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人告别 全部转企 山东 铁饭碗 是误读 省属事业单位

近日,考编大省山东的一份官方文件印发后,引发舆论关注。

山东省人社厅、山东省委编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企业后,省属事业单位要正式行文解除其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并在规定期限内核销相关人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

一时之间,外界有各种解读,比如,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全部转企”、山东10万人告别“铁饭碗”。

面对外界的解读和猜测,山东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和山东省委编办综合处的相关人员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些均为误读。

事实上,早在二十年前,山东就开始推进“事转企”,后来还列出了79家事业单位名单。不过因为触及多方利益,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本文图/视觉中国

“全部转企”?

《意见》在网络上发布后,不少网友和自媒体认为,《意见》所涉单位是省属所有事业单位。

山东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和山东省委编办综合处的相关人员都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此次“事转企”针对的是此前山东省政府已经批复,但尚未完成“事转企”的事业单位,而且都是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并非所有省属事业单位。

事实上,山东省的“事转企”不是新生事物,而且一早就明确,针对的是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

2014年7月,《大众日报》报道称,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当时就指出,所涉事业单位是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

次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公布了79家相关单位名单,包括设计院、研究院、宾馆等。

之后,为继续推动“事转企”,山东省政府还对该名单79家单位之外的部分省属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做了批复。

上述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凡可以改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都是经营类、有“自收自支”能力、可以实现自我盈利的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转企并不现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一些经营性机构被列入事业单位行列,使得它们既享受事业单位待遇又在市场活动中盈利,背离市场经济规律,是一种错位的安排。通过改革让它们剥离事业单位,就是为了扭转这种不合理的格局。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不对这类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就会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他强调。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有几方面考量:首先,这类事业单位虽然有部分公益性质,但其又有很强的市场属性,对其进行转企改制是符合其特性的;其次,这类事业单位日常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对市场规律比较熟悉,已经实现自负盈亏,从改革的难度和挑战性来说,这类事业单位转企带来的波动和影响相对较小,而图书馆、文化馆等一些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承担了社会公益服务职能,具有纯公益性,不宜将其转企推向市场。

在山东省政府官网上,可以查询到这些年来省政府对部分事业单位转制的方案批复。不同单位根据情况转制成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如省旅游项目策划中心(省旅游工程设计院)、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和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等转制为国有企业,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等转制为职工出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

2023年2月25日,在山东泰安御碑楼中学考点,考生排队进入考场。当日,20余省份举行2023年公务员招录的笔试。

改革博弈

不过,《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9年前被列入79家“事转企”单位名单中的部分单位,因一些因素至今都未改革,有的成了另一个单位的直属事业单位,还有的虽然保住了事业单位身份,但失去了财政支持。

例如,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位列上述名单之中,该所创建于1980年,主要从事内燃机整机及相关零部件设计、开发、性能优化、产品技术标准制定、质量检验方法评定等,其官网显示该所现有职工40余人,科技人员占从业员工总数的75%。

2015年,该所被列入“事转企”名单时,举办单位为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该研究所一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研究所虽然上了上述名单,但2016年,该所并进了山东交通学院,后来更名为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内燃机研究所,成为该高校的直属事业单位。

关于没有转企的原因,他表示,当时有些人不愿转企,考虑到该所与高校更对口,该所就主动找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也觉得合适,省里同意后,就并进了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省政府官网的一篇文章也提到,2016年,历时半年,经过“调研—启动—申请—批复—筹备—并入”等阶段,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东交通学院,不再转企改制。该所64名在职人员并入山东交通学院,纳入山东交通学院人员控制总量管理,其事业身份记录在案;离退休人员统一由山东交通学院服务和管理;该研究所资产、债权债务一并划转山东交通学院。

谈到并入的意义时,文章提到,这有利于整合双方科技资源与技术资质,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叠加,优势互补;有利于形成我省在车辆与动力学科建设方面的合力,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提高山东交通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等。

不过,也有的事业单位虽然“抵制事转企”,但并不顺利。

山东一家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孙晓杰(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在单位也被列入了上述名单,单位上报改制方案时,曾提出与另外几家事业单位合并,得以继续保留事业单位身份,但该方案最后未能获得省里批复。

关于不想“事转企”的原因,孙晓杰坦言,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是该单位属于行业服务类机构,虽然有科研项目,比如新材料和新产品开发,也有职业技能鉴定等,但从规模看,属于“小散弱”的事业单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转为国有企业,后续很难生存;二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人员待遇等差异大,根据政策,工龄满30年的老员工和已退休人员的待遇等不受“事转企”的影响,但像他这样较为年轻的在职员工普遍有后顾之忧。

2020年,孙晓杰所在的单位实行“扎口”管理,单位人员只出不进,同时,在职员工也不再享受财政拨款待遇。

孙晓杰说,单位虽然还是按照事业单位管理,但这几年单位所属的行业市场不景气,再加上在职人员失去财政支持,单位现在连正常运转都很艰难。“我年龄已过35周岁,如果离开单位,再去找工作很难,这个年龄考公也不现实。”孙晓杰感慨。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财政压力的前提下,他是支持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但“事转企”时应该充分考虑单位“人财物”的相关情况,对单位开展的业务状况、前景等也要通盘考虑。对事业单位改制的目的是让单位变得更好,如果改得不合理,就背离了改革初衷。

庄德水也强调,事业单位转企涉及人的利益等问题,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人员思想不认同、行动不到位、配合不积极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开展这些工作时,要做足人员的思想工作,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职工利益,减少改革阵痛带来的社会风险。

汪玉凯同样表示,对事业单位改革会触及多方利益,阻力重重,与行政编、事业编、企业编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差距偏大有直接关系。“比如,有职工在事业单位退休,每个月退休金6000多元,如果按企业职工退休,每个月退休金3000多元,这种差异会给改革带来阻力。”

据他所知,部分事业单位改革中,有的人员编制看似被这个事业单位收回了,但人员却分流到了其他事业单位,这种“数字游戏”导致事业单位改革难以推进。

如何继续推进?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针对事业单位改革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性部署。其中明确,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3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9个省份被选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其中,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山东5个省份为全域试点。

近年来,多个省份都出台政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比如,河南对省直层面的事业单位(除学校医院)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并且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

今年4月,河南公布了“成绩单”,河南省直层面事业单位(除学校医院)精简60.7%,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河南还强调,改革后收回的事业编制和机构限额,由市、县本级统筹使用,鼓励“减上补下、减县补乡”,这意味着收回的这类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如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市、区)5638名。

山东的事业单位改革也有所突破。2022年9月,山东曾透露,他们完成了全省133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通过整合事业资源,在事业单位间调剂编制2.7万余名。

多位受访者表示,今年山东再次发文件推动“事转企”,是因为五年前的一份文件已到期,而在政策层面又需要有延续性。

2019年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这份文件同年3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4年2月29日。

也就是说,当前,这份文件已经失效。山东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10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出台,就是为了延续改制政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后面的单位转企时有政策依据。同时,《意见》也对一些政策做了细化,让一些单位明确进一步怎么改。”

虽然,《意见》并未明确列出接下来涉及改制单位名单及人员数量,但对于“事转企”的一系列配套问题作了说明,包括转制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劳动关系转换,转制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转制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养老保险补贴等。

比如,《意见》明确,转制后,转制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编制内工作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一次性预留10年的医疗费(费用经省人社厅、省医保局审核后,从转制单位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以保障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待遇。

《意见》还明确,转制时,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工作人员(包含2014年10月1日后批复转制单位的编制内合同制工人),由本人申请,按管理权限审批后,可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办理内部退养;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时选择不进入转制单位的编制内工作人员,本人须提交辞聘申请书,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批准。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示范效应,未来会推动更多省份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说,山东省摸索的试点方案,也会为其他省份探索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方向参考。

汪玉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后,在对事业单位改革时应做好多方面工作。首先,应全面总结各地探索的经验和教训;其次,科学合理地分流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人员,不能只是在名义上收回编制;再次,严格界定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革边界,要制定清晰的政策导向;最后,对行政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人员在养老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缩小差距,保持大体平衡,以此来降低改革阻力。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2023方案最新

1、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最终目的是什么?2、事业编改革最新规定3、开发区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会怎么改?4、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指的是什么?5、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最新消息6、事业单位改革,3000万人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最终目的是什么?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最终目的是什么?

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参公单位有哪些

根据以前的公务员条例:国家行政机关里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为公务员,他们肯定是行政编制,比如某市市长;党的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是公务员,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也是行政编制,如某市市委书记;还有委托授权行使管理权的事业单位,为依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如某某市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 根据最新的《公务员法》凡有行政编制的都是公务员,也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党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定义为公务员,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党的部门如市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都由以前的参照管理变为公务员,因为他们都是行政编制。 新的《公务员法》把除行政编制以外的委托行使管理权的事业单位统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也就是说以前参照管理现在就是公务员,而现在所称的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却是以前所称的依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2010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临时工怎么办

那些等级观念那么强的地方,不区分369等,怎么体现领导的地位啊? 所以临时工的地位注定是悲惨的想做下去的努力找关系吧,要不就赶快走,晚了,再出来工作的时候你会不适应的

如何看待这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没有触及到实质性内容。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人真正的为穷苦百姓着想。

考核评价机制,奖惩福利等等都是纸上谈兵,没人会真正落实。

面对腐败官员和腐败现象都会明哲保身,不触及到自身谁也不会撕破脸皮,没人会真正的那党性原则来约束自己。

冷眼旁观,漠视花开花落。 静坐常思,任由自生自灭。

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何时能改完

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三步走

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改革“三步走”

“涨工资”不仅是待遇调整,也是机关事业单位薪酬结构调整的一次大改革,廉政建设的配套措施,更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岁末年初,“养老并轨”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两枚“重磅炸弹”引发的“震荡波”久久不散。

2016年1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对此,社会公众反响不一。 有的认为“养老一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就涨钱了”;有的觉得国家公职人员享有各种津补贴乃至“灰色收入”,不应再“哭穷”;有的认为公务员工资近十年未涨,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候

“调整基本工资绝不是单纯地‘涨工资’,它只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第一步,即提高基本工资比重,调整、优化工资结构。 ”在接受《_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表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迈出这一步很艰难,而接下来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

为什么要调工资

“养老并轨”是此番工资调整的最直接动因。 “‘养老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可获得相当于退休前工资80%~90%的养老金。 如果在改革前涨薪,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而并轨后,工资与退休金之间的直接联动关系被减弱,此时调整工资更为合理。 ”苏海南说。

据苏海南介绍,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大都稍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如加上福利待遇等其全部收入水平应处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中等偏上”位置。 而我国自2011、2012年起,国家公职人员平均工资开始低于国有企业平均工资,且全部公职人员与全部企业员工平均工资的差距也由以往的10%以上缩小到5%~2.6%。

“可见,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内’的工资水平低于‘中等偏上’这一定位。 再结合2006年后国家一直没有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适当提高这一群体的工资水平是有现实需求的。 ”苏海南说。 而且养老并轨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需要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为了保证拿到手的工资不降低,相应增加工资也是有必要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

至于公众认知与此不符,受访专家认为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 其一,不透明的津补贴。 由于基本工资常年不调,近些年一些地方自行安排增加公职人员的津补贴,个别机关仍分福利房,让公众产生公职人员收入水平高于企业同类人员的印象。

其二,引人遐想的“灰色收入”。 “公众对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的不满,不是针对工资制度本身,更多的是对某些官员滥用职权大肆敛财、搞权钱交易等行为的愤慨。 ”汪玉凯认为,“随着反腐的深入,公众也会越来越理性。 ”

当前,反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公共部门不敢乱作为了,但也出现了“懒政”现象。 “如果说八项规定‘关了偏门’,那调工资就是‘开了正门’”。 中央党校教授刘春说,“公众的这些认知差异,将随着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改革的深入推进、薪酬结构的优化完善、阳光工资的更加透明,逐步得到解决。 ”

工资应该怎么调

受访专家表示,从中央的一系列部署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薪酬结构调整是分步进行的。 近期推出的多项改革都与这项改革互为配套,显现出“整体推进”的改革态势。

第一步,优化工资结构。

“国际上,公务员的薪酬结构中均包含养老部分。 而过去我国公职人员薪酬中关于养老的项目并不统一,甚至没有明确的支出比例。 这不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刘春说。

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也分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按照工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

“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务员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全部工资的30%,其余70%为各种津补贴。 不合理的工资结构,不利于充分发挥基本工资的作用,也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全国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分配关系的调控。 ”苏海南认为。

提高基本工资比重有两个途径:一是逐步提高基本工资的标准;二是将部分津贴补贴或者绩效工资纳入到基本工资中。 “本次工资调整将‘两手并施’,通过津补贴和基本工资的‘此消彼长’,实现工资结构的优化。 这同时也是进一步清理整顿津补贴、规范分配秩序的过程。 ”苏海南说。

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改革“三步走”

其二,引人遐想的“灰色收入”。 “公众对机关事业单位涨工资的不满,不是针对工资制度本身,更多的是对某些官员滥用职权大肆敛财、搞权钱交易等行为的愤慨。 ”汪玉凯认为,“随着反腐的深入,公众也会越来越理性。 ”

当前,反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公共部门不敢乱作为了,但也出现了“懒政”现象。 “如果说八项规定‘关了偏门’,那调工资就是‘开了正门’”。 中央党校教授刘春说,“公众的这些认知差异,将随着国家公职人员工资改革的深入推进、薪酬结构的优化完善、阳光工资的更加透明,逐步得到解决。 ”

工资应该怎么调

受访专家表示,从中央的一系列部署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薪酬结构调整是分步进行的。 近期推出的多项改革都与这项改革互为配套,显现出“整体推进”的改革态势。

第一步,优化工资结构。

“国际上,公务员的薪酬结构中均包含养老部分。 而过去我国公职人员薪酬中关于养老的项目并不统一,甚至没有明确的支出比例。 这不符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刘春说。

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也分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按照工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

“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务员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全部工资的30%,其余70%为各种津补贴。 不合理的工资结构,不利于充分发挥基本工资的作用,也不利于加强中央对全国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分配关系的调控。 ”苏海南认为。

提高基本工资比重有两个途径:一是逐步提高基本工资的标准;二是将部分津贴补贴或者绩效工资纳入到基本工资中。 “本次工资调整将‘两手并施’,通过津补贴和基本工资的‘此消彼长’,实现工资结构的优化。 这同时也是进一步清理整顿津补贴、规范分配秩序的过程。 ”苏海南说。

事业成功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开心快乐的生活

贵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落聘人员怎么处理

各地政策不尽相同!

2011事业单位怎样进行机构改革

今年改不了 放心吧

请问2012年江苏省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什么时候开始?

苏州2012年7月17日市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2005年6号令)、《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和苏州市委办公室、市 *** 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办发[2011]27号)有关规定,苏州市部分市属事业单位定于2012年7月29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共458名。 其中受委托招聘的条线管理事业单位13名。

各位这游戏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会让它随着我成熟而找到自己在这游戏里面的价值所在,让它互助于我的生活我在现实的价值体现,而且也是一个考验我在现实中耐心的能力。 。 。 。 。

事业编改革最新规定

1.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是采用分类改革的方式,以党管人才为根本原则,科学设岗为基础,会逐渐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照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不同、岗位性质不停,设置不同特点和类型的人事制度。

2.在事业单位改革以后,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会变成合同制,但并不就意味着没有了铁饭碗,工作的稳定性还是可以保证的,工作主要是以行业或者专业业务为主。 薪资想必也是很多人都担心的问题,定期还是会上调的,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大家可以放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拓展资料:

1.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

2.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4. 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 《条例》明确,党中央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研究提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统一管理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以及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审批地方厅局级事业单位的设置,指导协调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

开发区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会怎么改?

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区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这是个不完全建制的机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内设机构,直属机构“五花八门”,全国没有一个是统一的。 确实,开发区好多单位都是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编制占比应该最多,所以,关心的人会很多。 开发区这一特殊存在,改革肯定会是最后才开始的,其他单位都结束了,可能才会懂到开发区,机构改革大方向不会变,该行政的改行政,该公益的改公益,该企业的改企业。 但是,人员不好说,因为开发区压根就没多少行政编,在优化减少机构,压缩编制的大环境下,想再划拨或者协调行政编制特别难,最终的出路非常有可能是内部消化,单位改革,人员不动,确实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最好的就是人员能随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我不知道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你说的哪里的开发区

广东市县机构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近期湛江机构改革具体实施办法也已发布,详情如下:

那这一改革对于备考公务员群体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

公务员编制可能进一步压缩,公务员考试减招或成常态

从调整优化市县党政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上来看,《广东省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明确指出“不再设立市县两级党委 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社会 工作委员会”。 各市县的综合治理办,维稳办都是每年招考的大户,现在不再设立相应的招考编制自然会减少。 当然,此次改革过程中有组建不少新的部门,如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在县设立分局等等。 但是,按照惯例新设立的部门一般是从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带编带岗到新的部门。

行政资源下放基层,编制下放基层

从组建的部门来看,很多原先只在市级设立的机构,此次改革过程当中都在县设立部门,进行垂直管理。 街道党政机关职能进一步强化。 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镇街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 这些改革的方向都意味着基层需要大量人才,在《总体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省市两级机构调整出来的编制用于充实基层工作”“县级事业单位改革调整出来的编制用于充实镇街工作力量”。 因此,在后面的招考中,基层岗位应该是招考的大户。 广大考生也应该认识到这个趋势,做好职业规划。

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确定

强化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加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力度,除行政执法机构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湛江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及的这些,事业编制这样的“铁饭碗”,未来不仅存在的量会越来越小,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这不得不说2018年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考有两大特点:第一,招考人数减少,相比去年,2018年整个广东事业单位招考人数出现了下降;第二,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今年的事业单位招考综合岗位招考人数减少,教师和医护人员等专业性强的岗位招考比重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基层服务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此次改革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其中“加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力度”这一类事业单位最终的改革方面将会是向企业转变,也就意味着和企业一样自负盈亏,甚至会面临企业破产的风险。 因此,广大考生在选择岗位的时候需要慎重。

希望广大考公的同学都能抓住机会早早上岸,越往后只能越难考!

开发区的编制比较特殊,开发区的等级可大可小。

要是国家级的开发区,例如滨海新区,雄安新区等就相当于一个地级市,里面的机构编制与其他的地级市差不多,机构齐全,编制以行政编制为主。 那么这种开发区的事业单位改革就基本按国家的步骤来,该转企的转企,该合并的就合并。 编制随着单位走,如果单位转企的话应该会实行老人老办法,保留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你的编制直到退休。

要是一般的省市级开发区,其机构比较少,很多都是几个行政机关合并一起办公,这种开发区的编制一般以事业编制为主,机构单位职能比较混乱,事业单位承担了很多行政职能。 这类开发区的改革情况比较复杂,改革的时间需要比较久,但大方向还是跟国家保持一致,主要承担公益职能。

还有的地方的开发区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全员没有编制。 这种就跟改革没啥关系了。

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指的是什么?

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指的是(除行政单位、参公单位、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外的所有事业单位,重点又是事业单位中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和经营性质单位)。 供参考。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最新消息

1、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其实对大家考事业单位的影响也不大,大家不用担心和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不值得考,实际上不管如何改革,事业单位的性质还是那些,可能在管理上面会有变化,事业单位还是和公务员一样是很值得考的。

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2、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式的是分类改革,会将原来比较僵化的管理方式变为灵活的管理方式,按照不同的职能和工作性质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并且改革会减少事业单位编制,增加合同聘用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是铁饭碗了,考上事业单位的人工作的稳定性还是有保障的,大家不用担心,并且改革后的薪资水平也会定期上调,这也是改革后比较好的方面。 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改革的细节当面小编就不一一赘述,大家只要知道事业单位改革并不会影响大家考事业单位就行,并且现在编制越来越少,先要上岸的小伙伴需要抓紧时间了。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改革,3000万人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其目的是精简机构、编制和人员,优化政府服务,节省政府运营成本。

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正在进行中,受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自然就是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据统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我国大概有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改革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举措都与这3000多万职工息息相关。那么,在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中,这3000多万人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首先,将事业单位中,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或者可以由 社会 服务和市场配置资源代替的部分,剥离出来,全面推向 社会 ,参与市场自由竞争。 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这部分职能推向 社会 ,事业编制将收回,在省级范围内实现统筹使用。 自收自支类、合同制人员将随改制在新成立的企业就业,或者领取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 据统计,单是事业单位中承担生产经营职能和自收自支人员,自定、自筹人员,编外临时人员,等合同制管理的人员就有1000多万人,占到事业人员的四分之一,这部分人员不仅会失去编制,而且会改变就业方向和身份,失去原来的就业岗位。

其次,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确定,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 全国700多所高校、3万所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共计从业人员800多万人,将全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 由高校和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和岗位设置,提出编制使用数额,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管理后,在人事部门、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自行招聘配备人员。 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原来使用的编制统一收回,由省编办根据各地事业编制使用情况统筹使用。

在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中,最难的应该就是人员的安置问题了,根据改革的分类,人员安置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改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职工将会直接安置为企业员工。 撤销、整合、核减编制的职工,如符合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他职位条件的,进行转岗安置,不符合条件、无法另行安排工作的,将会给予补偿金,予以辞退进行处理。

全国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600万人,此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1000多万人将失去编制,其中近千万人将失去岗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其目的是精简机构、编制和人员,优化政府服务,节省政府运营成本。 首先,将事业单位中,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或者可以由 社会 服务和市场配置资源代替的部分,剥离出来,全面推向 社会 ,参与市场自由竞争。 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这部分职能推向 社会 ,事业编制将回收,在省级范围内实现统筹使用。 自由自支类、合同制人员将随改制在新成立的企业就业,或者领取经济补偿后自主择业。 据统计,单是事业单位中承担生产经营职能和自收自支人员,自定、自筹人员,编外临时人员,等合同制管理的人员,占到事业人员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千多万人,这部分不员,不仅会失去编制,而且会改变就业方向和身份,失去原来和就业岗位。

其次,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确定,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 全国700多所高校、3万所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共计从业人员800多万人,将全面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 由高校和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和岗位设置,提出编制使用数额,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管理后,在人事部门、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自行招聘配备人员。 高校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原来使用的编制统一回收,由省编办根据各地事业编制使用情况统筹使用。

第三,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类职能,全部划转到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 除极少数人员可以随职能划转到行政机关外,承担这部分职能的事业人员,将连人带编一起,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 由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类职能,没有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依据,事业单位全面取消参公属性。 已经取得参公身份的人员,暂时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待相应的对接政策出台后划转。 省考、军转、群团等6类参公人员,可以在公务员和党群机关参公岗位上自由转任,前提是有行政编制和岗位空缺。

第四,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执法机构,依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 新组建成立市场、农业、文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5个领域执法队伍,和一个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实行“5+1”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跨领域统一整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行政执法类机构同样不再参公。

新一轮党政改革已经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机构方案获批执行,辽宁省等提前进行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部分省份考虑事业单位与党政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大多数省份将按原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改革所剩时间不多,行政类、生产经营类、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改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高校、公立医院改革也分别在陕西、江西等省市开展试点,再加上教育部门试行的基层中小学校“县管校聘”试点改革,部分地区开展的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管理试点改革,事业单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将以公益服务职能、财政全额供给、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管理为主要模式,充分体现政府服务职能的发挥,为群众和企业在政府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事业单位,一般认为是包括了 科技 、教育、文化和卫生部门;这些部门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 事业单位在国外常常被称为“非盈利性”或者“非政府”组织。

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20多万事业单位,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因此,事业单位改革迫在眉睫。

不过对于这些人的安置,吃瓜群众大可放心。 他们的出路要比企业职工好的多。 有一份2011年3月的国务院文件里面是这么说的:

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两个字:转制。 而且给出了一个为期五年的过渡期。 在这五年里,对转制单位会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的离退休人员,原来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和调整继续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说白了就是,改制后离退休待遇不变。

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不变。

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

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不是教师岗位的工人应按企业人员退休吗?

职场导读认为:难道事业编制只有教师岗吗?关于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问题,不要只参照“教师岗位”或“工人”这两个关键词。 这样是无法准确地判断你到底该以什么标准退休的。

如果你在事业单位工作,不是教师岗的工人。那你是属于事业单位的工勤岗?还是专业技术岗?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按企业标准退休,你需要先做4个确定:1.确定你是否是事业编员工?2.确定自己属于的岗位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还是工勤岗?3.你所在事业单位是否是从事生产经营类的转企事业单位?4.你退休前的社保是按什么标准缴纳的?

要确定你是否是事业编制员工,就要看你所工作的事业单位在你入职时,签的是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聘用制合同?还是入编手续?

如果你是事业编,那么你可以放心了,只要一直是带编工作,自然是按事业编制岗位标准享受退休。 是不可能按企业标准给你退休的,如果真有这样的问题,赶紧找找相关部门投诉解决,这是违法的。

为什么要确定自己属于什么岗位呢?因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的薪资标准是不一样的,也就意味着退休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管理岗和技术岗属于干部编,对学历专业要求高;工勤岗属于工人编,对学历考核相对要求低,所以薪资待遇差别大。

在工勤岗、工人编制这个认知上,大家经常会把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和“工勤岗”搞混。 工勤岗是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但是工勤人员不一定是工勤岗。 工勤人员就是由事业单位改革后,减少了这部分编制,但是对这部分人的工作需求还在,所以就按企业用工对待,不占事业编制,他们属于工勤人员。

我感觉题主的疑问多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偏差,比如司机,会计,后勤服务人员长期一样的工作,很多企业编制的人员自己都会忽略了自己的身份。 也就容易导致自己不知道到底该按什么标准退休。

如果你是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前入职的,有这个疑问和考虑会少一些。 在2020年年底之前从事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需要全部转企。 需要取消事业编转企的单位分为32种,这些单位都将打破“铁饭碗”概念。 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是以上32类中的其中一类,那么事业单位转企后的薪资待遇就是参照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 》 发放的。 意见中明确说到: 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应按照国家和本省的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 社会 保险,并享受相关的 社会 保险待遇。

如果你是参加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是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处理。 如果你解除了聘用合同后,到新的单位工作,新的单位是事业单位,你还可以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退休。

如果新的单位是企业的,就是按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管理退休。 到底你该如何退休,就要看你所在单位的性质。 所以务必确定好你所在事业单位,现阶段到底属于参公类、公益类还是生产经营类中的哪一类?

如果你实在是不清楚编制、单位性质问题。 还有一个很直接的判断方法,就是看你按什么标准上的社保。 因为不管你属于哪个身份,只要是全日制的工作,不管你是企业还是单位。 养老保险作 社会 保障是少不了的,每个月都需要计费缴纳的。

根据 《 社会 保险法》 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有哪些区别?

以上三点就是说,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纳方式和标准都是有区别的,其中 缴费基数、单位缴费金额、养老金的计发方式 都是不同的。 对于我截图中的专业词和官方的说法,可能是很难理解。 没关系,最简单的方式是,你去社保局问问,你所在单位是按什么标准给你上的养老保险就好了。

写在最后的话:

以上就是我对“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不是教师岗位的工人应按企业人员退休吗?”的问题解答。 在强调一下,退休标准参照是很多的,不要只参照教师岗位或工人这样的关键词来判断退休问题。 实在搞不明白,就去社保局咨询,如果社保局告诉你因为是按企业标准缴纳的养老保险的,所以按企业标准退休的。

那你记得返回去核对前三个问题:你是否是事业编?你属于什么岗位?你所在事业单位是否有改革转企?都核对清楚了,就能知道你所在的事业单位,是否应该按企业人员退休?核对完后,如果有问题务必及时找到相关部门反馈,不要让自己利益受损。

中小学校属于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在此类事业单位中,设置的专业技术类岗位不低于75%,管理岗位不高于15%。 事业单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因而按这个比例计算,还有不高于10%的工勤岗位。 因而在学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老师,还有一部分工人身份的后勤服务人员,执行的是技术等级工资。

在事业单位中,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是干部身份,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但无论是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他们都是事业人员,使用的也是事业编制,执行的同样是“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这些规定都是相同的。 因而如果在事业单位退休,无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干部,还是工勤岗位的工人,退休后执行的都是“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社保法规规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只有“在编人员”才能执行“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非在编人员”只能执行“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非在编人员”并不是编外人员,他们同样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只不过因为单位编制紧缺,或者是“超编”调动,或者是压缩编制,或者是机构改革,等等此类的因素,造成暂时性无编可用。 这类人员可以通过调剂编制使用,或者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权限调整到有空缺编制的单位,解决编制使用问题,成为“在编人员”。 而“编外人员”是指编外合同工、临时工、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工等,这些人不是单位的正式职工,也永远无法使用编制,他和“非在编人员”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按社保部门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非在编人员”,因为没有编制,虽然其他和正式在编人员一样,但退休养老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非在编人员”执行的是“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而不是和在编人员一样执行“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前者和后者在养老金计算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最终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和机关事业在编退休的人员,有很大的差别。 这项政策越来越严格 ,2019年开始许多退休前没有编制的机关事业人员,就受此规定困扰。 目前来讲,还有办法通融,但后面就越来越困难,转圜的空间越来越小。 就因为没有编制,正式职工按企业人员退休,搁谁都不会同意。 在2024年“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之前,这个问题会继续存在,困扰着暂时性“非在编人员”。 如果不幸遇到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找主管部门,寻求临时性解决办法,不让个人利益受损。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家相关政策,很多人没弄清楚,我谈点看法。

现在国家的退休政策是:不管你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是企业,个体经营户,今后退休,都是一把尺子来领退休金。

这把尺孑就是社保。

以前我国的退休方式未采用社保,公务员退休,事业单位退休,都由国家供养,领取的退休金相差很大,从公务员到事业单位,企业人员退休,领取养老金(退休费)简直是三六九等。

取消这种政府供养方式后,保公职人员,一律转入社保供给,领取养老金不再有公务贤,事业单位,企业人员之分,统一按你缴费高低,年限,个人帐户来用一把尺子核算,领多领少,按统一标准计算后该多就多,该少就少。

目前,公务于,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已经使用这个政策,只是目前处于政策交替期,政府在用一些方式给这段时间退休的人员进行贴补,缩小领社保费而达不到前期退休人员领去的退休金的差距。

当然,公务员工资高,缴纳社保基数高,个人帐户资金积累多,今后领取的待遇都高。

从以上情况看,如果题主现还未退休,你退休时与你是不是教师或企业人员来处理没什么利害关系。

只要目前你的缴纳社保的基数是按教师就享受教师待遇,是企业基数缴,就只能享受企业待遇。

不然,现在基本上,单位分三类,企业,事业,机关!这三类人员,工资结构不一样,退休时间也有差别!如学校,若拿工人工资,和普通教师比是有差距的!但和企业还是不同的!比如说死亡抚恤,企业只有十个月,事业有二十个多,而机关是四十个月加两年可支配收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挤着想考公务员,都样相对来说收入较高,当然也比较稳定!

以什么身份办理退休? 实际上主要看的是参加的属于哪种养老保险。 如果退休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那么就应当按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方式办理退休。 如果是不在编的人员参加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那么肯定要按照企业方式退休了。

企业退休和工人身份 实际上是不相关的。 并不是说在企业工作的都叫工人,而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都是干部。

像机关工作过去主要分为行政编制人员和工勤人员;事业单位工作可以分为管理岗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和工勤岗位人员。 每一类人都会对应着不同的工资表,走不同的工资路线。

比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看的是单位级别,专业技术岗位看的是职称,工勤岗位看的是职业技能等级。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逐步向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靠拢。

大家缴纳养老保险形成的养老金待遇,都只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而且这两种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统一,都是跟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档次、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等等因素挂钩。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晚,养老金水平较高。 国家专门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作为补充养老保险机制。 同时针对2014年10月之前没有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缴费年限,采取视同缴费年限。

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会根据退休时本人级别确定视同缴费指数。 将视同缴费指数和实际缴费指数,平均后就是本人的全年限平均缴费指数。 由于视同缴费年限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会通过计发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

所以,总体来看还是作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比较合算。 未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之间的流动障碍将会进一步打破,养老保险是可以接续的。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你首先得分清你的编制属于哪一类?

现在基本上,单位的人员编制分三类: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事企管编制,这三类人员。 企业员工不在编制的序列内。 你属于哪种,本人的档案或者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放的编制证都有体现,很好区分的。

按照你的说法应该是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只是你的岗位不是从事教师,而是属于学校的后勤保障部门,就是事业单位的工人,退休是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来核算的,自然是不能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的核算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退休是不一样的!

楼主的提问应该是肯定的。

退休是根据身份来决定的。女士干部55,工人50. 男士什么身份都是60.

退休年龄与工资待遇又是二回事。 工人身份末必一定执行工人工资;但干部也有执行工人或者管理岗位工资的,这是少数特殊情况。

再来说楼主的提问: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不是教师岗位的工人按企业退休吗?

第一种情况,工人职称,工人身份,那一定按工人身份退休。 男60,女50,但工资待遇却不按企业测算。 共有三种岗位,高级,中级,初级。 工作时聘任在什么岗位就按什么岗位重新测算退休后的工资。

第二种情况,专业技术岗位职称,工人身份,那也是按工人身份退休。 男60,女50.但工资待遇按专业技术等级测算。 共13级像我们这些单位最高到5级(副高的第一档)。 4级以上就没有了。 但是现在有个政策,工人身份,晋上副高也可以像干部身份一样,55再正常退休,55以后也可以申请不退休,干到60岁。 中级以下就只能50岁退休了,当然工资待遇按你工作时的聘任职称正常测算。

这样的回答是不应该明白

2020年事业单位全部转企业?

从2019年初到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 从今年起,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在年底前全部实现,32种事业打破铁饭碗,两类人涨工资!一、2020年底前完成机构改革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 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这类事业单位主要有: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工程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经营与作业,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农场、园艺场、养殖场、苗圃和经营性林场等农业养殖(种植)机构,技术开发类科研,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商业性地质勘查,招投标代理,一般性评审认证,咨询服务,评估鉴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构,宾馆,招待所,经营性康复疗养,房屋修缮,物业、车辆服务,部门文印机构,投融资,担保,粮食收储,物资、图书、仪器设备供应,非时政类报刊,一般文艺院团,影剧院,影视音像制作销售,演出中介,新闻媒体的印刷广告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电影制片厂及其他各类公司(厂)等。 去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宣传部就联合发布通知,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转为企业。 (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可继续免征五年企业所得税。 (二)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2018年12月31日之前已完成转制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可继续免征五年房产税。 (三)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四)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资产转让或划转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印花税等,符合现行规定的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此次改革像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已经非常明确,到2020年底前全部改企。 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完成改革,像辽宁就把全省的生产经营类事业机构精简了90%,力度之大,全国首屈一指。 类似于这类的事业单位还有以下这些:转为企业的人员失去事业编,其工资待遇按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发放,若效益好的单位,职工的收入影响不大,若效益差的单位,职工收入将会下降。 二、机构改革后,这些人去哪?事业单位人员三种不同类别,一类是承担行政职能的,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是从事公益服务的。 改革后人员去向:1.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人员未来或转为公务员或安置到其他事业单位,这个去向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1)对于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调整为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其人员可转为公务员,但编制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2)对于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果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后,任务不足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其人员也随之分流。 这类事业单位职能任务: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海事和航运管理(港口管理),公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移民管理,文物管理。 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人员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 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3.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员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大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这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区分情况、精准施策。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差异较大,基本功能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改革重点也不同,需要区分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举措。 1)公益一类公益一类包括:①教育类: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公益性宣教机构(党员电化教育、讲师团等),考试机构等。 ②科研类:基础研究或社会公益性科研等。 ③文体类: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科技馆,群艺馆(文化馆),文物考古保护,文献情报,广电信号传输和技术监测,出版物审读,体育运动项目管理等。 ④卫生类:疾病(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计划生育服务,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⑤社会保障类: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经办和公积金管理,优抚安置,法律援助,婚姻登记,公共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机构,老龄妇幼工作机构,学生资助管理,离退休干部服务等。 ⑥公共安全类:人工影响天气,防汛抗旱防火,应急救援指挥,无线电监测,人防指挥保障,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或应急物资储备等。 ⑦社会经济服务类:基础测绘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农机安全监理,经济社会调查与统计,渔业船舶检验,植物检疫,地震监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工程标准定额,自然资源保护,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流域河道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价格监测,价格认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生态公益型林场,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整理储备,实行无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乡镇(街道)综合为民服务等。 ⑧行政辅助类:质量稽查,食品药品稽查,国土监察,环境监察,安全生产监察,劳动保障监察,交通运输监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城市综合执法,农业监察,林业监察,水利监察,财政监察,节能监察,旅游监察,卫生监督,知识产权管理,档案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散装水泥管理,政策研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府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评审支付,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举报投诉维权,电子政务,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金融协调与服务,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驻外省市联络机构等。 2)公益二类公益二类包括:①教育类:普通高中,普通高校,技工技师和职业院校,电大函授及远程教育,老年大学,幼儿园等。 ②科研类:基础应用科研等。 ③文体类:需要重点扶持的文艺院团,文化宫,公园,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基地,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 ④卫生类:非营利性医疗保健,职业病疗养等。 ⑤社会经济服务类:人才交流服务,人防工程管护,对外交流服务,种苗良种培育,混合经营型林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公益性地质勘查,实行有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等。 3)公益三类公益三类包括:时政类报刊,广播电视,彩票发行,公益性规划设计,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公益性培训机构,公证,重要涉密文印机构,经济仲裁,殡葬服务等。 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会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干事业的地方。 三、机构改革后,这类人工资可能上涨!1、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2、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健全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推行工作,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3、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 同时,国家将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机构改革并不是砸掉饭碗,而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人的潜能,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7170.html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 发布声明 体育记者说全红婵疯疯癫癫
空档期 蔬菜填上 探寻藏在育秧工厂里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