确阐述了主营业务或重点业务是围绕大模型展开。

在所有融资项目中,单笔 金融最大 的是美国GPU云服务厂商在5月拿下的约 544亿元 融资。 马斯克的xAI 5月的约 435亿元 融资、美国大模型在3月约 200亿元 的融资位居第二、三位。

聚焦中国大模型产业 ,金额最大的是 月之暗面 在2月拿下的 超70亿元 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阿里、招商局中国基金、蓝驰创投等,位居全球第七位。

中国大模型融资方兴未艾,如果把统计口径 放宽到千万元级 ,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据智东西统计,2024年1月1日~7月31日,我国大模型超千万元融资达到 90起 ,融资总额超 320亿元

如下表所示, 北京、上海、杭州 深圳 成为大模型融资的高发地,除了产业流传的 大模型“创业五虎”(月之暗面、百川智能、智谱AI、Minimax、零一万物) 成员拿下大额融资,还有大量 大模型应用厂商 获得了融资。虽然大模型应用厂商融资金额 大多没有超过亿元 ,但 数量之多 ,新生力量之广泛,也展现出很强的吸金力。

从2024年上半年的融资情况来看,大模型产业的资本市场形势如何?哪些类型和领域的大模型相关企业更容易“吸金”?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总融资额超2300亿元,八成融资被“老美”拿下,中国紧跟其后

纵观2024年过去7个月全球大模型融资情况,美国、中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大模型产业相关企业成为“吸金”主力,分别拿下59个、35个、8个、6个、4个、3个、3个超亿元融资项目。

从融资金额来看,粗略估计,120笔融资总额超2300亿元。其中, 美国 大模型产业相关企业融资总额达到约 1834.38亿元 ,约占总融资额的 八成 中国 位于第二位,企业融资总额约 304.58亿元 法国、加拿大、阿联酋 的企业融资总额分别位于第三、四、五位,分别为 75.65亿元、46.76亿元、36亿元

从融资轮次来看, 34家 企业处于 A轮(包括A+轮) 融资状态, 24家 企业处于 B轮(包括B+轮) 融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都处于早期融资阶段。从创立时间来看,它们 近一半创立于2023-2024年

二、大模型应用扎堆,AI Infra企业“吸金”魔力最强

大模型应用 ,是 “吸金”企业数最多 的大模型创业领域。

正如近期一级市场大佬、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所谈到的,尽管对大模型创业持怀疑态度,但AI应用软件是他最看好的投资方向之一。他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AI应用)真的有很多机会……今年会主要看B端的应用,C端应用是明年”。

如下图所示,在近120起全球大模型融资中,大模型应用企业占, AI Infra、通用大模型、大模型数据服务 分别占 16%、11%和3%

在大模型应用领域 AI医疗健康、视觉/视频生成领域、办公助手 编程助手 获得融资的企业最为密集,分别占比为 15%、15%、13%、11% 。同时,聊天机器人、内容创作平台、AI搜索引擎、具身智能(大模型)、营销助手、语音合成工具领域的企业也取得了不少融资。

“吸金”力量最强大 的公司,却出现在领域,其次是 通用大模型 领域。

CoreWeave、xAI、Anthropic、Scale AI、Xaira Therapeutics、月之暗面、百川智能、Figure、Mistral AI 是单笔融资 金额位于前十位 的企业。

其中创立于2017年,背靠英伟达的美国AI云服务“黑马”在过去7个月里获得两次大额融资,分别为约 544亿元 的战略融资和 80亿元 的C轮融资,分别位居 第一名 第四名

马斯克的大模型创企获得了 435亿元 的B轮融资,这家公司创立于2023年,可以说直逼OpenAI的融资节奏,位居 第二 名。

中国大模型企业 月之暗面 凭借超 70亿元 的A轮融资,占第七位,其推出的大模型应用产品Kimi已经风靡市场; 百川智能 凭借 50亿元 融资,占 第八位 ,其聚焦开源和闭源通用大模型及超级应用的开发。

三、中国市场:大模型“五虎”吸金超百亿,70+应用商狂吸金

最后让我们聚焦中国大模型产业,特点是小额融资“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前面的全球大模型融资总表中,我们主要统计了亿元级的融资情况,国内趋势看得还不够明显。但将统计口径放宽到 千万元级别 ,我们发现至少 89家 大模型产业相关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和7月期间,获得了融资,融资总额 超320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一级市场对大模型的态度积极。

在通用大模型领域 ,江湖号称国产大模型“创业五虎”成员的 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智谱AI 都取得了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大 超100亿元 。但从数目上来看,获得融资的大模型企业却不够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大模型资本市场不活跃。

在大模型应用领域 超70家 企业获得了融资,涵盖了聊天机器人、文本创作、视觉/视频生成等多个应用类别,并覆盖营销、电商、医疗、教育、传媒、创作、法律、政务等众多行业领域,呈现出碎片化特点,累计融资总额 超15亿元

在AI Infra领域 ,我国企业处于方兴未艾阶段。其中前‌OneFlow创始人及CEO袁进辉创办的 硅基流动 ,是当之无愧的“资本宠儿”,分别在1月和7月获得了 两轮融资 ,分别为 5000万元 的天使轮融资和 近亿元 的天使+轮融资。

同时, 瑞莱智慧 作为AI安全领域“扛把子”,也踩准大模型风口推出的AI安全基座等基础设施,支持其在4月获得了数亿元的战略投资。

此外,2023年创办的 算场科技、清程极智、光轮智能 都是2023年创办的新公司,获得了数千万元的融资。

结语:大模型跑赢大盘,“吸金”力得到验证

2024年上半年,我国一级市场的大盘情况回暖速度并不是很快。根据IT桔子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私募股权融资事件数有2682起,同比增长 4.56%;估算总投资额约为 3745.77 亿元,同比增长 2.35%。

大模型产业成为跑赢市场大盘的热门赛道之一。除了月之暗面、百川智能这样的大模型明星企业,通过数十亿元融资一鸣惊人,更有近百家大模型应用厂商、AI Infra领域的厂商涌现,同样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初步认可。

我国大模型产业的“吸金”能力达到全球前列。不过,相比于占据全球8成融资额的美国,我国仍有较大差距。大模型全球竞赛愈演愈烈,这需要国内大模型产业结合国内的国家战略、产业政策、技术突破、市场需求等因素,寻求适合我国大模型产业的发展之路。


芯片热退潮之后,才发现是谁在裸泳

国家、地方政府、风投机构对芯片企业的补贴和投资,什么时间才能初见成效?

2022年开年伊始,半导体行业就迎来了巨头并购,NVIDIA以660亿美元收购ARM以失败告终,AMD以350亿美元收购了赛灵思(Xilinx),而英特尔则是以54亿美元收购Tower半导体。短期内世界半导体格局基本稳定,收购潮的结束,对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阻碍呢?

现在市场上用到的几乎所有产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用到芯片以及传感器,中低端芯片都能找到国产的选择,即使不能完全替代国外进口,国内厂商生产的产品也有六七分功能,同质化比较严重。

拿 汽车 芯片来说,一般分为三大类,MCU、IGBT、模拟芯片,车规芯片,需要的是“可靠”“安全”,其中缺口最大的是MCU芯片,传统燃油 汽车 整车需要400-800颗芯片,而有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能力的新能源 汽车 ,还会有ADAS辅助类芯片、MEMS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整车芯片数量从1000-2000颗不等,传感器也有50-200颗

“现在能说自己解决芯片困境的半导体厂商, 100%是骗子 ,即使他已经生产出来了模型”——上海某芯片研究院副院长告诉笔者。(下简称陈工)

陈工对笔者说到,“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情况有点类似国内相机发展的早期,当时几乎每个省都在造相机,比如上海的海鸥牌相机、北京的蓝天牌相机、广东的珠江牌相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漫长又短暂的30年过去,百花齐放的局面没有带来研发高端相机所必须的高折射和底色散晶片制造技术经验,对比同期国外市场相机产品,更是落后了一大截。

我父亲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他告诉我,当时我们最先进的相机,还不如国外一些基础的民用相机。 时至今日,当年的几十个相机品牌,现在也只有一两个还在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相机,完全退出了民用相机市场”。 但我父亲仍然购买了海鸥相机,现在还放在我父亲的家里。

你看看你现在拿的相机,都是日本的。(笔者所使用的是佳能 EOS 5D Mark Ⅳ)

半导体行业也是一样,凭借热情和热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让投机者和骗子的荷包满满,让外界对我们的看法充满怀疑。 自汉芯事件以来,全国各地也有大大小小的芯片项目上马,接近二十年时间,市场形成了四个不同的位面,潜心研究派,后起之秀派、苟延残喘派、骗融资补贴派。

“内卷没有卷出成效”,美国有成熟的技术但本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本土有完整的产业链但缺乏成熟的技术。

芯片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环节,很多企业其实只参与其中的某一个环节。 比如像华为、高通、联发科等企业只参与设计环节,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企业只参与制造环节,日月光、长电 科技 等企业只参与封测环节。

半导体产业链大致分为四大类: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中国是半导体重要原材料硅和镓的出口大国,属于产业链的最上游,但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取的利润仅不到8%,而最终经由中国出口材料生产出来的半导体产品,有接近三分之一被中国企业买了回去。 这意味着中国既是低成本卖家,也是高成本买家。

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一些顶级半导体生产商,离开中国和亚洲,将会产业回流美国本土,随之带来的就是用工材料价格增长,届时所生产的产品售价也会增长,中国进口半导体产品的费用也会成水涨船高。

2014年工信部就正式公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该纲要的核心内容是:到2030年,半导体产业链的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国内约有1500亿美元给半导体行业,和美国520亿美元投资的《美国半导体生产激励法案》都通不过,卡在国会审议相比,我们国家支持半导体发展的决心,是更强烈的。

而人才方面我国IC领域的高端人才一方面是由政府官员构成,有一定的行业管理经验和战略高度,能够熟悉政策和市场;另一方面是由工程师组成,这类人才技术能力不差,但是缺乏商业操盘的经验。 但一家企业是否能走得长远,基本都取决于创始人的能力和素质。

但,投资人无数,骗子不够用了。

来受国际格局以及资本入场,外加国产替代化政策的影响,半导体行业全产业链的公司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公司刚刚注册,甚至只有办公场地没有研发生产设备,仅凭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就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要求投资,最多一天能见七八波投资人,并且都是数百万上千万乃至过亿量级。

他们不懂半导体,甚至不懂人。

泉州 科技 局某工作人员说:我们泉州市,包括整个福建,都想着产业升级,从制造业转向“智造”,外地公司我研究探访了不少,各种半导体企业剪彩也剪了不少。 有些企业,真心实意也有能力研发芯片,但明珠蒙尘,他们没有被发现,没有拿到投资,哪怕一点点,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生命力搬迁到我们这里来。

但我深刻体会到, 半导体公司不是开饭店的,半路出家的厨子都能做菜,还敢说自己是八大菜系。

我们洛江就有一家西人马,已经很多年了,补贴年年要,融资年年拿,税务减免他们也是第一,国外人才也时不时地引进,但就是没见过这家企业有正常经营的样子。 领导也很头疼,但碍于某些原因,没有人敢对这家企业喊停。 这家企业融资加补贴在一起也有几十个亿了,他们这种乱搞的模式是我工作二十年以来第一次见。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其他部门的领导听说有人要在我们这里搞半导体企业,那时风光无两,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成为了政绩,成为了面子工程。

聂泳忠这个人让我们很头疼。

“厨子做完的菜都有人觉得不合口味倒掉,可半导体企业做完的芯片传感器良品率不行也扔掉吗?”

看着政府投资就这么打了水漂,我除了心痛,只能深感无力,如今我们才是弱势群体,西人马创始人大不了一跑了之,回到家乡,或者跑去其他城市再骗一波钱,又可以卷土重来,而我们不行。

花蜜吸引蜜蜂,也引来了苍蝇

“融资的人越来越多,新面孔也越来越多,水分也越来越多”,比如武汉弘芯最初的几个攒局人全无半导体从业背景、甚至大多是大专学历。 也有一些所谓“海归”,在外企从事芯片技术研发工作,镀了几年金,出道说将中国的芯片技术带领到国际领先水平,喊着要创办中国最大的IDM(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公司,成为中国的苹果、谷歌、特斯拉。

而真正要改变现状的人,还在实验室废寝忘食,他们想赢,他们想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他们用最质朴的行动去呈现自己的力量,笔者有一次请一位从事国产EDA工具设计的朋友吃饭,他认真想了一下,我们多努力一些,下游就轻松一些,然后他顿了顿说:我们就像设计足球的,但是不想自己设计出来足球,被中国男足那样的滥竽充数的人踢。 我们想做芯片,可有人在用心骗,这让我挺寒心的。 “摩尔定律”可能失效,而“庞氏骗局”与日俱增。

2021年以来半导体整个行业从上游材料到终端产品,均不同幅度地上涨了5%~15%,车载半导体的短缺,Pc硬件的延期交付成为了世界性话题。 这也导致了今年大把的芯片公司都面临业务调整、高管离职、大规模裁员、融资困难、股价持续下跌、流片失败、产品落地困难等问题。 芯片经历了概念炒作、泡沫破灭、修正预期和改进问题。 有人担忧芯片的未来,也有人坚定看好。

“xx将在某地投资x亿元兴建芯片产业园”

“打造中国最大的xx类型公司,赋能行业”

“芯片企业xxx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类似的话术,在网络一搜索,有上千万条,但若要加以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口号喊得震天响的企业,往往是即将暴雷的企业。 据外媒报道,工信部此前发布的一项计划,未来五年计划至少投资1.4万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开发、数据中心建设、移动通信和半导体项目。

科学从来不信任权威,从来都是去伪存真,技术和思想也是有时效性的,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只有在半导体行业浸淫越久,经验才越丰富。 美欧日韩中多国大力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的今天,先进制程代工江湖的划分,决定了谁能够在未来供应链中掌握主动权。 同时,先进制程的研发和产线投入正越来越大,我们想要缩短甚至抹平差距。 需要更多一超多强的人才,而不是想要标新立异的小丑。

请多给努力的人一些支持,也请多给骗子一些惩罚。

海思麒麟芯片成为了绝唱,但是任正非依然表态,华为不会放弃海思半导体部门。

地平线官宣征程系列芯片发售,给车企带来一丝曙光。

Figma对大疆公司禁用,不妨碍大疆使用国产EDA替代。

比亚迪车规芯片也有陆续的技术性突破,并批量出货。

中国还有那么多努力的人在破局

中国也有很多骗子即将露馅

南京德科码半导体 科技 ,2015年成立,投资200亿,号称要做中国第一家IDM企业,2020年破产,欠薪欠款欠税。

成都格芯半导体晶圆厂,2017年成立,投资近700亿,发誓要成为大陆的“台积电”,2020年停工,遣散所有员工。

陕西坤同柔性半导体,2018年成立,投资超400亿,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柔性半导体厂商,2020年停工停薪停产。

武汉弘芯半导体,2017年成立,投资超1280亿,购买ASML光刻机,请来行业巨擘蒋尚义,光刻机和配套设备买来后,甚至都未曾调试,2021年就遣散所有员工,项目烂尾。

杨浩涌遭遇“倒春寒”:裁员撤店,二手车市场加速洗牌

杨浩涌遭遇“倒春寒”:裁员撤店,二手车市场加速洗牌

一块硬纸板,用粗重黑色油墨笔写上“专业验车”“高价回收二手车”“车辆过户”,下附一长串电话号码。

操着各地方言的男男女女散落在马路边,人手一块这样的“广告牌”。 他们斜背不同的挎包,拎着不相似的保温水瓶,却有着同样的机警,只要见到车有停下来的意思,便瞬间涌上,围住车主,兜售从买车到卖车的“一条龙”服务。

这是十多年前,全国知名的汽车商业一条街——南京大明路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外的景象。 这些举牌者是传说中的“车虫”,也就是二手车交易链条中的“二道贩子”。

同样的盛况也存在于北京的花乡和亚运村。 车贩子们如饿狼抓兔子般的积极背后,是二手车市场沉积多年的弊病:一车一价,里程数造假,车况造假等等。

互联网的机会,便蕴藏于此。

杨浩涌在2014年闯入二手车领域时,显然是信心满满的。 年底,还未与58同城合并的赶集网发布了旗下首个O2O项目“赶集好车”,以C2C模式切入二手车市场。

1亿美金,这是杨浩涌准备在2015年投入的资金。

当互联网力量试图改变传统行业时,金钱开路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3个月后,赶集好车复合增长率超过300%,杨浩涌又立下新目标:2015年,月均交易1万台,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但他没来得及实现。

2015年4月,在资本撮合之下,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 在此之前,两家战火熊熊,仅2015年的营销预算就高达15亿美金,姚劲波一度调侃,自己想杨浩涌的时间比想自己老婆还要多。 最终,两人在宣布合并的发布会上拥抱和解,为这场持续十年的商战画上句号。

那是杨浩涌创业的第十年,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回国就创办了赶集网。 当姚劲波调侃,要不咱俩抱在一起哭一下,一定可以上头条。 杨浩涌回答:我真的哭不出来。

一辈子没有太多个十年,尤其是精力充沛的黄金十年。

杨浩涌选择了转身。 7个月后,他退出58赶集集团,重新创业。 他拿走了赶集好车——这时候已更名为“瓜子二手车”,大摇大摆地杀入了这个新兴市场。 他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的,比起美国的成熟来说,国内二手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用户体验又不好,这些都是机会。 当然,58也经过谈判得到了新身份:瓜子的大股东和首轮投资者。

杨浩涌显然打算复制又一个黄金十年。 瓜子独立之初,他个人义无反顾投入6000万美元,占到公司超50%的股份,用以股权激励核心团队,增加竞争优势。

“这些资金,你说投什么项目比投自己更好?”杨浩涌说。

在2015年11月底的时候,有一家媒体将“2015中国十大营销人物”大奖颁给了当时瓜子二手车的CEO杨浩涌。

瓜子的发展很快,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蹿到行业头部。

杨浩涌所谓的成功策略很简单:就是砸钱营销。 这是他在过去的十年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和58同城的大战中,赶集网共计投入逾40亿元的广告营销费用,烧出了双巨头的成果。 自然而然,这口甜头被嫁接到他的第二场创业生涯中去。

于是,瓜子二手车刚诞生时,杨浩涌就在广告投放上面砸下两个亿——其实这个数字对杨浩涌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早在之前,他可以为一个价值两千万的广告位和姚劲波竞拍抬高到两亿。

当然,这两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时间,整座城市的地铁、电梯以及城市主干道,都被亮丽的蓝底黄字广告词占据。 “瓜子二手车直卖网:个人卖给个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种轰炸式的营销,使得瓜子网站的UV直接增长了近五倍。 2015年底,平台车辆上架数目也从9月的日均200辆飙升至1700余辆。

这个方法论基于的逻辑是什么呢?是占领用户心智。

杨浩涌解释,在二手车品类里,用户心智尚未被占领,“这种情况下,我去打广告,让越多的人去做关联,去划这个等号,这个价值是无价的”。

事实上,杨浩涌并不是二手车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入局的2014年底,资本的热钱早已进入赛道。

2014年7月,红点创投中国基金向人人车砸下500万美金,成为A轮投资方。 人人车由网络出身的李健创办。 短短5个月后,人人车再度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 而优信也在2014年、2015年分别完成了2.6亿美元的B轮融资、1.7亿美元的C轮融资。

人人车初上线时,在短短两周之内就卖掉了近七成的机动车。 这是瓜子二手车在起步时最强劲的对手——人人车同样是C2C模式,作为二手车交易平台,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收取固定的中介费。

杨浩涌野心勃勃,他曾经宣称,要在一年内要占据C2C领域80%的市场份额,那意思就是,要把人人车所在的行业头部拉下来,营销无疑是他最擅长的手段。 他成为营销学“定位理论”的坚定拥护者,并为那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广告语得意不已——2019年时,他为此这句话估出的价值是10亿美金。

人人车本来就是依靠口碑慢慢前进的,这一下被瓜子营销策略打得措手不及,没办法,也开始了广告战。 很快,人人车签下黄渤,开始和瓜子对垒。 同时,B2B传统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开始转型B2C,也加入混战。 2015年,优信掷下3000万拍得当年最火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冠军之夜”黄金60秒广告位,并请来包括杜海涛、王宝强和孙红雷等在内的数位明星录制了鬼畜广告。

一时间,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二手车平台广告。 最热闹时,有人向江南春预定稍微优质的广告位,江南春只能摆摆手:“对不起,都被三家二手车占了。 ”——当然,这些广告也是很惹人烦的,其程度不亚于之前boss直聘与伯爵旅拍的那些作品。

可以说,杨浩涌发起的这场广告烧钱大战,伴随着互联网深入的脚步,席卷了二手车市场。 这是资本熟悉的打法,此前,手握重金的资本已经掀起数轮惨烈的互联网商战,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一定程度上,也包括58和赶集。 而这场二手车之战,也是资本烧钱的余温。

2016年8月,人人车完成8500万美元C轮融资,腾讯成为领投方。 继杨浩涌投入6000万美金后,瓜子二手车在同年9月迎来超2.5亿美元的A轮融资,红杉资本、经纬中国和蓝驰创投等八家投资机构共同进驻。 这时的优信二手车,也已经在2016年初完成高达5亿美金的D轮融资。

图: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

只是,与其他互联网平台流血扩张抢占市场份额,继而逐渐改革行业的路径不同,杨浩涌为二手车市场带来的这场互联网广告战,并没有真正改变这个市场的核心痛点:盈利模式不清晰。 此外,在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大市场环境之下,互联网平台们试图利用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梦想,也并未真正实现。

瓜子二手车在2018年推出AI定价,但系统定价并不精准。 一位一线员工透露,销售去收车时,即使认为定价过高,也没有权限修改,而高定价能帮助销售更好完成收车任务,所以,即使知道这些车上线后卖不动,销售也会收上来。 而当系统定价过低时,卖家就会转向传统的线下渠道。

很显然,这是一口以智能为名的“陷阱”。 但在争取融资时,这个故事确实管用。

2019年,杨浩涌出现在软银集团股东大会上,分享瓜子二手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故事,得到孙正义的肯定:“瓜子二手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把AI有效应用到二手车行业的企业”。

当年3月,瓜子二手车获得软银15亿美元投资。

钱对于杨浩涌而言是什么呢?是能帮公司快速发展的东西。

他信奉“toobigtodie”这一法则,典型的企业是滴滴和美团,当体量大到一定程度,即便连年亏损,靠融资活着,也已经稳健立足于所在的那方天地。

很显然,对于他来说,营销是一家创业公司得以立足并成为庞然大物的关键手段。 他曾经表示,就算时一直烧钱,也要把市场工作搞好,“每个阶段确保有足够多的钱去支撑现阶段的发展,在融资的过程中,把市场模式搞好,千万别犯第一次的错误。 ”

2016年,主打C2C模式的瓜子平台上,被曝光有二手车商浑水摸鱼,冒充个人售车者进行交易,瓜子采取了一系列诸如识别电话、拉黑名单、设高压线等手段,但屡禁不止。 2017年,瓜子推出保卖服务,向用户提前支付50%-80%的车款代卖汽车——这也意味着,它从一个只做交易的轻平台模式,变为大规模涉足线下,拥有仓储和库存的重模式。

从流量争夺战中发迹的杨浩涌,也以流量争夺为思路,抢地盘,拓市场。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平台交易模式尚未完善,线下拓城就早早进入急速扩张期。 他形容,“我们的速度像开着飞机换引擎,哪不好还得把它给换了”。

瓜子的每一步都是大张旗鼓进行的。

一方面,瓜子在二手车业务基础之上,进行来诸如毛豆新车网等多元化业务的扩张。 2017年9月,毛豆新车网成立,主营新车租售服务。 宣布推出该品牌之初,杨浩涌计划,2018年全年要在全国200个城市开设300家线下直营店。

另一方面,瓜子开启转型,讲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故事,即在全国大规模开设线下严选店,同时提供收车、售车、金融、检测等二手车交易一站式服务。 2018年,严选店进入疯狂扩张期,单该年12月份,就相继有11家严选店开业。

对于杨浩涌而言,速度并不是问题。 基于他的判断,此前十年以上的商业模式,现在只需要三、四年时间就会被颠覆。

二手车行业需要这样迅速的颠覆,只是最终颠覆得有些失控。

在瓜子成立的短短四年时间里,从二手车、新车、到养车、金融服务,这桌本为变革个人二手车交易模式的小份晚餐,食物源源不断堆积上来,胀得桌前的食客肚子生疼。

自去年下半年始,瓜子二手车频繁陷入裁员风波。 杨浩涌解释,人员优化只是寒冬背景下的降本增效行为,“企业终究要盈利,作为头部企业,更需要在冬天储备点粮食。 ”

这位已经在在商场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企业家,又怎会不知道,大规模裁员是一家公司陷入生死难关的标志?

2012年,赶集网靠巨额广告投入砸来的高流量,未能转化为实打实的销售收入,新开拓的团购业务失利,公司启动裁员,从巅峰时的数千人裁至不足900人,VP也接连离职。 其账目资金一度困窘到只能支撑6个月的运转。

似乎进入一个轮回,去年年底,车好多集团执行总裁邓康明和集团COO雷雁群先后离职,后者分管集团营销战略制定和车后市场等业务。

此外,一度被视为新故事的严选店也变成了累赘。 2019年7月,瓜子将中心转向全国购,11月起,多家严选店被降级——曾经是东北旗舰的沈阳店、邯郸店、青岛等门店,办公室与二手车都搬进了阴冷的地下停车场,有客户去看车,一度以为遭遇骗子要报警。 2020年初开始,包括北京五方天雅店在内的更多店面被关闭。

杨浩涌自有说法。 他在去年中秋节前夕发出一封内部信,称在车市极冷的2019年,瓜子严选营收同比增长207%,毛豆营收同比增长238%,“已实现盈利”——这似乎与大规模裁员的举动又有些相悖。

有分析说,杨浩涌不过是上演了一出“会计戏法”。 在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双业务中,用户贷款已经是主流交易方式,将尚未收上来的未来数年应收账款算作当下收入,便能轻松“盈利”。

看起来,互联网变革陈旧的传统二手车行业——这样的愿望在几家平台混战的数年里,已经逐渐被消解。 只是,谁也不曾想过,朴素理想逝去的同时,也徒增了另一场关乎金钱的乱象。

去年年底,南京殷富街同兴创业园的瓜子严选店,因租约到期未搬迁被物业扣下近百辆机动车。

不过半年前,这家面积近1.7万平米的店铺开业,还引来无数消费者进门体验。 店内设计由苹果体验店御用设计团队主刀,呈现简约时尚的质感。 自然,年租1000万元的人民币更有质感。

宽广明亮的大堂,三百余辆精品二手车在经过专业检测后,整齐停放其中,内设展示区、复检区、拍照区、体验区和交易区,配备咨询、交易金融和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就像这间严选店,人们感慨它曾经落地时的轰动,但光鲜褪色后,才发现不过是一地鸡毛。

在热钱涌入最多的2017年,据不完全不统计,仅上半年,二手车电商领域就出现至少8笔融资,累计金额100亿元。 然而,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二手车电商2016年的交易量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的占比仅为1.49%。 去年,艾瑞咨询发布行业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二手车电商渗透率达19%。

很显然,真正深入行业的变革尚未发生。

杨浩涌手中的弹药却捉襟见肘。 他一度不愁找钱,自2017年6月拿到4亿美元B轮融资后,车好多每隔数月就有一笔巨额融资进账。 2018年10月,车好多完成1.62亿美元的C+轮融资。 次年2月,以交换58同城在车好多部分股权的方式,软银投入15亿美元。

自此,融资故事似乎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 车好多再未有新的融资记录,去年7月,甚至有消息称,杨浩涌在委托瑞士信贷做新一轮债权融资。 杨浩涌不置可否:“在冬天储备粮食,是所有企业都应该做的事。 ”

他的老对手姚劲波却在蓄势待发。

2019年,58宣布出售瓜子二手车好多集团大部分股份,获利7.1亿美元,随后转身领投优信;2020年3月12日,58在财报中透露,其已经再次出售为数不多的车好多集团股份;3月24日,58宣布收购优信的B端业务优信拍——种种迹象表明,58要进入二手车交易战场。

这也意味着,当年姚劲波与杨浩涌分手时的约定:在二手车市场,58做信息,瓜子做交易,已经彻底过时。 倘若真是如此,杨浩涌需要再次投入与姚劲波的大战,而后者拥有的“同城”、“同镇”,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的流量之王。

图:58公司总裁兼CEO姚劲波

这一战,未必比那十年轻松。

在媒体采访的视频节目中,杨浩涌曾经坦言到,创业就没有不死的法则。 他说,关于创业,我更愿意追求一种不确定性。 “嗯,不确定性。 ”

五年前,从瓜子时代就开始追随公司的员工并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裁员潮汹涌来袭,这个初春并不比过去的寒冬暖和。 还有很多年轻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崩塌,他们当初加入这家互联网公司时,被赋予了改革二手车市场的使命,就因此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即使在酷寒的12月,沈阳的瓜子员工也会把几百辆二手汽车擦得干干净净,摆放整齐。

如今,一切已成过往。 汽车商业一条街南京大明路的荣光也早已不再。

较互联网电商崛起更早之前,这座城市开始了大规模改造,汽车产业从主城区外迁,进入江宁等副城区域。 如今,二手车交易中心在副城四散开,数个交易中心割据,二手车贩们亦四散,重新流动在各处市场外。

仿佛那场互联网革命从未来过。

缺钱的不只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融资也疯狂 | 汽车产经

“造车新势力是用钱堆出来的,不融资,没法活。 ”在这一普遍认识之下,几乎每个造车新势力的每次融资都能引发外界关注。

尤其是之前几周,从合肥投资零跑,到滴滴入股爱驰,再到吉利和珠海市国投投资FF,每条融资新闻之后,都是一场媒体的“狂欢”。

事实上,除了造车新势力趁着年底抓紧搵钱之外,最近一段时间,传统车企的融资新闻也着实不少。

从北汽蓝谷到长城再到比亚迪,在转型变革与资本热潮的助推之下,传统车企的融资也相当“疯狂”。

传统车企融资创新高

2月3日,比亚迪发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在宣布成立四大事业部的同时,原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赵长江,也被调任至高端品牌负责筹建工作。 至此,此前外界关于比亚迪将推出高端品牌的传闻算是得到了证实。

就在前一天,比亚迪刚刚发布公告表示,将以现金出资的方式对旗下的3家控股子公司合计增资约115亿元。 而这一资金,应该就来自于1月28日,比亚迪在港股以每股225.00港元的价格配发1.33亿股,拿到的298亿港元的融资。

关于比亚迪此次的融资与组织架构变革的关系,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现在智能汽车开发成本很高,比亚迪缺钱,其他传统车企东风、上汽都在融资。 (融资完成后)公司规模扩张,组织架构肯定要变革”。

事实上,在比亚迪开始此次融资之前,近期,传统车企中的长城汽车和北汽蓝谷也相继发布过关于融资的消息。

1月24日晚间,对于去年11月份宣布的“拟公开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0亿元”一事,长城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将分别投向新车型研发项目和汽车数字化研发项目,各投资40亿元。

而在此次融资之前,在 2020年的5月、7月、8月、9月、10月,长城已经分别发行过6期超短期融资券,规模合计60亿元。

这样的发债频率和规模,对于在财务运作上向来以谨慎著称的长城来说,并不常见。

除长城之外,1月18日,北汽蓝谷此前提交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也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准。

按照计划,接下来,北汽蓝谷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48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5亿元,用于ARCFOX品牌高端车型开发及网络建设项目、5G智能网联系统提升项目、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如果我们将时间线继续往前推,在2020年时,吉利、东风、长安等,也都曾相继发布公告表示,以配发新股甚至重回A股的形式募集资金。 并且其融资规模也前所未有。

例如,比亚迪此次近300亿港元的融资,是近十年来亚洲汽车行业最大的股票融资项目。 而此前东风集团重回A股,计划发行不超过9.57亿股,拟募资210亿元人民币。 按此金额,这次募资也将成为创业板史上最大IPO项目。

热钱汹涌,正是融资好时刻

传统车企近来频频大规模融资,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为了满足“新四化”转型的资金需求。

从比亚迪、长城、北汽蓝谷等企业发布的公告来看,其募集的资金绝大部分被用在了新车型、新技术的研发之上。

此前,据麦肯锡估算,一家主机厂若想在“新四化”各个方面取得明显成就,大约需要在10年内投入约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在新四化领域投入500亿元。 而这样的投入,在全球汽车市场销量、营收、利润普遍呈下滑趋势的现阶段,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仅靠自身的现有资金都难以完成转型。

对此,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总裁方建华更是坦言,“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更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想要短期内通过自己的销售实现现金流不太可能,只有通过融资才能实现现金流”。

而除了切实的转型需求之外,传统车企们选择在此时扩大融资规模,或许与当下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板块的高估值也不无关系。

2020年,此前一度跌入谷底的特斯拉和蔚来,一年时间市值涨幅分别超820%和1310%。 同时在这一年,造车新势力中哪怕是许久未传出融资消息,在被淘汰边缘挣扎的拜腾,在二三线徘徊的合众、天际、哪吒、零跑等,也都等来了资金支持,甚至开始谋求下一步的IPO上市。

关于这一轮资本市场的新能源热潮,在此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度论坛上,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曾表示,凡是有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发展初期,都一定会有估值泡沫。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估值也一定会恢复正常。 而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来说,就应该趁着泡沫“好时代”多融资,把基础夯实。

不过,尽管疫情之下,很多国家为恢复经济活力开启了“印钞模式”,制造了大量的资金不断涌入资本市场和各种固定资产,但总体而言,市场上资金有限,对于车企而言谁先融到钱,无疑就占据了先发优势。

而此前,清华大学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曾公开表示,到2021年7月,随着国外疫情好转,资本市场的本轮盛宴或许就将结束。 因此,对于当下的车企而言,加快融资步伐,更成了当务之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4844.html
荣耀旗舰手机影像体验升级 新增流光快门 三种影像风格等功能
从不玩手机 正效力重庆职业队 朝鲜乒乓 神秘组合 5点多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