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娃成长 晚于这个时间 老人带娃到这个年龄就该退出了 忠告

现在的年轻父母面对沉重的社会压力,或者因为缺乏育儿经验,便会让家里已经退休的老人帮忙带娃。

如此一来,年轻父母不用为孩子的一日三餐操心,孩子上学后,也有老人帮忙接送,这样年轻父母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用为生活琐事拖后腿。

而对于老人而言,他们不仅能帮助子女分担生活的重担,还能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

事实上,这样看似其乐融融的画面,无形中却滋生了很多问题。

孩子刚被送进幼儿园半个多月时间,小刘却收到了两次幼儿园老师发来的关于自家儿子轩轩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信息。

老师说,轩轩相比于其他小朋友来说,很难做到专注地听老师说话,基本上3-5分钟,注意力就被别的东西吸引过去了。即使是玩游戏时,他也总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掉队”。

后来,小刘便开始认真观察起自家儿子平时在家的各种表现。 她发现,在儿子全神贯注地阅读绘本时,孩子的奶奶就会过来给他投喂水果。

老人还会直接坐在轩轩身边, 每间隔几分钟便叫他转过头来吃水果 ,直到轩轩把碗里的水果吃完,或者说吃不下时,老人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在孩子沉迷于动画片里精彩的剧情时,老人一会儿拍拍孩子的背,一会儿摸摸孩子的脑袋。

而每当老人一有动作,轩轩就会把注意力从动画片上转移,用眼神询问老人是否有什么事要说。 短短15分钟的一集动画片 ,轩轩竟 被老人打断了七八次。

发现这一行为之后,小刘在网上进行了咨询,得知老人的这种行为确实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的培养。最后,她也终于知道儿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所在了。

除了小刘之外,同小区的倩倩妈也发现 老人长期带娃的弊端

她说自家儿子舒俊渐渐长大,有了自我意识。对于老人的投喂,孩子不再是来者不拒的态度。

有一次,老人非要舒俊吃一种可食用的野菜。但是因为其味道微苦微涩,舒俊并不爱吃。

而在老一辈看来,那些野菜浑身上下都是宝,营养价值非常高,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老人见强行投喂不成,便把舒俊爱吃的其他菜式,与野菜一起做成拌饭给他吃,结果到了晚上,轩轩却开始肚子疼,随之而来的就是拉肚子。倩倩妈和她老公急忙把孩子送去医院,折腾到了大半夜才回家。

倩倩妈妈说:“ 老人这种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在生活中出现太多了。

但是老人含辛茹苦地照顾孩子,确实给他们夫妻俩减轻了很多负担。 他们一方面是担心老人把孩子“带坏”了,一方面又希望老人继续帮他们带孩子, 毕竟他们夫妻要上班,真的没有时间带孩子。

其实面对老人帮忙带娃这件事,很多父母都有小刘和倩倩妈妈一样的苦恼。

其实,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父母在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后,就要逐步让老人“退出”孩子们的教育生活,让父母要成为教育和引导孩子成长的主角。否则,孩子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长歪”。

老人帮忙带娃何时退出最合适?建议别晚于这个时间

鲁迅在《父母存在的意义》中提到:父母给予孩子的精神力量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

因此,建议父母在孩子进入学前教育阶段时,也就是孩 子3-6岁这个阶段,让孩子逐渐退出,6岁后,父母承担主要带孩子的角色 ,这样对整个家庭和孩子的成长都更好。

因为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和榜样作用。

如果老人在这个阶段过度介入孩子的教育,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因此,建议在这个阶段,老人应逐渐退出照顾孩子的主导权,由孩子的父母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职责, 老人可以辅助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但不参与教育孩子。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发育迅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他们需要来自外界的丰富刺激和教育引导,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老人的教育观念可能相对传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孩子智力开发的需求。

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意识,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期。

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缺席孩子的童年,日后想要修复亲子关系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孩子3-6岁时,老人不适合承担主要带孩子的角色。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方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同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辅助和支持但不应过度介入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

忠告:老人带娃有终点,父母若不重视,只会毁娃于无形

◎与父母不够亲厚

我们都知道,孩子平时和谁待得久一点,他们就会和谁更亲近。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多个亲子依赖期。

如果父母错过了自家宝贝每一个亲子依赖阶段,孩子大概率不会与父母非常亲密。我的闺蜜小丹说,她家孩子就是奶奶带大的。

女儿平时虽然看见自己会非常开心地叫妈妈,但是当女儿手上有好吃的或者好玩的东西时,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奶奶。这就是孩子与父母不够亲密的表现。

所以,即使老人帮忙带娃,父母一定不要成为甩手掌柜。即使工作再忙,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与孩子培养亲子关系,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需求。

◎教育观念较陈旧

有些老人非常疼爱孩子,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

但是孩子淘气、调皮或者做错事时,老人就会说:“你再这样,我们就不喜欢你了,爸爸妈妈也不要你了。”

于是,孩子便会变得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甚至觉得爸爸妈妈很少陪伴自己,就是因为自己不讨喜。

也有的老人常常在带娃时表现出自我牺牲式教育,例如“奶奶不爱吃,你吃。”或者是“外婆省下来给你买好吃的。”诸如此类。

然而,老人又喜欢在事后拿“牺牲”说事。孩子虽然年幼,但不代表他们听不懂,孩子在无形中感觉到自己欠下了很多恩情债。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就会习惯于放低自己的姿态。

◎孩子被老人溺爱

孙辈在老人眼里,都是自己的掌中宝,心头肉。特别是在“隔代亲”的感情影响下,很多老人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做到了百依百顺,无条件满足孩子。

孩子不愿意走的路,有老人抱着;孩子懒得做的事,有老人替着;孩子无名的火气,有老人哄着......

即使是孩子犯错,老人也只会关心孩子有没有受到伤害,根本不在乎原则问题。

孩子发现,只要他们一哭闹,长辈就会对自己言听计从,一呼百应,渐渐地,孩子被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成了大家眼中惹人嫌的熊孩子。

等到父母发现孩子的性格问题,想要纠正时,孩子早已不把大人们放在眼里,为时已晚。

此外,老人因为宠爱孩子,习惯性对孩子一切事务包办的行为,还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生活低能儿,这些种种对于孩子的独立能力、性格和习惯养成非常不利。

如何让老人得体地退出带娃角色?

想要老人慢慢退出带娃的主要角色,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前文提到3-6岁让老人逐渐退出带娃,可以从孩子3岁开始,有意识地从日常的小事开始,逐渐减少每天直接照顾孩子的时间,让年轻父母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日常起居、学习和游戏中来。老人则在一旁协助或监督,让孩子习惯父母的主导作用。

同时,让父母教孩子自己整理玩具、选择衣物、简单烹饪等,这样不仅能减轻老人的负担,也能帮助孩子快速成长。

总之,在陪伴孩子时,老人可以更多地以参与者而非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循序渐进,直到孩子6岁,完成退出这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给予老人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感谢他们过去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同时,也要温柔地提醒他们,是时候享受一些属于自己的时光了。

渐渐地,老人可以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逐步退出带娃的主要角色,同时确保孩子的成长不受影响,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写在最后

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历程都不可逆,父母若是没有参与了孩子的成长瞬间,便是永远地错过。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疼爱虽好,但是他们永远代替不了父母对于孩子的作用。

老人们的倾心相助虽带来了便利,但不代表父母可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偷懒。因此,老人带娃,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退出,父母要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参与,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

【互动话题】你们家老人帮忙带娃,在孩子几岁时退出的呢?


昨今读思

一、肯定有人疑惑,曾经声名显赫、全球第一的巨头,为什么连把握趋势及时转型都做不到?要知道,自我革命比开创基业更难。 否则,就不会有诺基亚、柯达等巨人的轰然倒塌。 时代给予的机遇转瞬即逝,一艘巨轮要想转航,不只要时刻保持警惕,更要具备超凡远见。 慢一步,都是错!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早已逼的那些百年车企谋求多元发展;折叠手机即将干掉平板,华为、京东方也将让苹果、三星、LG震颤;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也势必让无数人失业。 凡所过往,皆为序章。 放眼未来,一日千里的科技必将推动人类文明驶向新纪元。 在此进程中,不论商业帝国还是渺小个体,不懂未雨绸缪更新迭代,必将被无情淘汰。 (蒋东文)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上坡路走到顶点,就得走下坡路。 若想持续上行,那就需要挥刀自宫的勇敢和清醒。 躺在成功的荣耀簿上,危机意识难有立足之地。 等危机四伏变成危机四出,就醒之晚矣。 二、我们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靠蒸汽机带动的。 蒸汽机带来了铁路和轮船,并使得能源消费由木材转向煤炭。 有了煤炭,炼钢开始迅速兴起。 工业时代正式到来。 在1770—1820年间,出现了跨越式的技术进步。 第二次产业革命出现在19世纪末。 这次产业革命是靠电和内燃机带动的。 除了电和内燃机,还有供水、排水,医学方面的革命,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婴儿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人口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城市变得更加密集,也变得更加洁净、舒适。 生产车间里出现了流水线,人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超市、连锁店和邮购业务兴起,带来了商业流通领域的革命。 相比之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只对交通、通讯、娱乐、电子支付等少数领域有影响,我们已经习惯的现代生活,从本质上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何帆《大局观》175页) 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大有横扫一切之势。 或许时机尚不成熟,但终将改变世界。 这次改变,相信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力。 三、继续读美国古里安《核心天性教养法》(到134页) 2~3岁孩子天性教养的七个要点: 1.学步期孩子的大脑就像海绵一样。 孩子会吸收几乎所有的东西,同时,他们也会忘掉他们刚刚吸收的大部分东西!正因为如此,你需要不断用动作和语言对他们重复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学步期孩子的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各种神经毒素的影响。 依恋关系和亲密联结对学步期孩子来说非常关键。 学步期孩子的大脑通常需要各种有益大脑发育的营养元素。 食物过敏会影响到孩子身体成长和行为发展。 学步期孩子极易受到情绪和行为标签的伤害。 细菌对学步期孩子来说,既有益又有害。 轻微的细菌接触,可以帮助学步期的孩子发展出更强大的免疫系统,从而对抗细菌。 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实验:如果你有个女儿,给她三个铁皮卡车去玩;如果你有个儿子,给他三个芭比娃娃或别的什么毛绒玩具去玩。 在这一天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观察一下孩子的活动。 在没有刻板定型的情况下,并且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另外情况,我可以断言,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只会玩一小会儿。 很快,男孩就可能开始想要拆掉娃娃的脑袋、把娃娃扔到空中、一边大笑一边跟小朋友在房间里蹦蹦跳跳或者把娃娃当成武器。 而女孩呢,她们则会跟卡车说话,把卡车拟人化,让卡车充当她和朋友一起玩的任何一种亲密联结游戏,比如医院或过家家中的角色,甚至她可能会把卡车撇在一边回去玩她的娃娃。 按照直觉告诉你的,帮助你的男孩更会表达、女孩更善于空间感知,然后就让孩子自己去玩吧。 他们会互相教会很多东西,包括他们需要了解的与性别和大脑有关的知识。 学步期的孩子是一个移动的麻烦制造者,他们需要玩耍,也需要秩序;需要混乱,也需要纪律;需要喧闹、生机和活力,也需要安静的时间。 如果孩子需要,应帮助孩子多睡一会儿。 学步期孩子核心天性的发展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能量爆发和减退。 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睡眠,他会表现得比实际上更 “需要管教”。 帮助孩子正确饮食。 废品食品、两餐之间间隔太久、吃糖、可能会导致孩子过敏的食品(奶制品、小麦、酵母、坚果)……这些都会影响情绪和脾气,进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导致他的受罚。 尽可能避免“屏幕时间”。 对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电视、电脑、视频、DVD、电子游戏还有其他屏幕刺激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危险,即使是那些教育节目。 屏幕时间过长不仅可能导致孩子阅读水平低和短时记忆得分偏低,它还可能制造更多的纪律问题。 避免用抽象的词汇教导孩子。 在教导学步期孩子学习利他行为和道德的时候,尽量少用语言强调,因为大部分基于价值观的抽象思维,孩子都不会明白,还要确保你说话的语气配合“对”和 “错”。 你的用词和语气要尽可能显示出行为对应的结果。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用尖东西刺到你,你可以给他看看你皮肤上被刺到的疼痛的红点说“那很疼诶!”。 如果孩子拽猫的尾巴,告诉孩子猫也会疼。 如果你随时注意观察他们,你会发现日常就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学步期孩子拉开对与错之间的距离,而且你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酌情调整教导方式。 孩子发起脾气来的时候,他的大脑几乎真像是着了火一样。 部分大脑区域如杏仁核会在受挫的瞬间充满了能量,而且能量膨胀的过程中,大脑杏仁核和前额叶之间的血流活动就会减少,如果没有明显的肾上腺素大爆发,也就是发脾气,他们是很难平静下来的。 孩子的大脑需要不断应对愤怒、挫折、失败、饥饿、失眠以及生活中会反复遇到的各种触发他闹脾气的事件,在孩子的大脑被他这种神经递质的化学反应点燃的同时,他也在探索、学习、寻求秩序。 由于核心天性的指示,有些孩子在学步期就已经比其他孩子更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操纵摆布大人;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善于通过发脾气给家长施压;有些孩子更倾向于通过身体乱动、大喊大叫来宣泄情绪;有些孩子的天性比较冲动。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核心天性,建立一致的管教系统来应对发脾气的情况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任何孩子来说,分散注意力都是很好的一招,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是那种更会操控家长或天性“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那么,在他们发脾气之前就试着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可能比较有效。 如果你要应付一个经常大发脾气的学步期孩子,试试这几招: 退后一会儿,甚至离开房间。 让孩子在安全的地方做身体的释放、把脾气发出来。 (比方说,如果孩子躺在地板上哭闹、顿足捶胸,那就由他去)。 如果周围有危险的物品、环境不安全或不适合(比如在商店里),那么把孩子扶起来了,把他带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在你的家里、车里等家长可以掌控的环境里,给发脾气的状况限定一个 “安全的时间长度”。 比方说,从经验直觉上,你知道持续3分钟,任由孩子的地板上发脾气会让孩子的能量释放掉,但是超过时限太久就会加重发脾气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大约3分钟的时候,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久一点,把孩子扶起来,抱着他,与他平静地交谈。 如果孩子在发脾气时说脏话,一定要对他指导和管教,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以后不再用脏字。 责骂对于两三岁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没有帮助。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同时问自己:我的孩子是从哪儿听到那样的语言的? 不要让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打家长和其他任何有生命的动物,如宠物。 他们打沙发或者其他安全的东西还可以,那不会伤到他们的身体,但是他们绝不可以打或伤害生物。 在4~6岁这个年龄段,个体核心天性的社会化教育是孩子和家庭生活的中心。 你可能亲身经历过这种不协调,孩子的核心天性在入学时已然存在,但是制度化的教育体系并不能与之相适应。 尽管学校系统中有优秀的教师和员工,但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很多时候,孩子的核心天性的确与学校教育体系格格不入,以至于教育机构的成员,甚至一些家长都在琢磨,能否通过药物或者采用不明显的排斥性惩罚方式来改变孩子的核心天性。 保护好你的孩子不受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的伤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自然地开始受到一些物质和各种各样社交刺激的信息。 我们保护他们核心天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让孩子接触到有教育价值的事物。 4~6岁孩子天性教养的七个要点: 1.4~6岁的孩子神经元突触的发育有自然的个体差异,因此即使你的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不如其他孩子,你也不必担心。 2.在这个年龄段,有些孩子已经开始确立自己的个性,还有些孩子的个性还不那么明显。 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然而孩子核心天性中的行为缺陷和神经缺陷也会表现出来。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对一些小事反应过度,比如他没能马上得到他想要的牛奶或者鞋带系得不好,无法直视别人的眼睛,迷上某种不健康的活动,不睡觉而是坐着发呆,沉浸在内心世界无法和外界有效交流,那么专业人员的帮助就必不可少了。 4.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可能存在尿床的问题。 约有10%的6岁孩子有夜尿症。 夜尿症通常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在幼年时都有尿床困扰的,他们的孩子有77%的可能患上夜尿证。 父母一方有过夜尿症的,孩子患病的可能有44%。 5.营养是这个年龄段儿童家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 要特别当心孩子甜食、零食和废品食品的摄入量,不要让这些食品危害到孩子天性和成长。 6.每个孩子的大脑都以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些视觉和媒体的刺激。 有些5岁孩子特别喜欢看电视,另一些则觉得电视很无聊。 需要谨记的是,在生命的这一阶段,进入孩子大脑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教育他。 而且,这个时期孩子大脑还不能够区分事实与虚构。 暴力节目会降低孩子的敏感度,妨碍他们同情心的发展,并增加他的暴力行为。 7.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电脑是非常好的教育工具。 这个阶段儿童的核心天性发展需要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阅读和与人交往,这些都比长时间使用电脑有更多的好处。 男孩大脑的读写能力发育普遍比女孩玩一年半。 在4~6岁这个年龄段,男孩不容易小女孩那样对读写感兴趣。 女孩空间机械技能的发展通常晚于男孩。 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不会花太多时间玩积木、乐高和其他空间机械结构类的玩具。 这个年龄段的男孩不像女孩一样,愿意通过语言来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 手足竞争(指多孩家庭)是孩子在一起生活和成长的自然组成部分,是男孩与女孩有不同需要的表现,是两个或多个成长中的自然个体为争取爱和关注导致的。 每个孩子对自我的精神探寻都是在大脑充分发育的基础上进行的。 大概在5岁左右,孩子们会无意识地去琢磨人为什么存在于地球上、他该如何寻求归属、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为什么上帝会以这样的方式让世界运转之类的问题。 这些关于意义的问题,经过接下来二十几年大脑的充分发展思考,能够为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奠定坚固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我们当前的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该如何引领我的孩子渴望拥有意义,拥有目标,去寻求 我是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 ” 故事是引领这个年龄段孩子去寻找意义和目标的绝妙方法。 小孩子很容易认同故事里的人物,跟着各式各样的角色经历故事里的旅程,最终得出他们自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孩子的核心天性需要他通过承担责任找到它的意义。 孩子的 “意义 ”源自他必须有意义地去行动。 从童年时期一直到长大成人,目标感就是从有意义行为的小小种子中萌发出来的。 6岁的孩子把勺子掉在地板上,妈妈俯身捡起来,孩子感谢妈妈并继续吃饭。 孩子在此刻学到什么生活的意义了吗?孩子学到的是,他生活的意义是为了吃和继续吃。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捡起了勺子,在这一刻孩子没有责任去离开他的椅子,谦卑地躬身俯向地板,把周围乱七八糟的东西清理干净,并让它们恢复秩序。 他失去了这样一个拥有意义的机会,一个有目标感的机会。 他仅仅学到了吃。 我们可以让孩子很早就开始自己做决定,这样他们就不会像受惊吓的兔子一样总是等着我们为他们做决定。 刚开始是这样: “你是想先洗澡,还是先让我给你读个故事? ”长大之后,就变成这一类事情: “你是想把院子扫一遍,还是修车? ” 家长和孩子们要面对被各种物质商品填满的无垠世界,物质化的商品成为了风尚和社会潮流的一部分,而这些通常又并不和责任感相联系。 这种物质上的满足可能会带来一些快乐,但是也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我把这种社会压力成为物质焦虑。 我确信,这种焦虑回侵害现在的孩子们核心天性的发展,和那些非常富有的人反被物质焦虑所困是同一个道理。 我的孩子追寻意义和目标的天性是否被会被那些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娱乐和物质所干扰? 厌倦感是否已经潜入孩子的内心,让这孩子看上去只有不断通过得到新的物质才能 “治愈”,我知道,这种感受其实有更根深蒂固的原因。 我的孩子和我或其他人总是通过物质化的东西来联络感情,而不是通过更宽泛多样的可能,如前述的大自然、想象力和精神信仰去提升它的意义感。 从很小开始,我们就教孩子区分需要的东西和想要的东西。 我们告诉他们:你会得到你需要的东西,但不是你想要的所有东西都是你需要的。 在我们的第二个孩子长大到学前班的年纪,我们已经成为了反对物质化的家长。 如果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或者想要参加什么活动,却不能给我们很充分的理由,我们就会直接说“不”。 确实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如少些废品食物或电子产品刺激,或是几件衣服,对孩子的早期生活却意义重大。 在我们教育孩子并帮助他们学着自我教育的时候,有关意义、目标、及时行乐、物质消费的各种主题都需要我们透过这些小事情深深思考,这种思考至关重要。 想想看,当我们看到孩子的核心天性在蓬勃发展,充满目标感和责任感,也能合理安排适当的物质与他们自己相伴,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感受到家庭的平静和自己对目标的坚定不移。 学习的过程可以发生在孩子专注于特定任务或一系列任务的时候,也可以发生在孩子思想游荡、 “开小差”的时候,或是他们在涂鸦的时候,所有这些情况都没问题。 学习需要挑战和适当有针对性地批评。 过度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反而会伤害孩子,可能和羞辱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同样的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在4~6岁的时候,天性就是阅读发展比较慢,这里有一些实用小贴士: 引导孩子用眼睛去观察图画,然后把字词与图画联系起来。 和孩子一起大声读出字词,这样你们都会觉得很有趣很开心。 问问孩子字词里的哪些部分是他已经认识的;再把认识的部分组合起来。 阅读时跳过难认的字词,然后再回过头来专门学习难词。 通过孩子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字词。 大声朗读,并让孩子模仿。 (以上摘自93-134页) 本领恐慌,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 作为教师,不管你教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对全龄人的发展脉络、各段特点有个全局性认识,然后才不致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教育,只有对全人(横向、纵向)都心知肚明,才好带好“这一个”。 四、一上午读完《毅力 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 共鸣之处不少。 自己虽然已经照做了,但经作者一点拨,收获了一些现象之上的方法。

新生儿最好要晚于哪个时间再抱出门,出门太早有什么影响?

前段时间,我表妹在微信上跟我抱怨,说她家宝宝还不足一个月,婆婆就抱着出去晒太阳了。 她当时还试图阻止,毕竟宝宝还未满月,抵抗力很弱,这么早抱出门很容易生病。 没想到婆婆却说早点晒太阳能够治疗黄疸。 表妹实在劝说不动,只好由着婆婆抱出门去了。 那大家都知道新生儿什么时候可以抱出门吗?

首先,在医学上关于何时抱新生儿出门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说法,医生一般会建议在孩子满月之后再抱出门。 因为不足月的宝宝抵抗力实在太差了,一旦抱出去吹了冷风,很容易就生病了。 有经验的宝妈都知道,宝宝太小的时候生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吃药、打针可能都要慎之又慎。 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宝妈们不要在宝宝未满月之前就抱孩子出门。

另外,如果有宝宝在满月之后,体质还是比较弱,宝妈可以考虑在宝宝两三个月的时候再抱出去。 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其次,在宝宝满月以后,宝妈可以带宝宝出去走走,因为一直呆在家里,对宝宝的发育并没有好处。 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宝宝多晒晒太阳,不仅可以消除新生儿黄疸,也有利于宝宝的钙吸收,对成长发育有很大好处。

最后,虽然带宝宝出门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大脑的发育,但是最好不要到人流量比较多的场所,不仅空气不好,如果有身患传染病,那宝宝被病毒传染的几率也比较大,这一点宝妈一定要多注意。 另外,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带宝宝出门,宝妈在出门前要看好天气预报,以免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

3-6岁的孩子,让老人带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孩子给老人抚养,父母是省心了,但是老人抚养孩子,真的对孩子成长有利吗?其实并不是,一般来说,老人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文化水平都会与孩子父母相差较大。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再让老人带,就真的不合适了!

一、孩子0-3岁

孩子在三岁之内,自理能力差,如果父母忙不过来,可以交给老人带。 妈妈在生产后一两年,带孩子会被折磨得精疲力尽,有老人帮忙可以让妈妈避免被一些琐事烦扰,也有利于产后身体恢复。 老人带娃有一定的经验,但父母要和老人沟通好,不要用一些错误陈旧的方式带娃。 另外,宝宝三岁前是与妈妈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妈妈不要把宝宝交给老人就完事了,要多抽空陪在宝宝身边,只是日常起居让老人帮忙。

二、孩子3-6岁

孩子到了三岁,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很多事情也可以自理了,这个时候应该回到父母身边了。 “三岁看大”,宝宝到这个年龄,形成的性格习惯会影响到一生。 如果还是让老人带,人们都说“隔辈亲”,老人可能会一直惯着孩子,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

三、孩子7-9岁

孩子到了7岁,就要准备上小学了,开始接触同学、老师,进入团体生活。 “7岁看老”,这个时候孩子进入了叛逆期,思维比较活跃,很多不好的习惯如发脾气、偷懒、撒谎等都可能在这个阶段形成,需要父母的管教。 而老人多数会娇惯孩子,可能压根不会管。 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在生活上、心理上都需要成长,父母的参与、培养非常重要,这时候老人必须要退出了。

所以说,老人带孩子,只适合在孩子三岁之前,当孩子三岁后就可以退出了,最晚不要超过七岁。 因为老人带孩子,在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与孩子父母有很大不同,孩子受身边的人影响非常大。 如果父母对老人带孩子方式不满意,还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 所以老人在合适的时候退出,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和谐都是有好处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996.html
又一例无证导游违规带团惹风波
2024龙年通盛及每日生肖运势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