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春 专家 需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 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

近日一则“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的消息,让人口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据多位专家预测,今年出生人口数应该会有一些向上的波动。

不少网友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女性职业发展压力、教育资源紧张等深层次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生育率持续走低。对此,有专家指出,需从多方面着手提振生育信心,生育政策除了要解决“不敢生、不想生”的问题,还要重视“不能生”的问题。

人口总数连降两年,今年能否迎拐点?

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持续走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连续两年负增长。

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为6.39‰,连续第七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受政策激励、疫后生育意愿反弹和生肖龙年影响,有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可能稍缓和。育娲人口近日发布《中国人口形势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具体来看,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政府为鼓励生育而出台的相关措施效果逐渐显现;二是疫情结束之后,不少家庭选择在2024年实现生育愿望;三是对特定年份的文化偏好,龙年带来“龙宝”热。

这一预计中的“小阳春”现象,无疑给近年来低迷的生育率增添一抹亮色。中国人口总数会否持续回升?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表示,从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看,“处于长期趋势性的人口负增长已是定局,但不排除在若干年份中会出现一些波动。”他认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反弹,这一点可以从2023年我国结婚人数的增长上看出来。”每年的结婚人数是第二年出生人口数量有效的参考指标。据民政部统计,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较上一年增长12.36%。

任远同时表示,考虑到当前我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仍在增长,因此2024年总人口数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也在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我国人口出生数应该会有一些向上的波动,但是要突破1000万的出生人口的量仍然是有难度的。”短暂的生育反弹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仍需要不断提振生育信心。

政企接力“出招”鼓励生育

现在的年轻人,为啥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随着二胎、三胎政策陆续放开,生育话题成为社会关注度高的焦点。记者采访多名网友发现,不少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会产生“犹豫不决、望而却步”甚至“想生又不敢生”的矛盾心理,其根源在于生育、养育、教育等各环节涉及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以及住房、教育、就业等压力。

事实上,自2021年5月“三胎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为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和企业层面的行动一直未停止。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推出20项具体措施落实生育支持政策,要求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了鼓励生育,各地政府也纷纷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包括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保障女性就业权益、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增设男性“陪产假”等。

除了各级政府,不少企业也加入到鼓励生育的队伍中来。据记者统计,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知名企业发布鼓励员工生育的举措。其中,包括携程集团、去哪儿、三七互娱、名创优品、绿城集团、大北农、侨银股份等多家公司。

“生孩子真发钱。”记者采访获悉,7月1日,携程公布生育补贴1周年成果:截至2024年6月30日,符合领取政策的员工共计541人,生育子女数量550人,其中含9对双胞胎,按照每生1孩补贴5万的政策,550位“程二代”新生儿将“喜提”2750万元的生育补贴现金,这笔钱会从今年起发放到孩子满5周岁。经初步测算,携程计划未来投入10亿元生育补贴,用于激励员工生育。

今年6月,三七互娱发布了“新生代计划”,计划拿出超千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在职员工提供生育福利,打造“生育友好型”企业。具体来看,这笔预算将为司龄满2年的正式在职员工提供每胎2万元的资助支持,以减轻大家在生育方面的压力。对于“同胎多孩”的情况,每多一个孩子,基金的金额将增加1万元,以此类推。累计叠加的方式,能够让多孩家庭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切实缓解抚养的经济负担。值得注意的是,这笔基金不仅惠及女性员工,男性员工同样也能享受。

生育政策还应重视“不能生”的问题

人口是一个复杂系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全社会的多个方面。除了“不想生”“不敢生”之外,高龄生育困难、不孕不育等导致的“不能生”亦是现阶段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前我国的不孕不育率达到了12%-18%,说明有相当数量家庭的生育意愿无法得到满足。”任远指出:“特别是随着育龄妇女的平均年龄提高,以及大龄妇女怀孕生育比例的提高,不孕不育、及如何安全生育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想生娃却怀不上,成为不少育龄家庭的困扰。如何解决“不能生”的问题?任远建议:“我们的卫生和健康政策需要加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提升辅助生殖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水平,从而满足大龄人口的生育需求。”

据了解,辅助生殖是通过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技术,让患不孕不育症或有家族遗传病的夫妇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儿,能有效解决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不能生”的困扰。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大多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曾经纷繁不一、“鱼龙混杂”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让患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规范整合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是医保政策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7月1日起,北京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正式纳入北京市医保,打响了辅助生殖迈入医保的“第一枪”。

随后,部分地方探索强化社保、医保(含生育保险)保障作用,内蒙古、广西、甘肃等4省份按程序分别将8项、9项、12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2024年7月1日起,江苏宣布将“胚胎培养”等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椎管内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只有准确把握人口形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口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任远表示:针对“不想生”的思想观念,需要构造更加幸福和繁荣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带动以生命和情感为基础的生育文化建设,并因此提高人们对生育孩子的动机和意愿;针对“不敢生”的行为决策,需要通过完善生育配套的社会政策,来减少对生育的经济限制、社会限制和制度限制,提高家庭生活福祉,形成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针对“不能生”的生育实现,需要通过生育力的保存和支持,帮助女性和男性实现未能满足的怀孕和生育,以及实现高质量的怀孕和生育。


郑州19条重磅救市:取消认房又认贷!专家:提振全国购房信心

《通知》部分内容。 截自 《通知》原文

华夏时报记者 苗诗雨 李未来 北京报道

3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19条措施。 成为2022年目前为止救市力度最大的城市。

《通知》从合理住房需求、改善住房市场供给、信贷融资支持等多方面放松,并且明确取消对于改善型住房需求群体的“认房又认贷”。 (认房又认贷:以前有过房贷或买过房,再次买房就算二套。 )

中指研究院郑州分院总经理梁波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对于销售端促进郑州楼市成交,修复市场预期具有较大提振作用,对于土地端与企业端,有利于纾解房企经营压力,提高拿地积极性,促进郑州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救市力度大

除了常规的人才购房和外来务工人员购房之外,此次《通知》提到的合理住房需求还包含了保障大学生在郑安居以及满足居家养老需求。

保障大学生在郑安居的内容包括,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专科毕业生(技工院校高级工)在郑创业就业的,符合条件的可购买共有产权住房,购买商品住房的按照政策给予购房补贴。 对在郑创业就业大学生购房前,符合条件的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对租住市场化租赁住房的可给予一定面积补贴,优惠期限为3年。

据悉,在为“专科毕业生(技工院校高级工)购买住房给予补贴”这一政策上,郑州属于少数提供购房补贴的二线城市。

居家养老需求中写道,子女、近亲属在郑工作、生活的,鼓励老年人来郑投亲养老;允许其投靠家庭新购一套住房。

梁波涛向《华夏时报》记者解读道,郑州作为限购城市,限购区域包括市内八区、港区、新郑市、荥阳市、中牟县。 本市户口家庭可购两套住宅,单身可购一套,外市户口,可购一套。 这就意味着,“此规定实为降低郑州市限购门槛,以家庭为单位,外市户口满足来郑投亲养老可买二套,本市户口来郑投亲养老满足可买三套。 ”梁波涛讲道。

而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改善型住房群体,《通知》更是明确,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梁波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消费端,郑州房贷利率主流为5.88%,普遍高于沿海及部分一、二线主流城市,购房成本较高,降低房贷利率对于进一步促进购房者需求,具有积极作用;过去郑州执行首套房认定标准为认购认贷,此次调整为还清贷款后也可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可极大的节省买房成本。

此外,《通知》还表示将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管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便利交易、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管控方面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得在郑州市域内组织新的团购住房、定向开发住房行为。

去化周期21.9个月

首个取消认房又认贷,为何郑州市会在“小阳春”即将到来之际发布如此重磅的《通知》?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与2021年下半年市场成交低迷和本土房企承压有关。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小嫱向《华夏时报》等多家媒体表示,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月,郑州新房成交6686套,较12月环比下降30.7%;二手房成交3561套,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18.1%。 “该政策对于郑州来说必要性十足。 ”王小嫱讲道。

《华夏时报》记者整合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后也发现,传统旺季的失约,也让郑州市的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有所延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百城房价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郑州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1488万m²,去化周期21.9个月。

易居克而瑞·河南区域发布的2022年1月月度报告显示,1月份主城区商品住宅供应37.56万m²,成交量36.32万m²,存量为1225.87万m²,去化周期为22.3个月,去化周期拉长;环郑区域商品住宅供应41.78万m²,成交量31.95万m²,存量1697.17万m²,去化周期达到了45.7个月。

据悉,受到市场的系列冲击影响,郑州多家本土房企也显著承压,在2022年新春传出“裁员、放假、降薪”等消息。

而结合此次《通知》发布的内容来看,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在郑州市去年遭受了疫情和水灾的双重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和企业也遭遇了较大的压力,郑十九条的出台有助于全面稳定市场、促进合理需求入市以及保障企业现金流稳定。 其中关于合理购房需求的界定和支持方式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小阳春”信心进一步提振

实际上,近期多地降低首付、放贷周期缩短、房贷利率下调的消息频出,郑州市作为首个发文取消“认房又认贷”的城市,专家们也较为一致的认为,郑州率先打响的“救市”第一枪也将提振其他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信心。

王小嫱表示,虽然近期很多城市报道降首付,降房贷利率,但并没有正式发文,郑州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发文政策放松的城市,对行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后续城市跟进的可能性大。 恰逢小阳春来临,郑州本次政策对全国市场的购房信心有进一步提振。

潘浩也表示,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此次郑十九条对其他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 从年初开始的各城市楼市政策密集发布,正在从中低能级城市向中高能级城市过度,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也处于筑底的过程中。 预计楼市“小阳春”将有条件在多地出现。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也获悉,郑州市分别为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也已落实二手房差额税新政,即个人转让非满五唯一的住宅,可选择按核税价的1%征收个人所得税,或按差额20%征收个人所得税。 换言之,若100万元购入的房子拟以150万元价格出售,此前需缴纳10万元差额税,此政策落地后可按1.5万元税额缴纳。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可“不选”需满足一定条件。 无法提供完整房屋原值、有关合理费用凭证的可按1%核税价缴纳,但若能提供则需按20%。 至于是否可以提供原值票据,由业主自己选择并做出承诺,先选择税率再办理手续。

对此,郑州贝壳研究院院长丁赞认为,让业主自己选择并做出承诺,先选择税率再办理手续,这标志着执行了7年的20%差额税开始取消,叠加近期二手房利率不断下调,放款周期不断缩减等多重利好,二手房市场全面松绑,迎来快速的发展,同时市场上改善置业需求将被极大激发,市场热度传导至新房市场,带动整个行业的回暖。

原标题:郑州19条重磅救市:取消认房又认贷!差额20%个税可“不选” 专家:提振全国购房信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8929.html
成绩单 车圈BOSS直播 魏建军涨粉最快 李斌掌握技巧最多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