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漆彩华章——中国漆器文化艺术特展”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幕
10月29日下午,“漆彩华章——中国漆器文化艺术特展”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开幕。
展览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共同主办,上海漆艺博物馆协办。
漆器艺术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自古以来,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东方漆器艺术传入西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展览通过讲述在中西方贸易文化中漆艺的历史发展和交流融合,结合实物展示多元化漆艺制作工艺、工艺技法以及精美的艺术作品,重叙漆艺的前世今生。
展览现场
近年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坚持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等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结合学校的历史底蕴和办学理念,依托博物馆等载体持续打造特色文化育人平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表示,此次“漆彩华章”展览的举办恰逢其时。“我们期待通过展览搭起一座贯通古今、联接中外的文化桥梁,服务广大师生和市民朋友了解中华传统漆器艺术,感受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体会贸易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上经贸大’力量。”
同济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善威表示,同济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迄今已举办14期,凝练出“非遗+设计+生活”的研培理念。多年来,同济大学在非遗领域持续深耕,积极助推非遗作品的创新设计和产品转化,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引领非遗的创新转化和活态传承贡献力量。“同济大学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学府,都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文化传承者的重任。虽然两所高校是初次合作办展,但相信以此为契机,为将来的长期合作,为未来的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览现场
“海派漆器根植于吴越文化,源于扬州,流于上海,既结合了中西文化元素的韵味,也兼容了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优雅。”上海海派漆器艺术馆、上海漆艺博物馆馆长王师军说,“作为一个从事上海漆器制作领域四十余载的收藏家与非遗传承人,始终怀揣着对漆艺的热爱与敬畏,致力于漆艺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此次展览从保护传承的实践、能力、环境为出发点,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着力点。”
“漆彩华章——中国漆器文化艺术特展”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展出。主办方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地领略漆器的独特之美,感受到漆艺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共同见证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漆器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它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 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它发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直至明清,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炝金、描金等工艺品,还对日本等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传承 史前 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 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 先秦 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在战国时期,漆器业独领风骚,形成长达五个世纪的空前繁荣。 据记载,庄子年轻时曾经做过管理漆业的小官。 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被国家列入重要的经济收入,并设专人管理。 漆器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漆器品种又特别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 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易洗,体轻、隔热、耐腐、嵌饰彩绘五光十色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 这一时期,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 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 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为精彩的,而且品类全,器型大,风格古朴,这些精美的漆器体现了楚文化的神韵。 汉代 汉代漆器也是以黑红为主色。 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的品种又增加了盒、盘、匣案、耳环、碟碗、筐、箱、尺、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几等,同时,还开创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片、镶嵌、堆漆等多种装饰手法。 漆器图案根据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简练的线条或繁缛复杂的构图表现,增强人或动物的动感与力度。 黑红互置的色彩产生光亮、优美的特殊效果。 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琦玮谲诡、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唐代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 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夹苎念桥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以粘土制胚,外用苎麻布粘裹,敦煌莫高窟的干漆夹苎佛像造价高,费时长,因为数目少而珍贵。 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敦煌干漆夹苎佛像流传于美国大英博物馆,在和阗出土的佛教残像中,有陶像,也有少数木雕像和类似夹苎漆像的作品。 在泥塑和陶制像中,除了佛、菩萨像多少带有“犍陀罗”的作风以外,还有很多天王、武士和各种形象的供养人造像,也多是由雕塑作者就地取材,是从当地现实生活中摄取的举搜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形象。 从南疆和阗出土的木雕像中,有一躯残损的天王像,其铠甲装束,多为中原形式,但神态面貌,却是当地人物为蓝本。 另一片木雕像,分为三层,形象多赤裸劲直,几纯属印度式。 最下层右侧,雕了两个男供养人,则又是中原当时的衣冠。 还有一残断的佛手,用苎麻布贴成,表面涂以粉彩,很类似中国夹苎漆像的做法。 从这只佛手上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新疆佛教雕塑艺术的现实性。 这只手的肌肉关节,都表现得非常圆软,好像在皮层内饱含着流动的血液。 像这样的艺术佳品,决不能与一般仅正高历作外表摹拟的作品相提并论。 宋元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 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退塑的。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 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 中国明清两代均建都北京,其文化艺术上承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同时,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输出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血液。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前后经历了549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 这一时期的髹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陈设装饰领域。 进入了以斑斓、复饰、填嵌、纹间等技法为基本工艺的千文万华的新时代。 明代雕漆,初以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塘张成、杨茂为榜样,由张成的儿子张德刚与包亮主持内廷果园厂官办漆作的生产。 成化、弘治年间内廷雕漆,器胎变薄,花纹疏朗,标志西塘派雕漆已进入尾声。 云南大理为另一雕漆产地,名漆工现仅知王松一人。 至嘉靖年间,云南雕漆始进入内廷,大展技艺,终于取代西塘派,使内廷雕漆为之一变。 其特点为,刀不藏锋、棱不磨熟。 明末清初雕漆失传,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样,苏州织造漆作仿制成功,宫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苏州制做。 扬州雕漆有螺钿、百宝嵌等品种,以螺钿最富特色,其中尤以点螺最为精巧,所制漆器花纹纤细,五彩缤纷。 名工有王国琛、卢映之、夏漆工等,后者尤善制仿古剔红漆器。 苏、扬两地漆作毁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战中。 福州漆器以脱胎见长,色泽华美,器体轻巧是其特色。 系由名工沈诏安用传统夹□法所创。 清末北京由修补雕漆发展到仿永乐、宣德和乾隆雕漆。 莳绘漆为日本名漆,明代宣德年间漆工杨氏受命赴日学习莳绘漆,回国仿制,其子杨埙从学,所制足以乱真。 另有漆工蒋回回也善仿莳绘漆,清代苏州仿莳绘漆极盛,金漆辉映,富丽堂皇。 明末清初出现的软螺钿则是螺钿的新品种。 新安(今安徽省新安县)方信川钿嵌堆、扬州卢葵生砂钿镶嵌漆均名震一时。 戗金、脱胎等漆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现代 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四川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宜春、陕西凤翔等地。 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为主,风格富丽华贵。 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其特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 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为其特点。 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或以研磨绘著称。 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明丽堂皇,有着庄重富贵的气质,古之时多为皇亲贵族所用,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以漆艺材料的自然美和制作工艺的手段来重新将其展示于平面艺术,通过色彩、光泽、肌理、质感等多种视觉语言,并揉合了中国传统景泰兰工艺眩丽的艺术效果来产生视觉的愉悦,唤起或深沉宁静、或蕴籍含蓄、或富丽华贵、或朴素高雅的艺术美感,激起心灵的智慧并寄予精神上的高度享受。 [1]技法种类 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 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 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的。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 平漆之后,而饰以彩色,则有描漆、彩漆、漂霞妆彩、花彩、描彩等制法,饰以金的,则有砂金、描金、洒金、涂金、泥金、贴金等名目,细按其各名称,自可推想其制法不同。 总之,漆器之中,以雕漆为最高贵,亦以雕漆为最有艺术意趣,故历代均努力制作。 宋人雕红漆器,如果宫中用盒,多用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图画,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笔画。 有锡胎者,有□地的,有红花黄地的,有五色的,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但传世者很少。 唐 高士宴乐螺钿又有用朱为地,刻十锦花草,用黑为面,刻各种花草、锦地压花,红黑可爱,然多为盒类,盘匣次之。 盒则有蒸饼式、河西式、帘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蛋式,大则几尺,小则几许,两面俱有花纹。 盘则有圆者、方者、腰样者、四角者、八角者,有绦环样者,有四角牡丹瓣者。 匣则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等。 螺钿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 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 曹昭《格古论要》:螺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 宋朝内府中物及旧做者,但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 元朝时富豪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可爱。 有张成、杨茂二家,技擅一时,但用朱不厚,漆多敲裂。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 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 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 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 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 今天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 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太真外传》、《唐语林》等,都有关于唐玄宗、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各种平脱漆器名目的记载。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饰技法。 现作堆漆可有胶制材料,可贴金和涂彩,含义较为广泛。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 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 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 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 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 《髹饰录 坤集 复饰》:“细斑地诸饰”。 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浅深分者”。 这似与斑漆相仿。 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遵生八笺》: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等物略》,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这种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以漆漆物,并没有其他手续,称为平漆,最先漆物,只这一种方法,平易简洁,制作精良的,也非常可爱。 所以今天多用这种方法。 器物上既涂以漆,等干固后,再以针刻刺图样,然后用金屑撒于罅中使之平,称为戗金。 撒银屑的,称为戗银。 据说戗本古创字,俗读锵去声,是器物上饰金的方法。 据《丹铅总录》载,唐《六典》十四种金,有创金一法,吴伟业有《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明时创金极有成功,故名器很多。 漆器的面堆成种种花纹,覆以朱漆,称为堆红。 《格古要论》谓,假剔红用灰团起,外面漆上朱漆,称为堆红,又叫罩红。 工艺特色 概述 漆器一般指涂以透明或不透明漆的某些木制或陶瓷、金属物件。 中国古代漆器的漆,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天然液汁。 漆树产于中国,约10年树龄可割取树液── 生漆。 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 胎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它材料。 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 胎体完成后,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 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到可与瓷器媲美。 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表面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 我们祖先制作的优美绝伦的漆器,象陶瓷、丝绸一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犀皮”犀皮又写作西皮或犀毗,这里所谓的犀皮并不是犀牛皮,而是特指中国古代漆器制作中的一种装饰工艺。 它先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经打磨,从而产生出色泽亮丽、光滑异常、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关于犀皮工艺出现的年代,过去根据文献中有关犀皮漆器的记载多出现于唐代(公元618~907年)晚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 图中这对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发现,使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提早了近600年。 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这对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出土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三国时期墓葬(吴国·朱然墓),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杯身长约9.6厘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 两件均为皮质胎地,杯口呈椭圆形,平底。 两耳边及口沿处镶嵌有铜扣,铜扣经过鎏金处理。 器身犀皮漆的花纹由黑、红、黄三色漆组成,构思典雅,精美异常。 这对犀皮漆器的发现,对中国漆器工艺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 漆画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也可以用腰果漆和合成漆。 漆画在唐宋时就已有了,常见的是黑漆地勾金。 明代后期,使用“明漆”以晕化金银,产生深浅变化的效果,丰富了漆画。 漆画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画种,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常以壁饰、屏风和壁画等形式出现。 其材料多种多样,技法亦丰富多彩,依据不同技法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 因此漆画是一门容量很大的画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巨大的艺术潜力。 漆画有着工艺独特、质材考究、制作精良等诸多特点,整个工艺流程纯为手工制作,而且工艺难度很大,极费工时,仅流程就有1、制版:2、拷贝:3、材料镶嵌:4、填漆;5、彩绘:6、罩漆:7、打磨:8、抛光等诸多种工序。 产品技术性能具有防腐防潮,不变形,色彩稳定性强,保存时间长久等特点,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漆画之美,在于其独特的材料与工艺。 漆刮漆刷是绘画的工具,漆液是颜料的调色剂,而螺钿、蛋壳等特殊材料,用嵌、挂、撒、罩、磨等手段则构成了漆画效果的特殊品质。 各种或素朴,或璀璨,或闪光,或亚光的质材,嵌贴出若即若离,似又不似的优美画面。 凹凸无秩的漆面,若施以屑粉,填以彩漆,又可以形成虚实相间,出奇制胜的图像效果。 漆液稀释流动的性能,漆膜皱折起伏形成的肌理,其妙趣横生之处绝非画笔所能致。 而当髹漆达到一定厚度,则又可以于其上雕琢出山川树石、花鸟人物的立体效果。 倘金属箔粉以不同面貌呈现在漆画上,既可以获得金碧辉煌的效果,也可以形成柔和含蓄的韵味。 金属箔粉若又与漆两相结合,则还可达到为任何颜料所难以企及的内含光辉,灿烂明亮的奇异效果。 天然漆给人以深沉内敛而又浑厚天成的美感,再加以种种嵌贴材料,就可达到或莹莹漆黑,或金光银辉,或五彩斑斓,或闪闪烁烁的艺术效果。 而将透明漆兑色罩金,层层交叠研磨出的图画,则又如水月镜花,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扑朔迷离的诗般意境,以及整体的装饰情味和漆画 细部的精妙处理,都使得漆画艺术具有了一种因时因地而异的奇特效果,耐人寻味,意趣无穷。 漆画之美,还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及多样化的技法。 广阔的包容性使其具有了无限丰润的美姿: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画之美。 它可以如浮雕压缩块面,也可以如镶嵌画分块装饰,更可以与油画相较厚重感之短长。 既可纵横挥洒,泼金如水,也可双勾重彩,绵密绚丽,又可淡擦干敷,雅致清逸。 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 经过不断的演变, 屏风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并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并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 当今屏风主要分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形式,其中大型屏风能展示出那种高贵的气势,是客厅、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的首选。 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绝对是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屏风 屏风主要分座屏和折屏两大类:座屏就是下有底座,不能折叠的屏风,有人也叫它立地屏风,有人也叫它插屏。 有单扇的,也有两扇、三扇的。 其中较小的座屏,是放在床前、桌案之上;作为装饰用的;折屏就是可以折叠的屏风,也称作围屏,有六扇、八扇或者十二扇等。 经不断的发展演变,屏风的种类不断增多,其中有落地屏风、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灯屏风等;而以质地分则更多,如玉雕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等,不一而足。 清代的屏风大体可分为宝座屏风、围屏、插屏三种。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漆器的原料是大漆,从一种名为漆树的树木上取材。 将大漆加工成漆液后,方可进行漆漆创作。 漆器是一种用漆调和各种颜料描绘在漆板上,并使用打磨等方式令其色彩逐渐呈现层次感和晶莹感的艺术画种.由于漆板是用漆调和瓦灰将木板封闭打磨而成,可隔绝酸、碱、氧、水分,漆画一般可数以千年保持其色彩鲜艳的特点.以漆为原料的漆画具有强烈的色彩感,视觉冲击力极强,又有为现代人所喜欢的材质感.和油画、国画、版画及水粉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比,漆画的特色在于它的厚重感、层次感、晶莹感、色彩感、材质感及护理容易、保存期长久,而且漆画可很好的实现以上艺术形式的效果,制作成国画、油画等风格的漆画,且兼具漆画的特色和优势。 漆器屏风表现形式大型立体天晨漆器屏风是宾馆、酒店、会所、大厅、殿堂、办公室等品味装饰及收藏的最合适高档尊贵艺术画种,根据摆放位置的不同漆画可制作为墙上的壁挂式漆画、地上的落地屏风大座屏、落地围屏及用于隔断的隔断屏风等。 四大漆器 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 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 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上的丰富多彩。 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更加丰富多彩。 扬州漆器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 器物中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奁、案、几、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器形繁多,体现了广泛的用途。 其装饰工艺则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类别。 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故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 也有不少以干漆夹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 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贵漆器赐给安禄山和其他臣僚。 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史,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均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僧义静所造,都是日本的国宝。 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 雕漆尤为精美。 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 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 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推光漆器 据史料记载,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1917年,平遥城内漆工乔生瑞、任茂林等6人合资开设“合成铺”,从事漆器生产,生产出的漆器质地优良,风格独特,大部分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等地。 1937年,日本侵华后,生产停顿。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平遥推光漆器又枯木逢春,大放异彩。 推光漆漆料来源于植物漆树,人们称之为“老漆”、“大漆”。 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独特。 先选好木料,制胎,再以猪血、砖粉涂缝,磨光,然后开始涂天然老漆,磨了再漆,漆了再磨,反复多次,最后用手掌蘸麻油在漆面上推出光泽来,而后又经过推敲、描金、彩绘等几道工艺,分别现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各种图案。 推光漆器,漆光闪闪,映影如镜,故又称“金漆家具”。 表面光滑明亮,画工精巧细腻,着色娴熟鲜明,线条刚柔相济,笔法刚劲秀丽,使用轻巧坚固,且能耐热防潮,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它既能作为欣赏品陈列装饰,又有实用价值。 成都漆器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闻名于世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就刻有代表成都生产的“成市草”、“成市饱”铬记,在战国时期已远销到朝鲜平壤(古乐浪郡),现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已收藏有7件成都漆器工艺品。 成都漆器工艺精湛,做工考究,大多工序为手工制作,底胎用质地细腻、脱水处理后的原木,工艺涉及雕、嵌、填、描、推、绘、贴等方法,最具特色的是精细彩绘、雕花填彩(漆艺精在以刀代笔,将白描十八法运用于刀尖)、雕锡晕色丝光(独一无二的装饰方法,金属材质高贵而细腻,熠熠闪烁的光泽是漆器艺术的极致魅力)。
我想了解一下全国各大学的考古系
考古学开设院校主要有 :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西北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山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全国好像一共有13所大学有考古系。 每个大学的强项不同。 考古专业比较公认的实力梯次: 第一阶:北大、吉大 第二阶:山大、川大、西北大 第三阶:除以上外较早开设考古专业的大学,诸如武大、厦大等 第碰渣枯四阶:近年来随考古文物热兴起而开设专业的学校,这类最好不要考虑 另外谈一谈各个大学考古专业的情况: 北大考古学老大的地位是很难动摇的!不过你说过不考虑了. 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现在比较偏向于边疆考古,他们成立了一个边疆考古研究中梁穗心,是林沄。 朱泓在主持。 另有科技考古的分子生物学方向,位于国内前列。 山东大学是兴起中的学校。 其考古专业现在由栾丰实、方辉等主持。 他们将聚落考古做的红红火火,并且致力于中外合作。 西北大学有个考古文博学院,至今好像尚没有博士点。 但是因为它位于古都长安,因此也不能小视。 况且,西北大学的科技考古在全国绝对占据一席之地。 武汉大学考古笑洞专业实力么 四川大学是老牌的考古名校之一,冯汉冀、童恩正等著名专家曾先后主持。 童先生在时,曾经一度想跟哈佛大学合作,张光之先生主持的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然而当时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先生反对,川大超过北大考古学的唯一一次机会也失去了,呵呵,估计当时夏鼎先生考虑到当时国内外的特殊情况,不与采纳也是有苦衷的。 郑州大学地处中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今有韩国河等主持工作,可有一些作为。 南开大学文博系,今有刘毅先生主持工作。 然而,其方向博物馆学,属于文物学领域,并无考古专业。 厦门大学,其考古专业师资力量相对不是很强。 中山大学的人类学系人类学方向绝对全国领先,然人类学系内的考古学专业就值得商榷了。 复旦大学文博系现在有贾兰坡先生的高徒陈纯教授主持,并且有雄厚的经济支持,实力不容小视。 南京大学考古专业自蒋赞初先生创立开始,就有很高的起点,曾昭煜、商承祚等专家学者先后在南大任教。 老专家退休后,南大在一段时间走了下坡路。 然而,近些年来,特别是水涛先生担任南大考古系主任以来,南大又开始中兴,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图书资料,都迅速增加。 作为老牌的高校,南大有中央大学的基础。 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大有作为。 山西大学也有考古专业,然师资力量相对一般,图书资料也不是很多。 南京师范大学近年也频频引进人才,成立文博系,而且非常活跃。 汤惠生、裴安平、周裕兴等中青年学者在南师大任教,迅速增强了南师大的实力。 最先具有考古学博士点的四所高校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 这四所高校为老牌的考古高校。 建议你选择吉林大学的考古系。 。 。 除北大外就是吉大比较不错了,录取分数是吉大专业里面较低的。 具体分数都不是很清楚,因为一直在变。 。 我现在上高三。 。 也是文科。 。 历史学的是文科里面比较不错的。 不过没这方面打算。 。 。 从我这里考虑,你现在要做的是要好好学历史。 多背。 。 主要书上的东西不够,每看到一些东西最好多了解背景和原因。 。 你对考古感兴趣就最好学历史的时候多注意社会背景和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因为一般手工业或者农业商业的产物,跟当时的社会背景 经济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再一个学历史,你看书要把书上内些小框框里的阅读栏目注意看了。 。 。 多读读考古的书.. 这里有几本还不错: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古墓、珠宝、古尸、陪葬 ,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 。 。 。 。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 掘的详细经过。 。 。 。 。 。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 。 。 。 。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 。 。 。 。 。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 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 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 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 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 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 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四,《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序 我们的心愿引子壹 汉兵马俑坑的发现贰 发掘清理兵马俑叁 寻找兵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试掘到正式批准发掘伍 内外墓道发掘告捷陆 会战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贵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两个问题后记 五,《中国(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中国(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六,《帝国的辉煌》 本书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图书。 秦始皇陵与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秦国历史以及秦所创造的 七,《定格历史(隐藏于古墓中的奥秘)》 八,《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 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 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九,《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书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来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本书集中展示了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问世3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与艺术》 找寻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时期重要考古遗迹调查报告(1992-2002)札达盆地岩画的发现及对西藏岩画的几点认识丁冬:西藏西部一处前佛教时期居住遗址的发?? 西藏西部陶器制作工艺的观察和初步研究 De-ga -tshal(榆林窟)之会盟寺的比定图像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松赞干布塑像的再观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遗址发掘与研究,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大事件之一。 此遗址被列入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境内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眼前的这本小册子,作者尽力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这一段牵涉众多学科和专业性很强的历史,融会了国内外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十三,《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这是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随笔集,收录其80及90年代所写书序、讲演稿、报刊文字及访谈记录。 内容涉及考古人类学研究理论与发展,学者介绍,学界轶闻掌故、考古时事及对学术的前瞻。 以随笔的形式,读者不仅可了解张光直学术上的直知灼见,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诙谐、宽容、乐观、热富有社会使命感的尊长。 这是“张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专著。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了充足、完备、翔实的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秦陵四大陵区即西垂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情况。 特别是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属罕见。 秦始皇皇陵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书包括趣探事源,趣谈考古,趣觅古迹,趣话文物几个篇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究了考古中的来龙去脉之谜。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国卷·彩图版》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考古。 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者、考古过程、考古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过程中难以言表的身心体验。 十七,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系列报导 1:众神的宫殿 作者:理查德·艾尔曼 1999年3月3日,人类考古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发现正通过卫星向全球现场直播……著名预言家凯西在上个世纪曾说,20世纪末,人们将开启狮身人面像隐藏了数千年的“档案馆”,以揭开人类起源与智慧之谜。 而埃及古老的谚语则告知我们:每当世纪交替之时,神秘的金字塔或通往远古的墓道就会被发现,从而找到一段人类失去的历史。 2:废墟的真相 作者:吕贝克·斯特夫 你即将看到: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篇章——14个失落的城市在百余年间相继被发现,它们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胚胎,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黎明时期。 14个城市,14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每一次发现都是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章,它们共同奏响了史前文明的挽歌。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考古学诞生以来所有伟大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远古、通向未来的钥匙…… 3:水晶头骨之迷 作者:凯瑞·路易斯·托马斯 克利斯·马顿 美洲土著人世代流传着一个故事:祖先留下了十三个水晶头骨,当地球文明达到极致时,它们会重新出现,并揭示出人类过去和末来的秘密…… 九十年代,英国的两个电视制片人果然在中美丛林的古庙废墟中,找到了一个精美绝伦的水晶头骨,他们追踪调查,终于发现十三个水晶头骨已全部现世,每一个头骨都来历不凡且具有不可理喻的一些灵异表现。 这一发现和金字塔上的狮身人面像一样神秘莫测,引起全球考古学界的一场激烈论战…… 本书是关于这一发现探索过程的真实全纪录,作者摄制的同名电视纪录片已在英国BBC及欧美各大电视网播映,引起举世瞩目。 4:破译圣经 作者:苏拉米·莫莱 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笼罩着令人炫目的神秘光环,上帝从天国来到人间,又从人间回到天国,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将天国的幻象多次投印到人间的大地上,而且还将其深深地投印在地球先民的脑海里,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从“大西洲”到“太平洲”;从《神秘埃及》到巴比伦泥版;从漫天烈火的所多玛到惊天动地的通古斯;从密咒遍布的帕姆帕沙漠到丛林深处的卓尔金星…… 在这本书中,穿过历史的迷瘴,我们将通过《圣经》与那些上帝的羔羊进行对话,从亚当到基督,从但丁到诺查丹玛斯……他们将讲述天国的神圣,他们还将述说天国的神秘。 学考古的人最好考研,然后进科学院或好一点的大学研究院去工作。 。 只要你有成绩,待遇还是很高的。 。 。 可从事的 教授。 研究员。 古文物修复(国家奇缺,全国有能力的有点名气的也就50个人左右)。 田野工作(大多就是挖人家坟么..)... 这个工作还是比较难找的,所以要文凭高一点(最好要考研),专业一点。 。 这个东西可能在前期是轻松不了的。 不过如果你真正热爱这个东西,那总会有成绩的... 最后祝福你咯...希望你可以考上你喜欢的专业。 。 也希望我的话对你有用处。 。 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补充~!!!我也是学文的。 。 现在比较热门的文科专业最好是经济。 。 。 对外贸易经济大学,西南财大啊,上海经贸啊。 。 。 都不错,出来后就是银行工作,或者是企业会计。 等..然后就是语言。 。 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 都是很不错的。 最好学小语种。 。 出来也就是翻译了或者秘书,主持什么的.待遇不错..还有法律~ 不过学法律很苦。 。 。 然后还有心理学。 。 才兴起的,要求不高。 。 学文一定要往高攀~!中等分可难报志愿了。 。 我现在高三,特艰难。 。 。 如果不是真正喜欢,成绩正真好,或者理科很差,建议你还是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