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贷里的那些年轻人 困 以贷养贷陷入恶性循环

信贷

网贷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以贷养贷陷入恶性循环

“困”在网贷里的那些年轻人

本报实习生 张博图

25岁的浙江人林芳大学毕业已有两年,如今还在为大学期间借的网贷发愁——上学期间,林芳每月生活费1200元,平时日常花销还够,但为了和别人一样买漂亮衣服、化妆品以及外出旅游,她在网贷平台上借了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想着利息也不高,按月还应该没问题,就放手借了。”林芳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说,后来到了还款日还不上,她就接着从其他平台借款,以贷还贷,不少网贷平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雪球越滚越大。

“我很想停止这样的生活,但似乎已经无法回头,照现在的工资收入,这些钱我就算每个月不吃不喝来还贷,还清也要三四年。”林芳懊恼道。她不敢告诉家里人,一旦看到陌生号码的来电,就会无比焦虑,这往往意味着催收、警告甚至威胁,有时一天内会收到十几个电话,每天都提心吊胆。

有这样经历的,远不止林芳一人。根据2019年《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近一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在花着“明天的钱”。

以贷养贷

随着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一批网贷平台应运而生。比起银行等传统贷款渠道,网贷平台的门槛更低、放款更快、可贷款额度更高。这些平台为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但因为网贷套路多难清偿、隐私泄露及暴力催收等问题,也让不少年轻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受访专家指出,监管部门正在对网贷乱象进行治理,近期各应用商店应监管要求针对贷款类App展开排查就是一个信号。未来须加快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加强消费者保护,完善个人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使用监管规则,同时也要通过常态化的金融理财教育,帮助年轻人养成健康理性的金融理财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钱不够花去借网贷

在这些画圈的日子里,每个陌生来电都会让林芳“一身冷汗”。这些陌生号码往往是催收电话,如果还不上这期贷款,一天收到十几个都不足为奇。

如今她仍未能还清贷款,也不敢告诉家里人,“怕他们知道后承受不住”。自己每个月几千元的收入几乎全部要用来还网贷,还要“拆东墙补西墙”地借贷才能让自己“收支平衡”。

“每次父母打电话总是很关心我,问我在外打拼钱够不够花,我感觉很对不起他们,现在几乎每天都要依靠药物才能入睡。”林芳说。

和林芳一样,来自江苏的江睿接触网贷,也是起初感觉钱不够花,想先借用一下慢慢还。

上大学时,江睿想买一些电子产品,又不想再问家里要钱,听同学说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消费信贷产品可以借钱,利息不高,可以分多期还款没什么压力。她便在平台注册了信息,第一次借了5000元,分12期还款,后来又借了3000元。

陕西人张保第一次接触网贷,是因报班培训学费不够。

从高校毕业后,张保为了留在西安工作,报名参加了一个号称“包拿证、帮就业”的职业训练营。但学费高达2万元,她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机构老师建议她分期付款。

“老师说可以先学完找到工作上班后再付学费,到时每个月稍微还点钱就行。”张保回忆道。在机构老师的指导下,她下载了一款借贷App并完成注册,后在该平台借了2万元,解决了学费的“燃眉之急”。

让张保没想到的是,自此她就与网贷纠缠不清了,“每月要还2000多元”。

当下,像林芳、江睿、张保这样陷入网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借网贷的年轻人“抱团”组成“负债者联盟”“负债姐妹”等群组,他们中有人是为了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有人是为了创业,有人是为了交房租……

套路太多难以清偿

让年轻人“困”在网贷里的,不止因为自身没有清醒、理性的判断,还有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

对于初入社会、还没有稳定收入与存款的年轻人来说,逾期危机往往一触即发。危机之下,一些还不起网贷的年轻人往往会选择以贷养贷,结果越陷越深,个人信息也不再是隐私,最后可能遭遇暴力催收。

江睿回忆,起初,她还能按时还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逐渐增加,为了填补漏洞,江睿开始不断申请新的贷款,短短一年时间便先后在9个网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余元,陷入了恶性循环。“有一段时间,好像所有平台都知道我很需要钱,会有不同的平台打电话给我推销贷款产品。我就安慰自己,先不想了,能还一个月是一个月。”

“还有平台问我要不要租机,就是租商家的手机去贷款,然后贷款人把钱打给租机的人。”江睿说,这些推销电话通常会着重宣传自己借款容易、下款快,不会提及平台的合规性。到后来,由于借的钱太多、涉及的平台太多,她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借款了,可还款日期逼近,她不得不一次性使用了3个租机平台。

江睿不知道的是,她遇到的租机模式,在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发布的案例中,已被认定为“套路贷”。

张保也还不上钱了,她同样选择以贷养贷,最后催收电话打到家里去了。

因其中1个月没按时还款,网贷平台直接把电话打到她80多岁的外婆那里。“我吓得发抖,连忙跟外婆说这是诈骗电话,从此再也不敢逾期了。”张保说,有了这次经历后,她对逾期被爆通讯录的恐惧愈发强烈,一旦到了还款日前,手上没钱还,她就开始更加疯狂地以贷养贷。她使用了多个网贷平台,从最开始的两三个月一次贷款,到后来一个月一次。

其间,有不少平台极力向她推销网贷额度。“有平台经常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还有多少额度、推广他们的减息福利,有平台会告诉我借款满1万元有福利,以此激励我去继续借贷。”张保说,她还遭遇过“砍头息”,有次某平台宣称能一次性贷款十几万元,却在放款前以“银行卡卡号写错导致冻结”为由,让自己额外支付数千元费用解冻,结果这笔钱交上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张保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也想克制自己借网贷的欲望。她不断地卸掉手机上的网贷平台,可到了还款日,还是狼狈地又装上了。她估计自己欠了20多万元,但她不敢记账,也不敢细想来龙去脉。

来自广东的00后程超有不少外债。为了还钱,他想到自己每次打开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以及乘坐电梯时看到的各种宣称“免手续、低利息”的网贷广告。“临时周转下,有钱就还上应该没什么问题。”抱着这样的想法,程超从多个平台借了网贷。没想到最后钱没按时还上不说,在逾期之日,平台的催债电话竟打到了家里,迫使家人饱受电话轰炸。

电话先是打到了程超的弟弟程飞那里。“他们核实了我弟弟的身份后,就让他来提醒我还款。”程超说,此后程飞每天都会接到四五通催债电话,“一连打了一周,他们一开始让程飞提醒我还钱,后面就开始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了”。

催债的人告诉程飞,如果程超再不还钱就要“采取措施”。最后,还是父母出手“还债”,才叫停了这场闹剧。

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德和衡(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鹏曾代理过此类案件,他认为一些年轻人深陷网贷无法自拔的原因与其缺乏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有关,对于网贷的风险和陷阱认识不足。一旦陷入其中,很容易因无法按时还款而陷入恶性循环,甚至面临法律纠纷和信用危机。

“有的网贷公司会在一些社交平台上,针对用户的留言和搜索记录进行深度分析,找出潜在的需求者。”陈鹏说,有的网贷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那些急需用钱但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人群。这些客户往往包括因各种原因暂时陷入资金困境的个体,如需要应急资金的大学生等。非法网贷公司大多利用客户的心理弱点,通过社交平台、论坛等渠道,以“快速放款”“无抵押”等诱饵吸引他们上钩。

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丽敏指出,导致不少年轻人深陷网贷的另一原因,是一些网贷平台在业务推进过程中的不规范。根据规定,在申请网贷的过程中,放贷机构必须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对借贷产品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但一些网贷平台会利用专业知识不对称,通过设置多样的利率名称,如基础利率、放款利率、罚息利率等来掩盖可能的高利率费用,这种做法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

根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应在相关页面醒目位置充分披露合作机构信息、产品信息、权力责任分配,并揭示合作业务风险,防止用户产生品牌混同的错误判断。

《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也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消费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披露产品和服务信息,包括产品性质、利息、收益、费用、费率、主要风险、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特别是贷款类产品应明确标出年化利率。

“有的网贷平台在宣传时往往以低息或无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通过各种手段变相收取高额利息。”陈鹏说,有的网贷平台还会要求借款人签订除借款合同外的其他合同,如担保合同、服务合同、咨询合同等。这些合同往往与借款合同形成关联,为所谓的借款服务提供担保或咨询,并收取高额的担保费、管理费、服务费、咨询费、手续费、保险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往往使得实际利率远超宣传中的低息水平。

陈鹏还提到,在一些网贷中常常有“砍头息”的现象存在,即借款人在收到贷款后,立即被贷款公司或网贷的业务员扣除一部分费用,这部分费用往往被用作支付各种名义的费用,如介绍费、服务费等。然而,尽管借款人实际收到的金额少于合同约定的金额,但贷款公司仍按照合同约定的全额计算利息,这种做法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砍头息’是一种典型的违规行为,我国法律明确禁止此类行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借款人急需资金,往往不会仔细审查合同条款,这就给了不良网贷平台可乘之机。”陈鹏说。

张保等网贷当事人也坦言,他们借贷的时候只觉得一开始很容易得到钱,并没有留意相关的风险提示。对于利息,在减息福利、会员制的掩盖之下,他们“根本算不清楚”,只能是按照平台的要求来进行月供。

“防止以贷养贷,还是要建立个人信息数据的共享。”陈丽敏认为,应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加强消费者保护,完善个人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使用监管规则,明确大型互联网企业所持有的消费者数据的法律属性和财产权利边界,防止数据垄断和超额利润的不当获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并以此为切入点,完善信贷市场准入、运营监管体系,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健全行业风险防控机制,积极为年轻人提供定制化、规范化、安全放心、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让真正有需求的年轻人更便利地得到金融支持,有尊严也有能力进行贷款消费。

采访最后,记者了解到,程超在家人帮忙还债后没有再碰过网贷;张保目前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她决定5年内把借款还清;江睿也决定不再借网贷,开始合理规划还款。

这些年轻人经历网贷后再谈感触,深觉:如果没有还款能力,永远不要步入那个“开端”;如果选择网贷,一定要擦亮眼睛。(文中深陷网贷的年轻人均为化名)

(法治日报)


困在消费贷里的年轻人生活中越失落消费上越失控

陷入消费贷款的年轻人

2021年1月11日签发980号《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26岁的小英终于想通了自己所有的债务:22万元。

这是一笔糊涂账。 小英还不明白,没有明显的大额消费,为什么会欠这么多钱。 从2020年12月开始,她停止还贷,贷款接二连三逾期,随之而来的是每天不下20个电话的轰炸。 对她的一个小时的采访被讨债电话连续打断了四次。 “如果我不还钱,我就只能去找你家了,”一家名为玖富万卡的贷款平台崇小英说。

小英的经历是年轻人借贷消费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70后、80后的压力来自房贷、车贷,那么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则背负着消费贷款。 “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目前,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格局”。 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提到,在18~29岁的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费信贷。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逾期半年的信贷总额已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以上;在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占了近一半。

在过去的几年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在迅速改变。 无论校园贷、租房贷、培训贷、美容贷、网购、游戏充值、直播打赏,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都衍生出了相应的借贷消费模式。 “在新金融技术的帮助下,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其中一些过度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和借钱。 这不仅是一种经济和金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和人口现象,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看来,年轻人通过借贷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现状令人担忧。

在这个“触手可及”的时代,借款人设计陷阱,暴力催收,出借人以贷养贷,恶意逃废债务,导致乱象丛生。 这种风险不仅存在于金融机构,也存在于每个家庭的周围。

“精致贫穷”一代

“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从小一起成长的工具和娱乐生活方式。 因此,年轻人对各种形式的触网接受度较高,同时具有前卫、新潮、求新的消费意识”。 《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提到信贷产品在年轻人中的渗透率为86.6%,其中有实质性负债的人占年轻人总数的44.5%。

2017年毕业前夕,小英第一次接触到信用贷款。 当时校园贷比较流行,很多网贷公司都雇佣学生在学校发传单。 “有个阶段性的活动,注册送水果,我就冲水果去了。 结果他们当场给了我一万块的名额”。 这笔钱很快就会派上用场。 她听说很多白领都会去健身房,所以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办张健身卡。 当时她的月工资刚2000多,但是想办的健身卡要5000多,于是想到了分期乐。 “借了5000元,分36期,一共还了六七千元”。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支付方式的创新、网络借贷的宽松,小英的购物欲望迅速膨胀。 她第一个月的工资还完之后,剩下的用来买化妆品和包包,分期乐的剩余金额很快就转化成了购物订单。 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小英收支平衡被打破。 “我觉得我是一个社会人。 我邀请人们在家吃饭。 我很奢侈,但手里没多少钱。 ”毕业第二年,小英的债务累积到14万,没钱买票回家过年。 “机票600多元,我觉得太贵了。 火车一天一夜,400多块钱,还是信用卡”。

“你在生活中失去的越多,你在消费中就越失控。这

最大的开销是在美容院。 2019年元旦过后不久,李启元在购物时收到了一张按摩体验券。 在工作人员的话影响下,当天他花了1280元买了一张体验卡。 半年后,他沉迷于这家店的按摩、面部护理等项目,疯狂地砸下2万元。

美好生活的背后是赤字。 2013年,李启元从北京的一所大学辍学,随后搬到了南昌、成都、重庆和北京。 他做过炸鸡店的店员,顺丰快递的日工,医院的药检员,废品处理厂的保安,酒店服务员。 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管家。 现在失业快一年了,负债近10万,欠了很多银行的钱,比如支付宝花呗和借呗,白条和金条,美团生活费,微博借钱,网络钱花,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

“为什么人们必须向信贷公司借钱或用信用卡购物,而不管他们的还款能力?这不仅仅是表面的虚荣心在作祟,而是人们在困境中努力证明自己的一种心理,证明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证明自己并不落后,证明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日本作家斋藤茂夫的《中国新闻周刊》一书,把那些在泡沫经济时代不再为温饱发愁,但仍陷入贫穷和债务状态的日本人,描述为“吃饱了撑着的穷人”。

“日常生活平淡无奇,有时间就想花。 借钱来得太容易,花钱变得肆无忌惮。 ”李远很难算出他一个月花了多少钱。 相比之下,他说父母“根本不花钱”:“他们一天挣100多块钱,凌晨3点去批发市场进货,晚上5、6点回家,日复一日,几十年如一日。 我小时候也曾经跟着他们,但心里其实很讨厌这种生活。 ”

不同于长辈的精打细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精致穷”的消费理念。 “一个是你得花多少钱买,一个是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这是一种根本性的代际差异。 ”网友刘翔认为。 他对豆瓣集团“债务人联盟”2020年11月的1105条帖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超前消费”和“网贷”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镇对《饱食穷民》分析发现,新增消费群体主要在

轻人,而年轻一代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自主的品格,养成了对家庭的较大依赖,当缺乏资金时,很容易转向短时内即可获得的消费贷。

偶尔李歧远也会感到厌倦。 《奇葩说》选手詹青云的一段话曾令他困扰:“我们表面上过着自己喜欢的光鲜亮丽的生活,靠透支未来借贷消费分期付款的方式,维系着表面上的精致。 可是我们每一天早上醒来,头脑中带着一串串的数字焦虑地醒来,我们真的有感觉到开心吗?”

套路贷盯上年轻人

对于年轻人而言,无论在校求学、培训还是毕业后求职、租房,不同消费场景交织成一张大网。 不少商家或平台主动设置借贷消费陷阱,稍有不慎就容易踩坑。

大二学生小美喜欢动漫,2019年11月,她在B站看到一则原画课程广告,许诺学成后给学员提供平台接单赚钱。 小美为之吸引,贷款万元报名,不久之后陷入维权困局。

课程提供者为湖南潭州教育。 各大社交平台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广告——“一个小白的风光摄影修行,学配音、用你的声音做副业,或者零基础教学绘画、播音、配音”。 “这几年二次元文化兴起,他们抓住的就是那些喜欢动画、对配音好奇的年轻人。 ”一位潭州教育维权群的管理员向《中国新闻周刊》总结了她所了解的课程套路:前期虚假宣传,承诺高薪兼职;当学生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以优惠名额有限为由,诱导学员贷款缴费。 课程价格大多过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一旦课程受到质疑,机构将设置重重障碍,阻止学员退款。

“原价9000多元,现在报名减2000元,名额有限,只限前五。 ”听完公开课的第二天,小美在潭州教育工作人员引导下开通了京东白条。 “收入填7000元~8000元,学历在学信网上注册一个账号,然后截图上传就行。 ”工作人员告诉她,“填资料时多包装下自己,可以申请到更高的额度。 ”

2020年大学刚毕业的李旦,则掉入了蛋壳公寓的“租金贷陷阱”。 蛋壳采用长租公寓“高收低租”的模式——高价从房东处收房,再低价出租给租客,出租时利用租金贷获取现金流。 与租客签合同的时候,蛋壳会向租客提供较为便宜的年付价格;倘若租客囊中羞涩,则可以选择与蛋壳合作的金融机构,申请每月分期付款。

李旦在北京市海淀区北沙滩租了一间26平方米的主卧。 “租房时本来说好了押一付一,最后签合同才得知要贷款。 我不了解租金贷,只是听说容易出问题,所以不大愿意接受。 ”蛋壳公寓管家向他解释,租金贷是公司对毕业生首推的方式,价格更加优惠,并提供了他人的借贷合同供参考。 当时李旦已从借住的同学那搬离,仓促之下同意了租金贷方案——将2万多元租金分成12期,按月给微众银行还款。

后面的故事众所周知,2020年11月蛋壳公寓暴雷了,全国各地租客都面临被房东扫地出门的困境,李旦也不例外。 11月21日,李旦的房东贴条要求他限期搬离,11月29日,李旦去蛋壳总部维权未果,第二天上班时卧室门锁被房东换掉。 各地租客的维权,在一起意外事件后,出现了转折点。 12月3日,广州一名租客坠楼身亡,次日微众银行发布新方案称,蛋壳租金贷客户退租后不继续还贷,可结清贷款。 12月12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李旦已申请剩余贷款免息延期,不过他和房东的对抗仍在继续。

维权难是掉入借贷消费陷阱者面临的共同困境。 有律师提到,无论租金贷还是培训贷,流程上通常没有问题,难以通过法律维权。 2020年9月,刚上大学的小媛瞒着家里办理了潭州教育的课程贷款。 签约几个小时后,她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意外发现针对潭州教育的投诉逾5000条,于是当天便提出解约退款申请。 此后,她和潭州教育谈判三个月未果,无奈之下发微博求助。 12月2日,央视财经采访了她并曝光了潭州教育前述问题,潭州教育这才同意全额退款。

在网贷里的那些年轻人 以贷养贷陷入恶性循环

潭州教育的问题并非个案。 “高额的培训费用下,为了让消费者掏腰包,培训机构往往诱导学员用分期交费来降低报名门槛,并混淆概念,掩盖贷款实质”。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提到,近期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陆续出现因经营不善而停业关门情况,涉及消费者众多,类似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果说潭州教育、蛋壳公寓等是基于真实消费场景的过度诱导,而有些虚构消费场景、以骗贷为意图的借贷,则滑入套路贷的违法境地。

招工美容贷通过延长犯罪链条转嫁风险,但并非新手段,而是传统美容贷的变种。 美容贷市场开启于2014年,与整容行业相伴相生。 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2014年刚起步的中国整容手术业市场规模大约4000亿元,到2019年扩大至达8000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整容市场。 高昂的整形费用下,美容贷于是应运而生。 高峰时期,全国提供美容贷的平台多达上千家。

“所谓美容贷,借款平台是直接把钱打到医院而非我的账户上的。 医院收手术费,中介拿提成,放贷平台赚利息。 ”刚上大学的李梦溪因为割双眼皮和做隆鼻手术,负债6.4万元。 和其他消费场景类似,她在美容院也遇到了诱导贷款环节。 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成功贷到款,工作人员让她隐瞒学生身份,填写了虚假的工作和收入信息。 手术费4.6万元,李梦溪分24期贷款,本息一共6.4万元,年利率18%左右。

陈鹏

各地因为套路贷酿成的惨案屡见不鲜。 2020年12月公安部披露的全国首例纯线上套路贷涉黑案中,以王某焘为首的犯罪组织通过“借新还旧”“以贷还贷”恶意垒高债务,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以近2亿元的投入获利28亿余元,尚有未收回的非法债务约98亿余元。 为了提升回款率,该团伙先后与24家催收公司签订合同,将部分逾期债务外包,采用电话侮辱、威胁,发送PS裸照等手段进行催收。 47.5万名受害者中,四川成都吴某因无力偿还,与丈夫二人烧炭自杀;青海西宁江某蕊因不堪轮番催收的精神折磨,悬梁自尽。

深渊凝视

不久前,京东金融因为一则借贷广告视频被骂上热搜。 广告中,一位农民工打扮人士因为母亲晕机要求换座,空姐向其推荐升舱服务。 后排的男士替他解围,方法是帮他申请15万元的京东金条借款额度。

这类广告并非京东金融首创。 “微博借钱”广告中,一对中年男女去酒店开房,男人付款时发现余额不足,灵机一动开通了微博备用金。 “360借条”广告中,一位衣衫褴褛、身材矮小的男子提着五花肉称,会让空姐过上好日子;空姐表示怀疑,让男子当场开通360借条,见其获批15万元额度后欣然应允。 “趁年轻,想花就花,大不了分期还嘛。 ”在蚂蚁花呗的系列广告中,情侣借钱买家具,“社畜”借钱请吃饭,学生借钱环球旅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此类广告呈现的价值观扭曲,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 “我们总在提倡普惠金融,但是普惠到一定程度后,变成了诱导过度消费,也是一个问题”。 黄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资金供给方尝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适应了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服务了更多的人群,是一个积极的进步;然而资金供给并非简单的商业行为,还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一方面相关平台考虑不足。

消费贷,通常指剔除房贷、车贷的银行消费贷,再加上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现金贷和消费分期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自2012年逐步启动,2015年起呈现爆发式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我国个人整体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18.95万亿升至2019年的43.97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3.42%。

根据柳相对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11月发帖的统计,有362人提及负债原因和金额,总负债1.3454亿元。 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因超前消费和游戏氪金而负债者,一共158人,总负债2718万元,平均每人负债近17万元。 “各平台大水漫灌式地把钱借出去,最后再暴力催收回来。 对于没有做好信用消费准备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灾难。 ”柳相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许多年轻人图一时之快,殊不知借钱只是开始而非完成,会有无穷后患”。 据黄震了解,目前网贷平台在经营推广上普遍存在一些潜规则:一是捆绑销售或场景嵌入式销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借贷;二是掠夺性贷款,在低利息宣传下,利用信用评估费、服务费、手续费等名目虚增费用,并收取较高的违约罚息和滞纳金。 “在强监管背景下,持牌金融机构有所收敛,然而没有牌照的小贷公司仍然有合规管理上的问题。 ”黄震指出。

一名“你我贷”平台前雇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比商业银行更高,而选择向小贷公司借贷的人往往资质也不够好;在此背景下,小贷公司往往需要通过高利率来覆盖高成本和高风险。

“这是一个凝视着你的深渊”,“负债者联盟”的一个组员撰文称。 按照规则,只要用户按时还款,系统会鼓励其借更多的钱。 如果无法一次性还款,系统还会贴心地提供分期还款服务。 这种分期还款会进一步麻痹借款者的判断,误以为还款轻松。 然而手续费、分期服务费以及变相利滚利的层层加码,很容易将缺乏自制力的借贷者拖向深渊。

以贷养贷和负债互为因果,是一个无法走出的迷宫。 “以前信用卡有免息期,以贷养贷或许还能转得过来。 现在各种消费贷没有免息期,窟窿会越来越大,肯定转不下去,甚至走向崩溃。 ”黄震说。

汤隆今年28岁,因为过度消费,最高时欠贷逾8万元,曾持续多年深陷网贷泥潭。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了以贷养贷的操作逻辑:“一个平台还款后会恢复一定额度,比如还了1000元,扣除利息,再返你800元额度,你再用这800额度去还其他平台。 如此进行下去,总额度不断下降,需要你不断开拓新的平台。 ”

“规则很复杂,借贷很方便,让你觉得很无害。 ”汤隆说,“倒贷款”的过程中他形成一种错觉:“好不容易拿到钱以后,会以为是自己辛苦所得,不用还了一样。 有了钱,为什么还要去上班?”

刚毕业那年,小颖在分期乐的1万元额度很快用完。 为免逾期,她陆续办理了几张银行卡,额度累加到3万元,并开始以贷养贷。 小颖接触的借贷平台一度累积到二十余个,其中不少如今已倒闭。 “到后期慌不择路,就不会去计较利息高低了,哪个平台放款就贷哪个。 ”最危急的时候,她发现连300多元也还不上了,着急之下以1000元的价格转卖了手机,并冒险借了“714高炮”。

“高炮”是负债者的行话,意指期限为7天或14天、包含高额“砍头息”和逾期费用的网贷。 “比如借2000,实际到手1500,七天后需还2500。 逾期一个月,逾期费用有可能高达5000。 ”同样碰过“高炮”的汤隆说。 到这一步,负债者已接近山穷水尽,无款可贷。

2019年2月,西安一名21岁的女演员从17楼跳下。 她的父亲收拾遗物时看到账单,才知道女儿独自还了三年网贷,死前仍欠十几万元贷款。 2019年8月,南京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样选择跳楼自尽。 此前的一年时间里,他在10家持牌金融机构贷款36次,累计获得贷款7.2万余元。 在其去世后的数天时间里,家人仍不断收到催收电话。 “我们希望他是最后一个因为校园贷死亡的孩子。 ”他的爷爷向媒体哭诉。 2020年10月,一对大学生情侣在南京实习期间烧炭自杀,警方调查发现,二人均出自甘肃白银贫困家庭,生前牵涉网贷纠纷……检索发现,年轻人因为过度举债而轻生的悲剧,近年来不断在各地上演。

高利贷、套路贷、校园贷、“高炮”、砍头息、暴力催收……过去几年暴露出的种种乱象,让网贷的行业形象和口碑一落千丈。 受访的你我贷前雇员并未否认前述乱象,不过他认为这些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贷款公司:“供需两端不是完全割裂的。 在需求端,就有一批专门‘撸口子’的人。 他们多是信用黑户,一个人可能会借几十上百家,专门研究如何能够不还平台贷款,这直接导致了暴力催收和平台坏账率的高升。 ”

上岸有多难

“对我来说,花钱是孤独的,还钱也是孤独的,有一种深深的空虚感。 ”李歧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次面临逾期危机,他四处筹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然后一旦危机暂时解除,他又会恢复平日的消费习惯。 如今面临贷款全面逾期,遭遇“社会性死亡”的他反倒释然,坦言自己暂时放弃了还款。

同样放弃还贷的许守成,经历和李歧远极为相似。 2015年大学毕业至今,他断续干过8份工作,月薪3000元左右,累计失业时间长达三年。 “我没网赌,没做过投资,纯个人超前消费。 ”加微信后,许守成不等提问便开始自言自语:“住的自如房子,月租1500元。 每天点外卖,从不看价格,什么吃着爽吃哪个,每餐三四十,一天两餐,经常吃夜宵。 算下来,一个月吃住5000元左右,三年下来就是18万元。 ”经年累月,如今许守成负债金额高达41万元。

2018年,因为一笔逾期贷款,催收人员把电话打给了小颖妈妈。 “我妈也没有钱,给了我两万多,以为我周转开了。 ”小颖并未坦白真实负债金额。 为了还债,隔年7月,她辞职从老家大连来到上海。 在上海,小颖白天上班,晚上接单熬夜代写论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收入所得几乎都用来还贷。 2019年末,小颖接近收支平衡,未料家庭突生变故。 “我妈因为帮我还钱,收支乱了,也去贷了款。 我把不多的积蓄一股脑儿给她,还是不够,于是重新借贷。 ”母女二人于是陷入循环借贷的怪圈。

目睹了组内前述种种乱象,柳相强调上岸没有捷径可走,上岸其实不难,关键在于戒断“花钱的瘾”,抵挡住来自网贷平台的种种诱惑。

难以克制的游戏瘾,将海莹的男友一次次拽回债务泥潭。 “我们刚在一起的一年多,他往‘梦幻西游’里充值了二十万元左右,一直是用信用卡和网贷。 后来他爸妈帮他还了十万元左右,半年以后,有一次偶然登上他的支付宝,发现他仍在持续不断往里充钱,陆续又充了二三十万元。 ”海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男友其实生活很节省,唯独痴迷于在游戏世界称霸一方的快感。 后来在她要求下,男友以两万多元的价格将游戏账号转卖。

为了打破负债怪圈,2020年10月,小颖母亲来到上海,和女儿分享了自己的还贷经验——停止以贷养贷,转而采取“攒够一家还一家”的方式。 “现在她还在还款,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 在母亲鼓励下,小颖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债务,并从12月起暂停所有网贷还款,全力以赴还信用卡。 “我现在月薪8000多元,每个月拿出6000多元还债,留2000元来生活。 这样算下来,还清所有债务差不多要3年。 ”为了断瘾,她解绑了所有网购平台的银行卡,要求自己从此只花现金。

对于每个月生活费只有1500元的大学生李梦溪来说,6.4万元的美容贷是一笔巨款,分成24期后,每月还款金额为2600多元。 她需要做家教兼职,周末还有不定时的课程,疲于奔命。 李梦溪小心翼翼地克制着自己的消费欲望,化妆品只用眉笔、口红、隔离霜和定妆粉,洗面奶换成3元多一瓶的美肤宝,买衣服只上拼多多,“今年冬天就买了两条裤子,十几块钱一条”。

她将自己的负债经历写在网上,有网友被她打动,私信表示愿意帮忙还款,然而她谢绝了。 半年过去,李梦溪已还元,还差5万多元,她打算趁寒假出去打工。 “我还是想走那条看起来最辛苦、其实是最踏实的路,一点点攒钱。 ”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负债者均为化名)

相关问答:分期乐1万2千分六期的利息是多少?

分期乐1万2千分六期的利息是多少这个得根据你分期的利率来计算利息的,你没有说明分期利率那么没有办法帮你计算具体利息多少钱希望能帮助到你。

以贷养贷后负债累累,被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该如何“上岸”?

一、做好账目记录

想上岸,只能停止贷款,把你的钱算一下,你的资产跟你的欠债能否成正比,若是成正比,就赶紧清账,若是不能成正比,就想办法赚钱!

困

去买一个本子把所有的账目都记清楚了,自己每月赚多少,能还多少,心里也要有个数!

什么衣服,鞋,也都不用买了,家里买袋面,买袋米能吃饱饭就行,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要为还款而活,什么时候还完,什么时候吃肉,懂不!

二、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我一直认为欠钱不怕,就怕你不想还,罗永浩欠得多不多,人家不也还上了吗?我认识一个快递小哥,早上出早市儿,白天送快递,晚上做代驾,用了三年时间,买了门市,买了住房,你说如果你也能如此努力,欠的债还是事儿吗?

又怕累,还想过好日子,那就别想了,你也不是王思聪,有个爹妈能给你扛事儿,所以,靠自己吧,努力赚钱吧,贷款到此为止,未来的日子就是还款,还款,在还款,还光为止!

三、寻求帮助

自己若是扛不住了,那就把这事儿跟父母说说,跟妻子说说,人多力量大,看看能不能帮你把这事儿给处理了,我家弟弟当年就是欠了好多钱,倒来倒去的,坑越来越大,最后自己填不上了,求助二舅,二舅给拿了十万块钱给补的坑,后来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把二舅的钱还上了,至少欠家里人的没啥别的费用啊,十万就是十万,多少年都是十万!

最后:这事儿一定要到此为止,不可以继续在贷款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真就像我开头说的,白面,大米饿不死就好,如今年轻人都爱提前消费,这是错误的消费观,要改变,老人常说,留过河钱,留过河钱,知道啥意思不?遇事儿有钱,能救命,你们可好,自己忘里跳!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网贷纠纷,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的年轻人,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晓得各种网贷,有的人可以做到不逾期有控制的去看待网络贷款的问题,但是有的人却在没有什么经济条件的情况下控制不住自己,使自己深陷网贷的深渊里无法自拔,一旦到期了还不上之前的贷款,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逾期,首先就会想到“拆东墙补西墙”,以贷养贷,最后像滚雪球一样,这个坑越来越大,甚至自己心里承受不了精神的折磨走极端。 再加上网贷平台的各种暴力催收,给这些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的人承受不住而选择了轻生,而有些人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而生活着,最终导致了一幕接一幕惨剧。

微信微粒贷相信很多人都用过。 陷入的意思,就是频繁的使用借呗。 要借钱就是因为缺钱,缺钱的原因就很多了,尤其是刚出学校的大学生,我那个时候父母给5000我就出来闯了,现在5000?抱歉,在上海租房前期都要4500,吃什么?当然,收入不高只是一部分原因,频繁使用的话肯定涉及到个人本身的控制力问题,女孩想分期买手机,男孩想借钱给女孩买礼物,都是很常见的例子。 缺钱,自制力又差,找银行贷款,呵呵,没车没房,平时又不注重征信培养在银行碰了一鼻子灰就去找网贷这种“零门槛”的了,借的越多,越把持不住自己。 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而且网贷好下款,申请简单,因此很多人陷进去一发不可收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贷养贷惹的祸,越养欠的就越多,导致了无法还款,又有利息的添加,所以导致了很多人没办法正常的还款的愿意,所以很多年轻人,还是要多多理性消费,不要贪得一时,毁了一世啊,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固定自己的收入,才能够正常的生活,不然只要出现了还不起的现象,估计都会奔溃的吧,还会影响到家里的人,趁早结束吧。 无论是网贷还是信用卡,提前消费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量力而行,不要把自己调入负债的深渊。 而且对于个人征信而言如果你失去了个人征信,那么你在社会中会很难立足,因为个人的征信就是你在社会生活中的第二张身份证,所以请珍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8691.html
大爆冷!郑钦文1
4种原因易致胫骨疼痛 能继续跑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