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文庙,又名学宫,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随县城迁建于此。它是我国现存孔庙类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建筑之一。
宁远文庙历经宋、元、明、清十余次维修及重修,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米,占地10282平方米,规模宏大。
宁远文庙座北朝南,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主次分明,具有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式建筑风格。
中轴线上自南至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左右两侧分别有登圣坊、步贤坊等建筑。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为宫殿型结构,红墙黄瓦,斗拱飞檐,高达5.7丈(约19米)。
1996年11月,宁远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远文庙以精美的石雕著称。有20根整体高5米的灰色大理石蟠龙舞凤石雕柱,采用高浮雕镂空工艺,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为全国古建筑中所仅有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李严军)
宁远县属于哪个市
宁远县属于湖南省永州市。
宁远县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萌渚岭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阳明山,东连新田县、嘉禾县、蓝山县,南接江华瑶族自治县,西邻道县、双牌县,北界祁阳县金洞林场。 介于东经110°42′到112°27′之间,北纬25°11′到26°08′之间,南北长104.7千米,东西宽52.2千米,土地总面积2510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宁远县下辖4个街道、12个镇、4个乡。 截至2022年末,宁远县常住人口65.4万人。 宁远自然风光秀美,境内的九疑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和十大旅游区之一,吸引了大批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登临九疑,寻宗访古,历代文人骚客都曾亲临九疑,留下了大量歌咏九疑山和赞颂舜帝的诗句。
宁远县的历史文化介绍:
宁远历史文化悠久。 自秦汉设郡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宋乾德三年(965年)定名宁远,寓武定功成,远方安宁之意。 《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夏朝时为纪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成为“中华第一古陵”,历代君王致祭不断,修葺一新后更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祭祖朝拜的圣地。
宁远历史上曾孕育出唐代湖广第一状元和宋代特科状元,84名进士,居湖广各县之首。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文庙是全国第二大孔庙。 2005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先后四次举行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
九嶷山旅游景观
九疑山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群峰拔地而起,层峦叠翠,万千峰峦,朝向舜源峰,被誉为“万里江山朝九疑”。 九疑山拥有奇岩怪洞,如紫霞岩、桃花岩、玉琯岩等,其中紫霞岩被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列为“楚南十二名洞”之首。 九疑山是湘江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大片原始次生林,树木葱茏,林海莽莽,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石枞、香杉、斑竹被誉为“九疑三宝”。 众多的江河、流水、深潭点缀其间,高山和平湖融山水一体,山在水中生,水在山中流,林中珍禽异兽出没无常,充满生机。
九疑山旅游资源丰富,现为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和十大旅游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面积达530平方公里,分为五大景区,景点超过150处。 其中舜帝陵景区有舜帝陵、舜源峰、紫霞岩等景点;玉琯岩景区有天然石山盆景、玉琯岩摩岩石刻、永福寺、金蛙湖、半边山、凤凰岩等;三分石景区有舜公石、畚箕窝原始次生林、泪竹园、小东江水库、住龙门渡假区、婆婆石、望夫石、凉伞亭、枫木铺瑶寨等;灌溪风光景区有下灌状元楼、烈士墓、云龙牌坊、翰林牌楼、五臣山、明月山、读书岩、青山尾十里画廊、太平军古战场、象岩;潇水涵青景区有潇水十八湾、牛轧岭瑶家吊脚楼、水市水库、水市烈士陵园。 县城为人文景观集中区,有文庙、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泠南书院、东溪寺、逍遥岩、城头寨、贞节牌坊等景点。
舜帝庙位于舜源峰脚下,与娥皇峰对峙。 庙内有九嶷山的象征——紫霞洞,该洞内外两洞,外洞宽广明亮,内洞幽深迷人,洞内钟乳石形成的美景绮丽瑰奇。 舜帝庙原是一座红墙绿瓦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周围枫柏扶荫,显得庄严而肃穆。 旁有香杉15株,质地坚韧,旃香如旃檀,与常杉有异。 舜帝庙的大部建筑早年已毁,目前正在进行全面修复,但华夏子孙祭祀舜帝的活动从未停止,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后,前往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三分石位于宁远县城南百里处,是九疑山的最高峰,海拔1822米,是传说中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 山峰岩缝间有清泉下泻,峰顶常有浮云缭绕,只有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之时,才能展现其雄姿。 三分石对面山上,有万亩斑竹园,其内斑竹遍布,因有泪痕似的斑点而得名。 相传当年二妃寻找舜帝来到三分石下,悲痛万分,哭了七天七夜,她们的眼泪洒在竹上,留下了点点斑痕,是为斑竹。
九疑山铭碑位于玉琯岩上,高0.53米,宽0.63米,铭文为东汉蔡邕作,碑文结构有体,在宋人中亦有可多得。 宁远文庙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为湖南迄今保护最完好的一座文庙,也是全国除山东曲阜孔庙外最大的一座孔庙。 庙内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东西廊庑和泮池等建筑气势雄浑,风格古朴,布局严谨。 大成殿歇山重檐,殿宇轩昂,为宫殿型风格。 文庙雕刻精美,石柱浮雕龙凤纹饰,五龙浮雕栩栩如生,艺术价值很高。
扩展资料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宁远县城南60里,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 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 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 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
夜游宁远城
宁远城,属湖南永州,位于湖南南部,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县内建设以文庙为中心,以泠江河为支点,散发式的扩展,已比早些时候宽广许多。 有莲花山、九疑山、江南古村等自然风景,亦有孔庙、各家祠堂及舜帝陵建筑,一并构成宁远城别具一格的文化特征。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宁远人,却深居简出,不好游玩,虽然这些地方有幸皆已去过,但也是走马观花,不曾细细欣赏,所以在脑海里竟没了印象,今日所写,只记朋友来访,夜游宁远城内的景况人文。 初至,天色已晚,我们为来客接风洗尘,特意挑在了外婆老勺这家店。 外婆老勺虽不是什么高档酒家,但在宁远城内口碑极好,酒菜味道素有家常特色,分量也足,价格公道,称得上物美价廉。 这家店我倒有些熟悉,先前有人告知,店内众多瓜果蔬菜均来自我的故乡,天然新鲜,让人吃起来,宛如踏入田园,一览风光。 外婆老勺在宁远开店至今有些时候了,早先生意也并不好,日子长了,又有其独有的招牌菜肴风格,如今,已然有了分店。 我们人数不多,不愿铺张浪费,点了四个菜,一道香芋排骨,一道皮蛋辣椒泥,这两道菜常见,各店皆有,不足为谈。 后两道菜,一为酿豆腐,一为宁远血鸭,算得上宁远地道的特色菜。 酿豆腐是以新鲜猪肉为主,依据各自口味的配料掺杂,剁成肉馅,填于油豆腐之中。 之后,放于锅中过油,或用水煮,或用水蒸,全看个人喜好,不拘于做菜流程,也是此道菜的独到之处。 宁远血鸭比起酿豆腐,名声似乎更远一些,近来,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宁远血鸭所用的鸭子要农家散养的麻鸭才好,中等大小为佳——太大的鸭肥腻,太小的肉紧。 先翻炒鸭中水分,后用料酒煮,到恰好时分,用鸭血浇灌,随后便有黑里透红的颜色,再加上青椒、姜蒜、八角、桂皮等辅料,出锅后不仅香味扑鼻,菜色更如同一幅绚丽图画一般,不禁使人垂涎。 平日,寻常人家人口多的,根据自己口味,或加落花生,或加新毛豆,又或加黄豆,以之配鸭肉,不但量足了,且也有了另一种风味。 宁远血鸭味道香辣,肉鲜嫩,既送饭,又好下酒,不失为本土过年佳节必备之佳肴。 我的血鸭做的不好,归其原因就是鸭血浇灌的时刻把控不准,我认为这是做好此菜的关键所在。 说完了菜,自然要说说酒。 酒是家酿的红薯酒,主要以红薯酿制。 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红薯,酿制出来的酒或不到百余斤,故有“粮食精”的说法。 在宁远城,人们酷爱此酒,上些年岁的人,更是顿顿不离,同时,常用家藏招待远方好友。 久而久之,不知何时,有人称此酒为“宁远茅台”,听来有趣,此茅台于其他茅台,价格之上远远不及,差之千里。 “宁远茅台”酿制器具皆是祖辈流传下来,制作工艺也是用最古老的方法,不论是自己喝,还是贩卖,皆是如此。 昔日,我亲自帮爷爷酿造过,烧火蒸酒通宵达旦,十分辛苦。 去年,我曾拿此酒泡过桂花,前不久已经喝完,其中滋味,已无法用语言形容。 如今,我又泡了一大罐的杨梅,等到过年的时候,方才享用,静候之中,更觉酒有了年岁积淀的味道! 酒过三巡,微有醉意,此时,窗外的天色也逐渐的暗了下来。 霎时,灯火四起,闪着灯光的汽车在道路中穿梭不止。 人来人往,有的悠闲散步于林荫道;有的醉酒搂抱高声,说些不着调的话;有的匆匆而行,赶去夜市相约,如此,倒构成了热闹非凡、繁华似锦的景象,令宁远城的夜色添了些许的趣味。 有人提议,要去吃那旧时的清补凉,因喝了酒,吃上一碗清补凉,有醒酒之效,众人欣然前往,无不欢喜。 众人步至江边,目睹时下流行的摆地摊,心里越发觉得有趣。 地摊摆放的东西形形色色,或放几样水果;或淘些日常用品;或弄些古玩等,放置的物品也无须多,几件足够。 单从一摊来看,让人觉着单调,若从整条街来看,便有了琳琅满目之感。 可惜,没有我爱的书摊,于是一时兴起,心里有了摆起书摊、买旧书之意,说出口来,引发众人欢笑。 我虽有此意,实则不舍我那些旧书。 游至江边人少地方,环境又变得幽静,可听见青蛙鸣唱,群虫齐合,心境由此也就有所不同了! 另有栏杆边上,一行杨柳垂丝,穿于其下,甚有清趣。 观夜里泠江,江上暗黑一片,唯江面的映射的灯火时而闪烁,才知江水静静流淌,奔海而去。 此景,让我心中起了诗意,一诗句不自觉的涌上心头:夜里泠江水自流,微风拂起绿丝绦。 众人过了新桥,已然到了旧时清补凉的摊位。 摊前座无虚席,人满为患,随机挑了个尚好的位置坐了下来。 这里的清补凉在县里极有名声,在此开店已有数十年,从未换过位置。 我想大多人来此,皆与我等一样,不是来吃滋味,而是怀着一种情怀而来。 时光匆匆,多少的物是人非在脑海闪过,难得这清补凉还像儿时的记忆一样,未曾改变,谁知今日吃的这一碗,又是不是明日里的最后一碗呢? 宁远城的夜晚自是与众不同,也许比不上大都市,但也有属于自己小城风格。 我认为景观不是拿来相比的,而是用来欣赏的。 众人说明日一同去观九疑山景,我因诸多事宜不能同往,故此也不能写开头的那些景色了! 虽有些可惜,但也不必为此伤感,了解些宁远城的市井民俗,应当觉着更有烟火气息。 想来众人大山大河,名城古景也看得多了,游历些小城,也算换一换口味。 何况,来日方长,时机常有,尚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