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10月29日,以“积极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的2024中日韩(成都)中小企业经贸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据悉,该交流会是对2019年成都举办的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及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成果的积极响应,并已于2020年、2021年成功举办两届。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图师执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是中日韩合作机制建立25周年,中日韩三国在经贸合作领域的合作形式持续深入,通过本次交流会,中日韩三国的中小企业利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能更好的了解彼此诉求,能更好的促进彼此的经贸合作”。
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徐梁表示,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日韩经贸往来频繁,具有政策护航、产业集聚、市场鲜活、交通便利等优势,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空间,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可促成更多项目成果落地,助力三国经贸合作提质增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随着中日韩中小企业经贸交流会的举办,成都的城市投资环境进一步获得认可。目前,包括中日合作产业园区、菁蓉汇中韩产业园、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在成都建立,为中日韩三国企业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事实上,在本次交流会召开的前几日,成都召开的“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未来将以产业园区发展来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中日韩三国的优质企业正是成都招引落户的对象之一。
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众多参会企业在10月28日对成都的部分产业园区进行考察,其中包括天府国际生物城、菁蓉汇中韩产业园、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等。在交流会现场,来自成都市、日本横滨市、日本长崎县、韩国大邱广域市等城市代表分别对城市投资环境及重点产业园区、城市产业资源及市场机遇分别作了推介,同时还有12家企业带来环保科技、生物技术、文旅文创等创新项目路演。
配对洽谈环节是本次交流会的一大亮点,现场约有100组三国企业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准洽谈。本次活动主办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本次活动开始的前一个月就向中日韩企业广泛征集企业洽谈需求和市场合作信息,并根据需求定向邀请、配对相关企业与机构,经过线上精心筛选,实现线下无缝对接,以期帮助中日韩三国中小企业把脉市场趋势、积累市场资源,并挖掘出了更多的合作可能。
活动期间还设置中日韩企业展区,三国企业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与环保、文体旅、养老服务、现代农业、跨境电商及供应链服务等带来了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最新成果,促进更多实质性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提高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度,进一步拓展中日韩企业合作空间。
成都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指导成都国际商会等经贸机构持续深化成都与日韩两方在投资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引导带动更多日韩等国际企业落地成都,同时加大支持在蓉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助力成都市企业拓展日韩国际市场。
中日韩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主要的职责
为促进中日韩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促成中日韩在文化产业旁做,创意产业,设计,艺术等多项领域的全面发展,由外交部直属中日韩经济或首发展协会正式设立了中日韩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旨在搭建中日韩三国文化产业与经贸交流的全方位平台,整合文化产业领域资源,推动三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多年来致力于三国的经贸合作发展,协会执行会长权顺基先生表示在文化产业领域对于地缘相近、文化传统相似的中日韩三国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近年来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方兴未艾的区域合作潮流,为三国的多边文化合作提供了机遇。 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优势互补,三国文化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为此中运团衡日韩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日后将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欧盟与东亚中日韩的比较
目前世界上所称的“共同体”机制,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 欧洲共同体以关税同盟为基础,机制以封闭性和约束性为特征,以政治和经济的高度一体化为目标。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的地区合作组织,也有称为“共同体”的,例如“东非共同体”、“南美共同体”等。 但由于这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受资源不足影响较深,因此都远未达到欧盟那样的水明裤伍平。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地区集团化的进程也同时展开。 美国在北美推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致力于组建北美—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把其他各区域组织远远抛在后面。 东亚国家也在思考如何推进东亚的区域合作。 然而,东亚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冷战造成的裂痕未能弥合,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造成该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 建立东亚共同体是时代所趋,历史必然,只是其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一,美国对东亚积极干预,绝不会轻易令东亚建立一个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体。 第二,在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进程中东盟始终会是核心和基石 ,但东盟力量弱小,小马拉大车,进程缓慢。 第三,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联合的质量,程度较低。 尽管我们在前面指出,推动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东盟国家,但是毫无疑问,就共同体能否建成并且能够建成什么样的共同体而言,起决定因素的还是这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三个国家——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关系。 目前,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大晚于和落后于东盟自贸区。 但三国相互之间的双边合作则已经迈出了步伐。 例激或如中日方面,2006年10月,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在这个基础上,新当选的安倍首相成功访问了中国。 2006年11月在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会见了安倍首相。 这些举措都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日韩方面,1998年10月,韩国总统金大中在日本访问期间,首次提出了两国应在新世纪建立新的双边关系的建议。 1999年3月,两国共同发表了以“通向21世纪更紧密的日韩经济关系”为题的研究报告,日韩双方都认为通过振兴两国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和加强彼此的经济联系,可以巩固双边经济伙伴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两国必须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各种障碍,并同意在投资促进、税收条约、标准认证部门的合作以及知识产权部门的合作和WTO新一轮谈判等领域开展合作。 中韩方面,2000年10月两国首脑决定探索两国中长期经济合作方案,2001年双方就共同设立“21世纪中韩(韩中)经济合作研究会”事宜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共同加强中韩经济的中长期合作研究,将合作研究成果作为向两国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依据,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日韩三方自2005年以来进行了多次工作磋商以减少贸易壁垒。 中日韩三方合作最新的进展是,2007年1月14日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领导人就增进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5项共识:一是要加强三国领导人交往,保持现有10+3框架下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三国领导人可视需要轮流在三国举行不定期会晤。 二是要建立三国外交高官定期磋商制度,首次会议将纯好于2007年在中国举行。 三是促进贸易、投资和能源合作。 四是加强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将财金、科技、卫生、旅游、物流、青少年交流确定为新的合作领域。 五是促进文化交流,确定2007年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 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坦诚、务实,富有成果,进一步确定了今后三方合作的方向。 会议并发表了《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新闻声明》。 事实上,中日韩三国所要构建的东北亚自贸区也许是难度最大的。 尽管这三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上已经越来越接近,而且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度越来越强,应该说具备了相当有利的建立经济共同体的条件,但实际上却由于各种敏感的历史、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这三国所要建立的经济共同体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欧盟和北美自贸区,更超过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甚至也超过其中任何一国与东盟所建立的10+1自贸区。 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能否实现,实际上是整个东亚自由贸易区能否实现的关键,而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种现实可能性。 因为即使目前正在进行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协定,也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 所以我的判断是,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它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方发言
在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代表温家宝强调了三国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 过去三年,尽管面临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复杂局势的挑战,三国间的沟通协调增强,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他指出,三国的利益紧密相连,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应坚定信念,排除干扰,深化互信与合作,共同捍卫和促进和平繁荣。
针对未来发展,温家宝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扩展资料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2011年5月2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菅直人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 三国领导人首先为日本地震海啸灾难遇难者默哀,并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问。 同日,该会议还发表了会议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