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 今天 属于老祖宗和大自然 新华鲜报

大自然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题:今天,“C位”属于老祖宗和大自然

新华社记者周玮、王鹏、徐壮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老祖宗和大自然留下的“宝贝”重若千钧。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日子前后,全国文博单位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各省(区、市)举办1.2万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在辽宁沈阳举办的主场城市活动中,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护宝”的故事激起人们共鸣。

“守护固阳秦长城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落和平说,自己“痴迷”长城20年,双脚走成了“铁脚板”、脑子也变成了“活地图”。

从2006年提出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至今,6000多名保护员已成为长城保护最前线的主力军。他们,正是一个民族守护自家“宝贝”的鲜活缩影。

为何守护?

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述说五千年文明脉络,8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示穿越古今的智慧,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世界第一……文化和自然遗产浓缩着中华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珍贵成果。

因为历经沧桑,所以尤为珍贵。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它们,才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如何守护?

构筑“大起来”的格局——

我国是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遗产 传承

2017年初,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2021年春天,“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

去年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提出“要着力构建保护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

一步步、一点点,架构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制度逐渐成形。

文化

传播“严起来”的观念——

“请勿开闪光灯!”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游客往往比工作人员更及时提醒他人文明观展。

作家说,“爱是想要触碰而又收回的手”。珍爱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心莫过于此。

随着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保护传承和展示传播力度不断加大,“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蔚然成风,全社会践行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理念深入人心。

探索“深起来”的方法——

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这次普查将帮助我们更好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

保护

向更广范围拓展,向更久远处追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接续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全面展开,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老祖宗和大自然的遗产,在保护传承中辉光日新。

开创“活起来”的实践——

阿勒泰,遥远的绿水青山,今年却因一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跻身文旅“顶流”。

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世遗之城”泉州讲述包容与开放的动人故事……从远处走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因我们的创新创造,融入时代的朝气,焕发蓬勃的生气。

越来越多人感受到,文化和自然遗产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与时代共振、与全体人民共享,走进日常生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正在创造自己的“C位”。(完)


瑞士的自然环境

新华网日内瓦10月1日电(记者丁喜刚)瑞士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山国”,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0%;同时,尽管瑞士的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但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每年,前来这个素有“花园之国”美誉的国家旅游观光的游客多达上千万。 然而,瑞士的自然环境始终保护得非常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前来攀登阿尔卑斯山,瑞士从此有了旅游业。 今天,旅游业已 成为瑞士继机械、化工之后的第三大产业,每年接待的游客多达1000万,旅游创汇居世界第12位。 瑞士全国人口只有700多万,但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超过全国人口的40%,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成了一大课题。 瑞士的环境保护和国土治理是世界公认的,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的环保意识都非常强。 瑞士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的立法,例如明文规定谁伐一棵树就得种一棵树,乱砍伐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政府的环保措施既严格又具体,要求全国除了大山、湖泊、农田以及建筑物外,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要有绿地植被覆盖,不允许有一块裸露的土地。 即便是施工工地,也要临时用帆布围起来,不让尘土飞扬。 为减少污染,瑞士5300公里的铁路线全部采用电气化,城市大力发展有轨和无轨电车,近年来还开发了电瓶车等环保项目。 宾馆饭店、办公楼直至私家住宅,没有特别许可不得安装空调,提倡自然通风或使用电风扇。 今夏,瑞士出现150多年来罕见的持续高温与干旱,但在这方面也没有破例。 在瑞士,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备有各类废品箱,不容许将废品零散倒入,必须分门别类装入统一规格的黑色塑料袋,扎紧后对号入座放入废品箱。 瑞士的废品分类很细,彩色玻璃瓶与白色玻璃瓶也要分箱投入。 虽然瑞士水源充足,但废水都要集中起来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以防止对湖、河水源的污染。 瑞士旅游景点的环保尤其受重视,早在20多年前,瑞士就有8个旅游景点不允许汽车驶入。 游客上雪山或其它林区旅游,都得自带背包或手袋,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或野餐后的废品背下山投入废品箱里。 因此,在瑞士的旅游景点,即使游客十分拥挤,人们离去后也看不到杂乱无章的景象,湖里几乎看不到杂物漂浮,湖水总是那样清澈如镜。 种植花草是瑞士人的爱好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每个城镇的路旁街面都是花的海洋,每座住宅的房前屋后,甚至窗台上,都缀满五彩缤纷的鲜花。 鲜花、绿草、树木构成了整个瑞士的主色,装点着这个美丽的国家。 瑞士公民从小就受到环保的良好教育与熏陶,少年人在成人礼上,从父母手中接过的最好礼物是一本环保手册。 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废弃物,不随便践踏草地,不往湖泊或河流中投扔杂物,已成了瑞士人人遵守的公德。 瑞士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每个瑞士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完)(来源:新华网

为什么哲学是最难的学科,为什么哲学是一

首先,要明白这句话中“道”字的意思.此道就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包括天体、宇宙、包括我们用筷子夹菜吃饭,包括我们发射火箭上天、包括我们抵制日寇的侵略、包括我们为了拯救大自然而作的各种努力.,其中都有个“道理”.但这也是只是个比喻罢了,按照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来讲,“道”这个东西压根就是说不出来的表不清楚的,如果说出来也就不称为“道”了,所以只可意会.补充: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认识到这些伟大的哲理,只是通过简单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几个字来表达罢了.但这几个字中蕴涵的博大精深的知识结构是必须由我们现代人类不断地通过科学研究探索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广泛的哲学思想分析才能透析出来,从而最终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造福人类的.否则我们只在文字功夫上作作文章或者只把他们归为古代经典哲学供奉起来甚或有的批为迷信和过时的东西而不加钻研开发利用,那我们就真正地荒废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世间精华了.

新华鲜报

互助旅游景点收费吗

一、属于自然遗产的景点不应该收费; 1、大自然赋予人类很多的美丽景区,老祖宗留下很多的宝贵遗产,这些文化与物资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我们也应该无偿的观赏和享用。 2、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26218.html
都是平民 死伤惨重 乌克兰轰炸俄罗斯!官方承认
端午文化游园会带您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花开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