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 走向世界 25亿砸给华为!赛力斯准备带

摘要 :出海、成长为世界级豪车的想象空间(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撰文|张银银&编辑|欣欣然

有些事情想起来挺神奇的,很多朋友大概不知道,问界这个商标此前是华为的,不是赛力斯的。赛力斯卖了2、3年“不属于自己的车”。

灵魂到底是谁的?确实很有意思。不过这一切的争议,将画上句号。

2024年7月2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赛力斯”)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赛力斯汽车”)拟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下文简称“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赛力斯是华为进军汽车产业后,第一个深度合作伙伴。问界是华为智选车(后改为“鸿蒙智行”)发布的第一个品牌,也是目前销量最好的。

2021年12月,华为和赛力斯共同发布“AITO问界”品牌,关于品牌的归属,过去2、3年引发过不少报道和探讨。

如今尘埃落地,华为要25亿元卖给赛力斯。明明是一起做起来的,为什么是华为的?同时,其他“X界”似乎不咋要钱就给车企了,为何问界转让给赛力斯高达25亿元?

今天的杠杆观车,杠杆游戏就来谈谈。

1、回购问界商标,对赛力斯有哪些利好?

我们先从利好的方面说起,杠杆游戏就不废话,直接说看法:

1)问界品牌在自己手上才安心。华为反复说自己不造车,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是在此之前,赛力斯和华为共同开发的问界,其商标和相关无形资产,毕竟在华为手上,这对赛力斯而言,始终是个风险。

如果哪天闹掰了,华为可以自己真的下场,利用问界的品牌基础、影响力,或许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很快就可以成功。

当然这样做,后果也很恐怖,还有哪个合作伙伴敢相信华为?以后华为会成为汽车界公敌。

华为显然不想这样, 能赚更多车企的钱,像博世那样做全球车企的顶级供应商,难道不香?所以,近期华为转让问界商标和其他界商标给车企,是不造车承诺的真诚反映。

相关车企也会更加安心。

同样对于华为来说,系列商标转让后,华为的鸿蒙智行/智选模式边界也更加清晰;未来鸿蒙智行合作的各界也好,其他车企也罢,购买华为车BU的产品和服务,也更加公平、合理,所有车企都更加安心,华为赚钱逻辑也更加顺畅。

2)专利是有价值的,回报或许也是实实在在的。智界、享界转让给奇瑞、北汽好像不怎么要钱,这可以理解,因为华为前期的投入还很少。而此次赛力斯购买的不仅仅是问界,还有相关的知识产权。

首先这些东西华为也是真金白银投入了的,相关资产的市场评估价值为102.3亿元,当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华为很有格局,这么多资产打2折就卖给赛力斯了,也有人说华为这是空手套白狼。

不管怎么没说,这些东西华为这些年是砸了钱才取得的。

而相关的专利和知识产权,是可以产生收益、回报的。其他几界可能也会共享使用这些专利,但我想,不会是免费的。

赛力斯为此花了钱,以后也是可以产生效益的。

3)出海、成长为世界级豪车的想象空间。此次赛力斯买问界商品同时,赛力斯与华为签署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联合业务优势,将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

大概意思是,在原合作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赛力斯与华为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聚焦赛力斯汽车旗下的AITO问界品牌,双方联合设计、联合营销,为用户提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把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双方共同实现商业成功。

世界级豪车,显然不是在家里(国内)横,关键是出海,像A一样走向全球。

赛力斯花钱买商标,这是诚意,让华为前些年的投入获得了一些回报和激励,有了这些利益来往,华为也才更信任赛力斯。

从问界目前在国内的成功看,其走向世界确实具备一定基础了。

但是,杠杆游戏要说重点是但是——在国外“不能买的时候叫华为/问界,出事了叫赛力斯”,汽车到底是谁,这必须得清清楚楚。问界品牌属于赛力斯,才不会不尴不尬。

同时我们知道,华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被额外加税、制裁的风险,问界属于赛力斯后出海,华为只是以供应商的角色,可以规避很多法律和不必要的商业成本、风险。

因此,赛力斯如果真的有志于成长为一家世界豪车公司,这25亿元该花。

如下图,此次华为转让给赛力斯的有关无形资产,杠杆游戏随便截了一个图,问界在国外已经注册了很多商标等,这为问界、赛力斯更好出海铺垫。

额外多说一句,问界买回来后,赛力斯形式上,也没办法再说人家是代工厂,人家生产的是属于自己的车。

4)入股车BU顺理成章,这个想象空间也不容小觑。2023年11月长安汽车和华为关于这个消息出来的前后,股价那是暴涨,市场期待很高,未来的盈利空间不低。

赛力斯方面这次也说了,为进一步深化与华为的全面合作,赛力斯正在积极筹划参与引望(华为智能汽车事业部成立的新公司)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

假设未来车BU做得成功,很多车企都是它的客户,那么赛力斯作为原始股东,也将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25亿元,也算是一个投名状,是赛力斯坚定和华为合作、一直走下去的再增信。

2、2024年的利润空间受影响

上文杠杆游戏写了,此次华为25亿元把问界商标及相关专利卖给赛力斯,也是华为不造车承诺的贯彻。

借此,可以打消其他合作方的顾虑,甲方、乙方关系清晰。

如上文图片所示,鸿蒙智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问界和智界车型共销售19.4万辆,居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第一。

单问界6月也卖了4万多辆。M7和M9是问界品牌主力车型,6月两款车型销量分别超1.8万辆、1.7万辆,哪怕M5也有7000余辆。

赛力斯方面也公布了最新的产销快报,6月单月赛力斯汽车批出去4.1万辆,2024上半年赛力斯汽车已经卖出超18万辆。

形势这么好,但接下来我要讲这25亿元买问界品牌的支出,对赛力斯2024年也会有一些短期的利空。

简单说,该司2024全年的利润想象空间变小了。

财报显示,赛力斯2023年归属净利润-24.5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48亿元。

2024年一季度,赛力斯一举扭亏。取得营收265.6亿元,同比增长421.8%;归属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135.12%;扣非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加超10亿元。

另外我们看,赛力斯的毛利率一季度高达21.5%。

如杠杆游戏上文所述,二季度、上半年问界系列的持续大卖,赛力斯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按照各方的预测,赛力斯2024年的盈利不会差;2025、2026年如果保持这个趋势,营收和利润会更好。

如上图,以信达证券的预估为例子,赛力斯2024年、2025、2026年要疯狂,很快也会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但是,2024年如果最终确实花了25亿元买问界商标,那么赛力斯2024年的利润影响是很明显的。

股价是预期的体现,利润表现会提前反映到股价上。大概有资本在6月24日那天就有消息,当天赛力斯跌收4.44%,接着6月25日直接跌停。

当然,当时或许还有一些更糟糕的小道消息,如今来看,应该不属实。

7月2日赛力斯收跌2.55%,7月3日收跌1.70%,市场情绪其实已经缓和很多。

无论如何,这一笔交易短期对赛力斯2024年的利润是个影响,但长期如杠杆游戏上文所述,可能不是坏事。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问界属于华为还是赛力斯

问界属于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品牌,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产品。 详细来说,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方式在问界品牌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华为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在问界车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赛力斯则负责整车制造和生产,其丰富的造车经验和生产能力为问界品牌的诞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问界品牌能够充分融合华为和赛力斯的优势,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为问界车型带来了智能化的驾驶体验,提升了车辆的科技感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赛力斯的制造能力则保证了问界车型的品质和可靠性,使得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和使用。 此外,华为和赛力斯在问界品牌上的合作也体现了双方对于未来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等趋势的不断发展,汽车市场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华为和赛力斯通过合作打造问界品牌,不仅能够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共同应对市场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问界属于华为和赛力斯共同打造的品牌,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成果。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优势,还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将走向何方

作者|葛帮宁 沈天香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连日来,有关AITO问界、华为是否造车、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等话题,再度成为行业热点。

“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我们一直坚持这个理念。 当时只是想把‘HUAWEI问界’作为生态品牌,让消费者在选择时不困惑。 ”

“问界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所谓的‘华为造车’是两码事。”

4月1日和2日两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和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先后登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演讲,回应传闻。

起因是今年3月初,AITO汽车官方微博发布一张长图,将过去宣传海报中“AITO问界”字样,换成了“HUAWEI问界”。

这很难不让外界误解为华为在争抢AITO问界的主导权。 由于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和深度在汽车行业独树一帜,加之华为一贯带给外界的强势形象,赛力斯难免被误解为逐渐“代工厂化”。

此外,最近几年,行业都在关注华为进军汽车领域的一举一动。 尽管华为一再不厌其烦地声明不造车,但随着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品牌初步成功,更多人开始猜测:华为造车的时机到了。

直到华为CEO任正非再次用一纸公告打破流言。

今年3月31日,任正非亲自签署华为不造车的文件,有效期为5年。 他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严格要求,强调不能把“华为/HUAWEI”使用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进一步解释,并非只有5年不造车,而是华为所有文件的有效期都只有5年,“5年到了再发个5年”。

抛开华为内部可能存在的分歧,至少,任正非这份公告既打破了华为造车的传言,也证明了华为与赛力斯始终是平等合作。

不过,随着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等陆续加入智选车行列,华为与赛力斯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将被淡化?其它车企能否复制赛力斯的模式?华为和赛力斯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造车新物种

今年2月25日,赛力斯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双方合作更上一层楼。

签约仪式透露出诸多重要信息,包括:联合业务目标是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联合打造的新平台下首款旗舰车型计划于2023年发布,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双方进一步推进成立联合创新中心等。

根据协议,赛力斯将协同产业资源,推动新技术、材料、工艺等应用于合作车型;华为终端将充分发挥包括高阶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在内的智能化、数字化、用户体验设计等优势,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意味着,双方非但不解绑,还继续携手前行。 这既是对此前合作成果的最高认可,也是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2021年12月,赛力斯与华为携手推出AITO品牌,创新汽车企业与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的合作模式。

在双方合作中,赛力斯负责整车产品的研发、智造、交付服务等整个生命周期用车体验,华为则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开发和渠道销售等。 华为高度赋能,与赛力斯进行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

在汽车百年发展史上,尚无此先例。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渐成潮流,近年来,华为作为ICT行业领先者,凭借电子化、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积累,与一些汽车企业大规模地展开合作。 然而,无论华为与其它车企如何彩旗飘飘,其唯独与赛力斯的合作最为深入。

华为与车企合作分3种模式: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和华为智选车模式。 “含华量”——汽车业内喜欢用这3个字,来形容华为的参与程度,而智选车是目前“含华量”最高的合作模式。

用余承东的话来说,智选车模式倾注了华为十几年To C转型积累的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品牌营销、渠道零售等能力,帮助车企把车做得更有竞争力、让消费者更喜爱。

赛力斯第一个吃螃蟹,目前是智选车模式中最大的赢家。

在与华为合作之前,赛力斯集团就已投身于智能新能源汽车开发。 彼时,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判断,汽车行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造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车赛道。

“跨界合作就是化学反应;行业内合作是物理反应,顶多是加法。 ”在他看来,与华为跨界合作,符合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发展的需要。

赛力斯虽有近20年整车制造经验,但其体量和声量有一定的局限。 与华为合作,首先可以解决知名度问题。

其次,赛力斯已经积累了颇为深厚的新能源技术能力,还有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智慧工厂,以及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等,但缺乏智能化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和对用户需求的独到理解,而华为正好能弥补。

华为有三十多年在ICT领域积累的技术和能力,有大量关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迫切希望这些成果在汽车产品上落地——投入如此之大,加上决定不造车,华为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实现商业闭环。

赛力斯需要华为,华为同样需要赛力斯。 双方携手展示了跨界的力量,开创了整车企业和ICT企业跨界融合的全新典范。 双方创造的智选车模式,是中国乃至世界造车史上的一个新物种。

一路走来,华为和赛力斯都深处议论漩涡,但华为帮赛力斯造车的角色始终没有变过;赛力斯一直在被误解,但始终不急不缓地专注于做自己的事,踏实造好车。

既然是新物种,行业乃至社会应给予包容和祝福,让这种模式拥有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应当正确看待华为和赛力斯的平等合作地位。 当然,可以质疑,但不应急于下结论,更不能全盘否定甚至中伤某一方。

进化的力量

2021年12月23日,AITO问界系列首款车型问界M5,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推出。 次年7月,问界M7发布。 紧接着,9月又发布问界M5纯电——赛力斯汽车和华为强强联合,创下了9个月内推3款车的纪录。

自诞生后,AITO问界就像一辆高速列车,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问界M5从发布到开启全国性交付,不到3个月;问界M7从上市到开启交付,仅用时51天;问界M5纯电仅在发布后1个多月,就迎来交付——这些层层大幅递进的交付速度,每次都令行业惊叹。

从问界M5去年3月启动交付,至今年3月底,问界系列车型已累计交付突破8.5万辆,是成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2022年,除了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和哪吒这5家老牌造车新势力,AITO问界均超越新势力第二梯队的新秀,成为这一队列之领先者。

同时,问界M5车主净推荐值高达86.4%。 在《2022年乘用车新车质量报告》中,AITO问界在新能源品牌新车质量排行中高居榜首。

现在,问界的新产品已不在路上,而是在弦上。 今年3月23日,华为在2023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官宣:问界M5和M5纯电的高阶智能驾驶版将于4月发布,而且,问界全系车型将升级HarmonyOS 3——后者解决了传统车机的应用少、升级慢、体验差的三大痛点。

AITO问界增速快、质量高。 这样一个不断进化的品牌,在成立之初就证明了智选车模式的可行性,如今更验证了该模式的优势,展现出这种模式顽强的生命力。

华为问界m9汽车生产商

华为问界M9汽车的生产商是华为与赛力斯共同合作的成果,双方联合设计了这款高端智能汽车。 首先,华为问界M9的生产背后体现了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的深厚实力。 华为提供了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以及高性能的电驱系统等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华为多年来在通信、芯片、云计算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的延伸。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华为问界M9得以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其次,赛力斯作为华为问界M9的制造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赛力斯拥有成熟的汽车生产制造体系,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环节。 在华为的技术加持下,赛力斯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的专业能力,确保华为问界M9的高品质交付。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双方能够各展所长,共同打造出一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能汽车。 最后,华为问界M9的成功上市,也是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典范。 在当前智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华为与赛力斯共同开辟了一种新的汽车生产与销售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品牌影响力,还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化、更高品质的智能汽车选择。 综上所述,华为问界M9汽车的生产商是华为与赛力斯共同努力的结果,双方通过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了各自在技术与制造方面的优势,共同打造出了这款备受瞩目的智能汽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9941.html
双方投资已达40亿元 小鹏收购滴滴造车项目落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