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巨头CEO 越来越困难 证明美出口管制关乎国家安全

光刻机巨头CEO

9月4日,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福凯(Christophe Fouquet)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牵头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企业向中国客户出口的行为,变得更加“出于经济动机”(economically motivated)。

福凯在纽约花旗银行会议上表示,预计反对美国主导的对华出口限制措施的呼声将会增加。“我认为,要证明此事关乎到国家安全已经越来越困难了。”福凯说。

“很可能会有更多限制压力,但我认为也会有更多的反对声音,我希望可以达到某种平衡,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我们都希望有清晰和稳定的发展环境。”他说道。

荷兰政府此前实施的规则要求阿斯麦高端产品必须获得许可。另外,2023年10月,美国开始单方面限制阿斯麦出口部分中端产品,此举引发了荷兰议会的质疑,阿斯麦也多次提出反对。

自今年4月份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敦促阿斯麦在2024年之前停止为部分出售给中国客户的设备提供维修服务,因为这些设备现在将受到限制。

荷兰

8月30日,荷兰首相表示,继2022年和2023年美国和荷兰连续出台限制措施之后,他将仔细权衡荷兰最大公司、欧洲最大科技公司阿斯麦的经济利益。他补充道,“对荷兰来说,阿斯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创新产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受到影响,因为这将损害阿斯麦的全球地位。”

中国大陆是阿斯麦继中国台湾和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市场,中国公司约占其当前订单积压量的20%。路透社提到,过去三年,该公司向中国芯片制造商出售了价值100亿欧元(110亿美元)的设备,其中大部分不受任何出口限制。

今年4月份,路透社称,美国向荷兰和阿斯麦施压之际,有专家表示,中国芯片制造商对美国主导的制裁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韧性。

针对美国施压阿斯麦等企业限制对华出口,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态,中方一贯反对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各种借口胁迫其他国家搞对华科技封锁。


荷兰解除禁令,向中国出口光刻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荷兰最终解禁,卖给中国的光刻机,但这个荷兰先进的光刻机并不代表中国芯片行业的腾飞。 中国芯片行业真正的救星,一定是中国自己。 特朗普离开白宫后,外国强加给中国的所有技术限制似乎都失败了。 就在上周,好消息来了,一直处于反对向中国出售光刻机保护主义状态的荷兰,同意以12亿美元的价格从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 (Asme)购买14nm光刻机。

很多人认为这次收购会拯救中国的芯片行业。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长期以来,由于光刻机的特殊性,中国网民甚至将其视为半导体行业的生命线。 但其实光刻机只是芯片生产线的一部分。 还是一个制作环节。 芯片的生产至少需要七个主要过程,即扩散、光刻、蚀刻、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和金属化。 那么每个流程需要多少设备呢?

以SMIC 12英寸集成电路为例,我们需要22种扩散设备、8种光刻机、25种刻蚀设备、13种离子注入设备、12种研磨抛光设备和17种清洗设备。 此外,还有涂胶设备、PVD设备、检测设备、检测设备等。 生产环节也就几百个。 一台光刻机不是万能的,它可以解决上百个生产环节的问题。 所以单用光刻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中国芯片的全面飞跃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是悲观主义者。 外国人把光刻机卖给中国,确实可以算是中国芯片行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最重要的一点不在光刻机,而在卖光刻机。

事实上,中国现在可以制造激光雕刻机,主要制造商是上海微电子。 这家公司曾经去过央视的节目,是做光刻机的。 虽然它的技术在中国是顶尖的,但在世界上是落后的,落后于荷兰的两代ASML。 不过根据中国人的实力,不用担心他们有多落后。 如果他们有,他们很快就会赶上国际主流标准。

欧美国家这次愿意把自己的光刻机卖给中国馆的主要原因是老套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有。 当中国没有某项技术的时候,欧美国家肯定会想尽办法阻止中国购买或者研发。

但是当我们有了这项技术,对方就会解除对我国的一切限制。 在同一个芯片行业,第一个拿到欧美提货单的其实不是光刻机,而是蚀刻机。 这项技术禁令的接触时间是2015年。 当时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安全局这样说:中国实际上已经从中国企业获得了与美国产品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蚀刻设备,继续实施国家安全出口管制措施毫无意义。 现在的中国完全可以自己生产芯片制造所需的所有仪器,不会太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顶多落后国际主流水平一到两代。 还有一些产品,比如Microsemiconductor的蚀刻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小部分水平停留在三代之前。

其实这种发展状态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毕竟大家都听过木桶理论,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永远是最短的短板。 目前中国芯片行业的诚信度很高,不亚于美国日本这种老牌半导体大国。 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很多特别短的短板,只要努力就能赶上。 另外,今天的芯片制造技术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 就像当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取代晶体管一样,集成电路很难继续取得突破。 如果没有新技术的出现,7nm芯片很可能是人类已经可以实现的最高工业成就。 这给我们的半导体行业带来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窗口期。

如今,中国半导体发展产业不缺科研人才和国家政策,发展速度和R&D实力都很强。 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保护技术不受损失的问题。 北华创董事长赵曾说,中国芯片产业最大的优势是发展极快。 这是好的,但是我们缺乏行业内的口碑和影响力。 如此高价开发的芯片根本卖不出去。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 毕竟商人出来挣钱。 虽然他们有国家政策,但他们可以迅速开发新设备。 但是如果设备开发出来卖不出去,那就是亏了。 长期亏损会导致企业倒闭。 看来能做的要么是国家强行购买输血,要么是企业倒闭,技术流失。 这不是危言耸听。 其实美国工业的空心化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不说别的,就在前几天,美国还邀请人反向研究B-2轰炸机,这已经证明了市场的缺乏对一个企业是多么致命。 所以,中国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用政策来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究,还要给这些国有企业一个机会,让他们在一些国产产品上使用国产芯片,从而帮助他们做出口碑。 否则,如果因为缺乏保护而破坏了技术,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支持买荷兰现金光刻机,但是不能全买。 卖完之后继续学习模仿才是正道。 不要让国外的先进产品冲击中国本土的成就。 总的来说,中国芯片行业的未来是光明的,但这光明的未来不是荷兰光刻机带来的。 相反,因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前景光明,荷兰愿意给我们光刻机。

欧盟通过芯片法案,芯片战争几时休?

欧盟通过芯片法案,对于已如一团乱麻的中美芯片战争,是会形成制衡区域稳定,还是更激烈的竞争?

文丨智驾网 黄华丹

自去年8月美国颁布芯片法案近一年后,欧盟芯片法案也将正式落地。

7月25日,欧盟理事会批准芯片法案,完成决策程序最后一步。 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后,法案将正式生效。

《欧洲芯片法案》于去年2月发布,计划动员430亿欧元公共和私人投资,其中33亿欧元来自欧盟预算,以鼓励芯片公司在欧盟设立工厂,提高欧洲芯片自制比重,降低对亚洲和美国的依赖。

回溯至2000年,欧洲在芯片生产中尚占有24%的份额,如今已下降至10%左右。 而《欧洲芯片法案》的目标是将这一数字提升到20%。

作为最精细最复杂的科技产品,芯片关乎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 赢得半导体行业的话语权,也成为各国发展的重心。

从半导体发展史来看,关于芯片的战争,从未停过。

上世纪80年代的《美日半导体协议》遏制了彼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使美国取而代之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老大。

而2019年起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也导致华为如日中天的手机业务出现断层。

如今,车载芯片的短缺刚得到缓解,伴随人工智能的崛起,高性能GPU又成为产业争抢的目标。

光刻机

“10月7日体现的新政策是:我们不仅不会允许中国在技术上取得任何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还将积极扭转他们目前的技术水平。 ”纽约时报的报道《这是一种“战争行为”:解码美国对华芯片封锁行动》一文中,作者亚历克斯·帕尔默援引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和先进技术瓦德瓦尼中心主任格雷戈里·C·艾伦的观点称。

10月7日的新政指的是去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即BIS,对《美国出口管制条例》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旨在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计算芯片、开发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以及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 英伟达A100,H100芯片便在受限之列。

中美之间在半导体行业的争端已如一团乱麻,欧盟的加入,会让行业渐趋稳定,还是走向更激烈的竞争?

欧盟开启招兵买马

德勤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间,欧盟一直是芯片产业的净进口国,其消费约占全球芯片供应的20%,而制造业仅占9%。 而这种趋势,并不会因芯片法案的刺激得到根本改变。

多年来全球产业分工细化的结果是,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已形成基本的格局。

IC Insights发布的芯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总部在美国的设计公司产值全球占比68%,中国台湾占比21%,中国大陆占比9%。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叱咤风云的英伟达、英特尔、AMD、高通等芯片巨头均为美国企业。 而在制造领域,美国仅占12%,包括中国台湾、韩国在内的东亚则占据75%的份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和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芯片进口数量超过6354.8亿块,金额超过4325.5亿美元。

而欧洲的优势,则在设备和细分领域芯片产品上。 例如,在先进制程光刻机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以及以汽车芯片为长的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等企业。

欧洲同样希望在半导体产业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这一信号也为欧洲吸引了包括台积电、英特尔在内的芯片巨头的关注。

6月18日,英特尔宣布将投资250亿美元在以色列建造新的半导体工厂,预计2027年开始运营。 作为PC时代的半导体霸主,英特尔近年的挣扎亦很明显。 消费电子的饱和,图形处理新市场上的落后,制造领域的不温不火,英特尔在寻求新突破的同时,也在加大投资。

出口管制

除了积极响应美国芯片法案,此前,英特尔也曾宣布投资800亿欧元,在欧洲各地建立先进的半导体工厂和研究设施。

目前,英特尔已在爱尔兰和德国运营大型半导体工厂,后续还计划在波兰建立半导体生产和测试设施,在意大利建立半导体包装和装配厂,以及在法国和西班牙建立研究与发展中心。

台积电也在推进德国德累斯顿10亿欧元的半导体工厂项目。

彭博社报道称,德国政府计划向台积电提供50亿欧元支持其建造新厂,而英特尔也将为其德国生产基地获得德政府100亿欧元的补贴。

三星半导体业务部门负责人京庆雄最近访问了欧洲各地区,但三星尚未宣布任何建立半导体工厂的计划。 据报道称,三星判断欧洲尚未准备好利用先进工艺的条件。

这是一场试图改变现有格局的补贴大战。 如前所述,目前欧盟占优势的是成熟制程的汽车和工业芯片,但显然,欧盟并不满足于此。 欧盟的雄心,是在尖端领域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越来越困难

独自建立产业链并不现实

无论欧盟,还是中美,在当前语境下的诉求都是能建立起足以自给的完善产业链。 但这绝非易事。

《解码》作者帕尔默援引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前副主任贾森·马西尼的言论表示,要重建一个如今遍布全球的复杂供应链,其难度无异于复制整个人类文明。

ASML的光刻机,台积电的代工能力,设计先进制程芯片的EDA软件,以及顶尖的设计能力,历经多年打磨,尖端技术集中在有限的几家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 取而代之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

在芯片之争中,美国的痛点在于制造。 美国仅占据制造环节12%的份额,而拥有台积电和三星两大代工巨头的东亚,占据了全世界75%的制造份额。

在美国的积极拉拢下,台积电赴美建厂。 但日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台积电计划在亚利桑那州设立的工厂由于人工短缺将推迟开工。

台积电董事长刘马克表示,亚利桑那州的建设因缺乏熟练工人而受到阻碍,公司可能不得不暂时从台湾引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他表示,这将使其在美国开始大规模生产4纳米芯片的时间推迟到2025年。 此前计划是2024年开始生产。

人才短缺是美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将面临约6.7万名工人的缺口。

预计到203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所需的员工人数将从今年的约34.5万人增至46万人。 但研究显示,以目前美国学生的毕业速度,美国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合格工人来填补这一增长。

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反制也将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形成障碍。

7月初,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镓和锗两种关键金属实行出口管制。 镓、锗都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对于半导体、电信和可再生能源行业至关重要。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镓和锗这两种矿产,中国无论在储量还是出口上都占据着领先地位。

中国对这两种材料的出口管制使得其他国家不得不寻找替代资源。 彭博社26日报道,美国计划在今年底前向美国或加拿大企业签署回收镓的合同,“重点从现有的其他产品废物流中回收镓”。

而此前,中国也以国家安全为由对美国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的进口产品展开调查,并禁止中国大型企业向其购买产品。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欧盟。

据普华永道旗下战略咨询公司思略特的研究,要实现在2030年芯片市占率翻倍的目标,欧洲还需要35万名员工。 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

而即便如台积电、三星等代工企业在欧盟与美国建厂,其高昂的成本也将使其产品在竞争力上处于落后地位。

此前,美政府就公开承认过在美生产成本较其他地区高出四到七成。 而台湾《经济日报》社论认为,这应该还是刻意压低的数字。

马西尼认为,政治领导人与高管以为只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与工程师,就能解决问题。 但实际并非如此。 政策的积极推动,大量公司的涌入,带来的除了产业的兴盛,可能还有贪腐,以及非专业企业趁机骗取政府资金,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数以亿计资金的浪费。

帕尔默则认为,中国是最有可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产业链重建的国家。 多方面的阻挠,很可能反而会刺激中国产业的发展。 这也是去年美国发布芯片法案时国内的部分声音。

但对中国而言,重建整个产业链同样并非易事。

荷兰政府6月30日公布新的出口管制规定,9月1日后,ASML在向海外发运先进的浸润式DUV设备(即TWINSCAN NXT:2000i及后续推出的浸润式光刻系统)时也必须向荷兰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 此前,EUV已经受到管制。

根据光刻机的发展历程和光源,可分为紫外光源(UV)、深紫外光源(DUV)和极紫外光源(EUV)。 一般而言,目前制造7nm及以下制程芯片需要EUV,14nm及以下制程则需要用到DUV。

这意味着荷兰将支持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禁令。 此前,日本已率先实施出口禁令,禁止对华出口23种半导体关键设备和原材料。

去年,美国便积极拉拢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组成Chip 4联盟,力图将中国排除在产业链之外。 而目前的发展趋势显然对中国并不友好。 (详见:《中外芯片公司如何看“芯片法案”与EDA断供》)

出口管制下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竞争无可厚非,但互相压制的战争只会导致巨大的损失。

国家安全

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知情人士称,出于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实力发展的担忧,美国正考虑对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实施新的限制。 这将成为去年10月发布的出口管制措施的补充。 如果成真,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建设人工智能的能力。

此前,由于出口管制,英伟达被禁止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 A100和H100。 为此,英伟达特地为中国市场开发了性能稍打折扣的特供版A800和H800。

据财经杂志报道,A800与H800在算力上与A100和H100相同,但为符合出口管制要求降低了带宽,因而在处理相同AI任务所需时间会有所增加。

A800的带宽从A100的600GB/s降为400GB/s,H800的具体参数尚未公开,但据彭博社报道,其带宽只有H100(900GB/s)的约一半。 而美国商务部对GPU出口规定的上限是:算力4800 TOPS,带宽600 GB/s。

据知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正在考虑的新限制措施将使未经许可出口A800也成为不可能。

这也促使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CEO对美国政府展开游说,反对其升级出口管制条款。

美国芯片行业贸易组织同样表示,美国政府进一步限制向中国销售先进半导体的措施可能会破坏政府对国内芯片制造的巨额投资。

美国芯片公司的态度是,政府应该仔细权衡出口限制的影响,因为在中国的销售支持了在美国的投资,并有助于资助其研发,维持技术优势。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更是直言,“长远来看,禁止向中国出售我们的人工智能芯片将导致美国工业永久失去在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竞争和领先的机会,并对我们未来的业务和发展产生影响。”

而对中国市场来说,目前尚没有芯片能替代英伟达GPU在大模型训练上的作用。 芯片短缺,成为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样,自动驾驶行业对于数据处理的巨大需求也决定了其对GPU的

荷兰大臣:荷兰不会草率接受美国对华芯片出口新限制

路透社提及,美国去年10月推出大规模对华限制措施,加强对中国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美国贸易官员当时还声称,他们预计荷兰和日本很快也将实施类似措施。 报道说,施赖纳马赫尔认为,美国“有理由担心”过度依赖亚洲,其原因包括80%的先进芯片都是在亚洲制造的。 “我们和美国人谈了很长时间,但他们在10月份出台了新规定,这改变了竞争环境。 ”施赖纳马赫尔称,“所以你不能说,他们已经向我们施加了两年的压力,而现在我们不得不签署有关协议。 而且我们不会的。 ”报道继续称,施赖纳马赫尔同时还说,荷兰也在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德国和法国进行谈判。 她提到,德国是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的主要供应商,德国有其自己的经济利益,并且,“如果我们把某种技术列入不容易出口的产品清单,其他国家也会这样做。 ”路透社称,荷兰首相吕特将于周二访问美国,预计吕特将与美国总统拜登讨论有关出口政策。 据路透社此前报道,阿斯麦首席执行官温彼得在2022年12月13日接受采访时,对美国要求荷兰限制半导体方面的对华出口提出质疑称,“也许他们认为我们应该来到谈判桌上,但阿斯麦已经做出了牺牲。 ”在美国压力下,自2019年起,荷兰政府已经限制阿斯麦向中国出口其最先进的光刻机,温彼得表示,这对销售替代技术的美国公司有利。 温彼得称,虽然阿斯麦1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但美国的芯片设备供应商有“25%,有时甚至超过30%”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温彼得还批评说,美国的芯片制造商能够向中国客户出售他们最先进的芯片,但阿斯麦却只能出售旧设备,这看起来是矛盾的。 “美国芯片制造商将中国视为客户就没有问题。 ”2022年12月12日,中国在世贸组织对美国对华芯片等出口管制措施提起诉讼。 商务部12日晚在官网发布答记者问表示:“美方近年来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阻碍芯片等产品的正常国际贸易,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破坏国际经贸秩序,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损害全球和平发展利益,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中方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中方关注,是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方式。 ”延伸阅读:不满美国两年施压,荷兰外贸大臣:与中国脱钩是幻想近年来,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大搞胁迫外交,反复施压西方盟国限制光刻机等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 拥有全球最大光刻机企业的阿斯麦公司荷兰曾多次对美方施压表示不满。 据路透社1月16日报道,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近日在本国政论节目Buitenhof上再度表示,荷兰不会草率同意美国去年10月提出的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技术的新限制,“不会因为美国向我们施压了两年,我们就必须签字同意”。 路透社报道截图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节目视频截图报道称,施赖纳马赫尔的讲话发表于1月15日。 两天之后,荷兰首相马克·吕特预计将于17日访问美国,他将与美国总统拜登讨论关于对华芯片技术出口的政策问题。 “我们已经与美国人谈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他们在去年10月出台了新规定,这改变了竞争环境。 ”施赖纳马赫尔说,“所以你不能说因为他们已经向我们施压两年,现在我们必须签字同意,我们不会。 ”去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继2018年之后再度出台一系列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措施。 报道称,拜登政府原计划劝说日本与荷兰等一同采取行动,不过未能成功。 施赖纳马赫尔透露,荷兰也在与日本、韩国、德国和法国等进行谈判。 根据政论节目Buitenhof在推特的发文,施赖纳马赫尔在讲话中还表示,“与中国脱钩是一种幻想,我们必须减少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为零。 ”她在提到美国对荷兰阿斯麦公司施压时说,“我们绝对需要美国人,但是美国人也需要我们”。 她强调,荷兰不止与美国进行谈判,他们交流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美国政府为了全力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近年来持续向日本、荷兰等盟国施压,要求它们扩大对华出口限制。 荷兰由于拥有全球最大光刻机企业阿斯麦,成为了这场斗争的关键。 报道称,早在特朗普时期,荷兰当局在美国施压之下,就宣布禁止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极紫外线光刻机。 不过在2021年,荷兰还是向中国出口了价值20亿欧元的其他光刻机。 2022年10月7日,拜登政府再度出台了一系列对华半导体产业的限制措施。 美国彭博社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官员一直在游说荷兰当局在禁止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极紫外线光刻机基础上,进一步将禁售范围扩大到上一代技术深紫外线光刻机的出口。 对于此类游说,荷兰阿斯麦去年7月在披露财报时曾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国迫使该公司停止向中国大陆销售其主流光刻设备,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面临中断。 荷兰政府对于美方施压也多次表示不满,强调荷兰将捍卫本国利益,不会照搬美国政策。 据彭博社去年11月22日报道,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在一周内两度表态,荷兰将做出自己的判断,捍卫本国的利益——“我们的国家安全,还有我们的经济利益”。 报道指出,“面对美国煽动升级对华限制,荷兰表现抗拒。 ”之后12月2日,荷兰经济大臣阿德里安森斯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荷中贸易关系很重要。 尽管美国在高科技出口问题上施压,但荷兰不愿过度限制对华出口。 据我国外交部公开数据,荷兰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 2020年,中荷双边贸易额918亿美元、同比增长7.8%。 其中,中方进口额1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0209.html
ChatGPT企业版付费用户突破100万!
别再披头散发了!这6个秋冬发型显脸小还巨洋气!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