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候鸟栖息地再次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守护候鸟迁飞

新华社上海7月27日电(记者董雪、陈冬书、张博群、袁敏)继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些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栖身地。记者近期在上海、辽宁和山东走访多个候鸟栖息地,解码世界遗产背后守护候鸟迁飞的故事。

国际化大都市为“候鸟天堂”留白

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最东端,是上海的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在栖息地的生态大堤上远眺,可以看到浅滩与潮沟相间,水鸟或低飞掠过水面,或悠然栖息于草丛之间。如果是初次到来,很难想象寸土寸金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会有这么大一块生态“留白地”。

回溯过往,这里并非一直这样美好平静,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一度挤压了鸟类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钮栋梁告诉记者,保护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从控制互花米草、优化鸟类栖息地和科研监测等方面着手,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并趋于稳定。

保护的成效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数据显示,保护区已记录到鸟类3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十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9种,每年在这里过境、停留的鸟类约100万只次。

在受访者看来,申遗之路也促进了保护区“升级”,科普教育和环境教育功能明显提升。过去两年,保护区连续举办滨海社区观鸟生活节,邀请公民科学调查队伍进入保护区,并建成了鸟类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7月,我们的基地正式开放,以预约形式接待公众,希望以这种直观的科普和展示,帮助公众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基地工作人员吴想名说。

“如何更好地守护好这片湿地,让南来北往的候鸟有更好的栖息环境?如何让市民更好地享受生态保护成果,体验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之美,进一步增强市民共同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我们接下来将重点研究并付出行动。”钮栋梁说。

在飞跃渤海海峡的最近通道护鸟

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距离山东庙岛群岛仅40余公里。这条连接辽宁与山东的空中走廊是候鸟飞跃渤海海峡的最近通道。

记者随船登上蛇岛看到,退潮后的海滩上,2只黄嘴白鹭正在水边嬉戏捕食,黄色的长嘴和飘逸的冠羽格外醒目。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说:“每年5月初,上百只黄嘴白鹭飞临蛇岛,在这里筑巢产卵,繁育后代。目前正是幼鸟练习飞行的时候,它们会在8月中旬左右离开蛇岛,在大连周边的滩涂停留一段时间后一路向南,最终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越冬。”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海禀赋,造就了蛇岛-老铁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了保护蛇岛-老铁山这片万千鸟类钟爱的栖息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片,大连市正在倾城动员。

老铁山地区历史上有捕鸟、贩鸟、食鸟的传统。1980年,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开始护鸟:禁止外来人员进入保护区核心区,护鸟队昼夜巡护,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组织志愿者进行护鸟宣传……如今,这里的偷猎野生鸟类现象逐渐减少,收缴的捕鸟网具数量也在2022年实现清零。

捕鸟的人少了,救鸟的人多了,保护区也成立了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当地市民发现伤病鸟类,总是第一时间给有关部门打电话,将伤病鸟类转送至救助中心。

记者了解到,大连市近三年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蛇岛-老铁山生态修复、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东方宝石”在黄河口野放安家

5月23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朱鹮幼鸟经过22个小时的啄壳,怯生生地探出了头。这是保护区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幼鸟。这一刻,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等了太久。

王安东介绍,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之称。由于环境变化等原因,朱鹮在上世纪一度销声匿迹。

2022年12月,20只朱鹮在王安东的一路护送下,从1300公里外的陕西汉中来到山东东营,与从北戴河朱鹮繁育基地来的10只朱鹮一起在黄河口安了家,开展野化放归科学研究。如今,朱鹮在这里安下家,还诞育了后代。

黄河三角洲位于河海交汇处,拥有完整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今年鸟类迁徙季还未到来,但惊喜已有不少。5月,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副站长张树岩在日常巡护监测中发现,一巢黑脸琵鹭成功自然孵育出2只幼鸟。

“国际上常将黑脸琵鹭作为湿地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此次发现是我们保护区生态环境向好的又一证明。”张树岩说。

近年来,保护区累计投入保护修复资金13.6亿元,连通水系241公里,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5.2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修复湿地超过30万亩。同时,建成科学生态补水体系,近三年补水5.2亿立方米,为鸟类打造理想家园。

“世界遗产是世界公认的生态品牌,是世界公认的共同财富。我们将继续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保护工作,同时以实际的保护成果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王安东说。


候鸟,用一生守护承诺

生命之舞:候鸟的迁徙承诺与守护

每年,当秋风起,天空中便弥漫着神秘的旋律,那是大自然的信使——候鸟们开始他们的长途跋涉。 这是一种生存的艺术,一种对承诺的坚守——迁徙至温暖的避难所,逃避寒冷,寻找丰饶的美食和理想的栖息地。 在中国,两种候鸟类型划分明显:家燕这样的夏候鸟,在春季的繁衍季节活跃于中国的各地,而冬季则南下东南亚;冬候鸟如北极燕鸥,长途迁徙的旅程长达惊人的20,000公里,它们的迁徙线路划出八条壮丽的全球走廊,其中东亚—澳大利亚线(东线)尤为壮观,穿越我国,如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和鸭绿江口湿地,为候鸟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补给站和避风港。

斑尾塍鹬等众多候鸟在这些地区设立了重要的驿站,如白鹤在鄱阳湖过冬,然而,数量的集中也使它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冬季,候鸟们会跨越太行山和吕梁山,经大巴山或华中地区,艰难地翻越崇山峻岭,如江西遂川黄河湿地,成为了中部线路的重要栖息地,大天鹅在三门峡湿地的大量出现,得益于其独特的生态气候和丰富的食物资源,而三门峡、山西运城和山东荣成等地的大天鹅越冬群体规模惊人。

然而,候鸟的迁徙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光污染、城市化进程以及非法捕杀等威胁如暗礁般横亘在它们的航线上。 全球候鸟日的设立,正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些无形困扰的重视。 中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如青海湖的封湖育鱼,不仅保护了珍稀物种,还提升了生态多样性。 杭州水鸟保护区则通过政府与民间力量的联手,开展救助活动和观鸟教育,让公众深入理解候鸟保护的重要性。

志愿者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对自我保护的延伸,更是对候鸟生存权的捍卫。 众多研究文章探讨了全球候鸟保护的课题,从青海湖的黑颈鹤到中越边境的捕鸟活动,再到滨海湿地和长江中下游的水鸟生态,每一片水域和森林都承载着候鸟们的生存希望。

在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候鸟迁徙故事的守护者,让这些生命之舞在我们的地球上持续演绎,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为什么会有世界候鸟日

为什么会有世界候鸟日

季节的更迭中,候鸟们迎着轻风振翅高飞,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 它们跨越山川湖海,舞动翅膀追寻气候的适宜与食物的丰饶。 然而,在这漫漫迁徙路上,许多候鸟却面临着生存的严峻挑战。 为了唤起全球公众对候鸟及其生存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便有了世界候鸟日。

世界候鸟日的设立源于对自然生态的深刻认识与尊重。 从2006年起,每年的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候鸟日。 这不仅是一个提醒人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生灵的节日,更是一个推动全球共同努力、采取行动维护地球家园的日子。

当前,候鸟保护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城市化的推进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导致候鸟的栖息地遭受严重侵蚀。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更是对候鸟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候鸟保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世界候鸟日到来之际,全球各地都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一天,人们会走进公园、河畔等候鸟聚集地,用观察、拍摄等方式,近距离领略这些大自然的精灵的风采。 不仅如此,人们还会通过宣传教育、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世界候鸟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种警示和鞭策。 它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环境的真实状况。 通过关注候鸟的生存状况,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意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关爱环境、减少污染,为候鸟和其他生物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空间。

为了共同守护地球家园,为了未来的世代能继续见证自然的壮丽与和谐,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小事中体现对环境的珍视与保护。 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塑料使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关爱野生动植物。 每一个人都是地球家园的守护者,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创造一个更美好、更繁荣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候鸟,用一生守护承诺

每年秋风乍起之时,候鸟们便开始了一场跨越半球的承诺之旅。 它们遵循着自然的节奏,往返于南北半球,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在中国,夏候鸟如家燕在春季繁殖,冬季则飞往东南亚。 而冬候鸟,如北极燕鸥,它们的长途迁徙路线长达2万公里,穿越东亚—澳大利亚线(东线),途径中国的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和鸭绿江口湿地等关键中转站。 斑尾塍鹬等候鸟在这些湿地歇脚,为接下来的旅程储备能量。 例如,白鹤在鄱阳湖过冬,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对它们至关重要。 迁徙途中,候鸟们还需翻越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如江西遂川黄河湿地,成为中部线路的重要栖息地。 三门峡湿地和大天鹅的数量,得益于其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 然而,候鸟的迁徙并非毫无阻碍。 光污染、城市化以及非法捕杀等问题,对它们构成了威胁。 全球候鸟日的设立,旨在提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中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如青海湖的封湖育鱼,有效保护了珍稀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杭州水鸟保护区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作,进行救助和观鸟教育,增强公众对候鸟保护的认识。 志愿者们在这场保护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努力不仅保护了候鸟,也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众多研究文章探讨了全球候鸟保护的问题,涉及青海湖的黑颈鹤、中越边境的捕鸟活动以及滨海湿地和长江中下游的水鸟生态。 每一片湿地和森林,都是候鸟们生存的希望。 在这个共同生活的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候鸟迁徙的守护者,确保这些生命之旅在地球上继续,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761.html
其他拿地几十年的项目也开始打折卖 已升值超50倍 李嘉诚在京
核心区仅有12%! 深圳三季度超万套住宅计划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