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感受文化新变 新中轴南延打开发展空间 纵横

青春合伙人体验广州榄雕。

采写丨南都·琶洲π 何茵桃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1984年,广州提出了城市新中轴线的概念。新城市中轴线所承担的功能是多元化的,是文商旅多功能合一中轴线。历经26年,广州市新中轴线首次跨越珠江并留下广州塔作为交汇点。

广州塔落子海珠,带动足够的力量助推珠江南岸一线的社会经济发展,海珠形成了“一纵一横”的城市文化空间布局。文商旅融合,海珠区无疑是最先受益者。

这个夏天,来自9所高校的青春合伙人在海珠各处探秘寻宝,用好奇的眼光记下海珠多样的面貌。谈起海珠,“古今交融”“包容”是他们最大的感触。

沉浸式体验广彩榄雕

非遗技艺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上色时非常困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胥佳莉说道。这是青春合伙人在海珠初次体验广彩瓷烧制技艺。

广州彩瓷是在白瓷胎面满绘色彩斑斓的图案烧烘而成,有2000多个花色品种,制作工艺包括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织金、封金斗彩、烧烘7个环节,以色彩绚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2008年,广彩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彩的制作技艺非常精细复杂,采用了勾、描、织、填等多种彩绘技法。如今除定制作品外,广彩大师更多的是制作茶杯、餐盘等日用器皿,以期让广彩走入寻常百姓家,使这门百年技艺得以传承。

8月,海珠青春合伙人来到晓港公园,沉浸式体验广州彩瓷、广州榄雕等制作,充当了一回非遗技艺新匠人。

复旦大学学生朱睿深感广彩这项非遗技艺的不易。当他尝试在茶杯上作画时,杯身的弧度使其下笔与着墨添加了不少困难,“左手拿着杯子,右边慢慢画,但是拿得太久了,手会开始发抖,画起来并不轻松。”朱睿感慨道:“师傅们画得好、画得稳,可见是练了很长时间才能拥有这样深厚的功底。”

榄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各式果核上进行雕镌。广州榄雕是全国榄雕三大流派之一,以深浮雕、浅浮雕和深雕刻为主,现在甚至发展出了镂空雕、半镂空雕、镶嵌技术。

对于榄雕,胥佳莉的印象皆来自《核舟记》一文,“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直至在榄雕的课程中,看到老师在仅有方寸大小的榄核上雕出了广州塔的形状,胥佳莉感受到,虽然榄雕是一项非常难的手艺,但通过体验课,能让更多人对这项技艺产生兴趣,就会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

这项“不易”的传统技艺,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学习观摩。

2020年,广州最大的榄雕研学传承基地落户海珠区晓港公园,位于公园内石马岗竹艺园1号馆的“曾氏榄雕研学传承基地”正式启用。传承基地内包括榄雕艺术展示、非遗教学和体验等内容,以更好地传承、传播拥有千年历史的榄雕技艺,推动海珠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

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林美静的固有印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高超的技艺,只有大师级别的老手艺人才能接触到。这次活动让她感觉非遗文化真正地走进生活,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如此鲜活地展现在大众眼前。

珠江奔流见证古今

数字优势逐渐显现

作为广州老四区之一,海珠历史悠久。斗转星移,一段段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不断沉淀,最终凝铸了海珠生生不息的千年文脉。

翻开海珠的历史长卷,从“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黄埔古港、到“岭南画派祖庭”十香园,无不承载着海珠厚重的历史。在北京大学学生梁筱璇看来,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尤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最具特色。

来到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时,梁筱璇仿佛看到了20世纪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雄心壮志的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以期实践三民主义理想。大元帅府也因此成为革命的摇篮。一个具象的画面浮现在她脑海:孙中山站在广州的革命大本营,眺望珠江,俯瞰其建立的南方政权。

珠江环拥海珠,见证了无数繁荣在珠江南岸上演。“百年过去,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在此处眺望珠江,看到珠江水在缓缓流动,仿佛与百余年前的孙中山感同身受。”梁筱璇称。

时光长河静静流淌,海珠区无数的历史建筑仍存,默默诉说海珠两千年来的历史。正如珠江水不断奔腾向前,海珠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一纵一横”的城市文化空间格局。

武汉大学的李婧瑶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海珠文旅产业的勃勃生机。她参与了2024海珠文旅奇妙季的筹备工作,其中包括在中秋假期举办的南粤狮王争霸赛。广东醒狮文化有着近千年历史,是融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办的这一盛事,至今仍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海珠是一个古今交错的地方,既能存有民国乃至清朝的历史建筑、保留古老的历史文化,又能看到科技在这里扎根,从中窥见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模样。梁筱璇感叹:“我在海珠这片土地上,同时看到了历史与未来。”

向海而兴,沿江发展。不仅建设文商旅融合样板区需要珠江,“珠江+”也能带来高附加价值科创产业。在琶洲试验区,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与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隔江相望,构成广州中心城区的“黄金三角洲”。一批掌握新数字技术的企业和拥有前沿数字技术攻关科研能力的中山大学和琶洲实验室落地海珠。

“我们参访了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与中国移动广州信息大厦,看到了无人机、机器狗,亲身体验3D世界。”梁筱璇总结称:“海珠的东部代表了未来科技。”

这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正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内的一句话——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

以文塑旅“破壁”发展

国际范海珠也富有人情味

广州塔矗立在珠江南岸,塔江相互辉映。作为广州新中轴线的最高点,广州塔在今夏散发了别样的魅力。

在著名“制衣王国”康鹭村见识到成衣的诞生,随即又在广州塔国际时尚节看到模特穿着制作精美的成衣,尽显时尚的魅力。国际时尚节在广州塔的成功举办,让富有现代感的广州塔披上了一层浪漫、时尚的色彩。

“活动非常隆重,看得出海珠区十分重视中大纺织商圈的转型。”服装展览、模特走秀、服装设计师讲话、颁奖仪式等流程让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林美静感受到海珠区对发展纺织业的诚意,“这将推动海珠区的纺织业逐步走向国际时尚中心,而且也给青年设计师一个非常好的展示机会。”

以世界级地标广州塔为幕、以珠江滨为舞台,超过一百位艺术家将原创潮流、贴近年轻人的艺术文化内容带到海珠。首届“岛叙ARTROAM艺术嘉年华”在广州塔西侧滨江广场启幕,邀请全民共创一场城市级艺术盛宴。

与“潮流”靠拢的,还有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复旦大学学生朱睿形容称其“十分亮眼”。夜幕降临,琶醍便会逐渐苏醒。

琶醍是文商旅的成功案例,建立了一种独特的盈利模式。这座被誉为珠江边上的“艺术品”,由珠啤工业旧址改造为创意园,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消费体验。

琶醍就像是广州的“城市会客厅”,开启了城市夜经济的七彩魔盒,展示了城市在夜间不一样的风采,展露出新时代广州的国际范和新潮感。海珠正不断创新,让“网红地标”进阶为更富内涵的城市名片。

林美静用“包容”一词形容海珠,“海珠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它不仅是繁华的大都市,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人文气息浓厚的海珠,最不乏的便是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北京大学的梁筱璇观察到,不少老年人喜爱到同福西路寻觅地道的粤式美食。同福路于1926年修建,作为骑楼式马路,它可谓是海珠的文化古迹街,潘家祠、伍家花园、海幢寺都在这条马路上,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

赵祎楠在中山大学就读,他虽然已在海珠区生活几年,但仍觉得对这片土地的探索远远不够。“青春合伙人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在海珠认识了新朋友,这群新朋友带领我再一次认识海珠”。

“我觉得海珠是一个复杂的地方。”赵祎楠称:“距离中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依次是中大纺织城、康鹭片区;再往更远的地方走,就是中大码头,乘坐轮渡可以抵达天字码头或海心沙这些繁华的地方。”

海珠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孕育了具有古典风格的园林建筑,也孕育了极具现代感的地标大厦。文化的传承必然包括创造。未来的人们,或许能看到一个富有岭南历史韵味兼具国际化创新风格的海珠。

导师留言

海珠区团委组织宣传部二级主任科员黄威瑜:

我们为同学们创造学习环境 同学们在实践中输出成果

组织同学们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康鹭片区开展志愿服务,是希望同学们既看到广州繁华的CBD,也看到不同形态的城中村。

此次参加“青春合伙人”的同学对基层所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并不会因为康鹭片区的环境较差而拒绝走进去,更多的是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探索这个地区形成的原因。

同学们注意到了康鹭片区独有的人文色彩,这里的人许多都是午后开工;透过热气腾腾的餐饮感受到每一个为了家庭而在此奋斗的康鹭人;感受到地方政府在此开展产业疏导和城中村改造的缘由。

同学们现阶段主要生活在象牙塔里,拥有青春清澈的一面,也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分析能力。我觉得,同学们来海珠实习收获的感悟是很珍贵的。

海珠青春合伙人之所以叫“合伙人”,是象征着我们与同学们的平等关系。我们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同学们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为我们输出了很多成果。例如,有同学们参与了辖区企业咏声动漫新推出电影的宣传工作。

我相信,同学们回到学校之后,会向他人宣传海珠的风景人情,这对于海珠区后续的人才引进和经济发展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合肥逛馆的地方有哪些合肥有啥逛的

渡江战役纪念馆“人民英雄青史仔山纳颂,渡江精神新辈弘!”渡江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合肥作为渡江战役的重要决策地、唯坦总前委所念没在地、大军备战地和安徽主战场、练兵场,于2012年建成开放渡江战役纪念馆,全方位地展现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 如今,渡江战役纪念馆不仅是合肥市的新地标,也是安徽省红色旅游的新典范。 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 2009年开工建设,2012年11月28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年均接待量约110万。 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每一处建筑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每一个设计都透露着细腻的小巧思,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985年8月建成开放。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由总前委旧址、中共中央华东局旧址、总前委参谋处旧址、总前委机要处旧址和总前委秘书处旧址组成,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系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1020件(套),包括谭震林赠给瑶岗村民的线编鞋、陈毅用过的501电话机、粟裕送给参谋处长王德的铁制文件箱、徐向前同志题词、聂荣臻同志题词等一级文物6件(套)。 常设展览6个,其中复原陈列4个,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1个,每年举办临时展览3个以上。 总前委、华东局、秘书处、机要处等旧址皆为复原陈列,参谋处旧址现作为基本陈列展厅,以“风驰瑶岗剑指江南”为主题,以渡江战役历史进程为主线,展示渡江战役的历史概况及总前委、华东局在瑶岗的工作情况。 专题陈列“渡江颂书画作品展”,展出了近百位开国将军以歌颂渡江战役为主要内容的书画作品。 安徽名人馆安徽名人馆是全国首个以一个省籍的历史名人所建的专题纪念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省政务中心,面向800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万平方米。 展馆以史为纲,以时为序,分为八大展厅:文明曙光中的先祖(远古-先秦)、智慧星空中的先知(秦汉-南北朝)、文化繁荣时先贤(隋唐-宋元)、巩固金瓯中的先驱(明朝)、学派林立时的先进(清朝)、变革中探索的先导(晚清-民国)、烽火中前行的先锋(民国-新中国)、艺苑奇葩中的先伶(清朝-新中国),重点展出了95组共计120位安徽历史名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 走进安徽名人馆,沿着时空桥梁,你可以了解人文圣祖有巢氏“构木为巢”,创造出原始的房屋,让人民免遭禽兽虫蛇的侵害;在这里,你可以阅读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刘安的《淮南子》,两千多年前“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徽州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商“贾而好儒”,积极兴办文化教育,投资医疗艺术,形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徽州文化。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隶属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主要承担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标本收集、修复、管理、展示及研究等工作,肩负着组织开展全省地学科普教育工作的责任。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区省文化博物园内,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平方米。 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主题,以“宇宙、地球、生物、人类、资源”为展示主线,布设了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 附设临时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教室(实验室)、综合商店、学术报告、互动体验、地质文化餐饮休闲、室外景观等区域。 整个展馆以突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他地学知识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为特色,兼顾国内外相关内容的展示。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中,最具观赏性的精品展项就是巢湖龙动物群,巢湖龙,俗称巢湖鱼龙,是一类小型原始类鱼龙。 形体类似鱼或海豚,体长70-100cm,眼睛大,嘴巴长,身形侧扁,四肢呈鳍状,适应近海生活。 巢湖龙动物群以巢湖龙为特色和优势类群,伴生有原始鱼龙类、鳍龙类、鱼类、菊石、双壳、节肢动物等多门类生物化石,是世界上罕见的早三叠世海生脊椎动物群。 合肥科技馆合肥市科技馆于2002年5月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常设展厅建筑面积约5800平方米,共设有儿童、数学与力学、人体WE、信息技术、现代交通、声光电磁、杨振宁陈列馆等多个展区近400件(套)展品。 此外,还拥有一个天象及穹幕影院和一个4D动感影院。 教学培训区拥有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创客空间等配套设施。 因为空间有限,合肥市科技馆展厅极限瞬时容量只有1000人,空间不足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于是便有了合肥市科技馆新馆。 合肥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设计以“人-科技-自然”为主题,项目绿化种植斜屋面塑造了绿色大地景观,错落排布的金属立方体则强调了科技与自然的共生,被称为“智慧盒子”。 其北侧广场保留了蜀西湖与大蜀山之间的视觉通廊,体现“城市客厅”的设计概念;西侧则利用天然高差,引入“双首层”的设计思路,建筑形象融入蜀西湖整体岸线;东侧立面更多采用通透性幕墙,将科技馆内部呈现到城市界面之中。 合肥市科技馆新馆效果作为我市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的重点标志性项目,在展陈设计上,新馆将以“探索体验、理解认知、改造创新”为展览线索,串联整馆展教内容,下设“好奇”、“自然”、“我们”等11个常设展厅,共800余件常设展品,并打造了3个特色影院,为公众提供全新的观影体验。 安徽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 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博物院新馆北临天鹅湖,占地面积170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展厅15个,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馆藏文物22万余件套,楚大鼎、吴王光鉴、鄂君启金节、龙虎纹铜鼓座、金边玛瑙碗、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等被称为安徽博物院的“八大国宝”。 安徽博物院新馆自新馆建成以来,安徽博物院迈上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相关数据显示,十年来,博物院共推出了298个优秀精品展览;有5000件(套)藏品征集入馆;共有960多万观众到馆实地参观打卡,数字化展览、文物“云赏析”短视频、新展推介直播等,吸引1200万人次在线点播、观看,云游博物馆;共举办1700场特色品牌活动,吸引百万青少年参加。 赖少其艺术馆赖少其艺术馆,是中国美术馆界一流水准、重要的、有影响的文化名人纪念馆。 由合肥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隶属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管理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对外免费开放。 赖少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为安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其重大的贡献,是新徽派美术的卓越代表和旗手。 艺术馆收藏了由曾菲女士捐赠的赖少其所创作的版画、国画(山水和花卉)、书法等各个时期、不同品种和题材的艺术珍品和文化史料。 艺术馆馆前广场边巨大勒石上的“赖少其艺术馆”字体劲道,个性凸显。 馆名题字由世界知名汉学家、书画家、西泠印社第七届社长饶宗颐先生题写。 刘铭传故居刘铭传故居又名刘老圩,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位于铭传乡大潜山脚下,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1868年回乡时所建。 整个故居面山傍水,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大潜山汇流的金河水绕圩而过。 刘老圩的“宫保第”是中心建筑群的中轴部分,整个中轴部分分为四进,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前厅,这里也是主人接待一般宾客的地方,第三进中厅是刘铭传会见重要客人的地方,四进是座二层后堂楼,是刘铭传的卧室兼书房,这里也是刘铭传晚年读书养性的地方。 圩内盘亭,四面环水,有石桥相连,是曾经存放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之地。 1950年,刘铭传的后代刘肃曾先生将这一传世国宝捐献给了国家。 1986年公布为肥西县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国台办批准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 张治中故居张治中先生被称为“巢湖三上将”之一,也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他的故居历经90年风雨,在当地相关部门的保护下,如今已经成为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 从合肥市区出发,沿着环巢湖大道,行驶大约四五十分钟就到达黄麓师范学校。 穿过学校的后门拾阶而下,过清水塘,有一个寂静的古村落——洪家疃村。 在村里一片迷人的翠绿中,背山面水的张治中故居显得那么幽静。 砖木结构、小瓦屋面,充分体现出民国时期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 走进张治中故居,在大厅地板上,还依稀能看见一幅富有寓意的图案。 故居陈列着张治中先生的生活用品。 故居的院墙内外,还保留着他当年亲手移栽的两棵梓树。 近年,经过当地政府的维护和修复,这座历经90年风雨的老宅子,又恢复了它年轻时的风貌。 年,张治中故居被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克农故居李克农故居位于_炀镇中李村,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占地面积1521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 1999年,为纪念李克农将军诞辰100周年,原县级巢湖市在其原址恢复二进二厢8间农家四合院,并新建一幢李克农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 李克农是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和组织者,他长期在情报和保卫等特殊战线上工作,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工作方法,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传奇将军”。 李克农故居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中国情报战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第四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这里被评为全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故居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住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属于典型的晚清江淮民居建筑,布局整齐,雕梁画栋。 李鸿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李鸿章府,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老宅历经岁月变迁,藏闹市一隅。 其属于典型的晚清江淮民居建筑,布局整齐,雕梁画栋。 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西院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福寿堂)、走马楼(小姐楼),东院为淮军展馆。 中厅是整体建筑中规格最高部分,走马楼为上下两层回型木雕楼,造型精致,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内部木雕技法流畅,堪称我省北派木雕的上乘之作。 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是国内唯一以李鸿章和淮军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是合肥市的名片。 陈列馆重点打造精品展览,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合肥文化馆位于方兴大道与广西路交叉口东北角,坐落塘西河畔的小鸟巢就是合肥市文化馆。 场馆内部设有群文小剧场、多功能厅、民俗(民间)文化展厅、艺术综合展厅、鲁彦周纪念馆、书报电子阅览室、舞蹈排练厅、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团队活动室等多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自2015年9月开放以来,合肥市文化馆始终秉承“面向公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文化惠民”的宗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免费开放,在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团队培育、免费培训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挖掘保护、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最美的活动样式,传递美学美育,让市民感受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合肥海洋世界合肥海洋世界坐落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大道321号,紧靠欢乐岛、徽园和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是安徽省内首家大型海洋公园,国家AAA级景区。 合肥海洋世界引入的有来自日本的海豚、企鹅等,海狮、海豹、鲨鱼、企鹅。 水族馆内将容纳数百种、6000多条包括鲨鱼在内的海洋鱼类。 合肥海洋世界以水为主线,向您展示不同水域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奇妙联系,展示生命的奇妙和谐的生存方式。 您的旅程会经过溪流、湖泊、雨林、江河直到广阔的海洋,近距离观赏到各种有代表性的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生命的和谐。 合肥海洋世界拥有国内领先的大型海豚展示区,在这里您直接透过玻璃观赏到海豚在水中的优雅泳姿。 工作人员会每天定期进入水中与海豚进行交流和嬉戏,并借此对它们进行更好的研究和观察。 如果幸运,您将会被邀请参与活动,和这些令人惊叹的海洋动物近距离接触。 安徽创新馆安徽创新馆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由三栋独立的场馆组成。 其中1号馆以“创引擎”“创智慧”“创未来”三大主题,展示安徽创新发展的历史、资源、成果和未来,征集展示各类创新成果展品1700余件,充分展示安徽科技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2号馆内,则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集研发转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创新服务中心;3号馆,着重体现实用平台功能,打造全球高端路演中心、科技成果发布中心、媒体创新传播中心、科技中介服务中心等。 踏入安徽创新馆的核心区域1号馆,您一定会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厅吸引。 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量子信息、聚变新能源、合肥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外,参观者还能借助视频、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近距离感受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人造小太阳”、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等高端科研成果。 除了这些超牛的科技展,漫步于展馆内,整面墙的“第一”也一定会让您大为赞叹。 这里不仅有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机,还有世界第一台VCD等。 今天的安徽创新馆,已成为青少年打卡的热门场馆,和安徽创新发展的“新地标”,给青少年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安徽美术馆安徽省美术馆,坐落于巢湖北岸,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建筑群。 随着该馆的建成和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这里迅速成为合肥乃至全省的文化新地标。 美术馆主楼巍巍而立,最外层的钢格栅错落有致,鳞次栉比,20米高的白色隔墙笔直挺立,宏伟壮观。 钢制旋转楼梯螺旋而上,70米长的阶梯在半空中延伸,屋顶上绿草如茵,宛若世外桃源。 美术馆不仅外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功能设备一流,能同时举办多个高质量、高规格的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具备举办国际性美术活动、引进国外优秀展览的条件,是安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美术馆。 美术馆还致力于成为公众欣赏美、交流美、研究美的“城市客厅”。 艺术MALL裙楼,设有咖啡驿站、阅读空间、乐陶工坊、文创商店等,可举办各类美育公开课、艺术沙龙活动,让大众走近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 包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包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包含区文化馆和区图书馆,总面积8158平方米,是包河区年度的公益性建设项目。 是一座建筑空间大、功能区域多、功能定位高、服务群体广、社会作用强的文化综合体。 中心以充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使命,将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培训、文化讲座、艺术展览、学术交流、图书借阅、阅读推广、各类演出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该艺术中心共有四层,其中图书馆面积约5000平方米,藏书约15万册,包括低幼、青少年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和特藏阅览室等阅读空间。 文化馆面积约5000平方米,包括合唱教室、录音棚、乐队排练室、琴房、舞蹈室、书法培训室、健身房等。 李鸿章享堂享堂又称飨堂或飨房,旧时供奉祖宗太主(牌位)或神佛偶像的地方即为祖先、神主提供食物之所;后延伸为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墓旁建筑群。 1903年,家乡族人为祭祀李鸿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享堂。 李鸿章享堂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系晚清江淮地区建筑,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名臣墓园之一。 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鸿章享堂以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实物展示了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 修复后的李鸿章享堂为典型的江淮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灰墙黑瓦、色调偏深沉,符合祭祀功能的建筑形式。 享堂占地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路,西路为李鸿章与赵氏夫人的合葬墓。 中路以山门、前堂和寝堂为主体建筑,辅以厢房构成两进院落。 山门前的照壁墙外立有遗存的光绪皇帝亲赐的御制碑文碑和御制祭文碑三座。 东路为两进院落的仓房。 享堂内现布置有《李鸿章荣哀录》、《李氏家族的家乡遗迹》、《江淮地区农事陈列》和祭祀场景复原陈列等。 肥东博物馆肥东博物馆里展示了肥东悠久的自然历史、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集历史研究、文物收藏、文化传承、科学传播、休闲观光、综合服务为一体,并将非遗文化融入其中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综合性博物馆。 肥东博物馆馆内现藏文物2000多件套,拥有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80件。 据了解,馆中藏品以陶瓷类和青铜器类为主,有陶器、瓷器、青铜器、钱币、古籍、字画、金银器、玉器、石刻、砖雕、木雕、象牙雕及其它杂件十多个品种。 整馆以历史人文、革命历程、非遗保护、明清宗祠、规划蓝图五大脉络贯穿展示肥东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创新采取总体规划数字沙盘、碗幕影院、微缩互动模型、AR体感互动等数字展示技术,将整个肥东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智慧创新、新颖有趣的全感官体验空间,成为新一代数字博物馆的标杆之作。 肥东大剧院文化馆肥东县大剧院、文化馆项目位于肥东县瑶岗路与撮东路交口西南角,建筑面积约.35平方米。 地上建筑空间主要有歌剧院、多功能厅、文化馆相关功能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地下建筑空间主要有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 目前,大剧院、文化馆项目室内装饰和安装形象工程接近尾声,室外道排及铺砖工程完成50%,室外园林完成40%。 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1978年,一声惊雷响起,小井庄成为中国包产到户发源地之一。 那年夏天,肥西山南区小井庄的农民率先尝试“包产到户”责任制。 这一创举,和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 小井庄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包产到户纪念馆,占地面积近平方米,展示小井庄,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提出到发展过程,弘扬“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如今的小井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肥西山南镇小井庄包产到户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包产到户”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在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里,各类历史文件有序排列,无声述说着那段风雷激荡的历史。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1994年,汤池镇政府在位于相思林处征地10亩,兴建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展出150多幅照片,该馆被列为省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年,在叶挺的感召下,庐江一大批热血青年跟随他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此,他还写下了“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汤池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里陈列了200余副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和文献资料,系统地介绍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组成、发展和壮大过程。 当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真实写照在此被记录呈现,其中包括“日军侵华暴行”、“抗战中坚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江北游击纵队坚持皖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五、六支队在皖东”、“皖南事变”、“北师的诞生”等系列往事,也是在告诫后人铭记历史。 庐江名人馆庐江名人馆位于庐江县城东新区东顾山脚下。 主体建筑为三栋独立徽派庭院式建筑组成,分为三个独立展馆,涵盖序厅和八大主题展厅及体验剧场、休息区、临展厅等区域,共展示庐江古今名人3000多位。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传奇的故事,既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古往今来,也依附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 古邑庐江,江淮重镇,山水形胜,人文荟萃。 沿着其2100多年的历史长河,缓缓走来一位位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他们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更被人们铭记载入史册,成为江淮大地独有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庐江名人馆,可以瞻群英之风范,聆先贤之教诲,走进庐江、认识潜川,让孩子们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感知到这些安徽名人卓越的成就背后非凡的品质和可贵的精神。 刘耋龄博物馆刘耋龄博物馆位于庐江县水西门8号楼,博物馆共有四层:一层主要是刘秉璋史迹陈列展,其中包括刘耋龄先生无偿捐赠90件的藏品;二层主要是景泰蓝、“珠山八友”瓷板画及历代瓷器展区,三层主要是佛像及明清漆器展区,四层主要为精品展区。 来刘耋龄博物馆,可以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刘耋龄先生是晚清重臣刘秉璋的曾孙,刘耋龄先生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将其毕生收藏的藏品捐献给家乡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 黄疃庙战役纪念馆肥东县张集乡黄疃社区黄疃庙战役纪念馆,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肥东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一进十开间,两边均设有厢房。 黄疃庙战役纪念馆内共分四个单元,以大量史料图片和文字,着重展示了1945年4月14日到20日,新四军在黄疃庙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军制造反共摩擦,蚕食我根据地,而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反顽战役,该战役新四军共歼敌3600余人,俘敌13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及军需品。 黄疃庙战役是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队伍与国民党桂系军队进行的一次交战。 黄疃庙战役由大小九个战斗组成的,其中王子城战斗是黄疃庙战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黄疃庙战役的首战。 冯玉祥旧居冯玉祥,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他生活简朴,治军严明,嫉恶如仇,被誉为“布衣将军”。 冯玉祥将军故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这里交通便利,距离巢湖市区6公里,合肥60公里,冯玉祥旧居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有5幢22间房屋,保存完整19间,故居分为前后两大院落,前院主要有门厅和议事厅,后院主要有书房、卧室、侍卫室。 冯玉祥是巢湖地区三位名将之一,他一生桀骜不驯的性格,憨厚直爽的风格让后世对其敬佩不已。 1989年冯玉祥旧居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旧居一游,冯将军爱国情怀,爱民本色,历历在目,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令后人敬仰。 巢湖市博物馆巢湖市博物馆始建于1997年,是在放王岗汉墓原址复原保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系地方专题性博物馆,2000年对外开放,2001年巢湖市政府决定在汉墓专题馆的基础上扩建巢湖市博物馆。 巢湖市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分为《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和《巢湖市名人名贤馆》三部分,现有馆藏文物3627件套。 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原址原状的展示了巢湖市汉墓出土的棺椁,介绍了放王岗汉墓棺椁结构特点、发掘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以巢湖放王岗汉墓、北山头汉墓出土精品文物为主要依托,展品分为青铜器、玉器、漆木器等几大类,阐述巢湖地区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及重要影响。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精选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启发,对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感悟,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 不过,是不是写起来就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1

扬州大学重拾“上课礼仪”引发人们人的关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上课礼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我们应该鼓励重新拾起“上课礼仪”,重新拾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礼仪的认知,培养出具有礼仪修养的学生,使中华传统礼仪发扬光大。

自古以来中国就很注意礼仪修养,古时候上朝大臣要跪拜,学生陵裂求学要执经叩问,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我们也必须拥有良好的礼仪修养,不能让中国徒为虚名。 中国很多地方都未严格施行师生礼,大部分都没有足够的意识去重视它,这也反应了目前学生老师礼仪方面的问题,扬州大学重拾“师生礼”是给全国师生树立了榜样。

反观当下,许多学生的礼仪素养不够,在学校不穿校服、顶撞老师、出口成脏,这些都是没有素养的表现,人们也难免用有色眼镜来看这些人含没。 想要整治这些现象,摘除这些有色眼镜,学校老师的教导和培养是基本,但学生自身的意识和态度才是关键,我们一定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习师生礼仪、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这样才会让人摘掉有色眼镜,才会让中国礼仪之邦的名誉名副其实。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拥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礼仪,诸如自古的成人礼,升旗仪式上的注目礼等等。 注重礼仪的发展才会让学生拥有爱国之心,才会促进国家的发展,才会让国家更为强大。 青年是国家的代表,只有青年懂得礼仪、懂得礼貌,中国才真正称得上是“礼仪之邦”。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骄子,国家未来的栋梁,必须肩负起发扬礼仪培养的重担,我们必须学习礼仪,在任何地方都要让人感受到礼仪的力量,在国内要让国人感受到中华学子的优秀礼仪。 对国外要国外友人学习中华文化之美,要让国外友人对中华的礼仪所叹服,国家才会复兴、强盛。

重拾师生之礼,发扬优秀礼仪,促进民族复兴,让国家更为强盛,让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名誉响彻中外,以师生之礼,扬民族之魂!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2

2008月8日晚上8点,在举世瞩目、万众期盼、普天同庆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放飞希望与梦想的“鸟巢”隆重上演了。 一开始,是2008面缶鼓组成的方阵齐鸣,真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接着展示了巨幅长卷、文房四宝、汉字、四大发明(有印刷术和指南针)、孔子的三千弟子诵读《论语》、一千零六名太极拳手的太极表演,还有一千多年前的古琴弹奏着美妙悠长的乐曲。 千呼万唤中,烟花璀璨京华夜空,焰火组成的29个脚尺老闭印沿着北京的中轴路穿过天安门广场直奔国家体育场而来,暗合29届奥运会,同时也有古老的中华民族正大步流星地奔向奥林匹克的意味。 最后,体操王子李宁化身“空中飞人”,在空中绕鸟巢一周,踏着祥云长卷,奔向主火炬……,此意神似中国古典神话“夸父逐日”。

在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线索的时光隧道中,我们随着光、电、雷、音、画,如痴如醉地穿行着、感动着,幸福于辉煌,跋涉于艰辛,畅想于未来。不光是我,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观、宏伟、精彩、绝伦的一次盛世,这不仅兑现了我国承办“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在我看来,更是彰现了一个伟大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所不能的强大决心,通过灿烂历史、辉煌时代的史诗般叙述,

发出了一个曾经屹立于世界之颠的民族的最强声,吼出了一个伟大民族复兴的冲锋号角。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3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下简称“复兴”)。 因此,“复兴”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一个极具感召力的奋斗目标。 “复兴”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 它并不是回归中国昔日辉煌,而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重新走在世界各国前列;它不仅是某些经济发展指标的简单放大,而且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和国防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意义上的全面繁荣和进步;它是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重新开始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而不是对任何别的国家乃至对世界的威胁;它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而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离。 它是以超过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人为主体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运动,对21世纪人类世界的影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将具有极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辉煌古国在一度衰败之后复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中,曾出现过许多古老的文明国家,如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这些在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产生的古老文明,无不发生过重大的历史断裂甚至消亡,其文化共同体的延继均为外力所中断而没能直接留存下来,而只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从未被外来力量所中断而一直生存并绵延发展至今。

古老的中华民族能在渡尽劫难之后保持历史文化传统不中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复兴,这一历史现象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它充分显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又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不断培育和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而成,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复兴”才必定得到实现,同时反转过来“复兴”的不断向前推进直至最终实现又必定会促使中华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 复兴的中国必将重新恢复古代中国的开放传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广泛学习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充实、改进和提升中国文化的现代内涵,经过综合创新,真正建设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文化。 中华文明将创下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旷古奇迹。

“复兴”无疑是对现存不合理世界文化格局的有力冲击和修正,从而改变由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意识不断膨胀所造成的文化结构失衡或曰文化生态失调,它将使中华文明乃至东方文明摆脱长期以来受鄙视、受压抑的地位,使古老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再次得到肯定,这种自信心的恢复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出现,从而开创世界各国文化真正平等交流、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纪元。

“站起来”是一个历史使命,也是对世界的承诺。 “复兴”将从根本上改变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命运,并将使中华民族能够像他们的先人那样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多灾多难。 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时曾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主要还是指政治上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获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了反动阶级的统治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人民获得了自由和解放。 现在看来,这个“站起来”的任务并没有最后完成,而只有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复兴”,中华民族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在综合国力的世界较量中完全“站起来”。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4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们就会想起伟大的祖国。 幼儿园时,我们以为祖国就是中国,没什么特别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祖国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 我们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说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不禁想起了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对日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张自忠;有世界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有两弹元勋邓稼先……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的独立和自由,利益和荣光不怕流血牺牲地战斗,兢兢业业地工作。

说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梁启超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由此可见,中华能否复兴关键在于我们少年。 因此,“复兴中华”,必须“从我做起!”我们要怎样做呢?民族英雄的事迹像春风温暖着我,他们的话语像春雨滋润着我。 我明白了:我们要发愤学习,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担起复兴祖国的重担,才能使国家富强进步。 我明白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我还明白了:我们要坚持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每当看着美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当听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5

个人与国家及时代的关系,恰如拼图单片与其最终铺就的宏大图景之间的关系。 离开了整体,个体与一块块散落的拼图单片毫无意义,唯有将拼图单片嵌入复兴蓝图,将个人的生命与恢弘的时代相联结,人生才得以丰盈充实。

一幅蓝图,需由无数拼图单片恰当地拼接,只有当每块拼图单片都镶嵌在恰当的位置上,蓝图才能逐渐明朗清晰。 因此,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无一例外都需思考自己在这蓝图中所处的位置,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在蓝图的指引下,我们每个人都将找寻自己的人生定位,明晰价值坐标,由此,我们才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蓄势发力,为复兴蓝图的铺就贡献自己的力量。

将个体与恢弘的时代相联结,才能挖掘人生的深度和广度,激发生命的活力和潜力。 一块拼图单片既成就了蓝图,也因蓝图成就了自我。 一如孤岛卫士王继才,他深知自己力量微薄,但他将自己这块拼图单片嵌在了国防事业的图景中,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价值与意义,在蓝图指引下,这块拼图单片激发出了他无限的热情,守护孤岛,守护国家的疆土,他在所不辞。 更有在抗疫期间无数英勇的逆行者,他们在时代的感召下,国家形势危急的呼唤下,将个人安危抛诸脑后,心中的蓝图让他们生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克服一切困难。 如此拼图,不在少数,我们青年更应激发热情,将个人力量融入时代的洪流中。

将个人的成长放置在行进的中国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图景也定然让每一个拼图单片发光发热,展现自我的价值。 要相信个人投入的辛勤汗水,不会付诸东流。 我们的国家已经在各个方面完善国民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全面小康的推进,不都是宏伟蓝图给个人带来的福祉吗?

尘埃之微补益山河,萤烛木光添日月。 每一个拼图单片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既独特又相融。 要珍视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能在宏大蓝图中发挥属于自己的作用,用自己看得见的行动给中国塑造形象,让蓝图愈加明朗,愈加清晰。

拼图单片生来就注定为蓝图着色,个体生来就应该为时代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落在吾辈肩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责无旁贷地融入其中,彰显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铺就复兴之蓝图,待其铺就成功之日,每一块拼图单片也在宏大图景中熠熠生辉。

开学第一课民族复兴之美感悟6

这天,我们学校有幸邀请到航天专家刘爷爷为我们讲述航天知识。 这是我第一次听航天知识讲座,心情格外激动。 刘爷爷风趣幽默的语言仿佛把我们带入神秘的宇宙,亲临火箭发射现场。

刘爷爷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工作等等知识,用许多生动有趣的图片,文字和实物模型,给了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刘爷爷还亲切地与我们互动,让我们明白了火箭升空的原理。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我国实现了把人送入太空的梦想。 刘爷爷给我们介绍了杨利伟、翟志刚等宇航员的事迹,让我对这些宇航员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我听到对航天员的要求的时候,不禁肃然起敬。 那些站在辉煌后的英雄,背后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当他们登上飞船的时候,全世界都为他们骄傲。 在无数次汗水与泪水划过后,他们成功了。 他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英雄,是他们把我们带入一个新时代。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为什么要发展航天事业”。 航天事业的进步,是科技的进步,是生活的进步,是人民的进步,是民族的进步。 它带领人类探索宇宙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让人类的文明和生活更上一层楼。 它使一个国家平安进步,使人民幸福。 航天事业的进步更是人类的进步的标志。

刘爷爷的讲座使我明白,要探索未知的太空,就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有坚强的意志,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次讲座,激发了我对航天知识的兴趣,我以后会更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航天之路,漫漫征途,科技的创新,民族的未来在我们身上!

中西建筑文化有哪些区别?

1、从建筑材料上看: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2、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3、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态指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

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悄洞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明代建筑特色

明代(公元1368—1644年),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都继承于宋代而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帆运配和宫殿建筑均为后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于明代的规划和经营,清代帝王的宫殿也是在明宫殿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完善而来的。 这一时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的,建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继续大力修筑宏伟的防御建筑——长城,长城许多重要段落的墙体和城关堡寨都用砖砌,建筑水平达到最高。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长达5660公里。 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关城,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杰作;北京八达岭段长城、司马台段长城等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9683.html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学法指导 王炸 最坑的是哪个组合 高中
在高校赏中华漆器瑰宝 漆彩华章 上海的这两所高校合奏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