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李白的 是打油诗吗

在李白名篇如云的七绝中,《赠汪伦》的确算不上一流,但也不至于是打油诗。

有些人质疑,我觉得大抵是不了解绝句的艺术特质。

绝句在性质或功用上,要做到言少意多,余韵不尽的艺术效果。在技术上追求的是辞断意连,浑然无迹。在结果上讲究的是感情与意境的浑然天成,自然而然。

何谓辞断意连? 即前后联的句子看似可以分开,却又不能分割,意脉与句脉相连,是一个整体。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面两句写景,一写鸟,一写人迹,看似各自独立,却都与大雪有关,这叫 意脉相连 。后两句,必须连起来才构成完整的意思, 这叫句脉相连。

为什么绝句要求辞断意连?

因为绝句只有四句,如果每句之间,能指和所指重复拖沓,或粘连,既会破坏诗意,也会导致气韵、气势上的不流畅,呈现一种沾滞效应。因为你写的不是说明书或流水账。辞断的目的,就是为了留足诗歌内部的空间,无论是意象与意象之间,还是情感表达所需要的铺垫和酝酿。

以《江雪》为例,四个短句,四个画面,通过意脉和句脉的相连,在画面和意境上构成浑然的整体。万马齐喑,而钓翁醒目,就如万里留白中的一点泼墨。肃杀的空间越广阔,这墨也就越醒目。换言之,空间结构越广,张力也就越足。就像弓弦拉得越满,射出去的箭穿透力越强一样。

你可以理解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建构了一副辽阔宽广的横向、纵向空间结构,又能以大化小,聚焦到个体的钓翁身上,使其成为诗歌的抒情主体,暗中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一张巨大的弓,而“孤舟蓑笠翁”则是那只箭,蓄力一击,射中的靶子则是“独钓寒江雪”。

在柳宗元此诗中,能指的意象本身就承担着意义,又同时是构成所指的一部分。不但诗境上浑然天成,无懈可击,且意韵深远,寄兴幽微,这是柳宗元《江雪》成为顶级五绝的原因。

回到李白的《赠汪伦》, 这是一首赠人诗 ,而非“赠别诗”。这是很多人一上来就搞错的地方。《送孟浩然之广陵》、《送贺宾客归越》、《江夏送宋之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才叫赠别诗。

有人将《赠汪伦》与其他赠别诗相比,得出水平不行的结论,我想是搞错了本质。送人才叫赠别。在此诗中,李白是被送别的一方,而非送人。

《赠汪伦》的核心, 在于展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李白创作此诗的目的,是 出于感激汪伦对自己深情厚谊的一种铭记和回馈

李白不仅在诗题中直写汪伦姓名,在诗中又再次明示其姓名,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用诗歌为汪伦张名,不仅让其人被铭记流传,也要让这场离别被镌刻成不朽的传说。

李白做到了,此诗历经千年时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诗歌之一。汪伦其人其事,与这首诗一道,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趣事。

在技术上,“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句脉不仅相连,且流畅如珠, 这是李白的一贯擅场。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等。

虽然文辞上,不如例举的这几句诗精美、凝练,但更质朴、更晓畅如话,且没有流入平滑,体现出了质朴的审美,这本身也是绝句所追求的审美之一。

次联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样也做到了意脉相连,且语浅意深。说这句诗无情的,是敷衍汪伦的,恐怕除了人云亦云,从未认真读过这首诗。

绝句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不露斧凿之痕,让人看不出技巧的痕迹,是最为高的。李白所有的绝句,尤其是七绝,都是流转如飞,一气呵成的,自然也包括《赠汪伦》,它在整体的浑成性上很高。你完全看不出这首诗存在刻意为之的技巧, 它就是李白有感而发,心到口到而已。

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是夸张,而就是他的真情实感。

有些人觉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小孩子都可以写,所以这首诗不高明。但却不知道古诗词中有很多语码,或者说当时的习语,比如诗句中的“踏歌”,踏歌在李白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是成为了曲调或曲目的名称。

踏歌绝非很多人脑补的那样,随便一个人,只要边唱歌边用脚踏地,就可以称之为“踏歌”,它是有曲目的,按曲调来进行表演,绝大多数情况下,踏歌是集体的歌舞表演,由 乐曲、歌辞、舞蹈、乐器伴奏 等几部分组成。

以上两则记载,是宫廷踏歌表演,而在民间,同样风行,如刘禹锡《踏歌词·其一》诗云:“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

我们只有明白了踏歌是什么,才能理解李白为何用“忽闻”这个词来表达对听到踏歌声的讶异。因为踏歌作为唐朝盛行的歌舞娱乐活动,虽然应用场景很广,交际、宴饮、节庆都能见到,但表演要求还是挺高的。

首先必备的歌姬、舞者(乐伎)是肯定要有的,即便民间举办踏歌活动,也是群体才能组织起来。有实力的文人阶层,或者富贵之家,可能会有私人的乐伎队伍,以娱乐助兴,如骆宾王《畴昔篇》诗云:“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所以,要么正逢节庆,要么有实力地位,拥有自己的乐伎团队,能组织起踏歌表演,否则“踏歌相送”是一种比较奢侈,很有格调的事。

就像今天,你跟朋友告别,对方整了个摇滚乐队来欢送一样,难道你会不高兴、不激动?

所以,饶是李白见过大世面,看到汪伦“踏歌”相送,也要深感意外了。有人可能会说,难道汪伦就不能独自踏歌前来相送?

如果真是这样,相信我,在没有伴奏、协舞的情况下,一个人边唱边跳,用脚踏地来跟你告别,那观感不会让人感动,只会觉得滑稽。李白肯定会一脸问号:What are you doing????

事实上,认为汪伦是独自踏歌相送李白,既源于对古代踏歌的不了解,也在于受前人诗话的影响,认为汪伦是个农民。

但其实,李白还给汪伦写了另外两首诗:

从两首诗的内容来看,汪伦不仅家境富裕,拥有环境雅致、富于诗意的别业。且也是个有点品位的文人,往来皆是贤才名士。据《汪氏族谱》记载,汪伦曾任泾县县令,那这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由此,李白所说“踏歌声”,就绝非汪伦一人所为了,而是带着乐伎和众人一起踏歌相送,这既给足了李白排面,也表现了自己的诚意和情谊。

此时的李白,自被赐金放还十年有余,人生已届暮年,心有隐居之意,这次来游泾县,应当受到了汪伦的热情款待,离去之际,本是不辞而别,却不想汪伦忽然出现,率众踏歌相送。此情此景,此时此意,意外惊喜有之,感动宽慰有之,纵使舟下潭水,深愈千尺,亦不足以表此深情。

此外,《赠汪伦》的语言风格带有明显的民歌色彩,这缘于李白为乐府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扬了乐府及南朝民歌的艺术精华。例如,在《宣城见杜鹃花》中,这种民歌风格尤为突出:“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所以觉得《赠汪伦》语言简单的人,大概是弄错了简约和简单的区别,看似朴实无华的背后,实则是返璞归真的大道,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而且他对古汉语声情的理解和运用,是独步的。唐代有许多古风歌行,或者乐府古题写得好的诗人,但那更多是文本上的好,在声情上就差很多。

综上,《赠汪伦》是一首符合绝句的艺术特质,在技术上可圈可点,在语言上修饰得度、具有民歌意味,在感情上又真挚自然的诗歌。以打油诗来评价它,是一种侮辱及误读。


僧汪伦改写作文

1. 把《赠汪伦》改写成作文

《赠汪伦》改写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身世坎坷,曾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李太白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性情豪爽,好游,好酒。

而当时有位名为汪伦的人极为崇拜李白。 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吟诵李白的《赠孟浩然》。

得知李白因国事而操劳想出去游玩一番,便给李白写了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汪伦 李白收到此信,心花怒放,心想:游玩,饮酒乃是我的最爱,为何不借此机会放松放松?于是,他第二天就出发了。

来到汪伦的家中,李白迫不及待地问“汪兄,十里桃花在何处?”汪伦笑着带李白去看,可却只有一棵桃树,汪伦说:“我们这里只有一株桃树,每逢盛开的季节就飘香十里,所以叫‘十里桃花’”。 李白又问:“那万家酒店呢?不如我们去痛饮几杯吧!”可汪伦则领李白去了一个名为“万家酒店”的小酒楼。

李白不解,汪伦告诉李白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所以就叫“万家酒店”。 李白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连连叫好。

汪伦也十分开心,请李白到家中做客,汪家的人盛情款待。 李白在汪伦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结为至交好友。

时光飞逝,李白就要走了。 汪家所有人都很舍不得,李白也同样留连忘返。

清晨,李白载着无尽的留恋和惋惜准备回家。 与此同时,岸上突然载歌载舞。

李白正在困惑时,一张熟悉的面孔呈现在他的面前———啊!汪伦!我的朋友,我在这里的几天都是你招待我,如今我要走了,你又来送我! 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想,那就是幸福吧!李白深情地望了望桃花潭的潭水,想:不论这水有多深,都不及我们俩人之间的情谊浓。 于是,李白在如此激动人心的心情下写出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被世人所传颂,不仅仅是优美的语言,而是那份连“千尺”的桃花潭水都不及的真挚友谊。

如今,李白与汪伦虽早已作古,可《赠汪伦》这首诗将永远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2. 把赠汪伦改写成400字的文章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有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秀才帽的人,站在一艘小船上正在观赏眼前的一片美景。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李白。

忽然,岸上传来了踏歌声,随后就出现了李白的好朋友汪伦。 李白看到了汪伦便马上走上去与他相会。 汪伦拍了一下李白的肩膀说:“你怎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要走了,要不是我发现的早,恐怕现在见不到你了。 ”

李白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一个重兄弟情意的人,我不愿看到兄弟为小弟的离去而感到伤心,所以才写下离别信给你,谁知你这么早就发现了。”

汪伦听后,连忙拉住李白说:“李白兄,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不如在小弟家多休息几日,李白兄你是否赏光啊?”

李白为难地说:“不是我不赏光,而是我在兄弟家已逗留多日,你又这么好客,我已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了。”

汪伦还是不肯放弃,连忙又说:“李白兄,你在家中反正没有什么事,还是再在我家多留几日吧!”汪伦见李白还是没有做出决定,便又说下去,“是不是小弟有什么地方照顾不周?还是兄弟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啊?”

李白见汪伦误解了自己的意思,连忙回话说:“不是你的错,要错还是得怪我。 谁叫我是一喜欢四处旅游的人,从而养成了四海为家的习惯,我已在兄弟家待了这么久,也是我归去的时候了。 ”

汪伦听了李白这么一说,脸上露出了一丝伤心的神情。 李白看了看天色,说:“汪伦兄,现在天色不早,你还是回去吧,我也应该走了。 ”

汪伦见没法留住李白,便深情地说:“好吧,那就后会有期吧。”

于是,两人就地握手告别。 李白站在船上,看着多情的汪伦,就吟出了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 如何改写古诗

改写古诗叫剥皮诗。

我曾经此类的文字,如下:趣诗中有类诗很特别,它是把前人的诗进行剥皮、去骨,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一首新诗,这类就是剥皮诗。 它是指以前人的诗做基础,运用删节、增添、颠倒、调整或仿拟的手法,改动诗中的句或字,旧瓶装新酒,赋予新的内容,使之产生鲜明的对比,寓庄于谐、嬉笑怒骂、诙谐幽默。

它一般都是为了幽默讽刺抑或另有所寓,借古讽今,妙趣横生,以便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 剥皮诗虽然为戏作,但好的剥皮诗往往有另有一番意境,并不比原诗逊色,有的意境甚至高于原诗。

它属于杂体诗的系列。 剥皮诗不但引起了一些诗词爱好者的喜欢,而且一些写诗大家也十分喜欢。

从古至今写剥皮诗多的人及剥皮诗都数不胜数。 它们或喜怒笑骂,或针砭时弊,或直抒胸意,或借寓指它,手法多变,妙趣横生,在令人捧腹之余又给人以沉思。

剥皮诗根据写作手法不同可以分为增、减、改字、颠倒或调整字及仿拟等几种。 根据其意境又可以分为按原诗之意境及与逆原诗意境而反之等两种。

一、增添字类的剥皮方法 这类剥皮诗是指在原诗的基础上运用添字手法使之成为一首新诗。 做这类诗最拿手是张怀庆。

据语本唐刘肃< >中< >记载“有枣强令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曰:‘生吞张昌龄,活剥郭正一’”,这就是成语‘生吞活剥’的来历。 他剽窃诗人李义府的《杂曲歌辞堂堂》就采用的是增字的方法。

李义府原诗是这样的:“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 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

张见其诗不错,便在头四句每句前各加两个字,改装成一首七绝冒充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 照镜自怜廻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

这首诗改的很巧妙,手法也很高,真可谓是剽窃他人文章的高手。 上面举的例子是通过添字手法剥皮后的新诗与原诗意境相同的,再举一个增添字后与原诗意义截然相反的举子: 汪精卫早年因刺杀摄政王戴沣而被捕曾作诗一首:“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惜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卖国求荣,投降了日本人,做了日本人的走狗。

陈剑魂先生就在报上发表一首《改汪精卫诗》的剥皮诗:“当时慷慨歌燕市,曾愿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

这首反意的剥皮诗彻底的剥去了汪的虚伪的表面,使之丑态毕露,堪称剥皮诗的佳作,剥皮诗中的精品。 二、减删字类的剥皮方法 这类剥皮诗是指在原诗的基础运用减一字或几个以上的字对原诗进行删减,从而使其成为新的一首诗或词。

减字的剥皮诗也分为几种写法。 A)减字的位置相同,字数相同。

这种剥皮诗往往原诗为七言诗,通过删减字后变成五言的与原诗意义相同或相反的新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 这是唐著名诗人的杜牧的〈清明〉一诗。

后人曾把每句的头两字减掉,变成了一首五言诗:“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摇指杏花村。 ”

唐宣宗年间魏扶考中进士当了主考官,曾在考馆的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要当个正派考官:“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

可他的实际行为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而是谁行贿他优先录取谁。 于是有位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去掉,剥成一首反意的剥皮诗:“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可谓一针见血,剥其皮见其骨。

B)减字的位置不同,字数却相同。 仍以杜牧的那乎〈清明〉为例,后人曾把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纷”、第二句的第五个字“欲”、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有”,第四句的第六个字“花”去掉,使之成为一首六言诗:“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牧童摇指杏村。 ”还是这首千古佳作,有人把第一句的最后两个字去掉,第二句到第四句中的头两个字去掉,变成了一首五言诗:“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摇指杏花村”,这首不仅把头句的韵改没了而且综观剥皮后的诗已经出律了。 C)通过减字将原诗改为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

名人的轶事总是很多的,尤其是古人的。 古人喜欢才子佳人,为此有关他们的传说真是层出不穷。

明朝的才子解缙,少时就十分聪明。 一次雨后,还是幼年的他不慎在泥泞的路上摔了一个跟斗,村中的群童看到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解缙爬起来,便随口吟了一首打油诗:“春雨贵如油,下到地里头。 跌倒解学士,笑倒一群牛”,令群童们哭笑不得。

青年后他的才气更是闻名遐耳,响誉当朝,天下粉丝众多,竟连当今的永乐皇帝也成为了他的粉丝。 一次,有人把一把扇子贡献给永乐,永乐十分喜欢,便让人把解缙请来,让解缙根据扇面的山水画题字写诗。

解缙不愧当朝名士、大才子,打眼一看扇面就知道与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意境相同,于是不加思索,一挥而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在检查时才发现,由于一时疏忽,竟然把第一句的“间”字漏掉了。 这时旁边的一个大臣也发现了他的这一失误,马上启奏永乐说解缙‘本来。

4. 古诗改写kuangyao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 ——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 ——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

5. *****扩写或改写诗句*****急

有关春的诗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9、《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0、《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17、《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8、《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有关夏的诗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7、《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8、《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日书怀寄道友》【唐。

6. 诗歌怎样定义

诗歌该怎样去定义?这是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是,它的凝练性,韵律性。 复杂的是,在你的心中,你的艺术倾向是什么?自由,爱情,古典,忠义。 凝结于心,郁结于喉,最终爆发于一瞬间,灿烂无比,美不胜收!写的是你的心情,唱的是你的情歌!

诗歌诗歌,要有诗一样的内涵,歌一样的韵律。 若仅仅比作成一种文学体裁也太过于死板,不合乎诗歌博大的精神涵盖。 诗歌即是你的心,心向所指,便有所发。 无论是朦胧,还是直白,都是你的心情!

朦胧诗的话,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明明白白,可却找不到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或以暗喻,或以借代,总之,意象在深层含义上可以指代多种感情!正是,无线愁绪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雨天的打油诗

自创写雨天的打油诗

自创写雨天的打油诗,夏天是一个雨水频发的季节,雨更是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一种现象,所以关于下雨天的打油诗和诗句自古便有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都有哪些关于自创写雨天的打油诗和诗句吧

雨天的打油诗 1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雨天的打油诗 2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雨天的打油诗 3

1、阴雨锁山鸟低翔,风微轻吹泥土香。 叶青花红赛春景,翌日定是满朝阳。

2、热了好几天,天天出大汗。 上班刚出门,雷声轰轰响。 过了一小会,雨点下来了。 今天一场雨,为我冲冲凉。 秋天要来到,热暑快快跑。

3、立秋瓢泼雨,蛤蟆到处跳。 西瓜烂半边,蒸笼骄阳舞。 人懒夏乏困,闲来路边看。 人行多碌碌,叫骂看车人。

4、老天下雨天气凉,难得有空歇一晌。 儿子帮客收桃果,儿媳炒肉在灶房。 孙女早早上学堂,老伴忙着洗衣裳。 老汉今天没大事,朋友空间逛一逛。

5、暴雨,天地混混又沉沉,风摧闪劈响雷奔。 大雨倾盆水世界,溢满东海撼山群。

6、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个人顾个人。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7、风吹雨点夜敲窗,窗下芭蕉滴答响。 响声惊醒门外鸡,鸡鸣唤起狗汪汪。

李白临走写的《赠汪伦》,真的是讥讽汪伦吗?

李白临走写的《赠汪伦》不是讥讽汪伦的,诗文利用了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赠汪伦》

唐代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tà)歌声。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tán)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赏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 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 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 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 “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 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汪伦是泾县的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于是李白问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 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 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 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 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 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856.html
战锤40K Speed 抢测 Freeks 经典衍生竞速
今年还没掉 立秋了!是谁去年贴的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