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
股价暴跌之际,“洗衣液第一股”突然爆出巨雷。近日,在港股上市的蓝月亮集团突然发出盈利预警公告,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不少于38%,预计亏损6.65亿港元。
截至8月8日收盘,蓝月亮集团股价报1.86港元,再度逼近上市以来的最低点,相较于上市初期(2021年1月)的最高点,累计跌幅超90%,总市值累计蒸发超1000亿港元。
随着蓝月亮股价的持续暴跌,蓝月亮的创始人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正急剧缩水。在2024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仅剩100亿元,在短短3年时间,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累计暴跌550亿元。
“洗衣液第一股”爆雷
“洗衣液第一股”突然爆出巨雷。
近日,在港股上市的蓝月亮集团(06993.HK)突然发出盈利预警,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不少于38%,预计亏损6.65亿港元。
对比2023年同期,亏损同比扩大295.8%。或将创出蓝月亮上市以来最惨的业绩表现。突如其来的巨亏,也令市场担忧,蓝月亮集团未来的盈利能力或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截至8月8日收盘,蓝月亮集团股价报1.86港元,再度逼近上市以来的最低点,相较于上市初期(2021年1月)的最高点,累计跌幅超90%,总市值累计蒸发超1000亿港元。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原因,蓝月亮集团在公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增加被销售活动增加导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所抵消,尤其是由于推广新产品、拓展新电商渠道及品牌建设的业务。
据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的整体销售额录得同比增长不少于约38%,公司在新电商渠道所取得的销售额更是同比大幅增加约4.5倍,其中,公司的一款明星产品在618的单场直播中卖出1000多万瓶。
这意味着,蓝月亮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可以看出,蓝月亮似乎通过大举砸钱疯狂营销,做大销售规模,而忽视了净利润。
有业内人士透露,618大促中蓝月亮的销售火爆,大多是靠“花钱买流量”支撑起来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赔钱赚吆喝”的买卖。
其实,自上市以来,蓝月亮集团的业绩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营收增长放缓,净利润连年下滑。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蓝月亮的营收分别为64.23亿元、69.73亿元、72.91亿元、67.18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1亿元、9.31亿元、5.61亿元、2.98亿元。
由此可见,蓝月亮集团的“增收不增利”窘境已经持续多年。
通过梳理其财报数据,不难发现,销售费用一直都是透支利润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0年至2023年,蓝月亮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0.17亿港元、23.92亿港元、26.51港元、32.44亿港元,,分别同比增长18.62%、10.83%、22.38%;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8.8%、31.47%、33.35%、44.3%。
有分析人士对侃见财经表示,就洗衣液产品而言,市场呈现充分竞争的格局,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大品牌不遗余力地营销,请当红明星代言、降价成为了出圈的必备营销手段,使得营销费用持续增长。
作为细分赛道的龙头,蓝月亮的产品也没有绝对的护城河,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因为是蓝月亮品牌而支付高溢价,蓝月亮不得不加大营销开支、频频以价换量维稳市场份额。
湖北巨富身价暴跌550亿
据公开资料介绍,蓝月亮集团主要从事家庭清洁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公司的产品涵盖,衣物清洁卫生护理、个人清洁护理及家居清洁护理三大品类。
据官网介绍,蓝月亮洗衣液连续15年(2009-2023)、洗手液连续12年(2012-2023)荣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根据Chnbrand发布的中国品牌力指数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蓝月亮洗衣液、洗手液品牌力指数连续14年(2011-2024)第一。
蓝月亮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其前身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研究所“道明化学研究所”。
1994年,罗秋平及父亲罗文贵在中国成立广州蓝月亮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家庭清洁剂的日化公司。从那时起,罗秋平的妻子潘东一直为主要技术顾问之一,现担任蓝月亮集团的董事会主席。
据资料显示,罗秋平是湖北荆门人,出生于1963年出生,潘东也是湖北人,1965年出生,两人同于1980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
现年60岁的罗秋平担任蓝月亮CEO一职,主要负责本集团的战略规划及整体管理,他在家庭清洁护理行业拥有超30年经验。1984年,罗秋平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学士学位,1987年,他获得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硕士学位。
一开始,蓝月亮并没有生产洗衣液,第一款产品是强力型油污克星,后来陆续上线洗手液、洁厕液。2009年初,蓝月亮宣布,进军洗衣液市场,并斥资2亿元签约奥运冠军郭晶晶代言。
抢得先机的蓝月亮集团,凭借极强的产品力和奥运冠军郭晶晶的极高热度,一举成为洗衣液市场头部品牌。
在此之后,“蓝月亮,开创中国洗衣新时代”的广告语深入人心,蓝月亮品牌也成为了洗衣液的代名词。
2020年年底,蓝月亮集团成功登陆港股,上市之初,其股票受到市场资金追捧,股价一度涨至19.16港元,对应的最高总市值一度超1123亿港元。
受股价飙涨的推动,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身价亦大幅飙涨,2021年,罗秋平、潘东夫妇首次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财富达到650亿元,排在第240位。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蓝月亮股价的持续暴跌,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急剧缩水。
在2024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仅剩100亿元,排名暴降超2000名至2418位。依次计算,在短短3年时间,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累计暴跌550亿元。
北汽新能源如何跌落谷底:从独角兽、第一股,再到追赶者
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要全面停售燃油车,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售燃油车。
——前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本文字数8609字
阅读时间22分钟
在2018年北汽集团召开的一场“北汽集团再度晋级世界500强新闻发布会”,会上时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先生提出,
“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创新之路,燃油车不玩了,北汽没戏,或者戏也不大”。 与此同时徐和谊先生还公开表示,“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要全面停售燃油车,到了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停售燃油车。
如此有自知之明,又如此的自信,他比杨笠口中的那个男人还要优秀
但是徐董事长一定预料不到,他的夙愿并没有成真。 2020年的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区如果不是靠着燃油、新能源并网销售,可能在大本营北京都要出让大半市场。 北汽新能源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都经历了什么呢?
徐董提出的新能源取代燃油
是否夜郎自大?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时就成立的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车企之一,同时北汽还是首个获得新能源 汽车 生产资质、首家独立运营、首家进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
新能源领域资深企业,北汽发展新能源领域的自信不只是来自“全球500强企业”的底气,更是因为有多年行业积累的经验。
凭借着地处北京的出色战略眼光,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借壳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不仅自家的EC和EU系列新能源车型常年霸榜新能源销售榜,同时北汽新能源从2014-2019年连续7年销量全国第一。
「什么叫做“站在风口,猪也会飞”」
北汽新能源完美诠释了这一句话,作为最早站上风口的新能源企业,北汽新能源在市场、政策两边的收获可谓盆满钵满。2019年12月,单月销量都能突破1.9万辆!
要知道那年受补贴退坡以及大市场环境的影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体量不增反降4.0%,全年仅销售了120.6万辆。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2020年这股风小了,入局的狼多了,北汽新能源这只大肥猪就处于虎视眈眈之中。
传统 汽车 领域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开始全力冲刺,新势力品牌蔚来、小鹏、理想们正举起销量大刀三英战特斯拉。 新能源市场进入了一个火热的时期,作为曾经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毫无征兆就被市场抛弃。
北汽新能源2020年全年累计实现销量2.59万辆,累计同比暴跌82.79%!从2019年依然站在巅峰,到2020年瞬间跌入谷底,北汽新能源雄风挺立的周期这么短暂吗?和2019年单月1.9万辆的销量相比,2020年简直成了笑话。
也许在明眼人看来,北汽新能源的衰退是必然的,但衰退速度如此之快,衰退结果如此惨烈还是给吃瓜群众增添了不少意外之喜。 为了揭露北汽新能源衰退背后的秘密,笔者决定做回事后诸葛来寻根溯源。
北汽或许是国内最复杂的车企,毕竟难有人说得清楚“北汽”究竟包含了什么。
在北汽集团的大框架下,有北汽制造、北京 汽车 、北汽新能源、极狐 汽车 、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福田等等超过10家 汽车 品牌,甚至包括北京通航这样的航空公司都有,还有北汽鹏龙、华夏出行等等出行相关行业品牌。
可以说北汽集团覆盖的交通出行产品阵列之广,是国内大部分 汽车 集团无法企及的。 集团下的众多品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北京 汽车 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又是什么关系?对于错综复杂的北汽,我们有必要抽丝剥茧的来解读。
北京 汽车 成立于2010年9月,是北京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乘用车整车资源聚合和业务发展的平台。 这就意味着北汽集团从2010年开始不直接涉足整车业务,并将相关业务下放给北京 汽车 这一子公司。
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一些北汽合资公司,例如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等等,他们的合资对象都是北京 汽车 。 虽然是子公司,但不同于一汽轿车在一汽集团中的地位,北京 汽车 在集团内部的地位可以改用独揽乘用车板块大权来形容。
在与合资公司的基础之外,北汽还有自主品牌的业务,而这正是北京 汽车 复杂的地方。
例如我们现在在道路上看到的北汽自主品牌,有悬挂“北字”标、“北字”蓝标、“北京”标、“BEIJING”标等等众多logo的车型,甚至有些车同款不同标。他们究竟是同属一家,还是各自独立呢?
笔者将北汽自主根据近些年 历史 发展分别为“北汽绅宝”、“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以及“BEIJING”四个部分。
「首先说说“北汽越野”」
相比于“井冈山”牌轿车,1966年国内首款越野车“北京212”风靡全国让北京 汽车 制造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越野车部门在北汽集团中一直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而在北汽成立北京 汽车 自主部门的时候,自然而然将越野车划拨到过来了。
但北汽越野与北京 汽车 放在一起的话,两者品牌地位还是不对等的。 毕竟前者可是有BJ90这种售价过百万的顶级越野车,而北京 汽车 主打的是20万元以内的入门车,两者这么放在并不会成为彼此的助益。 2018年11月,北汽集团将其现有最后一张 汽车 生产牌照让渡给了北汽越野。
到了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团在北汽越野生产基地举行召开了北汽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正式将其剥离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 自此,北汽越野成为了一家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为一体的独立运作公司。
如果以前买BJ40的话,是车头挂“北京”标,而方向盘上依然是“北字”标,而现在买BJ40则是完完全全的“北京”标了。
「那么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的关系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北汽新能源官网上的介绍描述,
北京新能源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北汽蓝谷,证券代码)是一家新时代下的国有控股高 科技 上市公司和绿色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注释:“北汽蓝谷”是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在涉及财报等方面资讯时大多会启用该正式名称,北汽蓝谷包含了北汽新能源、极狐 汽车 、Lite等多个品牌,本文着重探讨北汽新能源主品牌。
也就是说,北汽新能源是相对独立的一家主打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并在2019年成功上市,所以它其实是独立运作的。 而且要算成立时间的话,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比北京 汽车 还早。
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车 的关系可非两家独立公司这么简单,在后面我们还会重点解读它们的关系。
「还剩下的“北字”标和“BEIJING”标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截止2018年的时候,北汽自主品牌业务有北汽 汽车 (绅宝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含ARCFOX和Lite俩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
而北汽绅宝正是那个悬挂“北字”标的自主品牌核心产品(因为设计造型原因,坊间喜欢给这个logo冠以“猪鼻标”之称)。 而“BEIJING”标是将北汽绅宝与北汽新能源并网后重新设计的品牌logo。
2019年10月15日,北汽绅宝和北汽新能源正式确认合并,启用新品牌logo“BEIJING”,并发布新品牌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U7以及全新概念车。 随着北汽资源的整合,2009年北汽以2亿美元收购的萨博核心知识产权而开发的“绅宝”系列也就走入了 历史 。
为什么要合并呢?这点其实从财报之中就能够看出原因。
根据北京 汽车 财报显示,北汽绅宝2016年累计销量22.45万辆,而到了2017年则是腰斩式下滑到了10.83万辆,2018年北汽绅宝销量11.44万辆,同比有所回暖。 而2018年北京 汽车 的销量是15.79万辆,2019年为16.7万辆。 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基本还是和北汽新能源持平。
注释1:在2018年下半年,北汽绅宝先后推出了全新产品智道和智行两款轿车和SUV,但并没有如预期般带来销量的爆发;
注释2:北京 汽车 主要由北汽绅宝和北汽越野两部分组成,其中北汽绅宝占绝大多数销量;
另一边北汽新能源的情况如何呢?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1万辆,这市场体量和北京 汽车 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营收方面,北京 汽车 品牌2019年营收196.07亿元,同比增长17.87%,毛利为-47.2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4.47%。 北汽蓝谷方面2019年营收235.89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25.54%。
前者巨亏,后者巨赚,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在销售网络方面,截止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有经销商503家,仅2018年就新增了223家;北京 汽车 截止2017年拥有一级经销商420家,2018年并无明显增长数据;
数据是直观的,不论在市场影响力,还是营业能力来说,在重组之前北汽新能源都是不逊色北京 汽车 的存在,整合资源也就顺理成章。
关于北汽这一年之间发生的一拆一合一停看似简单,可涉及的业务变更可不少。例如经销商网络如何分配?
在合并之前,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都有独立经销商网络,前者产品包含绅宝和越野,后者主打新能源系列产品。 而现在存在的北京 汽车 经销商分为“BEIJING”、“北汽新能源”、“北京”三个品牌,至于销售产品类目,则看各自网络的授权权限。
“北汽集团自业务整合后,在营销团队和渠道方面都获得了加强和提升,并优化了超过700家经销商”,这是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李一秀先生在2019年合并后透露的信息。
「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笔者一位朋友,从2016年加盟至2020年的经销商总经理告诉笔者,业务重组并没有官方表述的那么理想。 原来过去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的原因,北京 汽车 和北汽新能源的经销商大多毗邻,守望相助。
而在品牌合并后,针对经销商网点是只要更换全新“BEIJING”品牌logo即可无条件同时销售燃油与新能源产品,加上北汽越野还没完全独立,产品目录还是相当丰富的。 一时间不少销售网纷纷变更新logo。
这就导致了全国不少 汽车 城的街道上会出现两家临近的“BEIJING”品牌4S店,再加上合并后2020年北京 汽车 的销量并不理想,因此恶性竞争让不少经销商打退堂鼓。
根据笔者在相关网站上查阅的信息显示,截止发稿前,北京 汽车 在全国的4S门店数量为222家,囊括了“北汽新能源”、“BEIJING”和“北京”三个品牌的门店。大规模的退网对一个 汽车 品牌的打击毫无疑问是致命性的,对此北京 汽车 做了什么呢?
根据笔者朋友的描述,为了即使止住退网趋势,北京 汽车 内部出台了针对4S店经营的政策,只要经销商维持经营,部分经营成本,例如员工工资,将由北京 汽车 给予补贴,补贴比例高达50%!
政策是给力的,但奈何市场体量难以为继,朋友还是在2020年选择了退网
掌握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政策发展风向的北汽新能源本应成为北京 汽车 的救命稻草。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 而北汽蓝谷的产销快报显示,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计销量为2.59万辆,同比下滑高达82.79%。 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可是创造了1.9万辆的的单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15.8万辆,2019年销量15.1万辆,并连续第7年问鼎中国新能源市场销量桂冠。 而到了2020年,各大榜单上已经见不到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销量就仿佛雪崩一般的暴跌了。
2021年7月算是北汽新能源值得开心的一个月份了,这一月北汽新能源的销量达到了3491辆,同比增长73.77%,环比大涨120.3%,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的一个月。
今年1-6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6595辆,也就是平均1100辆/月的表现。
8月27日,北汽蓝谷披露公司半年报,报告显示,北汽蓝谷的经营面持续恶化并未得到改善。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4.37亿元,同比减少21.69%;净利润为亏损18.1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8.63亿元,同比缩窄2.68%!
让悲惨销量雪上加霜的是
自家庞大产业规模的赤裸对比
目前北汽新能源在河北、青岛、江苏以及北京拥有四大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约25万辆,而如今的销量仅为产能的10%,如此之低的产能利用率,也许要不了多久北汽新能源会资产抛售以补贴营收?
根据乘联会批发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极狐阿尔法T累计批发销量1,191辆,极狐阿尔法S累计批发销量604辆,这样的数据在众多新势力品牌中,就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从曾经的7冠王,到如今的举步维艰。对北汽新能源的境遇笔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风口上的猪”,政策扶持下的好日子
「如何快速拿到新能源政策补贴?那是油改电工程的辉煌岁月。」
早在前面的内容笔者就说过北汽新能源其实是一只“站在风口上的猪”,产品基本没经过多少研发投入就将其推向市场了。 北汽新能源主打的EU/EC/EX/EV系列电动车中大部分就是拿北汽绅宝燃油车做了简单的电路改造,就成了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电动车。
这批车在网络上被戏称为“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记住,这并不是一种褒义。
换而言之,北汽新能源虽然有较长的发展 历史 ,但其产品力一直是上不来台面的。 那么北汽新能源靠什么做到连续7年摘夺销量桂冠的?很简单,政策。
作为一家坐标北京的车企,北汽对于政策的把控与解读一直是行业领先的。 在提倡发展新能源之初,国家对敢于先行试点新能源的企业给予了非常丰厚的补贴。
2017年北汽新能源应收国家补贴资金27.71亿元,应收地方补贴21.88亿元,
合计高达49.59亿元!!!
2017年全年北汽新能源营收114亿元,
补贴占比,也就接近一半而已。
于此同时,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研发上的投入仅为1500万元
相较于丰厚营收来说,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有个讽刺的对比,即使是经营不善的海马 汽车 ,同年研发费用都有2.54亿元。 所以对于此时北汽新能源的描述,没有比“站在风口上的猪”更合适的了。
一直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研发上的投资才比较像样:
2019年,北汽新能源研发投入了15.06亿元,在营收中占比6.55%(年营收235.89亿元),这一年北汽新能源投资20.51亿元的试验中心正式启用。
试验中心的88个实验室覆盖了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整车应用六大关键核心领域。 这样看来,北汽新能源总算有“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该有的样子了。
没对比就没伤害,我们再看看国内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状况:
「2017年,广汽集团斥资30亿元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纯电专属平台,
并投资45亿元建成中国第一个纯电专属工厂。」
并投资45亿元建成中国第一个纯电专属工厂。
新势力方面:
「蔚来 汽车 2019年研发投入44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24.88亿元;
小鹏 汽车 2019年研发投入20.7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17.26亿元;
理想 汽车 2020年研发投入10.2亿元;」
上述几家企业,即使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公司体量也没法和北汽新能源相比较。 但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也不是北汽新能源能比的。 也就是说北汽新能源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远远达不到主流新能源品牌该有的表现,最多和理想 汽车 这种非正统新能源车厂比高低。
按前面所说,北汽新能源是吃了政策补贴新能源的福利,才能创造这么好的营收。 但对于北汽新能源这么一只大猪来说,只有这一个政策风口还不足以让它起飞。 毕竟补贴政策是要你把车卖出去之后才会支持你, 如果没产量,没销量,政策凭什么支持?
善于解读政策北汽新能源就借着另一个风口的风势顺利让产品有了销路,共享出行。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了 汽车 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而“共享化”,就为北汽新能源带来了销路的灵感。
「共享出行对于出租车市场颇有建树的北汽新能源来说,这个操作成本并不高」
在2018年底,北汽新能源低价出售旗下吕狗租车,接着又与滴滴出行合作将EU5打造成网约车专属,还推出新的共享 汽车 平台“轻享出行”。
而作为网约车的主推车型,EU5也贡献了北汽新能源的绝大多数销路。 这款车在2019年时销量超过了9万辆,占全年品牌销售比例59.8%(全年销量15.06万辆)。 也就是说,在不直面销售市场的前提下,北汽新能源通过“to B”的渠道就完成了大半的销售目标。
在一次北汽新能源的推介会上,总经理助理卜红升就公开透露,公司产品私人购买与单位购买、租赁的比例为3:7!
销量有了,补贴自然轻松到手
那你知道为什么北汽新能源的车被称作“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车”吗?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中国新能源市场A00/A0级车型的累计销量比分别为75.44%和65.11%。 也就是说入门级纯电动车是新能源市场的绝对助理,以2018年为例,北汽EC3就成了销量最大的电动车型,累计年销量9.06万辆。
这是一款车长仅3,684mm,轴距不过2,360mm的A00级小车。 搭载一块30.66kWh的三元锂电池,可实现NEDC工况下261km的续航。 该车市场指导价12.19万元,补贴完售价6.58万元。 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这就和一辆老年代步车无异了。
新能源补贴政策到了2019年迎来了一次较大的变动
1.2019年纯电动 汽车 国家补贴降幅大于50%;
2.插电混动车型国补从2.2万元降至1万元(纯电续航大于50km);
3.取消地方补贴;
政策的变动是为了激励各大车企去提升自家新能源的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于续航里程、电池密度等核心技术指标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 到了2019年,不少入门级电动车的补贴要么被取消,要么大幅减少。
根据2019年政策指示,NEDC续航低于250km的电动车将不再列入补贴名录,还好北汽EC3跨过了这个门槛,依然能拿到补贴。 但是2018年时这车还能拿到3.4万元的国家补贴,到了2019年只能拿到1.8万元补贴。
到了2020年,新能源 汽车 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中则要求纯电乘用车工况法续驶里程不低于300km。 而北汽EC3并不符合2020年政策的要求,也就拿不到补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时依然能保证较大的销量规模,而到了2020年之后,立马呈现腰斩式下滑。
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北汽新能源的没落之路,可以看作是一段新能源发展 历史 的缩影。那对于如今四面楚歌的北汽新能源来说,还有机会吗?
东边不亮西边亮,口风转向服务
从车企的角度来说,北汽新能源以及北京 汽车 是挺失败的。 但对于政策的解读与更新,让它在行业之中一直保持着话语权。
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将换电站的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换电企业。 这份报告等于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而这次的风口,恰巧又被北汽新能源碰上了。
相比于共享出行,北汽新能源换电服务开展的时间还要更早。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在全国19个城市投放了1.8万辆换电出租车,累计配套换电站超过200座。
到了2020年年底,BEIJING 汽车 4.0版换电站正式推出,这个版本的换电站的特点如下:
1、换电效率大幅提升,单次换电时间30秒,换电全程由3分钟缩减到1.5分钟;
2、4.0换电站储备有60块电池,与3.0版本的28块相比,增加了一倍多的电池储备;
3、配套更完善,例如毗邻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更全面出行服务平台;
不论从换电效率还是服务能力来看,BEIJING 汽车 4.0版换电站都远远优于时下风头正盛的蔚来换电站。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结束,全国共有换电站555座,其中北汽新能源在全国19座城市建设的换电站接近250座。 这就意味着全国接近一半的换电站都掌握在北汽新能源手中,不得不说这是个巨大的话语权。
但北汽新能源发展一直以来都有个很大的问题,缺乏个人用户
也许共享出行领域能帮助品牌前期积累用户与市场,但后期持续 健康 的增量必定来自个人用户市场。 而在换电站方面北汽新能源同样面对这样的困境,出租车和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要想发展只能立足个人用户。
2021年过半,北汽新能源在4.0版本换电站的更新以及普及方面几乎没有进展。
反观另一个大力发展换电站的车企蔚来 汽车 ,在2021年9月之前,已经在全国建成400座换电站,过去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新增了100座新站。 而根据蔚来规划,在2025年时要在全球落成4000座换电站。
在新能源全行业发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经狠狠被蔚来这些后生仔甩在身后了。如果不出意外,换电站这个风口过后北汽新能源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个风口了!
不得不说,北汽新能源太聪明了,同时也太自信了。 不论身处北京,还是行业积累,都让它有骄傲的资本。 但同时,它也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性。
不进则退,当你把小聪明放在如何钻政策空子的时候,
壮大的只是自己累赘的肚腩,而非让你自行高远的健足。
*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探讨;如发现错误内容,感谢指证
审阅:张建忠
撰稿:林映辉
整理:陈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