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人民 改革才有动力 依靠人民而改革

“我觉得这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2005年夏天,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后陈村调研时说出这番话时,人们难以想象,“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个由后陈村首创的“治村之计”,有一天会变成“治国之策”。

当时,习近平很关注后陈村的这场探索,专门派了调研组提前去明察暗访,又在实地考察时拍板定调“这项工作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在习近平的关心和推动下,这项被他总结提炼为“后陈经验”的制度走出后陈、走遍浙江、走向了全国。

2024年2月27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村委大楼。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

新时代改革引领者习近平一言以蔽之:“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也是在这一年,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习近平来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

“当时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还收藏着呢。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我改革开放以后,接触农村的可以说是改革的第一课。”三十多年后,已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对这段往事仍记忆犹新。

2016年春天来到小岗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俯身察看当年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感慨不已:“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言语间,是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赞叹。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正如总书记在2013年那场“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强调的,“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看望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右三)一家。

在正定,习近平倡导“改革戏必须大家唱”,派几名干部去凤阳学习小岗村经验,在全省率先推行“大包干”。在福建,他直言“周宁县的黄振芳家庭林场搞得不错,为我们发展林业提供了一条思路”,他还大力推行农民首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浙江,他要求全省学习推广敢想敢干的义乌发展经验……

“我很关注你们的改革。这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觉悟担当。”在2021年的福建之行中,总书记这样肯定医改“三明模式”。谈到下一步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他要求三明“研究改革的堵点在哪里,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探索”。

2023年秋天赴浙江考察,总书记再一次来到义乌这个在改革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城市。主政浙江期间,他曾针对义乌发展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说过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改革是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也是不断汲取群众智慧,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

从全国医改学三明,到“最多跑一次”从浙江推向全国……新时代以来,“基层首创”与“顶层设计”始终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100多次到基层考察,在一次次“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中,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不久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就包括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这番话,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改革家的深刻洞察力。

几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征询民法条文意见、建议。一位律师因为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老人自己指定监护人”的诉求,就提出增设公民按自己意愿选择监护人的规定。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三十三条采纳了这一建议。

“在农村人口聚集区域,由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共食堂、公共宿舍……形成互助养老模式。”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网络问计中,一位网民关于“互助性养老”的建议,最终变为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专门主持召开了一场面向基层的座谈会,聚焦改革开门问策。他说:“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

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改革的力量之源,也是改革创新的智慧之海。

汲取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成就人民梦想,“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就一定能凝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振兴中华的力量源泉。

改革创新,指的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并开创新的事物。 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

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奋进新征程,必须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充分利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办法和手段破难题、促发展,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

“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 ”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伴随阵痛、布满艰辛。 然而,只有改革才有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市场主体清障搭台,才能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从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中走出来。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绿色发展,才能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 深化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改革,不搞“大水漫灌”、实行精准扶贫,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产业发展得好,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还要以改革创新办法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堵点,争创国家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 要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行政审批、发改、大数据等部门在制度、流程、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常规”,对各类手续办理流程再改造、环节再归并、时限再压缩,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 要创新政策供给,敢于给政策、舍得给政策、善于给政策。 要创新涉企服务,真正实现“院内的事企业办、院外的事政府办”。

改革创新,非一日之功。 改革创新必然是破立结合、革故鼎新的过程。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要把鼓励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忧患意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劲头,奋力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来。

怎么样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1. 高举改革旗帜,坚定不移地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规划和推动改革。 2. 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为动力,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跨越发展的首要动力,推动邢台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紧紧依靠人民,最大限度地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对照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精准打造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改革亮点,精准解决基层发现的问题和部门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 5. 以狠抓落实年为载体,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台账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1. 推动社会进步:改革能够解决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2. 增强竞争力:改革是提高国家、地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3. 激发创新精神:改革可以破除旧有思维束缚,鼓励创新,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4. 提升人民福祉:改革可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医疗改革提高健康水平,教育改革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和谐的深厚基础,是否正确?

【正确】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 所以,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故表述正确。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9966.html
文化圆桌 Apex英雄
王冬再次破防 被霍雨浩玩出表情包 小脸快嘟成包子