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9日,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正在调查一起有关以色列报复伊朗计划的高度机密情报泄露事件。此前,一个名为“中东观察家”的账户于18日在社交平台Telegram(“电报”)上发布了这些绝密文件,并有标记表明这些文件只能由美国及其盟友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查看。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证实了这些文件的真实性。一位美国官员表示,此次泄密令人“深感担忧”。
据悉,这些文件描述了以色列似乎正在为打击伊朗所做的准备。其中一份文件由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编制,称这些计划涉及以色列调动弹药。另一份文件来源于美国国家安全局,概述了以色列空军的空对地导弹演习,据信也是为了打击伊朗做准备。此外,其中一份文件还暗示了以色列一直拒绝公开证实的事情,即该国拥有核武器。文件中称,美国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以色列计划对伊朗使用核武器。
一名美国官员表示,目前正在审查谁有权访问这些文件。据悉,任何此类泄密都会自动引发联邦调查局与国防部和美国情报机构的调查。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前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迈克尔·穆罗伊表示,如果以色列对10月1日伊朗袭击作出反应的战术计划确实被泄露,那么将是一个“严重的失职”。取决于文件泄露的方式,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信任可能会受到破坏。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伊朗发射超过180枚弹道导弹报复性袭击以色列境内军事目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犯下大错”,誓言报复。(央视记者 许骁)
如何评价里根时期的“伊朗门事件”(Iran-contra affair)?
如何解读里根时代“伊朗门事件”:一场微妙的外交与政治博弈
1979年,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人质危机震惊全球,民主党总统卡特的声誉因此一落千丈,最终在大选中失利。 然而,历史的转折点在里根总统上任之际悄然到来。 就职当天,伊朗释放了人质,此举显然是对前任的公开羞辱,却也为里根政府提供了新的机遇。
表面上,这一事件与后来的“伊朗门”并无直接关联,但确实为某些政要提供了灵感。 1985年,里根政府顾问麦克法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通过与伊朗改善关系,私下出售武器,以换取被黎巴嫩真主党绑架的美国人质的释放。 这一行动触犯了美国公开政策,背后涉及CIA局长凯西和以色列作为中介,秘密交易陶式和鹰式导弹。
国务卿舒尔茨和国防部长温伯格对此持反对态度,质疑此举的合法性。 然而,里根总统坚持认为,向以色列出售武器并不违反美国政策。 随着麦克法兰因家庭原因辞职,诺思中校提出的新方案更加激进,计划绕过以色列,将武器资金用于资助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
1986年,诺思中校秘密抵达德黑兰,但未能与伊朗高层直接谈判。 随后,他与拉夫桑贾尼的侄子在欧洲进行多次秘密会晤,试图推进交易。 然而,事态并未如愿,同年10月,尼加拉瓜政府军击落了一架运输机,暴露了CIA的武器输送行动,一名被俘军官哈什米的供词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事实。
哈什米的泄密引起了伊朗的强烈反应,伊朗政府承认了与美国的武器交易,并以叛国罪名逮捕了哈什米。 这一丑闻曝光后,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成立调查组调查此案。 诺思中校在面对调查时销毁证据,坚称“记忆模糊”,试图掩盖事实。
“伊朗门事件”的背后,是里根政府在中期选举压力下寻求政绩的迫切需求,人质的释放无疑对提升共和党的人气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一事件的阴暗面揭示了外交政策与政治利益的复杂交织,以及在执行秘密行动时可能触及的法律和道德底线。
伊朗国宝级科学家遇刺,幕后黑手丝毫不避讳,伊朗为何只对以色列展开报复?
伊朗国内顶尖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在外遭遇暗杀。 他在乘坐汽车出行时,被不明武装分子持枪扫射,送到医院抢救后,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 事发后不到一天,伊朗乱成一团。 其中最大的呼声就是伊朗应该对美国展露獠牙,不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法赫里扎德在国内受伤。
德黑兰媒体报道,事发几个小时后就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们在政府大楼外抗议,积极询问刺杀法赫里扎德的凶手是谁,当时针对这件事有很多说法,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三个怀疑对象,这三个怀疑对象都与伊朗之间有着矛盾,所以民间才会众说纷纭。 总之在得到官方消息前,伊朗民间的民众情绪还可控的。 一直到傍晚,伊朗外长的一篇长文将整个事情的局势搞得更加复杂,文章中扎里夫指出法赫里扎德遇袭案中,更多情报显示以色列在这件事情中扮演的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伊朗会发动残酷报复,希望欧盟不要进行双标主义。 他的长文直接将民众彻底给点燃,找到了发泄点的民众,选择对以色列发起声讨,想得到其回应。
反观伊朗电视台却会发现对以色列的呼吁少得可怜,毕竟明眼人都能知道,以色列相威胁伊朗完全不至于做到这个地步,美国在这件事情中推波助澜的风险是最高的,所以游行群众之后开始向伊朗政府施压,想要让政府作出回应。 面对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德黑兰再沉默的话,必然会有很多人在未来的日子中丧命,所以伊朗必须要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战争来解决一切争端。 对美国在中东的驻军发行攻击,但伊朗官方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应该期待。
其实这次以色列总理对被暗杀的科学家点名表明了他是伊朗核产业的支柱,再加上刺杀武装分子的情报工作很可能是来自外界。 因此,以色列的摩萨德组织是完全有能力参与到其中的,考虑到以摩萨德和美国CIA近期来往的实在是太过于亲密了,所以很多人都会将这盆脏水泼到“美国”身上。 加上这一次暗杀苏联国内国宝级科学家产生的怒火,很多人都会失去理智。 不过考虑到罪魁祸首终究还是以色列,虽然伊朗国内有很多针对美国发动战争的声音,但最终受到影响的应该还是以色列,毕竟自始至终美国都没有在此次事件中有亲自出面。
美国历史上的“水门事件”“伊朗事件”是什么?
水门事件或者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事件之一,是关于总统竞选的政治丑闻。 伊朗门事件是,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从而造成里根政府严重政治危机的事件,因人们把它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门事件。 水门事件: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有相关影视作品与此相关。 伊朗门事件:1986年11月4日,出席庆祝德黑兰青年学生占领美国使馆7周年集会的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突然宣布,麦克法兰曾秘访伊朗,时间是1986年5月28日。 当时,麦克法兰带着4个人,装扮成机组人员,手持伪造的爱尔兰护照,乘一架装有武器零件的飞机抵达德黑兰国际机场。 他带来了里根总统给伊朗领导人的亲笔信,信中要求改善美伊关系,要求伊朗帮助释放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 此外,他还带来了几件礼物,其中有一本里根亲笔签名的圣经,一块象征美伊打开良好关系的钥匙形蛋糕和准备赠给伊朗官员的象征美国可以向伊朗提供武器的几把科特式手枪。 拉夫桑贾尼声称,他下令将麦克法兰及其随从软禁在旅馆达5天,此后,他们被驱逐出境。 犹如平地里刮起了一阵狂风,整个世界都被震惊了。 目瞪口呆,兴高采烈,惊慌失措……这就是各种人听到这两条消息后的最初表情。 当然,反应最灵敏,行动最快的要数那些“唯恐天下不热闹”的西方记者了,他们立即施出浑身解数,连篇累犊地追踪采访报道。 多次的新闻大曝光,使这股狂风越吹越大,终成暴风骤雨之势。 阿拉伯国家对此的反应有的强烈,有的温和,有的沉默。 最感恼火的是伊拉克,“感到被出卖了”,但是,一贯强硬的萨达姆·侯赛因总统又不准备“同美国断交”,认为这是以色列“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破坏美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阴谋。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则表示震惊和失望,批评美国的作法“使华盛顿丧失了在这个地区的信誉。 ”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则默不作声,各怀心思。 美国的西欧盟国也在埋怨,一些官员认为:“我们有种受到愚弄的感觉。 ”他们批评美国违背了它曾经要求它国恪守的信条,表面上振振有词地宣称决不向恐怖主义分子妥协,并不遗余力地反对向伊朗出售武器,暗地里却另行其是,这损害了美国在其盟国中的信誉。 美国国内的反应,犹如一场强烈的政治地震。 美国虽然是世界头号军事和经济强国,但是越南战争的失败,经济实力的削弱,水门事件和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使美国人感到国家实力的衰落,对国家的信心也随之动摇。 前总统卡特的私人民意调查专家卡特尔写道:“美国正处在深刻的危机中,这场近乎无形的危机不同于南北战争或大萧条。 它与其说是物质危机,毋宁说是心理危机,信任危机,它表现为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 ”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雄心勃勃的里根总统似乎给美国注入了活力,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所恢复,外交较为活跃,美国的对手苏联则面临许多困难,不得不从世界各地收缩。 这些“重振美国”的努力,重塑了公众对国家力量的自信,恢复了“美国第一”的优越感。 美国人的心理“越来越平衡”了。 里根的声望在执政6年来也达到了高峰。 然而,此时此刻,从黎巴嫩和伊朗传来的消息又使美国人的心理难以平衡了。 新闻界和国会就象炸了窝似的,闹得满城风雨,批评和指责如同狂潮般席卷而来:政府同关押人质者谈判,违反了政府宣布的一贯政策,即决不同恐怖主义组织做交易,决不同伊朗,利比亚之类的“邪恶国家”谈判;向伊朗运送武器破坏了美国国会通过的禁止向伊朗运送武器的法律和在两伊战争中严守中立的法律;秘密外交活动背着国会进行,违反了行政当局应定期向国会通报秘密活动的法律。 激动的批评者们最后集中于一个声音:“里根总统必须出来向美国人民澄清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