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文字同写一句话 新疆欢迎您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新疆欢迎您!”8月16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报社,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用10种文字共同写下了这句话,表达了新疆敞开怀抱欢迎各国游客最真挚的情感。

当天,“走读中国——走进大美新疆”参访团来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在察布查尔报社了解了该报社的发展历程和锡伯文保护传承的现状。《察布查尔报》(锡伯文)创刊于1946年7月1日,是一份锡伯文综合性报纸。

8月16日,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报社参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

参观结束后,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来到察布查尔报社书法活动室,一进门就看到察布查尔书法家韦有成和高青松各拿了一幅书法作品,正等待中外嘉宾的到来。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两幅书法作品上分别用中文和锡伯文写着:新疆欢迎您。

“咱们用不同的文字一起来书写这句话吧。”韦有成和高青松率先用中文和锡伯文再次现场写下“新疆欢迎您”五个字,随后土耳其翻译家吉来、韩国翻译家朴宰雨、塞尔维亚翻译家安娜·约万诺维奇、波兰翻译家傿静安等人先后拿起毛笔,沾着墨汁用各自国家的文字写下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

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用10种文字写下同一句话:新疆欢迎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

“新疆欢迎您”不仅是写在宣纸上的一句话,更是“走读中国——走进大美新疆”参访团所有人的共识。在锡伯古城,中外汉学家、翻译家、作家体验了射箭,并和弓箭制作传承人进行了愉快交流。在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大家坐着马车来到家访点一起学打馕。在伊犁将军府游览过程中,墨西哥翻译家莉娅娜和一名9岁的维吾尔族小女孩交上了朋友……每到一处,他们都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

西班牙翻译家、格拉纳达大学终身教授高伯译1993年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从此开始接触中华文化,30多年来,他先后翻译了《周易》《论语》《孝经》《山海经》《道德经》等多部中国传统文化作品,也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参观伊犁将军府的过程中,他仔细听着解说员的解说,认真看着每一块文字展板,他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要想了解中国、翻译好中国的文学作品,就必须从学习中华文化开始,也只有学好了中华文化,才能翻译出更多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学作品。”


西部资料(风土.人情.诗句.)

西部中国诗歌的故乡 ■ 洪烛 1 西部自古即是中国诗歌的战略要地。 我翻了翻《诗经》想找找哪些属于最原始的西部诗。 还真不少呢。 不管是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北风》之类还是大雅、小雅与周颂都涉及到西部的风土人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是从西周初年开始的。 西周本身就是从西部兴起的。 可见西部不仅有三江源还有风雅颂。 不仅是江河的源头还是诗歌的源头。 前几年去宁夏采风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在大名鼎鼎的泾水源头泾源县县长送我一册《诗人笔下的泾源》。 开卷第一篇即是《诗经》中的《北风·谷风·之三》“泾以渭浊是是其祉。 宴尔新昏不我屑矣„„”在水一方读此诗让人幻觉时光可以倒流想来历史与现实并不见得真能做到泾渭分明。 在西海固固原市的诗人王怀凌把酒相招建议我一定去看看郊外的秦长城。 估计毛泽东长征时所写《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即指宁夏的秦长城。 固原也曾是诗歌的故乡《诗经》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在固原时称大原反击戎族的战争。 固原秦长城是战国时秦昭襄王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产物。 我追寻秦长城而去沿途看见秦汉时期著名的军事要塞“萧关”。 自从秦始皇修长城边塞诗便成为西部诗的主旋律。 即后人所咏叹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汉乐府中有许多在开疆拓土大背景下诞生的战争诗篇。 那册《诗人笔下的泾源》紧接着《诗经》的便是汉铙歌《上之回》汉铙歌是汉乐府鼓吹曲辞中的一部用以激励士气及宴享功臣“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 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你猜我读这首汉乐府时怎么想的吗我觉得自己看见了唐诗的上游尤其是唐边塞诗的上游。 原来唐边塞诗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汉乐府早就为它埋下了伏笔。 近百年来中国新诗里的西部诗在总体风格上继承了唐宋边塞诗的传统以豪放派为主流大气象、大意境、大情怀。 这是因为它有大背景。 以唐诗宋词为文化背景来观照当代西部诗使之获得先天性的优势这是一个有根的流派。 不管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来说它都是有根的。 根是它深深的扎进大地同时也扎进文学史的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什么。 唐宋边塞诗是它的上游。 但我们不要忘记汉乐府是它上游的上游。 不要忘记《诗经》是它最古老的源头。 2 撒拉族的诗人阿尔丁夫·翼人是我2007年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结识的。 在西宁一家著名的清真餐馆我们曾聊诗聊到大半夜他是我难忘的一位诗歌兄长。 因为他的缘故原本就热爱西部热爱西部少数民族的我对撒拉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感情。 在《星星》诗歌理论半月刊为阿拉伯诗人萨迪·优素福举办的研讨会上又见阿尔丁夫·翼人。 他说刚来北京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研习。 他送了我一册他和曲近共同主编的《中国西部诗选》作家出版社其中收录了吉狄马加、白渔、风马、伊沙、杨梓、梦也、马非、娜夜、李小洛、章德益、郁笛、远村、叶舟、阳飏、杨森君、孙晓杰、沈苇等41位西北五省区代表性诗人的代表作。 还是吉狄马加在序言《西部诗高地上的黄钟大吕》中说得好“西部是产生诗歌的地方因而也是成就诗人的地方。 汉代乐府中有大量吟咏西部的优美篇什唐代边塞诗筑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巍巍丰碑陕北民歌河湟花儿千百年长盛不衰表现了人民的喜怒哀乐。 当代西部诗歌就其意蕴而言与古代边塞诗和西北民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边塞诗以其雄浑豪迈、苍凉劲拔的风格在唐诗中独树一帜西北民歌以婉转流丽、深情细腻的品质在民间生生不息。 当代西部诗融合、承续了这些美学传统或抒发慷慨之情或叙写蜜意柔情风格上显得或大气磅礴、恢弘壮阔或情深意切、温柔敦厚由此呈现出独特的风韵。 西部诗歌就是具有西部独特地域人文色彩和鲜明时代感的诗歌是在西部广袤天地里生活着、思考着、追求着即诗意地栖居于这块高地上的诗人们心灵历程和艺术追求的结晶。 ” 他尤其提及西部诗复兴的原因“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西部地区更多地保留了大自然原始的粗粝和雄浑西部人的生活方式中也更多地保留了原生态文化的古朴和率真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共生宁静与骚动撞击。 这一切更能激起身处现代化进程中当代诗人的豪迈诗情和无限遐思。 这或许就是西部诗崛起于当代中国诗坛的背景。 ” 几天之后在老故事餐吧的中国诗人俱乐部我和朱先树、谭五昌、北塔、林童、张玉太等几位北京诗人与阿尔丁夫·翼人相约了坐在一起为《中国西部诗选》进行了小小的座谈。 气氛很热烈。 阿尔丁夫·翼人为振兴中国西部诗歌而付出大量劳动这种精神也感染了大家。 我说了很多话。 回来后想不妨把这些观点乃至阅读《中国西部诗选》时的瞬间感受给追忆一下记录下来。 算作我个人对源远流长的西部诗歌的敬礼吧。 3 我一直觉得西部是中国诗歌的故乡。 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想呢估计还是因为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巅峰而唐朝的首都是长安留下过无数诗人的足迹。 我至今仍下意识地把遥远的长安视为中国诗歌的首都。 即使几次去现实中的西安参加文学活动无一例外都怀着朝圣的心情抑或还乡的心情。 后来去新疆采风我又改变了看法。 仅仅因为一个人。 他就是李白。 有一天夜晚我们的旅游车与逶迤的天山并肩而行恰巧看见皓月当空我脑海时顿时浮现出五个字“明月出天山„„”这是李白的月亮。 而李白本人就是中国诗歌惟一的月亮他是从天山冉冉升起的。 李白虽曾客居长安并走遍全国但他出生在西域新疆该算作他的故乡天山则是他故乡的标志性建筑。 李白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就是诗人的故乡。 唐诗是唐朝的骨头而李白是唐诗的骨头。 如果少一个李白唐诗的份量将大打折扣而唐朝亦将在后人眼中失去诸多浪漫与狂放。 李白的性格与风格与他的故乡与西域的雄浑豪迈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李白正是西部诗歌的形象代言人。 当然凭藉着西域血统里遗传的狂傲不羁他也成为整个中国诗歌的形象代言人浪漫的象征自由的象征重精神轻物质的象征。 唐诗的首都不在长安在西域因为那里是唐朝第一诗人的故乡。 长安对于李白一直是异乡。 他在那里得宠、失宠。 在那里借酒浇愁耍酒疯。 在那里受挫、受伤。 在那里流浪又不得不离开„„ 他的天性不适合长安的。 长安的性格与李白的性格相冲突。 长安不可能成为李白的故乡也就不可能成为诗歌的故乡。 诗歌的故乡在新疆。 正如月亮的故乡在天山。 我指的是中国的月亮诗歌的月亮。 4 我边读书边想阿尔丁夫·翼人我亲爱的兄长为什么要策划并主编这部《中国西部诗选》呢答案只会有一个那就是出自于他对西部的爱对诗歌的爱。 西部与诗歌分别是他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故乡。 他除了具有撒拉族的血统还具有诗人的血统。 我曾经说过诗人也是人类中的一种少数民族。 在多民族的西部我如鱼得水相信自己的生命来自于不同的根——开出混血的花朵。 一支歌曲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诗人该算作第五十七个民族当然诗人无疑是少数属于少数民族但他们有着祖传的血统和独特的性格。 甚至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都被称作诗的语言。 他们说话既好懂又难懂——属于精神上的方言。 他们坚强地活着并且相互友爱为了避免这种秘密的语言的失传。 所有民族都不懂的语言诗人却懂。 这要么是他们创造的要么是为他们创造的。 是属于诗人们的小语种。 他们彼此不用翻译就能交流。 他们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 阿尔丁夫·翼人1962年生于青海省循化县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创作并发表《西部我的绿色家园》《撒拉尔情系黑色的河流》等一系列长诗他还编著撒拉族第一部报告文学专辑《撒拉尔的传人》。 诗集《被神祗放逐的誓文》又获得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 他既是撒拉族的代表诗人又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撒拉族的源头来自中亚的撒马尔罕阿尔丁夫·翼人的形象也带有中亚一带游牧民族的鲜明特征。 记得在青海第一次见到他听他神采飞扬地描述自己民族的历史与传说我下意识地想那出生在西域的李白恐怕也长着这般的模样。 阿尔丁夫·翼人和李白一样是两种文化的混血儿他的诗风既有农耕文明的熏陶又不乏游牧文明的遗韵。 我至今仍珍藏着阿尔丁夫·翼人送我的名片背面印着赞颂撒拉族的《黄金诗篇》“撒拉尔/珍藏千年的/秘密黄金诗卷/在十二万张/更多熟悉的星空/永远绽放出/今明的/三十部天象„„”虽只寥寥数语却传达出无尽的星空也遮蔽不住的神秘。 继承了古老的传统阿尔丁夫·翼人也把诗人的身份看得近似于神职内心充满用诗歌为自己民族代言的勇气与力量。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讴歌撒拉族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 譬如《中国西部诗选》收录了他两部长诗的节选。 其中《神秘的光环》题记是“无以言说的灵魂我们为何分手河岸/我们为何把最后一个黄昏匆匆断送我们为何/匆匆同归太阳悲惨的燃烧同归大地的灰烬/我们阴都而明亮的斧刃上站着你土地的荷马„„”散发出作者对史诗的激情以及对荷马那样的伟大诗人的敬意。 而《沉船》的题记更为明确“我认识一条河/这便是黄河/ 这便是撒拉尔/对河流永恒的记忆/和遥远的绝响„„”他渴望着史诗一样的河流同时又呼唤河流一样的史诗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作证。 与现实的河流相比虚幻的诗歌并不显得弱小似乎更能承担起这种使记忆永存的责任。 得天独厚的自然背景与文化背景成就了阿尔丁夫·翼人。 很明显他是一位有来历并且有背景的诗人。 跟诗坛上诸多“无背景的写作”相比阿尔丁夫·翼人的诗歌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胸怀深远。 他作为诗人的形象也很容易从那些要么学院派要么世俗化的诗人群体中区别开来。 哦那些“无背景的诗歌”仿佛也成了他的背景成了他背景中的背景。 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写作。 他的这种有背景的写作是别的诗人无法代替的。 你可以像他那样去写作却无法获得像他那样的背景无法获得跟他一模一样的背景。 真正的西部诗就该是这样的不仅要有地理背景还要有历史背景不仅要有自然背景还要有文化背景不仅要有生活背景还要有精神背景不仅还以别人为背景有时甚至还要超越自我以自己为背景„„够难的吧正因为这种种难度西部诗人才弥足珍贵。 你可以把它视为类型化写作其实它追求的是个性化中的个性化。 每一首西部诗都应该写的是“我的西部”以“我们的西部”作为背景。 5 我跟阿尔丁夫·翼人说我也是一个西部诗人。 虽然这部以西北五省区诗人作品为编选范围的《中国西部诗选》没选我的诗但我也是一个西部诗人一个西北五省区之外的西部诗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西部诗人。 我身在北京心在西部。 我把西部当成精神上的藉贯。 我不是西部人却写过西部诗我把自己当作宽泛意义上的西部诗人。 西部我经常梦游的地方。 在我诗歌的灵感几近枯竭、长期改写散文之后2005年10月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新疆看见深邃的天空、漫长的地平线以及与我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雪山、草原、沙漠、戈壁、冰川、内陆河„„简直像做梦一样。 这是一个令我们的现实变得渺小的最大的美梦让人不能自拔。 没有别的办法我又想写诗了。 似乎不赞美几句就不足以平衡动荡的心情“我爱这辽阔同时接受它所带来的空虚/使个体的人显得渺小仿佛要垮掉/又在一瞬间无限地扩张了他的胸襟/并且再也无法收回/我爱这辽阔也爱被辽阔改变了的自己/欢呼吧为内心震撼后建立的新政权” 从新疆归来一年多的时间我写出由四百首短诗联缀而成、长达八千行的长诗或称大型组诗《西域》。 在中国诗歌网贴出后赢得极高的点击率又由《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林》、《诗选刊》、《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飞天》、《红岩》、《绿风》、《绿洲》、《延安文学》、《西北军事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选载被诗家园网站评为“2006年中国诗坛十大新闻”之一。 2006年10月我被特邀为诗刊社青春诗会指导老师去了宁夏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写出长诗《西域》的宁夏部分。 2007年4月参加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从甘肃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一直走到敦煌再往前就是阳关和玉门关了我写出长诗《西域》的甘肃部分。 2007年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我又为青海写诗。 西部人文化了的自然以及与自然肌肤相亲的人文深深地影响着我并改变了我如同创作生涯中一次刻骨铭心的艳遇使我重新成为一个诗人。 为《中国西部诗选》写读后感时我的长诗《西域》已结集为《我的西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并且刚刚获得徐志摩诗歌奖。 评委们及媒体都是把《我的西域》当成一本西部诗集来看待的。 阿尔丁夫·翼人亲爱的兄长西部是你的是你们的也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 你不介意我硬要“加塞”挤进西部诗人的队列里吧我想你会欢迎更多像我这样的诗人参予进西部诗歌的集体创作之中。 西部诗的真谛以最个性化的方式参予进最具时空特征的集体创体。 让古人尤其是李白那样的古老诗人成为我们的背景吧让我们彼此成为各自的背景吧。 6 我之所以说诗的故乡是西域而不说新疆在于西域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比新疆有更大的范围、更丰富的外延。 西域是新疆的古称意即中国西部的疆域公元前1世纪已经流行《汉书·西域传》卷首即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 ”此后直至《明史》正史中皆以西域之名立传。 这个古色古香的地名是汉代给起的经历唐宋元明清一路叫下来直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新疆”这个称谓——本身就富有历史感甚至可以兼而作为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的某种时间概念。 同样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指古代中亚狭义的西域指历史上的新疆。 也有人觉得古丝绸之路的西段包括新疆以及甘肃、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都可宽泛地叫作西域。 我和我的诗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西域的理解西域的历史与地理。 它的涵义甚至更为广博还包括人文譬如文学、艺术、民族、风俗„„ 一个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从诸如考古学、人种学之类的某一个角度单独楔入“西域”这个概念。 诗人则不同了必须面对多元化的“西域”——使其构成多元化的世界的一个缩影。 新疆诗人沈苇认为“西域”一词已成为一种象征、一个隐喻“人们至今仍以西域来指称新疆更多地带有一种书面色彩一种对异域的梦想以及触抚历史、追忆时光的情怀。 在这个地球上你恐怕难以找出第二个像西域这样多元文明共存的区域。 这里曾使用过的语言文字多达数十种。 由于丝绸之路这一伟大的纽带它成为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四大文明独一无二的融合区„„” 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诗人眼中的西域也是不同的每个诗人笔下的西域也各有各的风格。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有多少篇目与西域相关啊轮到明清小说位列“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还以玄装西行取经为线索勾画出神话的西域。 且说唐朝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位于中亚又以“明月出天山”一句报答了自己的故乡他本身就是出自天山的明月——诗歌史上的杜甫也留下《兵车行》以及《前出塞》、《后出塞》边塞诗尤其成为《全唐诗》中一道亮丽风景边塞诗派中的诸多重量级人物譬如岑参、高适、王昌龄„„皆是因西域而成名。 王之焕写过“春风不度玉门关”卢纶写过《塞下曲六首》内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以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连仙风道骨的王维都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到了宋朝豪放派仍酷爱边塞诗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苏东坡要“西北望射天狼”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西域已进入中国诗歌史给历代诗人都提供过钙质与血性。 同样古今边塞诗也给西域增添了文学上的光环。 注定了的存在着一个“诗的西域”。 诸多的文本构成传统。 即使像我这样长期居住在内地的诗人偶尔也会梦想写几首“西域的诗”。 中国的新诗里也有西域的影子。 艾青曾“流放”新疆石河子有艾青纪念馆。 当代文学史提到的诗人闻捷以歌颂新疆而出名出有诗集《天山情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涛、杨牧、章德益在新疆祭起“新边塞诗”大旗。 热潮扩展到大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出现了西部诗及其代表人物昌耀。 昌耀肯定了“西部诗”作为在新时期诗坛曾与“朦胧诗”双峰并峙的诗歌潮流认为“西部”不只是一种文学主题更是一种文学气质、文学风格“西部对于当代诗人的意义是煅炉与开刃的硎石。 是心灵在祭坛前的净化„„西部其所以是诗的宝库或许在于西部是这样的听任人尽情倾吐衷肠的土地吧” 现在除了新疆昌耀生前居留的青海以及甘肃、宁夏都日渐成为“诗歌大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诗人。 西藏也同样越来越受到诗神关注„„从西域扩大到西北直至西部一种诗风在不断延伸着影响的范围。 或许“西域”、“西北”、“西部”本身就是最适宜诗歌生长的土壤我简直要产生这样的迷信了。 恐怕跟它保留着较多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有关吧 若想写西部就要面对由古至今博大且庞杂的诗歌传统继承当然是一方面其实同样重要的是如何背叛这一传统否则如何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西部诗呢传统太容易对一个人的写作造成惯性了。 必须克服惰性来抗衡惯性。 7 读《中国西部诗选》我经常想起李白。 西域是李白的故乡。 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惟一出生在中亚的一个。 他的性格、诗风跟西域的粗犷豪放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 唐诗的造山运动中顶峰属于一个有胡人血统的诗人。 岑参、高适之类旅居西域的所谓边塞诗人又怎能跟李白比呢 李白很少写大唐王朝的边塞诗他的精神指向一个更为博大的自由王国的边塞、超现实的边塞“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难怪有谪仙之称。 他被发配到仙境的塞外。 仙境才是他真正的祖国。 写诗、饮酒之际李白飘飘欲仙仿佛走上了自己的还乡之旅。 也许很多时代都有一个李白只不过生于唐朝的那一个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时代。 所以他活了下来其余的时代没准也有类似的人物因为身不逢时而夭折了或被埋没了。 说到底中国诗歌有一个李白就足够了。 他并不需要更多的替身。 即使你可以模仿他你所置身的时代却无法模仿唐朝。 用诗歌表现西域并不见得就能续接上唐朝的文化传统却使当代诗人多多少少跟李白攀上点远亲毕竟是在歌颂他的故乡嘛。 李白的伟大在于他超越了万有引力。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体现了万有引力。 前者的飘逸后者的稳重盖源于此。 我所谓的万有引力并非仅指地心引力还包括道德、传统、体制等社会性的价值观。 李白跟嫦娥一样偷吃了灵药灵魂无法自控地向着月亮私奔——这两性的奔月者后人难以仿效。 看见月亮我就想起李白。 月亮是李白的遗孀。 李白生前还说过天山是月亮的故乡大意如此。 这么看来李白和月亮又是同乡了。 诗人和月亮又是同乡了。 西部中国诗歌的故乡。 西域中国诗歌故乡中的故

关于风土人情的散文

<<风土人情之我说 人之我说>>出国前,听到许多的人说,在外国,人与人的关系是冷漠的,相互间不可能有什么更深的交往。 有的只是金钱关系。 所以,在国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的互相帮助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来到了加国。 可是,在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接连碰上的几件小事却让我的观念动摇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伦多的地铁,车次方向搞不清,正一头雾水地查地图时,旁边一位老外过来问道:需要帮忙吗?我把地点告知他,他不仅在地图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还一直把我带到了站台旁。 我想,要在国内,问路时还得找点看起来老实的人,否则把我指到爪哇国去也未可知啊。 我还没有唱国际歌,就有朋友来帮助我了。 倘若我唱了国际歌,恐怕天下朋友将会更多了。 在地铁里,一个小孩在临将关门的一刹那冲进车厢,车门忽然关闭,夹住了小孩的手臂。 瞬时间,车厢里几个老外同时冲向车门,七手八脚的要拉开车门。 而这时车厢里还有许多的黄皮肤的中国人,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电影,与自己不相干的。 更可气的是还冷不丁的听到一句粤语:“门不会关的,慌什么嘛。 ”其实,地铁的车门如同电梯门一样,有障碍就会自动打开,本不用着急的。 这道理不仅中国人知道,谁都会知道的,可出于一种本能,老外们会同时抢了上去。 而号称会互相帮助的国人,不仅不表示出关怀,还要冷言冷语几句,一付见过大世面,闯过大码头的架势。 看来,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祖训可谓深入国人之心的了。 当然,这种事在中国国内也是司空见惯的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历史和现实都和移民的交流迁徙相关。 应该说,由于这样的移民流动,使加拿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为了发达的国家之一。 正是由于加拿大的这种特点,各种民族的大汇聚,也就形成了多种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征汇聚。 美洲的开放,欧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犷和亚洲的猥琐,在加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欧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亚洲的虚伪,在加国也是一样的竞相表现。 在与当地洋人的笑谈中,居然听到很不中听的一个列举:在加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有四种: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国人。 这其中,亚洲人就占了三个。 几个新结识的老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他们不愿意和中国人打更多的交道,因为“中国人不讲信誉,”“骗人”。 黑人的强悍粗野,自是不必说的;印巴人的神秘诡诈,这也是不必说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盗行径,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国人又何处得罪了这些老外呢?或许,这是白种人的歧视吧。 <<[散文]长白山天池>>《中国国家地理》为山水选美。 山山水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完的,以往148页的杂志,在2005年第10期这里增至550页。 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增页不增价,仍是16元。 杂志出来不久即告脱销,北京是全国脱销最早的城市之一,据说网上已拍到80多块了,不少读者为买不到杂志而生气,《中国国家地理》在其网站论坛发出总固顶帖,标题是《希望大家都冷静一些》。 《中国国家地理》列出十五组“中国最美”,按排行榜顺序依次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国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这排行榜依次抄下来,是发现,不知因为什么,排行榜上,没有江河。 也许有了峡谷,就不用再说江河了。 一些年来,可能只有雅鲁藏布江还算干净,也许江河只能按峡谷那样分段看,整体上不太好说了吧。 此次评选,在最美名山方面,东北长白山入围,但没能进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 长白山没有进入最美十大名山,长白山天池却进入了最美五大湖,这让人感到欣慰。 长白山没被选中,长白山天池却在长白山最高处,谁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长白山上来。 翻看这期《中国国家地理》,对榜上有名的山水风景或介绍,或品评,或欣赏,都有许多文字,杂志还请了著名诗人和作家舒婷、于坚和刘亮程先生分别为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写了文章。 可是,就是到了长白山天池这里,在标题《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周围,除了两张图片、59个字的专家评语和220多个字的说明,再就没有什么了。 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这让人有些郁闷,难道长白山天池就没有什么好说?可是转念一想,又高兴了,一年之中常是云遮雾绕,冰封雪掩,登长白山是不容易的,两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又没有帝王将相来此祭天封禅,满清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温德亨山建望祭殿遥遥拜祭,这里没有为人们准备下现成的语言,从自然到人文,污染还少,想说长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杂志中两张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张是夏景,一张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编辑是用了心思。 冬天爬到长白山顶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够做到,一般人也没有机会,有位朋友冬天里上去过,多年后说起来还非常高兴,特为此写过一回游记。 和许多长白山天池的图片一样,《中国国家地理》两张天池图片,一张野花点点,一张白雪皑皑,但都风和日丽,天池的水真平静如同玻璃,纹丝不动。 这样的图片多了,会使人产生误会,好像白山天池总这样好脾气。 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 司机说,前不久,有国家要人来,在山上住了几天,天气一直不好,终于什么也没有看到。 听司机的话,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边,时间不长,人就冷得哆嗦,山风越来越凶猛,黑压压的云雾从天池对面压了过来,眼看着把天池就吞没了。 就在这个暮色朦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天池,在围绕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头往下面看去,丝毫看不出以往人们所说和图片所显示的平静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阴沉沉地一动不动,好像在酝酿一个阴谋,好像要伸出手来把人拽下去,让人感到阴森,狰狞,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长白山古今揽胜》,书中介绍,满清帝王一方面把长白山封禁起来,不许人们走进,一方面也曾派人寻找过长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进京后,尊“龙兴之地”长白山为“长白山之神”。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爱新觉罗·玄烨命大臣觉罗武木讷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拜谒,“详视明白,以便行祀礼”,同年夏,武木纳等人登上长白山,到达龙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禀奏。 但是,据考证,武木纳此次拜谒并未真正见到长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长白山记》中说:“溯考康熙十三年,吴木纳查看长白,仅至讷阴地方白山东北。 ”李廷玉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说武木讷未至白山主峰,应该是对的,虽然武木讷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长白山中的池水却不只一个。 《长白山古今揽胜》收有武木讷拜谒长白山后写给皇帝的呈文,文中有关长白山天池一段是这样写的:“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 ”了解长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处那个天池,周围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讷所见若真是长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给隐瞒了。 不管怎么说,武木讷虽非故意,却是把皇帝给骗了。 长白山天池,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湖水面积9.8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风物志》给出的数据。 有人说,把一座大楼扔进白山天池,就像扔进一个火柴盒一样。 事实上比这还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条条江河,它是图门江、鸭绿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 也许可以这样说,图门江里小小的游鱼,鸭绿江边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养育的。 2005年冬天,一开始以为是个暖冬,也真希望它是个暖冬,愿长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净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浑浊。 <<武汉夏夜街头的竹床阵>>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 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 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 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2、吃粽子和赛龙舟�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中国许多地方的风俗。 然而这一习俗是因从纪念屈原而来,使得屈原的家乡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湖北各地赛龙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乡。 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们早早就把龙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龙舟便纷纷下水了,一条条黄龙、白龙、红龙、青龙劈波斩浪,箭一般前驶,锣声、鼓声、吆喝声、喝彩声响成一片,江河两岸观看赛龙舟人们黑压压一大片,那场面实在壮观极了。 �传说屈原投汩罗江死后,他的故乡乡亲秭归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身体消瘦了,便用箬叶包米饭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龙舟装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属龙管,以为是龙王送来的角黍,便不敢食。 这就可让屈原食用了。 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3、荆州花鼓�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 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 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 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 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也有很大的魔力。 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 来到荆州地区,可以看到小学生放学时提着的收音机里。 汽车里、商店柜台内,播放的全是荆州花鼓戏。 4、天门三棒鼓在天门、沔阳一带,由于地势低平、多水,往昔水灾不断,民众身受其苦。 为谋求生路,他们背井离乡,背起三棒鼓,浪迹四方。 许多人从湖北到中国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欧、西欧等地。 也有些人经广东到菲律宾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他们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人们称他们为中国的吉卜赛人。 5、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便于鼓匠挂在胸前。 演唱时,鼓匠右手执扦击鼓,左手托着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调节出不同的音色。 一名技艺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够打出数十种节奏迥然不同、情绪各异的鼓点子。 山鼓之音响亮清脆,数里之外能闻其声。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两大类。 此外还有一种《山锣鼓》。 这种《山锣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间还挂有一面铜锣,左手执钟打锣,右手拿扦击鼓。 山鼓的曲调与地方语言结合紧密,节奏性很强,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质朴热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种活跃劳动场面的艺术形式。 1988年湖北省民间音乐舞蹈电视比赛中,通山县改编的节目《喜耘禾》山鼓,荣获银杯奖。 6、崇阳人的老风习�鄂南崇阳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由于远离大城市,乡民们保持了许多民间传统老风习。 当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时,打造的家俱样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 如睡觉的木制床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杆,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层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层踏板。 床入口处仅仅只留可两人并坐的口子,床两头和后面用整块木板钉死。 这种讲究的崇阳花床,实在是一种十分罕见的习俗了。 �此外,热情待客的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块肉、大块鱼、红苕粉丝、煎豆腐四大菜。 一寸来宽、二三寸长的大块烟熏肉,令城里人食一、两块就足够了。 ��7、鄂西土家风情�鄂西毗邻湘西、贵北和川东南,居住着数十万土家族居民。 他们有着富有特色的生活习俗。 独特、鲜艳的服饰。 土族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如男青年,头上缠着一条长长的青头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镶宽大的蓝边,传统布扣、裤子比较宽大。 女青年,其头巾则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红或绿,但领口、背肩、袖口、下摆等处都镶有美丽花纹的边带布。 手上戴着金或银制的手镯。 山歌。 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领,有些上了年纪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箩。 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间、茶场、农舍、土塘旁,常常可听到阵阵悠扬的山歌传入耳中。 更有山歌男女对唱,山族青年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心。 木叶传情。 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叶,吹出美妙、动人、委婉的声音。 这声音就是动人的情歌。 小小的一片树叶,仅为男女传情表达出心声。 文章来自青藤文学网:,转载请保留版权!这三篇 中外 山水 风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你用的时候可以有所取舍 选择需要的段落 删减你以为没用的希望能帮到你最后 祝春节愉快

搜三个字的来历,要从古至今

陈 一、来源有五1、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洒洒2、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 一、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 二、陈泯公之长子陈衍。 避居阳武户牍乡。 三、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3、出自白永贵之后。 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4、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5、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二、迁徙分布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 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 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 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 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 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台始祖。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 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 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 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 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 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 称为三恪。 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郡望】颖川郡:秦时置郡。 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 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 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 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 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 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渤海郡:此支陈氏,宋太尉高琼之后。 明洪武初,高谅入赘海宁城东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颖川陈氏。 四、历史名人陈 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 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 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 抟:宋初道士。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 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鱼、羊“鲜”字的由来2006-10-09 21:22:31 来自: 长征一号 (苏州)相传,明朝正统年间,吴县洞庭东山,破天荒地出了一个文曲星,名叫施檠。 施巢考中头科状元,正统皇帝要招他做驸马。 但施榘思念家有结发之妻张氏,宁死不肯,于是惹恼了皇帝。 皇帝找他的岔儿,说他健康欠佳,打发他回了东山老家。 施榘是条硬汉子,觉得为此回老家,扪心无愧。 张氏呢,见丈夫宁愿丢掉乌纱帽,不学宋朝陈世美,感到比跟着丈夫上任去做官太太还高兴千百倍。 东山人也为自己的地方出了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而感到无比骄傲。 施状元和夫人张氏,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可以说一百样事体九十九桩如意。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说百事如意呢?原来,确有一件事情不大称心,这就是施状元好吃羊肉,不爱吃鱼,闻到鱼腥味就要反胃。 夫人张氏恰恰跟丈夫相反,无鱼不下饭,唯独讨厌羊肉,闻到羊肉就要恶心。 恩爱夫妻朝夕相处,却吃不到一起,对不上胃口,这可怎么办呢?没法子,只好你敲你的鼓,我打我的锣,夫妻分两灶,各开各的伙。 然而,按照老规矩,逢年过节,总要合家团聚,同席共餐吧!这样一来,家里只好既不买鲜鱼。 也不买羊肉了。 如此这般,岂非美中有一不足?不知怎的,这桩不大不小的事,一下子被张扬了出去。 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东山家喻户晓的“厨房新闻”。 好心的人们对状元夫妇十分关心,都想找出一种烧鱼没鱼腥味,烧羊肉没有羊膻气的办法来,好让他们天天能够同席共餐。 当时,东山前山镇上,有一个名叫王小二的饭馆老板,因为赚了点银子,喜新厌旧,同妻子无理取闹,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弄到最后,饭馆关门,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王小二也渐渐地变成了穷光蛋。 后来,王小二有几次到施状元家帮助办宴席,被施状元夫妻俩的品德所感,终于回心转意,和妻子破镜重圆。 不久,王小二夫妻俩又重新开起饭馆,专心一意地做生意,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因此,王小二家都把施状元当作恩人。 王小二夫妇当然也知道状元府的“厨房新闻”,他们发誓要在烹烧鲜鱼和羊肉这两样菜上,弄出个新名堂来。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王小二终于烧出了只有肉香,没有膻味的羊肉;烹出了唯有鱼香味而无腥气的鱼。 他把这两道莱的烹调方法写成方子,送到状元府上。 施状元夫妇依法烧制,果然灵验。 从此,状元夫妇也不再忌讳鲜鱼和羊肉了。 由于王小二夫妇烧鱼、烧羊得法,味道鲜美可口,慕名到他店里去的食客越发多了起来,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 不久,小二的小饭铺变成了大饭馆。 施状元为了答谢他们,便送上一块亲手书写的金字招牌,叫“两鲜斋”。 “鲜”字,恰是鱼、羊结合,用在此处寓意深长。 五百多年来,两鲜斋几易其主,店名也改来换去。 但是,烹烧鲜鱼和羊肉的技术还是传了下来。 何,《说文解字》里训为:“儋也,从人,可声。 ”“儋”即“檐”,是屋檐的意思。 在字书、辞书、书法作品及其他典籍里,“何”字的写法不下20种之多,其义项也有数十种。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关于“何”字的写法,是像人肩扛戈的形状,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何”字也屡屡出现在读者面前。 仅《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老子》四部先秦诸子著作中,“何”字就出现过数十次,但没有一次、没有一个义项与姓氏有关。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甲骨文中的“何”字作了这样的解释:“何,儋也。 从人,可声。 ”这里的“儋”与后来的“檐”字相通,现在简化作“担”。 因而“何”字的本义当为“负荷”、“负担”、“担荷”的意思。 何姓起源有三一、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何,作为姓,源出于音讹,是“韩”的误读,因此,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何、韩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后的有姓氏书及姓氏学者的共识。 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宋代郑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广韵》、《氏族大全》、《古今姓氏书辩证》、明代的《万姓通谙》、《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孙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记,无不记载“何氏为韩氏”,何韩为一家。 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里记载,韩姓的先祖,出自西周王族、姬姓,如果我们继续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可知周王室属于黄帝的后代,何氏家族的许多谱系也都是把他们的祖先追寻到黄帝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所在。 具体说来,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1一带)这个地方,说是让他侍奉晋国。 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 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 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 因此,韩厥该是韩姓始祖,该是天下何氏第一人。 韩厥之后,势力日渐壮大起来。 晋景公十一年 (前589年),韩厥与另一位晋臣邵克帅军大败齐国,奠定了韩的政治地位。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韩与赵、魏、知氏灭了范氏、中行氏。 晋出公二十二年 (前453年)韩又与魏、赵联合,打败了知氏,并三分其地,而此时,韩的力量已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与赵、魏一起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到了晋烈公十三年,也即韩景侯六年(前403年),韩国历史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巨变。 这一年韩与赵、魏共同瓜分了晋国,晋幽侯时,晋侯反朝于三家之君。 公元前375年,已是韩厥的第十代后人哀侯执政时期。 哀侯二年,因郑恃魏而轻韩,韩国一举灭掉了郑国,郑自公元前806年封国,至此,结束了430余年的历史。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韩王安在位的第九个年头。 这时韩国的内外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内有严仲子与相国侠累的争权结冤,导致了聂政刺侠累的内讧动荡。 外有秦国经过变法改革,势力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地攻城掠地,进攻周边国家,韩国的境况也越来越不好。 也就在这一年,秦派内史滕大举攻韩,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韩国灭亡后,公子王孙们或为躲避仇杀战乱,或耻于亡国之辱,或发愤于重整旗鼓、重振山河、再创基业,就四处飘泊,散居于四面八方。 而由于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生产、生活水平的制约,韩氏后人分散于江淮各地者居多。 因为“韩”、“何”谐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变,随着历 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久而久之,岁月流逝,人们就逐渐地把“韩”读 成了“何”。 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归为“音讹”一类,而称“韩氏为何氏”。 直至今天的《辞源》及《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国姓氏起源》、《贵姓何来》等书籍也都采此说,直录无异。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预谋变乱夺权,他假借名义,说要诛杀晋灵公的贼臣赵盾,因为赵盾是杀死晋灵公一案的主谋。 晋灵公被杀是灵公十四年(前607年)距此10年前的事情。 晋灵公是奢侈无度又滥杀无辜的暴厉之人,晋卿赵盾屡屡进谏阻止,反遭晋灵公的反感痛恨,多次想方设法要杀死他。 赵盾不得已逃往外地,但他考虑自己的职守,并没有离开晋国。 这年九月,赵盾的同族兄弟身为将军的赵穿,一怒之下,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并迎回了赵盾。 赵盾人品高尚,一向为人敬重,深得百姓拥戴,很快就恢复了他的正卿地位。 而当时晋国的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下了 “赵盾弑其国君”,赵盾分辩说:“杀国君的是赵穿,怎能是我的罪?”董狐反驳道:“你是国家正卿,出奔时没有离开国境,回到朝中又不为国除乱,杀国君的不是你还能是谁?”屠岸贾以此为借口,翻陈年老账,目的是为他夺权扫除障碍,此时赵盾已死,他的儿子赵朔是晋国将军,屠岸贾又以弑君首犯的子孙当朝执政有碍惩治其他罪人为由杀了赵朔。 韩厥为正义所使,仗义执言,竭力阻止屠岸贾阴谋的得逞,但屠岸贾刚愎自用,一意孤行,韩厥就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透给了赵朔,并劝他立即出逃,免遭死难。 谁知赵朔颇有乃父遗风,执意不肯逃跑,发誓要以身殉国平息国难。 韩厥没有辜负赵朔的托孤之愿,与程婴、公孙杵臼一起,冒着杀身灭族之祸,将赵氏孤儿藏匿起来,使赵氏在遭罹灭族之难以后竟保全了后嗣。 14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83年,晋景公重病不起,请巫祝公卜吉凶,说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不能有冤魂跟他作对的。 韩厥乘机讲了赵盾赵朔父子对晋国的贡献,感慨赵氏后人不能延续自己家世的遗憾,想以此来感化晋景公为赵氏家族昭雪冤案,事情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晋景公也就逐渐地淡漠了对赵盾的弑君之仇。 当韩厥向他透露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孤儿赵武尚在人间时,晋景公大发慈悲之心,将赵家原有的田邑房产归还了赵武,让他续了赵家的香火。 韩厥作为韩、何姓的始祖,是一位很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 晋景公寸一年(公元前589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的北部边境,夺取了隆这个地方(或作龙,今山东泰安东南),并且继续南下,打到了巢丘。 出于共同的利益考虑,卫国不愿看到自己的邻国成为齐国案板上的鱼肉,就派遣孙良夫、石稷、宁向、向禽帅兵伐齐,以为齐国后院失火,必将回师自救,这样就可以达到援助鲁国的目的。 谁知出师不利,还没走出国门,就败在了新筑(今河北省魏县南)。 鲁、卫陷于困境,危难之际向晋国求助。 晋景公派韩厥与另一晋臣郤克率兵车800乘,会鲁、卫之师,与齐军战于鞍(今山东济南市西北)。 战事异常残酷,齐军将士直奔晋军阵地,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如注,一直流到脚上,由于韩厥与郤克指挥得当,将士奋勇,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晋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丘舆、马陉(今山东省淄博南)一带。 齐国请求讲和,并答应退还被他们夺去但经此次战役的胜利,韩厥威振朝野,名扬四方,连晋国国君也不敢小视他了。 自此,韩厥与知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一起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号称“韩献子”。 此后,韩国的势力也就日益强大起来,与赵魏一起相继瓜分了羊舌氏、祁盈氏、范氏、中行氏以及知伯的封地。 到了韩厥七世孙韩景侯的时候,周天子终于承认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的名份和地位。 公元前377年,韩国与赵、魏两国一起瓜分了晋国,第二年(公元前376年),韩又灭了郑国,并将国都迁到了郑的都城,其地盘横跨了今天山西、河南的广大地区,逐渐地跻身于战国七雄的行列。 我们之所以认为韩厥是何姓始祖,一是因为司马迁开宗明义,在《史记·韩世家》中一开始就明确记述:自韩厥起,封姓为韩氏。 二是因为何姓是在韩国灭亡之后逐渐得姓的,而韩国的振兴与发达,韩厥作为奠基者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1、帝尧时代的何侯相传何侯是五帝之一帝尧时代的人,隐居在苍梧山中,因他向往长生不老,帝尧赐他仙药一剂,让其投置酒中,全家族 300余人饮之不尽,把剩余的药酒洒在庭院房屋上,忽见整个宅第拔地而起,徐徐升人云端,何氏一门无论男女少长俱人仙境。 何侯成了太极仙侯。 应该说,这是最早的何氏先人的记载。 出自宋代姓氏书。 2、周武王之子韩侯《左传》有言“邗、晋、应、韩、武之穆”,其中的“韩”,也是周武王子之一。 所以《诗经》中又有“韩侯出祖”。 所以唐代为《史记》作索引的司马贞认为是“有韩而先灭”。 3、韩武子韩万司马迁在《韩世家》中明确记载,韩之先人与周王同姓,姓姬,其后人事奉晋国,“得封于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曰韩武子”。 韩武子名韩万,由此,韩万应是何姓始祖。 4、韩国后期的韩碱王瑊(Jiǎn 音碱),像玉一样的美石,或就是玉的一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尚玉、佩玉的习俗,玉有温文尔雅的品性,是古代士大夫的象征。 因而,古代人取名很多人都用与玉有关的字。 韩瑊也不例外。 《浈阳水木记》有如下的内容:“何始初祖名碱,为韩国后期韩王安时代,碱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为公族大夫,曾与韩非一起同掌国政。 因在对待秦国的态度问题上与安不一致,只得退隐韩原。 韩王安为秦劫掳,国破家亡,碱与其妻流寓庐江,操舟为业。 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袭击,搜捕未果,疑是六国公子所为,就通令全国,暗访六国之后,欲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 一日,一吏登上韩瑊之船,询问姓氏,适值天气寒冷,韩瑊指水戏称“此为吾姓”。 意以水寒喻韩。 韩、寒同音,并无隐匿之意,察访者不悟,以为是指“河”为姓,韩瑊漫不经心地应答,查访者信以为真。 韩瑊安然无事,后得知为秦令查询,惊骇不已,喟然长叹: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难,“乃拜何字之赐,遂以何姓”。 韩瑊遂定居庐江,勤耕苦读为业,家道日隆。 二、少数民族中的何姓在我国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权,原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被匈奴人打败,西越葱岭,建立了康国,并日益强大起来,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昌、穆等政权先后归附了康国,均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其本。 史称“昭武九姓”,而“何”则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几位来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一是何细胡,梁代西域人,通商人蜀,定居郫县(今四川郫县),事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四川大贾”。 二是何妥,隋朝人,说是何细胡之子,字栖风,少机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国子祭酒,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等文集。 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儿,字桂林,少有才思,隋开皇年间官至太府丞。 他博览典籍,多识旧物,制作绝巧。 隋辽东之役,宇文恺渡辽水造桥不成,何稠造桥两日而就,又筑行殿,令高丽人惊为神功。 北朝时,有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的,事迹不详,但其姓名北史有载。 唐代北部少数民族中有吐谷浑,其中就有何姓人。 五代时期的后汉乾(448)吐谷浑国就有特使何戛刺来中原朝贡。 吐浴浑是我国古代鲜卑族建立的王朝。 鲜卑族原在辽东,魏晋时西迁至阴山而居,晋未又西度陇,在今青海省北部和新疆东南部定居,叶延时代,始称吐浴浑,这在《北史》、《通典》及《及平寰宇记》中均有记载。 1994年出版的《菲律滨庐江何氏宗亲会会刊》中有这样的记述魏晋时有一鲜卑族酋长,名叫徒何涉归,他有二子,长子“吐浴魂”,少子“若浴魔”,两人各统有部落。 后来兄弟不和,吐浴魂率部西迁,到其后代叶延时,以“吐浴魂”为国名,自立政权,即吐浴浑国。 《何氏家谱》,称该谱所记系祖居朝鲜庆南道密阳郡何姓的分支,其亲友分布在中国辽东及朝鲜一带。 这或许为考证“吐浴浑”何氏家族的源流与分布提供了主要的线索和途径。 元代河南汝州陕县有“何抄尔赤”氏,很可能是蒙古人。 《兰州府志》载:元代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明朝时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明太祖赐姓何。 何铭在与凉州羌人的战事中,不幸阵亡,他有无后人,亦待后来查证。 后金大将何和礼,原属后金栋鄂氏,其父,祖都是栋鄂部落的首领。 三、他姓改姓《汉书·五行志》中说:西汉时有叫何苗的人,其本姓朱,后来自称何姓,子孙繁衍,遂成何姓一支。 安徽省庐江黄屯何姓是明代方孝孺的后代,因避家难,从江西迁到安徽,改方姓为何姓。 但该支何姓在族谱里规定,他们生姓何,死后复姓方。 这在何姓族源里是极为特殊的一种情况。 清代何可昆纂修的浦阳《球山义门何氏宗谱》称该支何氏一世祖何延寿,于唐大中八年自太末迁浦阳,至元末第20代怀恩,无子嗣,遂以外甥徐宗富为继。 前此之谱,宗富之前冠以徐氏世系,另两部《浦阳球山何氏宗谱》分别尊南宋徐谊或徐宗福为一世祖。 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山东新城人何世璂,官至侍郎巡抚,他本姓陈,七世祖随舅氏姓何,延续下来。 这种姓源又是不多见的现象。 《姓谱》载:汉代凶奴单于的后裔,归汉后有“何奈”氏,又写作“何柰”氏,晋代幽州牧王浚手下有位将军就姓“何奈”名“虎”。 还有“何拔”、“何居”、“何郎”、“何鲁”、“何丘”等复姓。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8125.html
国家主席苏林抵达广州开启访华行程 越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疾控局 多省份针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开展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