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6月份,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实落细、市场需求继续回暖,效果持续显现。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86万亿元,同比增长2.9%;发生营业成本55.31万亿元,增长2.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1%,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2024年1-6月的汽车行业收入47672亿元,同比增5%;成本41730亿元,增5%;利润2377亿元,同比增10.7%;汽车行业利润率5.0%,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4%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随着车市生产规模扩大,PPI下行,上游碳酸锂成本下降,车企利润总体稍有改善。
2024年1-6月的汽车行业在低基数下的产销较好,但由于竞争压力大,利润主要靠出口发洋财和高端豪华,其它大部分企业盈利下滑剧烈,部分企业生存压力加大。随着各项宏观政策落实落细,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持续稳定恢复。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由于燃油车前期仍有微薄盈利,但萎缩较快,部分企业严重亏损;新能源车高增长,但亏损较大,矛盾压力较大。因此中央及各级政府积极稳定燃油车消费,推动报废更新的更强力实施,只有油电同强,未来汽车行业总体形势才能持续稳中向好。
2023年汽车行业利润总体表现不强,销售利润率仅有5%,较历史正常水平大幅下降。2024年1-6月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1-6月的汽车利润率5.0%,仍处历史低位。
6月总体工业企业单位成本较稳。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中下游行业原料成本压力有所减轻。6月汽车行业产业链的总体单车收入33.3万,产业链单车利润1.3万。
汽车行业利润艰难
2022年汽车生产2748万台,产量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生产722万,增长98%,渗透率26%。
2023年汽车生产3011万台,同比增9%;新能源汽车生产944万台,同比增30%,渗透率31%,这是很高的增长。
2024年6月汽车生产261万台,同比增长2%;新能源汽车生产103万台,同比增37%,渗透率39%。1-6月汽车生产1396万台,同比增长6%;新能源汽车生产490万台,同比增34%,渗透率35%,这是回归平稳的增长。
结合前几年的利润率下行趋势看,近期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幅度仍较大,由于政策加持下的新能源价格优势明显,主流车企盈利压力急剧增大。
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受影响比较严重,对他们年度计划造成影响大吗?
8月25日晚,上汽集团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报告显示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营业收入3050.18亿元,同比下降14.47%;归属母亲净利润69.1亿元,同比下降48.10%;扣除非归母净利润61.08亿元,同比下降48.47%。 对此,上汽集团解释称,上半年疫情反弹对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公司销售收入下降;同时,芯片供应短缺、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产品毛利率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396.80%,甚至转为负数,为- 47亿元。 上汽集团还将销售收入下降归咎于疫情。 今年3月,上海因疫情被封城,对部分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长三角的汽车产业链也陷入停产状态,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多家汽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直到4月中下旬,上汽及其周边供应链才开始逐步恢复生产。 然而,汽车供应链的短缺还是直接影响了上汽上半年的销售和收入表现。
数据显示,上汽上半年汽车销量为224.43万辆,同比下降2.74%。 其中,自主品牌销量113.9万辆,占公司总销量的50%;新能源汽车销量39.3万辆,同比增长32.9%。 在集团旗下子公司的销量方面,上汽乘用车公司和上汽大众销量增长明显,分别为36.58万辆和54.47万辆。 它们是上汽集团旗下子公司中最为突出的板块。 但作为核心行业的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分别为50.67万辆和62.21万辆,分别下降12.91%和5.94%。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上汽通用汽车的销量就已经持续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今年3 - 7月,上汽通用分别下跌18.24%、28.35%、23.22%、12.91%和7.45%,是上汽主车板块中销量最大的品牌。 上汽通用五菱也较今年5月小幅下滑,5 - 7月分别下滑11.66%、5.94%和0.56%。 虽然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降幅有所收窄,但对上汽整体销售业绩仍有较大影响。
2020年有多惨?奔驰奥迪半年亏了200多亿
【太平洋 汽车 网 行业频道】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疫情之后,火遍全球的BBA都摔了一跤。 以往,奔驰宝马奥迪(以下简称BBA)三大德系巨头轻轻松松年赚几十亿欧元,如今也风光不再,上半年销量、利润双双下滑,更有甚者亏损了140多亿元人民币。 这对习惯躺着数钱的BBA而言,无疑是由天堂跌落凡间的体验。 BBA上半年比惨大会 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有多难,不是体现在底层车企倒闭了多少家,而是体现在以德系、日系为首的顶层车企们的表现。 就好像连学霸都难倒,才能证明试题有多难。 从BBA目前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来看,显然已经被难倒了。 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戴姆勒集团、奥迪品牌在财务营收、销量均遭遇了重创,下滑幅度都超过了两位数。 其中,戴姆勒集团亏损最为严重,大约达到140.33亿人民币,全球销量锐减26%。 而背靠大众集团好乘凉的奥迪也正面临约61.91亿人民币的亏蚀,全球销量暴跌22%。 宝马成为逆风飞翔的少数派,由于第一季度息税前利润达到13.8亿欧元(约合1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3%,所以即使在今年第二季度迎来十年来首次季度亏损,也能在上半年交出亮眼的成绩: 盈利7亿欧元。 虽然宝马不亏反赚,让奔驰、奥迪足以变成柠檬精,但宝马自己其实也笑不出来。 因为宝马上半年全球销量已同比去年暴跌23%,营收更是下降22.4%。 去年同期,宝马早已经赚了231个小目标(28亿欧元),今年才赚到去年同期的4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新冠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挥之不去,令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短时间内车市需求和热度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此前,就有国外投资机构预测,疫情将导致2020年全球 汽车 产量下降16%(约1580万辆),遭受疫情重创的全球 汽车 产业或将倒退十年,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严重。 所以,在疫情笼罩下,谁都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回顾2020年上半年,包括BBA在内的欧美车企可以用一片惨淡形容,自疫情爆发后,既是停工停产,还要跨界造口罩、呼吸机,钱没赚到,倒是还要接连承受中国、欧洲、北美三大重要市场的暴跌。 不过即使困难接踵而至,上半年更是出现罕见性亏损,BBA巨头们底气还依然十足,其中奥迪母公司大众集团、以及戴姆勒集团都预计下半年的表现不会太差,所以全年实现盈利问题不大。 毕竟作为一家跨国车企巨头,BBA拥有的是稳定的现金流,以及超强的免疫力。 这不是夸夸而谈,回想2008爆发的金融危机,美国通用 汽车 破产重组、福特大肆变卖捷豹路虎和沃尔沃、克莱斯勒选择与菲亚特联姻,让底特律这座 汽车 之城瞬间崩塌。 而德国 汽车 工业却截然相反,2009年大众 汽车 销量逆势增长1.1%,达到629万辆;奔驰2019年虽然全球下跌10%左右,但中国市场却暴增77%。 一方面德国政府出台了减税政策,一方面以BBA为首的德国车企在积极自救:最直接的方法是因应销量下滑而缩短工时、减少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运营时间,比如宝马在2008年10月底开始,就对旗下几个工厂轮流实行停产…… 再者是大规模裁员缩减成本、增加员工培训来提升软实力等等…… 所以即使面对这次新冠疫情,BBA们也处变不惊,对比那些巨亏几百亿欧元的车企,已是一股清流。 BBA:再省也不省新四化投入 如此豪横的BBA成为了最敢在疫情期间花钱的全球车企: 比如戴姆勒在7月宣布9亿元入股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孚能 科技 ,计划持股3%;继续推进全球3大洲7座城市布局9家电池工厂…… 比如,宝马斥资20亿欧元,与瑞典动力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签订了一份长期供应合同;与国网电动、阿里巴巴等签署合作协议;扩建大东、铁西两大工厂以及沈阳研发中心…… 再比如,奥迪也在3月宣布将在德国英戈尔施塔特工厂组建电池工厂…… 在钱包收缩的情况下,德国 汽车 巨头们深知钱要花在刀刃上,特殊时期更要注重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资本配置选择。 毫无疑问,新四化是他们选择All in的领域,其中电动化、智能化这两大趋势必定是最花钱的领域。 宝马计划2023年前推出25种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型,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700万辆。 奥迪计划2025年推出30余款电动化车型,将占总销量的40%。 奔驰计划2030年让纯电动和插混车占集团销量一半。 计划越激进,就越需要资金的支撑。 宝马就在上半年财报中坦言,研发投入超27亿欧元,主要用于推进电动化进程,也就是研发投入远远高于利润。 汽车 作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注定了BBA们即使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也需要不断输出资本,投入人力物力,持续增强竞争力。 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同,如今正面临百年一遇的危与机,所谓的“软件定义 汽车 ”正倒逼着车企求变创新。 根据数据显示,在去年已披露的 汽车 相关并购活动中,有40%(约合130亿美元)属于C.A.S.E(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辆共享、以及电气化)领域,同时C.A.S.E领域的相关合作也从2018年的423个增加至560个,同比增长32%。 对于德国 汽车 巨头们而言,他们在燃油车时代掌握了技术制高点,那么接下来的电动时代、智能 汽车 时代呢?就要看现在的付出与努力了。 什么时候才能回血?看中国吧 除了不断加码新四化外,中国市场这个细分市场也是BBA重点深耕的领域。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 汽车 产销已经占全球总额的32%,疫情逐渐得以控制、经济回弹速度快的中国正成为跨国车企的救命稻草。 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更预计今年中国 汽车 市场年销量将达到2250万辆;其次是美国市场,预计将达到1360万辆; 欧洲市场因部分地区受到疫情冲击最为严峻,预计销量仅为1410万辆。 从BBA来看,三者上半年在华销量均突破30万辆大关,发挥稳定。 从大环境来看,即使在2018-2019年车市寒冬以及疫情下,豪华车市场一直是车市的一抹亮色,不降反增。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在6月共生产豪华车23万辆,同比上升37%,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27%,市场份额创出14.9%的 历史 新高。 这预示着豪华车品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瞧,DS多次告白中国市场称:永不放弃中国;讴歌英菲尼迪累觉仍爱;林肯更是不断加速国产…… 虽然这些二三四线豪华品牌并未对BBA造成强烈冲击,但如今在僧多粥少的竞争局面下,在风云变幻的行业变革下,日子肯定不如以前舒坦。 上半年的亏损正正敲响了警钟,那么下半年的翻盘、扭亏为盈将会是BBA最重要的课题。 (文:太平洋 汽车 网 曾惠君)编辑推荐阅读: 奔驰花9亿元入股亏损千万的企业 这是什么操作? 股价直线涨停!被大众看上的电池公司什么来头?
新能源产销双百万 全年销量超3000万辆|汽势纵横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后,中国汽车市场热度不减,在“双十一”大促等消费浪潮下,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表现持续向好、超出预期,汽车产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破百万辆。
据中汽协12月11日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9.3万辆和29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和4.1%,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 汽车生产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国内销量为248.8万辆,环比增长5.2%,同比增长24.3%,汽车出口48.2万辆,环比下降1.1%,同比增长46.3%。
前11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增速较1-10月分别提升2和1.7个百分点。 其中,国内销量为量2252.6万辆,同比增长4.7%,汽车出口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
针对12月及全年汽车市场走势,中汽协指出,伴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车展及促销活动持续发力,加之企业最后一月收尾冲刺,预计12月汽车市场将会持续向好,再现年底“翘尾”现象。 汽车产销全年有望创造历史新高,超预期完成全年预测目标。 预计2023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30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600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为4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0万辆左右,出口量为480万辆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2023年汽车市场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二是新能源汽车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明显好于年初预测;三是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2023全年有望达到490万甚至500万辆规模。
双重因素促乘用车两位数增长受年底的翘尾和去年同期低基数双重影响,11月乘用车市场表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0.5万辆和260.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5%和4.7%,同比分别增长25.6%和25.3%。 前11个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44.1万辆和232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和9.3%。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也实现环同比双增长。 11月,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131.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6.9万辆,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14.7%。 从前11个月累计销量来看,传统燃油乘用车C级和D级车同比均呈正增长,B级及以下车型同比呈不同程度下降,销量主力依旧为A级车,累计销量876.9万辆,同比下降0.8%。
高端乘用车方面,11月国产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42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9.3%。 前11个月,国产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403.4万辆,同比增长14.2%。
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直逼六成据中汽协数据统计,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55.6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份额达到59.7%,上升5.4个百分点。
前11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297.8万辆,同比增长23.8%,市场份额为55.8%,上升6.6个百分点。 德系品牌、日系品牌分列2、3位,市占率分别为17.9%和14.5%,美系品牌市场份额为8.8%。
新能源产销首次双双超百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度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场占有率达到34.5%。 其中,国内销量92.9万辆,环比增长11.7%,同比增长33.9%,出口量达到9.7万辆,环比下降21.8%,同比增长1.6%。
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其中,国内销量为721.2万辆,同比增长31.7%,出口量为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受到车型品类丰富、车型价格下探等因素影响,A00级车同比明显下降,同比降幅达到52.7%,其他各级别销量同比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D级车由于同期低基数影响涨幅最大,达2.1倍。 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310.6万辆,同比增长48%。
从价格方面来看,8万及以下的销量同比呈两位数下降,8万以上的销量同比均呈现正增长,其中35万-40万级涨幅最大。 核心市场为15万-20万价格区间,累计销量251.4万辆,同比增长57.1%。
汽车出口稳步增长据中汽协数据统计,11月,汽车出口48.2万辆,环比下降1.1%,同比增长46.3%。 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0.7万辆,环比下降3.3%,同比增长47%;商用车出口7.6万辆,环比增长12.8%,同比增长42.7%。
传统燃油乘用车出口呈现出环同比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出口较10月出现下滑,但较去年同期呈现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11月传统燃油汽车出口38.6万辆,环比增长 5.9%,同比增长64.5%,新能源汽车出口9.7万辆,环比下降21.8%,同比增长1.6%。
前11个月,汽车出口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 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372万辆,同比增长65.1%,商用车出口69.2万辆,同比增长29.8%。 传统燃油汽车出口332万辆,同比增长51.5%;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
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11月纯电动汽车出口8.3万辆,环比下降27.9%,同比下降5.3%;插混汽车出口1.4万辆,环比增长54.6%,同比增长75.9%。 前11个月,纯电动汽车出口100.3万辆,同比增长87.7%;插混汽车出口8.9万辆,同比增长46.2%。
在前十家出口量排名表中,上汽集团稳居榜首,11月整车出口达到10.8万辆,同比增长8.3%,占总出口量的22.4%,奇瑞、吉利分列二三位。 前11个月,上汽集团以97万辆,依旧稳居榜首,比亚迪则以21.6万辆出口量和3.6倍同比增长,成为前十家车企中增速最为迅猛的企业。
2024车市走向各抒己见在中汽协举办的“2024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对2024年车市走向给出多样预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预测,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将通过消费大盘传导到汽车市场,到2030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均潜在增速约2%—3%。
标普全球汽车大中华区汽车分析联合总监陶杲则认为,明年汽车市场是前低后高发展态势。 预计到2030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增长,将从50%上涨到55%,但增速有可能放缓。
上汽集团质量和经济运行部市场与品牌管理总监郝鸿预计,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速为12%,全行业销量将近3000万辆;2024年销量为3100万-3200万辆,同比增长4%—6.7%,其中出口520万-580万辆,同比增长11%-16%,而国产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为12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0%以上。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室主任陈川认为,明年全年销量企稳向上,增长4.4%,将达到2580万辆。 其中,乘用车增速3.2%,商用车增速13%,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冲击40%。
针对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预测研究总监陈丽然、东风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洛川和中国汽研政研咨询中心副主任王薛超则给出高速增长的预期。
崔东树预测,2024年乘用车总体零售2220万辆,较2023年增长3%。 但新能源车增长压力将加大。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预计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新能源乘用车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陈丽然预判,2024年整体汽车市场维持稳定增长,增速10%左右。 燃油汽车国内市场增速持续减低,燃油汽车出口市场稳中有升。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将高速增长,预计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各占50%。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依然高速增长,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海外出口增速减缓。
刘洛川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整个海外销量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将高达53%。 王薛超则认为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其中纯电动和增程式市场占比为65%:35%。
中汽协则通过《2024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预测报告》系统阐述2024年车市走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3100万辆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680万辆左右,商用车销量为42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50万辆左右,出口量为550万辆左右。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预计汽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3000万辆级别的新阶段。
同时,许海东强调,2024年汽车市场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化解,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凝聚市场信心,提振社会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