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央行 突传重磅!

伊朗央行传出重磅消息!

据伊朗国际报道,一次重大网络攻击针对了伊朗中央银行(CBI)和其他几家银行,导致该国银行系统大面积中断。此次攻击发生于当地时间周三(也有报道说是周二),被称为伊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之一。不过,涉及此次被黑事件的官方确认仍未完成,也无其他消息来源证实伊朗银行遭受任何袭击或破坏。

伊朗国际表示,伊朗官方数小时以来一直在试图掩盖这次袭击。并声称黑客已经获取了数百万伊朗人的银行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在此消息发出之后,券商中国记者尝试打开伊朗央行官网,却能顺利打开,且未出现异常。值得一提的是,事情过去了十多个小时,伊朗官方仍未给出必要的澄清。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影响又有多大?

伊朗银行系统出事?

据伊朗国际报道,伊朗中央银行(CBI)和其他几家银行遭受大规模网络攻击,导致伊朗银行系统大面积中断。初步评估显示,这可能是该国基础设施遭受的最严重的网络攻击之一。该媒体还称,黑客据称窃取了CBI和其他多家金融机构系统的敏感数据。损失的详细程度仍在评估中,当局尚未对此事发表评论。

上述媒体称,此次黑客攻击可能是针对伊朗政府基础设施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之一”。该媒体并未透露黑客的身份。但称黑客获取了数百万伊朗人的银行详细信息和信用卡信息。伊朗方面整天都在试图掩盖有关网络攻击的消息。

自2019年以来,华盛顿一直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原因是伊朗革命卫队和真主党(德黑兰在黎巴嫩的代理人)为其提供支持,美国将其卫队和真主党定为恐怖组织。

让人奇怪的是,虽然外媒频繁报道,但伊朗有关方面一直未出来澄清事实真相。券商中国记者亦尝试打开伊朗央行网站,也并未发现异常。而伊朗国际是与沙特有官方关系的伦敦媒体报道。

2023年1月,伊朗声称,成功挫败了针对该国中央银行的网络攻击。上一次针对伊朗机构的网络攻击发生在去年12月,当时该国大部分加油站在网络攻击中遭到破坏,伊朗人将此归咎于以色列和美国。有分析人士认为,本周发生的网络攻击很可能是西方国家向伊朗发出的一个信号,即传递一种可以对伊朗造成怎样伤害的信息。

微妙的局势

此次网络攻击发生之际,国际社会对伊朗在该地区的行为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因为伊朗誓言要对本月早些时候暗杀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进行报复。

英国、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警告伊朗“将对任何针对以色列的袭击承担责任”,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危及达成停火和释放人质协议的努力。英国首相凯尔·斯塔默、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呼吁伊朗及其盟友不要发动袭击,强调恢复以色列和哈马斯谈判的紧迫性。

周三早些时候,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就所认为的威胁发表了讲话,他表示:“美国、英国和犹太复国主义者夸大敌人的能力,目的是在我们人民中散布恐惧。敌人的力量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强大。我们必须依靠自己。敌人的目标是通过心理战迫使我们在政治和经济上撤退,从而实现其目标。”

中东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担心伊朗会因哈马斯政治领袖被暗杀而对以色列实施报复性袭击。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已直接向以色列和伊朗传达“任何人都不应升级这场冲突”的信息,并补充说,停火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并可能因地区局势进一步升级而受到威胁。伊朗亦表示,考虑放弃对以色列实施报复的计划,以换取加沙停火。

然而,伊朗的表态并未让大家安心。有分析人士称,这是伊朗的拖延战术。真主党仍然是德黑兰要打出的一张有力的王牌。伊朗政权军队因核制裁而受到削弱,真主党是一张必须巧妙打出的王牌。

美国总统拜登13日表示,加沙停火协议可以阻止伊朗对以色列发起报复性袭击。此前哈马斯领导人在德黑兰遇害导致该地区紧张局势升温。据报道,当被问及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能否使伊朗不发动袭击时,拜登说:“这是我的期望。” 尽管谈判“越来越艰难”,但他“不会放弃”。

责编:王璐璐‍‍‍‍‍‍‍‍‍‍‍

校对:苏焕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2010年5月---10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政治考试!

5月5月1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 展期由5月1日至10月31日。 5月2日—2010年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二次山崩事⺌件。 5月2日—欧元区成员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共同向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的贷⺌款,以帮助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渡过难关。 5月3日—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和联合航空公⺌司正式宣布达成了价值31.5亿美元的合并交易。 新公⺌司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其总⺌部将设在芝⺌加⺌哥。 5月3日—印度孟买特别法庭裁定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案唯一现场被活捉的疑犯穆⺌罕⺌默⺌德·阿吉马·卡萨布的谋杀和对印度发动战争等罪名成⺌立。 5月3日—泰国总⺌理阿披实提出包括计划于11月14日举行大⺌选的“五点和解方案”,以解决国内的政治危⺌机。 5月4日—阿根廷前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当选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首任秘⺌书长。 5月5日—印⺌尼财政部⺌长斯里·穆里亚尼·英德拉瓦蒂获委任为世界银⺌行行政总裁。 5月5日—希腊数万⺌人举行罢⺌工和示⺌威抗⺌议活动,以反⺌对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严厉紧缩措施,抗⺌议活动共造成3人死亡。 5月6日—迫于⺌红衫军反政⺌府集⺌会的压力,泰国总⺌理阿披实·威差奇瓦宣布将于9月解散国⺌会下⺌议⺌院,并在11月举行议会选⺌举。 5月6日—毛里求斯总⺌理纳文钱德拉·拉姆古兰率领的执⺌政联盟在5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将连任总⺌理。 5月6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准许埃及、沙特和阿联三国使用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这是首批获准使用的国际化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的国⺌家。 5月6日—美国股市崩⺌盘下跌998.50点,随后反弹。 收市跌347.8点。 5月7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科学家斯万特·帕博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尼安德特人曾和智人发生过小范围的交⺌配。 5月8日-埃及商人穆⺌罕⺌默⺌德·法耶兹以15亿英镑的价⺌格将英国哈罗德百货公⺌司出⺌售给卡达主⺌权基⺌金管理机⺌构旗下的卡达控股公⺌司。 5月8日至5月10日—香⺌港全体立法⺌会⺌议员(不包拮参与五区公⺌投的五位)访问上⺌海,行程包括参观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5月8日-发生葵盛东邨斩人事⺌件,香⺌港葵盛东邨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男住客于邨内斩伤五人,其中两人死亡。 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2010年莫斯科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阅兵式”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 5月10日—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 结果自⺌由党⺌的总统候选人小艾奎诺获胜,将成为菲律宾的新任总统。 5月10日—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宣布吸收爱沙尼亚、以色列和斯洛文尼亚三个国⺌家为新成员,其成员数量增至34个。 5月10日—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主要西方经济体中⺌央银⺌行联手推出一套旨在维护欧洲和世界金融稳定的措施,包括设立一项高达7500亿欧元的危⺌机应对基⺌金。 5月12日—利⺌比⺌亚泛非航空公⺌司一架A330客机在的黎波里国际机场降落时坠毁,机上103人死亡,仅1人幸存。 5月14日—美国亚特兰提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发射升空,运送俄罗斯黎明号试验舱前往国际太空站,这是亚特兰提斯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航行。 5月15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将执行第25次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132),携带关键组件前往国际空间站,任务期15天,预计宇航员讲进行至少3次太空行走。 5月16日—香⺌港举行立法⺌会补选,约340万已登记的地区直选选民将选出因五区公⺌投所产生的5个立法⺌会⺌议席空缺(即每个地方选区1个)。 5月16日—出现月掩金星现象。 5月17日—参加“五区总辞”的五名香⺌港立法⺌会泛民⺌主派议员在16日举行的香⺌港立法⺌会地方选区补选中重新当选为议员。 5月17日—葡萄牙总统阿尼巴尔·卡瓦科·席尔瓦决定签署议会通过的允许同⺌性婚姻的法案,葡萄牙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5月17日—伊朗与土耳其、巴西达成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核燃料交换协议,伊朗承诺将1200公斤纯度为3.5%的浓缩铀运到土耳其,以换取国际社⺌会提供的120公斤纯度为20%的浓缩铀。 5月18日—德国金融监⺌管局在波恩宣布,自本月19日开始,禁止对欧元区国⺌家的国债以及部分金融机⺌构股票等进行“裸空交易”。 5月20日—韩国公布天⺌安号下沉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天⺌安号是被一艘北朝⺌鲜潜艇发射鱼雷所击沈,不过北朝⺌鲜当⺌局不但坚决否认,要派另一组人员深入调⺌查,还扬言如果遭到制裁,将不惜发动全面战争。 5月20日—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率领的研究团队首次合成一个由人造基因组控⺌制,可以自行复制的人造细胞。 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9票赞成3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这一表决结果意味着美国金融体⺌系改⺌革走出关键一步。 5月22日—印度航空快运812号班机,一架从迪拜飞往印度的波音737客机,在当地时间早上6点半左右,降落时冲出跑道。 5月24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就天⺌安号沉没事⺌件对国⺌民发表讲话,阐述韩国政⺌府相关立场,要求北朝⺌鲜道歉,表示将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中断韩朝贸易、合作与交流,并将与有关国⺌家协商后把这一事⺌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5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着陆,完成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太空飞行。 5月26日—美国苹果公⺌司的股票市值超过微软公⺌司,成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的技术公⺌司。 5月2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仅在马达加斯加存活的德氏小鸊鷉‎由于受到外来肉食性鱼类线鳢的入侵,以及人类设置的渔网摧⺌残,已灭绝。 5月26日—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当日抵达深圳富⺌士⺌康龙华厂房,就年内十一宗自⺌杀案探视。 但当晚即出现第十二宗坠楼事⺌件。 5月28日—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在西孟加拉邦对一段铁轨实施破⺌坏,导致一辆列车出轨,造成至少80人死亡。 5月28日—台⺌湾发生翁奇楠命⺌案5月31日—六艘正前往加沙地带的国际人道救援船只遭以色列海军突击队海空拦截及袭⺌击,造成至少10人死亡,国际各⺌界(包括欧洲联盟、阿⺌拉⺌伯联盟、联合国⺌安理会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谴责以色列的袭⺌击行为。 5月——核不扩散条约的18⺌9个签约国将于美国纽约召开审议大⺌会。 6⺌月6⺌月2日—中国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四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升空。 6⺌月2日—英国坎布里亚郡发生一起严重的枪击案,造成了至少13人死亡,多人受伤。 6⺌月2日—MLB底特律老虎队与克里夫兰印地安人比赛时,因一垒审Jim Joyce误判导致底特律老虎队投手Armando Galarraga的无安打比赛及完全比赛飞了,赛后Jim Joyce相当自责由此事连美国政⺌府也相当关切。 6⺌月3日—来自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六名志愿者开始为期520天的火星模拟飞行隔离生活。 6⺌月⺌⺌4日—尼日利亚扎姆法拉州的铅毒案,死亡人数达163人,当中111人是儿童。 6⺌月⺌⺌4日—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釜山召开。 6⺌月⺌⺌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首次试射升空。 6⺌月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根据分析卡西尼号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发现了生命存在的迹象。 6⺌月7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免除金英日的内阁总⺌理职务,选⺌举崔永林为新的内阁总⺌理,选⺌举张成泽为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 6⺌月7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地方法⺌院裁定原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8名管理人员在1984年发生的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件中犯有疏忽导致⺌死亡等罪。 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2票赞成,两票反⺌对,一票弃权通过了对伊朗实施的第四轮制裁的第1929号决议,其中包括收紧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和扩大对伊朗的武⺌器禁运。 6⺌月9日—以Super Junior在世⺌博开唱为导火线,网友发起6⺌9圣⺌战,破⺌坏各大网站与讨论版。 6⺌月10日—荷兰自⺌由民⺌主人⺌民党在9日举行的荷兰大⺌选中赢得国⺌会二院的多数席位,将获得优先组阁权。 6⺌月10日—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在全罗南道高兴郡的罗老宇航中心第二次发射升空时失败坠毁。 6⺌月11日—7月12日: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 6⺌月12日—2010年中⺌华民国乡镇市民代表暨村里长选⺌举。 6⺌月13日-游隼号(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计划),于日本时间22时51携带小行星之岩石标本返回地球。 6⺌月13日—比利时举行国⺌会大⺌选。 6⺌月16日—港铁货运列车最后一日行驶。 6⺌月18日—霹雳国际多媒体(霹雳布袋戏)本年中强档大戏‘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上档发行。 6⺌月25日—已故世界巨星麦可杰克森逝世一周⺌年。 6⺌月25日—G8、G20将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汉斯维尔召开。 6⺌月25日—韩战开战六十周⺌年(1950年~2010年)。 6⺌月26日—金曲奖于台⺌北小巨蛋举行盛大颁奖典礼。 6⺌月26日—民⺌主进步党下午在台⺌北发起反ECFA游⺌行,据了解主因乃是不满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政策。 6⺌月28日—布隆迪举行总统选⺌举,现任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在此次选⺌举中获得91.62%的选票,将连任总统。 6⺌月29日—中⺌华民国(台⺌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双方分治六十年后,于今日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 7月7月1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等5国组成的东非共同体正式启动东非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实现自⺌由流动。 7月3日—吉尔吉斯临时政⺌府总⺌理罗萨·奥坦巴耶娃在首都比什凯克宣誓就任吉尔吉斯过渡时期总统。 7月4日—波兰代总统、众⺌议⺌院议长、执⺌政党公⺌民纲领党候选人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当选新一任波兰总统。 7月7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在重庆被执行死刑。 7月11日—日全食。 仅有南太平洋部分地区(特别是复活节岛)和南美洲南部地区可见。 7月12日—世界杯足球赛冠军赛,由西班牙夺冠,结束了2010世界杯足球赛7月17日—7月27日-国防部艺术工作总队正式演出,将于金门与其他岛屿巡回表演。 7月19日—7月23日-汉光演习兵棋推演正式展开。 7月22日—香⺌港受台风灿都的雨带影响,带来大雨及雷暴,香⺌港天文台于50分钟内将所有暴雨警告信号及恶劣天气警告全部发出,暴雨造成4人死亡。 7月31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及现任国务卿希拉莉的独⺌生⺌女切尔西于纽约下嫁予梅兹文斯基。 8月8月4日—太阳连续发生4次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开始掠过地球。 8月8日—中国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至少1435人死亡,330人失踪。 8月14日至8月26日—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 8月15日—二次大战结束65周⺌年。 8月19日—中国新⺌疆阿克苏发生一起爆⺌炸袭⺌击事⺌件,导致至少7人死亡,14人受伤。 8月19日至8月27日—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 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社的旅行团在菲律宾马尼拉遭到挟持。 持续接近11小时的挟持事⺌件,枪⺌手先后释放8个人,可是事情最后还是以流⺌血结束。 在巴士上面剩下的15个人质,8名人质死亡,7名人质受伤,枪⺌手最终被击毙。 香⺌港为此事⺌件在24日-26日定为全港哀⺌悼⺌日;菲律宾则在25日定为全国哀⺌悼⺌日。 8月24日—中国河南航空一架E190飞机,于黑龙江伊春林都机场着陆时失事,造成42人死亡。 8月31日—美国于2009年2月27日公布的从伊拉克撤军的最后限定日期。 8月—爱丁堡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8月—伦敦诺丁丘嘉年华会。 9月9月1日至9月4日—2010年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大⺌会在台⺌湾的新竹市举办。 9月13日至9月14日—中⺌华民国(台⺌湾)海巡署“和星舰”等六舰一船五艇于13日下午3时56分协同台⺌湾籍渔船“感恩99号”出发前往钓⺌鱼台列屿宣示主⺌权进行保钓运动,于隔日14号凌晨1时47分进入距钓⺌鱼台列屿西南方23里处,双方对峙超过五个小时,后遭日本驱离,此行动虽是失败,但此举获得中国大⺌陆与香⺌港网友赞扬。 9月17日—Iphone 4将首度在台⺌湾开卖。 9月19日—凡那比台风于上午8时40分由花莲县丰滨乡附近登陆。 9月21日—921集集大地⺌震11周⺌年,当时中部地区发生芮氏规模7.3剧烈地⺌震,造成2400人死亡、超过8500人受伤。 9月22日—因进行新线的拆解与调试,广州地铁2号线即日起停止运行三日。 9月25日—广州地铁2号线与昌岗站—广州南站延长线及三元里站—嘉和望岗站延长线接驳,广州地铁8号线由新建之凤凰新村—昌岗段与原2号线晓港—万胜围段接驳,并两线预计于此日开通。 9月30日—霹雳国际多媒体(霹雳布袋戏)位于台⺌湾云林县土库镇的布袋戏摄影棚凌晨1点50分左右发生火灾,火势延烧2小时,其中有高达2000多尊的布袋戏偶,如:一页书、素还真、叶小钗等本尊戏偶惨遭熏黑或烧毁,预估造成新台币上亿⺌元的损失,以致于霹雳国际多媒体从原发行日11月05日延后到 11月12日发行年度最新强档,“霹雳经武纪之枭皇论战”10月10月1日-香⺌港前九广铁路(现为港铁东铁线)成⺌立100周⺌年(1910年~2010年)。 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10月1日-台⺌湾第47届金马奖入围名单公布。 10月3日—两德统⺌一20周⺌年(10月3日)及巴西总统选⺌举。 10月4日—匈牙利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市一个铝厂有毒废水池决堤,导致大约100万立方米含有铅等重金属的有毒废水涌⺌向附近3个村镇和河流,许多房屋被淹,农田被毁。 截至8日,泄⺌漏造成的死亡人数上升至7人。 10月5日-葡萄牙改为共⺌和国100周⺌年。 10月10日-中⺌华民国建⺌国99周⺌年国庆。 10月25日—台⺌湾光⺌复65周⺌年。 10月31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闭幕。

关于未来两年的经济走向问题?

中国银行今日在本报独家发布的报告称,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出现拐点,衰退的导火索可能是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国经济将同步放缓,但在财富效应和奥运经济的推动下,今年股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报告看好今年股市保持较高增长的前景。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包括,支出结构、收入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产出结构的失衡。 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报告认为,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这些风险包括: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市场危机、美元疲软、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恶化、重大疫情发生和贫富悬殊拉大等。 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逐步放大传导效应,未来1-2年内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 但报告认为,全球经济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因素。 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将与全球同步放缓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陈卫东 王家强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形势变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未来2-3年全球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的可能,由此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问题。 2008年以后,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将与全球同步趋缓,但结构将更加合理,发展将更加稳健。 一、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 从2001年低谷开始,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周期已经长达6年。 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周期开始错配,客观上提高了全球经济的灵活性。 第一季度,欧洲和日本稳步增长,有效缓解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第三季度,欧洲和日本经济开始放缓,美国经济则强劲增长。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脱钩于单一的发达经济体,速度、质量和效益都在提高,金融体系更为稳健。 随着最近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经济是否还会继续高增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认为,在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地缘政治冲突、油价高涨、美国次贷危机等重大风险挑战下,未来两年内发达经济体可能不会再现2007年的好运,从而步入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但是仍然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 第一,从经济发展周期看,全球经济增长将迎来拐点。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对于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纯货币周期、投资过度周期等数十种理论解释,并划分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 其中,熊彼特“创新”经济周期较为典型,并与全球经济增长的实际较为吻合。 即:技术发明和制度创新等因素,使经济增长呈现大约50年左右的长周期波动,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大约9-10年的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平均约为3-4年的短周期。 按此方法划分,18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产业革命、蒸汽动力革命、电力动力革命、福特制大生产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5个创新因素带来的经济长周期。 最近的一个长周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产品设计、开发和使用的周期大幅缩短,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化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的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从时间跨度看,本轮全球经济长周期从1983年开始,至今持续了接近25年的扩张,如果以长周期的规律演进,2009年左右将可能是本轮世界经济长周期的下降期开始;本轮长周期由若干个9-10年的中周期组成,从2001年开始的最新一轮中周期可能持续到2009年前后。 总之,人类社会几百年来所观察到的数据显示,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在经过长期的强劲扩张之后陷入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在增强。 因此,仅从经济周期的一般运行规律出发,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完全有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第二,本轮全球经济增长周期有其客观原因。 全球经济的本轮中周期从2001年的短暂衰退开始,此后经历了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的加速增长,2005年轻微回落(共4年的短周期),2006年又有所加速。 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未来两年的预测数据看,2008年虽会放缓,仍然会持续较为强劲地扩张(共3年的短周期)。 本轮全球经济的强劲扩张周期展现出全球普遍性增长、全球经济失衡、高增长伴随低通胀、资产泡沫严重等重要特征,这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 形成原因主要包括: 全球低利率政策。 为应对2001年经济衰退,美国将基准利率一度下调到1%的历史低点;日本实行了6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其他区域的利率也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低利率刺激了全球流动性的高涨,全球主要经济体M2与GDP的比率普遍提高了2-3倍。 充裕的流动性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市场膨胀和投资、消费的增长。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融入到全球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如果用国际贸易额、国外总资产、国外总负债与GDP的比率来衡量全球化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比率大约增长了3倍。 同时,资源、人力在全球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全球通胀的威胁,也提高了全球产能的极限。 信息技术革命继续发挥作用。 本轮长周期的技术动因是信息技术革命,全球信息网络助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创新周期呈级数般缩短,推动消费产品结构的升级。 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2001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在总体上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许多重大风险与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挑战,四大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前景。 (1)经济因素 尽管全球失衡无序调整和贸易保护升级的冲击力巨大,但目前都不大可能发生。 当前最具威胁性的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对此二者的影响做好应对准备至关重要。 首先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 观察9.11事件后美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关键。 其基本的发展主线是:①网络泡沫破灭,在“9.11”导火索的引发下,美国经济衰退—→②美联储降息,乐观预期心理回升、流动性过剩—→③住房抵押贷款火暴,房地产泡沫吹大—→④正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强劲增长—→⑤公司利润猛增,推动股市膨胀,进一步刺激消费—→⑥美联储利率升至高位,房屋贷款需求下滑,房价开始下跌—→⑦住房建设投资下滑,次级抵押贷款问题浮出水面—→⑧股市和衍生品市场动荡—→⑨信贷紧缩和财富效应冲击,投资与消费受到影响—→⑩美国经济减速,进而波及全球。 2007年美国经济尚能维持放缓的趋势,但未来1-2年内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因为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刚刚开始,其传导效应将在1-2年内达到最大。 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房市不景气导致了经济滑坡,在美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其他区域或许能够与美国脱钩,但是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 其次来看石油价格的冲击。 石油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美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石油价格却攀升到历史高位。 石油价格持续攀升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能源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 第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石油出口国家组成了联盟,随时可能通过限产抬高价格,因此石油供应的前景较为悲观。 第三,地缘政治冲突和金融因素随时在推高油价。 第四,金融因素推动。 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与衍生金融工具参与了石油价格的炒作;加之美元贬值趋势不断,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也会持续攀升。 2006-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似乎未对全球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 但是今后石油价格可能持续居于高位,高油价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风险。 事实上,全球通胀压力的一个根源就是高油价的传递效应,其基本途径是:高油价→替代能源开发→玉米价格上涨→粮食、肉类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其余商品价格上涨。 高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是:第一,油价高涨,消费需求下降,以汽车、化工等为代表的石油消耗相关产业会受到连累;第二,高油价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各国央行即使在经济陷入困境时,货币政策也无法放松,经济增长笼罩“滞胀”阴影;第三,高油价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能源冲突,一些主要的强权国家随时会发动战争机器,从而威胁经济增长的基本环境。 (2)金融因素 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可能发生转折、股票和衍生品等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美元面临贬值危机。 这些因素彼此联系紧密,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其他因素的联动反应。 我们认为,金融市场泡沫深度调整引发的金融危机,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可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风险。 股票市场泡沫是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的结果。 但是,当前全球突然的流动性紧缩随时可能发生,最为关键的是市场信心。 市场信心发生逆转,全球股票市场泡沫破灭的风险是完全可能发生的。 全球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同时在透明度和监管力度上严重滞后,这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效应,对交易者和监管者都提出了更大的管理压力。 美元汇率自2000年以来的持续下跌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果在未来1-2年内美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下滑乃至衰退,美元危机的脚步将会走近。 美元跌势加剧,资金将会从美元资产流走;但是,当美元重新大幅反弹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将可能远甚于次按风暴。 (3)政治与社会因素 对全球经济可能带来严重冲击的政治与社会因素包括:世界战争、地缘政治冲突、国内战争、转型国家的贪污腐败、少数政权的突发更替、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动乱等。 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战争与社会动荡。 当前国际社会最为担忧的部分地缘政治冲突包括:一是美国基于石油资源争夺战略的考虑,可能会借阻止核武扩展的名义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国际油价推高,全球遭受重创。 二是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冲突,甚至有专家认为2015年美俄之间将会发生战争。 总之,随着未来全球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将是悬在全球经济头顶上的利剑。 由于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动荡,也可导致一国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非洲长期的动荡不安就是典型例子。 广大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在经济高增长的时期,贫富差距问题暂时得到缓解。 但是,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的风险将大大提升。 (4)气候与环境因素 气候与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一些短期内不为人们所控制的突发因素。 目前最具全球性的是气候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引致的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也在增多,对未来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以气候变化为例。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一些评估认为,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层出不穷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法规,全球大多数行业必须考虑为此额外投入巨额成本。 在这些行业中,农业和旅游业在恶劣的天气变化面前受冲击最大;银行和保险业也会因此损失严重;增税政策必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价格,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影响。 第四,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面临上述风险因素的威胁,本轮经济扩张周期将在何时结束,或者说未来5年中在哪一年可能陷入衰退,目前国际上有着不同的看法。 乐观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延长了本轮经济的扩张周期,而且全球经济随着宏观管理政策的成熟而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悲观者认为本轮经济周期由货币扩张刺激而成,将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的破灭和全球失衡的调整而陷入衰退。 把握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在推动本轮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因素中,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推动作用是否会受到制约;第二,在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中,哪些可能发生,其具体影响有多大;第三,各国实际上不会坐视危机不管,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将发挥多大作用。 我们认为,未来2年内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包括:第一,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可能性增大,衰退来临的导火索将可能是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第二,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 同时,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还会面临一些有利因素,包括:第一,全球政策协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机的损失,由于各类组织与研究机构在不停地发出警告,主要国家的政府事实上也在清醒地调整政策,这些行动虽然不可能根本消除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产生的可能,并可在风险因素发生后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程度。 第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消失,包括:全球流动性过剩未完全逆转、全球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而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力仍然明显,以及相对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等。 第三,全球新兴市场经济规模日益庞大,而且增长速度持续高位,增长质量日益提高,金融体系稳步完善,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发挥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避免全球衰退的中坚力量。 综合分析,2007年,全球经济尚可保持较高增速。 2008-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中等程度的调整,但不至于走向全面的衰退或大萧条。 在这个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可能会受到经济减缓、金融市场波动冲击;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三、应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 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支出结构: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 中国以高投资形成的产出,在内需有限的背景下,只能大量地通过出口予以消化,这使得中国消费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振。 与各国比较,中国目前的投资率也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 这种支出结构的风险是,一旦国外需求大幅下滑,势必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降直至面临关闭风险,带来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2006年以来,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引起了汽车、住房消费的升温,消费支出结构趋于改善;高投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反弹压力犹存;同时,出口增长仍然很快,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成为当前推动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 如果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改变,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将会变得更为脆弱。 2、收入结构:政府与企业收入增幅相对较高,居民收入占比较低 在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中国职工工资增长水平相对较快。 有资料显示,过去15年中国的工资上涨是全世界最快的。 尽管如此,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税收与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仍然远低于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增长。 这种收入分配结构下,由政府和企业投资主导的高投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 但是,在新的体制下,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障尚未建立起来,受财富效应和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3、行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增加,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第三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充分,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9.4%。 近年来随着中国商品贸易的迅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006年接近了50%。 总体上,中国产业结构仍不合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这显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仍然处于较低端的地位。 过度的工业化将对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知识经济更多地需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活跃和发展。 实际上,由于资源禀赋和国际分工的差异,全球经济增长的结构必然存在差异,但是中国是全球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以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环节已经较大程度地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国家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分工,中东、非洲和俄罗斯则主要依赖本国资源条件,在初级产品开采等产业取得较大发展。 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50%左右。 4、区域结构:东部发展迅速,中西部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东部先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长期保持这样的格局也带来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51.2%上升到了60%,中部地区从29.6%下降到了23%,西部地区从19.2%下降到了17%。 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未能有效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崛起战略起步晚,也导致中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同时,中国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2006年这个差距已经达到3.3比1。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其风险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发展形成威胁。 5、投入-产出结构:高消耗与低附加值产出并存 中国具有低人力成本优势,缺少技术创新。 中国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大国,造成了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多。 而且,为了使产品保持长期的低成本优势,生产企业削减成本,在环境治理、劳工福利、安全保护、产品质检、知识产权研发等方面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 中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 但是,中国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水平。 2005年,GDP仅占世界的5.0%,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分别占全球的7.4%、41% 、30% 、27%和40%。 单位GDP能耗大约是日本的7.20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全球的3.28倍。 由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的链条,生产利润实际上大部分被国际资本和专利技术拿走,本国居民留下的是劳动力报酬低、消费低和生活环境改善缓慢,整个社会福利损失较为严重。 在高投入—低附加值产出—低消费的增长模式下,经济发展将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从而制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周期由波动频繁向稳定增长转变 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展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特征。 1978年以前,波动频繁,大起大落;1978年以后,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超长的时期;1997年至今,经济增长步入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期。 对比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展现出全新的特征,包括波动的路径上移、波段加长、波幅减小等特征,特别是1997年以后经历了一个超长的经济加速增长周期,同时伴随的是较低的通胀水平,在新中国经济史上乃至与同期世界各国相比都是少有的。 中国独特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模式背后的成因包括: 第一、中国具备了劳动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积极、政治稳定和中产阶层兴起等重要条件,这是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 第二、高储蓄、低劳动成本、积极的引进外资、对外开放并加入WTO,使中国高投资的资金来源、高产出的消费市场得到有力保障。 第三、中国以政府和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效率得到发挥的同时,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成熟和有效,可及时熨平经济中过热或过冷的苗头。 第四、中国实施了成功的改革措施。 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经济改革措施,极大释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增长潜力,制度红利充分得到挖掘;积极稳妥的金融改革与开放措施,有效化解了外来金融风险的冲击。 第五、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建设和谐世界、韬光养晦的对外政策,为中国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总之,支持中国经济超长周期增长的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在增强,抵御外部非常冲击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从而有效克服了诸如重大洪灾和疫情、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持续长期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周期前景如何?在三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下行的周期性风险,甚至是硬着陆的风险:第一,通货膨胀失控导致宏观政策急刹车;第二,全球经济崩溃导致中国出口经历严重的衰退;第三,产能持续以高于总需求的速度增长,继而发生产能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 因此,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将上述三种情形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将可以延长此轮经济增长周期。 基于中国具备的基本经济增长条件,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两年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但增幅会趋于下降。 首先,全球经济崩溃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度的调整不足以导致中国出口严重衰退。 同时,通货膨胀在相当程度上是短期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产能,这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条件。 只要目前在货币政策上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并不是最大的威胁。 第二,中国内需呈继续扩大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亦趋于合理。 未来数年中国国内消费将进入高增长期,人口老化问题不会在未来10年里阻碍中国经济增长,除非美国经济出现意外衰退导致外需下降。 同时,城市化继续发展,今后经济增长不仅来自中等阶层的贡献,更多地来自于城市化过程中投资与消费的增加。 第三,改革、教育和技术的推动作用。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多项经济社会改革,只要改革能够持续,中国经济就将持续增长。 此外,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还有教育和技术,政府在教育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一个经济体长期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它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 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中国依靠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还远没有被充分利用。 中国完全有能力挖掘潜力,在未来几年或者更长时间里维持高速增长。 四、未来两年展望: 中国经济与全球同步放缓 总之,全球经济正在面临周期性调整的风险,会与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共振效应。 同时,中国经济近30年来持续高增长的背后,积累了一系列结构问题,从长远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压力,根本原因也是上述问题的综合体。 这些结构问题,是在中国特殊国情和国际分工体系演变下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形成挑战。 本届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结构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划和决策。 比如,扩大内需,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开发,征收各种资源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在教育、社会保障、科研等事业上加大投入,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引导资金和资源的配置;加快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走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 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利好因素。 只要中国能够稳步地推进改革开放,对内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对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在未来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 近期国际经济发生着风云变化,尚未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影响。 2007年以后股市持续向好,财富效应推动消费继续增长,2008年又适逢奥运会举办带来更大的拉动效应,因此2007年和2008年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而且,借助奥运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综合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稳步回落,质量和结构更趋改善,走向更为平衡的增长模式,为未来20年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东莞、广州、深圳的的优势在于 1、独特的地理优势,靠近香港 2、交通环境非常好,有海陆空大动脉 3、优良的、配套齐全的产业结构 4、大量的低成本的劳动力 5、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6、特色工业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优势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优势还在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人才聚集。 而成都的优势很明显的就是西部大开发以及过去的三线经济(国防、重工业等国家重点企业)。 成都缺少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

国际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体系重新构建研究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使世界上许多国家蒙受损失,世界各国在积极救市的同时,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不仅10月底的亚欧首脑会议达成了改革共识,即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融峰会,也将讨论这一焦点问题。 国际金融体系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改?中国能起什么作用?围绕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与驻华盛顿、伦敦和东京的三位记者进行了连线访谈。 国际金融体系不改不行了 编辑: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对其教训都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要求,各位所了解的情况如何? 半月谈驻东京记者刘浩远: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日本也深受其害,股市狂泻不止、日元急剧飙升、企业业绩下滑、经济增长倒退……目前,日本学术界和经济金融界的主流看法是,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主导的过度自由经济模式,政府监管缺位导致虚拟经济放任自流,引发金融混乱和恐慌并危及实体经济。 日本东京财团政策研究部研究员关山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欧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助长了金融市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再加上现代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开发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相互关联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跨国交易,使人难以把握其真正的风险。 面对这种跨国交易的巨大市场,国际社会没有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各国也无法预防问题的发生,致使危机迅速蔓延全球。 关山健认为,必须对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反思,重新认识以特定国家的货币作为基准货币的国际经济体系极易受特定国家经济金融形势影响的脆弱性,推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半月谈驻伦敦记者陈文仙:10月28日,英国央行公布了《金融稳定报告》,预计全球金融机构在此轮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损失可能高达1.8万亿英镑。 英国央行副行长约翰·吉夫指出,最近全球金融体系所遭受的动荡是历史上最为严峻的。 他认为,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国际范围内的金融体系风险,必须建立更为有力的机制来控制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风险,以免影响到更为广泛的实体经济。 半月谈驻华盛顿记者刘洪:美国是国际金融峰会的东道国。 据美国白宫发言人佩里诺透露,峰会将就金融危机根源和应对策略进行商讨,并将对世界金融领域进行改革的问题达成一套原则性意见。 也就是说,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这次峰会将为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奠定基础。 应该肯定,当前危机让所有国家都认识到,国际社会必须改革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才能避免危机再次发生。 美国财长保尔森就承认:“假如你看一下目前的全球金融体系,我认为已不能反映今天的世界经济形势,现在是一个扩大的世界,比七国集团要大得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则表示,金融危机清楚表明,当前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这一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存在疑问。 改革构想还存分歧 编辑:国际金融体系如何改革,是即将召开的国际金融峰会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主要国家是如何构想的? 刘洪:按照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的构想,国际社会应考虑建立包括西方七国,以及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俄罗斯、沙特和南非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内的14国集团(G14)或更大的新领导集团(NEW STEERING GROUP)。 这个新多边体系应该灵活、没有成员数量限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还应该接纳符合条件的新兴强国。 按照德国的提议,新集团除包括西方七国和俄罗斯外,还必须涵盖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阿拉伯世界也可有一个代表,成员国应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意大利政府认为,新组织不妨称为X国集团,X代表多个不确定的国家。 由于创建一个新国际机构手续繁杂、费时耗力,一些经济学家和政界人士建议,不妨提升目前的20国集团层次,使这个包括西方七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组织成为协商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重要平台。 但不管怎么改,加强国际金融监管,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金融新格局中的代表性,是各方的共识。 刘浩远:关山健认为,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应把现在的IMF及BIS(国际清算银行)等相关机构进行整合设立“国际金融机构”,并大幅增加日本和中国的出资额。 新的“国际金融机构”应该成为经济版的“联合国安理会”,议事和决策方式参照安理会的议事程序和做法。 另外,还应扩充现行的IMF的特别提款权制度,构建由美元、日元、欧元、人民币等多种货币组成的国际结算体系。 中国作用受重视 编辑:长期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全球参与的民主性,特别是忽视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和利益。 在今后的改革中,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起怎样的作用? 刘浩远:日本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宫里启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危机证明,备受西方国家推崇的市场至上的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出现了拐点。 金融危机迫使各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查找风险并出台法律政策来约束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寻求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模式。 中国尊重市场自由发展而政府又适当介入,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也可能会作为研究对象,进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今后发展过程中寻求新模式的良好参照。 陈文仙:在英国,相关政府官员和专家在讨论如何建立新的全球金融体系时,无不谈及中国的重要性。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考虑将中国纳入全球金融体系的时候了。 就目前而言,在世界重要金融决策机构如八国集团、金融稳定论坛、巴塞尔委员会中,中国都不是其成员,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在不考虑中国的情况下管理全球金融体系了。 在严重的金融危机下,中国进入这些机构的进程将加快。 刘洪: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势必削减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对欧盟力主的改革态度相当保留,《华尔街日报》文章就指出,欧洲领导人的目标是改革世界金融体系,但这需要多年才能实现,“布什政府仍对欧洲实行的一些更为长远的主张持怀疑态度。 由于距布什离任只剩下3个月时间了,本届政府将对美国能做出哪些具体承诺持谨慎态度。 ” 虽然在20国集团中有十多个新兴经济体,但许多观察家都认为,在所有与会成员中,美国其实最关注的是中国的态度和表现。 道理很简单,中国是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拥有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中国经济仍保持相对快速发展。 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切实际地拔高中国的作用,以此敦促中国履行超越自身能力的责任,既有损中国利益,也不能有效应对目前的危机。 十五日即将在华盛顿召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关键议题首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尽管当前有关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很高,但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一场涉及全球政治、经济利益大调整的运动,其中的斗争、冲突将不可避免。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世国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近期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发挥美元以外其他重要货币在国际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有关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规则中的参与权及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 ”美元地位仍难撼动长期从事国际金融研究的张世国认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短期目标主要在于发挥其他重要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但取代美元国际货币现有地位的条件还不成熟。 他说:“尽管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元本位币备受国际社会的批评,但废除美元本位制度的时机仍不成熟。 美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结算、储备货币,已被世界主流经济区及多数国家中央银行所接受。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 ”“因此,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中国及国际社会,均没有做好放弃或取代美元本位制度的准备。 当前世界各国倡导的重建国际货币新秩序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关共识仍未凝聚,从‘建议’到‘实现目标’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世界各国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短期目标均是尽量争取自己在变革中比较有利的地位。 ”他具体分析说:“世界各国对建立未来国际货币新秩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美国的意见是通过‘金融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同及监控国际资本流动,而在美元本位改革等问题上坚持多听少做,并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动摇不得,否则全球将遭受更大的国际金融危机。 ”“欧盟领导人早期的理想是借重当前金融危机的机会,提升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目的是想形成‘美元、欧元双极’国际货币体系,使欧元在国际储备、结算、流通发挥主流货币的作用。 随后的情况是,欧盟在金融危机中也遭受到了重创,它的货币地位受到了重大影响,欧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走势,使欧盟旨在建立新的布雷顿森体短期意图大为收敛。 毕竟动摇一九四四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地位将直接影响美国的重大利益,并会遭受美国的抵制和反对。 到十一月,欧盟的态度已软化到建立货币新秩序的目标是强化欧元在当前金融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层面。 ”张世国指出。 他还指出,另外一些国家如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也在建议驱除“美元国际本位货币”,加强俄罗斯卢布及人民币等国际货币的作用,但鉴于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全球贸易、结算中所占的比重太小,对美元现有国际地位的冲击力度也不会太大。 改革须扩大各国参与权张世国强调说:“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点不在于重新构建一种‘非美元’货币新体系,而在于重新分配现有国际金融资源的实际利益和权力。 ”他指出,鉴于现有以美元本位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难以动摇,各国政府主要是技术层次致力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 自今年九月以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国际间已通过欧洲峰会、亚欧峰会、中俄领导人会晤、金砖四国财长会议等机制,不断发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倡议、宣言,凝聚国际社会有关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共识。 而即将在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也有可能讨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关议题,但可以预期的是,有关各方有可能在不动摇美元国际本位货币地位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妥协,如扩大部分重要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参与权、话语权及影响力等。 他说,在传统国际货币规则的制定当中,美元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美国掌握着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实际控制权。 欧盟、日本等国家具有一定的参与权,但缺乏足够的决策影响力。 而近年来崛起的经济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决策圈子之外。 目前,欧盟、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均表示要扩大对国际货币规则制定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影响力,在世界各国的压力下,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态度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软化。 因此,张世国指出,在不动摇美元国际货币现有地位的前提下,改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可能的现实选择。 他解释说:“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实际情况是美国拥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 因此,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否会动摇美国的一票否决权将备受关注。 按基金组织协议规定,基金重大问题须经全体成员国总投票权的百分之八十五通过才能生效。 而在基金组织内,美国拥有的投票权占百分之十六点七九。 因此,重新分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持股比例,扩大基金规模将是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选择。 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论是增资还是扩大运作规模,都将直接影响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而这种以其他国家话语权上升为导向的改革,将导致美国话语权相应下降。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欧洲、中国等国家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利益冲突。 ”张世国最后指出,考虑到发挥其他货币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及改革国际货币组织体系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在未来各国可能把重点放在金融监管合作方面。 强化国际金融监管将成为影响国际金融秩序变化的重点。 未来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监管跨国化,二、监管机构实体化,三、监管标准逐步提升,四、国际社会对世界主要货币储备国的监管及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等也将逐步强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6214.html
市场正在发生进一步的深刻的变化
尺寸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