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车企在华急寻 新欢 搭上中国速度的快车

在车企大佬互相作揖、国际友人疯狂点赞、合资车企加速转型的热潮中,2024北京车展接近尾声。

流量热潮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层面,是海外车企争相找寻中国合作伙伴,希望借此爬上中国在智能电动时代高速行驶的列车。

自2023年在上海车展被中国速度震撼后,海外车企在过去一年纷纷加速,借着这次北京车展的机会,频频宣布与中国公司合作,和过去合资时代选择伙伴多少有些被动不同,这次他们选择的是自己钟意的“新欢”。

2024年4月25日,北京车展,小鹏飞行汽车。

自去年7月和今年2月分别与小鹏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和软件合作协议后,大众汽车在车展期间与小鹏宣布“第三次合作”,共同开发EEA电子电器架构合作。

可以发现,双方的合作正从浅层次的股权逐步深入到底层架构,这一方面展示出大众汽车深耕中国电动市场的决心,一方面也反映出小鹏汽车的技术实力得到肯定。

或许是受到了总部同在法国的Stellantis集团此前与零跑合作的启发,在中国“轻装运营”的雷诺也在北京车展上表示,与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进行了“关键对话”,以探索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技术。

今年3月,雷诺CEO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曾致信欧盟,表达了他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的担忧。他在信中表示:“需要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向中国彻底关闭大门将是最糟糕的回应方式。”

虽然数次败走中国,但显然,雷诺仍然对中国市场抱有想象力。

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很活跃。虽然丰田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丰田副社长中嶋裕树在车展上强调,丰田希望通过提供BEV、HEV、PHEV、FCEV等移动出行的多路径解决方案,来实现碳中和目标。

但在他们承认自己薄弱的地方,却毫不忌讳与中国公司展开合作。比如此前与中国公司共同打造的bZ4X和bZ3以及此次发布的bZ3X。

此次,丰田汽车宣布将与腾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合作。双方将从三个核心方面展开合作,包括AI大模型、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微信等数字生态打通,这无疑也是丰田本身不擅长的领域。

根据乘联会数据,全球最大的车企丰田去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去年,丰田在华市占率为7.9%,而2022年的份额为8.6%。

隔壁展馆里,日产CEO内田诚参观了好几个中国公司展位,包括正在成为“Tier 0”的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同时,日产宣布与百度合作,在日产汽车上搭载百度的AI解决方案,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智能出行体验。

在AI技术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海外车企要在中国市场提供相应的智能服务,与百度、华为、腾讯等巨头合作几乎成为了必选项。而这也成为这类科技公司继曾经的高精地图风口之后的又一次增长机会。

而随着智能驾驶竞争的白热化,激光雷达公司也开始受到追捧。

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的展台上出现了“更多更高级的车企管理层”。这家公司的高级副总裁Bob表示,一些车企正在寻找一个合作伙伴来缩小与对手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差距。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品牌一直主导着中国的汽车业务,并为中国带来了海量的汽车专业知识。但现在,根据中国汽协的数据,去年,海外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集体份额降至48%,比两年前的57%大幅下降。

包括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强调了他们“在中国为中国”的决心,大众汽车多次表示其到2030年保持中国最畅销的外国汽车制造商的决心;宝马近日更是高调宣布要进一步加强在华投资,追加额度为200亿元人民币。

据外媒报道,部分中国公司擅长的流量玩法,也在海外车企的中国研究清单上,德国强大的汽车游说团体VDA总裁希尔德加德·穆勒表示,他们正在探索新的营销策略来吸引中国消费者,这包括但不限于与中国的流量博主进行合作,实现新车的预热和推广等举措。“巨大的流量有巨大的潜力”,她说。

寻求中国“大腿”的另一个原因是,外资车企发现自己开发新车的速度确实跟不上中国。比如,造车新势力已经可以通过18-24个月将一台车从立项到落地,这对于海外车企来说是不可能的事。

虽然有些车企高管会用“我们的测试验证更完备,耗费周期更长”来辩解,但架不住中国用户对亲身当新车测试员的热情。在万物皆可OTA的中国汽车上,新车验证不是所有消费者眼里的必选项。

相比欧洲与日本车企,美国车企的高管并没有显示出清晰的意图。

比如特斯拉虽然缺席北京车展,但马斯克却在近日到访,通过与政府高层的见面,为自己FSD系统落地中国打下基础,也为特斯拉在中国的吸引力再添一把火。

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也将到访中国,具体细节尚未透露。

福特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则表示,这家汽车制造商希望保持其现有的中国业务,但不打算进行额外投资。

而无论海外品牌是否重视中国市场,是否选择与中国公司合作,中国汽车进军海外的脚步却不会停下。


新能源汽车出海,售后不能“拉胯”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近来年,我国汽车出口延续高速增长。继2021年全年出口超200万辆、2022年全年出口超300万辆之后,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今年,我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

图源:中汽协会数据

汽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的贡献很大。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远高于汽车出口整体的增速。

回顾我国汽车出口的历史,在2021年之前,我国汽车出口增速比较缓慢。2021年之后,汽车出口的增速是突然提高,超德、超日,仅在这一两年间。

在2021年之前,我国汽车出口增速比较缓慢图源:新京报贝壳财经

对此,在3月31日-4月2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就在演讲中明确表示,“现阶段出口数量和规模不一定越大越好,增长的速度不一定越快越好。”

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已看到汽车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背后,后市场的服务没有跟上的问题。

5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阶段性态势,但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运输保障、金融服务、海外售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不仅在国外,在国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也比较缓慢。车百智库、中汽智检、中国汽研联合发布的研报《智能电动汽车后市场新机遇与新挑战》(下简称研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

研报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规模的增加,相关的数据互通、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与金融服务、报废拆解管理及运营服务等问题暴露,成为制约发展的新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做好新能源后市场服务,十分重要。他表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下一步发展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后市场产业的快速成长。

一、汽车出口,后市场挑战大

近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对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快速发展十分满意,他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都是目前中国出口最耀眼的产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这是中国这么多年发展换道先行所取得的技术优势以及产品优势所带来的。”

不过,他对后市场服务产生了担心。他表示:“现在如果说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我觉得现在一个是售后的服务必须到位,这也是大家比较担心的问题”。

欧阳明高院士采访视频截图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主要服务包括了充电设施建设、充电服务、保险、金融租赁等;还包括了对电池和电动机的维修保养,以及对其它零部件的维护和更换;还包括了一些改装、个性化定制等服务。

目前,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更快,这就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中汽协,1-5月份汽车出口193.3万辆,同比增长79.8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3万辆,同比增长1.2倍。汽车出口量前三的国家是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前三的国家是比利时、英国、泰国。

如欧阳明高院士所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全方位都在拓展”。即,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国家,分布十分广泛,从西欧到东南亚,从中东到拉丁美洲,天南海北,无所不包。单就比亚迪来说,其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巴西、新西兰等53个国家和地区。

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这些广阔且复杂的地区开展汽车后市场服务。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就曾表示,汽车讲究规模效应,汽车出口很多国家,遍“撒胡椒面”,产品售后是个大问题。

产品出海,搞不好售后等后市场服务,从而“折戟”的案例,二十多年前就曾出现过。据《财经》,二十多年前,中国摩托车曾率先出海,在东南亚市场搏杀,之所以被日系摩托车“杀了回马枪”,其中的一个教训就是不重视售后。因此,中国摩托车商会秘书长张洪波表示:“在出海之路上,汽车应该摸着摩托车的经验过河,避免再度摔倒。”。

二、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更复杂

与摩托车相比,燃油车的后市场服务更为复杂;而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中独一无二的三电系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系统),使其后市场服务更加综合和复杂。

据研报,由于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新增了电动项和智能项,其汽车后市场的结构、价值链、产业链和生态发展也发生了改变,因此,传统汽车后市场原先的技术、模式和主体都不适应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同的部件并不多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常见故障差别巨大

具体来说,其一、新能源车维修非常依赖自动化的专用工具和软件,维修工具设备缺乏及不配套已成较大问题。另外,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对于场地要求较高,这也给维修带来了挑战。

其二、新能源汽车对维修专业度提出了新要求,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涉及的高压部件以及电池的开包检测等深度作业,而且相关维修人员极度缺乏等。

其三、新能源汽车的二手车流通,面临价值体现及配套等问题。依赖传统的评估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由于智能和电动部件增加后的价值评估,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智能网联化产品技术选代快,也使新能源二手车的评估模型更加复杂。

其四、后市场的保险设计与运营出现困难。新能源汽车技术在不断迭代升级,险企要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场景、实际用途,从数据、定价、承保、理赔到客户服务等要形成一套综合性解决方案,这对保险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譬如,参照传统燃油汽车的定损不能真实体现新能源水平,同时,定损人员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不了解容易产生定损争议。尤其是涉及“三电”领域的部件,在维修方面往往存在定损争议。另外,电池自身特性以及由电池衍生出的新商业模式带来了保险产品的复杂性,无人驾驶模式下责任界定导致保险设计十分困难。

其五、动力电池的报废与回收问题突出。回收难和经济性差,是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高昂的回收价格、技术成本、人工成本、安全成本等因素,导致目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仍未打通,相关回收利用企业经营困难。

其六,补能服务问题依然突出。充电桩产品质量、充电桩设备维护、盈利模式与用户充电体验等因素,成为了充电桩发展建设的掣肘,同时由于车辆规模变化、充电技术进步、车辆里程提升导致的选址规划难,难以更好的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

以上六点,来自研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不足之处的总结。其实,这些不足,在我国新能源车企出海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而且,我国新能源车企在国内尚未解决这些后市场的不足,又怎能解决好出海后出现的更加复杂的后市场问题?

三、高层关注出海车企后市场

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已经看到汽车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背后,后市场的服务没有跟上的问题。

5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汽车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阶段性态势,但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运输保障、金融服务、海外售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为此,商务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运输保障,促进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开展中长期战略合作,鼓励航运公司加快建设滚装船队,扩大汽车出口运力。二是鼓励汽车企业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好满足企业需要。三是支持汽车企业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在海外开展品牌宣传、展示销售、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这三方面的工作中,第二、三点,均涉及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后市场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实际的出海过程中,我国新能源车企多采用合作的方式,依靠当地的经销商和后市场服务商来提供售后等后市场服务。

譬如,比亚迪出海,就是采用以海外当地合作伙伴为主的销售模式,并将依托海外各市场优质的本地销售服务合作伙伴,为消费者提供质保、保养、维修、救援、客户关怀、车联网等全面的售后服务,升级消费者用车体验。例如,比亚迪与壳牌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提升比亚迪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用户的充电体验。

另外,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欧美市场,还会采用了以租代售的“CarLease”模式。

在欧美,“CarLease”模式很流行,大约三成左右新车销售是由“CarLease”租车公司完成的,在公车领域,这一比例超过50%。在该模式下,消费者选定心仪的新车后,无需购买,只需与经销商签订一个租赁合同,谈妥首付、月付与尾款的比例,确定租赁周期(最短1年,最长5年),即可获得这辆爱车,且到手就能开,避免了购车后登记上牌、购买保险等麻烦,且不必为修车烦恼。

进入欧美市场的我国车企,如蔚来、领克、爱驰等出海,多采用这种模式。而且,很多车企,并不亲自下场做“CarLease”,而是采取与当地“CarLease”经销商合作的方式,从而避免了后市场服务的繁琐。

但是,也有车企尝试亲自做“CarLease”,譬如蔚来、领克。为此,蔚来不得不重资产投资NIOHouse(蔚来中心),计划在到2025年在欧洲建成1000座NIOHouse,为蔚来车主提供后市场服务。

虽然蔚来的做法更为困难,但这代表了我国车企的最终追求。据极派Daily对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的采访,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去海外目前只是一个预先的布局,盈利还需很长一段时间。而不依靠当地合作伙伴,亲自销售(租赁),做好汽车后市场服务,且从中盈利,无疑是获得盈利的最佳手段。另外,张永伟表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下一步发展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后市场产业的快速成长。做好汽车后市场产业,也将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销售。

四、车企做好后市场相关建议

研报针对车企后市场服务不足的问题,为新能源车企,以及传统车企,提供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虽然针对的是国内汽车后市场,但对出海的汽车后市场,依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报认为,企业应尽快完善自身品牌后市场体系、加快渠道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完善相关服务、与关联企业融合构建后市场生态等。

在“新四化”的作用下,汽车不再只具备交通工具的属性,而是进化成内容和服务的裁体,未来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发生相应改变。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急剧增长,无论对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还是汽车保险、汽车维保、二手车交易的相关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建设都迫在眉睫。

其一、新能源车企应当尽快完善自身品牌后市场体系。

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实力,都应抓紧时间完善自身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体系,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流通,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比如:建立健全新能源二手车官方认证体系、建立完善的保值回购体系、合理规划及拓展新能源二手车4S店维修网点等。

其二、传统车企及后市场企业应当加快渠道数字化转型。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形势严峻,后市场也加快了优胜劣汰过程,构建高效的供应链以及经营管理体系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车企以及二手车、汽车维保等相关企业应当融合线上到线下、后端供应到前端服务的全链路运营场景,搭建更想我的“人-货-场”商业生态,对汽车后市场全业态数字化升级。

其三、车企售后部门以及后市场企业应当合理应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洞察以提升产品与服务。

随着后市场信息逐渐诱明化,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用户体验将成为未来后市场的聚焦点。后市场企业应当利用消费者行为数据及偏好展开消费者画像洞察,一方面后市场企业应当根据消费者关注点不断改进原有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应当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收入、喜好、职业、文化消费者群体的信好,积极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

其四、车企及后市场企业应当积极加入并推动生态建设,探索“汽车+”产业融合商业模式。

一方面,后市场企业应当积极构建合作协同的行业生态。在技术研发及后市场服务体系构建,以及新模式新技术示范应用等层面,与关联企业合作共赢;另一方面,车企及后市场企业应当积极探索“汽车+”的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探索更多汽车交互场景,开发创新汽车产品与服务建设。企业应尽快完善自身品牌后市场体系、加快渠道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完善相关服务、与关联企业融合构建后市场生态等。

而且,研报对于新能源车企完善后市场服务,给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譬如,区块链技术促进数据互联互通,线上服务与数字化助力维保服务,第三方专业解决方案推动二手车流通,UBI助力保险升级,电池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价值实现,多模式推动补能运营服务,等等。

总之,在汽车出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海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后市场服务不可“拉胯”。做好后市场服务,对新能源车企在国内外的发展,意义重大。新能源汽车的下一步发展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后市场产业的快速成长。

中国车企国际化之旅(四):差了点意思的上汽通用五菱

在国内,上汽通用五菱无疑是“神”一般的存在。

旗下爆款迭出,2600多万辆的累计销量傲视群雄,近3000家销售和服务网点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级市和约80%的县级市,无出其右者。

然而,在海外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却似乎鲜有消息,似乎是差了点意思。

那么上汽通用五菱在海外市场真的无所作为吗?不妨跟随西游社《中国车企国际化之旅》一探究竟。

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市场现状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最拿得出手的海外战绩就是以印尼市场为核心的东南亚市场。

没错,东南亚市场是上汽通用五菱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事实上,五菱的海外业务就是从上世纪90时代出口泰国起步的。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东南亚市场以印尼市场为核心,立足印尼,辐射整个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是国内车企在海外成建制建成的第一家汽车企业,在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印尼工厂之前,我国车企的海外基地多为KD工厂。

实际上,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自2017年7月建成投产以来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首先,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打破了印尼汽车市场长期被日系车垄断的局面,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经成为印尼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约占3%,直逼排在前面的丰田、大发、本田等日系汽车品牌。

其次,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在建成投产2年后即开始向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真正开启了“扎根印尼,辐射东南亚”的战略征程。

在当年(2019年9月25日)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出口泰国的仪式上,时任印尼工业部长Airlangga Hartartoo也盛赞上汽通用印尼工厂发展速度:恭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在开业两年后实现整车出口,五菱在印尼的快速发展让政府刮目相看。

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拥有最广泛的用户基础,但也不得不承认国人对它的品牌认知是偏低端品牌的(包括五菱、宝骏和新宝骏)。

不同于国内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成功塑造出了品质不输日系车而价格略便宜的中高端品牌形象。

比如五菱Almaz系列,即国内的宝骏530,自2019年印尼市场投产上市以来以其智能互联功能的产品优势迅速点燃了印尼中高端SUV市场的热情,上市当年即成功打入了印尼中高端SUV市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此外,2021年上市的Almaz RS,上市一个月即获得印尼“年度最佳汽车”称号。

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五菱甚至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五菱品牌中心,这个2021年10月27日开业的五菱品牌中心是五菱在海外的首家品牌中心,也是首家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尼的品牌中心。

这个五菱品牌中心营造的豪华感和尊贵感甚至超过了周边的豪华汽车品牌经销商。

可见,至少在以印尼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上汽通用五菱还是相当有作为的。

不过,除此之外,上汽通用五菱在其它海外国家和地区也确实差点意思,这是为什么呢?

两大股东,是优势,也是掣肘

其实,上汽通用五菱并非只进入了东南亚市场,只是在其他市场多以两大股东上汽集团、通用汽车的品牌MG、雪佛兰示人。

其实,在印尼公司之前,上汽通用五菱在海外市场都是以雪佛兰品牌经营。

拥有两个在全球市场有实力的大股东,对于上汽通用五菱的海外业务优劣势同样明显。

优势方面,首先是借助大股东的渠道与品牌,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得以快速进入全球许多市场。

比如五菱荣光、五菱宏光、宝骏530都以雪佛兰N300、N400、Captiva的身份在南美等市场销售,宝骏530还以MG Hector的身份进入了印度市场。

另外,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经验对上汽通用五菱也是一笔财富。

劣势方面,上汽通用五菱毕竟更想把五菱品牌推向更多国家和地区,但是五菱进入每一个新市场前,都必须考虑两大股东旗下品牌在当地的战略、定位、竞争状态等。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五菱品牌进入新市场的难度,减缓了五菱品牌进入新市场的速度。

银标战略生不逢时

2020年5月25日,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全球银标正式发布。

五菱品牌官网对银标是这样介绍的:银标的启用,是五菱深耕全球市场多年的厚积薄发,是全球化战略全面启动的标志,是达到全球标准的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竞争新的开始。

然而,到目前为止,全球银标的故事显然还没有展开,依然只是在印尼市场推出了Air ev等银标的个别新车型。

全球银标虽然说是面向全球市场,但是现在看来更像是五菱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微微向上。

原因当然不难理解,在2020年的5月谁能料到疫情对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将持续两三年之久呢?

现在中国和全球总算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五菱的全球银标也到了该讲些新故事的时候了!

缺乏特别突出的全球车型

五菱全球银标走向更多国家和地区还缺少一款特别能打的全球车型,类似于丰田的卡罗拉、大众的高尔夫、特斯拉的Model Y。

尽管宝骏530已经以五菱、MG、雪佛兰等标出口近20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为止五菱出口最多国家和地区的车型之一,但是要想让宝骏530以五菱银标征战更多市场显然颇有难度。

事实上,宝骏530在国内已经停售了。

放眼现在的银标五菱车型,星驰、星辰(Asta)、佳辰、凯捷(Victory)、晴空(Air ev),谁能成为五菱的“卡罗拉”呢?

至少以国内销量来看,还没有看出哪款车具有这样的潜力,上汽通用五菱的高销量依然主要依靠五菱宏光系列。

微微向上的全球银标在国内市场的成绩于上汽通用五菱而言并不十分突出,那么这会动摇全球银标的品牌与车型定位吗?

这一切都未可知。

结束语

近年来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神勇,这意味着海外市场对上汽通用五菱也将更加重要。如何快速突破目前这种有成绩也有不足,有优势也有掣肘的局面,在海外赢得更多市场和销量,成为摆在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团队眼前的一道难题。这道题里要解决的难点包括如何平衡股东利益、如何定位全球车型、如何汲取国内成功经验等,让我们拭目以待!

国产电动车为什么比不过特斯拉?

?2019年1月7日,位于上海临港新区特斯拉工厂正式开工,当年11月8日,国产Model3下线,2020年1月7日,特斯拉首个海外超级工厂(名字挺唬人了)生产的国产Model3,正式交付给用户。仅仅用了357天时间,特斯拉就走完了建厂到交付整个过程,硅谷钢铁侠搭上中国快车,上演了一幕速度与激进。

特斯拉中国工厂备受业内外关注,首先它是合资股比开放后,首家独资车企,特斯拉就是特斯拉,尾标干净整洁。其次,汽车行业如今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政策给新能源一路开绿灯,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前景无限。

年初举办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对外界透漏了一个重要的消息,今年7月1日,新能车补贴不再进一步退坡(工信部并未证实),在利好消息刺激下,特斯拉股价飙升,市值突破900亿美元(现在股价徘徊在700美元),是美国两大传统车企通用和福特之和,做空特斯拉成为2019年金融市场最失败的案例!

入门版只有29万的国产Model3,对我们的诱惑力或许不如共享单车包月大,但对于一线城市那些手头宽裕的白领来说,这不过是一辆凯美瑞加拍牌的价钱。有人猜测,国产Model3为了照顾老车主感受定了一个友情价,明年才是亲情价!

以往特斯拉与自主品牌价差大,两者的目标用户不同,因此很少拿来对比,但Model3国产后这种价差逐渐缩小,实际上已经与比亚迪唐EV600价格高度接近,更进一步说,它的售价与主流国产电动车相当。在售价相当的情况下,自然会有人拿特斯拉与国产电动车对比,但是这种对比网上的结论普遍是国产完败!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国产干不过特斯拉?

特斯拉电池有何亮点可循?

以一个常人的角度看,丰田的技术肯定不如宝马,而宝马的技术肯定又不如保时捷,这里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潜意识告诉自己是品牌。同一个商品贴上不同商标,自然而然的认为品牌美誉度高的车技术更好。排除品牌,比较产品本身,特斯拉真的远远领先国产电动车?

电动车最大的绊脚石是什么?当然是电池,特斯拉的电池与国产电池有何不同?从封装形式上看,特斯拉自成一派,打开任何一款特斯拉的动力电池,都会为眼前的现象感到惊奇,它是怎么把这么多南孚,不对是松下电池(据说6000多节)塞进底盘里面去的!

论电池能量密度,特斯拉一直都是行业领先,去年国产宁德时代811电池能量密度好不容易做到了180wh/kg,但这才达到了几年前特斯拉的水平,如今特斯拉已经换用2170电池,据称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组成电池组后能量密度也妥妥接近这个数值。

国产电池是什么水平?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最大的两大品牌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比亚迪前几年的电池一直在能量密度方面吃亏,不过今年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会一定程度改变现状。刀片电池因为结构比较独特,据说能量密度能提高50%,比亚迪汉EV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为140wh/kg,之前大概是90wh/kg。看到140这个数字,再看看特斯拉好像差距有点大,但你要知道前者是磷酸铁锂后者是三元锂,电池材料上特斯拉就占优势。

近期也爆出消息说特斯拉Model3要用宁德时代的铁锂电池,这样一来长续航可能就不再是特斯拉的优势。如果比亚迪也采用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预计可以达到240wh/kg左右,也就说国产动力电池与特斯拉差距并不大。

为什么特斯拉也要用磷酸铁锂?因为它不使用钴,降低钴的使用量是特斯拉电池设计重点,磷酸铁锂不但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说到这气氛突然比较尴尬,因为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商,换而言之,在电池成本控制这一块,比亚迪有天然优势!单单从动力电池角度看,特斯拉的电池能量密度依旧是行业领先,但是国产电池也没差多少,而电池价格和产量方面,国产电池有独特的优势,为什么说国产干不过特斯拉?

电驱系统鞭长莫及?

汽车油箱大意味着续航里程长,但是油箱容积有限的情况下,降低油耗也可以提高续航。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并非是越大续航里程越远,因为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堆砌电池容量反倒会使整个车重量大增。

那些主打节能的电动车,电池容量通常是60千瓦时左右,为什么不搞个100千瓦时的电池?答案是效率跟电池容量不一定成正比,油箱容积40升的飞度和油箱容积57升的CR-V,在市区比油耗,重量大的CR-V当然要吃亏。但如果以相对比较均匀的速度比油耗,CR-V和飞度油耗差距就会缩小。

特斯拉ModelX100D百公里平均电耗17.39千瓦时,蔚来ES8百公里平均电耗17.24千瓦时,但网上也有说特斯拉的数据比较保守,实际电耗还要低一些。特斯拉的长续航不仅是因为电池能量密度高,它的电功率损失小也是一大优势。那么特斯拉是从哪方面减少电功率损失?我想重点是驱动系统,Model3使用的是永磁开关磁阻电机,在一些拆解对比中,这种电机功率大体积小而且效率高,据说它的扭矩控制要复杂一些。

国产电动车通常使用永磁电机,而欧洲厂商偏向于感应电机,感应电机不需要使用稀土材料,但体积会比永磁电机大效率也低一些。就电机本身的效率而言,国产电动车不会与特斯拉有多大的差距,别问!问就是家里有矿,全是稀土。真正拉开能耗差距的是电动装置,比如IGBT。国产电动车的IGBT大部分是进口,比如德国英飞凌和日本三菱,特斯拉自己也不造IGBT,这也没什么好挑刺的,就像PC厂商都是买英特尔和AMD的处理器。

国产电动车的IGBT可能性能不是很拔尖,但却可以自给自足,比亚迪就自己生产IGBT,别的优势不知道,但据说价格的确便宜。电动车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续航里程、是电耗、还是价格?我想首先还是价格,续航里程差不了太多,电耗也差距不大,但价格更便宜,为什么说国产电动车干不过特斯拉?

软实力不可小视

汽车上的电气系统组织架构很庞大,比如ECU控制发动机、TCU控制变速箱、BCM控制车身,简单讲就是由很多套系统和处理器组成。特斯拉化繁为简,用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以及一个中央处理器去管理其它模块,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

这点目前还没有其它车企能与特斯拉相媲美,也不是说其它车企不行,而是有很多方面的顾虑,比如车载电子架构的安全性。国产电动车的智能化跟特斯拉相比肯定有较大差距,况且目前还没有供应商能提供特斯拉一样的产品!但是这不代表国产电动车体验很差,只是说一旦要多个模块组合实现某功能时,开发速度会很慢。

因为特斯拉是自己做系统和处理器,所以它的应用做的很快,Autopilot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OTA升级,特斯拉可以不断挖掘现有硬件创造新功能,比如更新软件可以让Autopilot识别雪糕筒。不过Autopilot并非不可超越,这个东西有一定的地域局限(不是刻意贬低特斯拉)。

以前与采埃孚亚太区电子及驾驶辅助系统工程总监聊自动驾驶时,被泼了一盆冷水,他说真正的无人驾驶(L5级别)未来几十年都不可能普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可能国外很好用,但是到了中国就不一定,因为环境不一样,比如国内隧道多而且有雾霾,这对传感器和算法的要求都不一样。你再联想一下那些奇形怪状的电动车和乡下复杂的路况,就会明白要实现真正可靠的自动驾驶有多复杂。

电动车最大的亮点恐怕就是自动驾驶,可自动驾驶偏偏受环境限制,所以特斯拉自动驾驶方面的优势能不能保持还得看它本土化做的如何,而这方面恰好是国产电动车比较擅长的领域。

教授总结

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确有很多创新的技术,但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与电子架构方面,真要比硬件,老牌车企毕竟有更多工程技术积累。另外在产业链整合与管理方面,老牌车企依旧很强大,比如品控和质量管理。国产电动车虽然没有哪项技术特别拔尖,但是电动车走向市场最大的障碍就是价格,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家比的就是成本控制。教授认为,国产电动车有它独特的优势,从不同的维度看,国产电动车并不比特斯拉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140.html
懂装修别乱来!辛苦了几个月 效果不明显啊 原木风新房翻车了
基金经理集体崩塌 全都巨亏 张坤 林园 蔡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