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探秘比恐龙更久远的动物

白氏桃河兽化石

锯齿龙化石

阳泉长寿螈化石

在漫长而神秘的地球历史长河中,化石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消亡。它们如同时间的信使,向我们传递着古老世界的信息。本期,让我们走进阳泉市博物馆“晋地宝藏”自然资源标本科普展展厅,探秘化石展区内的三件二叠纪晚期四足动物化石标本。

走进市博物馆“晋地宝藏”自然资源标本科普展展厅,这里汇聚了丰富多样的自然遗产和时间印记。140余件岩石、矿物、矿产、化石标本,展示了山西省以及阳泉市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珍稀奇特的生物种类、独特秀美的地理风貌,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在化石展区,锯齿龙、白氏桃河兽、阳泉长寿螈三件二叠纪晚期四足动物的化石标本对于阳泉市地质遗迹和古生物化石资源有着不同的意义。

2019年,阳泉市在二叠系孙家沟组首次发现一件完整的锯齿龙头骨化石。锯齿龙生活在二叠纪晚期,因其牙齿最外侧带有小锯齿而得名。它平均体长2米左右,身体粗短臃肿,行动笨拙,头上长着奇特的瘤和嵴,身上布满了骨质甲板,以吃植物为生。

而锯齿龙的死亡,跟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家研究表明,二叠纪早期的山西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湿润的气候和繁盛的植物为锯齿龙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大量锯齿龙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湖泊周边的林地中。

然而,好景不长,二叠纪末期时,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地质作用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山西地区由湿润变得十分炎热干旱,植物陆续死亡,原先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也迅速干涸。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锯齿龙不得不向仅存的水泊靠近。随着水体的蒸发,水泊面积不断缩小,湖底淤泥露出水面。在饥饿和炎热的驱使下,锯齿龙朝着仅存的水面一步一步向前,陷入淤泥。最终,它们被埋藏于厚厚的地层中。

2020年,国家、省、市级媒体先后报道了阳泉市发现的新物种白氏桃河兽。白氏桃河兽的生存时代为二叠纪晚期,距今约2.54亿年,比恐龙更古老。

中科院专家团队经过两年的化石修复和研究,证明这是世界首次发现的二齿兽类新物种。这一新类群有下列特征区别于其他属种:犁骨腹面光滑,缺乏翼骨龙骨突,翼骨中板窄,泪骨与隔颌骨接触,翼骨不与上颌骨接触,枕髁宽、弧形,侧齿骨架细,但有明显的背腹面。

我国对二叠纪四足类的研究由来已久,曾在新疆发现过大量二齿兽类化石,而很长一段时间,在华北广泛出露的二叠系地层中未发现二齿兽类,只有几件锯齿龙类化石。1989年,在内蒙古大青山脑包沟组报道发现的边缘大青山兽打破了这一沉寂,但是在出露更为广阔的孙家沟组却没有发现。而白氏桃河兽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是我国首次在二叠系孙家沟组地层发现的二齿兽类,且对二叠纪晚期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及二叠纪大灭绝时间的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底,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始椎类化石的最年轻记录在华北晚二叠世Psj》的研究成果在《化石记录》(Fossil Record)发表。文章报道了我国首次在华北板块乃至东亚发现始椎类化石,该化石以其发现地命名为“阳泉长寿螈”。阳泉长寿螈是已知始椎类化石最“长寿”的记录,亦是目前为止此类化石在华北板块乃至东亚的唯一记录。

体型庞大、牙齿尖利,类似现代的鳄鱼的阳泉长寿螈是河流湖泊里的顶级捕食者。距今约2.54亿年的晚二叠世的最晚期,华北板块少有地保存有热带丛林环境,为始椎类动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难所”。阳泉长寿螈能够存活在晚二叠世的阳泉地区,与石炭纪至二叠纪的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这类生物的化石更多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地层中,但二叠纪以来,这些地区气候的持续干旱化,使得始椎类生物不得不迁徙到气候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此前,这类动物被认定在二叠纪早期就已经绝灭,阳泉长寿螈化石在晚二叠世的发现比已知记录晚了近3000万年,刷新了对这一类古生物分布的认识。阳泉长寿螈与白氏桃河兽生活在同一时期,这些化石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二叠纪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多样性。

阳泉是我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国家级重要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之一。近年来,阳泉市在对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过程中,发现大量珍贵古生物化石,并积极与中科院合作开展研究,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开发与利用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研究人员发现了距今6600万年前恐龙死亡那天的鱼类化石

重点:

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滚烫的玻璃珠如雨点般落下

研究称,内陆海啸表明发生了11级大地震

其他科学家抱怨说,进入美国化石遗址的途径受到限制

​一项新的研究捕捉到了近6600万年前某一天的化石快照,当时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天空下起了火雨,地面摇晃得比任何现代地震都严重得多。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这块鱼化石墓地显示,这些海洋生物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最初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

研究人员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烧焦的树木、内陆海啸的证据以及融化的琥珀。

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罗伯特·迪帕尔玛(Robert DePalma)是佛罗里达州棕榈滩自然 历史 博物馆(Palm Beac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古生物学馆长,也是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的一名博士生。

他告诉伯克利大学,他所研究的杀戮场是流星撞击的结果,那次撞击标志着白垩纪(也被称为KT边界)的结束,并终结了地球上的许多生命。

德帕尔玛表示:“这是首次有人发现与KT边界有关的大型生物体大规模死亡。”

2012年,一位私人收藏家首次提醒德帕尔玛注意到这个网站。

普渡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和撞击专家杰伊·梅洛什(Jay Melosh)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编辑了周五发表的论文,他称这是该领域的“世纪发现”。

其他科学家表示,他们无法证实这一说法

另外,阿姆斯特丹大学的Jan Smit说,他和他的同事甚至发现了恐龙死之前的脚印。

Smit博士说的足迹——食草恐龙和其他肉食动物,也许一个小霸王龙,是“明确的证明了当他们被淹没前,活蹦乱跳……跑来跑去,互相追逐“。

但其他专家表示,尽管德帕尔玛的一些研究引人注目,但他们对这项研究也有一些严重的担忧,包括外部科学家无法进入这个特定的地狱溪(Hell Creek)地层化石遗址。

地狱溪横跨蒙大拿州、达科塔斯州和怀俄明州,是一个化石宝库,包括许多种类的恐龙、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它们在6500万至7000万年前被困在粘土和石头中。

史密森国家自然 历史 博物馆(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馆长柯克•约翰逊(Kirk Johnson)也对黑尔克里克地区进行了38年的研究。

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也很有道理。”

但是约翰逊博士说,由于进入该地点的限制,其他科学家无法证实这项研究。

Smit博士说,这些限制是为了保护该地区免受偷猎者的侵害。

约翰逊博士还对主要作者德帕尔玛的说法提出了担忧。 德帕尔玛发表在上周五出版的《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但没有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然而,当被问及对网站访问的担忧时,德帕尔玛告诉美国广播公司(ABC),“其他不在原始作者名单上的研究人员”已多次获准访问该网站。

他说:“这是一个绝佳而重要的合作机会,它与我们以外的机构托管的任何其他主要网站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为这颗致命的小行星辩护

几十年来,造成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大规模小行星撞击事件,一直被认为是大规模灭绝的可能原因。

但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起到了一定作用。

约翰逊博士和梅洛什博士说,这有助于证明小行星撞击事件。

斯密特博士说,那个时期的恐龙化石很少,但脚印是最有说服力的。

他说,那里不仅有恐龙。

该遗址包括蚁巢、黄蜂巢、易碎的树叶和濒死时捕获的鱼。

他说,鱼死后不久,它们的腹部就会肿胀,而这些化石并没有显示出肿胀。

研究人员说,这次内陆海啸表明,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震,震级在10到11级之间,比2004年节礼日发生的9.0级地震还要强烈。

普渡大学的梅洛什博士在阅读这项研究时表示,他一直在说“哇,哇,多么了不起的发现”。

他说,其中的细节“令人震惊”。

广东肇庆首次发现恐龙遗迹,通过这个足迹可以发现什么?

通过这个恐龙足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个信息,1、广东肇庆出现过实雷龙足迹类和跷脚龙足迹类;2、该脚印是恐龙小跑时留下的;3、该足迹曾经出现在四川过。

1、广东肇庆出现过实雷龙足迹类和跷脚龙足迹类

首先,科学家们根据当地的脚印分析出,留下足迹的一共有两种恐龙,其中脚印更大的是属于实雷龙足迹类,而且这个足迹看起来是比较深的,很显然是一头比较健壮的恐龙留下的。

另外,从当地发现的足迹来看,这应该不是恐龙留下的“第一现场”,而是经过了风干和石化后的现场,所以哪怕都是实雷龙足迹类的足迹,但是看起来都是有深有浅的,显然是石化过程中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2、该脚印是恐龙小跑时留下的

其次,本次足迹研究最有趣的事情,其实就是计算恐龙的速度了,根据足迹之间的间隙和深浅程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恐龙当时的速度大约是2.57米/S,按照恐龙本身的身形来说,这应该是恐龙在小跑的时候会出现的速度,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足迹是有深有浅的。 另外,在实雷龙足迹类留下的脚印中,能够清楚看到足部的外部边缘是什么样子的,这也让我们距离恐龙的“真面目”更近了一步。

3、该足迹曾经出现在四川过

最后,还有研究者发现本次在广东肇庆发现的足迹,似乎是“似曾相识”的,经过研究者的查阅得知,这次发现的足迹跟此前四川省发现过得恐龙足迹,是相差无几的,这就说明这种恐龙的分布至少包含了四川和广东肇庆,而这一次发现也是推翻了此前关于“恐龙分布区域较近”的结论。

陕西延安发现侏罗纪肉食龙足迹,距今约1.6亿年,它们当初为何会灭绝?

在6月11日,中外遗迹学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龟类足迹,距今约1.6亿年。 同时发现一组保存良好的恐龙足迹,推测恐龙体长可达8米。 根据足迹大小推断,至少有两种不同体型大小的兽脚类曾经在该足迹点经过并留下了印记,据测算,两种恐龙的体长分别为8.1米和6.5米。

陕西延安发现侏罗纪肉食龙足迹,距今约1.6亿年,它们当初为何会灭绝?

有以下推测:

火山喷发 小行星撞击

可能在6000万年左右有10公里大小的行星撞击才让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灭绝的。 小行星碎片撞击后完全蒸发,释放出相当于100兆吨TNT当量,再加上侏罗纪时期空气含氧量高,短时间造成了全球性的火灾风暴,大量的树木被震断,火山四处喷发,漫天浓烟滚滚不见天日。 撞击带来的火山规模顶多相当1000个冰岛火山。

氧气和二氧化碳没能保持平衡所造成

在侏罗纪时期的氧气含量是比较高的, 据说,侏罗纪初期氧气含量为24%左右,比现在地球上氧气含量高许多,但过了朱罗纪晚期以后氧气含量上升到35%,植物可能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匮乏,无法生长而大量灭绝,恐龙因此也没有了食物来源,再加上氧气浓度过高,恐龙新陈代谢加快,最终因无法适应高氧环境而大量灭绝。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018.html
上映首日票房仅34.7万 惨!樊少皇自掏腰包花1500万拍动
恭喜三大生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