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探寻高韧性发展之道 消费下行与竞争上行期间 专家

在8月13日举行的“2024新消费势力盛典”上,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刘晓龙发表了题为《中国消费企业的高韧性发展之道》的主题演讲,对奢侈品、酒店、汽车、服装、家电、美妆等40个消费品细分市场进行全景扫描,为企业在疫情后修复期迎接新的拐点提供了战略建议。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刘晓龙发表了题为《中国消费企业的高韧性发展之道》的主题演讲。

接近七成行业面临一定挑战

刘晓龙表示,当下中国大消费市场正处于下行与修复期。科尔尼重点监测了40个细分行业,对这40个细分行业做了全景扫描,以判断各个消费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战略本质——总体而言,接近七成的行业现在都面临一定挑战。

其中,奢侈品、黄金珠宝、现制咖啡、现制茶饮、酒店、瓶装水、非高端汽车、家居家具和跨境电商9个行业处于“头部强势”区间。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能引领行业格局向更集中化发展,新锐品牌将较难颠覆市场。

大家电、零售药店、葡萄酒和婴儿食品4个行业处于“日渐均衡”区间。这些行业已有较为领先的企业把握住了结构性的机会,扩大了领先优势。

高端美妆个护、运动鞋服、烈酒等15大行业进入“胶着稳定”区间。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很难获取比行业更高的增长动能,亟待在战略战术上形成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

养老行业、宠物用品、高端汽车和电商4个行业处于“迭代抢滩”区间。这些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或变革期,要么是传统头部企业自我迭代出新增长,要么是出现创新者或新玩家,而且迭代掉传统企业,发展成为新头部企业。

气泡/碳酸饮料、餐饮、预制菜、旅游和童装等5个行业处于“战略脱轨”区间。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正被后发玩家蚕食,竞争力逐步流失。

线下零售、商超卖场和消费电子3个行业处于“发展失重”区间,无论行业自身还是头部企业,发展都已经失速。

探寻企业高韧性发展之道

“消费下行与竞争上行期间,面对成本飙升、供应链中断、价格波动等挑战,企业更多思考如何构建韧性。”刘晓龙表示,科尔尼建议,企业应该将焦点从韧性打造,转向突围再生,再度寻找盈利增长点,打造高韧性企业。

他表示,基于当下消费市场需求分化、更替加速、边界突破、链条重构和科技赋能五大特征,科尔尼认为在穿越疫情后,中国消费市场需充分“借势使力”捕捉精细的需求分化、“内外兼修”把握竞争更替的增长抓手、“拓阵破局”挖掘增量业务场景、“节储弹药”以运营优化蓄备新一轮增长的韧性势能、“巧用精兵”助推AI技术赋能与价值落袋,以在存量时代捕捉人群、竞争、业务、产业链、技术格局变化中的细分增量,构筑发展韧性和新一轮增长点,具体表现为15大高韧性发展之道。

其中,针对需求分化,他认为,企业可迎合消费者偏好,推进产品组合优化与核心品类扩容,促进高利润产品增长;明确品类角色矩阵并匹配资源以平衡收入增长管理杠杆;利用用户体验数据和行为数据推动体验需求挖掘。

针对更替加速,刘晓龙表示,企业应该激活增长抓手。具体而言包括:打造“外部有触角,内部有机制”的创新解决方案孵化体系;充分利用人群属性数据,以更深入、更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企业整体加强协同提升效率,确保总部能统筹、区域能承接、终端能执行;形成参与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互动性与认可度提升。

针对边界突破,刘晓龙建议企业挖掘消费场景。他表示,企业应从用户场景及消费旅程延展,挖掘品类消费力,推出新产品和交付渠道;通过划圈层、找圈层、破圈层带来全新消费增量;探索新兴市场带来的增量机会,深化海外市场精细化运营能力。

针对链条重构,刘晓龙称,企业应该提升韧性,具体包括:依托设计和运营韧性供应链的数字化平台,根据智能决策对供应链实时调整;聚焦定价与包装规格的优化设计以保护利润率;强化消费企业与零售商有机合作,提供跨触点的一致消费体验实现高效转化;构建企业统一的产品创新研发流程,提升产品研发效率。

最后,在科技赋能方面,刘晓龙称,企业应增加对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工具的投资,推动在企业在各层面的应用落地。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莹

统筹:马建忠 陈实 关健明 陈养凯

执行统筹:刘兰兰

设计统筹:金国华

采写:刘兰兰 贝贝 张海霞 詹丹晴 冯家钜黄驰波 箫子祺 孔学劭 王静娟 邱康正 王蕾娜 实习生 林天星 薛博潼

设计:金国华 何欣 张博 原毅


对话18位汽车大佬,探讨车市如何战“疫” | 郭博士的会客室

作者:郭登礼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将原本祥和团圆的春节假期彻底搅乱,人们一边想尽办法抗击疫情,一边戏谑感慨“2020年能否重启”。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酵,人们的关注点已从疫情本身延展到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树欲静而风不止,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原本就处在调整变革关键时间节点的中国经济更加迷雾重重。 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员工在家中开启“云办公”模式,但这样的现状让诸多本来就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而遭遇挫折的企业雪上加霜,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汽车工业更是首当其冲。

在疫情到来之前,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在经历一场持续了两年、漫长的下滑寒冬。 疫情彻底打乱了各车企原来计划好的生产、销售、服务等正常工作运转。 但值得欣慰的是,疫情爆发后,各大车企积极伸出援手驰援灾区,截止目前共计超过80家企业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0亿元。 持续关注疫区的同时,各大车企高管、负责人也第一时间研究在最大限度在保障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如何着手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作为中国车市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大众侃车也一直在关注抗疫进度以及各大车企的动态,在这些车企身上我们看见了民族使命感和大国企业的担当。 不止于对疫区的捐款捐物,更在于他们为稳固汽车消费市场、保持行业活力以及稳定就业率所展现的卓拔奋进之姿。

从目前情况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销量数据大幅下挫也已在预料当中。 疫情持续期间,汽车行业该如何平稳度过以及如何增长自身“免疫力”以便疫情过后快速进入正常企业生产运营,也备受业内外关注。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千城数智暨大众侃车创始人郭登礼博士近日也和多位车企高管、数位业内专家展开了直接对话,通过记录他们的观点与具体对策,来呈现当下汽车行业所处的现状,同时探讨应对之策,以拨开笼罩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前路上的迷雾,帮助汽车行业厘清方向,更好地前行。

01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杨嵩:

宏观经济及时向好,车企才能快速恢复

疫情对车市的影响可以从短、中、长三个时间跨度来分别分析。

短期来看,疫情会导致部分日常乘坐公交/地铁/网约车出行的年轻人的购车需求一定程度提升,不过这部分消费者的购车预算多集中于10万元级别。 同时,客户到店率会急剧下降,换购需求也将会明显抑制。 受制于零部件供应能力和产能下降,现车供应能力也会出现不足。

中期来看,随着疫情后续持续发酵,一大批中小私企的业绩将下滑,进而将导致大量上班族收入明显下降,从而会明显抑制购车需求。 同时,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都会重新思考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抗风险能力,而将购车需求推迟或取消。

长期来看,中国车市的兴衰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着强关联性,如果疫情过后,宏观经济能够再度企稳,及时向好,那么中国车市也将找回自己应有的发展轨道。

02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

短期影响显著加剧车市马太效应

短期来看,这次疫情无疑会让已进入存量竞争模式下的中国车市压力剧增,尤其对一季度甚至上半年车企的供应链端,生产乃至销售端都会影响显著。 这也将使得弱势车企生存更加困难,但是强势车企则会在未来依旧潜力巨大的中国车市中越做越强。

对于吉利来说,面对疫情首先要做好的是保证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健康,这是第一要务。

其次,在当前市场不确定环境的因素下,决定市场的基本因素:品牌、体系、产品等未变。 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稳健发展”战略、保持供应生产链稳健和营销系统的稳健、健全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纷争、国际汇率变化、自然灾害等风险应对和把控机制,提高企业发展的韧性。

再次,针对这次疫情考验,吉利最重要的是保证经销商体系的稳定,从松绑销售指标、贴息支持、取消相关考核多方面给予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支持,来保持渠道动力,以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加速线上销售服务工作推进,开启线上购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为用户提供购车和服务的便捷,应对疫情造成的影响。

另外,疫情当前,我们也看到了广大消费者对更健康安全汽车的需求,为此,吉利汽车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来研发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全方位健康汽车”。

03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陈昊:

对车市持乐观态度多关怀客户

虽然短期来看,此次疫情会显而易见地导致人们消费欲望降低,车企营销活动受阻,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车市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在国家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下,疫情将会很快得到缓解,所以我们对车企恢复正常经营持乐观态度。

疫情发生以来,东风日产在第一时间成立“新型肺炎”应急领导小组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有针对的措施帮助经销商缓解压力,保证员工健康,并强化客户感性关怀服务。

04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

疫情防控重于泰山

受疫情影响,汽车行业全产业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我们认为,目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疫情防控,只有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才能更早、更快的恢复经营。

疫情发生以来,长安汽车积极践行企业公民社会责任。 在捐款捐物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投身抗疫一线,并为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免费心理资讯支持。

05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

疫情之后私家车需求会持续提升

从中短期来看,此次疫情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压力,而汽车行业本就处于寒冬之中,无疑挑战将会加剧。 从长期来看,此次疫情会让人们对于出行选择做出重新思考,私家车需求会持续提升。

应对此次疫情,蔚来首先按照政府的要求做好了相关防疫工作,来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公共安全。

其次,疫情会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线上消费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要模式之一。 所以,蔚来在本就拥有一个非常紧密的用户社区的优势基础上,做了一些创新性的调整,如社交平台直播、短视频介绍车辆卖点,建立微信群,保持与朋友们的交流沟通等等,来继续强化用户体验,并有效拓展消费群体。

06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

疫情或改变汽车营销渠道模式

虽然在2019年车市寒冬的背景下,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每一家车企都面临着双重的严峻考验,但是当前最最首要的任务是配合党和政府把疫情控制住,把危机尽快化解,这样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损失才会降至最低。

同时,尽管2月份车企的营销计划相信会受到较大影响,然而,疫情也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认知、行为习惯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加速推动传统车企从线下零售渠道的营销模式向新的网络经济模式转型。 这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将成为线上平台及渠道、线上体验及获客、线上成交及服务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加速器。

在疫情发生后,北汽新能源第一时间成立了防疫领导小组,进行了疫情防控工作部署。 同时,我们全力做好生产保供工作,公司采购部在大年初一即调度“应急小组”成员部署采购资源保障工作,完成对供应商资源保供排查。 营销方面,我们正加快营销的线上转型,研究出台针对性的销售政策,用全程非接触式+送门上车等手段,满足特殊时期的购车需求。

07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昌东:

疫情让销售业绩压力急剧上升

这次大范围的疫情带给车企较强影响,员工到岗率不足,口罩紧缺,将对复工后的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供应端各供应商的开工时间不一致,也将造成供应零件短缺,无法稳定保证供应,而人力成本等经营支出势必会造成资金链紧张。 从销售端来看,疫情肯定会致使客户到店率大幅下降,销售业绩压力会随之急剧提升。

从中央发布疫情防治要求后,公司采购中心积极与供应商联络,了解个供应商的疫情防治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帮助支持。 在销售端,为了与各营销服务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减轻各营销服务商压力,经公司研究决定:减免营销服务商2月风光SUV销售目标量、零售目标量;调整2月份贴息条件;疫情期间,按《市场推广指引》及相关补充通知积极做好线上推广及投放予以应对;合理备库,精准做好2月的提车计划。 与各营销服务商共度时艰。

08威马汽车CEO沈晖:

望政府出手帮助中小企业平稳度过疫情

短期来看,疫情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外出意愿和购买意愿,对于汽车这样依赖门店销售的行业来说,影响则会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压力会很大。 而从中长期来看,汽车行业会有序恢复生产,逐步走上既定轨道。

从消费端来看,疫情过后,消费者对私家车出行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强。 同时,消费者对二手?会更加审慎,也会进一步刺激新?消费。

面对这些短期困难,希望政府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防控疫情的同时,能在税费、房租、信贷政策、出台更多援企稳岗的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平稳度过疫情。

威?在春节假期前就搭建好了网络办公平台,目前威?的员工已经开始了有条不紊的线上办公,推动业务正常开展。 同时,为迎接威?各地机构在2月10号的正式复工,公司为员工准备了充足的口罩等用品,保护好每一位威?人的健康。

同时,为了优化疫情旗舰的客户体验,并方便消费者体验产品,目前威?汽车全国网点提供线上预订与上?试驾服务,并在官网上线了VR全景看?功能,帮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型的功能、设计、配置。

09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瑞峰:

危中有机抱定信心逆风向上

需要强调的是,疫情当前,现在不是谈论经济损失、汽车行业损失的时候,目前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最重要的,中国人应该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虽然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短期内肯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看影响不会太大。 就汽车行业发展来看,疫情的爆发对已经步入存量市场的中国车市而言无疑意味着更艰巨的挑战。

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这对行业和车企都将会是一场硬仗,但临危之时,也可能有更大的机遇,我们抱定信心,逆风向上,比恐慌和担忧更有效。

10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樊京涛:

三大支援助经销商共渡难关

面对这次疫情,北京现代为与经销商共渡难关,北京现代围绕销售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提出“三大支援”,从各个维度给出了减轻经销商压力的“良方”。

同时,为了体现对用户和消费者的关怀和责任,北京现代从特约店人员安全、营造安全购车环境、优化售后服务等维度出发,提出了“五项关爱”措施。

力争有效减轻经销商的库存和资金压力,同经销商站在同一战壕应对疫情挑战。 同时,北京现代还将于2月份延续促销政策支援,助力经销商节后有序恢复销售。 另外,针对疫情蔓延导致进店购车人数骤降的现状,北京现代将重点针对线上销售业务展开远程培训,进一步强化经销商线上销售能力,满足消费者疫情时期的购车需求。

11长安欧尚汽车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杨光华:

疫情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汽车行业已经具有了强大韧性

虽然此次疫情波及范围和深度都较大,但是长期来看影响是暂时的。 这源自于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深厚的韧性和实力。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在保持企业战略定力的同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部署行动。

面对此次疫情,长安欧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疫区投放力所能及之力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为经销商有效减压,并提升线上获客能力。

12广汽三菱:

汽车行业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

不可否认,本次疫情对全国经济造成了多方面影响,汽车行业尤为明显,生产、产业链供应等相对受阻,4S店活动、营销聚集活动等开展略难,大部分企业需停工减产来面对困境,对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更是一次严苛的考验。 而且就目前状况而言,今年的销售总量难与去年持平。

不过通过疫情,我们也发现人们对公共交通和网约车等热情下降的同时,对私家车购车的需求有所提升,特别是首购群体,刚需性购车或将提前。 所以,虽然困境当前,但我们相信中国汽车行业会在曲折中得到不断地进步发展。

受疫情影响,广汽三菱深刻领悟到整车厂与销售服务店是命运共同体这一道理,并为销售店提供相关复工指南,给出了“湖北省销售服务店2月放宽考核标准,优先应对疫情”等等政策,并迅速拓展优化企业线上销售渠道,将客户引导至广汽三菱线上购车平台,有效应对消费者无法到店或出行顾虑,与经销商一起共渡这一艰难时刻。

13寰球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市场暂歇期让企业专注内功提升

如果说这些年很多车企都忙于抢市场份额,提销量的话,目前的市场暂歇期反而会促使和帮助企业暂时放下数字报表,专注于内功提升,这一点在以往做到是不容易的。

14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中德诺浩汽车教育研究院院长孙勇:

预计2020年汽车销量将下滑10%

鉴于此次疫情将对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时间产生较大影响,预测2020年中国车市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汽车销量将比2019年下滑10%,至2320万辆左右,提前一年直接探底。

届时,建议从消费端出台刺激车市的政策:1、一年内减免购置税,2、一年内实行“零利率”贷款购车。

相信明年的车市会迎来复苏。

1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

疫情可能会加快行业洗牌速度

可以明显看到,此次疫情对于汽车行业的中短期影响较大。 不过,主流车企依靠多年历练出的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可通过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抓住疫情过后可能的消费端机会,将影响降到最低。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和产业格局调整,预计中的行业洗牌可能会来的更快。

在当下如此紧要时刻,企业应该把员工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之处,以足够的凝聚力打响复工后的市场争夺战。 同时,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长期坚定升级转型战略,短期调整经营目标和方针,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营销效率。 同时,有效的减轻经销商压力,并把关爱用户落到实处。

16汽车公社&每日汽车总编辑卫金桥:

车企须做好准备应对可能的种种风险

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加上中美贸易、韩日经济冲突以及英国脱欧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压在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头顶,过去的2019对于汽车全球产业并不是“友好”的一年,而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加上上述不利因素依然存在,或许前景更加悲观。 尽管最终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缺乏具体的估计,但整个事件对汽车行业带来的损失将远远超过2003年非典疫情。

如果疫情在2月份控制住,3月份除湖北之外结束传播风险,如此对汽车行业的加权影响在3%左右,那么一季度车市跌幅在20%~25%左右,全年预计下滑-6%~-7%;如果疫情拖到3月底甚至第二季度才能控制,加权影响将超过5%,那么一季度车市将跌去30%~40%,预计全年跌幅-9%~-10%左右。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形势,首先,希望车企出台给疫情严重的地区经销商和疫区供应链大幅度降低库存负担,包括金融政策、商务政策和担保业务等扶持政策。

其次,根据疫情的进展情况,车企需要合理安排上半年的排产计划,尤其是针对2020年的全年销售情况,要结合疫情的进展来展开。 除此之外,车企要针对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17汽车头条总编辑武卫强:

车企被动停下匆忙脚步思考提升用户体验

相对于当下的艰难局面,我对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持正面乐观态度。 这次疫情有助于车企停下追求业绩的匆忙脚步,思考并调整目前的经营策略和目标,将资金用在实实在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之处,让4S店成为用户最愿意去的安心港湾,让用户资产成为公司最大的资产。

18天天汽车CEO徐锋:

苦难时期现金流最重要

目前疫情的持续时间很关键,如果到3月份还未结束,那么整体车市上半年将处于停滞状态。 考虑到心理因素,今年上半年车市销量同比下滑30%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面对此次疫情所带来的巨大经营压力,车企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现金流。 因为,粮草充足才能熬过冬天,为此可以采取减产等措施。

侃车观点

对于这场席卷全国的疫情对车市和车企的经营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压力,从各位车企高管和行业专家的预判中,已经得到了共识。 然而,我们从他们的叙述和观点中更能感受到,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广阔格局。

我们相信,在各位资深汽车人的冷静研判中,中国车市只会将此次疫情所带来的考验化作契机,夯实内功,为以后的飞跃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车企不约而同地将减轻经销商压力,保证渠道活力放在了当前工作首位。 因为,历史上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就算天要塌下来,也只有一同擎起双手才能提升生存几率。 严寒袭来,唯有抱团才能取暖。

写在最后:

或许我们很难去亲眼见证一些人在企业壮大历程中所流下的汗水和泪水,也很少有机会去亲历他们应对困难和挑战时所经历的煎熬心境。 只是,这些中国汽车人从未止步于险阻和坎坷之前,因为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这个民族无畏且骄傲的血液。

地方今年经济工作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营商环境”"提振消费""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成为地方经济工作部署的高频词,展现了新年的开局势头,释放了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一是高质量发展。 广东、重庆、天律、山东、甘肃、南京、大庆等地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召开会议做出重点部署。 高质量发展成为多地会议高频词,这表明地方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找到了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并且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本地区节前召开的“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二是提振消费。 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多地陆续提出应对方案。 今年年初,多地出台了具体方案提振居民消费,提振消费在今年各地“拼经济”的大背景下居于重要位置。

三是投资。 围绕投资,多地加紧谋划布局。 新的一年,各地新老基建齐抓共进,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浮出水面。 推进经济运行稳步回升需要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从现在地方对今年经济发展的部署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并没有弱化,各地都在落实促增长的举措,扩投资火热开局,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这对经济发展将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是此次各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的关注重点。 优化营商环境,对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落实和深化“放管服”、打破隐形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1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署名文章《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刘鹤表示,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有效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这一决策的历史逻辑和时代背景、重大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三方面内容,刘鹤撰文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这是面对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全球经济原有供需循环受到干扰甚至被阻断、国内传统优势弱化、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新形势下,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

刘鹤指明未来五年围绕这一决策的七项主要任务,包括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等。

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

面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以来疫情冲击等,我国通过扩大内需系列举措有效对冲了负面影响,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实践证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

2015年以来,为了应对“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推出了“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我国进一步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关系调整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刘鹤表示。

刘鹤对当前国内外形势进行了分析。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调整宏观政策,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 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布局正在发生广泛深刻调整,能源资源等供应稳定性下降,全球经济原有供需循环受到干扰甚至被阻断。 特别是某些国家不顾国际关系准则和经贸规则,试图通过脱钩断链、打压企业等方式极限施压,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对全球总供需平衡产生重大冲击。 从国内看,近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领域风险因素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土地等传统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受到制约,亟待从供需两端发力,既扩大有效需求,又推动生产函数变革调整,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针对这种新形势,2020年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刘鹤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统筹谋划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推动供需良性互动,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刘鹤表示,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基础已经比较丰厚,但距离现代化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经济规模将不断壮大,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内需不断扩大且带动作用增强。 因为中国作为大国,内需拉动是大国的固有属性。

推动高质量扩内需,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刘鹤表示,推动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如何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刘鹤表示,扩大的内需必须是有效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有收入依托的消费、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需求。 财政和货币政策要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时出手,做到适时适度、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上做文章,提升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不能形成不符合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和产品,造成社会资源和财富浪费。

刘鹤表示,推动两者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表现在供给存在卡点、堵点、脆弱点,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我国供给存在哪些突出的卡点、堵点、脆弱点?刘鹤重点列举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在对外依赖度高、短期难以有外部替代来源,可能会出现断供断链的领域,要加快补短板。 二是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如优质品牌商品,育幼养老、健康文化等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研发设计、会计审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绿色生态产品等,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优化供给结构。 三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形成经济发展不竭动力。

在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时,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刘鹤表示,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 坚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就是要充分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为市场主体营造长期稳定的良好发展预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市场自主支出意愿和能力,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

有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壮大,需求本身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传统动能在减弱,包括城镇化进程、千人汽车保有量、房屋居住面积等都将告别原来的快速提升阶段,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在做大蛋糕同时需要做好机会均等、机会共享等分蛋糕相关事情。 与此同时,需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因为随着研发资金、人才等高级要素的流动,会对当地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着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等七项主要任务

刘鹤表示,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找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点,系统有力精准施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具体而言,有机结合点包括以下七项主要任务。

刘鹤表示,着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要有效挖掘内需潜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妨碍国内大循环的各种障碍,尤其要重视在极端情况下,实现中等水平可循环。 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好开放对拓展循环空间的作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

刘鹤表示,着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 要加强预期管理,提高宏观政策透明度、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努力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释放现代化建设蕴藏的巨大消费和投资潜力。

刘鹤表示,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要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刘鹤表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要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针对人口变化中长期新趋势,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针对金融结构性重组迫切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刘鹤表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面对某些国家对我国脱钩断链企图,要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特别是要补齐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等突出短板,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刘鹤表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地区集聚。 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刘鹤表示,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要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需求侧管理,抓住主要风险点加大流动性注入和预期管理,处理好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 与此同时,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治理能力,优化金融体系功能,改善资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达到更高水平的供求平衡,使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建立在强劲健康的经济基本面之上。

面对来自供应链的冲击,企业层面已经在进行适应性调整。 美国波士顿咨询中国区北京负责人周园表示,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已经出现从全球布局到区域化布局的转变,有越来越多企业不再只是拥有一个全球中心,而是选择建立多个区域化供应链中心,这样既能分散风险,也能更好回应市场。 面对上升的不确定因素,过于集中的供应链风险增高,所以越来越多企业加强了对上游关键原材料的多元采购,设置多个工厂的柔性生产,同时还要搭建紧急备用的物流通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扩大内需的要求是“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这是出于防风险的角度。 比如扩大内需要上马投资项目,但是不能盲目上项目,项目应该有本金,且要考虑整体负债水平。 “尤其要重视在极端情况下,实现中等水平可循环”是个新提法。 这可能意味着,国内要注重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物流、人流等保持相对正常的循环,也要避免多重政策叠加带来的合成谬误,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同时,为了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政策层面应留有余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4432.html
西媒 马马达什维利经纪人已抵达瓦伦西亚 即将商谈球员未来
古埃及的神圣时空与信仰之谜 颜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