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 新版大型古装粤剧 在广州上演

中新网广州7月31日电 (程景伟 文瑶)7月30日晚,广州江南大戏院内锣鼓铿锵,掌声雷动。备受关注的新版大型古装粤剧《梁红玉》在这里正式上演。

新版大型古装粤剧《梁红玉》在广州江南大戏院上演。陈庆忠 供图

粤剧《梁红玉》取材自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的传奇故事,通过梁红玉与其夫、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联手抗击金兵的英勇事迹,讲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夫妇二人如何智勇双全、团结抗敌,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大义面前作出牺牲与抉择的人性光辉。这一历史故事不仅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民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粤剧《梁红玉》取材自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的传奇故事。陈庆忠 摄

粤剧《梁红玉》原由广州小红豆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前身)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排演,由著名粤剧表演大师红线女担任艺术指导。因该版本未能留下影像资料,本次复排《梁红玉》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创排,由广州粤剧院青年编剧左杰行改编剧本,青年导演吴浩剑执导,红线女艺术中心国家二级演员葛锐娟饰演梁红玉,广州粤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梁文超饰演韩世忠,特邀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出演岳飞,为两位新秀配戏,共同演绎这一历史传奇。

演出现场。陈庆忠 摄

欧凯明表示,粤剧《梁红玉》是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剧目,凝聚了红线女老师的心血,本次重排由青年演员挑大梁,体现了广州粤剧院一直以来“以戏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

葛锐娟表示,新版《梁红玉》在保留旧版主要情节和人物行当的基础上,对剧情进行了重新梳理,使主线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精炼。同时,剧中大量运用了传统的梆黄曲牌,并加入了新颖的舞美设计,使得整部剧目在传统基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表示,这次该中心与广州粤剧院广州红豆粤剧团再次携手,整理复排粤剧《梁红玉》,是希望在促进粤剧艺术传承发展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流派艺术,在创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完)

(中国新闻网)


中国著名戏曲有哪些?

中国著名戏曲有:

《贵妃醉酒》《状元媒》《三打祝家庄》《红鬃烈马》《是老安刘》《宇宙锋》《西厢记》《红娘》《谢瑶环》《白蛇传》《四郎探母》《清官册》《霸王别姬》《群英会》《罗成叫关》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锁麟囊》、《大保国》、《贵妃醉酒》、《捉放曹》、《武家坡》、《四郎探母》、《铡美案》等等等

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一、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1、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 )、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22])、黄梅戏、评剧、豫剧。 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十种,覆盖教育、旅游、戏曲、电影、网络、民俗、文化、电视、国学、艺术、漫画等各领域。

2、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种,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娱乐通》(郭沫勤主编)、2003年出版的 《戏剧影视文艺学》(刘晔原著)等。

3、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黄梅戏》(中国文联出版社)(金芝,杨庆生著)则特意用了“并称”一词。

二、全国声腔剧种

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南京白局、高淳阳腔目连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北地方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

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官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

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

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崇阳提琴戏、通城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

扩展资料

谱色分类:

一般情况下,脸谱的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颜色构成脸谱的主色,谱色分类就是按照脸谱的主色来分类。

1、谱色有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和特殊寓意,表现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 这是在长期的戏曲演出中,观演之间互动对话、约定俗成的结果。

2、红脸: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 如关羽、赵匡胤、姜维等。 但也有例外,如《法门寺》中反面人物刘瑾就勾红脸,这里有讽刺之意,使人一看便知是个擅权的太监。

3、粉红脸:表示年迈气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 如廉颇、袁绍等。

4、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 如常遇春、樊哙等。

5、黄脸: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如典韦、宇文成都等。 表示文士内有心计,如姬僚等。

6、蓝脸: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的人物。 如窦尔墩、夏侯惇等。

7、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的人物。 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8、黑脸:表示忠耿正直、铁面无私,或粗率莽撞的人物。 如包拯、张飞、夏侯渊等。

9、白脸:又分水白脸和油白脸。 水白脸表示阴险奸诈、善用心计。 如曹操、赵高、严嵩等。 白脸多用于反面人物,但也有例外,如鲁智深、杨延德(杨五郎)等。

10、瓦灰色脸:表示老年枭雄。

11、金银脸:一般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如二郎神、金翅鸟等。 也用于一些英勇无敌的将帅或番邦将帅。 如李元霸、金兀术等。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中国戏曲谱色分类

谭兰卿的生平

谭兰卿 (1908 - 1981) ,原名谭瑞芬,原籍广东顺德,于一九二一年加入粤剧界,行当为花旦及女丑生,戏行中人尊称她为「六姑」。 幼年随姊姊仙花旺、桂花棠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 她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 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 她在1927年12月1日(星期四)晚上7时为美国“咏霓裳男女班”在美国旧金山的“永同福戏院”(Worth Theatre)演出粤剧《盲妹雪恨》。 她在1933年香港与上海妹同时加入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成为男女同台后第一批女花旦,上海妹离开太平剧团后,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斗气姑爷》等。 她擅唱小曲,有“小曲王”之称。 1941年香港沦陷,谭氏转至澳门与任剑辉、梁醒波合作。 抗战胜利后长住香港,其后因身体发胖,改演女丑,她曾参演出多部电影,共143出,擅演泼辣家姑。 她于1975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出电影是1969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 在1981年3月13日(星期三) 上午11时许准确到理发店烫头发,在家门召唤的士时,突然因高血压昏倒去世。 1981年3月15日(星期日) 以佛教仪式在北角的香港殡仪馆出殡,由香港的八和会馆仝人主持,并由黄炎、麦炳荣、袁耀鸿、林家声、刘月峰、何鸿略扶灵。 遗体在1981年3月16日(星期一) 在歌连臣角火葬场被火化,骨灰安放在屯门的道教之青松观。 从艺经历谭兰卿在十三岁开始随姊姊粤剧花旦桂花甜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 二十年代末,她从美国回国,在广州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及隶菱花影剧团演出。 她于十六岁时便升任梨园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 其后,与任剑辉等组织梅花影剧团。 一九三五年,她在香港与马师曾合组太平剧团,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名剧有《刁蛮公主戆驸马》、《钟无艳》等。 她曾参与多个名粤剧团,如女儿香剧团、大龙凤剧团、花锦绣剧团等等,与多位名伶合作,如罗品超、文觉非、麦炳荣等等,主要剧目有《花颠娇》、《孟丽君》、《凤阁恩仇未了情》等等。 后其因身体发胖转为女丑,演出过凤凰剧团的《金钗引凤凰》。 她在一九三五年便开始加入电影界,以演恶家姑为名。 她擅唱小曲,当粤剧演员时,更有「小曲王」、「玉喉」之称。 她第一出主演的电影为《野花香》。 她在三十至六十年代期间参演多过二百出电影,如古装剧有《梁红玉血战黄天荡》、《百战荣归迎彩凤》等。 除把曾主演过的粤剧搬上银幕外,还有参演时装剧,如《扭纹新抱恶家姑》、《王先生》片集、《乌龙王》片集等。 她于一九七五年退出艺坛,其最后一出电影是一九六九年的《威风大少恶千金》。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她因血压高于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谭兰卿从艺经历

谭兰卿的演艺生涯从十三岁开始,那时她跟随姐姐粤剧花旦桂花甜学习,以艺名「桂花咸」首次登台演出。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她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习,回国后在广州的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和隶菱花影剧团献艺。 十六岁时,她已在梨园影全女班晋升为正印花旦,随后与任剑辉等人共同组建了梅花影剧团。 在一九三五年,她在香港与马师曾合作成立了太平剧团,继续担任正印花旦,主演了诸如《刁蛮公主戆驸马》和《钟无艳》等知名剧目。

谭兰卿活跃于多个著名粤剧团体,如女儿香剧团、大龙凤剧团和花锦绣剧团,与众多名伶合作,如罗品超、文觉非和麦炳荣等,共同演绎了《花颠娇》、《孟丽君》和《凤阁恩仇未了情》等剧目。 然而,随着身体发胖,她转向了女丑角色,曾在凤凰剧团的《金钗引凤凰》中亮相。

早在一九三五年,谭兰卿便踏入电影界,以出演恶家姑角色知名。 她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小曲技艺,赢得了「小曲王」和「玉喉」的美誉。 她的电影处女作是《野花香》。 在三十至六十年代,她参演了超过二百部电影,涵盖了古装剧如《梁红玉血战黄天荡》和《百战荣归迎彩凤》,以及时装剧,如《扭纹新抱恶家姑》、《王先生》系列和《乌龙王》系列。

谭兰卿的职业生涯在一九七五年画上了句号,她的最后一部电影是于一九六九年上映的《威风大少恶千金》。 遗憾的是,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她因高血压在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为华语演艺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扩展资料

谭兰卿(1908-1981),原名谭瑞芬,原籍广东顺德,於一九二一年加入粤剧界,行当为花旦及女丑生,戏行中人尊称她为「六姑」。 谭兰卿在十三岁开始随姊姊粤剧花旦桂花甜学戏,并以「桂花咸」为艺名四出登台演出。 谭兰卿1935年便开始拍电影,以演泼辣势利的家姑闻名艺坛。 参演过的著名电影包括:《扭纹新抱恶家姑》(1956年)、《璇宫艳史》(1958年)、《凤阁恩仇未了情》(1962年)、《七彩胡不归》(1966年)等等。 谭兰卿于1981年病逝香港,享年73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5431.html
ChatGPT们 正在污染学术圈
主题音乐季演出渐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