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更好构建 培养高技能人才 新华解码·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更好构建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题: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更好构建?

新华社记者徐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7月30日,教育部在福建晋江召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何重要?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决定》对职业教育作出的改革部署,既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思路一脉相承,又更加聚焦和精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进入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正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专家表示,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介绍,职普融通就是促进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双向赋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有4500余所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11万所,参与人次超过1500万。

三中全会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指导各地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支持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贯通培养,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

“通过职普融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创新品格、思维能力,增强软技能,而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共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曾天山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被认为是其突出的办学优势。

邢晖表示,通过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有利于使职业教育围绕产业需要来办学,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比如,自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教育部指导建设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邢晖说,“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下一步怎么做?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强调了五方面工作——

人才 教育部

一是做实“一体”,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

二是建强“两翼”,主动布局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三是办好三件大事,认真谋划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积极推动“职教出海”,高质量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

四是打通“四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在纵向上内部融通,在横向上相互打通。

五是打造“五金”,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以教学关键要素“小切口”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完)


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有哪些

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创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应努力做到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开发交流机制,促进其发挥更大作用;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引导更多的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二)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

胜利油田职业学院与二级培训部门要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给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训练提供平台,在“应知”方面应该达到技师的要求,在“应会”方面应该达到初、中、高级的标准。

要以“双证书”制度为切入点,努力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效能。 把国内外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知识,通过教育培训传授他们,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高技能人才健康发展。

(三)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力量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一是加强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师资、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投入,改善和改进实习条件与手段,强制淘汰传统的、落后的实习设备;

二是给予实习训练以足够时间的投入,切实保证技能实习课课时。

三是加强在教学改革上的投入,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基础素质和核心技能的开发培养。 只有这样,技能教学型院校的学生,经过严格的技术技能和基础素质两方面的考核,取得证书后才能就业上岗。

高技能人才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技能人才所具有的较强动手能力和高新技术应用能力。 聘请或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既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以“创新工作室”为抓手既有创新的平台,又有技能操作训练场,达到同时并举模式。

(四)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复合型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相结合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精一门专业技能,会几门相关技能,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之路。 对职业资格鉴定也应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在用人上即越来越细化,又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了。

职业资格鉴定必须以产业界的需要、生产和技术实际设置为考核目标。 过去,传统产业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技能考核都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从易到难,考核等级也依次上升,行业之间相互独立的多,相互联系的较少。

油田是一个多工种的集合体,岗位变动也在所难免,规范性考核虽能以标准来考核个人的单一操作水平,却往往很难考核出一个人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学校里学到的单一技能往往与实际应用要求和需要相距较远,或根本不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1、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规模、职业教育课程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特定时空范围的概念,要随着国家、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变化。 这就使得理解这种变化成职业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这一命题虽然很简单,却是以下七个命题的前提。

2、之所以会变化,是因为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和它们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职业教育的模式、规模与课程必然也要发生变化。

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可粗略地划分为六大类:经济、文化、工作、教育、社会、政治。 因此,从宏观上看,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的现实形态有它存在的客观性。

3、在这六类因素中,每一类都包括许多更为具体的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有:GDP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的理性化程度、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劳动力市场模式、劳动力失业状况等。

文化因素主要指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工作因素包括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工作组织形式等;教育因素主要有:教育哲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职业教育自身的现实状况等。

4、这些因素对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的影响作用不是线性的,其中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例如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能使得职业教育越来越必须,另一方面却可能出现技术排斥工人的现象,造成工人失业,使得许多人为了寻求就业的稳定而去追求高学历,从而阻碍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 其最终作用到底如何,要取决于它与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因此,每一种因素都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而是要和其它因素发生交互作用,最后作为合力对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产生影响。

比如日本企业内培训模式的形成,一方面它和日本企业管理的两大制度,即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和日本企业结构以大型企业为主,以及日本战后失业率很低也密切相关。

6、这些因素对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与学生和家长、企业、政府、学校的职业教育观发生相互作用,影响他们的职业教育观来实现的。 现实的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是人们选择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有它存在的主观性。 如果某种因素的影响没有被学生与家长、企业、政府或是学校所认识,那么它的影响只能是潜在的,也许永远不会发生现实作用。

解码

7、现实的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是学生与家长、企业、政府、学校多方面交互作用达成的一种平衡。 学生与家长、企业、政府、学校在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选择中的作用是不均衡的;每一方作用的大小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也是不确定的。

比如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下滑,以及综合高中的出现,在其中起了极为关键作用的便是学生与家长的升学愿望。 这里不仅把政府看作为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个独立的利益群体。

国家如何培养人才

国家培养人才如下:

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

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国有企业要结合实际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鼓励各类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符合条件的投资,可依据有关规定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人才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之计。 唯有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做好人才培养规划,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前赴后继到新时代建设大潮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培养高技能人才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帮我查资料啊,奖励300啊

◇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职业教育经历了20多年、快速发展、调整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了起步兴办、建设骨干学校、推进职教现代化三次创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们不断端正办学思想,转变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思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确立了职业教育“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服务,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区域共同发展服务”的“五个服务”的办学方向,把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在服务中求生存、谋改革、促发展的办学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紧紧抓住充分依靠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这样一些关系职业教育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切实提高广东省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主要标志是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向新型工业园区集聚;新型工业化已见端倪,这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了珠三角产业带,工业经济竞争正由单个产品、单个企业竞争转向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的水平,企业发展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源的优势。 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教育不断由经济生活的边缘走向经济生活的中心,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日益得到关注,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我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职业教育恢复起步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行业部门直接举办的中等专业学校,还是地方政府举办的职业高级中学,都在主管部门的牵头下,与指定的企业进行着紧密的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生产教学设备和办学经费,可这种合作主要依靠政府行政部门的计划指令,缺乏以利益为纽带的合作有效机制,合作基础相当脆弱;第二阶段是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这时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学校和企业作为独立的主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在市场机制下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以服务贸易的市场交换形成,合作解决了企业用工的迫切要求,但这种合作还只是短期市场交易行为,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缺乏合作的长效机制;第三阶段是职业教育调整提高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生产力布局和链接得到重新组合,按照经济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已有少数企业在优化自身发展环境的同时,将学校作为本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基地,融入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因此我们下阶段的目标应该是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有序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要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机制,使合作关系趋向稳定,合作效益不断提高。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体制形式,产学研结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二者的目的在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十多年来,我们不断依靠行业、企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内生、互惠、长久的合作机制,努力提高职业学校建设水平,努力服务江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积极探索,不断拓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新领域1、加强校企市场合作,推进学生就业与生产用工一体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形成广义的产业链,学生就业与生产用工的结合是最基础的环节。 学校需要进入市场推介自己的学生,企业需要进入市场招收自己的员工,校企双方在同一个市场达成了学生就业的意向性协议,实现了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对接,迈出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推进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 校企市场合作,学校根据企业要求设置专业,减少了市场的盲目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校企教育合作,推进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校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宽泛的招生、招工的合作,要提高合作的质量,就要向内部延伸、向纵深发展,谋求教育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合作,推进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学校积极争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依靠企业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是抓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核心环节——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邀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到校,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制订专业培养基本方案和适应企业特殊要求的专门化培养方案。 二是突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学生接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获得了完整的生产操作、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三是重点抓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环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生产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加强校企研发合作,推进生产、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成为继生产、经营之后的企业的第三种基本职能,同时也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推行产学研结合。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提高创新能力也是职业教育做强的核心,创新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研究活动,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开发。 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只要条件具备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将产教结合上升至产学研结合,促成企业与学校结成技术和制度创新的同盟。 当然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活动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主要以应用层面、推广层面的技术、方法、产品的研究为内容,逐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我们首先从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开始,从研究性学习着手,从企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经营等环节中寻找典型问题、典型项目和典型主题,对原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化处理,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主题式教学法、项目引导教学法等,通过实践,师生共同提高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三、互利双赢,努力寻求校企共同发展的机制新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校企合作需要实现由政府推动向市场引导转变,探索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的结合,借鉴市场运行机制,谋求合作的互利双赢,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职业学校投身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是建章立制,满足企业对人才高素质的要求。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对人才有自己评价的标准,赋予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学校普遍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邀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专家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倾听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实行教育“召回”制度,对暂时达不到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实行再培养、再教育,一直到企业满意为止。 二是学制弹性,满足企业用人波动性的要求。 企业用人有自己的特点,有时难以恰好与学生毕业相衔接,2000年以来,我省在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工学交替,满足企业用人的突发性要求,平抑就业市场需求的波动。 三是全面开放,满足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要求。 现代企业正改造传统管理模式,构建新的学习型组织,努力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迫切需要教育服务的及时跟进。 2、企业反哺教育,带动职业学校快速发展文化辐射,引导学校培养现代企业员工。 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 我们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创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习,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 我们重点引进了企业的创业文化,推进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品德和就业能力。 3、采用2.5+0.5模式对应或相关专业学生用两年半时间在原校学完规定课程后,跨区转入我学院合作企业公司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实训半年(提早达标的学生提早安排工作),达到岗位标准后由我学院安排到行内企业就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325.html
曾失去一只眼 外界只有他三张照片 九命猫 被以军炸死的哈马斯
成奥运最高龄乒乓选手 61岁倪夏莲义务为莎头陪练!20岁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