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一轮降息潮涌 入营 在即 美联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大楼。新华社 资料图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最新议息决议。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此次会议上宣布降息,分歧在于降息幅度是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虽然上周五以来市场对50个基点的降息预期不断升温,但考虑到美国经济基本面因素,美联储以25个基点的步伐开启此轮降息周期的可能性依然较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利率变化将对国际金融市场、跨境资本流动以及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等产生连锁反应。此前已有多个主要经济体启动降息,随着美联储加入降息“阵营”,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已在路上。从过往经验看,发达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多是全球资本持续涌入新兴市场、权益市场等寻求高收益之际,美元也往往由强转弱,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和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将得到缓解。

然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新一轮降息潮涌,并不会按过往的“剧本”重演。当前的国际经济金融局势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都会对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产生影响。此外,降息速度和幅度的不同,也会对金融市场带来不同的效果。美联储在过去两三年的加息周期中,加息速度之快超出市场预期,利率水平攀升至高位后,后续降息节奏是否同样会“快进快出”尚难断言。

对我国货币政策而言,坚持以我为主、优先支持国内经济发展是多年来坚持的总基调。近年来,央行通过多轮降准降息等方式,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走低,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低于3.6%,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3.4%,随着美联储即将加入降息阵营,未来中美利差收窄会给我国实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央行上周五也表态将“加大调控力度”“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考虑到当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约束金融总量增速,未来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为经济回升向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等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基本走向

2008年1月9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星期三在纽约正式发布了《2008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 报告指出,美国房市泡沫破灭以及信贷危机加深、美元贬值以及全球贸易失衡等因素在2008年将继续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9%,2007年为3.7%,报告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4%,延续下降趋势。 报告指出,2008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将主要来源于美国经济。 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房市下滑的趋势变得更加严重,伴随着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信贷危机,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报告指出,美国房价在截止到2006年的十年间上升了近90%,因此有大幅下降的空间;而且,美国家庭的负债率近几年来快速上升,如果房价下跌达到15%的幅度,有可能影响消费者需求,使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将出现停滞。 一旦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欧洲和日本的出口增长都将受到影响,进而减少这些经济体对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需求,对世界经济将产生严重影响。 报告建议各国协调政策行动,改善国际贸易失衡的局面,稳定外汇市场。 报告指出,汇率只是调整国际贸易失衡的手段之一,如果单纯依赖汇率调整,有可能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以及国际社会对于美元丧失信心,因此,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做法是刺激中国、日本和主要石油输出国等贸易顺差国的需求,以抵消美国需求紧缩产生的效果。 金融海啸摧毁“华尔街神话” 世界经济面临历史转折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在这个最坏的年代,我们遭遇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猛烈的金融海啸,“华尔街神话”伴随着高盛和大摩的转型而灰飞烟灭,世界经济也随之陷入二战以来最深的衰退。 随着金融风暴持续渗透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已走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大步推进,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七大央行联手降息的大胆救市举措,也促成了被视为“布雷顿森林第二”的G20金融峰会的成功举行,更让世人领略了主要国家动用数万亿美元刺激经济的决心,而中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尤其令人称道。 雷曼兄弟的倒掉2008年6月24日,晴,纽约曼哈顿。 在第七大道745号大楼巨大的外墙电子屏上,“雷曼兄弟”的字幕不停地变换着各种鲜艳的颜色反复滚动。 2008年11月19日,阴,有风,纽约曼哈顿。 第七大道745号大楼巨大的外墙电子屏依然吸引眼球,不过滚动播放着的字幕已被“巴克莱资本”所取代,基色也变成只有蓝白两种。 9月15日,随着次贷危机进入第二个“高危期”,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告破产。 雷曼在美国的核心业务和固定资产,被英国的巴克莱资本以区区15亿美元收购,这便有了上述戏剧性的一幕。 而雷曼在美国以外的业务则被日本的野村收入麾下。 雷曼并非次贷危机引发的破产首例。 今年3月,在次贷危机的第一个“高危期”,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陷入流动性危机而不得不委身摩根大通,美联储专门为该交易提供融资。 7月份,金融市场形势再度恶化,随着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后,危机迅速升级。 两个月后,为避免“两房”破产对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放任雷曼破产是布什和保尔森任内最大的败笔。 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算了一笔账:如果当初政府出手救雷曼,成本应该不超过60亿美元,但保尔森当时不出手的决定,却使全世界最终营救金融体系的成本超过1.3万亿(现在看来这一成本还在不断增加)。 “雷曼破产,使大家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一夜间崩溃,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陷于停顿,最后迫使政府不得不全面打救金融业。 ”次贷危机的起源和雷曼同期落难的还有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只不过后者以一个更体面的价格被卖出,接手的一方是美国银行。 随后,美国前两大投行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五大行中“硕果仅存”的高盛和大摩被迫转型,某种意义上也正式宣告了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华尔街投行神话的终结。 这不仅体现在这些机构再不能不顾后果地从事以往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也直接导致了数十万华尔街精英丢掉饭碗。 过去动辄上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年终大红包”,也可能就此成为历史。 自认为帮助美林躲过一劫的塞恩,日前无奈地宣布放弃期望中的1000万美元年终奖。 大摩的麦晋桁也宣布今年不拿分红,就连被认为在本轮危机中受创最小的高盛,其CEO布兰克费恩及其他六位高管也已被告知今年将没有年终奖。 业界估计,相比去年,今年美国银行业的年终奖金可能缩水50%-70%。 在主张“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的奥巴马上台后,华尔街要想重回高薪时代恐怕更难。 本月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在华尔街打拼了61年的前贝尔斯登CEO格林伯格感叹说,他“参与开发”的华尔街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了。 而这场悲剧的起源,居然是美国一群所谓的“次贷购房者”。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纪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 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住房市场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纪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的大潮。 不过,随着美国利率此后不断上升,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此后,危机持续发展,导致大批美、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最终在2008年9月升级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 实体经济深受冲击金融危机也使世界经济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仅为3.7%和2.2%,为2002年以来最糟糕表现。 世界银行等的预测更为悲观。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美、欧的主要金融机构遭到严重冲击,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信贷紧缩严重。 危机不断地从金融业向其他行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致使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严重减速。 上周,世界银行宣布了一个月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二次下调,该行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放慢,而明年世界贸易也将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预计今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5%,明年则进一步回落至0.9%。 而该行此前的预期为1%。 联合国本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也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不会超过1%。 IMF则预计,明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下滑0.3%,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将明显放慢至5.1%左右。 早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时,美国一些次贷机构就纷纷破产。 随着危机愈演愈烈,投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因大量持有次贷支持证券而遭受巨额损失。 据美国高盛公司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遭受的损失将高达1.4万亿美元,而截至今年11月份已经暴露出了8000亿美元。 由于美、欧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加上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缺乏信心,美、欧、日主要股市持续动荡,大幅下挫。 自今年年初至12月初,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34%,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德国法兰克福股市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35%,日本东京股市主要股指跌幅超过46%。 股市大跌不仅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还对企业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 美国权威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局本月宣布,美国经济自去年12月开始陷入衰退。 由此算来,美国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已有一年时间。 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均在今年第二、三季度连续下滑,也都陷入了衰退。 随着发达经济体经济出现下滑,发展中经济体也受到波及。 在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看来,当今世界已进入“后泡沫时代”,整个2009年世界都将维持衰退,至少要到2010年才可能有缓慢的复苏。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陶醉于跨境联系带来的繁荣。 但是,随着繁荣走向极端并孵化出致命的资产泡沫的全球化,结果必将是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后遗症。 ”美国经济有望率先反弹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仍将异常艰难甚至持续恶化。 不过,随着更多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开始发挥作用,主要经济体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或是年底前后迎来复苏,其中,美国经济有望率先出现反弹。 经济明年底企稳已成共识巴克莱资本联合首席经济学家马基认为,当前已经或正在进入全球性的衰退。 他表示,美国的经济萎缩会持续几个季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会大幅萎缩。 到明年第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温和增长。 到下半年,增长可能会更为明显。 具体来说,巴克莱资本预计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会萎缩2.5%,明年第一季度预计负增长1.5%,第二季度预计实现1%的增长,而明年下半年则可能增长3%。 马基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明年下半年出现复苏,将对其他经济体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对美国的出口会增加。 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怀斯认为,这一次全球更像是在经历一次同步衰退,这在以往不大看到。 不过怀斯也表示,总体而言,他认为到明年年底,经济情况会开始好转。 怀斯表示,以往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国家先陷入衰退,其他国家受到牵连出现经济下滑。 而这一次,尽管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但欧洲经济却比美国提前感受到了冲击。 美国已经陷入衰退,日本的经济滑坡则基本与美国同步,而欧洲的衰退可能比美国更为温和,但可能持续更久。 曾在美联储任经济学家的摩根大通美国经济学家费罗利表示,他们的最乐观的预期是,到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会出现温和复苏。 其他国家可能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摩根大通预计,美国经济明年下半年增长2.5%,上半年可能负增长1%,而今年第四季度可能负增长4%。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表示,全球经济低迷的状况很可能持续到2009年年底,届时可能见底。 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引发本轮危机的因素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转机。 比如在美国,楼市有望在明年中期见底;而去杠杆化的过程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也有可能在2009年年底停止。 此外,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也有望逐渐恢复,加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都有望帮助经济在明年晚些时候复苏。 美国经济可能率先反弹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表示,到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反而可以比西欧、拉美甚至亚洲国家的经济更快地复苏。 反倒是那些不太发达的国家,受这次打击之后,复苏的时间可能更长,难度可能更大。 陈志武表示,很多人认为美国经济在经过这次危机后可能要彻底垮掉,但他觉得这种结论有些太夸张,也有些太早了。 他表示,美国经济的自我调整和复苏的能力,过两年回过头来看会超过很多人的预期。 这次金融危机是源于美国,然后影响到全球各国的经济。 所以,这种情况下,按照一般的理解,这就意味着美国经济比其他国家受挫的程度会更严重,受拖累的时间也会更长。 不过陈志武也指出,从现在来看,美国经济过去经过了两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其金融市场,尽管这次出现了危机,但整个金融体系的架构还在。 所以,到明年某个时候,一旦当大家看到金融和经济危机已经到底了,接下来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会超出人们的想像。 标准普尔的怀斯表示,美国已经陷入衰退,并可能持续到明年年中。 美国这次的衰退的程度并未严重超出以往,只是持续的时间比一般情况要长一些。 其他工业化国家中,日本的情况与美国会很类似。 欧洲的衰退则可能更为温和,但会持续更久,可能到明年年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总统的号召力。 陈志武认为,奥巴马的上任可能会让整个美国社会对自己的未来的信心得到极大提振。 奥巴马也许可以做到像罗斯福那样。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任以后,把美国社会的信心和凝聚力一下子呼唤出来,让美国大大小小的家庭和企业都愿意和新总统一起接受新的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尽快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 陈志武表示,奥巴马明年1月20日上任后,可能在很多方面模仿一些罗斯福的做法,会在金融、证券市场制度架构方面作出改革,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也会出台很多举措来刺激消费,同时也能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的支持,这对美国经济在明年下半年出现复苏会有很大帮助。 股市:震荡仍可能持续数月多位国际权威经济学家表示,金融危机最黑暗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接下来几个月仍可能持续震荡。 金融危机或已见底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的最坏时期应该算是已经过去。 但他们也提醒说,在局势尚未完全明朗之前,当前还不宜过分乐观。 曾在美联储任职多年的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费罗利认为,在过去一段时间各国纷纷采取重大措施稳定市场和刺激经济的作用下,再出现像雷曼兄弟这样的大型机构倒闭的风险已大大下降。 从这个角度说,金融危机的最糟糕时期已经过去。 巴克莱资本联合首席经济学家马基则表示,他个人不大愿意下类似于我们已经渡过最坏时期的判断。 “美联储和财政部推出的一系列举措,的确似乎已经在市场上产生了一些积极效果,我们预计这种正面效应会继续下去。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表示,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到底,当然这个底肯定不是V型,而是U型底。 但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刚刚开始。 马基表示,在现阶段还存在危机继续恶化的风险,所以他认为现在还没到过于自信和乐观的时候,大家还必须对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多负面发展保持警惕。 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怀斯表示,对金融市场来说,最坏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由此带来的经济冲击才刚刚开始。 他表示,有迹象显示信贷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多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他认为信贷市场已过了最黑暗的时期,但要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我看来,在彻底恢复正常,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怀斯说。 他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状况为例表示,尽管当时只是一个地区性的危机,但受此影响,银行体系在几年后才恢复正常。 股市未来数月震荡为主对于金融市场未来的走势,费罗利认为,股市接下来会继续消化经济方面的负面消息,经济的疲软会抑制股市的任何上涨。 市场仍会持续波动。 就美股而言,股市可能还会创出新低。 “尽管我们已经很接近底部,但仍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标准普尔的怀斯表示,股市可能已经接近底部。 股市通常会先于经济3-6个月企稳,如果说经济能在明年中期复苏的话,那么股市有望在今年年底左右企稳。 陈志武则预计,未来六个月中,道指可能在7000点到点之间震荡,然后随着投资人对美国经济的前景改观,股市可能出现回升。 陈志武表示,从投资价值上来看,美国和欧洲等发达股市在现在和未来几个月中存在显著的长期投资机会,甚至包括金融业。 尽管今天金融股跌得很惨,但长远来看,金融业前景依然看好,长期的投资价值依然非常高。 对A股市场,陈志武表示,“未来几个月还会有很多阴云,因为中国的企业盈利和经济指标在未来六个月或是九个月只会越来越坏,而不是越来越好。 ”但是也许从明年上半年以后,中国股市可能出现新一轮上涨。 当然,“大小非”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他认为,A股未来六个月探新低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上涨的空间会比较有限,大概会在2000点上下波动一段时间。 巴克莱资本的马基表示,过去一段时间股市受到了企业盈利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预期的影响,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但通常情况下,股市会先于经济企稳。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出现明显复苏之前,股市已经开始企稳一段时间。 美元强势有些过头对于前一段时间风头正劲的美元,专家表示,美元走强凸显了全球投资人仍对美国经济实力抱有信心,但当前的上涨可能有些过头了。 摩根大通的费罗利认为,美元近期走强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这是对前期美元疲软的报复性反弹。 因为在今年夏天,市场对美元过分看空;另一方面,此前大家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很盛,但没想到后来欧洲和其他经济体也纷纷陷入相对,因此,美元相比之下反倒成为抢手货。 短期内,他认为美元可能在今后几个月出现调整。 标普的怀斯表示,美元只是从此前两年的过度弱势中反弹,但当前有些太强。 过去几年,美元对欧元等货币的走势更多体现了利率的相对走势。 在2006年时,欧洲的利率要低于美国,资金于是流向美国,推动美元上涨、欧元下跌;但随着美国利率下调和欧洲加息,欧元对美元开始持续上涨。 但在过去几个月中,随着欧洲陷入衰退,欧元遭到抛售。 当然,美元的走强还受到日元套利交易的影响。 由于大量套利交易在风险上升时选择平仓,欧元遭到打压,日元相对走强,美元也受到影响。 “就目前而言,我并不认为美元汇价太大偏离长期均衡水平,但我预计,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形势恢复稳定,避险意愿下降,欧元对美元可能回到1.40附近。 ”怀斯说。

全球经济危机

09年中国经济危机状况分析 西方发生严重经济危机时,哪些国家最倒霉,哪些国家好一点,哪些国家没事情,反而更好点呢?这要从1929年情况来看。 当时,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尤其是产业链在已经与外部发生密切联系的国家,动荡最大。 因此,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最严重。 谁稍微好点呢?那些进出口不太重要,外资不太多的国家。 比如中国。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被有些人称为“中国民族产业黄金期”。 因为外资自顾不暇,反而给中国以机会。 谁最沾便宜呢?完全被隔离了世界的国家,这就是苏联。 苏联在这次大危机的前一年,1928年10月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此之前苏联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小于德国和英国。 由于苏联是被西方封锁起来的,本来就没有从西方哪里获取过什么资金,也不需要西方市场。 因此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完全封闭在国内的一次经济发展。 到1931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工业产值增长3倍,上升为世界第二。 苏联在这个时期建成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重要的先进的工业部门都建立了起来。 这个时期美国有10万人移居苏联。 一次,苏联在美国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 换句话说,全球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灾害越严重。 说李非“轻巧”,是因为他的“前提是……”这句话很轻巧。 西方这场经济危机的高潮最慢也在2010年发生,快的话会在2009年年中或年底发生。 对中国来讲,只有1到2年时间来调整。 但时间已经没有了,因为西方危机已经开始,已经影响到了中国。 中国现在外贸依存度达到65%。 也就是说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65%。 中国现在的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DP比例)已经超过35%。 这个指标高不高呢?日本和美国在对外经济发育水平顶点年份,外贸依存度没有超过25%的,出口依存度没有超过15%的。 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空前绝后的,最全球化的对外依存经济体,别说变成内向型的了,就是达到出口依存度在15%以下,就意味着GDP将减少20%的需求部分。 马上发生的西方金融危机会使中国怎么样呢?先说直接影响。 次贷危机时中国外汇投资只损失150多亿(官方承认50亿),而第二次风暴,中国持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亿美元的债券恐怕就有风险。 虽然美国政府正在加紧打捞这两个公司,但是他们5万多亿的负债并不是几千亿美元能够打捞的起的。 最主要的是,根据金融专家宋鸿兵的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48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和45万亿美元的财政亏空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 目前美联储以及欧洲、日本央行的联手海量注入流动性行为,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这些措施虽然能够暂缓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枯竭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本身的巨大债务问题。 而且随着增发货币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抬头,也将制约各国中央银行们的货币政策范围。 ”最近,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 美国5大投行就倒了3个(前面有美林、贝尔斯登)。 美国所谓救市,其实就是用美国国债做担保。 一旦国债出问题,中国这近两万亿美元就找不到了。 到美国自己命都保不住的时候,中国人自己犯的错误只好自己认了。 最重要的是,中国与那些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不同,中国大多数行业已经被西方资本控制,其中包括粮食、食用油、化肥这些命脉行业都是外国资本控制着的。 个别命脉行业虽然还没有出让,但大部分都已经市场化,成为上市公司。 西方资本已经接近完成了洗劫中国的准备。 到时候只用轻轻一推,水到渠成、合理合法,效果与解决日本、巴西、阿根廷和泰国一样 下面会发生什么呢?恐怕会是这样:到2009年年初,信用违约掉期市场风暴越刮越大,加上石油和粮食、原材料价格上涨,世界经济出现全面衰退。 西方需求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因素,造成中国出口企业大量破产,出口严重萎缩。 2007年中国出口依存度是35%,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4%。 外贸顺差2662亿美元,也就是经济净增长的78%来自贸易顺差(外需)。 外需大幅度长期下滑会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国内母公司发生资金不足,所有外资企业都必然回国救主,包括在中国的所谓热钱,也首先选择回国救自己的母公司。 数千亿外资企业留存利润外撤,数千亿美元热钱外逃,数千亿美元直接损失,必然造成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危机。 资本撤出还会引起中国股市崩盘,楼市崩盘,所谓中产阶级将回到贫民阶层。 楼市一崩盘,加上出口企业不景气,大量农民工将卷铺盖卷回家(真能都安安生生回家就阿弥陀佛了)。 2006年,中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部分的65%来自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收入中接近40%来自务工收入。 即使四分之一的农民工回家,农民纯收入一定是明显负增长。 中成阶级的破产和农民收入的负增长,必然严重影响内需。 加上中国石油和粮食价格远远背离世界行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早晚会撑不住,物价飞涨不可避免。 外需内需一起大幅度萎缩,中国将出现一次长期的负增长或零增长阶段。 说的直白点,就是经济危机。 以前,西方发生经济危机,表现在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 这次经济危机表现会是:西方没有什么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因为他们没工厂。 而是西方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发生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 中国现在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都来自外国,制成品都出口外国,企业老板大部分是外国,技术依赖外国。 中国不是两头在外,而是4头在外。 世界一咳嗽,中国一定发烧。 发展内需?空话。 经济危机的内需不足,是多数人缺少购买力造成的。 他们购买力不足,是因为收入低造成的。 现在中国城镇最高收入的10%群体,每年消费品消费支出比全国农民加起来还高很多,大量城镇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是高收入的10%左右。 而且看看统计年鉴就知道了。 收入越低,消费率就越高,收入越高,消费率越低。 也就是说,穷人都是入不敷出,哪里有剩余的钱来支持你“发展内需”?除了按人头发钱不能解决问题。 第二篇、此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这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现在世界的舆论是,由于中国主要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西方经济放缓,需求减少,中国经济也将受到严重打击。 我的看法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但不会对中国经济整体造成损失,而且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知道,中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口,主要是轻工业品的出口。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重工业品的出口,主要还是第三世界国家,对欧美的出口还很少。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是会对中国轻工业品的出口造成损失。 但中国不像西方,工人就是“无产阶级”。 中国的工人,主要是农民,是“有产者”。 有活干出去干活,无活干回家种地。 现在的农村,由于中央政策的倾斜,生活也在改善。 农产品价格上涨,正好可以多种地,“平抑物价”。 西方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主要影响,主要还是金融业。 吸取经验教训,限制信贷规模,平稳发展。 对中国经济的过热,刚好起到降温、软着陆的作用。 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美元的贬值,预计石油黄金等资源类产品,还会上涨。 石油黄金等资源类以美元计价的产品涨价,本身就是美元贬值,或者说是针对中国的发展,或者说是中国的需求引起的,与美国的需求减少几乎是无关的。 回调之后必定还会再上涨。 ●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现在的中国,资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国有资本,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黑社会资本等。 国有独资既是国有资本。 象山西乔家大院这样的文保单位,是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还是被祁县人民政府出让了乔家大院经营权,县长大人充当法人代表。 这就是典型的官僚资本。 各种“合资”都可归结为“买办资本”。 各种外资独资都是 “外国资本”。 象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归为“民族资本”。 象全国各地的“洗浴中心”,哪个不带有黑社会性质?没有黑社会撑腰,哪家都别想经营下去。 这就是黑社会资本。 98年以前,除了农村,老百姓手里都有点存款富裕。 自从98年之后,“精英”们要发展资本主义,要拔苗助长,就要把人民手中的钱榨取出来,就有了房改、医改,教育改革。 医改,教育改革最多让人们上不起学,提前死掉,欠点钱。 而房改,尤其是70%的房贷,对中国经济危害最大。 我所说的拔苗助长,主要说的就是这个。 房价不但炒了起来,几十万元的房贷,将压得普通百姓一辈子不得翻身。 由于人民负债,消费萎缩,房价虚高,随时都会发生经济危机。 纵观新中国的历史,都是因为基建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那些外资的进入,外贸的增加,流动性过剩而引起的通货膨胀,都是利益相关者为转移视线的说辞。 没有基建规模的扩大,而拉动各行各业的物价上涨,外资进入的再多,它会专挑你的青菜萝卜猪肉去买吗?青菜萝卜猪肉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感觉比较真实。 细想下,中国还有什么没涨价?所以,如果国家大的基建项目不能下马,那么房地产的火热,必须得压制住。 控制不住,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不能因为资本的贪婪,而任其发展,最终危害中国经济。 现在的中国,资本的贪婪已经为所欲为,已经发展到毁坏烈士陵墓的地步。 政府官员的腐败、司法不公、黒社会猖獗、社会风气的堕落程度,是建国近60年所仅见。 难道任其发展到毁灭新中国吗?以胡锦涛在国际事务中的睿智,在国内的不作为是说不过去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大乱达到大治。 又说,叫牛鬼蛇神先跳出来吧。 我以前就说,现在的政府是“新政府,老官员”。 看国内的政绩,要等到下个五年任期。 可以说,今年三月人代会之后的五年,将是中国社会大治理的五年。 如果现在中国社会任其发展下去,只能称其为普京式人物,而不能称其为中国杰出的政治人物。 我相信是后者。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定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中国的社会现状,虽然各种资本快速发展,但还是以国有资本占主体。 国有资本还是占主导地位。 虽然社会的混乱程度是是建国近60年所仅见,但这些相对于美国的透支,还仅仅是疥癣之疮,剜除即可。 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是病入骨髓,非得换器官不可。 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胡锦涛的元旦讲话,是对“文革”的扬弃,与先高调坚持“三个代表”,再抓捕陈良宇,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是胡锦涛的下个五年任期的政治宣言,即政治体制改革,基层实行民主选举。 我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对县级以下政权实行“集中民主制”。 即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二把手让人民差额选举。 这样,可以有效去处地方领导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态势。 前两天看到“山东河南四川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将获补贴”信息中,也证明了中国政府在积极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到来。 根据中国老的做法,先是试点,然后是总结经验(推广试点),最后就是全面推广。 这两天又看到了财政部对节能灯推广的大幅度补贴。 其实这都是对我国的企业补贴,让我国的企业更好的发展。 中央补贴农业,在某种意义上也其实是在拯救中国自己的企业。 对于中国的统一,由于小马的“总统”当选,为了第二个任期,五年内,宣传的口号应该还是“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原则。 中国的统一大业,可能会延长到2016年左右。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以当地的经济建设换取资源,也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人权”的叫嚣,显得苍白无力。 预计第三世界国家也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 10至20年后,当中国的低价高性能军工产品能够击败西方国家的高级军工产品时,由于军火交易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不到高额利润,那么,世界的冲突将会减少。 20年之后和谐世界将会实现。 30年之后,世界将进入“大同社会”。 第三篇、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状况全球金融危机究竟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打来了何种后果?有学者指出,最近两个月以来,有关中美经济关系的文章大量见诸报端,由於立场不同且兼雾里看花,诸多见解完全相反。 中国媒体及大部份论者谈中国经济,开篇必是 ?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 ?彷佛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拖入了黑暗深渊。 由於中国公众资讯来源受控,且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受上述宣传影响甚深。 最近,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一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称, 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减弱, 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今年后几个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 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将达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0%左右,明年外贸形势料难乐观。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日前出台了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 中国的巨额计划主要是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项目,投资国内经济以拉动内需。 分析认为这一举措可能掀开世界经济大国以大规模支出或降息来遏制全球经济衰退的新一轮行动的大幕。 不过,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警告说,许多国家并不具有充足的财力以效法中国,花十亿计的美元度过全球金融风暴。 路透社分析说,当前中国的经济就像是一只仰面朝天的甲虫,搞不清究竟是什么将它撞翻在地,但甲虫最终自己会再翻过身, 重新上路. 中国经济亦或如此,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重拾动能,这个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将重回正轨,即便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有关中国经济突然下滑,政府始料未及的说法不够确切。 在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月底召开前, 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急切地提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此举令人瞠目。 高盛驻香港经济学家宋宇称,这是个很显着的正面发展,政府发出的信息有力并且清晰.全球经济衰退总会损及中国出口行业.去年为抑制通胀, 防止地产泡沫积聚而实行的信贷从紧政策, 效果也有些滞后.问题是这些措施对外部和国内需求的打压同时开始显现.这侵蚀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因受益于资本控制、货币不可自由兑换以及欠发达的金融市场, 中国一度被认为可免受全球信贷危机的影响。 但中国也确实存在许多经济问题,旅美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认为,其实,中国经济由於「体质」过於虚弱,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早就隐含种种危机隐患,拉动中国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进出口、内需与投资,在过去一、两年内均出现不祥徵兆。 何清涟曾经指出,二○○八年将是中国经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给了中国政府一个最好的藉口,将多年来中国产业政策失误与经济结构不良等痼疾全推往美国次贷危机身上。 其实从时序上看,中国的房地产与股市危机早就先於美国金融危机而发生。 中国股市的问题根源在於政府不断通过股市转嫁国有企业与金融业危机,而房地产早就沦为炒家市场:二○○六年初,中国房市购买者当中就有百分之六十是炒家而非买家。 「中国制造」由於安全及品质问题从二○○五年开始就陆续受到美国、欧盟及日本的抵制,即使这些国家未出现金融危机,也未见得继续选择中国制造的玩具、鞋类与食品作为消费。 至於中国金融业受美国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甚小已是定论,真正受影响的其实主要是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中国海关周二公布,10月进口同比增长15.6%, 出口同比增长19.2%, 贸易顺差达352.4亿美元, 再创历史新高。 星期二北京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十月份对美国的贸易盈余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三点六,达到一百七十五亿美元,对欧洲的贸易盈余则增加百分之十二点二,达一百五十六亿美元

请分析一下金融危机下,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

2008~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网 时间: 2009-01-12发表评论>> 张亚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助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预测和数量经济模型方法、研制与应用。 摘要: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迷时期,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然而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 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可望保持在3.0%的水平。 其中发达经济体将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陷入或接近衰退,2009年的随后时间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目前的救助计划无法支撑股市以及金融市场的根本稳定,因此无法解决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 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也将对我国金融市场、外贸出口和物价产生多方面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预测金融危机经济形势分析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1.各国联合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近期,金融危机迅速恶化并在全球蔓延,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为了挽救金融市场、重整世界经济,目前各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 继宣布对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救助计划并出资850亿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之后,美国政府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系列救市行动,救市资金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同时,欧洲各国救市的总注资额已接近了2万亿美元,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也纷纷采取了向金融市场注资、对金融机构的存款提供担保,以及修改相关法规等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另一方面,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短缺和经济增长迅速滑坡,全球6家主要央行有史以来首次联手降息。 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10月8日联合宣布将基准利率均下调50个基点(见表1)。 10月13日,为了对全球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美联储宣布将无限制提供美元给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以及瑞士国家银行,从而可以让这些央行可以无限制借贷美元给银行。 各国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通过重建金融系统信心,使经济“回归增长和繁荣的正轨”。 然而其效果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信任和信贷危机并未就此结束,股票市场仍然震荡下行。 同时房屋价格、盈利和销售状况等房地产业的主要指标持续恶化,房地产业的复苏难以期待。 另一方面,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各国政府都没有一个可以系统地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 目前救助计划无法支撑股市以及金融市场的根本稳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 因此,救助政策能否重聚人气、恢复金融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改变实体经济所面对的困境有待观察与评估。 2.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放缓(1)金融危机从以下两个层面或角度对实体经济产生传导影响。 首先,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消费、投资增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并未首先表现在实体经济部门和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而是主要流向资产市场和房地产业。 在导致全球房价高企的同时,更是通过次贷这一最薄弱的环节导致金融危机并引起实体经济增长大幅下降。 金融危机因房地产业泡沫破裂而产生,大量中低收入者无力偿还债务,因此许多人停止向银行还款并放弃住房,甚至低价变卖房产,导致房屋需求大幅下降,而房地产价格下跌又进一步加剧房地产泡沫破裂。 因此从目前看,房地产市场危机不会很快结束。 房地产市场危机首先导致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并使得投资需求低迷。 以美国为例,受房地产市场衰退影响,住房投资已经自2006年第一季度以来连续10个季度负增长,2007年第四季度的下降幅度达到27%,导致GDP增长减少1.3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房价下跌使很多房主的抵押贷款高于其房屋价值,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甚至产生“负资产”现象。 近年来,美国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刺激了借贷消费,使借贷消费增长占到消费增长的65%,2007年美国家庭债务达到了可支配收入的133%。 房产和股票价格双双下跌后,美国家庭财富缩水,消费必然受到影响,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财富效应是支撑美国居民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房地产市场危机直接影响居民消费增长。 其次,金融危机加剧信心和信贷危机。 数据显示,许多国家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都出现下滑,表明消费者正在削减支出以应对未来的收入下降。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收缩已从金融机构向非金融的各类制造企业蔓延,导致实体经济活动收缩。 例如全球汽车业正面对销售和收入下降,融资困难和面临重组,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 (2)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放缓。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迅速放缓。 一方面,房地产业危机使居民财富大幅度缩水,打击消费者信心并抑制消费增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住房投资持续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普遍走软导致需求下降,美元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也正在减小。 个人消费开支和出口实际增幅低于预计,同时随着减税刺激作用的逐步消失,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恶化,美国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长将会出现明显下滑。 欧洲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形势也较为严峻。 首先,欧洲的银行持有大量的美国次贷产品,同时冰岛、英国等国银行业过度扩张使其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 其次,外部需求疲软和欧元的持续强势制约出口增长;同时部分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在继续,建筑投资和私人消费均持续低迷。 再次,德、法两大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暗淡。 德国经济濒临衰退边缘,法国第二季度GDP已呈现0.3%的负增长,预期第三季度法国经济将进入衰退期。 虽然相对于欧美各国,日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但由于外需减少,近期日本经常项目盈余连续下滑,未来日本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国内物价出现上升势头,私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增长缺乏动力。 但是尽管如此,日本仍将是三大经济体中表现相对较好的。 发展中经济体在当前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相对弱于发达国家,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前提下,所谓的“脱钩”现象不可能长期存在。 在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初级产品价格高企以及国际贸易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将会加大。 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通过交通运输和制造业成本增加传递到各个经济部门。 同时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缓,目前除了中国和日本以外,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大都处于逆差状态。 同时由于经济前景看淡,投资增长也在放慢。 2008年以来,资源输出国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俄罗斯、巴西等国经济增长高于上年同期。 受益于出口高增长和私人消费活跃,俄罗斯经济保持强劲增长,但是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减缓,显示经济增长潜力不足。 印度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第二季度GDP同比仅上升7.9%,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见表2),其中工业部门增长减速最为明显,6月份仅增长5.4%。 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出口增长迅速滑坡,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香港8月出口增长只有1.9%,中国台湾出口从8月的18.1%迅速转为9月下降1.6%。 因此,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将会继续下降。 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判断1.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低迷时期21世纪初,在摆脱新经济泡沫破灭带来的衰退之后,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并连续5年保持4%(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PP方法核算)以上的增速(见图1),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没有过的高增长时期。 2005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失衡和发达经济体增长下降,世界经济增长曾有所减慢,但是由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贡献加大,世界经济逐渐恢复稳定。 事实上,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90年代初期相比显得模糊和脆弱,结构调整没有到位使得世界经济没有出现新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投资热点和新增长点;其次,全球发展失衡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流动性过剩和金融危机不利于人们对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的预期。 从近期看,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段低迷时期,以下因素将会影响世界经济能否实现稳定。 (1)全球房地产市场危机。 房地产市场危机是经济发展失衡和金融市场过度膨胀的表现,同时也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房地产泡沫不仅出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发达国家,也波及中国、南非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世界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房价变动定期跟踪监测的数据,近一年来,北美、西欧、日本、南非等国家住房价格涨幅普遍回落,不少国家的房价更出现下跌。 目前看,全球房地产市场形势比预计更为严重。 尽管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救助金融市场并纷纷降息,但是各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没有回稳迹象。 2007年第三季度,法国、西班牙等国房价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英国房地产市场也从2007年底开始连续下跌。 进入2008年,欧洲各国的房地产市场或增速大幅放缓,或陷入停滞甚至大幅萎缩。 英国国家建筑协会的数据显示,英国2008年7月份房价环比下降1.7%,同比则大幅下降8.1%,不仅连续9个月出现下降,更创下16年以来的最高降幅。 北爱尔兰地区曾经是欧洲房价上涨最快的地区,2008年第二季度,北爱尔兰的房价大幅下降19%。 IMF认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房价被高估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也正面临房地产市场衰退,有机构预计到2010年,澳大利亚的房价将比现在下降30%。 按照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数据,6月日本新房屋开工数量同比下降16.7%,建筑订单同比下降11.7%。 显示日本房地产市场也在萎缩。 因此,全球房地产市场萎缩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期,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将继续。 (2)美、欧就业市场疲软。 就业市场状况是判断整体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美林证券的研究,过去60年,美国经济从未出现失业率上升60基点而经济不陷入衰退的情况。 2008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一改几年来的良好局面,持续恶化。 一是失业率持续上升。 最新数据显示,9月失业率继续上升至6.1%,为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是就业下降。 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继续减少51.9万人,是2003年7月以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月份,且波及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等行业的就业人数都有所下降。 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连续减少,这是过去近5年来从来没有过的。 美国就业市场进入疲软状态,表明企业生产活动收缩,影响居民收入增长,同时也是影响投资者信心并造成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内在原因之一。 同时,受经济增长下滑和金融危机打击,欧洲国家企业为了削减成本,纷纷裁员,使欧元区失业率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2008年7月,欧元区失业率由4月的7.2%升至7.5%。 欧元区经济增长目前进一步放缓将危及劳动市场,失业率将会继续上升。 (3)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调整。 近几年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调整,世界经济增长的差异明显扩大,发展中和转轨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2007年间增长了近30%。 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印等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按照IMF计算,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取得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而且全球经济不仅增长率高,增长的波动性也明显降低。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的另一表现是世界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的同时,区域贸易增长使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过去二十年的区域内贸易增长持续快于区域外贸易。 东亚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内贸易增长最为迅速,在中国、韩国以及台湾地区带动下的区域生产网络体系重新配置,使区内贸易已占该地区总贸易额的一半左右。 因此,发展中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长迅速放缓、金融危机加剧、发达经济体面对衰退的形势下,新兴经济体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新的支点,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平稳渡过难关。 (4)流动性过度宽松,存在通货膨胀隐忧。 美日欧等各国政府和央行孤注一掷救助金融市场危机是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和各国通胀居于高位,同时流动性并不缺乏这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展开的。 在此之前,美联储已5个月停止降息,欧洲央行及其他很多国家央行也都由于顾及通胀而不愿意将货币政策转向。 目前,各国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能够首先稳定金融市场,同时解决房屋市场泡沫破裂对实体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 但是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和降息是以牺牲物价稳定这个经济长期健康目标为代价的。 更为复杂的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正赶上国际油价和初级产品价格高企、全球通胀抬头。 尽管目前全球通胀压力下行,但是由于经济增长下滑导致需求疲软和国际资本大量撤出市场所致。 在市场信心恢复、渡过危机之后,过度的流动性将可能会进一步推高通胀。 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5.0%(按照PPP计算)迅速放缓,未来几年可望保持在3.0%的水平,略低于近30年来世界的平均增长水平。 其中发达经济体将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初陷入或接近衰退,2009年的随后时间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虽然也会显著放缓,但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回落,但仍将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需求减缓和稳定的初级产品价格会在一定时期遏制各国物价上涨,但是由于企业面临持续高成本压力,对非能源和食品等制成品和服务价格的传导仍将持续。 2.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近几年来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速度提高;二是经济全球化水平提升带来的效率和收益提高;三是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四是全球房地产业兴旺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以及财富效应带来的过度消费增长。 但是,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并没有进行应有的调整,而是在新的模式下,步入了这一轮高速增长阶段。 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更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变化,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调整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与创新的调整。 世界经济需要在深层次上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1)全球失衡应得到根本调整。 全球经济失衡的焦点是各经济体间经常账户差额迅速扩大和全球储蓄失衡提高。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曾指出美国经济失衡将导致的三个严重后果:第一,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级;第二,美元暴跌,导致通胀压力激增、利率大幅度上升、股市暴跌,从而使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甚至衰退;第三,导致世界经济硬着陆。 目前看,世界经济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这些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金融类产品的过度供给和新兴市场国家初级产品的旺盛需求推高了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初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又导致全球失衡进一步扩大。 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是投资不足。 全球投资率呈下降趋势。 投资迅速增长是支持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投资出现衰退。 因此投资能否实现较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来,全球投资始终不足,支持GD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增长。 目前的政策安排仍将会继续鼓励金融资本流入美国,从而进一步深化不均衡状况。 (2)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世界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长时间快速增长中积累了各种结构性矛盾,但近几年在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世界经济并没有进行深度调整。 与美国相比,欧元区、日本结构改革步伐更为缓慢,经济体制僵化、结构改革推进艰难成为欧元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从长期看,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率提高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和福利水平提高提供持久的动力和空间。 但是,仅靠货币政策调整和救市措施对于低迷的生产力无法产生刺激作用,而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找到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才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真正难题。 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随着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因此,世界经济摆脱“危机”和“失衡”,实现新一轮可持续增长有赖于新兴经济体的引领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国际贸易规模、关税贸易保护程度、利用外资金额以及外资企业产值等多项指标衡量,我国都已经成为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 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多方面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在短期内很难根本改变,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存在。 我国应主动化解不利影响,在调整依靠高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同时,尽可能扩大全球化收益,并注重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1.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由于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难以全面估计,尽管总体规模不会很大,但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响投资者和市场信心,加剧资产价格及金融市场波动。 第二,由于全球信用危机,造成流动性紧缩,同时国内经济增长减速、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回报下降使国外短期资本存在抽逃的可能。 第三,不利于我国FDI流入增长。 受经济增长减慢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放缓,投资方式更趋稳健,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将会相对减少,并购投资将会相对增加。 第四,境外投资既有风险,也存在机遇。 金融危机导致股票和公司债券价格暴跌,我国前期一些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损失,但是目前国际许多金融资产价格处在低位,对于我国推进对外并购、促进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资源合作和市场多元化也是机遇。 2.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受金融危机打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日、欧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将使我国出口面对严峻局面,同时也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 以实物量计算,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逐步减慢。 另一方面,尽管美元仍将保持相对弱势,但是如果美元在目前的价位企稳或微升,将会使我国出口面对不同的汇率环境。 应对金融危机和全球失衡的调整,我国需要通过扩大内需、尤其是通过扩大消费来减少高额储蓄,进而减轻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3.全球通胀下降有利于我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依赖迅速提高,而一些初级产品价格的指数式上升更进一步推高了我国企业生产成本。 随着需求适度降温和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紧缩,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会得到控制,从而减轻我国资源密集型行业成本上升压力和通胀压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参考文献IMF:《世界经济展望》,2008年10月。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10月。 张亚雄等:《美国次贷危机新进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预测分析》2008年第7期,国家信息中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2633.html
大闸蟹走俏节日市场 今年价格怎么样
落实改革举措要把握好时度效 思想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