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上得秋声 立秋

(原标题:立秋:梧桐叶上得秋声)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日月不相饶,一转眼间,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历注称“斗指西南”。“立”即开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立秋,是金风玉露的相逢,也是春华与秋实的约定,预示着丰收的开始。

虽已立秋,热气腾腾的“秋老虎”,提醒着人们酷暑的余威仍在,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但不论白天的阳光多么热烈,夜晚的风已带着丝丝凉意,正所谓“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此后,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凉爽。

在古代,立秋和立春、立夏一样,是重要的“大”节气。《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在立秋之日会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在古人的宇宙观中,秋属金,方位对应西方,在色为白。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及诸侯大夫,着白衣、佩白玉,到西郊“迎秋”。汉代仍然保留了这一“迎秋”仪式。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当时的天子“迎秋”之后,还要出东门狩猎,猎得的鹿则作为宗庙的祭品。唐宋时期,官方仍沿袭着太史官报秋,于西郊祭祀五帝的礼制。可见,古人对立秋、天地、社稷的尊崇与重视。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新凉涤残暑,细雨作秋声”,立秋时,凉风袭来,涤荡了闷热的暑气,让人真实感受到节律的变化;“夏尽炎气微,火息凉风生。绿草未倾色,白露已盈庭。”秋风初至,炎凉更替,昼夜温差变大,清晨时分水汽凝结在庭院的植物枝叶上,颗颗露珠晶莹剔透;“秋风起兮寒雁归,寒蝉鸣兮秋草腓”,随着天气转凉,万物揫敛,寒蝉也应阴而鸣,营造着初秋的氛围。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梧桐是秋的报信者。在古人看来,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不仅能引来“凤凰高栖”,感知时间的能力也特别强。《花镜》中说梧桐:“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南宋时,“梧桐报秋”曾是一种宫廷仪式。《梦粱录》记载,宫中会将梧桐树植于殿下,待到立秋交节之际,太史官便穿礼服、持朝笏,高声奏报:“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就农事而言,立秋是至关重要的时刻,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秋忙的身影。大豆结荚,棉花结铃,玉米抽雄,水稻结实,高粱渐红,等待丰收的田野,就像色彩斑斓的调色板。此时节是大豆、棉花、玉米等作物开花结实的阶段,需水量大,充足的雨水可以为丰产奠定基础,因此民间有“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黄金”的俗语。

立秋时节,民间有“咬秋”“贴秋膘”“晒秋”“簪楸叶”等习俗。

立春时“咬春”,立秋时便“咬秋”。傍晚时分,全家围坐在一起,美美地咬上一口西瓜或香瓜,咬去暑气,迎接丰收,称为“咬秋”。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写道:“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都会消瘦一些。民间流行将立秋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如果体重减轻就是“苦夏”,可以多吃些肉食来“贴秋膘”,提高免疫力。

每年立秋,随着各种果蔬的成熟,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的村民习惯在自家挂晒农作物。房前屋后、窗台屋顶,铺满了应季成熟的瓜果,晒出一片欢欣富足,也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晒秋。

立秋簪楸叶,是一种顺应时序的特色节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立秋这一天,宋代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在头上。大概是因为楸树的“楸”与秋天的“秋”同音,所以人们用这种方式来迎接秋天的来临。宋代王十朋《立秋》曰:“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元代词人张野亦有“人乍起,一簪楸叶,不堪裁翦”之句。

作者:崔现芳


雨打梧桐,风吹叶落,是一首忧伤的离歌呢?

在街的拐角处,是一条笔直的长路,平常没事时,喜欢漫步在这条路的尽头。喜欢路两旁挺拔的梧桐树;

夏天,满眼的绿意,满树的婆娑。 不用撑伞,不用防晒,带给人清凉一片。

其实,比起夏天的一路碧绿,我更喜欢秋天的一路金黄。

当秋风扫过,叶子携起风的裙角,在空中随意飘舞坠落;

落叶缤纷,那金黄色的韵味,在萧瑟凄凉的秋季,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所谓梧桐叶上得秋声,据《梦粱录》记载:

在宋代的立秋这一天,宫中会将梧桐树植于殿下,

等到立秋的时辰已到,太史官便穿礼服、执朝笏高声奏曰:“秋来”

这时梧桐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雨打梧桐,叶动秋声,叶子在风的呼唤声中纷纷地坠落,那满地的梧桐叶像是一场盛大的谢幕。

从春天的绒绒嫩叶到秋天的枝繁叶茂,树与叶,相伴一春一夏,

到了秋天,叶子对树纵有缠绵的依恋,无奈,曲终人散尽,终有分离时。

秋天的梧桐落叶,有一种成熟、淡定、端庄的气度;

它不自卑,不悲啼,从不诉说秋雨的凄冷,秋风的无情。 它知道,美人终究要迟暮。

秋天的梧桐落叶,它明白四季的兴衰更迭,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让它重回枝头,鲜绿如初;

这是一种流逝,一段自然的过程,生命最终都将归于沉寂。

秋天的梧桐落叶,它知道,该经历的,都需经历。

它最后将深入泥土,化为淤肥,滋养另一个新的生命。

这是它的使命、延续和超越,也是落叶瞬间的美丽永恒。

既然注定要落下,那就落他个稀里哗啦,痛快淋漓吧;

不为命运而忧,不为前程而惧,怀着一份流浪远方的平和与安然,随风起起落落;

那金黄色的缤纷落叶是秋天壮美的景色,它落得决绝,果敢,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没有伤感,也无哀婉,只是怀着一份“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豁达。

看梧桐叶在风中摇摆、盘旋、坠落,就像一只即将离世的蝴蝶,一跃而起,在空中飞舞,

最后以优美的弧线簌簌地飘落在地。 舞出一场生命的旋律。

古驰的秋梧桐落叶知立秋这首古诗是哪位作者所写?

“梧桐落叶知立秋”出自左河水的一首描写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情形的七言绝句诗《立秋》。

有谁能把《立秋》的原文跟翻译告诉大家

《立秋》的翻译:幼小的乌鸦啼叫着飞散了,只有精致的屏风空虚地立着那里。 秋风吹来,枕边凉爽得就像有人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醒来后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立秋》的全诗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的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体验。 全诗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乳鸦啼散玉屏空”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 “睡起秋声无觅处”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 在明亮的月色中,诗人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就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 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jinrong/7412.html
为孩子提供足够优秀的上升通道 坚持精英路线 佛山南海七喜龟舍
英超4队有意 TA 水晶宫愿1000万镑放31岁门将约翰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