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1 二十年,碎碎念关于奥运的变与不变
2024年8月8日的今天,当我守着电视观看巴黎奥运会的精彩赛事、为中国队呐喊加油的时候,猛然意识到,16年前的今天,正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那是属于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荣光时刻。
不由得百感交集起来,一些关于奥运的最古早的记忆碎片再度鲜活:2004年的雅典,刘翔在110米栏的12秒91,成为每一个追风少年终生难忘的名场面。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很多东西变了,但似乎又有很多东西没变。随着巴黎奥运会比赛日的深入,这种感受更加浓烈的扑面而来。
当初00后的小孩们,开始逐渐成为国家队主力,让我们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后浪更胜前浪,一代人确实有一代人的英雄。
随着完成历史女单网球首金历史性突破的郑钦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赛前曾反复观看21岁的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视频,这也是她力量的源泉。我又恍然大悟,斗转星移中不变的是:那 为热爱上场的情怀,却是一直在流传。
岁月可以易容,但难改初心。当年的小孩,已经在奥运赛场上挥洒汗水,为国争光;而步入中年的我们,也在时光中沉淀了自己,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02 民族品牌与奥运的20年,又有什么变与不变
亲厉奥运会二十年,除了聚光灯下的运动健儿、电视前的每个个体外,他们背后的民族品牌,也跟随奥运会一起坚守、一起成长,完成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蜕变,成为感受、理解奥运另外一个切面。
而作为最早与中国奥运携手共进的民族品牌之一,伊利与中国奥运携手走过了20年的辉煌历程,是我们在这个切面的最好缩影。
1、变化的是成长,从青涩到成熟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申奥成功的激动中,有着浓浓家国情怀的潘刚已经第一时间到北京申奥委,表达伊利积极支持北京奥运的意愿和决心。
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彼时的伊利还只是一个年收入不足100亿,利润不到5亿的“毛头小伙子”。甚至伊利内部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以伊利当时的销售规模服务一项国际盛事,难度大、风险高。
但是伊利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力排众议:“我们不能让外国运动员背着牛奶来中国,作为民族企业我们有能力、更有责任服务好北京奥运会。”
最终在2005年11月,伊利与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牵手北京奥运会,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成为推动奥运会的先行者。
此后三年是属于伊利的奥运备战,伊利用三年时间对质量管理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升级,最终在2008年8月,伊利也在服务奥运过程中,彰显了中国乳业的实力,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008年传递奥运火炬的潘刚
从此之后,伊利便一直携手奥运,同年走过20年风雨的辉煌历程。历经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里约奥运会、平昌冬奥会、北京冬奥会等大型赛事,为近40支奥运国家队提供营养保障。
伊利也在淬炼中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自我飞跃,伊利逐渐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到2023年,公司营收规模已经达到1261亿元、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20年前,那个还在为能否有能力参与奥运会而忐忑的新生民族品牌,如今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一面旗帜,在2024年最新的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中,伊利凭借领跑行业的品牌价值蝉联全球乳业第一。
作为202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集结“伊利之队”,陪伴中国体育健儿伊起向巴黎。20年的历练,当初的奥运忐忑的先行者,终成奥运会稳健的引领者,未来当再接再厉。
2、不变的是热爱与坚守
纵观伊利携手奥运走过的历程,一直不变的是什么?我们发现,是基于长期主义的坚守。
2005年与奥运结缘,后验的事实论证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热爱的坚守。自此之后直到2024年,伊利没有缺席过一次奥运会,连续多年为32大训练基地,28支夏奥、11支冬奥队伍、640个训练场馆,提供营养保障,成为了中国民族企业与奥运合作的典范。
更为标志性的事件是,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而随着2017年8月30日,伊利集团与北京冬奥组委正式签约,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
由此,中国也迎来了首家唯一同时服务夏季奥运和冬季奥运的“双奥”乳制品企业,成就中国乳业的新里程碑。伊利也成为中国体育事业最忠诚、最坚定的合作伙伴。
与它致敬的先行者一样,伊利以服务奥运为契机,将奥运精神融入到产品线的研发中,为奥运健儿和消费者带来更多元、更高品质的营养助力。
2006年伊利推出了金典有机奶,这是国内首款有机奶,曾被中国奥委会亲自品鉴并给予高度评价;
2007年推出“舒化”品牌,将LHT乳糖水解专利技术应用于舒化无乳糖牛奶,解决了特定运动员饮奶乳糖不耐受这一难题;
2013年,伊利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常温产品——安慕希希腊酸奶
2020年,推出冬奥定制款冰淇淋“非常熊猫”,发布冬奥定制产品“倍焕”高蛋白运动酸奶。
有人还贴切的形容道:“一盒盒牛奶连起一代代新老奥运冠军”。
以奥运为起点,不难发现,伊利收入利润持续突破历史新高的秘密,也正是坚守。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持续更高的需求,伊利在全球设立15个研发中心,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出高品质、营养丰富的乳制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也正是这份坚守,伊利持续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并潜移默化地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和永不言败、不惧竞争的拼搏精神传递给全社会。
每一个奥运健儿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平凡的个体都在活成自己的英雄,每一个民族品牌都在完成自己的突破。
03 从情结到情怀,让世界共享健康
奥运会精神的真正内核,绝对不止于15天的正赛和那些比赛的场馆。它真正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延展开来去感染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不止是奥运赛场
发轫于奥运但不止于奥运,这是属于伊利的情怀。如果说,从首次赞助到此后的每届不落,是属于伊利的奥运情结的话,那从赛道融进生活,从时尚之都巴黎到跨越山海到村庄,让世界共享健康的话,那就是专属伊利的奥运情怀了。
过去20年,伊利助力奥运,早已覆盖到了赛场之外: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出“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系列奥运活动,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660个城镇上亿人次,包含社区行、城市公园、万人健步等,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
2012年伦敦奥运会,推出“平凡中国人不平凡的故事”,4部以普通人为主角的奥运微电影,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人对生命和健康的新理解,系列影片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
2016年里约奥运会,提出“活出活力,投入今天”的号召,伊利助力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运动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相关活动累积影响超过5.82亿消费者。
2017年,伊利开创了“活力冬奥学院”,带动“三亿人上冰雪”,让冰雪运动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蓄力”精神为主题,伊利串联起奋勇拼搏的奥运健儿与无数为了梦想默默蓄力的年轻人。
2024年巴黎奥运会,伊利举行了“双奥伊利共赴巴黎”主题活动,“伊起向巴黎”的健康跑活动,众多跑步爱好者积极参与。
肩负奥运合作伙伴这份荣耀与责任,伊利以推动奥运精神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且走向世界。伊利也持续向十多亿消费者,传递奥林匹克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民众健康水平提升。
2、不止是运动健儿
如果运动员是全人类对于拼搏精神的讲述者;那每一个个体,就是拼搏精神的实践者。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让很多热爱体育的人,难以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成为伊利情怀的另外一环。
2017年,伊利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推出“伊利营养2020”精准扶贫公益项目,聚焦贫困地区人口的营养与健康。2021年,该项目升级为“伊利营养2030”平台型公益项目,通过开展营养物资捐赠、健康知识科普、梦想关爱行动等系列公益活动,守护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健康。
一个又一个的学校、地区的儿童,因此受益。比如:
“村超”的发源地的贵州榕江县,有一个山村小学——八开镇中心校因地处大山深处,学校里热爱足球的孩子,很难找到一块可以用于训练的足球场地。2023年9月, “伊利营养2030·为热爱上场”活动,宣布将为其捐建一片足球场,为八开镇中心校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独特的“开学礼包”。
2024年5月13日,“伊利营养2030·燃梦的雏鹰”公益行动走进贵州,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捐赠儿童奶粉,并在黔南州贵定县盘江小学组建一支“博爱篮球校队”,为孩子们的体育梦想助力。
截至目前,“伊利营养2030”项目已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累计投入超1亿元,近80万儿童从中受益。未来,这一项目还将惠及更多的祖国之花。
04 结语
20年可以发生什么?传承,20年前,刘翔为中国人创造跑道的历史;20年后,郑钦文为中国人书写网球的传奇。站在21岁的隔着20年相望的两个人,为我们串起了这所有20年的成长与变化。
20年可以发生什么?坚持,连续参加5届奥运会,终于拿下冠军的德约科维奇,颤抖的手成为全世界情感的共鸣,一位老将的职业生涯,折射的是我们跨越20年始终坚持不变的初心。
巴黎奥运会的一个个瞬间,连同历史的一幕幕回忆,总让每一个人热泪盈眶。我们,也在此之中,对于变与不变有了更深的体悟。真正的奥运,从来都不止于赛场。时光沉淀了高山,岁月拓宽了长河,而你我终获成长,不叹时光荏苒。
作文我有一个梦想
奥运赛场上的搞笑瞬间:最尴尬的不是大小便失禁,而是什么呢?
奥运比赛是各个国家公平竞技的比赛,每四年会隆重地举行一届。 运动健儿们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民族。
能够站在奥运会竞技场上,是所有运动健儿的愿望。 奥运会神圣而又庄严,但偶尔会发生突发情况,让人意想不到。
其实比起大小便失禁,最搞笑尴尬的应该是失控的表情。 你不信,那就一起感受一下,比赛中尴尬的瞬间。
01、虽胜,心不安。
面对辛苦得来的胜利,应该满怀喜悦。 但看见对手懊悔的跪在地上痛哭,心中仿佛升起怜悯之情,感觉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事情。
不过,这就是比赛,有输有赢,全力以赴反击才是对敌手的尊敬。 可看见对方垂头丧气,陷入自责痛苦中,还是有些于心不忍,弄得胜者都有些懵。
02、不给球,就不松手。
篮球是五个人抢一个球,谁抢到谁就赢。 为了胜利坚决不松手,碰见球的喜悦不能言表。 不过看见对方无奈的样子,估计想说,“兄弟,放手吧,别挣扎了!”
看他们的表情难道是在和裁判交流眼神,“裁判,他犯规!”,“不,不,裁判是球粘住我手了。”
03、水中保持优雅。
水球是一种水上竞技的足球,与地面足球类似,都有双方的队员和两个球门。 两伙人追着一个球,努力投入对方的球门内。
画面中这位守门员防球的动作很优美,有水上芭蕾的感觉,笔直的身姿,标准的动作,就是面目表情有些一言难尽。
04、抛铅球,他是认真的。
铅球是利用人体全身的力量,将深重的铅球抛向远处。 有的选手会用身体的惯性,将铅球弹出去。
这位选手应该想利用身体每一个回旋,好抛出一个完美的弧度。 虽然面部表情有些狰狞,但这份认真很有感染力。
05、和球的较量。
乒乓球属于国球,赛场上自然不能输掉,除了和自己较真,乒乓球也不能放过。 要让一颗小球,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射,是需要常年的训练。
不过选手紧紧盯着乒乓球,仿佛心中在默念,“乖儿,听话!别乱跑,今晚加鸡腿就靠你啦”。 这个表情很有震撼力,让球都不敢乱跑。
06、最糟糕的表情。
图片上的选手,如果管理好表情,估计这张照片应该很养眼。 不过选手出水后,这种眼往上翻,嘴巴向上翘的表情,可谓是最糟糕的表情。
估计再帅的脸,做出这样的表情,也难驾驭。 眼睛里仿佛放空一切,脑海里难道还在琢磨刚才的动作,咋就没成功呢。
07、被震慑的观众。
奥运会除了选手,还有呐喊助威的观众们,看图片上观众的表情,应该在为选手捏把汗。 这样的加油无声而又认真,看样是真粉丝。
不知道他看的是哪场比赛,看他的样子真想上去帮一把,屏住呼吸小心谨慎,生怕动一下,打扰到比赛。
08、不自觉的表情。
乒乓球小小的体积,不仅考验反应能力,还考验眼力。 瞅准球,等待时机,打出至关重要的一球。
选手聚精会神的表情,被球带偏了。 不知道摄影师如何抓拍到这样的表情,这样不自觉的表情,说明选手正认真对待比赛,眼不离球。
奥运会的精神奥运会运动健儿们,经过刻骨的训练才能站在赛场上。 虽然会出状况,但依然坚持不放弃,哪怕衣服出现问题,哪怕装备不齐全,也要坚持到最后。
运动健儿们的关系,是相互竞争,也是相互尊重。 是相互追逐,也是相互学习。 是相互比较,也是相互融合。
赛场上虽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大家有同样的精神。 有赢就有输,有胜利就有失败,不要气馁也不要骄傲,下一次还可以站在一起挥洒汗水。
总之,在奥运会有尴尬的大小便失禁,也有忍俊不禁的失误,但这些都是遗憾,是选手不能触及的痛苦。
个人觉得真正尴尬的事情,应该是选手失控的表情。 这些是选手挥洒在赛场上的回忆,努力奋斗后的认证。
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搞笑的事情,应该从认真中获得,成为珍贵的回忆,虽败犹荣也不会觉得丢人。
奥运赛场上的哪些场面,让你真正体会到了体育精神?
奥运会历来都是一成备受世界瞩目的运动会,每每奥运会举办之时,五大洲数百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观众都守在电视前,关注着自己国家的运动健儿能否为国争光,而奥运赛场上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时隔多年都能让人刻骨铭心,体育精神也就此代代相传。 有些场面,更是将体育精神发扬的淋漓尽致。
一、亚洲飞人苏炳添——不抛弃不放弃,你站在那里就已经是冠军
刚刚过去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全国、全亚洲、甚至全球瞩目的对象。 田径一百米有着奥运皇冠上的明珠这一美称,而这个项目的冠军,也一直被誉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在其他两名队友预赛被淘汰之际,中国一百米比赛的重担就压在了苏炳添的身上。
当他以小组第二的成绩晋级半决赛的时候,整个中国沸腾了。 这意味着,他将与其他实力强劲的选手一起争夺决赛资格。 各大媒体争锋以死亡之组来比喻半决赛。 当枪声响起之时,奋力奔跑的不仅是苏炳添的,还有每一位国人的心。
9.83秒!他刷新了亚洲人在男子一百米半决赛的最好成绩。 这一成绩刷新了黄种人一百米的极限,创造了新的亚洲记录。 苏炳添代表第一个黄种人站在了决赛的跑道上,终于让这个多年来一直被非洲、美洲、欧洲垄断的项目有了黄种人的位置。 虽然决赛结果不甚理想,但苏炳添只是站在这里,就让我们看到了体育精神中不抛弃,不放弃是那样的耀眼,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二、游泳名将德雷塞尔 ——团队精神,扔出金牌的瞬间已是令人动容
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中也有这样一幕让人动容的场景: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结束后,美国队获得金牌。 当参加决赛的四名运动员拿下金牌之后,其中的一名运动员德雷塞尔转身将奖牌抛给了站在看台上的队友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虽然没能参加决赛,但是他曾参加预赛,并且成功帮助美国队进入决赛。 德雷塞尔这一举动被记者拍下,盛赞他极具团队精神——这枚金牌并非只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整个团队所有。 哪怕是替补队员,也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体育精神在奥运赛场上往往以多种多样的场景出现,无论是哪一种,都值得让我们钦佩。 这才是奥运会的真谛——体育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