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在洗涤衣物时,使用的都是各种洗涤用品,而在美容时则有品牌众多的护肤霜、化妆品等等。那么,古人用什么洗涤和美容呢?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先辈使用的是一种用草木灰在水里炮制而成的清洁剂“灰水”。魏晋以后,人们又偶然之间发现了皂角的去污能力特别强,是当时去污、去油渍最好的洗涤剂。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又记载了另一个洗涤常用的佳品“澡豆”。在古代,“澡豆”是全能洗涤化妆用品,即可洗手、洗脸、洗头、洗衣物,又可沐浴、美容等等,总之,一切污渍、油脂,“澡豆”全能搞定。
澡豆,又称豆屑,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澡豆的制作方法:先将猪胰脏的血污清洗干净,再将上面的脂肪和经络全部去除掉,并将其研磨成糊状,研磨过程中磨得越细就越好用,然后加入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豆粉、香料等,均匀混合,用手捏成一定的形状,经过自然晾晒使其干燥,便做成了澡豆。
“澡豆”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的,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来自西方、岭南等地的各种香料到达中原后,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澡豆的最大特点就是豆面等天然去污原料和猪胰脏及珍贵的各种香料混合到一起,散发出优雅的香气。由于猪胰腺这一原料不能大量提取,所以澡豆没有在社会上广泛普及,只是在少数贵族阶层中流行,比如《千金翼方》中就记载了一款:“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珍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两,奈花、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各四两,麝香一铢。”如此配方,真是精致无比。一般的人,即使见到,也不懂得如何使用。
澡豆不仅可以去除污垢,还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宋代《太平圣惠方》里记录了这样一则关于澡豆功效的故事。唐德宗李适有个女儿叫永和公主,虽然她出身皇家,生活条件优裕,但却从小就面色蜡黄,且身上还患有皮肤病。为此,公主曾用尽宫中太医所配的美容药方,但却一直没有效果。后来有人向公主献上一个澡豆秘方:将鸡骨香、白芷、川芎、瓜萎仁、皂荚研磨成粉,然后和大豆粉、赤小豆粉混合制成澡豆,公主每天使用这种澡豆洗漱、沐浴,没过多久,其面色大为改善,白净红润,皮肤病也痊愈了。由此可见,当时澡豆之功效已经不单单是清洁去垢了,还可以祛病美容。
有人爱澡豆,也有人拒绝,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狠人”——王安石。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王安石患气喘病,需用紫团山人参为药,一时无从得到。时有薛师政从河东回来,恰好带有这种人参,便赠给王安石几两,王安石却不肯接受,说:“我一生不曾用过紫团人参,也活到了今天。”后来,王安石脸色开始发黑,他的门生十分担心,去向医生求救。医生说:“这是因为脸上的污垢,并不是什么病。”于是,门生想方设法弄来了一些澡豆送给王安石,叫其用来洗脸除垢。王安石拒收,并说:“天公给我生了这样一副黑脸膛,澡豆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一直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又不断改进澡豆的制作工艺,在猪胰腺研磨过程中加入砂糖,以天然纯碱取代豆粉,并加入动物脂肪,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百姓多用它洗涤去污,并称作“胰子”。这种胰子在化学成分上与今日的肥皂十分相似,《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大观园中螃蟹宴时,众人用手剥蟹肉,凤姐命丫头们取来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预备洗手。这绿豆面子,实际上就是一种改进的澡豆。文/汪志
王安石拒受馈赠原文
北宋时期,沈括记载了一则关于王安石的逸事。 王荆公(即王安石)身患重病,急需紫团山人参来治疗,这种药物极为罕见。 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归来,恰好带了一些,他赠予王安石几两,然而王安石婉言谢绝了。 有人劝他,认为没有这种药他的病情可能会加重,但药品是必需的,应该接受。 王安石回应道:“我一生从未服用过紫团参,但也活到了今天。 ”他坚持拒绝了馈赠。
王安石面色黧黑,门人对此甚为担忧,于是询问医生。 医生解释说,他的面色黑是由于体内积垢和汗液,而非疾病。 医生建议给他提供澡豆,希望以此改善他的面色。 但王安石幽默地回应:“上天赋予我天生的黑色,澡豆又能奈我何!”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即使在健康问题上,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信念接受他人的馈赠。
扩展资料沈括借此文表现出王安石是一个清廉守正,光明正大,深谋远虑之人。
王安石拒受馈赠译文
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哮喘病需紫团山人参入药,但此物罕见。 薛师政自河东归后,携带此参,欲赠予王安石,然而,王公却婉言谢绝。 有人劝说,认为此药对于治疗他的疾病至关重要,担忧其病情。 然而,王安石坚称:“我一生未用紫团参,生活至今。 ”他坚决不接受这份馈赠。
王公面色黝黑,这使得他的幕僚和门人颇为忧虑。 他们咨询医生,寻求答案。 医生解释,那黑色并非疾病,而是汗水堆积后的皮肤变化。 于是,门人提议进献澡豆,希望以此改善他的面部状况。 然而,王安石幽默回应:“既然上天赋予我这样的肤色,澡豆又能奈我何?”
扩展资料沈括借此文表现出王安石是一个清廉守正,光明正大,深谋远虑之人。
经典名人故事精选五篇
【 #能力训练#导语】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面是 无 分享的经典名人故事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名人故事精选 苏武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一位官员。 有一年,他作为汉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办事。 不料,匈奴人违背诺言,不放苏武返回汉钥,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 苏武严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气节就是污辱了使命,丢大汉朝的脸。 我如果那样,还有什么脸见人!”匈奴人用刀威胁他,他索性把脖子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人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顽强地活着。 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放羊,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里待一辈子。 苏武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代表着国家。 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 而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节”(一根长棍,上面挂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边,放羊的时候也拿在手中。 天长日久,“使节”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紧握不放。 苏武在匈奴度过了19个年头,始终没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朝。 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受到人们的尊敬。 2.经典名人故事精选 苏轼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 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 联云: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 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 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轼儿,你细细读之吧!”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 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3.经典名人故事精选 王安石 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是最不修边幅的人。 他有时忙着看公文,上朝时来不及吃早点,便拿了面饼坐在上朝的车中去吃,以致弄得满身都是面屑。 王安石也不讲究卫生,他不太喜欢洗脸,也不常换衣服,因此,有时衣服上竟生了虱子。 有一次,王安石和另一位大臣禹玉因事一同去见皇帝,不注意衣着的王宰相衣领上有个小虫,可能是个虱子,它从衣领爬上了王安石的胡须。 皇帝看了,不觉暗自好笑。 禹玉伸手替他捉去,随口说:“这小虫太光荣了,曾在宰相的胡须上闲荡过!”王安石也觉察到了,于是解嘲地说:“它不仅光荣而且幸福,连皇上都亲眼看到了它。 ” 王安石的生活非常俭朴,不拘一格,毫不讲究,反对奢华铺张的作风。 在他任宰相的时候,部属百官宴请他,虽然桌上摆满了佳肴,他只夹面前的几样菜吃。 吃饭时也是心事重重,一副食不知味的神态。 他在家里请客时相当随便,一般是两碟小菜,一壶清酒。 有一次,他竟将客人吃剩的煎饼饼皮拿来吃了,令客人大感不安。 医生们看到王安石脸上愈来愈黑,以为是生病了。 但诊断结果,不是病,而是积的汗垢,用澡豆擦洗就清洁了。 平时就懒得修饰容貌、讲究衣着的王宰相,自然是拒绝用澡豆洗面的。 还说:“上天要给我一张黑面孔,我为何要用澡豆洗净它呢!”4.经典名人故事精选 孔融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5.经典名人故事精选 岳飞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 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 父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 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建立了金政权。 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一年,岳飞正好24岁。 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 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 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 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 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 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军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 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 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 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 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土,以报答父老乡亲。 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越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 金兵统帅不得不惊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