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进入换挡期 中信证券 财政政策超预期

财政政策 表态整体超预期 政策思路的转变比力度的大小更重要

1)预期大逆转后,国内政策依然处于密集落地期。 政策表态超预期催化市场预期大逆转后,政策正处于密集落地,而投资者对政策强度的预期也随着市场上涨而不断提升。首先, 货币政策 方面, 央行 自9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将7天期 逆回购 利率由1.7%下调至1.5%,10月10日,国有六大行宣布将除北京、上海、深圳二套房贷外的存量房贷利率统一降至LPR-30bps,并在10月底前完成调整。其次,资本市场方面,首个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10月10日央行公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开始接受申报,首期5000亿元互换规模。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也于10月10日公布,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规定,有效稳定了经济主体预期。

2)财政政策表态整体超预期,传递积极信号并改善市场情绪。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会议短期增量政策明确化解风险提高各市场主体积极性,长期指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传递了财政政策的积极信号。具体来看,以下几方面重要部署值得关注:①债务化解再发力,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②明确支持国有银行补充一级资本, 增强国有行抗风险能力。③推出专项债收回闲置土地、收储以及相关税收政策,体现财政配合稳地产的决心。④巩固基层“三保”支出,助学资助政策进一步加力。⑤惠民生、促消费是后续财政政策的关注重点。⑥明确专项债可用于收购存量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以及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 财政政策是本轮市场关注的核心政策变量,大力度逆周期的财政政策接力下,有利于稳定近期波动较大的政策预期,改善市场情绪。

3)长期来看,政策思路的转变比力度的大小更重要。 首先,地产态度方面,政策首次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除了当前已落地的政策外,相信未来地产政策完全有可能以目标定空间,并进一步发力。其次,金融政策方面,本轮SFISF和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被投资者广泛理解为央行提供了针对股票市场的看跌期权保护,而且本轮金融政策整体上指向金融部门加杠杆支持市场和实体经济,这也是与以往不同的思路变化。最后,财政政策方面,长期政策着力重心转变是重要看点,预计未来财政着力点将从传统的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和税收返还支持产业,逐渐向惠民生及促消费上倾斜,财政政策将更直接作用于居民资产负债表。另外,从本轮政策落地密度来看,“干字当头”的要求下,部委第一轮政策初步落地后,预计后续各地方政策也会进入密集落地期。

多空博弈加剧,场外增量资金的入场节奏放缓,但潜在入市资金规模依然较大

1)政策预期波动下, A股 短期脉冲式涨跌后多空博弈剧烈。 本周政策密集落地,政策预期波动,政策博弈增强,市场波动加大。首先,9月24日至10月8日的6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 创业板 指、沪深300分别累计上涨27.0%、66.6%、32.5%,这样的脉冲式短期涨幅在 A股 历史上也是极少见的,与之对应的是市场成交额快速放大,A股9月30日市场成交额达2.6万亿元,突破2015年5月28日2.3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随后这个记录在10月8日被刷新至3.48万亿元。其次,本轮市场估值快速修复的同时各行业估值分化依然很大。截至10月11日,29个中信一级行业的动态估值中11个行业依然低于2010年以来的25%分位;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的动态估值分别为11.1X、15.2X和21.4X,分别为2010年以来的69%、40%、11%的历史分位。最后,资金面驱动为主,基本面验证为辅,依然是本轮行情的主要特征,短期快速上涨后,投资者对后续政策强度的预期出现了分化,短期快涨后部分投资者获利了结意愿增强,市场多空短期博弈剧烈。

2)场外增量资金的入场节奏放缓,但潜在入市资金规模依然较大。 本轮脉冲行情的背后,以散户为主的增量资金集中入场是主要特征,产品端则是以为代表的被动资金申购明显放量。首先,在百度指数搜索“A股开户”,会发现自9月24日以来出现两轮峰值,第一波高点在9月30日,第二波高点在10月8日。其次,伴随着市场剧烈的波动,本轮主要由散户参与的ETF净申购额冲高回落,9月30日至10月10日,两市ETF总净申购额分别为689、1014、491、43亿元,上交所ETF在10月11日净赎回20.4亿元,创业板ETF也在连续大额净申购后,于10月10日录得净赎回。再次,跟随市场情绪波动,本轮融资余额短期增速也先上后下,9月27日至10月10日单日净增加分别为196、449、1100、373、14亿元。最后,随着市场短期快速修复,9月24日以来,共有88家公司公布减持预披露公告。场外增量资金的入场节奏放缓,但潜在入市资金规模依然较大。

3)机构资金行为明显分化,但短期难以主导市场方向。 首先,公募基金调仓和申赎变化都不大,根据 中信证券 研究部量化与配置组的测算,截至10月11日,当前公募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及灵活配置型产品整体仓位分别为79.6%、73.6%和68.8%,本周变化不大;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样本公募基金净赎回率本周(10月9日当周)为0.37%,为8月末以来近8周最低值。其次,样本活跃私募仓位持续提升,9月末以来,样本活跃私募仓位就开始回升,9月27日当周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至71.0%,而9月30日仅1个交易日,样本活跃私募仓位上升2.0个百分点至73.0%。再次,外资方面,根据Refinitiv的数据,跟踪MSCI中国的样本基金连续两周大额净流入,其中以被动型基金流入为主,本周(10月9日当周)主动与被动基金净流入分别高达4.2和80.9亿美元,续创2015年以来的最大净流入额。最后,进入四季度,部分绝对收益考核的长期机构资金在本轮市场短期快速上涨后减仓意愿较强,但在当前的流动性环境下并不能主导市场方向。

财政政策超预期,行情进入换挡期

财政政策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财政部的政策表态整体超预期,政策思路的转变比力度的大小更重要;当前市场正处于预期大逆转向行情大拐点的过度阶段,市场在前期脉冲式上涨后多空博弈加剧,场外增量资金的入场节奏放缓,但潜在入市资金规模依然较大,行情将逐步从资金面情绪驱动转换至基本面验证驱动,行情特征将从脉冲式涨跌换挡至企稳慢涨。

配置上,依然建议以低P/B和内需修复为主线。低P/B风格重估方面,房地产、银行、非银金融以及建筑建材等行业是最明确的主线之一。内需板块估值修复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攻守兼备的消费互联网,低估值高回报且经营有望率先企稳的乳制品、大众餐饮等必需板块,以及经济预期修复带动下的酒类、人力资源、酒店等顺周期方向。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中东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我国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


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环境是怎样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正在稳定向上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要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客观上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 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下降,意味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度在增加,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稳增长”是关键性的问题。 要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适当加大宴如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先导作用。 当前我国州迅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和潜力十分巨大。 无论是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还是现在的增长速度换挡期,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政府投资对于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以加快重点领域建设和促进重点区域投资为抓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快城镇册祥此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一方面,政府通过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形成生产性的公共成本,从而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民间投资成本,刺激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公共投资领域往往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延展性,公共服务产业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生产要素和产业的发展,并提供和创造新的、有利的投资机会,从而增加这些领域的民间投资。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处于一个从快速降速转变为缓慢增长的阶段,总体仍是上升趋势,我们应保持足够的信心,调结构、推改革、扩开放和回绿色、促共享的一些列举措将使我国继续走在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人民网参考资料:

疫情期间世界经济最困难的两点是?

这几天国际疫情急转直下,美国意大利确诊数据先后快速超越中国,各种坏消息频传,于是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出现了很多让人不安的言论,其中有嘲笑、讽刺甚至是幸灾乐祸,对此,我想说——这些人并不清楚现代世界的运作规烂拍则,他们并不知道国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热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什么。 01我们看到的坏消息并非真相的全部首先闭历历我需要说的一个点是——我们看到的坏消息并非真相的全部。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础的逻辑——对于传播而言,坏消息传播速度永远比好消息快且广泛。 举个例子,在轿搜韩国、日本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的公众号文章都是极力渲染他们的愚蠢的应对策略、慌乱的民众以及混乱的秩序。 但仅仅两周之后,我们发现韩国和日本其实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现在又有多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稳住疫情呢?几乎没有,因为井然有序不是新闻,没有传播度,拿不到 10 万+阅读。 没错,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意大利、美国、英国的疫情惨状在事实上都是真实的,但请注意,这并非真相的全部——那些他们进展顺利的方面我们的媒体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因为那没有可读性,太普通,太常见,太不算新闻。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远比你看到的要复杂,仔细感受一下下面两张图:02世界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世界当我们幸灾乐祸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回想一下过去两个月我们刚刚经历了什么——没错,我们疫情初期非常被动,个别国家的媒体刻意嘲笑、侮辱中国的时候,一转眼才发现中国对于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是如此重要。 中国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区的份额:1.苹果全球限购了,因为我们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2.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了;3.泰国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的旅客隔离在家不敢出门了;4.韩国的现代汽车工厂停产了,因为中国山东的供应链工厂停滞了;5.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取消了,因为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牌没法参展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的贸易量占全世界的 12%;中国是全球 33 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是 65 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 120 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2004 年的圣诞节,美国记者萨拉忽然发现,收到的 39 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 25 件,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于是她开启了一段真实而艰难的历险,在经历了无数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后,她重新回到了中国制造的怀抱,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美国直到疫情告急才发现,他们整个国家使用的青霉素中有 45% 是中国制造的,而布洛芬几乎是 100% 为中国制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3881.html
携2万跑步入市感受紧张刺激 小白 股民众生相 持仓千万70后
年内新股首日平均浮盈1万8 无脑打新 又回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