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暑期档进入后半程,《抓娃娃》的全民狂欢过去,在七夕档进入战场之前,正轮到小众片子对打。
乌尔善导演的漫改电影《异人之下》,对战80后导演李阳的长片首作《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尽管两部都包含中二/漫画/科幻奇幻等元素,但市场和口碑表现却截然不同。
上映5天票房1亿的《异人之下》豆瓣评分仅6.0,比起导演去年7.8分的《封神》,成绩实在不算好。
而《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票房虽然仍在千万级徘徊,却被影迷从各个角度夸了个遍——
“在形式上,它癫狂,抽象,脑洞,超现实,是堪比奥斯卡影片《瞬息全宇宙》的天才之作。”
“在内容上,它融合了科幻、喜剧、热血、怀旧等多重元素,可以与去年的国产口碑之作《宇宙探索编辑部》肩并肩。”
这部电影到底有多“癫”?
有人评价它:“癫到压根不是个电影,而是个电菌子。”
片子不仅完美复现了上班发疯想一拳打爆地球的当代人的脑内世界,还用大量怀旧元素给观众的躁动情绪找到了温情归宿。
不过,这部拿捏年轻人精神状态的电影,真有这么好吗?
未必。
(内含剧透)
为什么要从21世纪安全撤离
不少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先对片名产生了困惑:
“为什么要从21世纪安全撤离?”
故事的发生地,是一个和地球一样的星球“K星”。
主角团是三个生活在1999年的男高中生,意外获得了“打个喷嚏就能在1999和2019之间来回穿越”的能力。
三人在穿越中不仅发现他们在未来分道扬镳,还卷进了女反派“三爷”毁灭世界的惊天阴谋。
于是,他们带着38岁的外表和18岁的内心,通过一次次时空往返试图拯救星球,同时想要找到不让自己“变坏”的可能。
而许多观众评价电影的“癫”,就是基于这样的设定展开——
三名性格各异的男主,拥有18岁少年特有的中二、叛逆、赤诚且热血。
他们要穿越,要打架流血,要当全世界的超级英雄,还要兑现对青春期的友情、爱情许下的誓言。
于是,为了精准呈现超现实主题,和人物莽撞狂野的脑内世界,电影首当其冲在画面风格上下了一番功夫。
1999年的画面彩色鲜活,2019年的画面灰暗末日感,同时用大量红蓝配色营造了影片科幻感。
与此同时,影片对于漫画元素的应用,不能不说是得心应手。
角色打斗的动作戏中,“拳拳到肉”的画面直接用2.5次元的动态漫画大肌肉替代,中二感拉满;
不少动态场景中对道具的漫画式处理,则会让观众的思绪一起跟着跳脱现实,开启放飞状态。
单凭动漫想让电影“癫”起来还远远不够,剪辑又进一步提升了超现实的感官刺激——
每逢穿越和打斗戏,通过快节奏的混剪带着剧情高速运转;
搞笑情节又加入了拼贴、鬼畜等技法,大胆打破了电影的既定形式,也加强了无厘头的喜剧效果。
经过这样一番夸张、热闹又新奇的处理,电影基于超现实世界的故事想象力彻底起飞。
对于没有带任何预期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来说,这样的观影体验确实很爽。
而作为一个从1999年开始的穿越故事,电影中大量怀旧元素的出现,营造了大型回忆杀现场。
80年代特有的颗粒感滤镜、方形彩电雪花屏、老式自行车,以及喇叭广播;
被主角拉出写字楼的五彩电缆,那漫天坠落的台式电脑,和windows 98的蓝色定屏;
主角冲进《我爱我家》的布景中,抢走了那一盘十六人街霸。
熟悉的时代符号毫不违和地融进情节,与银幕前观众的情绪记忆“对接脑波”,共鸣拉满。
也正因如此,电影点映后很快收获了第一波好评。
“好看炸了,我班味都淡了。”
“一场电影给大脑看致幻了,像是酒精和菌子的双重作用。”
甚至有人表示,要把这部电影加入了自己的“临终关怀”片单,来日方长慢慢品味。
但随着电影票一张张售出,口碑逐渐开始出现两极化。
不少人看完感受到的除了视听上的炸裂,更多是发自内心的无语:
“难看,谢邀。”
少数人的青春
很多差评虽然直白,但影迷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并不难理解——
在极尽形式化和表演手法之外,其实是这部电影内核上的虚弱。
原本安逸生活在K星球的三位男主,频繁穿越到未来的主要驱动力,往大了说是为了拯救世界。
而事实上是为了,在20年后争夺心爱的姑娘——
至少想尽办法见一面,以证明彼此没有”变坏”。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可以说是“男人至死是少年”的具象化,给成年人带来的感动或许也仅限男性。
而这种“仅限男性”,成了从角色到剧情里的“一颗有毒的菌子”。
首先,片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称得上是完全客体化、工具化的。
“到底什么样的女孩能配得上王诚勇。”
随着电影开篇的旁白响起,围绕在三位男主身边的女性角色陆续登场。
杨艺,学生时代女神级别的同学,和三人组中的大哥诚勇是一对。
她在1999年的出场,承担了男主所有关于青春、美好过去的记忆。
二十年后,杨艺因为与诚勇的不告而别郁郁寡欢,和三人组中曾经的“矬男”泡泡同居。
同时为了疑似精神药物的东西,委身于一个外形酷似“低配版曾志伟”的侏儒混混做小蜜,最终因为旧情难忘而自杀。
从传统到没有任何想象空间的初恋女神,跳到需要被拯救的失足妇女。
这个完美符合《厌女》中提到的“圣娼二元论”的角色设定,全程被物化为不同男人抢来抢去、救来救去的“战利品”。
此处严重剧透警告:杨艺最终服毒自杀,并且是一种能让皮肤保持粉红色的毒。
“到死还要服美役,2019年的世界比1999年的更加男凝。”
紧接着登场的是女反派“三爷”。对,因为角色表现出的阴狠气质和杀伐决断,这个女性角色就干脆被冠以男性化的名字:爷。
作为变态母亲设定,三爷毁灭世界的动机是“儿子不接我电话”。
于是她创立医疗机构,把心扑在科研上,只为把整个世界的人都变回20年前一切还美好的样子。
“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今有三爷为唤儿子一理让全人类陪葬。”
电影中,唯一承担一些高光的,是钟楚曦饰演的女记者刘连枝,武力值高,典型的“女汉子”设定。
高光台词是“我讨厌听到男人的惨叫”;
很能打,有事业心,但恋爱脑,角色全部驱动力是攒钱去看国外的男友;
于是,面对领导刁难只能挨打,侵吞劳动成果也不敢吱声,只因为她需要这份工作;
经济独立,但遇人不淑,最后和一直“赡养”的男友分手,也是因为她外貌受损被抛弃。
通过安排大量不合理的情节,压抑女性力量,在这个角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女性角色塑造失败,藏在剧情里的刺也是无处不在。
诚勇的爸勉强做完一桌菜之后抹抹围裙说,“这个家还是得有个女人”;科学怪人之间的研究竞争,筹码是“把老婆送你”。
电影细节流出的对女性的刻板和冒犯,让银幕前的女观众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菜很好吃,但我人在餐盘上。”
同样的刻板描写也体现在男性角色上。比如三人组中的泡泡,肥胖且被霸凌;挑事的死对头,侏儒身材且蠢笨无比。
性别意识不仅仅是关乎女性的议题,而是平等地看见所有性别,和对特殊群体的尊重。显然,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这一最基本的标准。
这种俗套、偷懒所造成的缺陷和不适,在这部电影中是多方面呈现的,既有视效上的毫无节制——
借角色之口吐槽的“没用的蒙太奇”,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
也有大段冗长而尴尬的金句满屏跑——
“你跟他们不一样,你是来让这个世界变好的。”
“我讨厌长大后的一切,只喜欢你。”
“我们变成旷野里的星火,想在夜空炸个粉碎,照亮长夜吧!”
明明美好的青春物语,变成泛滥的矫情之后,直接导致了情节上的煽情失效:
“我知道这里是泪点,但我非但不想哭,甚至有点想笑。”
事实上,怀念青春无可厚非,青春中二从来不是原罪。
比如正在重映电影版的《灌篮高手》,同样是以男性为主,讲述男性联盟的热血故事。
但它对于主角的激情和执念的描写,保持了更明智的克制,更多着墨于普通人日常里经历的遗憾与和解,才让最后的高光时刻格外闪耀和珍贵。
反观《从21世纪安全撤离》,电影所表达和传递的观念,虽然有亮眼的技法作表皮,但内核实在自我、过时又封闭。
这一切,让片尾三个少年骑车那个原本美好的画面,显得有点可笑又心酸。
发疯的本质
的确,《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不是一个2024年的新鲜故事。
它写于10年前,豆瓣条目在2016年就被创立。
从刚开始别人看不懂这个剧本,到再次拾起把它拍成片子,导演李阳心想:
“岁月让这个东西变得好懂了?”
答案是,或许并没有。
除了在表现形式上李阳展现了一贯的拍摄风格,但“风格大于故事,形式大于内容”恰恰成了不少观众的感受。
而内容究竟能不能为形式妥协,就不得不说说近两年流行起来的:“神经病电影”。
2022年上映的电影《瞬息全宇宙》,通过对科幻、怪诞、惊悚、恐怖等元素的大量堆叠,拉高了人们对平行世界和多元宇宙的想象。
而去年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喜剧,荒诞,黑色幽默。
在怪谈志异的氛围中,带领观众一步步走进存在于老唐和孙一通脑内那个神秘又浪漫的天外世界。
这类电影在表现形式上破除传统电影的视听规则,热衷于天马行空玩抽象,带给人奇幻疯癫又不真实的观影体验。
可以说,“神经病电影”形容的是创作者的状态,同时也是大众观影的感受。
尽管一度被人们评价为是类型电影市场的“新口味快餐”,但经过时间沉淀仍保持了不错的口碑。
乍一看,《从21世纪安全撤离》确实比较贴近上述两部片子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因为也难怪影迷会将它们拿来捆绑对比。
但让这两部持续火下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形式,而是内容。
简言之,虽然人人都喊着发疯,但绝不是“疯”过了就完了。
恰恰相反,这样的疯癫设定需要更扎实的内容匹配。
《瞬息全宇宙》视效绚烂的穿越戏,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真正吸引人的内核,是对母女关系这一议题层层深入地刻画。
传统中式母亲秀莲,面对女儿超出认知的生活、行为和价值观,在生活中百般抗争,在平行宇宙极力矫正。
在热狗宇宙中,秀莲与同性爱人互相吮吸彼此的热狗手指,让她理解了爱是超越性别,跨越一切规则的存在。
在石头宇宙里,秀莲和女儿变成两块寂静山丘里的圆石,全程寂静无声,但在直击人心的对白中母亲进入女儿内心世界,领受生命的混沌与无序。
最终,母女在多个平行世界的穿梭中找到了修复与疗愈自我的方式,彼此达成和解。
此外,电影繁杂庞大的结构也不是用来唬人的,而是细致描写了一个家庭老中青三代共生关系,让人真切感受生命单纯与复杂的况味。
而同样被拿来对比的《宇宙探索编辑部》,虽然也面临过女性角色“空壳”的诟病,但在创作观念上没有踏入雷区,甚至值得品味。
片中戏份最多的女性角色秦彩蓉,可以看作是男主唐志军的对照组。
老唐被卡在他的赝品宇航服里,老唐要出发去追寻理想主义梦想,老唐被骗受挫陷入困境。
彩蓉姐作为主角团中唯一的现实主义者,虽然嘴上嫌弃“嗐,其实就一民科(民间科学爱好者)”,但对老唐有两肋插刀的义气,也让主角团得以“落地”。
在这样一部幻梦般起飞的电影里,彩蓉姐这个角色始终扎扎实实活在土地里,才让人们相信了,民科的执念虽然荒诞,对于“抵达”的追求却真挚且具有打动人的力量。
反观,《从21世纪安全撤离》在内容上虽然偶有闪光点,比如安排主角在“莫比乌斯环”中穿越后引发的哲学思考:
从未来背下来的彩票号码没有中奖,或许并不是记错了。而是因为,那个中奖的人是注定的,无论他买哪个号都会中奖。
除此之外除了一地热血,留给人思考的空间并不多。
不少人走进电影院的理由之一,是李阳导演曾拍出过《李献计历险记》。
片长仅有20分钟的动画短片,豆瓣评分8.7。
连一向严苛的豆瓣网友都不吝盛赞:“2009年最牛的国产动画片”。
对于李阳来说,这部短片的成功也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驱动节点,因此才诞生了后续作品《坏未来》《少年异能事件?!》。
在一次采访中李阳曾表述,自己拍电影是因为总想改变点什么,因为现实里自己的成长似乎总是伴随着他人的失望。
于是,少年的赤诚、理想主义频频成为他的创作主题,在中式梦核的气质中,导演试图带领人们去看见内心的小孩和那颗赤子之心。
在国产电影推陈出新越来越难的当下,不否认包装精美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确实给人带来了惊喜。
但遗憾的是,在98分钟的片长里,先锋与叛逆都呈现发育不足的无力感。
而过于泛滥的热血,倒让青春与怀旧显得十分狼狈。
“爽点很多,但是瑕完全掩瑜。”
“感觉像进了那种假古镇里,专门卖九十年代小零食小玩意的店铺。”
在电影的最后,1999年的三个少年骑着自行车远去,他们默默地骑一会儿前一会后。
正如片中所隐含的表达,旧世界会消失。
长大之后的我们确实需要用有趣和无边界、无厘头来对抗世界的无聊。
但这样的故事不应该只是创作者的自嗨,也得让银幕前的观众足够信服。
用绚烂的技法唬住人之后,更重要的,或许是“酷炫包装”之下的东西本身。
而这一点上,《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还有许多路要走。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又拿奖啦!谷爱凌获最佳女运动员表现奖,她为何成了年轻人的榜样?
10月19日,最佳女运动员表现奖被谷爱凌斩获,国际奥委会颁发这一奖项,让大家觉得她的实力是值得被认可的。 而且谷爱凌也凭借着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以及高涨的爱国热情收获了不少粉丝。 一名运动员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认可,这也是不少年轻人喜爱谷爱凌的重要原因,也是谷爱凌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优异榜样的关键。
身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运动员,能够在国际大赛中屡屡斩获金奖,对其运动生涯的影响是很大的。 更何况谷爱凌在自己的滑雪比赛项目中斩获了一枚银牌和两枚金牌的成绩,能够获得最佳女演员表现奖,也是对她成绩的一种赞扬,功成名就则能够让谷爱凌在冬奥会的领奖台上站在最高的位置,脱颖而出的表现是她每日不懈努力和具有超高滑雪天赋的共同结果。
谷爱凌在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并没有以美国运动员的身份参赛,而是转入中国国籍,以中国运动员加入其中。 在如此国际大赛上谷爱凌能够有如此的认知和做法,让不少中国年轻人纷纷为其行为点赞。 其也不负众望,夺得了三块奖牌,更是获得两枚金牌。 这样的成绩在中国冬奥史上是没有的,创造了冬季奥运会的历史记录是大众的爱国热情由于谷爱凌的到来而持续高涨,双方都处于盈利的模式,谷爱凌收获到了名利,而中国又在冬奥会上多收获了三枚奖牌。
谷爱凌身上具有的品质是年轻人值得学习的,其虽然具有滑雪天赋,但是她的成功并不是凭借着这一因素而拿到的,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不断练习。 在妈妈的陪伴下,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去滑雪场上练习,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一次又一次的爬起,让谷爱凌不会感受到滑雪的痛苦以及身上疼痛所带来的煎熬。 在运动上有如此高的成就,在时尚界、学术圈上的发展也是很不错的,更是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入世界名校攻读。
国内口碑最好的护肤品
根据2019年的国内护肤品排行榜:佰草集、美加净、清妃、韩束、百雀羚、韩后、自然堂、温碧泉、珀莱雅PROYA、相宜本草。
1、佰草集:佰草集是上海家化公司1998年推向市场的一个具有全新概念的品牌,是中国第一套具有完整意义的现代中草药中高档个人护理品。 她以中草药添加剂为特色,秉承了中国美容经典的精髓,糅合中草药精华与现代生物科技的最新成果。
并以高科技手段萃取天然草本精华,使产品能有效调养身心,令皮肤、肌体、精神达到和谐、理想、形神兼备的最佳状态,焕发自然、个性、健康根源之美。
2、美加净:美加净,一个所有老上海人都熟知的品牌。 美加净从上世纪60年代诞生之日起,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站在时尚潮流的最前沿:美加净银耳珍珠霜、美加净护手霜、爱萝丽防晒系列、发乳、摩丝、香波等一系列产品的推出,开创了全新的个人生活理念,推动了国人护理观念的蓬勃发展。
3、清妃:清妃由一款香水开创事业,其品牌较为浓郁地融汇了东方女子神秘气度与魅力,1992年一上市,很快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时髦女子趋之若鹜。
十多年来,清妃已获得了众多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1996-2001年清妃品牌连续6年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并已被评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目前清妃已拥有包括护肤、彩妆、香氛在内的七大系列产品,并已在上海、北京等全国30多个城市设立了400多个形象专柜。
4、韩束:韩束品牌2002年创立至今,一直秉承用科学的力量发现自然元素,回馈广大中国女性对于养肤、美颜的需求,用前沿时尚的眼光结合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力求打造完美的韩束产品。
5、百雀羚:将百雀羚列在中国护肤品排行榜的榜首可谓实至名归,百雀羚创立于1931年,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历史悠久的著名化妆品厂商。
其产品主打草本护肤,并以补水保湿为主,百雀羚水嫩倍现保湿系列是最受欢迎的产品,纯草本的护肤品对皮肤没刺激,用着也很放心,关键是对肌肤没有什么刺激,因此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6、韩后:韩后尊崇自然的护肤理念,将植物精萃与现代护肤科技完美融合,淬炼肌肤天然养分,提升肌肤自身防护机能,为肌肤注入纯净自然而独特的能量,焕发美肌健康光彩。 韩后始终相信,你有机会更美。
7、自然堂:自然堂运用自然成分和科技,为乐享自然的消费者带来美丽生活。 自然堂2001年创立于上海,倡导乐享自然,美丽生活的理念,甄选珍稀自然成分融合科技,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极佳的产品和服务。
8、温碧泉:温碧泉,致力于为女性提供优质温泉矿物护肤,融合来自世界的科技智慧,缔造精纯、活性的每一瓶产品。补水就用温碧泉~
9、相宜本草: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创始人封帅女士出生于医药世家,自幼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一直崇尚自然朴实、平衡健康的生活,“相宜”的诞生正是缘于她的这种生活理念。
相宜生产的护肤品,均依托中国传统医学美容理念,融合现代美容科技创新成果,倡导“天然之美,本色之美”,因此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素有“本草护肤专家”之美誉。
10、珀莱雅PROYA:珀莱雅发掘深海护养成分,运用先进科技,深入肌肤本源,带来持久、由内而外的魅力。 品牌自2003年诞生以来,以“魅力源自深海”的理念,为亚洲广大消费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护肤方案和美丽体验。
国产电视剧有哪些神作?
国产电视剧如果只论神作,永远逃不开这几部。
《走向共和》:
2003年首播,央视的年度大作。 《走向共和》的创作理念脱胎于四年前的《雍正王朝》。 当时张黎担任《雍正王朝》的艺术总监,刘文武担任《雍正王朝》的制片人。 《雍正王朝》开机是1997年,当时中国社会新权威主义思潮澎湃,地方全是诸侯经济,编剧刘和平有感于此给《雍正王朝》定的总调子是“当家难”。 不过刘文武对这个调子其实并不太满意,在《雍正王朝》拍摄结束之后他又萌发了想拍摄一部晚清题材电视剧的想法。 后来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高建民建议他把晚清和民国结合起来,由此奠定了《走向共和》的基本框架。 刘文武给《走向共和》制定了新的调子:“寻找出路”,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史上基调定的最高的一次,之前之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有如此资鉴野心的电视剧。 《走向共和》首播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播到百日维新那部分之后突然被叫停了,之后经过调整又重新开播。 因为这个小插曲,后来衍生出不少关于《走向共和》被禁的谣言。
不过福兮祸所依,这场停播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把《走向共和》在迈向神坛的道路上大大地推了一把,至少在海外的影响力基本上无出其右者。 我们今天抛开那些人为添加的光环,重新回过头来欣赏一遍《走向共和》的话,还是能看出不少问题,比如剧情在辛丑条约之后冗余堆砌感越来越重,人物刻画也越来越脸谱化,不过对于一部容量如此丰富的巨著来说,这些小问题也只能说是瑕不掩瑜。
《走向共和》最大的魅力在于她的真诚,不管是剧外还是剧中都是如此。 在剧外,很多观众都激动地表示在看完《走向共和》之后历史价值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颠覆性的震撼,很多观众开始慢慢培养起了自我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这个角度讲,《走向共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在剧中,导演张黎为了更好的还原一种真实的历史情境,反复推敲剧本,当时的编剧小组所翻阅参考的资料堆起来有几个人那么高。 全剧的原始角色共有一千多位,每一位都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包括他们的生平,性格,思想,以及人物关系。 最后通过精简和合并出现在《走向共和》当中的是一百四十人。 全剧的主演演员都要经过五人核心小组(导演张黎,制片人刘文武和罗浩,编剧盛和煜和张建伟)全票通过才能入选。 全剧核心演员孙淳为了更好的在外形上契合袁世凯,不惜舍弃自己师奶杀手的形象,在剧组时每天都要吃四大碗面,主动增肥了三十斤,正是因为有了全剧组这种精益求精和孜孜以求的态度,才为我们奉献出了这样一部无与伦比的神作。
《大明王朝1566》:
2007年首播,张黎时隔四年之后再次出手。 不过和《走向共和》巨大的影响力不同的是,《大明王朝》显得非常小众,名气相对也小得多,但是这并不妨碍《大明王朝》获得极高的口碑。 相对于《走向共和》来说,《大明王朝》的基调重新回到了刘和平给《雍正王朝》制定的“当家难”,不过也因为如此《大明王朝》的剧情更加连贯,前后一气呵成,节奏控制恰到好处。 而剧中角色的塑造也更加老练,全剧演员基本是张黎在《走向共和》中的老部下,一众老戏骨把个个角色都演绎得鲜活生动。
《大明王朝》精妙绝伦的剧本是她成为神作的关键,每一句台词都值得反复玩味,可以说是做到了每看一遍都有全新感受的境界。 全剧对于中国官场的刻画,其力度之深,其味道之足也全面超过了八年前的神作《雍正王朝》,而剧中对于每一个角色的那种设身处地的关怀所洋溢出的人文情怀也和《走向共和》一脉相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明王朝》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标杆,和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一部电视剧相比都毫不逊色。
《大宅门》:
2001年首播,是当年的收视冠军,在两岸三地都红得一塌糊涂。 《大宅门》从开机起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时最大的噱头就是各路大牌导演演员纷纷加盟,无偿前往剧组客串,据说当时早已退出电视圈多年的姜文甚至都愿意担任主演。 不过今天重新回过头来看,《大宅门》能成为神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有一个神剧本。 导演郭宝昌的养父就是同仁堂的乐镜宇,郭宝昌少年时便在同仁堂当学徒帮工,对于老北京药房的各色人等和各色故事可以说是耳濡目染,浸入骨髓。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慢慢构思《大宅门》的故事,五十年来几经酝酿,几经删改,厚积薄发,精雕细琢,最终打磨出了《大宅门》这样的神级剧本。
“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踏踏实实地讲一个好的故事,一部好的电视剧说到底了就是这么回事。 今天的很多电视剧从资金和技术的角度来讲已经非常成熟了,可是拍出来总是让人失望,所谓“雷”剧横行。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雷”角色,“雷”台词,说到底了,就是故事编的太烂。 在《大宅门》里主角白景琦也常常干各种出格的事情,说起话来也时常“语出惊人”,可是我们看了都觉得很亲切,很过瘾,因为白景琦虽然语出惊人,但说的都是人话,虽然办事出格但办的都是人事。 要吸引观众的眼球并不需要刻意为之的哗众取宠,“说人话,办人事”,仅此而已。
《雍正王朝》:
1999年首播,也是当年的央视年度大戏,尽管今天央视总是挨骂,各种受气包,但是说句公道话,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央视推出的电视剧在整体质量上是非常高的,而且很多都是可以传世的。 《雍正王朝》当年首播时颇有点万人空巷的派头,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传唱一时。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历史小说,但比起后来从正史改编的《汉武大帝》,却更加正典,其对于中国官场刻画的力度和深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全剧有两个封神的角色,一个是雍正的幕僚邬思道。 这个洞察天机,算无遗策的邬先生在官场大受追捧,当时中国官员在茶话会时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如何寻找自己的邬先生”;而另一个封神角色就是康熙皇帝。 扮演康熙的焦晃老师是上海人艺的台柱,和北京人艺的于是之并称“北于南焦”,是话剧界的泰斗,不过对于当时的电视观众来说并没有什么名气。 但是“一朝得名天下知”,《雍正王朝》播完之后,焦晃老师红遍大江南北,他所扮演的康熙,和鲍国安的曹操,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一样,多次被评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最佳表演。
除了这两个封神的角色外,《雍正王朝》的其他诸多角色:王辉扮演的光明磊落的十三阿哥,王绘春扮演的城府深沉的八阿哥,杜志国扮演的飞扬跋扈的年羹尧,赵毅扮演的活泼机智的李卫,等等,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都凭借《雍正王朝》当中的爆红人气在电视界站稳了脚跟。 而第一主角唐国强也通过对雍正的成功塑造一举奠定了自己中国电视界一哥的地位。
除了这两个封神的角色外,《雍正王朝》的其他诸多角色:王辉扮演的光明磊落的十三阿哥,王绘春扮演的城府深沉的八阿哥,杜志国扮演的飞扬跋扈的年羹尧,赵毅扮演的活泼机智的李卫,等等,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都凭借《雍正王朝》当中的爆红人气在电视界站稳了脚跟。 而第一主角唐国强也通过对雍正的成功塑造一举奠定了自己中国电视界一哥的地位。
而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王朝》当中最精彩的九子夺嫡这段剧情也深深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电视人,并成为了今天各路大红大紫的穿越剧的源头,这也算是神剧在另一个层面的影响吧。
《三国演义》:
1994年首播,这一版的《三国演义》基本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电视剧的最后绝唱和巅峰。 当然今天看来,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演员频繁更换,五部之间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在当时的拍摄条件下已经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和今天的各种历史剧当中盛行的各路小家子阴谋论不同的是,《三国演义》真正把握住了原著的精髓:豁达从容大气磅礴的历史观,而这一点通过剧本,演员,音乐各方面贯穿全剧。
在剧本方面,《三国演义》中大量文白结合的台词配合字幕瞬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全剧演员皆为科班出身,深厚的台词功底将台词魅力发挥到极致,剧中很多台词段落都成为了传世经典,比如丞相骂死王朗那段今天已经成为嘴炮典范。
在演员方面,鲍国安老师的曹操,唐国强老师的诸葛亮,陆树铭老师的关羽都已经成为该角色的巅峰表演,几乎不可能超越了。 而孙彦君老师的刘备,李靖飞老师的张飞,洪宇宙老师的周瑜,张山老师的赵云,魏宗万老师的司马懿也都是一时瑜亮,表演方面的典范。
在音乐方面,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气象万千,气度从容,而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更是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头号神作。
孙彦君老师后来在《艺术人生》当中回忆说当年《三国演义》的拍摄可以说是参了三年军,坐了三年监牢,对于角色的塑造是带着血和泪完成的。 可以说,大环境已经改变了,《三国演义》之后基本上不再可能出现这样在各方面都趋于完美的神作了。
《我爱我家》:
1993年首播,《我爱我家》在当年造成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以至于直到今天同类型的电视剧依然还在她的范畴之内打转,《我爱我家》的成功来源于近乎无敌的剧本,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天才的梁左,他颇多自嘲的创作方式形成了《我爱我家》的独特魅力:神级吐槽。
《我爱我家》对当时各种社会现象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尽情得嘲讽,剧中的几个神级角色:文兴宇老师扮演的退休老干部老傅,专断独行,好大喜功,官僚作风十足;梁天老师扮演的官二代贾志新,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纨绔气十足。 这些人物角色个个都演绎地活灵活现,就好像是观众自己身边的朋友一样,所以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剧愉悦。 而剧中很多经典台词诸如“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成为了当时观众的口头禅。
《我爱我家》这种高级黑的方式至今依然没有能望其项背的后来者,归根结底是喜剧精髓的缺失,古往今来,嘲讽永远都是喜剧的核心,缺少了这一点的喜剧都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今天成功的情景喜剧如《爱情公寓》也只能通过搞怪装傻的方式吸引观众,并最终在这条装疯卖傻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红楼梦》:
1987年首播,《红楼梦》是独立于任何一部其他电视剧的一个单独的存在,她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她是一个神话。 剧本由红学专家保驾护航,演员经过三年训练,气质和原著角色完美契合,拍摄场地全景根据原著复原,音乐由学院泰斗斟酌推敲,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基本可以断言,空前绝后。
《红楼梦》在电视剧层面的影响力已经不需要多说了,单说神剧甚至都不足以表达她的伟大,她已经和原著一样成为了文化的图腾。 而除此之外她最大的价值就是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近乎于苛求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烙印,每当我们想到《红楼梦》我们依然可以坚信我们能拍出最好的电视剧,因为1987年我们曾经做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