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实打实的措施,会带来实打实的效果,也会产生实打实的信心。
10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清晰地阐释了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会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这套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新增”。细心的网友立即就听懂了“两个新增”的含意,含金量满满,遐想空间巨大,超出了预期。
“两个新增”就是:今年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只要是前期工作做得好,还可以在100万套基础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数据能让我们看懂局面。从最新的资金数量来看,截至10月16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达到2.23万亿元。就是说,到今年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达到甚至超过4万亿元。这意味着,为做好房地产项目融资,保障房屋建成交付,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将会进一步扩大宽度。一方面,要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一方面,要帮助和推动问题项目加快修复,促其尽快达到“白名单”标准,获得资金支持。可以预见,在金融机构进一步落实优化信贷审批和放款流程、提高效率之后,房地产项目融资和保交房将走得更坚实,市场风险出清更快速。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个风向标,房地产稳不稳,深刻关系到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大局是不是稳固,深度关系到购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不是得到维护。因此对这项重要工作部署,绝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心态,要乘势而上,要兴实干之风。
另一个超出预期的“组合拳”货币化安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不是一个句号,而是100万套+,根据工作效果和形势而持续给力加力。
这项工作从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表态来看,具有很大的遐想空间,不仅含金量满满,关键是态度和措施是非常坚决的,这项“组合拳”将会产生一举多得的效应,即群众受益、城市受益和市场受益。群众可以即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房子,不用在外租房过渡就直接搬入新家;城市可以消除老建筑安全隐患,刷新城市界面完善城市功能,让人民在居住安全获得感上更加真切;市场受益实际就是企业受益,企业消化了存量商品房,对其正常运营意义非凡,对于市场稳定也同样意义非凡。可以说,政策“组合拳”正在力挽狂澜,扫除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路上的一切障碍。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眼下时间已经走在四季度,今年经济工作也将进入收官阶段。根据规律,每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最高的,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对于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做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发展工作,无比重要。从市场的最新态势来看,是积极乐观的,自9月26日以来,“四个取消、四个降低“的新一轮房地产优化政策落地半个月之后,最显著的变化是,房地产销售回暖。根据有关数据,截至10月15日,10月30大中城市日均新房成交面积为22.6万平方米,半个月的同比增速从9月的-32.4%大幅收窄至-4.5%,三线城市新房销售增速也由负转正,目前一个新情况是,相较于一线和三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改善幅度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一线城市限购放开和放松,对二线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反而对当地新房销售带来一些影响。相较于新房,二手房的改善幅度更大,一线城市二手房销售同比均回正,北京仅10月10日一天,存量住宅网上签约套数就达783套,整个9月份则为13274套。可以预见,10月份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会很可观。
而对于住房消费市场上人民群众很关心的增值税情况,财政部给出了同样具有含金量的回应,表示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在助企解困这件紧要的大事情上,自然资源部更是表示专项债券优先考虑回购企业无力开发、不愿开发地块;金融监管总局也表示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闲置存量土地的收购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主要目的是推动更加高效利用好闲置土地,同时改善和释放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
当然,在政策红利带给房地产市场强信心之余,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情况,有一些人和机构,以炒股的心态来看房地产,只要任何政策一出、股市不涨就是不及预期。这种观点就是一种套利心理,以一个行业的精准施策,一股脑套在另外一个本就不确定性的资本市场身上,并以此来评判一切事物的好坏以及作为买股票的准绳,这是有风险的,也是危险的。
对于房地产而言,目前政策是够的,力度是大的,关键是要抓落实。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既要抓住重点,也要主动作为,要干字当头、众志成城、撒豆成兵。马克思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努力打赢保交房攻坚战,要努力打好城改危改战役,要努力打响好房子战斗,就要一项一项抓政策落实,把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这是正道,人间正道从来皆沧桑。实现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为明年经济大局打好前战,房地产工作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24岁女记者创业24年建千亿房产帝国,56岁捐3500万,她很不简单
如今,武汉新新冠状病毒疫情仍在蔓延。 疫情虽猛,却始终击不垮中华儿女的斗志。
每一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战士们,都值得我们为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正是你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们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 社会 责任感,也都纷纷地慷慨解囊,出钱出力,不遗余力。
其中,有一位非常低调的女子,已经累计向武汉捐了3500万。
她就是龙湖地产的掌舵人——吴亚军,数据显示:吴亚军和她的公司,捐款二千万元人民币,吴亚军个人捐赠一千五百万人民币的医用物资,合计3500万元。
2009年11月19日,吴亚军的龙湖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吴亚军以273亿元的财产成为了当年的女首富。
吴亚军一手创办的龙湖地产连续5年获得中国房企综合实力前10强。
绿城的宋卫平将她视为“偶像”:“吴亚军有男人气魄,又有女人的细腻,我不吝啬把溢美之词送给她。”
就连平时很少夸人的王石,也对她赞赏有加:“她做人大气、细腻、信心非常坚定。 是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女老板。 ”
吴亚军,1964年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县。 她的家十分普通,父亲是供销社职员,母亲是个裁缝,经常在店里干活到很晚。
吴亚军与父母一起住在县城一个大院中,10多户家庭共用一个厨房,条件很是艰苦。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吴亚军也是如此。
她五六岁就在家做好饭然后给妈妈送去,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吴亚军也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熟练掌握了裁缝的各项技能。
并且她一向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还屡次“跳级”。 中学时,吴亚军就读于县城的一所重点中学,而且她上的还是年级唯一的一个尖子班。
据她的高中班主任回忆,吴亚军性格有点像男孩子,她的文科成绩一直很优异,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念给大家听。 高考填报志愿时,一直崇拜居里夫人的她主动放弃了文科,选择了理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后,吴亚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学的是航海工程专业。 大学期间,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报了一个口语培训班,把自己的英语口语提炼到了能与外国人轻松交流的程度。
技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正是她的努力为自己博得了更多成功的机会,聪慧的吴亚军非常擅长发挥和展现自己的优势。
1984年,吴亚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前卫仪表厂,担任技术员,因为工作优秀,吴亚军还被安排在厂里的电大当兼职老师。
厂里为引进技术,需要和德国人合作,但是缺少一个翻译,吴亚军主动请缨,接待外宾时还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旗袍,加上流利的英语,给外宾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领导也对她刮目相看。
吴亚军,这个骨子里融入了重庆人天生的麻辣劲——有想法、有闯劲。
“那时候,从她的谈吐中就知道总有一天,她会出人头地。 ” 当年,曾经与吴亚军同一年分配到仪表厂的一位旧同事回忆。
在这期间,吴亚军通过拉一些画册出版的活,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同时基于报纸的行业特征,她逐渐熟悉房地产领域,并广泛积攒人脉,为进军地产奠定了基础。
十多年她就将公司打造成为重庆乃至西南第一家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地产公司。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做房地产,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糟糕的买房经历让吴亚军有了自己盖房子的想法。
10多年前,吴亚军跟家人第一次在重庆买房的经历让她苦不堪言,她很不幸遇到延迟交房,时间长达一年。 入住之后,又有一年多的时间天然气不通,只能靠电炉来煮菜。
那时候电力供应很紧张,用电炉的时候空调就不能使用,夏天很是痛苦。另外,房子的设计和采光都很差,电梯也常常遇故障……
从那时起,吴亚军有了一个“如果有一天我做开发商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差”的想法,由此她也认定了走房地产开发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10多年来,这位低调的女富豪缔造着自己的龙湖王国,仅重庆的“龙民”就有大约20万人。
1994年,全国推行“2000年小康住宅 科技 示范区”的样板项目,许多人认为“ 科技 示范项目”都是成本高不赚钱的,因此参与的人寥寥。
这个机会却被吴亚军牢牢抓住,并成为其日后掌舵龙湖地产的开端。
1995年,吴亚军与丈夫蔡奎合伙成立重庆中建科置业(后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并拿下重庆“小康住宅示范工程”开发权,第一个项目就是后来成为重庆标杆性住宅区的龙湖花园,吴亚军在当地的名声也一炮打响。
从龙湖花园到2001年进入商业地产,在充满雄性荷尔蒙的地产江湖,吴亚军仅用5年时间就站稳了脚跟。
事实上,在沉重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下,人是没有性别的。 吴亚军这么形容过这种负重前行的感受: “就好比饿着肚子赶路,头上有飞机炸弹,后面有追兵。 ”
没有伞的孩子下雨只有快速奔跑!
没有经验的吴亚军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她还会送员工到海外长住,学习别人的技术。
而吴亚军自己却是个实打实的工作狂,她先生曾开玩笑地说: “她不工作就得死”。
“你在开会的时候要跟她争论专业的问题,她会很开心,”吴亚军身边的人说,“听到特别开心的时候她会哈哈大笑。 吴亚军创业至今,善于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 吴亚军给龙湖企业文化中写下的一条,便是研究精神。 ”
比如,为了能够让园区做到“鸟语花香”,吴亚军会和员工坐下来一起研究,研究那些鸟儿究竟喜欢吃什么果实,然后就相应种植那种植物,自然能吸引到鸟雀飞来。
吴亚军在房地产行业打拼十几年,她的能力令许多男性企业家都啧啧称赞,心悦诚服。 她的资产也在令人惊叹的速度中累积到一个巨额数字。
2012年,吴亚军又以38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成为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同时蝉联中国内地女首富。
吴亚军的成功靠的是高瞻远瞩、厚积而薄发,她给自己的定位是把握大方向,为企业长远布局。
“我就是一个做事的人。 ” 一直是吴亚军的口头禅。 吴亚军最怕被人问到的问题,是财富如何处理。
上市之后,吴亚军夫妇的身家已达300多亿港元,吴亚军认为那不过是纸上富贵,她说, 中国会产生首富,但目前还不会产生如微软之类伟大的机构,既造福于股东、员工,也造福于人类。 做那样的企业,是她真正的理想。
她喜欢读书,精力充沛,很多男下属都自愧不如。龙湖上市路演的8天里,管理层跟着她跑了全球6个城市,最后从索罗斯基金出来时,旁边的人都快累倒了,她还问,“我们下一站是哪里?”
这么拼的人,不成功都难。换句话说,她如此成功还那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拼尽全力呢?
去年,吴亚军旗下的房子的租金,达到了25亿,堪称中国最有钱的“包租婆”。
令人伤感的是,这位在事业上披荆斩棘的女强人,婚姻却不尽人意。
吴亚军是一名公私分明的老板,她会把公司的长远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管理方面,她绝不会任人唯亲。 据说她小姑子曾想在龙湖找份工作,也被她无情地拒绝了,这激化了她与丈夫的矛盾。
2012年时,当吴亚军再次被评为女首富之时,她在宝座上只待了一个月,就曝出她与丈夫蔡奎离婚的消息,并且豪爽地给了丈夫200亿的天价分手费,夫妻携手创业的童话也就此终结。
令人心寒的是,蔡奎离婚后就她重金娶了一位漂亮的空姐,这让很多人替吴亚军不值。
经历了这次的打击,这位女强人却没有因此低头,而是化悲伤为动力,将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成功。
可见什么样的困难和险阻都无法打倒兢兢业业,不迷失自我的人,虽然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终究会被我们克服。
2019年,龙湖在克而瑞地产研究全口径销售额榜单中仅位列行业11名,掉出行业前十。
面对员工提出的“可能掉出前十强的质疑”,她看起来霸气坚定、轻盈自信。
吴亚军霸气回应: “我完全不关心规模排名。 我不想花钱去买排名。 但是,地区公司还是要根据排名去奖惩。 任何产业都有可能会走到夕阳的那一天”,余音未定,她话锋一转:“但企业不会,因为企业有创造力。 ”
也许是在媒体历练过的原因,吴亚军口才甚佳。 在龙湖没有向全国扩张时,龙湖公司手册及墙壁上的“警言名句”,几乎皆出自她手。
也包括龙湖地产最有名的那句广告词: “善待你的一生”。
如今吴亚军虽是独身一人,却有女儿陪伴身旁。 2018年的时候,出于为女儿的未来考虑也是对自身财富的安排,吴亚军将自己所持有的43.98%龙湖股权全部转移到了女儿蔡馨仪的名下。
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吴亚军脸上曾经的急切和不安,已被平静和从容代替。
如今,56岁的她,孤身一人,神采奕奕,想必她已经比任何人更加明白了“善待你的一生”的真正含义。
北大专家称中国住房还是不够,真的是这样吗?
我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也不知道这位北大专家是从哪里看出中国住房依旧不够的。
最近有关言论在网上引起热议: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我们的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 但是国际横向一比较,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还没有日本多,这么一比我们的住房还是不够。 ”
对此,我并不认可。 我们国家的人均城市住房面积水平可能是比较低,毕竟房价太贵了,很多人都买不起。 但是人均住房面积肯定是足够了,而且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在国际上也是能够排上名的。
这并不是我个人杜撰的,此前有关权威机构就发布过调研结果。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我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 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 ”
目前,世界上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最高的是美国,在67平的样子,接下来是意大利的43平,而中国是42平,排在第三位,在东南亚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我列举出这个数据也是为了佐证自己的看法,但同时我还想说的是这份调研报告采用的是人均住房面积数据,并不能够具体展现出我们个人的住房情况。
因为根据我的了解和认识,很多富人是有几套房甚至是有庄园的。 他们的住房面积会加大我们这个平均数,让人觉得我们普通人也都有充足的住房空间的。
举个例子说,我家的一个亲戚,他们家是做生意的,比较富有。 在我们小县城买了两套房子,市里买了一套房子,还在省会城市买了两套房子。 他家就三口人,他、他老婆以及他的孩子。 算下来,每个人的平均住房面积在200平。
再比方说,我家邻居,一家六口人(夫妻两人、两个孩子,还有两个长辈)蜗居在只有60平的住所里,而且这个地方还是租的。 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是应该按照0算还是按照人均10平算,我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确定是他们并没有达到我们国家的平均水平。
我们的整体住房面积肯定是够了,但是具体到个人可能还是不够的。 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在城市务工的人员,他们在工作地并没有住房,只是在家乡有居住的地方。 这个群体并不是不想在城市里“安家”,只是城市的房子他们买不起。
像我们这种出生在普通家庭,工作一般,各方面都很一般的“打工人”,很难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安身之所”。 我们只能努力挣钱,攒钱,然后在家乡的小县城购房,或者在家里盖“楼”。
当下,受到疫情、国际战争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十分不景气,经济也在进一步下滑。 不排除这位专家这么说是为了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但是我想大家都赚不到钱,目前是不会去购房的。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都在被平均,但是悲哀的是却永远达不到那个平均数。
农村户口越来越值钱,这是为什么?
农村户口值钱的原因如下:1、拥有承包地和宅基地。 2、可以自建房。 3、拥有集体收益分配权。 4、征地有补偿。 5、过去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以及“房地产化”,使得土地大幅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