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昂,一位跨越世纪的岭南花鸟画坛巨匠,字叔仪,宛若晨曦中轻舞的墨蝶,翩翩降生于1905年广州的春晨,汉族血脉,根植于广东番禺那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他的生命轨迹,如同他笔下跃动的游鱼,既承载着生活的艰辛与不屈,又绽放出艺术的璀璨与自由。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赵少昂先生却以坚韧不拔之志,以双手织就生活的经纬,将汗水化作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基石。在这段磨砺中,他不仅锻造了过人的毅力,更在命运的洪流中,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著名书画家伍嘉陵,犹如荒漠中偶遇甘泉,得以入室深造,艺术之树自此根深叶茂。
赵少昂先生,以其卓越的才华与不懈的努力,在岭南画派中独树一帜,尤其是在画鱼之道上,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他笔下的鱼,非但形神兼备,更蕴含了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哲理,每一条鱼都仿佛拥有了灵魂,或悠然自得于碧波之间,或奋力跃出水面,追逐那不可见的梦想之光。
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与广州大学的讲台上,赵少昂先生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艺术灵魂的引路人。他担任中国画系主任、美术科教授的岁月里,以其深厚的学养、独特的见解和无私的奉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新苗,让岭南画派的艺术之花,在华夏大地上绚丽绽放。
1998年,当赵少昂先生的生命之舟缓缓驶向彼岸,他在香港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足迹。但正如他画中的鱼儿,即便游弋至生命的尽头,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依旧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在艺术的海洋中,探索更加深邃与广阔的天地。
岭南画派指什么?
岭南画派是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建于晚清时期,创始人为“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以及陈树人,也称“岭南三杰”[1]。 岭南画派为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以创新为宗旨,主张引进西洋画法,融合中西绘画之长,“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创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 第二代岭南画家以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为代表,无论在题材与技法上比起“二高一陈”又有新的突破,被誉为当代岭南画派的四大画家[2]。 岭南画派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 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岭南画派和京津画派、海上画派三足鼎立,是新派国画的代表[3]。 目录[隐藏] 1 名称2 历史2.1 第一代岭南画家2.2 第二代岭南画家3 技法4 参见5 参考来源6 外部链接名称[编辑]“岭南画派”一词并非岭南画家自封。 当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人以大胆创新的风格,在画坛别树一帜,时人称他们为“岭南三杰”,“岭南画派”之名也由此得来。 而当时高、陈等对“岭南画派”之称号并不满意,因为它带有狭窄的地域性,容易被误解为只是地区性的画家团体,更没能体现出吸收海外画风而发扬国画的革新理想。 高剑父便从未用过“岭南画派”这一名称,而宁可自称是“折衷派”,取其博采众长,合于一身之意。 历史[编辑]第一代岭南画家[编辑]岭南画派之发端,可追溯至清末。 鼻祖居巢、居廉皆善画花鸟鱼虫[4]。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早年均师从居廉,但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和高剑僧都曾留学日本,习日本画,都是同盟会会员,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学成归国之后,他们认为国画不应该再停留在模仿古人的阶段,反对“师以临摹教其徒,父以临摹教其子”的恶习,主张师法自然,兼容中外,融合中国画、日本画以及西洋画的技法,创造出色彩鲜艳明亮,水分饱满,晕染匀净的新鲜风格。 技法上弃用勾勒法,采用“没骨法”,以水墨渲染达到西洋画的光影效果。 他们三人的代表作有《东战场上的烈焰》《松风水月图》(高剑父)《枫鹰图轴》(高奇峰)等。 高剑父和高奇峰都致力教学,学生众多。 1924年,高剑父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先后任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抗战时移居澳门,1946年返广州创办南中美术院并出任广州市立艺术学校校长。 高奇峰则于1929年创立天风楼于广东,学生中著名的有黄少强等“天风七子”。 陈树人有弟子刘春草。 第二代岭南画家[编辑]第二代岭南画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活跃于画坛,人数众多,代表人物为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人,被称为当代岭南画派四大画家。 比起第一代岭南画家,第二代岭南画家更注重在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5],开创出自己的风格。 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第二代岭南画家都超越了高剑父等第一代岭南画家,技法[编辑]据王礼溥的看法,岭南画派在技法上的风格为[6]:注重留白:岭南画派同传统国画一样,在布局时注重“虚实相生”,“用心于无笔墨处”,是对国画传统技法的继承。 用笔注重骨法:岭南画派笔法变化繁复,在画面上造成反传统的效果,以达到气势磅礴、气韵生动的境界。 画面赋色艳丽:受到西洋印象派的影响,岭南画派注重光的表现,画面赋色大都十分艳丽,这与强调“萧条则会笔墨之趣、淡漠则得笔墨之神”[7]的传统国画正好相反。 背景着色渲染:自唐王维提出“画道之中,水墨为上”[8]的主张后,传统国画一直重水墨,舍彩色。 岭南画派以色彩渲染衬托水墨,是对国画技法的一种创新。 (来源:维基百科)
岭南画派的介绍
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 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是建国后最优秀的画派之一。
赵少昂的作品介绍
赵少昂有的作品为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华盛顿省立博物馆、纽约公众图书馆、新加坡南洋大学博物馆及香港艺术馆等收藏。 代表作品有《木棉红占岭南春》、《一池杨柳垂新绿》、《枝头小鸟惊初雪》、《秋林暮霭》、《悠然自得》、《烟雨归舟》、《荔熟》、《群雨追落花》、《漓江雨过》、《苍松吐艳》、《归鸦认故枝》、《秋色》、《竹林幽思》、《小鸟话春寒》、《渔村小雨》、《饮露自洁》、《独钓寒江雪》、《明月萧瑟》等。 先后出版的画册及专集有1936年《婵嫣集》、1940年《少昂画集》、1951年《少昂近作集》(3辑)1959年至1973年《少昂画集》(20辑)、1985年《赵少昂画集》、1986年《荣宝斋画谱.十五》(花鸟虫草部分)、1988年《实用绘画学》等。 赵少昂花鸟画的风格以及他绘画艺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关系,致力从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美术教育等方式揭示在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变革及发展。 赵少昂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师从高奇峰,通过刻苦锻炼,扎根香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传播“岭南画派”绘画的新风尚之余,通过自己天份与努力,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再把足履世界各地而获得的艺术感受,引入自己的创作空间,为“岭南画派”注入新内容,对日前中国绘画的走向有启发作用。 本文力图通过比较,论证赵少昂从中国传统崇尚六法、写意的审美旨趣出发,融合西方美学因素的中国画作为一种不同的、现代化的艺术.表现他艺术思想领域中“中西融合”的观念,提倡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气息。 赵少昂立志把中国艺术在世界的大艺坛上发扬光大,所以海外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本文收集了一些他在世界各地的学生、弟子的有关资料,藉此展现二十世纪下半叶 “岭南画派”绘画在香港、台湾、美加及其他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的传播和影响。 赵少昂的艺术,对岭南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也必将在后人发展岭南画派的艺术实践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