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夏季酷热难耐,暑气蒸腾。陆游《苦热》诗云:“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梅尧臣《和蔡仲谋苦热》再述:“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戴复古《大热五首》则称:“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皆描绘宋代夏日暑气弥漫之景。宋人“苦歊暑”,匠心独运想出一系列夏日消暑之策。这些凉策不仅有效纾解了酷暑,且充分展示了宋代特有的美学韵味。
“都人最重三伏”, (《东京梦华录》卷8《是月巷陌杂卖》) “正当三伏炎暑之时”,“藏冰一出卖满市,玉璞堆积寒峥嵘”, (《剑南诗稿校注》卷5《蒸暑思梁州述怀》) 宋人以冰之寒力驱散夏日之酷暑。宋代一般“季冬命藏冰,春分启之”,孟夏开冰。民间储雪藏冰之法渐趋普及,尤在膳食之道上,对冰雪之运用独具匠心。宋人巧妙融合自然元素如水池、冰雪窖与菜园,更辅以人工之巧,冷藏工具如冰盘、冰鉴、冰盆等如古代版冰箱,对食物进行锁鲜,并通过藏冰雪创新制作美食。宋代市场上消夏食品种类繁多,时令鲜果琳琅满目,特色冷饮、冷食更是层出不穷,为市民带来了美味与清凉。
宋代南北方水果频繁流通、输入与互补,同时还积极引进多种外来果品,果品种类繁多。众多罕见的果品也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夏季暑气炽盛,商贩们依循时令贩卖水果,宋代夏季常见果品有诸如以下种类:“梅、桃、杏、李、梨、莲、藕、榴、枇杷、杨梅、橙、樱桃、来禽、秋子、海红、葡萄、银杏、枣、柿、胡桃、瓜、西瓜、木瓜、菱、芡、葛、荸荠、茨菰、棠球”,橄榄、鸡头、桑葚等。《梦粱录》记载市场有“四时果子、圆柑、乳柑、福柑、金银水蜜桃、紫李、水晶李、莲子、桃、新胡桃、新银杏、紫杨梅、银瓜、福李、台柑、洞庭橘、蜜橘、匾橘、衢橘、金橘、橄榄、红柿、方顶柿、火珠柿、绿柿、巧柿、樱桃、青梅、黄梅、枇杷、金杏”等,价格颇为亲民,荔枝“大如鸡卵,味极美,每斤才八钱”, (《黄庭坚诗集注》卷13《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其二》) 郑州梨仅售三钱,鸡头米“一裹十文”,民众尽享新鲜美果,生津止渴,消暑解热。
夏季,冰镇食品是缓解暑热的理想选择。追溯至宋代,冷食市场中,果品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巧妙运用雪藏技术,将水果妥善储存,以供夏日享用。据《瓮牖闲评》所载:“藏雪之处,其中亦可藏酒及柤梨橘柚诸果,久为寒气所浸,夏取出光彩灿然如新。”展现了宋代食品的冷藏理念。宋代文人墨客亦在诗作中多提及冰镇果品的清凉之美,如张孝祥在《舟中热甚从鄂守李寿翁乞冰雪樱桃》一诗中写道:“熟颗樱桃和露摘,新冰削玉辟风开。”樱桃鲜红与冰块晶莹相衬,营造清新凉爽意境。此外,真德秀在《宫夏》“差说内家多富贵,冰盆浸果侑霞觞”之句,描绘了宫廷中冰镇果品的奢华场景。苏东坡亦对冰镇荔枝赞不绝口:“冰盘荐此赪虬珠。” (《苏轼诗集》卷39《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张辑《浣溪沙》中也有“冰盘巧簇映金瓜,荷香飞上玉流霞”。反映了宋代冰镇果品的盛行。
(宋)佚名:《荔枝图》
除冰、雪之外,宋人还泡入泉水、井水中冷藏果品,“沉李浮瓜冰雪凉”。陆游《夏日晚兴》“泉冷甘瓜开碧玉”描绘了瓜果在清凉泉水中浸泡后的诱人景象。类似地,方回在《七月三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中也提到了“密荔凉深泉”,荔枝经深泉冷藏后更加清凉可口。还用金银、陶瓷等器具进行冷藏,“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便是直观反映。 (《东京梦华录》卷8《是月杂卖巷陌》) 黄庭坚《食瓜有感》云:“藓井筠笼浸苍玉,金盘碧箸荐寒冰。”井水浸泡果品,口感冰冽,消暑解渴。金盘奢华配置,更是彰显精致生活。冷藏技术延长果品保鲜期,使之远销异地,满足市民消暑需求。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宋代专营饮品的店铺众多,含果饮、冷饮、茶饮及药引,不一而足。另据《武林旧事·凉水》所记,甘豆汤、椰子酒、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皮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等颇为流行。这些饮品既解暑又提神,深受民众欢迎。《事林广记》一书对各类品汤、渴水、熟水及其详尽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记载,均为当时民众常饮之物。宋人制作果汤,以精细花果干粉或果膏为核心,调配出独特风味,与现代果茶相似。制作需用新鲜水果,慢火熬制,饮用时以蜜水调和,口感更佳。 (《事林广记·壬集》卷上《诸渴水》) 具体而言,荔枝汤需研磨乌梅肉、干生姜等材料,混合糖桂后备用;洞庭汤以橘与生姜为主;橙汤则选用橙子等材料精心调制。展现了宋人对食材搭配与口感调控的精湛技艺。 (《事林广记·壬集》卷上《诸品汤》)
渴水制作,先榨取果汁,再与中药或香料、蜜糖慢火熬制至膏状,冷却后存放。饮用时,沸水冲泡即可,有荔枝浆、杨梅渴水、林檎渴水、葡萄渴水等。“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缾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矣。若以汤泡之,则不甚香。若用来年木犀或紫苏之属,须略向火上炙过方可用,不则不香”。 (《事林广记·壬集》卷上《诸渴水》) 熟水融果香,风味独特,受时人喜爱。
宋人深谙药食同源之理,将养生理念巧妙融入消夏饮食中。当时,市场上最流行的饮品是饮子,具备医用功能,如清热解暑、疏通气血等。宋代创新地将果品与饮子结合。医学典籍如《严氏济生方》《太平圣惠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记载了多种针对夏季中暑的疗品,包括汤剂和饮子,能有效清热解暑,缓解症状。其中,甘草冰雪凉水、甘豆汤、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香薷饮、紫苏饮、雪泡缩脾饮、五苓大顺散、石榴饮子等饮品备受推崇。
此外,茶与酒在宋代夏季市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古人视茶为药,认为通过煎煮饮用,可消除积滞,促进消化。茶叶具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作用,成为宋人夏日生活中的重要饮品。李若水《何德休设冰茶》“明冰沃新茗,妙饮夸四筵。休论水第一,凛然香味全。凉飚生两腋,坐上径欲仙。尘襟快洗涤,诗情拍天渊”,展现了饮冰茶直透心扉的清凉之感,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在宋代,果品常被文人雅士用作酿酒之材,可见于《山家清供》之记载:“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酝酿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此外,酒肆还供应梨酒、荔枝酒、葡萄酒、黄柑酒、石榴酒、桑椹酒等多种佳酿,其种类之丰富可见一斑。据《宋史》所载,更有“椰子酒、槟榔酒、蜜酒”等异域风味酒品,彰显宋代酒文化的多元。“碧筒酒”,盛夏文人雅趣所在。泛舟莲池,荷叶盛酒裹鱼,归途酒香荷香交织,鱼肉熟透。苏东坡爱此酒,有诗云“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常以此酒飨客。
(宋)林椿:《葡萄草虫图》
除却琳琅满目的饮品外,宋人亦深谙冰、雪运用之技艺,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众多清新爽口美食。诸如甜品、冷淘、冰碗,冷冻菜肴主要有“冷蛤蝤、冻鸡、冻三鲜、冻石首、三色水晶丝、冻三色炙、冻鱼、冻鲞、冻肉等10多种”。均为当时百姓消暑解热之选,极大地丰富了饮食生活。
宋代涌现季节性限定冰镇甜品、刨冰,诸如冰雪冷原元子、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凉水绿豆、冰雪凉水枝膏、甘豆汤、金橘团、鸡头穰冰雪、白醪凉水、黄冷团子、山药元子、真珠元子、金橘水团、蜜粽冰团,乳糖浇、杏酪、乳酪等乳制类甜品,口感细腻,为解暑小食。盛夏时节推出的“冰乳酪”,更是将乳酪的醇厚与冰块的清冽完美融合,再配以新鲜樱桃,不仅口感清凉宜人,更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杨万里曾称赞冰酪:“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冰雪冷元子是一道风靡汴京的网红美食,口感爽滑清凉。“酥山”是宋代版“冰激凌”,由牛羊奶凝固的“酥”滴盘成“山峦”状冷冻而成,既美味又具观赏性。而“金盆酥山”更是将这种美食的奢华与尊贵推向了极致。“素醒酒冰”,石花菜果冻甜品,加橙皮姜汁冷藏凝固,解酒醒脑,开胃消暑。这些甜品为当时的人们在酷暑中带来难得的清凉与惬意。
冷淘是宋代风靡的夏日冷食,与现今的凉粉、凉鱼相似。宋人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甘菊冷淘、槐叶冷淘、笋菜淘面、翠绿冷淘、银丝冷淘等。槐叶淘于“夏采槐叶之高秀者,汤少瀹,研细滤清,和面作淘,乃以醯酱为熟齑,簇细茵,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宋人夏季品尝槐叶淘时,常加冰块,增冰爽口感。文人苏辙更是以“冷淘槐叶齿上冰”赞其独特。《东京梦华录》载有杂技艺人“倒食冷淘”的新技艺。
宋代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
宋代盛夏,蔬果广泛用于烹饪,调和口感,精细创新。《清异录》载重午食如意圆,伏日尝绿荷包子,七夕吃摩罗饭,中元品盂兰饼,中秋享玩月羹。《山家清供》载有“莲房鱼”,精选莲花房,去须底,掏空留孔。以酒、酱、香料及鱼块填充,置甑蒸熟。“荠菜”的食用方式则是采用盐酱拌生菜,或制成苦羹加姜盐以调味,简单而不失风味。“笋蕨馄饨”制作精细,选笋蕨焯熟油炒,加酒酱香料拌馅包皮。“傍林鲜”,夏初采鲜嫩竹笋,竹边生火慢煨,鲜美独步故得名。“苍耳饭”,采嫩叶细灼,拌以姜、盐、苦酒,食用可疗风。苏轼在《格物粗谈》中提及的“榧子煮素羹”,更是以其甜美口感赢得了赞誉。而“樱桃煎”的制作,则是将樱桃以梅水煮熟,去核捣碎后印制成饼状,再调入蜂蜜,其色泽诱人,口感独特。“澄玉生”则是将大雪梨切块捣澄,加入少量盐、酱拌制而成,既可佐酒,又可解暑,是夏日里的一道清凉佳品。“大耐糕”作为夏日特食,选用新鲜大柰子,去皮核后,以白梅、甘草汤焯制,再以蜜调和松子、榄仁填充,最后小甑蒸熟。此糕之名寓意深远,既体现了对先公大耐官职的敬仰,又承载了对文简公衣钵传承的深厚情感。“真君粥”制作简单,杏去核与粥煮,口感醇厚,营养丰富。“石榴粉羹”制作独特,莲藕切块搓圆,梅水胭脂染色,调入绿豆粉煮制,口感清爽。均为宋人夏季所食,还有蟠桃饭、蟹酿橙等著名菜品。
宋人的夏日比大家想象的更色彩斑斓。“在两宋时期的众多食品菜肴之中,不少正是以其合理的色彩搭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不同颜色的原料配合烹制,而引起菜肴的色感变化,说明了宋代的烹饪十分注重食物原料本身的色彩搭配与和谐”。
宋人运用食材色彩,打造清凉感受,夏日餐桌成色彩世界。色彩调制部分源自食材天然色彩,如蔬、果等,以自然色泽烹饪,带来视觉与味觉享受。《东京梦华录》载:“床上铺着青布伞。风雨惟旧宋门两家最盛,悉以银饰。黄冷丸、紫晶皂儿、黄冷丸、雪雪丸、冰雪丸。” (《东京梦华录笺注》卷8《是月巷陌杂卖》) 各式道具与五彩斑斓食物共同营造清爽宜人氛围。项安世《二十八日行香即事》所述:“梅赤杏黄”,描绘梅杏色彩。荔枝“蓝家红”与“七夕红”色泽鲜红。枇杷嫩黄,绘夏日景象,常见于宋画。梨洁白或淡黄,夏日清新。《东京梦华录》提“河北鹅梨”,色泽如玉。文天祥《西瓜吟》描绘西瓜内部:“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展现西瓜色彩之美。美食诸如“槐叶冷淘”,其色泽呈现出鲜碧之雅,尽显清新之美。诸如十色头羹、三色肚丝羹、二色水龙粉、生脍十色事件、三色水晶丝等佳肴,无不彰显出食品菜肴色彩。
宋代夏季避暑饮食色彩搭配与清凉感营造紧密相关。冷色调如绿、白、青、翠能带来清新凉爽感。宋人选择和制作食品时,亦注重运用冷色调,营造清凉感,体现宋韵。
岭南佳果的诗词?
岭南佳果,必属荔枝。
这是官方认定了的。 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虽然是针砭时弊之作,但是侧面证明了,在唐朝,荔枝作为岭南佳果就已经驰名天下了。
写荔枝的诗词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然是苏东坡这个吃货大文人被贬到岭南时的作品了。
这一首比较有名,其实苏轼前后写过不少关于荔枝的作品。
这也是借贡品荔枝这事来喟叹,但是洋洋洒洒一大篇,说实话不及杜牧四句。
这首作品就没有那些故意深沉,尽显吃货大文豪本色,人生快意,不过口舌尔。
这才是旷达疏朗人生真境界啊。
另有写荔枝作品甚多,不过名声显然不及杜牧、苏轼,就不一一列举了。
苏东坡有关荔枝的诗句宋代
1. 苏东坡写的关于荔枝的诗句 2. 苏东坡关于荔枝的诗句 苏东坡写的关于荔枝的诗句 1.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 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苏轼写过的有关荔枝的诗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天渐渐热了,荔枝也在炙热的骄阳中红了。 一时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说法又多起来了。 这两句流传甚广的诗出自诗人苏轼,解诗者都以为东坡先生是在赞美岭南风物,以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 不错,苏轼在岭南时,比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要好很多,没有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也说苏轼在惠州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而就在那时,东坡先生写下了大量有关荔枝的诗作。 苏轼首次在惠州吃到荔枝是在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于是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在《新年五首》中,苏轼则说“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中则是“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活脱脱一副馋相。 在《食荔枝二首》,以及《和陶归园田居》等诗中,苏轼,这位遭贬的诗人,仍然在热情地对荔枝唱赞歌。 在那段时间里,苏轼还喜欢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成诗集。 而苏轼此时的诗文中,与僧人唱和的作品也多了起来。 后人学佛的把苏轼说成佛门中某位尊者转世,大约就是因了苏轼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心安是归处”的意识吧。 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便做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最好注解,成了后人卖荔枝时最好的广告语。 但是,苏轼牵挂国计民生的忧患情思,却从来不曾减弱过,《和陶咏三良》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 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 ”而在《荔枝叹》中,他借汉唐旧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丑恶嘴脸,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影射,在东坡这里,则成了悲愤的直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 小小的荔枝虽味道极美,但实在无法让东坡先生真正“乐不思蜀”。 后人借此为荔枝打的广告,也实在有违诗人的本意。 民间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而“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简直就是九百把火,可能就是这九百把火烧得东坡先生怒发冲冠,而后最终去横渡琼海呢!3.苏轼赞颂荔枝的古诗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 )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 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 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 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 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 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关于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杜甫:“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苏东坡关于荔枝的诗句 1.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 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额,苏轼是惠州出来的,荔枝的诗应该还蛮多的 苏轼《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苏轼赞颂荔枝的古诗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 )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 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 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 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 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 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 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 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 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 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 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 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6.谁知道关于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苏轼 〔宋代〕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译文南有杨梅北有卢橘,白色的花朵青青的叶子冬天也不落败。 烟雨蒙蒙的春天,它们的果实开始成熟,堪称荔枝的先驱。 荔枝的外壳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红袄,荔枝的内皮便是仙女红纱的内衣。 根本无须美人杨贵妃赏鉴,荔枝本身自有动人的资质、绝世的姿容。 天公遗留这仙品在凡尘,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 这荔枝与松树一同生长,不像山楂、梨子那样,会因霜雪变得果质粗糙。 主人清洗杯盏,斟满了美酒,用洁白的盘子端来了这红色龙珠般的荔枝。 我听说荔枝的美味好似烹制好的江鳐柱,又像鲜美的河豚腹。 我一生做官不过是为了糊口养家,为求得一官半职,早把乡土之念看轻了。 哪里知道人生变幻无常,居然能在异乡品尝到如此佳果,贬谪到这遥远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苏轼在惠州初食荔枝后作此诗。 赏析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四月,苏轼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过杨贵妃的一笑而闻名的荔枝。 经他的品赏,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着绛罗襦和红纱内衫的海山仙人、倾城美女,不是给“妃子笑”作陪衬的物品了。 相反在诗里,妃子倒过来只成了荔枝的陪衬,一起作为陪衬的还有山楂和梨,都被荔枝比下去了。 与荔枝同享赞美的是作为荔枝伴侣的松、桧和品味相像的江鳐柱、河豚鱼,而杨梅和卢橘则因为比荔枝稍为早熟,许其为“先驱”。 东坡先生一边喝着桂花酒,一边饶有兴致地作着点评,令人感到情趣盎然,而细读之下,却又寓意良深。 荔支的“厚味”和“高格”原是东坡先生的人格像喻,“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寓含着不需要皇家的赏鉴,其自身的美便具有价值的意思。 与黄州时期咏海棠的诗相比,虽然都是以物自比,借物抒怀,但含义很不相同。 海棠诗是一片凄清寂寞的氛围,诗人与海棠孤独相对,同病相怜;此诗却显得热闹,为荔枝找了许多先驱、陪衬和伴侣,仿佛并不孤独。 海棠是那种流落异邦、得不到欣赏的美,荔枝则是自具风姿、远处南方的云山之上与松桧同老、不必等待欣赏的美。 所以,写海棠诗的苏轼心怀孤傲不平之气,写荔枝诗的苏轼则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颇为放达自适。 所谓“南来万里真良图”,这远离朝廷、没有霜雪打击的南方,才是适宜于荔枝生长之地,回顾北方的霜雪之下被困的山楂和梨,真是粗俗之物了。 因此,作此诗的次年,苏轼再次吃到荔枝的时候,就更明快地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