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是证券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的行业机遇。
作者 | beyond
编辑 | 小白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来源:证监会官网)
证券公司作为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的重要抓手,自然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几家大型头部券商将会受益。
但在今年弱行情的影响下,券商板块估值显著承压。
(来源:平安证券)
与此同时,证券行业的提质增效也在推进中,今年以来,包括国泰君安(601211.SH)、广发证券(000776.SZ)、申万宏源(000166.SZ)等多家券商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或“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来源:广发证券公告)
从利润率来看,尽管2022年以来证券业面临较大挑战,但上市券商板块整体的净利率却稳中有升,2024Q1券商板块整体的净利率由2023年的25.9%提升至27.7%。
(数据来源:国金证券,“市值风云”APP制图)
外有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策面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内有上市券商整体降本增效,利润率回升,同时板块估值降至历史低分位,综合来看,证券行业尤其是头部券商的发展动态,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以及进一步探究。
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机遇
当前全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颠覆性、战略性技术创新带动新一轮产业变革不断前行,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掌握主动权,才能在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引导资源合理流动、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微观基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是证券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的行业机遇。
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科技产业的当下,通过股权债权、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方式,将各类资金更为高效地转化为资本,满足不同行业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发展需求,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服务内容。
与此同时,在国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发展面临着创新研发投入加大、成本上升、生产方式升级等压力。此外,上市公司代际传承的挑战也迫在眉睫。
据麦肯锡统计,中国百强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已接近60岁,而二代成员对家族企业的参与度普遍不高,且“创一代”尚未制定完备的传承规划。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升级换代不断加快,管理复杂度与日俱增,这些因素使得企业竞争愈益激烈,生存风险显著提升。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超高净值家族数量增长迅速。但麦肯锡统计,仅有21%的家族企业制定了继任计划,在代际传承上,多数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及后代明显准备不足。
面对经营挑战和转型需求,家族企业亟需系统性构建传承架构,以确保持续发展。中国百强家族企业中,来自内部的接班人的选任比例仅为30%左右,不足美国百强家族企业的一半。
(来源:麦肯锡官网)
归结原因,继承人能力/意愿不足、缺乏继承计划、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等,都是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的主要阻碍因素。
除了代际传承之外,上市公司以及企业家们普遍在股权并购、股权激励、公司治理、市值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个领域缺乏专业性,这就为证券公司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新“国九条”定基调,头部券商做优做强
新“国九条”奠定资本市场蓝图,证券行业迎来巨变。证券公司的经营思路应从增量思维切换为存量思维,行业将加速扶优去劣,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机构定价权将进一步提升。
证券行业格局演化下,优秀的大型头部券商将凭借业务结构均衡、内控合规完善、资本实力较强等优势,在严监管环境下保持经营的稳健性。
2023年财报显示,24家上市券商总资产10万亿元,净资产2万亿元,净资本1.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以及4%,证券行业资本实力继续夯实。
2023年,24家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3957亿元,同比下滑1%;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下滑4%。前十大券商中(按营收计),除招商证券(600999.SH)外,其他如中信证券(600030.SH)、广发证券等营收规模均超200亿元。
(数据来源:各券商财报,“市值风云”APP制图)
与2022年相比,2023年营收排名前十大券商中,排名提升明显的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其中,广发证券由2022年的第8位提升至2023年的第5位,在大型头部券商中表现亮眼。
作为大湾区成长起来的资本市场专业机构,广发证券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各项主要经营指标30余年来始终位居行业前列,并在产业研究、资本运作、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
公司控股广发期货、广发信德投资管理、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广发控股(香港)、广发融资租赁及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参股易方达基金(并列第一大股东),形成了集团化架构,具备全业务牌照优势,服务客户能力持续提升。
(来源:广发证券债券评级报告)
截至2023年末,广发证券在全国拥有349家分公司及营业部,实现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营业网点家数及覆盖占比均为行业第一。
在大型头部券商中,广发证券的业务收入多元化程度较高,业务发展较为均衡,以2023年为例,其经纪、投行、资管三类“轻资产”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合计约60%,投资、信用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合计约40%。
(数据来源:Choice、国信证券,“市值风云”APP制图)
业务多元化以及集团化发展路径有助于广发证券拓宽业务发展空间,保持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长期稳健经营。
从广发证券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看,公司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各项风险指标均高于证监会制定的监管标准,反映出公司较高的资本安全性与资本充足性。
截至2023年末,公司注册资本为76.2亿元。近年来凭借较为稳健的经营策略及有效的资本补充渠道,公司净资产/净资产比率同比小幅上升;风险覆盖率同比有所提升,资本杠杆率同比小幅下降。
(来源:广发证券债券评级报告)
变局之下,以“企业家办公室”业务破局
新“国九条”之后,头部券商纷纷发力新的业务方向,例如财富管理方向、基金投顾方向,还有些选择布局公募市场或者进行金融科技赋能等等。
大变局之下,前面提到的广发证券,首先重点拓展并购重组业务。2024年4月19日,“广发证券2024年新质生产力并购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来源:广发头条)
本次论坛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资本市场新形势下并购重组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机遇,共组织了5场主题演讲和1场专题圆桌论坛,邀请多名行业资深嘉宾进行思想碰撞和充分交流。
广发证券董事长林传辉出席论坛并致辞。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博士,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中联评估副总裁唐章奇,广发证券兼并收购部总经理杨常建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林传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央对资本市场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国九条”出台,明确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等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作为行业领先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广发证券将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对经济金融工作的相关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践行“一个广发”的经营理念,基于对技术演进、产业变迁、企业战略的深度研究,整合集团不同业务线的专业力量,为客户提供标的及投资者筛选、交易撮合和方案策划等并购重组综合服务,助力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资源优化整合。
其次,广发证券重点开拓了企业家办公室业务,该业务旨在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资源优化整合;遵循新“国九条”等政策指引,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发展;协助企业家实现家庭财富管理与代际传承;帮助企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
2024年7月9日,广发证券“智汇·企业家办公室”品牌发布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发证券董事长林传辉、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秘书长廖卓,战略合作伙伴粤财信托、华美国际、安联控股的负责人,以及超过6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实控人、高管出席会议,现场参会总人数超过160人。
(来源:广发头条)
顺应新形势,广发证券企业家办公室将围绕企业家的“企-人-家-社”四维需求,打破“企业”与“企业家”服务壁垒,打通集团内不同业务线,并整合海内外优质资源,打造四位一体服务体系,以“一个广发”为企业家及其企业提供定制化、一体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广发证券还为企业家配置“1(客户经理)+1(企办专家)+N(产品专家)”专属服务团队,建立双客户经理制,陪伴客户成长。
在新“国九条”及配套“1+N”系列政策推出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崭新阶段,政策促进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提高投资价值,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
广发证券作为头部券商、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表示将充分发挥专业价值,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家办公室等业务,帮助企业家们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建立起持久且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擘画中国伟大企业、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转载必究
“牛市旗手”集体爆发行情来了?最牛券商股半月飙涨超30%利好持续释放
周一,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高歌猛进的券商股成为市场上“最靓的仔”。
盘面上,券商指数昨日开盘后一路走高,盘中一度涨逾5%,午后短暂冲高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上涨3.21%。 个股方面,山西证券、湘财股份涨停,广发证券上涨近8%,国联证券上涨6%。
券商普遍认为,市场交投回暖下,券商股作为大盘指数突破关键点位的催化剂有望发力,结合估值目前券商尚处底部区域,券商板块已进入上行通道。 另一方面,上周五《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的发布也为券商经纪业务带来利好。
“牛市旗手”持续反弹
事实上,随着近期市场回暖,前几个月表现相对低迷的券商股也在近期持续反弹。
进入1月份以来,截至周一收盘,券商指数涨幅达到9.23%。 个股层面,已有11只券商股本月涨幅超10%,其中湘财股份本月涨幅达到31%,东方证券涨逾20%,兴业证券、分别涨逾15%。
记者注意到,近期券商分析师也对券商股后市的表现颇为乐观。 东北证券认为,目前券商股上行趋势已现,业绩和估值低基数叠加增长预期,经济回暖、政策利好背景下券商将迎来更高的业绩增速,券商配置价值正在凸显。
浙商证券策略首席王杨1月15日研报认为,券商投资方法论在于上证指数突破关键点位的催化剂,随着新一轮小牛市开启,预计上证指数将拾级而上。 结合估值目前券商尚处底部区域,接下来随着指数冲关,券商板块预计将迎来脉冲式上涨。
浙商证券还指出,券商股作为牛市的经典板块,在牛市中具有三大运行规律。
其一,牛市中券商股上涨并非与指数点位简单正相关,事实上,上证指数所处的位置区间对券商的投资指引意义更重要,也即券商股是指数冲关的催化剂。
其二,这种规律背后有其合理性,原因在于,券商的超额收益水平,其实是投资者抬高其估值的过程,本质上取决投资者对A股指数空间的预期。 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预期往往被提前反映。
其三,复盘规律也在验证上述观点,在2005-2007、2013-2015、2019-2021三轮上涨周期中,券商超额收益最为明显的阶段,是上证指数突破前期压力平台期间。
缓解券商价格战短期担忧
本轮券商股的节节攀升,与上周五《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或许也不无关系。
一直以来,证券经纪业务都是券商传统及核心业务,也是支持券商其他各类业务发展的基础。 据中金公司非银团队统计,目前行业内分支机构数量达1.2万家,客户数量达2.1亿。 2022年前三季度中,该项业务收入占比高达29%,为券商第一大业务。
然而,伴随互联网兴起及行业竞争加剧,券商经纪业务展业形态有所变化——展业方式逐渐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券商通过自媒体及互联网平台投放广告进行获客,财富管理转型下券商在客户分层、绩效考核、服务质量等方面均有变化,以及行业内佣金率持续下行等。
方正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郑豪就提到,由于证券经纪业务同质化严重,在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近几年佣金费率有所下滑。 此次《办法》规定,收取的佣金不得明显低于证券业务服务成本,不得使用“零佣”“免费”等用语进行宣传,有利于引导行业经纪业务健康发展,加强专业增值服务的提供。
西部证券非银首席罗钻辉则进一步表示,《办法》落地后,牌照是经营境内外经纪业务的基础,缓解市场对于证券业务降费让利的短期担忧。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做大客户群体能够有效分摊“服务成本”,以更低的价格助力新客获客,形成良性循环,最终立足于庞大客群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因此头部机构更具价格优势。
经纪业务新规释放利好
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金公司非银团队分析指出,《办法》适应了经纪业务新形势,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办法》涉及经纪业务营销、客户管理、业务流程、收费定价、合规风控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发展下经纪业务营销活动,助力券商实现精细化客户管理,引导行业良性竞争,促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推动行业合规稳健发展。 “我们认为,合规内控能力强、流量基础及客户质量较高、运营效率较高、具备成本优势的券商将更加受益”。
在兴业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徐一洲看来,《办法》值得关注的重点包括,顺应跨境互联网券商监管逻辑明确经纪业务内涵,明确互联网广告业务模式合法性。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明确券商交易佣金构成,禁止恶意价格战,推动行业佣金费率筑底。 健全经纪业务考核逻辑,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选股方面可关注受益于低基数,短期业绩有望迎来反转的券商、长期具备盈利增长空间的券商,以及估值具备提升逻辑的券商。
他还提到,《办法》为未来主经纪商等创新业务的发展预留政策窗口。 一方面,《办法》明确证券公司实行主经纪商业务模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办法》提出证监会可以对商业银行存管证券公司投资者资金的规模、范围、业务模式等提出差异化监管要求,这或将对未来经纪业务模式创新留下更多可能性。
相关报道A股嗨了!券商扛起领涨大旗白酒、医药联袂拉升北向资金狂买800亿什么信号?
“牛市旗手”领涨中国平安30分钟惊魂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