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等将收获嘀嗒出行的IPO 红利 4年5递表终过聆讯 ! 高瓴

文/张洁

6月12日,5度递表港交所的嘀嗒出行终于通过上市聆讯。这家在顺风车市场盘踞十年的企业,已然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其投资方阵容相当豪华,囊括了蔚来资本、高瓴资本、京东等一线知名大佬。从业绩来看,虽实现盈利,也面临着市场份额有限和竞争加剧的挑战。

4年5度递表的嘀嗒出行IPO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据港交所6月12日披露,嘀嗒出行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海通国际、野村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了解,嘀嗒出行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出行平台。业绩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2亿元,其中从顺风车平台服务产生的收入为7.74亿元,占总收入的95%。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经营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交易总额为86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1.30亿次,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1.8%、31%。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顺风车的轻资产商业模式,嘀嗒出行在过去连续三年中,是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主要市场参与者。2021-2023年,公司的经调整利润分别为2.38亿元、8471万元、2.26亿元。

而业绩不俗之际,嘀嗒出行吸引了不少明星资本机构投资。成立至今,嘀嗒出行已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8亿元,投资者阵容也颇为豪华,如蔚来资本、易车、高瓴资本、京东、携程等多家资本机构都对其青睐有加。

4年5递表终过聆讯

嘀嗒出行终于看到了上市前的“曙光”。

嘀嗒出行的首闯港交所要追溯到2020年。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1年4月13日,公司更新了招股书,随后其上市之路进入停滞状态。

两年后的2月20日,嘀嗒出行重启上市计划,再次递表,但很快便没了下文。同年8月30日,公司再次递交了招股书。

直到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这次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其在6月12日通过了上市聆讯。

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嘀嗒出行历时近4年,屡次冲击上市,其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据嘀嗒出行招股书,公司此次上市所募资金约有50%将用于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促销活动;约35%将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升级安全机制;约15%将用于增强变现能力。

资料显示,嘀嗒出行由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及李跃军5人于2014年联合建立,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顺风车、智慧出租车及广告服务。其中,顺风车业务是其最大收入来源,公司主要通过向平台提供顺风车搭乘的私家车车主收取服务费产生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公司上市吸金补血不同,急于上市的嘀嗒出行却似乎并不缺钱。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经调整利润净额计算,在过去连续三年,嘀嗒出行是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主要市场参与者。

2021年-2023年,嘀嗒出行收入分别为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2.26亿元。

近年来,嘀嗒出行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银行结余及现金分别为4.86亿元、6.63亿元、6.8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2.2亿元、1.5亿元、3.5亿元,两者合计金额占公司各期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59%、64%、66%。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0.46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66.48%。且截至2024年4月30日,嘀嗒出行也没有银行贷款在身,资金流动性良好。

蔚来、京东为其背书

嘀嗒出行自成立以来就备受资本青睐。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先后经历了5轮融资。在成立后的第一年,公司就拿到了IDG资本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随后一直到2018年,公司又先后进行了4轮融资,吸引来了蔚来资本、易车网、崇德资本、高瓴、京东及携程等知名机构参投,累计投资额约18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5轮融资中,嘀嗒出行估值出现过较大波动。其中,C轮融资时嘀嗒出行的优先股每股初始成本为0.87美元,随后由于D、E轮的已付每股成本分别降至0.43、0.50美元,公司按反摊薄条款无偿向C轮股东发行额外优先股作补偿,把每股认购价降至0.72美元,单仍与后两轮融资认购价有较大差距。2018年之后,公司就再未进行过融资。

招股书显示,IPO前,嘀嗒出行的五位联合创始人通过5brothersLimited持有公司33.57%,为大股东。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李跃军,分别持有5brothers Limited的59.33%、10.87%、10.87%、10.87%、8.06%。

其余股东中,对嘀嗒出行投入最多的当属蔚来。蔚来资本通过Leap Profit持股17.69%,通过SMART持股4.23%,蔚来资本的普通合伙人NIO Capital,通过STAR CELESTIAL HOLDINGS持股0.12%。

2018年,宋中杰还曾邀请蔚来董事长李斌担任嘀嗒出行董事长,目前李斌仍是公司非执行董事。李斌的家族信托持有嘀嗒出行2.11%的股份。

此外,IDG资本持股10.43%,崇德资本旗下Eastnor Castle持股7.29%,易车网持股5.05%,高瓴资本旗下HHSPR-IV持股4.23%,京东旗下Sumptuous持股4.23%,携程持股为2.92%。

值得一提的是,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嘀嗒出行数次谋求上市,或许也能为投资人提供一个资金退出的机会。

四面楚歌

能吸引这么多明星资本,嘀嗒出行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从业绩来看,2023年嘀嗒出行实现营收8.2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2.26亿元。同期,前不久同样递表港交所的曹操出行的经营亏损为15.75亿元,年度亏损高达19.81亿元。已经上市的滴滴净利润为5.4亿元,经调整EBITA亏损达到21亿元。

而在行业巨头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嘀嗒出行能实现盈利,主要是嘀嗒出行与曹操出行、滴滴等出行平台主攻赛道不同。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的收入主要来自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提供智慧出租服务以及提供广告和其他服务。 其中,顺风车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逐年升高。2021年至2023年,公司顺风车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89.0%、90.5%、95.0%,智慧出租车服务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的营收及占比则不断下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自成立以来已为约694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而与其他出行服务相比,顺风车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不依赖投资或流量,不承担汽车成本,也不需要向私家车主或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因此,嘀嗒出行才能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对私家车(顺风车)车主的补贴额分别为0.53亿元、0.58亿元、0.97亿元,占营收之比分别为7.6%、11.3%、12.6%。与之对比,2023年,曹操出行的司机收入及补贴支出高达81.46亿元,占总收入的81%。

不过,仅依赖顺风车业务,嘀嗒出行的未来增长前景十分有限。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国内出租车、网约车以及顺风车3类业务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8.5%、37.8%及3.7%。顺风车的市场空间尚不足出租车、网约车的十分之一。

同时,目前的顺风车市场也加入了更多竞争者。滴滴在2015年推出了顺风车业务。2019年加入顺风车战场的哈啰出行则后来居上,市占率已经反超嘀嗒出行。


“汽车狂人”李书福即将收获第9家上市公司“曹操”

3年累亏70亿,李书福3万“曹操车队”能否打开港股大门?

作者 | 赵普

编辑 | 趣解商业

有“汽车狂人”、“上市大师”之称的李书福,已经投资了8家上市公司,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极星汽车、亿咖通、钱江摩托()、汉马科技()、路特斯、力帆科技(),但仍未停止IPO的脚步。

近日,孵化于吉利集团的“曹操出行”正式启动IPO。 据港交所披露,曹操出行有限公司已经在4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并明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曹操出行自称是“国内第三大网约车平台”,其在吉利集团内部的定位是布局“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实控人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但李书福的这项投资尚未盈利,其2021年-2023年累计亏损约70亿元。

图源:招股书截图

多个数据显示,在互联网巨头介入、网约车司机增加等因素下,国内网约车运力日趋饱和,去年已经有多个城市暂停网约车运营证件审核。 在此背景下,多家主营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的平台都处于亏损状态;除了曹操出行,之前已经递表港交所的如祺出行、嘀嗒出行,以及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快狗打车(),均有不同程度亏损。

在“狼多肉少”的网约车市场,曹操出行能走出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路线吗?

01.“曹操扩张”:订单依赖聚合平台

曹操出行的上市申请材料显示,这次去香港上市融资,主要为了支持未来的“三年发展计划”,包括升级定制车辆、升级平台技术和投资自动驾驶、扩大城市布局以及提升车辆服务水平。

虽然网约车市场超75%的份额被滴滴占据,但曹操出行认为市场需求仍在增加,尤其是自身独特的定制车服务模式,有望在细分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从而提升公司规模。

为抢占市场份额,快速增加订单,曹操出行在2023年开始增加与聚合平台服务商的合作,并且很快见效。 曹操出行表示,2023年通过聚合平台收到的网约车订单达到89亿元,占同期总GTV的73.2%,远超2022年的49.9%。

图源:罐头图库

但订单增加的同时,曹操出行支付给聚合平台的费用也同步增加。 2021年-2022年曹操出行只有2家聚合平台服务供应商,其采购金额分别约为2.81亿元和2.77亿元;到了2023年,曹操出行的聚合平台服务商增加到3家,均位列五大供应商,其总采购金额约也增加到6.18亿元,是此前的2.23倍。

同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果曹操出行对聚合平台的依赖度越高,自身独立性就会越低,这也意味着曹操出行可能会面临聚合平台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

曹操出行在上市申请材料中也提到,“倘聚合平台行业整合,我们可能因议价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条款。 此外,倘我们与第三方聚合平台的合作中断,我们可服务的订单数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

另外,曹操出行把提升车辆司乘舒适度和降低司机用车成本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两大措施,其自称在2024年3月被第三方平台评为“服务口碑最佳”的共享出行平台,用户认可度排名第一。

但从用户反馈来看,部分网约车用户在选择网约车时,并不会区分是否为定制车,因车内温度、车内空气等可调节功能均可和司机沟通提供,而等待时长、价格因素往往是最关注的因素。

在高德、美团等打车软件中可看到,曹操出行已加入特价车推荐,但也有3家-8家网约车公司同时在列,竞争不小。

图源:高德地图截图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APP下载区等公众平台,却可以看到和上述“口碑”不一样的点评。

在APP store“曹操出行”APP下载区,可以看到有的新评论偏向负面,比如司机态度差、投诉处理慢、用户界面功能查找难、行程预估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差额较大、优惠卷使用问题等等。

图源:APP store截图

而在司机端,也有部分曹操出行的司机吐槽每公里费用太低。 有司机在“曹操出行”官方抖音的评论区晒单称,曹操出行一单38公里的订单,平均算下来只有“1块多1公里”。

图源:抖音截图

另外据“趣解商业”了解,曹操出行推出的品牌旗下首款定制车“曹操60”在北京的租车价格最低为5500元/月。 有网约车司机表示,在北京做网约车平均一小时流水在50元上下,这是算上补贴的价格;按此计算,如果在北京租“曹操60”跑网约车的话,每天至少要跑4~5个小时才可以收回租金成本,而要想提高净收入,一天至少要跑8个小时。 而在一线城市以外,网约车司机的平均流水相对要更少。

此外,曹操出行和很多同行一样,都面临人车不合规的问题。 截至2023年12月,曹操出行有约4.82万辆汽车尚未取车辆营运证案,占车辆总数的15.7%;同时,有约4.79万名司机尚未取得网约车驾驶许可证。

据天眼查显示,曹操出行依托的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接到行政处罚达47次,自2020年至今累计行政处罚175次,罚金约177.87万元;其中很多处罚是因为司机或车辆没有取得相关运营资质。

图源:天眼查截图

02.3年亏70亿,李书福赔了吗?

客观的说,部分乘客和司机对曹操出行的不满并不等于事实的全部,毕竟投资人是否认可才是曹操出行IPO的最关键因素。

而要让投资人认可,最关键的则是公司是否有持续造血或融资的功能。 可惜的是,曹操出行过去3年都处于亏损之中,自我造血能力目前还差点。

上市申请材料显示,2021年-2023年,曹操出行的营收分别约为71.53亿元、76.31亿元、106.68亿元,年度亏损分别约为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 以此计算,曹操出行3年亏损约70亿元。

图源:招股书截图

香港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分析称,在2023年疫情解除的背景下,曹操出行营收大幅增加,但亏损没有明显改善,这是出乎预料的。 “一般公司上市前都要想办法减少亏损,我们首先会看的是亏损减少有多少,有没有带来一些我们叫做‘曙光性的指标’,但曹操出行的申请材料中并没有显示出来。 ”

拆分来看,虽然曹操出行2023年收入106.68亿元,同比增加39.8%, 但很多成本、开支也在增加。

其中,曹操出行2023年销售成本约101亿元,比2022年多了约21亿元,同比增加26.1%,主要是司机收入和补贴由63亿元增加到81亿元。

此外,曹操出行2023年的销售和营销开支约为8.36亿元,同比增加30.8%;一般及行政开支达到12亿元,相比2022年的7.44亿元增加了4.56亿元,涨幅高达61.9%;研发开支约3.4亿元,同比增加50.7%。

以上四项费用合计约124.76亿元,已经超过曹操出行当年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 2023年,曹操出行在对研发人员、一般及行政人员的开支费用中包含了较大额度的股份酬金支出,其合计金额约9.17亿元,而2022年则约为3.35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73.73%。

“网约车行业的垄断性比较明显,我认为最终可能只有一家公司能有盈利能力,而曹操出行的市场份额比较小,未来盈利压力较大。 ”黄立冲表示,曹操出行的市占率很小,无法达到规模效应。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GTV计算,2023年网约车市场90.6%的份额由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占据,其中排名第一的公司占据了75.5%的市场份额。

图源:招股书截图

据“趣解商业”了解,该排名中位列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是滴滴出行和T3出行,曹操出行位居第三,但T3出行和曹操出行的GTV规模分别仅有约158亿元和122亿元,和滴滴出行1924亿元的规模相比,还不到十分之一。

虽然目前发展规模有限,但还是有股东愿意投资支撑曹操出行。 上市申请材料中显示,曹操出行的主体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优行”)共有9大股东,其实控人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这9大股东合计的注册资金约4.79亿元,其中李书福通过浙江济底科技有限公司和吉利集团认购注册资金约4.02亿元。

此外,曹操出行官网显示,其在2018年、2021年分别完成A轮和B轮融资,融资额分别为10亿元和38亿元。

03.“负资产”上市

除了盈利能力,曹操出行的资产负债能力也是关键指标。

曹操出行表示,自己与其他网约车平台的最大区别,是在24个城市拥有由3.1万辆定制车组成的全国最大的自有车队,主要车型为吉利“曹操60”和“枫叶80v”,二者均为可换电纯电动汽车。

这也是曹操出行的最大资产;其公开数据显示,曹操出行总资产约50.73亿元,其中自有车辆总值约24.69亿元。

实际上,过去三年中,曹操出行的总资产增加额并不高,三年只增加了约13.16亿元,2022年-2023年的增幅仅约为8.7%。

图源:招股书截图

其中,2022年-2023年,曹操出行的非流动资产“相当稳定”,两年中仅增加了约2000万元,从31.7亿元增长到31.9亿元;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自有车辆总值增加了3.99亿元。 同时,待投入运营车辆的资产总值减少约2.84亿元,租赁车辆、租赁物业的使用权资产合计减少约1.07亿元。 可见,曹操出行仍在扩大其自有车辆规模。

相比于“稳定”的总资产,曹操出行总负债的“扩张”速度就比较快了。

其2021年-2023年的总负债分别约为74.74亿元、99.65亿元和114.46亿元,2022年和2023年的总负债增幅分别达到33.33%和14.86%。

不难发现,曹操出行2021年-2023年都处于“负资产”状况,并且总资产和总负债之间的差额逐年增加</s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2180.html
最新积分榜!中国女排3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