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案 AI换脸 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首例

6月21日消息,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两起涉及“AI换脸”技术的侵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标志着北京市首例“AI换脸”软件侵权案正式宣判。案件中,法院认定使用他人视频进行“换脸”后制作模板,并提供“换脸”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据悉,原告廖某和吴某都是在网络上拥有广泛粉丝的国风短视频模特,而被告则是一款流行“换脸”APP的运营者。在未经原告授权的情况下,被告擅自使用原告的出镜视频制作了换脸模板,并将这些模板上传至其运营的APP中供用户付费使用,以此牟利。

原告指控被告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还非法获取并篡改了他们的人脸信息。通过AI技术手段,被告将原告的人脸替换成第三方的脸,再将处理后的视频作为付费模板供用户使用,从中获利。这一行为被原告视为对其个人信息权益的严重侵犯。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虽然被告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但确实侵犯了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据此,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

此案的法官表示,被告实质上是利用了原告的短视频,包括原告的人脸信息、妆容、发型、服饰等整体造型,以及灯光、镜头切换等元素,来形成模板视频。这种行为在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劳动投入构成了“搭便车”,因此相关权利人有权基于劳动创造投入和竞争性利益等其他请求权基础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前,该案件尚在上诉期内,一审判决尚未生效。此案的宣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未来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抖音ai换脸怎么制作

1. 寻找对标视频:选择一个与自己长相相似的视频。 使用“剪映”APP中的“人脸特效”功能,将自己的脸导入视频中,进行人脸替换。 2. 使用“行码FacePlay”小程序:选择一个视频片段,添加人脸照片。 通过“FacePlay”小程序,将自己的脸替换成视频中的脸。 3. 进行二次剪辑:如果需要添加其他元素,将视频导入“剪映”APP。 进行二次剪辑,如添加字幕、特效、滤镜、双屏等。 4. 发布作品:完成以上步骤后,将作品保存到本地,并上传到抖音。 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由字节跳动孵化。 2020年7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定抖音App有侵害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形。 9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召集抖音等6家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召开落实“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工作电商平台行政约谈会。 2021年1月,“抖音”平台被行政处罚。 2021年6月,抖音因提供含有禁止内容被罚3万元。 2021年1月26日,抖音与央视春晚联合宣布,抖音成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独家红包互动合作伙伴。 6月21日,抖音正式上线了网页版内测,其官网页面也进行了改版。 9月1日,抖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专项整治的公告。 2023年5月25日,抖音宣布联合科普中国、中科院之声等发起青少年科普创作计划。

林心如名誉侵权案胜诉,“键盘侠”诽谤要付出哪些代价?

自从2017年5月微博用户宋祖德‍‍发布《霍建华与林心如竟然没有领结婚证‍‍》的文章以来,这篇文章对当事人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同时也给两人的名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不过最近好消息传来了,法院宣判‍‍林心如名誉侵权案胜诉。 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侠”诽谤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无论是道德上的,法律上的,还是经济上的。 ‍‍

首先,‍‍“键盘侠”们所付出的第一代价,那就是道德上的代价。 键盘侠们会因为自己的不实或者不正当言论,而遭到吃瓜群众的口诛笔伐,如果是实名注册用户的话,甚至还会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人们鄙夷和唾弃,以至于在整个社会中都难以立足。

其次,键盘侠诽谤还要付出法律上的代价。 法律对因为在网上发布不正当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网络诽谤行为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和约束,并且已经在不少触犯者身上得到实践。 比如之前就有人在网上对‍‍乐清女乘客遇害案展开了议论,出言真是无法直视,结果被同群网友所举报,最终得到了法律的严惩,警方对其进行了抓捕,并且处以刑事拘留的惩罚。

最后,键盘侠诽谤还要付出经济上的代价。 根据之前的判决案例,有不少诽谤者将会被法院判决为当事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且在公开媒体上进行书面道歉。 而且,当事人要求诽谤者赔偿损失的案例也非常多见,少则数万,多则几百万。 对于霍建华和林心如这样的大明星而言,要求赔偿的损失费自然会水涨船高,估计宋祖德这次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AI“换脸”有危险吗?

AI“换脸”有危险。

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换脸”应用走红网络。 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 然而,AI“换脸”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造成了隐患。 有不法分子借此制作虚假视频诈骗钱财、利用换脸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目前,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录、“刷脸”支付等服务。 随着“刷脸”的场景越来越多,由“脸”的安全带来“钱”的风险也随之增长。

去年2月,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 同样是在去年,欧洲一家公司也曾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

扩展资料:

案件攀升快 法律严限制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将于明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也规定,AI造假音视频不得随意发布,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以显著方式予以标识”。

对此,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长新表示,肖像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基本内容,民法典对人格权独立成编,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肖像获取更加容易,传播更加迅速,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的案件近年来也急速攀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5108.html
瓦妮莎开心不起来 深夜独自追忆亡夫 科比女儿卡普里5岁生日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