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华为的苹果戴尔 因为去中国化 现在连小米都已超越了它们

在当今全球科技舞台上,中国正以巨龙腾飞之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实力与蓬勃活力。

从高铁的风驰电掣到航天的璀璨星空,从5G通信的引领潮流到人工智能的创新突破,中国在各个领域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而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国货崛起之战,也正在进入到最后的全面总攻阶段。

曾经,国际品牌如惠普、戴尔和苹果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可谓风光无限。它们以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设计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让国人在选择笔记本电脑时,似乎只能仰望这些国际巨头。

然而,伴随着人们使用笔记本方式的改变以及中国制造的崛起,国民对于外国笔记本品牌已经祛魅,本土笔记本品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不可追逆的东升西落

近年来,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线上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Q3,包括惠普、戴尔和苹果在内的三大国际品牌在中国线上渠道的销量份额降至15.7%。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正在逐渐下滑。

与之相对的,是本土品牌的崛起。上半年,国内笔记本市场销量排名变化巨大。前十之中,除了一直断崖领先的联想之外,华为、荣耀、小米、七彩虹、神州、机械革命等中国笔记本电脑新势力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达到了25%以上,产品力及品牌力进步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笔记本的销量首次超越了苹果、戴尔系(包括戴尔、外星人),排到了第六名。

很多消费者在有笔记本需求时,不再第一时间想到戴尔、惠普等传统笔记本品牌,这让人不禁想到当年的手机市场。在国产品牌崛起时,是不会和“国际大厂”打招呼的。

本体笔记本电脑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也与智能手机不无关系。

国产品牌进入自由王国

人们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入口,笔记本娱乐办公的过程中与智能手机的交互越来越重要,此外,物联网的发展也赋予了电脑更多的角色,人们对于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性要求与日俱增。

在这个新的时代浪潮中,国产笔记本电脑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远远走在了前列,进入到创新世界的自由王国。

曾经,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各自独立运行,虽都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彼此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然而,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工作场景中需要快速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间传输文件、共享数据,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实现无缝的娱乐体验切换,都促使着设备之间的协同性成为了关键需求。

以华为为例,其推出的多屏互动功能堪称行业典范。

通过这一创新技术,用户可以轻松实现笔记本电脑与手机之间的无缝连接。在工作时,用户可以将手机上的文件快速拖拽至笔记本电脑中进行编辑和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手机上的通知也可以同步在笔记本电脑上显示,避免了因错过重要信息而带来的麻烦。

在娱乐方面,用户可以将手机上的视频投射到笔记本电脑的大屏幕上观看,享受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这种多屏互动的模式,真正打破了设备之间的壁垒,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相比之下,一些外国品牌在这方面的反应则显得较为迟缓。

以大众呼声最高的多屏协同为例,华为的该功能推出已经有超过5年时间,而国际品牌中技术能力最强、产品线最完整的苹果,至今仍然没有推出类似功能。

MacOS Sequoia和iOS 18的iPhone mirroring明显照搬了华为的多屏协同思路,但文件拖动互传功能至今还未能实装。

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汽车智能化浪潮中一个最突显的特征,便是软件定义硬件的趋势。

目前在软件领域,中国无疑远远走在前列,这也是国产手机、国产电动汽车从红海市场杀出时最锋利的武器。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多设备协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国内的科技产业生态也日益完善,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共同推动着多设备协同技术的不断进步。

这种优势正在全方位滋养中国消费电子领域,从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电动汽车再到笔记本电脑。

国际品牌失速于去中国化

国际笔记本电脑品牌的落后,还在于其理念的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品牌的创新步伐逐渐放缓。在技术快速更新换代的中国电子消费市场,消费者对于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外观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国际品牌在产品创新方面未能及时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导致其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例如,戴尔在进行产品设计和定价时,参考的还是欧美市场,全然不顾中国市场。因此戴尔在过去几年中进入了中低端产品表现差、高端产品玩奇葩的操作。

以屏幕为例,当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72%NTSC的IPS屏幕的时候,落后的欧美市场TN屏还是主流,45%NTSC的IPS屏都不多见。

以散热为例,当中国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入门游戏本散热做到CPU稳定45W+GPU稳定50W(55W)才算及格的时候,落后的欧美市场根本不管这些,25W、30W、35W都是基本操作。

与落后的产品力交相辉映的,是戴尔古老的营销策略。戴尔至今仍然将线上视为线下的辅助,不仅没有区分线上、线下产品,还给线上渠道定了比线下更高的价格,成功流失了大量用户。

更让中国消费者不满的是,戴尔在营商活动中掺杂政治行为。

去年,戴尔宣布将采取多项“去中国化”策略,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

戴尔计划在2026年起分阶段实施芯片采购策略,逐步拒绝采购中国设计及制造的芯片。

此外,戴尔还计划在2025年前将50%的产能移出中国大陆,并确保其电脑不含任何中国生产的芯片和零部件。这一策略覆盖了从上游IC芯片采购到下游整机与周边组装的全过程。

对于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很简单——不买。

2023年,戴尔在中国大陆PC市场出货量314万台,同比大幅下滑44%。其中,戴尔第二季度出货量暴跌52%,创下近年来新低。

与之对应的,华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逆势上涨11%,销量达到398.6万台,彻底超越了戴尔。

受到中国大陆销量暴跌影响,戴尔2023年全球个人笔记本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19.6%,不得不宣布裁员6650人,是上一财年裁员总数的一倍。

遗憾的是,受到地缘政治影响的笔记本电脑品牌不止戴尔一家。

今年8月份,有报道称惠普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将50%以上的个人电脑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在新加坡设立备用设计中心。有消息人士称,惠普的内部目标是,最终将70%笔记本电脑在中国以外生产。

目前,有五家以上的惠普供应商正在泰国建厂,并应惠普要求增加产能。惠普还在新加坡招聘超过200名工程师和专业人员,为打造东南亚产业链做准备。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戴尔、惠普等国际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去中国化”,它们的产品销量也将进一步与中国消费者“脱钩”。

本土品牌趁势成长

技术创新是中国笔记本电脑品牌崛起的关键。

在过去,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主要以代工为主,缺乏核心技术。然而,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本土品牌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近年来华为广泛招揽PC领域的人才,将MateBook的研发重心转向传统笔记本领域,在轻薄本领域推出多款重磅产品。

根据2023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华为在中国轻薄笔记本市场的份额达到了25.2%,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此外,华为的智慧PC产品也受到了用户的青睐,其在下线渠道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37.8%。

在软件方面,华为鸿蒙PC即将问世,预计将带来更美观、更安全的用户体验,并且有望在多任务处理、高效视频播放和游戏操作等日常使用场景中表现出色。

尽管市场上已有多个竞争品牌,如苹果的MacBook系列和微软的Surface,但鸿蒙PC凭借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跨平台能力,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鸿蒙PC的推出不仅是华为对未来计算生态的期待,也是其在国际制裁背景下自主研发探索的一部分。

华为执行董事余承东曾表示,Windows系统将是华为PC的最后一批使用系统,未来将全面转向鸿蒙操作系统。鸿蒙PC的UI界面与搭载鸿蒙OS的手机、平板高度一致,整个生态体验将非常协调。

“华为迟早要做到PC第一”,这句“余大嘴”的豪言,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近年来,小米笔记本的发展状况和市场表现也呈现出显著的积极趋势。

小米在2024年推出了多款新一代笔记本产品,包括RedmiBook Pro 2024系列和Redmi G Pro 2024游戏本,这些新品在性能、续航、屏幕和生态系统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这些笔记本不仅在硬件配置上有所提升,还全面接入了小米澎湃OS,带来了更强大的互联体验。

此外,小米还在测试搭载高通骁龙X Elite处理器的Arm轻薄本,这标志着小米在笔记本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尽管小米笔记本业务在早期发展并不理想,但近年来通过不断的产品更新和技术提升,小米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在性价比方面,小米笔记本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学生党和预算有限的用户群体。小米笔记本的轻薄本和游戏本均有覆盖,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这也是今年小米笔记本销量超越苹果MacBook的重要原因。

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变化,反映了全球制造业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未来,笔记本电脑将不仅仅是一种办公工具,还将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能终端。

过去中国制造往往被视为“组装厂”、“代工厂”,甚至低质量的代名词。但在中国产出全球90%笔记本电脑的同时,中国厂商积累了大量经验,如今已经到了爆发的时机,中国手机打败国际大厂的故事正在笔记本电脑领域重复上演。

总之,中国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崛起是中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共同结果。国际品牌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地位逐渐下滑,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全球制造业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下,中国笔记本电脑品牌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手机败给华为, 电脑输给惠普, 联想要拿“身家性命”豪赌一笔大买卖?

从2001年担任联想集团CEO开始,17年间杨元庆经历了两次大的危机。 第一次是2008/09财政年度联想集团巨亏,当时柳传志重新出山,最终力挽狂澜。 第二次是从2015年开始联想再次出现亏损,业务陷入滞涨状态,近日不仅PC业务被惠普抢了老大的位置,曾经辉煌的手机业务也不见起色。 显然,让已经73岁的柳传志再次出山不太现实,那么杨元庆如何扭转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呢? 7月20日,杨元庆为联想集团开出了两个药方:抱紧刘强东的大腿以及赌上联想的身家性命押注AI(人工智能)。 不过,这两副药能治好联想集团吗?杨元庆:达不成目标就辞职 根据腾讯 科技 报道,联想、京东2016年曾达成协议,联想全线产品未来三年力争在京东实现600亿人民币的目标销售额。 2017年6月,重新回归的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与京东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达成了新的承诺,600亿的销售目标变为800亿,并可能冲刺1000亿。 刘军今天在接受采访时说,这800亿目标中,有600亿是PC,150亿是手机,50亿是其他产品。 杨元庆补充说,如果三年内这800亿目标要是实现不了,后果就是自己下台。 同时,在这场主题为“让世界充满AI”的大会上,联想推出了一系列智能硬件产品,包括智能心电衣、联想智能音箱+、联想智能服务机器、晨星AR等设备。 根据第一 财经 日报的报道,杨元庆表示,“联想已经看到,AI是信息产业的未来,联想已经赌上身家性命去押注AI。 ” PC、手机均面临挑战 转型,正是杨元庆给危机中的联想集团开出的药方。 目前,联想集团在个人电脑和手机业务上均面临不小的挑战。 个人电脑方面,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6110万台,较上年同期下降4.3%。 这是全球PC出货量连续第11个季度出现下滑,也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同时,Gartner数据还显示,该季度惠普超过联想居第一,坐上全球PC老大宝座。 丢掉个人电脑老大地位的同时,陷入低迷的手机业务也未见起色。 据联想集团今年5月底公布的2016/17财年(截至今年3月31日)财报显示,其移动业务在中国的收入和销量继续录得下跌;在年内录得的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跌2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在本财年录得3.5%;集团移动业务的收入同比下跌10%至77.07亿美元。 其实,在手机业务上联想一度十分领先,曾经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名。 但从2014年开始市场份额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已跌出前五,排在华为、三星、苹果、小米和OPPO之后。 根据IDC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联想第一季度出货量为1200部,仅列第8位,而华为的出货量是3500万部。 尤其是和小米、OPPO、vivo等后起之秀相比,作为老大哥的联想手机更显得落寞。 不过,杨元庆今日表示,今年下半年,外界将看到联想转型的成效,智能手机(联想移动业务)将会进入扭亏为盈的轨道。 杨元庆坦言,未来联想仍将以PC为核心,但这里的PC不再局限于个人电脑,而是“个人计算设备+云”,最后演进为“个性化计算设备+个性化云”。 未来将在智能设备、智能云平台和智能服务三个技术方向加强投入。 天价薪酬惹争议 小睿注意到,从杨元庆进入联想的第一天开始,挑战似乎就没有断过。 1989年,25岁的杨元庆进入联想工作,不过,他这个中国 科技 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的高材生干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销售。 不服输的性格使杨元庆逐渐在联想站稳脚跟。 1994年,联想成立了以杨元庆为首的微机事业部,就在那一年,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杨元庆顶住了压力,使联想成为一枝独秀的国产品牌。 2004年,杨元庆主导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这场蛇吞象的并购使联想一跃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标志。 不过,近年来联想集团业务陷入低迷,领着高薪的杨元庆受到了不少的争议。 根据福布斯2015年的数据,当年杨元庆以近1.19亿元的薪酬再度成为内地、香港两地上市公司CEO榜首。 这也是杨元庆连续三年排行榜首。 “ 2015/16财年联想集团亏损达8.4亿元人民币之后,杨元庆宣布放弃2016/17财年的年终奖金。 虽然放弃了年终奖金,杨元庆的收入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根据联想集团发布的2016/17年报,2017财年包括薪金、长期激励奖励等,杨元庆从联想集团得到的薪酬达到1924.5万美元。 ”杨元庆喜欢用登山来形容联想集团的发展,把登顶视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感到厌倦和无趣,甚至会批评登山的付出,但在敢于冒险的杨元庆心中,山就在那里。 都在说,好像都被联想套在圈子里发言,所以不能听他们忽悠,他们使用销售的说服方法,让大家跟着这个思路去认可他们的说法,以期股市不要被崩溃。 事实上, 1,以华为为例,资金投入是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人员投入是全公司一半人员是研发人员。 这样的投入坚持了三十年,才有今天华为在全球的技术地位。 联想到目前为止,公司结构和报表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销售业务的反补高的离谱,当然这个也是让联想成功的原因,不过,当企业面临问题,要求尽快转型时候,想着豪赌,事实上你的基础和结构支持不了你的豪赌。 2,联想的贸工技的成功,事实上有两点我们需要明白,贸工技本质上是公司政治的立场口号,倪光南的出局,是公司政治的斗争失败而出局的,同时,当时的中国国内经济和 社会 发展需要国内贸易来满足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技工贸贸工技之间没有区别,也不能忘记,我们这代人当年认识联想是从联想汉卡开始的,认为这是一家 科技 公司,而不是它卖电脑,事实上现在我自己也可以攒。 可是联想一直转型不畅,认知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认为研发不如购买,购买不去租赁。 完全忘记了中国经济 社会 已经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是认识上的问题,这种认知无法支撑他们的豪赌 3, 社会 支撑方面。 联想一直是中国 科技 的一杆旗帜,国人以及市场对联想的声誉品牌非常认可,这个是联想成功的市场基础,可是,随着中国 科技 发展一日千里,阿里,腾讯,网络,华为等品牌成了国人的骄傲,联想在贸,工,两个层面的投入远远大于技方面,这个局面三十年没用改变,不是市场遗忘了联想,是联想自己没有跟上时代。 加强内部管理的问题,我记得二十年前有媒体对联想管理的评价就是内部无序的状态让人吃惊。 整个业绩下滑,被恒生踢出体系。 近来又曝光在5G问题上长码部分投票高通,让国人在受到中兴事件刺激后变态的反感联想。 你豪赌的市场基础也没有了。 这次危机公关,杨总做的很糟糕。 所以,无论从联想公司内部的结构和机制,还是自身的投入和导向,还是市场基础的支持和认可,联想都不具备豪赌的可能。 国内国际的市场已经发生变化,但是联想却没有悉知这些变化,还在以中国 科技 第一品牌自豪,这样的决策依据下,联想的未来在哪里?豪赌的结果是什么,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我个人认为,联想作为一个超级大的企业,太过于自以为是,想当年,联想是以终端渠道起来的,我当年负责做电脑渠道的时候,走到什么地方都能看到联想的专卖店,且联想的专卖店的人员销售能力都比较强,但凡是联想的专卖店,都是在当地最有能力的店面把持,联想电脑的成功来自于专卖店,来自于专卖店体系的优势,联想的产品一直都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往往联想的产品比配置,价格是最高的,所以联想开始已老大自居,自己的产品多么好,多么强,殊不知近几年的变化,互联网的崛起,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收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从现今看,纯正的联想专卖店已经很少了,不知道联想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怎么多的专卖店活不下来呢?反而都是被大卖场形式的专卖店所取代呢?那为什么现在的小米、oppo、vivio、华为等都开始做专卖店呢,而且都是很成功呢!联想现在在干什么? 联想的根在专卖店,为什么现在连根都没有了呢,反而去和京东合作,联想在线上的优势有怎么大吗?如果联想还是以老大自居,联想注定会和诺基亚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不行了,要知道,联想的产品是没有任何性价比的,联想的路线一直是贸工技,没有了强大的技术储备,也就没有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可以看华为优势,另外没有了性价比,联想在线上凭什么让人家购买,在线上购买,最重要的是产品展示力、性价比、口碑、并且有非常强的宣传点,比如oppo主打的就是拍照,外观展示力、口碑,即使配置差一些,但品牌已经形成了特色,再比如小米,品牌的性价比做到了极致,口碑也做到了相当不错的地步,也就形成了小米的产品质量不错,而且还性价比非常高,那他不成功,谁能成功。 反观联想,他的产品,有哪些是我们记住的呢,电脑产品,已经是夕阳产业,即使做的再大,电脑行业也是萎缩的,现在基本上通过电脑玩 游戏 的已经不多了,电脑现在已经不是 娱乐 产品,更多的是一种生产工具,且是必备,对产品的需求已经改变了,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主流,台式机已经是昨日黄花,追求品牌的,往往买的的苹果电脑,追求性价比的,惠普、戴尔现在好像都比联想的产品性价比要高,那联想呢?现在是什么定位,至少我看不出联想电脑的定位是在哪,我想大部分人在网络购物上的页面,也看不出联想有什么优势,我为什么非要买联想的电脑,买其他品牌的电脑不行吗,现今为止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其他品牌的质量就很差吗,服务就不好吗?我在京东购买,一定看重联想的服务吗?当然这并不是能代表全部人,至少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的想法,联想现在在互联网上边正在逐渐的被边缘化,现在的人因为互联网,他只想看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是不会接触或者很少接触的,联想拿什么让人提起兴趣呢?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产品动不动就开大型的产品发布会,重点是让人们提起兴趣,从而形成购买?联想拿什么改变呢? 没有了独立专卖店、产品定位模糊,性价比不高,品牌逐渐的被边缘话(并不是说品牌不行了),唯一看出来是联想在ai智能发力,但你是如何发力的呢,在京东吗?我看单纯靠京东是不行的,可以看出联想是在ai只能发力,但我没有看出来是在整合到联想一个品牌在发力,这些产品的品牌是散的,为什么不强调联想呢,让联想品牌在集中一些,我可以说是联想第一批专卖店的人员,很怀念当时的联想,在当时联想专卖点店的六个统一,可以说是碾压其他品牌的营销策略,但后续的发展可以说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但现今来看,仅仅依靠互联网是不行的,仅靠专卖店也是不行的,如何进入到大众的视线中,如何引起大众的兴趣,产品细化的定位,应该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对联想来说,目前所面临的,不只是业务上的问题,还有行为和形象上的被质疑。 如果仅仅是业务上的问题,经历过多次艰难险阻的联想,是能够走出困境的。 就像此前遇到的财务危机一样,柳传志一出山,立即化危为安。 然而,行为和形象上的危机,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就算柳传志愿意再度出山,舆论和公众还能够和过去那样买柳传志的帐,像过去那样支持柳传志、支持联想吗?没有舆论和公众的支持,才是最可怕的。 搭上身家性命研究人工智能,或许是联想摆脱困境的一条出路,或者说是唯一出路。 那么,就会遇到这样的追问,是“自己”的人工智能呢,还是“人家”的人工智能。 现在的联想电脑和手机,虽是联想造,但芯片是高通的。 也就是说,联想并没有掌握电脑和手机的心脏。 没有心脏的产品,就相当于没有发动机的 汽车 一样,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联想的人工智能,将如何搭上身家性命去搞,能不能搞出一个真正具有心脏的人工智能,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联想要想真正摆脱困境,不防静下心来,放下业务规模和利润等,回到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当一回心脏研发中心,让联想来一次真正的二次创业。 这样,既能让企业摆脱危机,又能重塑市场形象,让那个标志性联想再回到中国人的心中。 就是人工智能,也必须是有心脏的人工智能,这,才是联想最需要也是最应当解决的问题!在今年的第三届全球创新 科技 大会,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曾这样说道:“AI是信息产业的未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甚至赌上身家性命。 ” 联想对AI的理解和行动,不是一天两天了。 早在2015年,集团掌门人杨元庆就谈到了联想对“智能连接”5个方面的思考和动作。 外界看来,最近两三年的联想集团,确实“折腾”太多。 但联想从一个PC的单业务公司,折腾成了有PC、移动、企业级、云服务等多业务的集团。 无疑,联想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AI时代的业务形态。 第三届Tech World上,联想一口气展示了全球首款视觉识别的智能音箱+、All-in-one混合现实智能眼镜daystAR晨星、ThinkSystem系列、ThinkAgile解决方案、虚拟智能助手CAVA咔哇、联想智能心电衣Smart Vest、联想智能情境引擎LCE、联想服务机器人……近10种AI创新技术和应用。 加上此前的电脑、手机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成果,联想在前端的智能设备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每年有可观的1.5亿设备出货量,助力AI战略。 而在人工智能后端的算法、大数据和计算力三大元素支撑的云服务上,联想也是底气十足——基于这些自身的底层优势,联想面对成为业界排名前3的数据中心提供商的目标,和到2020年成为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超级计算公司规划,动力也是满满。 已经到来的智能互联网时代中,在消费级业务和企业级业务上,联想的AI战略布局已具规模,接下来就看执行力和具体成效了。 我觉得楼下有人回答的非常好,这么大的联想,不深更技术,确死命抱渠道大腿,是很短视的,很明显那个靠渠道忽悠卖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刘强东,就算同意卖你联想一万亿的产品,联想的产品技术不行,京东能自己买吗,很明显用渠道推销量的时代过去了,联想看不到苹果什么时候抱过渠道的大腿,要好卖首先得消费者买账,消费者不买账,渠道有多大能力强卖吗,下文有人分析的很终肯,根源就在掌权者,思维能力,战略眼光跟不上时代,人才上不去,做东西不用心就想赚钱,柳总选了个没有战略眼界的接班人呢,一做就十几年拿着高薪,再看马云,差不多三五年就换CEO,一是跟住时代的步伐,二是让能人可以上来,三是谁也不能长期动了他的奶酪。 想当年阿里巴巴二号人物,刚把淘宝做起来,做的有声有色,就被砍下去了,直接下课,做股东分分钱就得了。 让新人在上来。 科技 产业不是豪赌出来的,联想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思进取。 创办三十多年,依然没有一个电脑关键部件是自己的。 在背靠中科院这颗中国最粗的 科技 大树下,没有为中国的信息产业做出贡献,联想的管理层是不合格的。 和他创办时间一样的华为,靠两万块钱起步,代理国外交换机,挣到钱投入到研发中,不断的积累技术,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一的通讯设备商,手机世界第三,产品的芯片是自己的。 联想到今天依然购买别人的芯片和内存。 把挣到的钱投入到买地盖房子之中。 联想的理想不是做 科技 公司,是当地主,收房租。 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全国人支持加上中科院的全力帮助,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包租婆生活。 对联想的股东是幸事,对中国的 科技 产业是悲哀。 辜负了网民这么多年的支持。 我家的第一台电脑是联想的,为什么买它呢?是为了儿子学习用的,而且它上面有个软件,可控制孩子在电脑上的时间。 然面没有多久,电脑的开机键坏了,当时还在保修期内,花了半天时间,换了个新的,然而没有多久,又坏了,这次过了保修期,给联想维修部打电话,他们说换个开关要180元,还不能便宜,这是公司规定。 当时我觉得很离谱,就仔细研究,看能不能自己修好,猛然我发现,不对呀,联想的这一款电脑的开机键位置设计的有毛病,是在主机箱上面,每次开机是用手指压下去,这个力度要比从侧面摁大的多,还有时间长了灰尘就会落满开机键的缝隙,把键卡住,不能恢复原位,开机键就不好用了,虽然找到了原因,但没有修好,我把这个情况给售后打电话,说是设计原因导制的,并不是我们操作的原因,但他们很冷淡的说换开关180元,要么去找北京公司总部,当时我就有点生气,要了北京总部的电话,就打了过去,总部的人态度不好,更生硬,我当时就说:你们联想不管是柳传志,还是杨元庆要是这样做企业,是不会好到哪的。 最后找了个电脑城的朋友10块钱换了个开关,修好了。 从此往后,再也没用过联想产品,因为联想到联想电脑,不敢用了。 作为柳的看家护院的人选,说明老柳的占有欲超过了联想的发展,鸡贼过头了, 不知道联想存在的价值何在,以前顶着民族的帽子,现在都是民企,没啥意思了,散伙吧,老柳搞滴滴,搞投资,没心思搞联想,收购爱逼哎母,财富大转移,还想和任正非靠近,又和小辈的马云混合,比王石都差好多,但是得到的财富一个都不少,老贼过头了 其实表面上看联想手机败给华为,电脑出货量输给了惠普,但这些都是表象,实质的问题在于联想缺乏核心技术,经营模式存在严重问题,才才导致了联想在手机、电脑等多个产品线的溃败,经营陷入困境。 而杨元庆表示: AI是未来, 联想已赌上身家性命,进入这一领域。 联想发展AI,从方向上讲没有问题,但是联想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发展AI基础不牢,如果意气用事赌上身家性命,很可能加速联想的衰败。 倪光南院士曾经在联想主导的芯片、通讯、软件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如果不被废除,将成为联想发展AI最大的资本,联想也将跻身世界一流芯片、通讯企业,可惜随着倪光南院士被联想驱逐,一切都成为泡影,联想如今深陷入泥潭,很难自拔,联想现在已经没什么筹码去赌了,联想如今沦落到去赌的境地多少有些悲凉。 联想陷入困境的根源是没有核心技术 联想手机从早期的“中华联酷”时代实力并不弱,但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过于注重商业利益,联想手机在拥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却不断溃败,彻底被OV小米等后来者超越。 而在PC行业,联想虽然经过几次大的资本运作成为世界PC巨头,但是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基本沦为国外芯片巨头的代理商和打工仔,即使不被惠普超越也很难扭转联想的困境。 所以联想手机和电脑业务的衰落,核心问题还是缺乏芯片、通讯、软件等方面核心技术。 如今联想陷入困局,想压上身家性命去赌AI,没有核心技术很可能重蹈覆辙,加速联想的衰败 联想的经营模式导致了如今的困境,发展AI依然没有机会早年联想在倪光南院士的带领和推动下,全面布局芯片、通讯、软件等核心技术和产品领域,为联想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经营模式来讲当时联想的经营模式是自主研发,技术驱动型的高 科技 企业发展模式。 如果按照当时的发展模式走到现在,联想很可能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芯片、通讯和AI巨头了。 但是由于自主研发前期投入巨大,短期效益低,因为以柳传志为代表的联想高层的短视,过于注重当前利益,不仅驱逐了倪光南,而且将倪光南主导的自主研发项目全部废除,彻底转型成为贸易和代理企业,沦为国外芯片公司的代理商和打工仔,因为经营模式的转变,联想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资本运作,投资白酒和房地产等和IT无关项目,直接导致了联想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没有自己核心的技术,发展AI依然没有机会。 发展AI技术,需要有芯片、软件、通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AI技术虽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如果没有芯片、软件、通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很难成功。 倪光南院士在联想时一直倡导自主研发,并为联想早期发展芯片、通讯、软件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倾入了很大心血,如果柳传志等联想高层不将倪光南驱逐并废除他主导的自主研发,联想现在根本就不用赌上身家性命去发展AI,如果当年按照倪光南院士在核心技术方面坚持自主研发,如今发展AI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联想PC和手机产业的衰败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如今发展AI,同样需要核心技术,如果只是一味的去赌,只能加速联想的衰败。 正是因为联想重商主义严重,没有坚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反而转型贸易和代理的模式,热衷于搞资本运作,最终导致了联想今天的困局。 联想的决策者和管理层必须深刻反省,只有彻底清算重商主义错误思想,代理和贸易的经营模式,重新确立倪光南院士曾经主导的自主研发的道路, 联想或许还有机会。

小米手机有哪些做的比华为手机好的地方?

我正好在同时用华为和小米的手机,现在主力手机是华为mate9 pro,用了快半年,副机是小米MAX2,大屏长续航适合看视频,用了两个月左右吧,都挺喜欢的。 针对这个问题说下我的个人感受。 1. 性价比。 说到小米的优点,性价比肯定是要放在第一点的,在各价位档小米的配置都是最出色的。 如果说华为在旗舰的mate系列和P系列还有些相对小米的不同特色以满足不同用户体验的选择,那在中档以及低档价位上华为面对同档价位的小米是全线弱势。 在三千元价位以下,除了华为这个牌子本身在大部分线下消费者心目中品牌认知度高于小米,从产品本身而言是完全被小米压制的。 而在三千元价位以上,撇开品牌影响力本身而言,华为产品相对小米也只能说各有特色,论大部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来说,性价比方面依然 是小米优势明显。 2. MIUI。 其实我真没感觉到小米的系统比华为的系统有明显好的地方,事实上我根本没感觉出两者用起来有太大的不同,或许是我用的场景都比较平常吧,总之用起来都挺好的。 但有两点小细节我觉得MIUI做得更周到, 一个是设置里的通知管理里面,小米会把允许通知的应用和禁用通知的应用分开陈列,这样要打开或者关闭通知的话找应用就很方便,而华为是把所有应用根据拼音首字母排序,对于点进通知管理的设置需求而言就没有小米方便。 另一个是刚升级了MIUI9,负一屏有直接扫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快捷方式,还可以设置其他应用的快捷方式,这点也挺方便的。 从这个可以看出,也许还有些我没用到的其他小地方,可能MIUI也会有些细节处做得更周到。 从流畅性、续航、功能多样性等等地方我没看出华为系统真的有像被有些人讽刺的那样糟糕,至少我没遇到不舒服的地方,相反我觉得这些地方并不比MIUI差,但真正的差距也许就体现 在一些小细节的人性化方面。 3. 小米应用商店。 两者手机应用商店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论应用资源明显是小米丰富得多。 4. 还有一点,就是小米的这些优势是各个价位的小米手机都能体会到的,而华为手机的拍照好、信号好之类的优点,只有少数旗舰型号才能体现,大部分华为手机根本就只是蹭自家这些旗舰手机优点的热度而已。 第一,人性化,体验,ui比华为好,小米系统更新,UI设计强于华为!华为说好听点叫商务风,说不好听点,UI丑,用起来别扭。 不知道是不是个人感觉不同,反观小米,设计,二级菜单很柔和,用户体验目前在安卓系统里排在前二吧。 第二小米生态系统比华为好,华为只有手机,小米是个智能家居系统,手机和其它智能硬件无缝连接,不能更爽。 有了小米手机你会想到小米电视,有了电视你会想到小米音响,一系列小米的东东,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这点华为差远了! 第三,价格比华为好,由于小米和华为是两种不同盈利模式,决定小米可以生产更多高配置的手机,价格比华为少,不要听什么我们投入研发多,华为纯硬件赚钱,小米软件硬件配件都赚,这样硬件少赚点还是有比较高的盈利! 第四,系统更新,目前小米最好,不得不服,目前厂商承诺的只有小米做的比较到位,比较好,其它新机出了,老机器没人管,两年不更新推送!别小看系统更新推送,决定人性情,和对手机的爱,这块小米完胜华为! 前后用过两个红米(pro,note3),两个小米(2s,4c),两个荣耀(4c,9),一个p(6),两个mate(8,9).2014年以前,小米基本全系列都比华为做的好,当时华为就是廉价机,自产的cpuk2v3确实只能靠爱国来做唯一卖点,高端的近3000的p系列和1999的小米旗舰比除了外观没有任何优势。 当时小米的唯一劣势大概就是抢不到。 现在要说还有什么优势。 。 。 。 大概就是千元以下超低端性价比完全碾压华为包括荣耀。 千元以下的华为畅享,荣耀畅玩完全不如红米。 千元机两家各有所长,两千元档如果米6能敞开随便卖,对于荣耀9还是有一定压力。 小米其实跟电脑界的神舟一模一样,用比较低的价格解决大学生和年轻人的痛点( 游戏 ),配置比小米好,性价比比小米高的zuk,360,乐视几家系统做的一塌糊涂,几乎不能用。 品控也很成问题。 如果我说华为的emui已经超过了miui,不知道米粉会不会炸锅。 不想和米粉辩什么,米粉总觉得小米能适配几年前的机器很牛逼,殊不知几年前的机器本身物理特性和目前已经完全不同,否则苹果的ios也不会限制部分老的设备升级。 emui是安卓8,不知道miui9是几? 其实到现在,小米就手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比华为好的地方,两者的销量说明一切。 任何对应竞品都没卖过,除了华为没涉足的超低端。 我用过华为也用过小米,也算是一个资深米粉了,按目前国产来说华为与小米其实都是比较优秀的,只不过小米再个别地方优于华为,那我们就来分析分析那些地方比较优异。 手机价格 价格是小米手机比较大的一个优势,小米刚刚进入手机行业的时候,就是通过高性价比的优势,迅速的占领了市场,因为当时国内的手机市场还是比较混乱的,大家还都在玩运营商补贴以及低配高价的爆利模式,不过小米的出现彻底的打破了这一格局,让国产手机的价格跌落下神坛,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大家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用的手机了。 MIUI系统 众所周知,小米是做MIUI起家的,MIUI可以说是小米手机的核心所在,一部手机除去硬件之外,最大的组成部分就是软件了,MIUI提供给了用户很好的系统服务,无论是在UI设计、系统功能交互、本地化服务等都做的很不错,就目前的情况来看,MIUI可以说是国内最成功的一款第三方UI,相信MIUI的好用实用已经牢牢的抓住了一大份安卓手机用户的心,离不开MIUI了。 制造工艺 其实小米在刚做手机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讲究设计,小米1代推出的时候,雷军就称其为没有设计的设计,看小米之后的多款产品就可以发现,小米在手机设计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表现,而在最近两年小米也是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不足,在极力的提升自己,让用户看到了小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小米4和小米NOTE就是小米努力的结果,不论是金属机身还是2D玻璃弧面都证明小米还是有在设计上下功夫的。 生态产品 小米最近几年做的最成功的其实应该是生态链产品,例如小米手环、移动电源等产品,都是小米投资的硬件厂商做的,取得的成绩都是非常不错的,小米将你生活中的所有只能产品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生活的品质更上一层。 小米不管是手机还是生态链产品对为我们带来了高品质低价格的享受,还是比较受广大网友的喜爱,希望小米在后期的发展中可以不断提高。 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相比,应该说各有优势,华为手机品控和质量相对更好,小米手机系统及性价比则更优。 小米的崛起 国内智能手机品牌近些年快速崛起而成为市场的主流,就始终避不开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创新的销售模式。 十年前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还是被国外一众洋品牌称霸的天下。 2010年,雷军在北京创建小米公司,并以当时正火热的安卓定制系统进入手机行业推出MIUI系统,仅仅一年后,小米公司借着MIUI在用户中的良好口碑顺势推出其自主品牌手机产品——小米手机,以当时旗舰级的硬件配置却仅1999元的超低价格通过创新的互联网销售渠道搅局国内手机市场,要知道小米手机1999元的售价只是同级别配置洋品牌手机价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虽然刚涉足手机行业的小米手机存在或多或少的品控及工艺问题,但在当时足够低的1999元价格冲击下,依然无法阻挡MIUI发烧友的购机热情,小米手机一炮而红,并将性价比的产品标签深深烙印在用户的心中。 随后的几年,小米通过创新的互联网销售模式迅速在国内市场开疆拓土,并在短短几年后坐上国内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 华为手机转型 小米这家初创公司的迅速崛起,让国内一众同行眼红不已,在深入研究小米的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之后纷纷开始学习和转型。 华为虽然在通信领域深耕多年,但在当时其手机业务仍然还是依赖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生产定制手机,在看到小米取得的成功后,华为内部决定放弃运营商定制手机业务,全面转向自主品牌手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华为采用了双品牌的市场战略,在原华为自有品牌手机产品基础之上,再成立全新的子品牌荣耀来主攻互联网线上市场,与小米手机直接竞争。 市场表现证明,华为当初推出双品牌的战略是正确和成功的,截止2020年4月,华为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厂商。 小米的MIUI优势和华为的硬件质量 小米手机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其足够低的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其MIUI系统。 MIUI系统是国内最好用的安卓定制系统在行业爱好者眼中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丰富的功能、极致的细节、流畅的操控让MIUI对用户形成极强的粘性,这种粘性甚至可以让用户容忍和忽略小米手机硬件上存在的小瑕疵和不足。 华为在用户眼中,首先是一家世界500强的 科技 公司,推出的产品不论是网络通信还是手机等,其硬件质量和生产工艺、品控都是经过严格检验和控制的。 但当用户购买华为手机后,却发现华为手机的系统升级更新慢、功能不够丰富、界面不够美观,甚至只能用华为偏商务来自嘲。 当然,华为的手机系统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底层技术等方面显示出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与小米的MIUI相比,还是存在差距。 小结 所以,小米手机和华为手机相比,小米以性价比和强大的MIUI系统占优,华为则以过硬的质量和品控深得人心,每个用户选择产品的出发点不同,需求也五花八门,但小米和华为都是国产手机优秀的制造商,也是相爱相杀共同进步的友商,共同为推进中国手机行业发展凝心聚力。 第一、性价比高 小米手机的利润肯定是要比华为低的,尽管很多人说华为拿钱搞研发,小米拿钱做营销,但是消费者才不在乎这么多,最少的钱买最好的手机!第二、miui 这个很多人可能不同意,但是我是更喜欢miui,因为miui功能更多,更新更频繁,不断让手机保持活力四射!华为凸出的是稳定,小米凸出的是多样化!第三、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小米智能家居是目前最完善的,相信有很多朋友因为小爱购买小米手机!Al是未来手机发展的大趋势,谁的更智能谁就更有优势!第四、 游戏 不管你怎么说,小米的高通芯片还是比麒麟芯片强一些,尤其是长时间 游戏 对比非常明显!华为虽然不差但也是从今年开始的,麒麟960还是不太行!希望980能吊打高通吧!其实华为的优势也很多,比如信号更好,质量更好!HiFi芯片,快充都很有建树!性价比 系统 小米除了性价比高,还有引以为傲的miui系统,号称安卓版ios,流畅性可想而知,前不久发布的miui12走着和ios不相上下的流畅度。 ui比华为的更美观些,比较适合年轻人。 配置 小米手机的所有配置几乎都是顶尖级的,把能用的最好的都用到手机上,给人最好的体验。 我是米粉,我眼里小米就是最好的,所有的都是顶尖的,雷军也是我男神。 小米是无敌的,不接受反驳,除了价格定的太低才让别人有的喷。 海军眼里华为肯定也是最好的。 也不接受反驳。 我正好在同时用华为和小米的手机,现在主力手机是华为mate9 pro,用了快半年,副机是小米MAX2,大屏长续航适合看视频,用了两个月左右吧,都挺喜欢的。 针对这个问题说下我的个人感受。 1. 性价比。 说到小米的优点,性价比肯定是要放在第一点的,在各价位档小米的配置都是最出色的。 如果说华为在旗舰的mate系列和P系列还有些相对小米的不同特色以满足不同用户体验的选择,那在中档以及低档价位上华为面对同档价位的小米是全线弱势。 在三千元价位以下,除了华为这个牌子本身在大部分线下消费者心目中品牌认知度高于小米,从产品本身而言是完全被小米压制的。 而在三千元价位以上,撇开品牌影响力本身而言,华为产品相对小米也只能说各有特色,论大部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来说,性价比方面依然 是小米优势明显。 2. MIUI。 其实我真没感觉到小米的系统比华为的系统有明显好的地方,事实上我根本没感觉出两者用起来有太大的不同,或许是我用的场景都比较平常吧,总之用起来都挺好的。 但有两点小细节我觉得MIUI做得更周到, 一个是设置里的通知管理里面,小米会把允许通知的应用和禁用通知的应用分开陈列,这样要打开或者关闭通知的话找应用就很方便,而华为是把所有应用根据拼音首字母排序,对于点进通知管理的设置需求而言就没有小米方便。 另一个是刚升级了MIUI9,负一屏有直接扫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快捷方式,还可以设置其他应用的快捷方式,这点也挺方便的。 从这个可以看出,也许还有些我没用到的其他小地方,可能MIUI也会有些细节处做得更周到。 从流畅性、续航、功能多样性等等地方我没看出华为系统真的有像被有些人讽刺的那样糟糕,至少我没遇到不舒服的地方,相反我觉得这些地方并不比MIUI差,但真正的差距也许就体现 在一些小细节的人性化方面。 3. 小米应用商店。 两者手机应用商店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论应用资源明显是小米丰富得多。 4. 还有一点,就是小米的这些优势是各个价位的小米手机都能体会到的,而华为手机的拍照好、信号好之类的优点,只有少数旗舰型号才能体现,大部分华为手机根本就只是蹭自家这些旗舰手机优点的热度而已。 说到小米很多人的内心是复杂的,有喷的有吹的。 公平的说小米手机相对华为来说有许多优点。 小米手机配置和性价比更高,当然这是针对全系产品而言。 从几百块到三千元以上你都会发现小米有多款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它们最大的特点是配置和性价比都比较高。 小米miui一直比华为emui有优势。 当然不能说华为的emui不好,而是小米的miui一直做得不错,只是差距变小罢了。 miui的升级比emui更为积极,当然这也是两者升级策略完全不同引起的。 小米除了少部分机型外,基本上都能升级目前的最新ui版本(当然安卓版本得看天吃饭)。 在系统升级上最近几年华为的策略一直是只要能升级安卓版本的,ui版本就能升级到最新版,不能升级安卓版本的就不能进行升级。 产品宣传上小米更给力。 虽然华为的手机很多都是线下销售,但你会发现上华为似乎在产品宣传上不够好。 最近mate10上市后我特意去线下店面,进入店面后发现销售人员虽然认真负责但不够专业,产品本身的卖点都不能说出来,在我说出这些优点之后他们居然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网络上的宣传虽然也有,但也不够简单易懂(当然对于我来说没有问题)。 这些小米就不存在,去年的十项黑 科技 的宣传就能让人感到满满的高 科技 ,而全面屏也能让人印象深刻。

余承东:华为手机高端让给了苹果 中低端让给了小米、OPPO、VIVO

4月30日消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转发了名为《跌倒华为,吃饱苹果》的文章,并附上评论称“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美国对华为进行了四轮制裁,一轮比一轮狠毒,把华为消费者业务逼到极端困境,无法发货,高端产品主要让给了苹果公司。”

余承东进一步解释道,“华为手机平板的国内市场高端让给了苹果,中档及低端让给了OPPO、vivo和小米等,海外让给了苹果、三星及国内同行。”

近期,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数据。 从数据上看前五名同比都有大幅度增长,其中, 手机厂商三星、苹果和小米分别以23%、17%、15%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 。 然而华为已经跌出了全球前五的位置,出货量仅为1490万部,相比去年同期总出货量3010万部,出货量遭“断崖式下跌”。

我们都知道华为手机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高端市场上,其中高端手机占据华为手机营收的70%以上,一度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那我们就来看看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 ,4月29日,苹果公司也公布了2021财年第二财季业绩, 总营收为895.8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0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 其中净利润为236.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0% 。 其中手机产品的营收达到497.38亿美元,占了总营收的55.6%。

在大中华区,苹果的数据更是亮眼,第二财季同比增长87.5%。 目前大中华区业务收入占据苹果总营收的20%,仅次于欧洲区和美洲区,但增速远高于后两者的55.8%和34.7% 。 在京东商城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上,iPhone11系列和iPhone12系列出货量长期居于榜首。

库克更是直言,“ 我们在中国吸引了一些新客户,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

在平板电脑方面,在国内,苹果几乎没有对手,其Ipad系列基本上都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以前华为在平板电脑上还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现在也无能为力。

其次 ,国内手机厂商也开始纷纷发力高端市场,例如小米推出的小米11 Ultra及其最新的折叠手机Mix Fold,以及OPPO、VIVO都在布局中高端市场。 在国内中高端市场上,国产厂商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想与苹果一争高下,还有不少路要走 。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7亿部,同比增长27%,其中三星增长28%,苹果增长41%,小米增长62%,OPPO增长60%,VIVO增长48%。

从数据上看,再次验证了余承东所说的“ 高端让给了苹果,中档及低端让给了OPPO、vivo和小米等,海外让给了苹果、三星及国内同行。 ”

虽然华为手机受到严重的挫折,但华为并没有就此妥协,已经开始积极拓展新业务,尤其是鸿蒙系统、智能 汽车 ,已经开始面向消费者。 只要产品过硬,最不缺的就是市场!

对于余承东的观点,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6555.html
他是我的英雄 6个月零20天!球迷骑行1.3万公里赴沙特见C
强绑定 On昂跑何以与时尚 近年来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